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论文怎么写?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论文怎么写?,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论文范文(精选7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
初中论文 篇1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初中数学教育在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上发生了很大变化,数学建模思想的培养成为初中数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数学建模思想的培养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还能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主要从数学建模思想的内涵着手,探讨初中数学建模思想的运用及成效,为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相关借鉴。
【关键词】
初中数学;建模思想
一、数学建模思想的内涵分析
数学建模思想产生于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在“新数运动”和“回到基础”的数学教学研究之后,数学教育的问题意识逐渐增强,数学建模作为问题素养培养的重要方法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到。在我国,以华罗庚为代表的数学家通过中学数学竞赛与数学讲座等方式向中学生介绍数学建模思想,虽然此时并没有明确采用数学建模的名称,但数学建模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应用已受到重视。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数学建模思想取得了很大发展。目前,我国初中数学建模思想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广泛应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推动了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加强,促进数学建模的教学方法的应用。但由于教师教育理念的陈旧和教学方法的不科学,导致数学建模思想的应用受到限制。数学建模思想的重要性在于以下几点:
首先,数学建模思想作为一种学习方法,可以将初中数学知识结合起来,在知识的相互渗透中挖掘出数学学习的规律。数学建模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数学解题方法,初中数学建模教学中,不仅包括实际的生活内容,还包括了多种学科,数学建模的范围比较广阔。
其次,数学建模可以简化信息。数学建模的目的是将繁杂的数学信息通过科学的模型直观反映出来,将问题的主要方面表现出来,以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解读。数学建模能够让学生体验建模的过程,教师将建模思想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找出最佳的建模方法,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结合起来,为学生的建模活动提供良好的空间。
再次,数学建模将简化后的信息抽象为数学问题,利用已知条件,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以数学思维将文字语言数学化,以解决问题,通过模型的建立,以简化、抽象的方法将数学学习中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再者,数学建模强调教学中的因材施教,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差异进行分析,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和优势,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最后,数学建模的应用性强。随着经济社会道德快速发展,数学知识已深入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思维能力及数学应用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数学建模思想不仅能提高数学应用能力,还能极大促进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在高考应用题解答中,建模思想能够方便学生的解题,情景模拟式的考题形式,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及数学分析能力要求较高,数学建模思想体现了素质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二、数学建模的实施步骤
(一)审题,即建模准备阶段
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首先应仔细阅读题目,对问题的背景进行分析,将相关的已知数据进行整合,分清题目中的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在审题过程中,一定要把握住题干中关键字词的数学含义,如增加、减少、不大于、不小于、至少等等。在审题过程中,可以在头脑中形成一套解题思路,再根据已知量情况,选择最佳的问题解决方法。初中数学的审题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关键内容,提取有用的解题数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以及数学思维的培养,将形象繁杂的语言转化为抽象简洁的数学语言,为建模和解题做好准备工作。
(二)建立数学模型
在对题目信息进行准确分析之后,就应该着手建立数学模型。将繁杂的语言文字抽象化为简洁的数学语言,从题干中提取相关的数量关系,将该数量关系以数学符号或数学公式进行分析,从而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数学模型。数学建模过程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对于比较抽象的模型或相对复杂的建模方法,教师应先给出相应的范例,同时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建模类型的适用性、可行性、效率等进行对比分析,根据题目类型选择最恰当的数学模型。
(三)求解数学模型
根据已建立的数学模型,运用所学知识选择最佳的问题解决方法,简化运算方式,以最短的时间求解出该问题的解。同时,应对求解过程中的变量范围和其他限制性条件予以注意。在模型求解过程中,应该重视算法简化及工具的使用,还包括跨学科知识的应用等方面的内容也应该予以重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模型求解的过程,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模型求解过程的难度不是很大,可以通过学生独立完成或者在分组中完成。
(四)模型验证
通过问题的求解,检验该求解结果是否与实际要求相符合,同时也应对该求解结果与数学模型的匹配性进行检验,实现最佳解决方案的实施。模型验证应在具体的问题中来检测,以实际问题现象和数据对结果进行分析,保证模型结果的适用性、合理性和准确性。如果检验结果不符,则要修改模型结构,通过不断改进以符合实际情况。模型验证环节是学生最易忽略的地方。在数学模型求解完成之后,由于模型与实际问题存在着一定地位问题,导致模型设计的不合理。这些都需要在模型验证过程中予以解决。因此,在模型求解完成之后,教师应要求学生将模型与公式对照检验,发现模型存在的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在多次的测量中,得出比较准确的解题结果,之后则可以进行模型参数变化及扩展等教学内容。
三、数学建模的实施效果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建模方法的实施,能够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以建模方法来解决数学实际问题,在数学建模思想的不断强化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数学建模意识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长期的数学教学中所形成的一种数学解题方法。数学建模意识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积极作用,教师应树立数学建模思想,将数学建模作为数学思维培养的重要方法。
同时,数学建模思想改变了教师“一言堂”式的课堂教学方式,发挥小组合作的重要作用,在小组的讨论和相互学习中,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付威.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建模思想的渗透[J].文理导航(下旬),2012,(2):56.
