智力障碍的个案分析(共创温暖的家――智力障碍人士个案帮扶)

2023-12-24 03:04: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智力障碍的个案分析(共创温暖的家――智力障碍人士个案帮扶),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智力障碍的个案分析

一、背景介绍

姓名:小宁(化名)

性别:

年龄:36 岁

生理特征:(服务对象有)先天智力障碍,呈现出语言、智力发育迟缓、吐字困难等现象。服务对象的语言功能低于该年龄阶段的应有水平,说话时语言不清。服务对象体型过胖,患有糖尿病和胆结石。服务对象遇事容易激动、情绪不稳定,做事自控力差、意志薄弱、缺乏自信。

家庭背景:

服务对象为一家四口,是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患有脑梗,目前住院治疗,处于半自理状态,需要照顾。母亲目前有工作,家庭收入偏低。哥哥在一家国企工作,已经结婚,有自己的家,不和他们住一起,来往较少。

因为父亲住院,母亲不会做饭,所以服务对象每天中午都要回家给他们做完饭再回职康站,下午职康站一下班就要立马回家准备晚餐。由于家中没有其他人,所以家务基本上都是由服务对象料理,但是即使这样服务对象也经常被父亲责骂,服务对象受责骂时母亲则表现出漠不关心。但父母对服务对象的哥哥和嫂子,宠爱有加,任何事都予以帮助。

受教育经历:服务对象是随班就读,但是上到初中就辍学在家。从小服务对象就练得一手好字,他擅长硬笔书法,喜欢书写诗词。

接案由来:社会工作者介入到残障人士康复活动过程中了解并主动跟进,且征得服务对象及其亲属的同意。

二、案例分析

(一)智力障碍的病理及症状:

在本案中,服务对象患有智力障碍。智力障碍(MR)又称智力缺陷,一般指的是由于大脑受到器质性的损害或是由于脑发育不完全从而造成认识活动的持续障碍以及整个心理活动的障碍。服务对象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差,经无数次重复方能学会一些知识,若不重复学习,又会忘得一干二净;基本无数字概念,靠机械记忆能学会简单的加减计算;言语能力差;情绪不稳,自控力差;意志薄弱,缺乏自信。

(二)服务对象情况分析:

1、运动障碍

服务对象因平衡力差,除了在职康站做早操,平常基本不运动,导致体型过胖,并患有糖尿病和胆结石。目前服务对象只是在靠药物和饮食来控制病情。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共同制定运动计划,并邀请家属进行督促。

2、智力障碍

服务对象基本无数字概念,靠机械记忆能学会简单的加减计算。另外服务对象记忆力差,需多次重复,但留存记忆有限,导致其在进行职业康复训练时,总是完不成任务,经常受到同事的指责,使服务对象对工作产生胆怯的心理。社会工作者需引导服务对象进行编珠训练。

3、语言障碍

服务对象的语言障碍表现为语言表达困难,吐字不清。所以在日常工作中与同事的交流出现了问题,同事会因为听不清他在说什么,而中断跟服务对象的交谈,使服务对象很受打击。社会工作者需帮助服务对象训练说话吐字。

4、情绪和行为障碍

服务对象的性格比较内向、固执,易激动,情绪不稳定,自控力差。还有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康复训练时容易半途而废。最大的问题是,服务对象在家受到父亲责骂时,他只是服从,压抑着所有的情绪,但是服务对象又无处宣泄,导致服务对象的情绪一直不稳定。社会工作者在服务对象情绪不稳时需引导服务对象进行放松训练,倾听服务对象的不满,使服务对象减轻内心的压抑。在服务对象开始自卑,训练要半途而废时,社会工作者需要给予服务对象鼓励,使服务对象坚持下去。服务对象的硬笔书法写的很好,社会工作者通过其特长,使服务对象重拾自信。

