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英才梦怎么画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我的英才梦怎么画,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上海市科协根据《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开展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试点工作的通知(2013)23号》要求,以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为试点单位,于2013年4月正式启动了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即中学生“英才计划”)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开展三年以来,两所高校共推荐了110位知名科学家担任导师、执行导师,每年指导来自上海中学、华师大二附中、七宝中学等十余所高中的60名优秀中学生开展课题研究,目前累计培养人数达258人。在为期一年的培育中,中学生“英才计划”学员在近几年的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及ISEF、INEPO、SWEEEP等国际国内青少年科技类赛事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在近期的微信推送中,我们将摘录上海市历年优秀“英才计划”学员的结业报告。希望通过这一展示总结分享中学生“英才计划”学员的经验与成果,激发更多青少年的科技兴趣,激励他们热爱科学,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也希望有更多上海市优秀青少年能够关注并加入到“英才计划”来。
案例一:
吴昊,毕业于上海市七宝中学,
2013-14年英才计划复旦大学生物学科培育学员,
现就读于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吴昊同学于2013年9月起参加了中科协组织的首届中学生“英才计划”。在复旦大学医学院的汤其群教授指导下,她近距离地接触了医学院的实验室,并在汤教授及其团队的辅导下完成了微生物课题《墨汁对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细胞的抑制作用的研究》。
在为期一年的培养中,吴同学曾代表生物学科参加在清华大学举办的“生物展评”,并被选为“2013-2014中学生英才计划年度总结会”的学生代表;此外,2015年8月,她作为英才计划优秀学生赴以色列参加第一届世界科学大会(WSCI),与15名诺贝尔奖得者面对面交流。
【导师简介】
汤其群,教授,博士生导师。1990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法医学系, 1995年获得上海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同年赴美国Johns Hopkins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系作博士后。现任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生物医学研究院副院长,分子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协会副理事长。2010年被Johns Hopkins大学生物化学系聘为兼职教授(Adjunct Professor),被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评为CMB杰出教授。目前担任美国生物化学杂志(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编委。
汤其群教授曾在2013年-2016年期间担任中学生“英才计划”复旦大学生物学科导师,已辅导完成8名生物学科学员的培育工作。
【培养成果】
据吴同学自己的介绍,在为期一年的培养中,她主要体验了在大学实验室做实验的生活。大学实验室的体会令她学到的不仅仅是实验室的基本素养,一些列的实验技巧与方法;更重要的,是对科研产生的真正浓厚的兴趣。
此外,吴同学完成的《墨汁对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细胞的抑制作用的研究》课题,荣获了第十届CST细胞生物学学会“科研新苗奖”以及第29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而这枚奖项也成了她参加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的“敲门砖”,成功获得降分优惠。
【学生感悟】
英才计划,尽管过去了一年多,那段做课题的时光仍历历在目。我不知道该怎么感谢那段时光,它是忙碌的却是充实的,它是艰难的却是美好的。它的出现让我深深爱上了生命科学,让我在填报志愿时毅然决然地将每一所大学的第一志愿都写上了生命科学。而如今,我也如愿成为一名生科院的学生。
再回首,还记得初次面试,是我第一次对其他人展示我的课题。略带紧张地走进复旦大学医学院,天气还算凉快,不过额头上还是微微沁着汗。缓缓步入一间汇报厅, 迎来的是面试评委老师——钱睿哲、汤其群教授,以及他们的导师团队。记得当时我的课题只是刚刚做完初步实验,没有一份完整的论文、没有一个像样的PPT,就凭借着我的口才,向几位导师介绍了课题原初的想法、如今的实验过程、取得的实验成果、未来的发展目标等等。台上的我还是略带些腼腆,不过看到台下老师们微笑着点头,饶有兴致地听我介绍,我便稍稍放开了,更加自信地讲完了我的项目。那是我第一次见到我的导师——汤其群教授,当时汤老师认真地听完了我的讲述,表现出较大兴趣。他表示在他老家也有这种用墨汁治疗带状疱疹疾病的偏方,于是他同我讨论了墨汁对带状疱疹在外用疗效方面的一些可能性,并建议我查阅资料后进一步研究。听到这些,我倍受鼓舞,对自己的课题也更加自信了,且兴趣也越发浓厚。