[2]徐多多.浅析初中数学建模思想的有效运用[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2012,(12).
[3]汪永梅.数学建模思想在初中教学中的运用[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22(1):94-96.
初中论文 篇2
摘要:
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我国的教育教学已经取得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初中物理,作为初中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抽象性与立体化的特征。而基于当前初中生的认知结构和学习能力,很多学生通过传统的初中物理课堂的学习并不能有效地掌握知识点,提升自己的物理水平,这就要求初中物理教师尽快转变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引入新型的物理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其对于物理知识的需求。在物理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真正走进物理课堂就是这一问题的最佳方式。因此,本文对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进行了分析和探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初中物理教师如何提高教学的效率提供一点帮助。
关键词:
物理;初中物理;物理教学;问题情境创设
问题情境,究其本质,是初中物理教师将抽象且复杂的物理问题化归为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并带领学生一同走进这一生活现象模拟物理问题的场景、思考如何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它需要初中物理教师能够根据物理课堂教学的需要,并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爱好情趣,创设能够激起初中生共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能够主动地走进教师所创设的环境中,最终实现启发学生思维、激起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爱好与兴趣的效果。在初中物理教学课堂中创设一个有效的问题情境,则可将初中物理课本中枯燥乏味的知识点化为生活中能够实际接触到的现象,强化初中生对物理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极大地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水平,帮助学生扎实地掌握物理知识。因此,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创设科学合理的问题情境将会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思考学生的兴趣点所在
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课堂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人公”,教师向学生传授什么样的知识,学生才能学习到什么样的内容,这样的做法极大地磨灭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这不仅不利于初中生全面地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物理必备技能,而且对于初中物理学科的长久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想要转变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创建一种合理有效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于初中物理这门神秘且充满趣味性的学科的思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思考学生的兴趣点所在是关键。初中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设计时,可以将一个物理知识点与现实相结合,采用有效的提问方式,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去思考物理问题。比如在对“光的折射”这一知识点进行讲解时,抛弃以往教学中直接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让学生去理解光在折射过程所发生的变化的生硬教学模式,而是从实际生活中入手,让学生先去思考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与之相关的案例,并设置问题,比如让大家思考为什么水中的倒影是虚像?为什么在水中看到的东西所处的位置都比实际中的位置要高?帮助学生在一种实际存在的现象中发现物理规律,理解教材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
二、在实验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
物理学科的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实验是物理学习的关键,实验教学在物理学科的教学中占据很大的比重。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就变得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初中物理教师首先要明确实验目标,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情境,避免发生问题情境与实验教学内容不相符的状况,其次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也要时刻关注实验氛围,为学生营建一个轻松而又严谨的环境去激发学生对于物理问题的思考,帮助初中生找到解决物理问题的最佳途径,与此同时,教师还要结合每一位学生物理学习水平和物理学习能力的特点因材施教,真正做到满足不同学生的物理学习的需要。比如,在对“电路”这一知识点进行实验教学时,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分为几个实验小组,针对每个实验小组成员的特点,先设计出不同的问题,比如在哪安放电源?怎么对电路进行连接?并安排实验小组成员在实验中寻求问题的答案。物理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亲自动手中找寻解决问题的最优路径,培养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的动手能力。
三、优化问题情境导入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对于一个新的知识点进行教学之前,教师要充分考虑到问题情境以何种模式导入最佳。初中生正处于成长和发育的关键阶段,其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导致学生对于一个知识点和一个物理现象的认知并不全面,往往只能从表面去探究问题,缺乏对物理问题深层次的理解和思考。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讲解知识点时充分借助学生在生活中所接触的物理现象,并以此作为引子导入到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其中所蕴含的物理原理和规律。比如,在对“物质的形态和变化”这一知识点进行教学时,可以先将学生引入到对日常生活的思考之中,让学生去思考在生活中所见到的物体有哪些形态,这些物体以什么样的方式存在,这些形态之间能否相互进行转化。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的创建,能让学生更形象、立体地理解物理问题,掌握物理知识。总而言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创建问题情境的方式是极为有利的,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探究物理现象、了解物理问题的本质,而且能够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因此,广大物理教师应当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妥善地将这种教学模式引入到课堂中,充分发挥创设问题情境这一方法的最大价值。
参考文献:
[1]许义林.探究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5(4):20-21.