(三)服务对象家庭情况分析

服务对象的父亲因患病不能工作,哥哥结婚单住,服务对象天生残疾,只有微薄的补助,母亲的工资是家庭唯一的经济来源。因此服务对象的父母认为服务对象是家里的一大负担,认为服务对象承担家里的部分家务是应当的,也算是一种补偿,所以当服务对象出现错误时,就会受到父亲的责骂。而哥哥因为是健全人,有工作,也结婚了,即便不给家里补助,也不常回家,父母也很宠爱他。由此可见,父母对服务对象的残疾是有偏见的,社会工作者需要运用家庭治疗理论去干预这个家庭,帮助父母对服务对象的残疾有正确的认知,引导哥哥和嫂子让其知道他们依然是家庭的一员,他们需要从新拾起家庭的责任,去承担起家庭的义务。社会工作者引导整个家庭进行互动,从而解决家庭问题,改变家庭的现状。

三、服务计划

(一)目标

1、阶段目标:

(1)协助服务对象宣泄压抑的情绪;制定运动方案锻炼身体,并坚持每天锻炼,形成习惯;锻炼服务对象吐字清晰,目前是要先让服务对象将语速放慢下来,把每一个字尽量吐清楚,并形成习惯;学习编珠技巧,协助服务对象能独立完成一个杯垫。

(2)志愿者入户协助服务对象的父母舒缓压力、放松心情;协助服务对象的父母对残疾有正确的认知;协助服务对象的哥哥从新拾起家庭责任。

2、终极目标:服务对象重拾自信;改善家庭功能,改变家庭的现状。

(二)理论基础

1、人本中心理论:也被称作服务对象中心理论。该理论倡导“服务对象中心”、“同理心”、“接纳”、“表里如一”等价值理念,强调人的价值与尊严。本案中,服务对象因为在工作中经常受到同事的指责,使服务对象对工作产生胆怯的心理。在服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用鼓励、接纳、尊重等,为服务对象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的环境,协助服务对象的改变与成长。

2、家庭治疗理论:家庭治疗是一种治疗模式,以整个家庭作为治疗单位,焦点是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关系和沟通的问题,是处理人际关系系统的一种方法。本案中,社会工作者不是单一的对服务对象进行服务,而是同时对服务对象的家庭进行服务,改善家庭功能和现状,从而改善服务对象的现状。

3、社会支持理论:运用策略主要分为三种:个人网络策略、志愿者连接策略和相互援助网络策略。本案中,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及服务对象的家庭建立关系。然后调动志愿者和社区资源对服务对象及家庭进行服务。

4、优势视角理论:着重于挖掘案主自身的优点,帮助案主认识其优势,从而达到解决案主外在或潜在的问题。本案中,服务对象比较自卑,社会工作者运用优势视角,帮助服务对象找到他的优势,并协助服务对象重拾自信。

5、行为分析法:是将目标任务(即教学的知识、技能、行为、习惯等)按照一定的方式和顺序分解成一系列的较小的或者相互相对独立的步骤,然后采用适当的强化方法,按照任务分解确定的顺序逐步训练每一小步骤,直到掌握所有步骤,最终可以独立完成任务,并且在其他场合下能够应用其所学会的知识、技能。本案中,社会工作者运用行为分析法协助服务对象分步骤学会编珠。

(三)针对服务对象及其亲属的服务计划

在个案的前后,社会工作者会让服务对象及其父母进行SCL-90量表测试。

1、针对服务对象的服务计划

(1)社会工作者倾听服务对象的苦闷,帮助其宣泄情绪。然后运用行为疗法中的放松训练帮助服务对象放松心情,舒缓情绪。

(2)社会工作者运用优势视角理论,使服务对象在硬笔书法方面重拾自信。

(3)制定一套适合服务对象的运动方案,并督促其每天按时锻炼。

(4)通过诗词的朗诵锻炼服务对象的说话吐字。

(5)社会工作者运用行为分析法协助服务对象学习编珠技巧。

2、针对服务对象亲属的服务计划

(1)社会工作者要让父母看到服务对象的能力,然后协助父母对服务对象的残疾有正确的认知,从而使父母摆脱服务对象是家庭负担的想法。

(2)通过会谈使服务对象的哥哥和嫂子为家庭提供物质上的帮助,并且经常抽空回家探望家人。协助服务对象的哥哥和嫂子从新拾起家庭责任。

(3)后期社会工作者要让父母帮助自己督促服务对象每天锻炼身体。在服务对象练习编珠时,父母可以协助其练习。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对服务对象多表扬,少批评,让服务对象感受到父母的支持与爱。

