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政治思想论文(浅析老子的“三宝”思想及其政治价值论文)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老子的政治思想论文(浅析老子的“三宝”思想及其政治价值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老子,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生活于奴隶制向封建制剧烈变革的春秋末期,此时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已难以相适应,各阶级矛盾愈演愈烈,社会动荡不安,诸侯国之间为了争夺领土与资源而兵戈相见,平民百姓往沦为被利用的工具,生活疾苦。老子目睹了时代的创伤,期望百姓休养生息,统治者无为而治,他所提出的“三宝”思想充分展现了他的理念,旨在削减百姓的痛苦,缓和社会矛盾,最终达到“小国寡民”。探究老子的“三宝”思想,对理解老子哲学的真谛是至关重要的。
一、“三宝”思想的具体内涵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六十七章》)老子推崇的“三宝”有着各自丰富的内涵。
“慈”,指的是是直觉性的慈爱,它发源于人性的本能,并非出于纲常伦理与道德的压迫,更不怀有某种目的。老子的“慈”与孟子的“恻隐之心”可以相较而观。“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孟子举“孺子落井”之例说明本性的不忍,即“恻隐之心”,老子之“慈”亦为本能的慈爱,它取法于道,依据自然的运行而表现得恰逢时机。孟子的“恻隐之心”是仁的开端,需要不断扩充,否则很可能会因后天因素被蒙蔽甚至丢弃,而老子的“慈”是人类的本能,更为持久长存。
“俭”,意为俭啬。“俭”作用于对象,是节约物资,作用于主体自身,是少私寡欲,不追求世俗功利之学,保持“致虚极,守静笃”(《老子?十六章》)的精神境界。尤为值得注意的是,“俭”不是由于短缺与匮乏而造成的,它是行为主体主动的选择,老子提倡的“俭”,更偏向于“有而不尽用”。
“不敢为天下先”,即是谦让与不争的思想,是老子推崇的谦下守雌的人格与处事态度,它并非毫无原则地退让与妥协,而是顺应自然之势不刻意争抢。它与“上善若水”(《老子?八章》)的道理相仿,“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八章》)水有其特性,是因遵循自然法则,就地势顺流而下,所以,“不敢为天下先”不是一味地毫无原则地退让,而是不与自然相抗衡,是在此基础上的谦下守雌。
二、“三宝”思想的重要作用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老子?六十七章》)老子的“三宝”不仅有丰富的内涵,还能够发挥不可小觑的作用。
“慈”,是老子认为最具强大作用的一宝。人若持有源于天性的慈爱关怀,便如同慈母对待孱弱的幼子一般,会奋不顾身地挺身而出,使勇气与正义于当下呈现,且完全秉承自然,没有丝毫犹疑。“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慈”,用以进攻,将士便会如同为自己的子女拼搏一般来奋战,取胜便不在话下,用以守卫,就如同保卫自己的孩子一般尽心尽力,城池便坚不可摧。“‘慈’DD爱心加上同情感,这是人类友好相处的基本动力。”[1]所以,善用“慈”能使得百姓拥有安居乐业的生活条件,维持国家的生存与发展。
“俭”与“广”看似是两个对立的词语,但老子却认为俭啬反而能够带来更宽广的境界。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都是有限的,在老子生活的时代更是如此。“是以智士俭用其财则家富。”(《韩非子?解老》)节约财物,便会聚沙成塔,家业富庶,社会的整体资源也得以节省。保持“俭”,也助于精神修养。俭用精神心力,就能如同婴孩般无忧无虑,使精神凝聚不散,可更好地体察大道。治国理政的方面,统治者如果能够爱惜士兵、俭用人力,就不会有那么多流血牺牲,如此一来人民得以休养生息,人口增多,生产力增强,物资也就能自然而然地积累,国力便能日益强盛。
老子推崇“不敢为天下先”的谦下守雌的态度,认为这样反而能够成为万物之长。冯友兰说:“大要吾人若欲如何,必先居于此如何之反,南辕正所以取道路北辙。此非《老子》之尚阴谋,《老子》不过叙述其所发现耳。”[2]这并非勾心斗角,也不是玩弄权术,而是世事规律的总结。“不敢为天下先”,是成为圣人必须要遵守的准则,也是成就圣人的品格。“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八章》)不去争夺,就不会有过失,没有过失便可免于责难,更近于圆满。“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老子?七章》)圣人把自己置身于众人之后,却能够得到大家的推崇,把自己置身事外,便可以保全自己,因为没有私心,能够坦率地完成自己的使命,所以反而完成得更好,更能成就自身。如同尧无私为百姓,禅让王位,成为千古帝王的表率与贤君的代名词。
三、“三宝”思想的政治价值
从政治价值的角度来看,人们常关注于儒法两家的政治思想,儒家的“礼治”、法家的“法治”是中国哲学中政治思想最为突出的两条主线,而论及道家时,往往被简单归类于“小国寡民”甚至是历史的倒退,这是有失偏颇的。老子虽没有在字里行间明确指明“三宝”思想的实施主体,但通过对其涵义与作用的探究,可知很大程度上是希望圣人,也可以说是统治者,来持有这“三宝”法则以达到缓和矛盾、维持国家生存发展、安定人民生活的目的,有其不可小觑的政治价值。
首先,“慈”于统治者而言,可作为执政理念来持守。“慈”,是慈爱天下,是宽容关怀,区别于儒家的“仁”,“仁”具有较为明显的社会目的性,而“慈”更无私纯粹。“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为心。”(《老子?八十一章》)这就充分展现了老子的理念,即贤明的君主应以百姓的意愿为己任,设身处地为百姓着想,保护自然之道。其次,“俭”可作为对圣人修养的要求,也就是“去甚,去奢,去泰”(《老子?二十九章》)。“身国同治”是中国哲学中政治思想的一大特点,道德修养对于为政者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商纣、夏桀等无不是放纵欲望,为一己之私而践踏慈爱,沉迷于声色犬马弃朝政于不顾。欲壑难填是人之常情,但位高权重的君王一旦放任欲望,则会给社会与人民带来更多的血雨腥风。“俭”和“慈”是相辅相成的,“俭”的实现有时需要“慈”作为前提,需要先以“慈”来体会百姓之心,从而抵挡诱惑,提高为政者的道德修养。最后,“不敢为天下先”的政治价值更为突出。谦卑自守,不仅仅是在国际交往中的一个高明的策略,更是维护君王地位的法宝。老子不像孟子直言民贵君轻,反而将君主置于道德的至高地位,同时也告诉君主“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老子?三十九章》),君主的至高地位是百姓作为基底才得以存在,所以,谦下也是利于百姓,利于稳固江山社稷。
总而言之,无论是能够作为执政理念的“慈”,还是提高为政者的道德素养的“俭”,或是敲响警钟的“不敢为天下先”,“三宝”思想的最终目的还是实现和平之世,使人民的幸福能被保障。老子的“三宝”思想中蕴藏了深刻的政治价值,具有一定的开创性和进步性。(作者单位:安徽大学)
导师: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