[2]蔡鹏飞.问题情境创设与案例分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0.
初中论文 篇3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广大教师竭力探索和追求的目标。只有积极探索,不断总结,通过各种途径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达到“减负高效”的目的。
关键词: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2011年教育部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并于2012年秋季开始执行。修订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新增加了“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条,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教师共同的目标。本文笔者就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希望得到同行的指正。
一、认真研读课标,精心设计教学
备课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高质量的备课孕育高水平的教学。只有认真做好备课工作,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样可以避免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备课离不开教材,更离不开课程标准的指导。有的教师凭经验教学,常常把课标置之一边。对课程标准提供的“案例”与“情境素材”很少借鉴,对课标提出的“活动与探究建议”及“实施建议”也很少采纳。因而出现教学中随意拓宽加深教学内容、拔高教学要求、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等脱离课程标准要求的情况。因此,必须认真研究课程标准,仔细领会课程标准要求,充分发挥课程标准在备课中的指导作用。备课时要明确课堂教学的整体思路,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教师要心中有数,要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恰当的方式学习最有价值的内容。
二、优化教学策略,凸显主体作用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要想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方式。要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构建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启发讲解、实验探究、自主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和策略,借助各种教学媒体和手段,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有些问题要引导学生提,有些话要留给学生讲,有些事要留给学生做。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和分析问题,学会带着问题去看书,去查找资料,去寻找答案。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真正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巧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知识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和发展的,具有情境性。脱离了具体的情境,认知活动的效率是低下的。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有启迪性的学习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学习动力,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学得快、学得活,课堂教学效率自然就高。
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搜集有关的情境素材,包括化学史料、日常生活中生动的自然现象和化学事实、化学科学与技术发展及应用的重大成就、化学对社会发展影响的事件等。能够根据教学需要选择恰当的情境素材,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真实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发现问题,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学的魅力。
四、重视情感因素,增强学习激情
认知需要情感,情感促进认知。学生的积极情感主要是在教师情感的影响、诱导下产生的。教师上课时的情绪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情绪。事实证明:教师上课时热情洋溢、神采飞扬,学生的情绪也会受到感染,表现出精神振奋、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双边活动,形成良好的互动气氛;反之,学生听起来就会昏昏沉沉,毫无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以情促知,努力为学生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一节高效的课堂教学一定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为此,要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增强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情趣,提高教学艺术,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生动有趣的化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改变评价方式,培养学生自信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学业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要求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要求把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实现评价的方式多样化,评价的主体多元化。
据教育专家研究,在学生时期教师的鼓励是学生成才的重要因素之一。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尊性和荣誉感,他们总是希望自己的付出和努力得到别人,特别是老师的认可、肯定和表扬。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作业、课堂提问、考核成绩、学习行为时,应尽可能地给予激励性评价,多表扬,真心欣赏学生的成绩,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得到鼓励,以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六、坚持课后反思,提高教学技艺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坚持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是教师根据先进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对自己的教学活动有意识地进行分析和再认识的过程。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不容忽视教学反思工作。为此,教师应自觉地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对所制订的教学目标、设计的各种学习活动和运用的各种教学策略、评价方式以及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等有意识地进行分析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积累教学灵感,拓宽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总之,作为课堂教学的引领者,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只有教师积极探索,不断总结,通过各种途径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达到“减负高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3.