3、整合志愿者和社区资源

(1)志愿者入户协助服务对象的父母舒缓压力、放松心情。

(2)引导服务对象和父母一起参与社区举办的活动,增加服务对象和父母的互动。

四、服务计划实施过程

(一)建立关系

本个案是社会工作者介入到残障人士康复活动过程中了解并主动跟进,且征得服务对象及其亲属的同意,并签订契约。

在前期建立专业关系的时候,社会工作者通过服务对象的兴趣爱好建立关系。服务对象擅长硬笔书法,喜欢书写诗词,社会工作者则通过称赞服务对象写的字,与服务对象畅聊诗词,慢慢得到服务对象的信任,最终与服务对象建立服务关系。之后社会工作者会进入家庭,与服务对象的亲属进行沟通。社会工作者尽可能的置身于他们的处境中,体会他们的感受,例如,运用同理心的技巧与服务对象的亲属交谈,告诉他们自己之前也遇到过此类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得到服务对象亲属的信任后,建立服务关系。

(二)协助服务对象进行训练

在第一次会谈时要让服务对象做SCL-90量表,作为此次案例的前测。

社会工作者运用行为疗法中的放松训练帮助服务对象放松心情,舒缓情绪。例如:服务对象在诉说不满时情绪激动,甚至哭诉,社会工作者运用放松训练协助服务对象平复心情。运用呼吸放松来帮助服务对象调整气息,再用肌肉放松协助服务对象进行全身的放松。待服务对象的不良情绪减少后,社会工作者运用优势视角理论,协助服务对象重拾自信。例如:协助服务对象知道自己有长处,不是一事无成的。

社会工作者首先为服务对象制定一套适合服务对象的运动方案,并督促其每天按时锻炼,协助服务对象通过运动来保持身体健康。其次,社会工作者通过让服务对象进行诗词朗诵来锻炼其说话吐字。同时,社会工作者运用行为分析法协助服务对象学习编珠技巧。例如:教服务对象编珠时,社会工作者先教服务对象用六颗珠子编一个圈,再教编第二个圈,再教编第三个圈,再教用七个小圈围成一个大圈,再教围了四个大圈时,就做成了一个杯垫。当出现重复的地方时,社会工作者会鼓励服务对象尝试自己完成,当服务对象出错时社会工作者会及时指出,协助其改正。当服务对象想要放弃时,社会工作者会去鼓励服务对象。每次训练结束后,社会工作者都会给服务对象留作业,使其加深印象。

后期,社会工作者会请服务对象的父母帮助自己,协助服务对象进行说话吐字和编珠的训练。此阶段,尽可能的让服务对象自己去完成训练,社会工作者和父母只是在一旁进行语言上的协助。

(三)与服务对象亲属进行会谈

首先,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父母进行会谈,让父母看到服务对象的能力,摆脱服务对象是家庭负担的想法,协助父母对服务对象的残疾有正确的认知。在第一次会谈时要让父母做SCL-90量表,作为此次案例的前测。其次,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哥哥和嫂子进行会谈,使服务对象的哥哥和嫂子为家庭提供物质上的帮助,并且经常抽空回家探望家人,协助服务对象的哥哥和嫂子从新拾起家庭责任。

中期,社会工作者需调动志愿者资源,集结心理专业的志愿者入户协助服务对象的父母舒缓压力、放松心情。同时,社会工作者要让父母帮助自己督促服务对象每天锻炼身体,加强服务对象与父母间的交流。社会工作者给父母也留了一项作业,每天至少表扬服务对象一次,让服务对象感受到父母的支持与爱。

后期,在服务对象练习编珠时,父母协助其练习。社会工作者调动社区资源,引导服务对象和父母一起参与社区举办的活动,增加服务对象与父母之间的互动。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对服务对象的表扬逐渐增多了,批评变少了,服务对象与父母间的关系已经有所改善了。

五、总结评估

(一)从服务效果来看,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及其父母的前后两次SCL-90量表的测量。对比如下:

服务对象的测量

结果通过前后测量表,社会工作者发现服务对象的心理状况是有所改变的。

父亲的测量结果

通过前后测量表,社会工作者发现服务对象父亲的心理状况是有所改变的。

母亲的测量结果

通过前后测量表,社会工作者发现服务对象母亲的心理状况是有所改变的。

(二)工作目标的实现

1、阶段目标:从将近半年的服务效果来看,阶段性目标已基本实现。整个家庭的关系已有所改善。

2、终极目标:残疾人的工作是一项长期且系统的工作,对于本案中服务对象希望达成的终极目标,还需要进行跟进服务才能够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

六、专业反思

(一)对本次服务的反思

1、合理策划服务内容

服务对象的心理问题的主要来自于家庭,社会工作者需要介入整个家庭,运用家庭治疗理论来改善整个家庭的问题,从而改善服务对象的心理问题。在服务对象的训练方面,社会工作者从服务对象的兴趣爱好着手,协助服务对象进行学习、锻炼。

2、发挥社会工作者的优势——整合社会资源

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通过发挥自身优势,调动志愿者和社区资源,共同协助服务对象及其家庭解决问题,改善现状。

3、分阶段制定服务目标

在本案中,社会工作者根据服务对象的实际情况与其共同制定服务计划及目标,先完成阶段性目标,从而实现终极目标。在进行阶段性目标时,社会工作者协助服务对象从易到难逐步完成训练目标,这样有助于建立服务对象的自信心,调动服务对象的积极性,有助于本案顺利开展。

4、做好跟进工作

结案后,社会工作者继续调动志愿者资源帮助服务对象进行吐字和编珠训练。日后待服务对象吐字锻炼达到目标后,社会工作者可以调动社区资源,发挥服务对象的特长。可以在社区开展硬笔书法班,并邀请服务对象作为老师,使协助服务对象进行自我实现。

(二)对社会工作者的反思

通过将近半年的服务,服务对象从刚开始的排斥、不接纳到现在与社会工作者建立了信任的专业关系。社会工作者在看到彼此关系越来越融洽的同时,也发现服务对象的变化,尤其是服务对象的自信逐渐增强。编杯垫时,从每穿一圈问一次,行不行,到穿完半个杯垫问一次,行不行,再到穿完整个杯垫问一次,行不行,最后编完整个杯垫后不再问行不行,而是说“我编的还不错吧”。这些变化得到了服务对象父母及职康站老师的充分肯定。社会工作者看到这些变化也为之高兴。这些改变不是暂时的而是良性且持续的。

通过本次个案服务,使我对社会工作者服务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首先,年轻社会工作者要有一颗爱心,但更重要的是要拥有一颗耐心。其次,要有稳固的理论基础及专业的技巧,促使本案能够按照服务计划良性、健康的发展。当然,知识的多样也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在个案中更好地帮助服务对象。然后,要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在本案中显得至关重要。例如:本次服务对象是一名智力障碍的残疾人,他无法像正常人一样吸收每次的康复训练内容,需要社会工作者多次进行耐心讲解及引导,并且注意服务对象的细节动作,及时给予鼓励。

在个案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需要用到家庭治疗理论、社会支持理论、行为疗法、优势视角理论、行为分析法等理论。其中不仅需要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理论,也需要运用心理学专业理论。这两种专业知识的结合运用可以有效地帮助服务对象改善问题。由此可见,帮助弱势群体的工作,不单只依靠社会工作者,还需要整个社会各方的支持。只有得到社会各方的支持,才能更好地帮助弱势群体改善现状,更好地发展自身潜能。

评语:

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通过个案帮扶,运用家庭治疗、社会支持、行为疗法、优势视角、行为分析法等理论,合理整合资源,使服务对象逐渐树立自信,挖掘自身的潜能,改善其家庭沟通模式及家庭关系。个案基于充分的资料收集,掌握了服务对象自身的局限及家庭状况,聚焦了问题的关键,围绕目标开展具体的帮扶计划。

案例中,缺乏对服务对象阶段性帮扶成效的描述,在前后测数据的支撑下,社会工作者可将具体帮扶过程中的直观感受加以反馈。在专业反思中,对于残疾人帮扶工作中存在的困惑也可以进行讨论,同时,应将个案的跟踪计划进行交代。

本文为北京市西城区2015年度优秀社会工作案例征集评选活动二等奖获奖作品 

作者:蔡宇茜 北京市西城区悦群社会工作者事务所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信息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