2013年9月15日,复旦大学开展了一次全体英才计划导师与学生的见面会。由于工作繁忙的原因,汤其群教授遗憾地未能出席,钱睿哲教授代表复旦大学医学院出席了这场盛宴。在师生共进午餐时,钱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复旦大学医学院的各方面的情况,并且和我们4位医学院的同学共同计划着将来一年该如何利用。午餐期间,我们还一起分享着自己初涉课题时的心得与感受。虽然来自不同学校,之前也并不认识,但是只要一谈起我们的科研,便有相见恨晚、如见故人的感觉。钱老师看到我们如此积极,甚是欣慰;而我们,受她的鼓励,更加有动力,去勇攀课题的高峰,笑着面对山顶美丽的风景。
会后,我和同组的周计宇同学一起约汤老师见面,和他再一次深入地探讨我们的课题。由于我课题实验材料的特殊性,不能在医学院做实验,再加之作为院长的汤老师工作极其繁忙。他安排黄海艳副教授指导我的研究工作。我撰写论文、修改论文、制作PPT,闲暇时间还跟着实验室里的研究生学长学姐做实验。
因为我在工作日学业压力颇大,黄老师就抽出自己休息的双休日为我辅导课题。第一次把我的论文初稿发过去,再看到时,里面密密麻麻都是黄老师认认真真的批注,并且她还要当面给我讲解项目、指点迷津。本来约好9点到10点给我辅导论文,10点多还要给周计宇辅导。但是由于我论文实在是不够规范,黄老师耐心地给我讲到了11点左右,还提出了一些她的设想,现在想想我实在是太羞愧了……大多数情况下,我和黄老师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进行沟通,但是我还是坚持每个月都找黄老师当面探讨课题中的问题,每次回来都收获满满。
如今,我已经是清华大学生科院的一名学生了。我庆幸,我在高中能有这么一个机会近距离地接触科学、走进生物这个美丽大世界!感谢中国科协举办的中学生英才计划,感谢复旦大学为我提供了筑梦的舞台,感谢汤其群教授以及他的导师团队,我想,若是没有你们的鼓励支持和一次次耐心的辅导,我怎么会勇敢地站上这样的舞台去拼搏战斗,从而实现自己的梦想?你们既是我英才计划的导师,更是我的人生导师。老师们教会我的执著坚定、吃苦耐劳的科研精神,必将伴随着我,使我终生受益!
【导师评语】
在指导该生实验一年的过程中,我发现该生勤奋好学,努力踏实,积极主动;思维活跃,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及基本理论,能运用现有知识,并查阅相关文献来解决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自学能力强,反应敏捷,善于接受新生事物,动手能力、实验技能不错。作为高中生,热爱科学,会用科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普通现象,并能在一定辅导下自主进行研究,这种精神实在难能可贵。尽管高中学业较为繁忙,该生常常抽出空闲时间,来实验室跟随导师进行研究。其综合表现突出,对科研有浓厚兴趣,并逐渐获得了科研的素质与能力,有相当好的科研潜质。
什么是英才计划?
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简称中学生“英才计划”)是由中国科协、教育部共同组织实施的一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它的目的是通过支持著名科学家指导中学生开展科学探究项目,激发中学生对基础学科的兴趣,帮助他们把握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掌握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方法、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进而发现一批具有科学潜质的优秀中学生,促进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培养。
上海市科协根据《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开展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试点工作的通知(2013)23号》要求,以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为试点单位,于2013年4月正式启动了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即中学生“英才计划”)试点工作。培养工作开展四年以来,两所高校共推荐了110余位知名科学家担任导师、执行导师,每年指导来自上海中学、华师大二附中、七宝中学等十余所高中的60名优秀中学生开展课题研究,目前累计培养人数达258人。在为期一年的培育中,中学生“英才计划”学员在近几年的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及ISEF、INEPO、SWEEEP等国际国内青少年科技类赛事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017年中学生“英才计划”上海地区培育学员已于2017年1月正式进入了为期一年的培育流程,目前各位导师与学员经过6个多月的沟通交流,已建立了有效的沟通机制,培育工作也逐步进入正轨。各位学员也已按照导师的培养方案,陆续开始学习实验方法、阅读专业书籍,或正式开展实验探究,学生管理与培养工作正在顺利推进中。
2018“英才计划”上海地区学生申报选拔流程
2017年8-9月:学生申报
2017年10-12月:考核预备阶段
方式一:根据笔试考试要点自主备考
方式二:参加2017级英才预备班的学习
2017年12月中旬:中期考核
2017年12月底:“英才计划”网络申报、志愿填报、专家在线评审
2018年1月初:高校导师面试
2018年1月中旬:公布2018年“英才计划”上海地区入选学生名单
(具体日期根据管理办公室发布信息为准)
报名咨询
联系人:阎老师 刘老师
联系电话:021-63392303、33311679
联系邮箱:ycjh@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南昌路59号科学会堂思南楼603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