初中论文 篇4
【摘要】
数学建模是人类在探索自然和社会的运作机理中所运用的最有效的方法,也是数学应用于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最基本的途径。相对来说,在初中数学中建模,需要根据客观上的学生需求,结合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实现一个有效建模。本文主要对初中数学建模思想进行解析。
【关键词】
初中;数学;建模;思想
数学建模,即建立数学模型,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一种主动学习过程,是对现象和过程进行合理的抽象和量化,然后应用数学公式进行模拟和验证的一种模式化思维。初中数学建模思想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例如实际教学情况、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发展、教学框架的改变等。
一、对数学建模的认识
就当下的情况来分析,如果想要应用数学知识去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经常需要在数学理论和实际问题之间构建一个桥梁来加以沟通,便于把实际问题中的数学结构明确表示出来,这个桥梁就是数学模型。本研究根据数学建模上的要求,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数学建模:
从上图可以看到,初中数学建模,首先需要将现实问题抽象化,一般来说,可以通过函数或者是方程的形式,建立一个切合实际的数学模型,通过这种方式,降低现实问题的解决难度。其次,必须根据已经建立的数学模型,作出合理的数学解释。比方说,方程和函数的解决方法不同,最后得到的结果也不同。第三,要对数学结果进行翻译和检验,观察数学结果是否符合实际问题的需求。如果是负数,即便符合数学本身的要求,但是不符合现实问题,此结果必须舍弃。第四,将得到的数学结果代入现实问题中进行解决,看看是否存在合理的解释。整个过程在理论上比较复杂,但在实际应用时,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甚至改变问题的方向,寻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二、初中数学建模思想解析
(一)方程(组)模型
在模型建立当中,方程组模型是一个比较常见的模型。例如:第一季度生产甲、乙两种机械设备,总共生产485台设备,通过技术上的改进,该公司计划在第二季度生产两种机械设备558台。经过统计,甲种机械设备相对于第一季度,增产了15%;乙种机械设备相对于第一季度,增产22%。请问该公司在第一季度生产甲、乙两种机械设备各多少台?这种类型题与现实生活的贴近程度较高,并且与学生的接触面很大,在建模过程中,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思维和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更好的发挥。
(二)点评
对于现实生活而言,现阶段广泛存在增长率、打折销售等问题,这些问题的相同点在于含有等量关系,可以通过构建方程组模型来解决。初中数学的优点是,总体上的深度不是很难理解,学生在学习数学建模思想时,可以尝试通过以下方法来学习:首先,将教师讲述的案例进行转化,上述的机械生产案例也许不是学生常见的,学生可以将“机械生产”改变为其他的东西,例如纺织生产、零件生产,只要符合主观上的意愿即可;其次,设计出合理的数学建模,方程组仅仅是其中的一种,教师不应该强求学生一定要通过方程组的方式来进行数学建模,还可以通过函数、不等式组等其他方式来解决问题,帮助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为解决问题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基础;第三,数学建模的具体解决过程,需要通过详细的计算来实现,一般情况下会得到两种结果,有时是一正一负,有时是两个负数,有时是两个正数。得到具体的结果后,要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代入解答,这样才算是完成了整个数学建模的建立和解答。
三、其他类型的数学建模
从客观的角度来说,数学科目的奇妙之处在于,将实际问题抽象化之后,解题方法就变得更加宽泛,除了上述的方程组之外,还可以通过其他类型的数学建模来解决。例如不等式组。从教学经验上来分析,不等式组比较适合在市场经营、核定价格、分析盈亏等问题的解答中应用。这些问题并没有一个特别确切的答案,往往会根据实际发展情况来进行解答,不等式组可以缩小范围,将问题的答案更加细致化,避免单纯数值带来的问题不确切、答案不清晰、解决问题不彻底等现象。还有,函数模型也是数学建模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数学的要点在于,掌握各种数学知识的基础部分,函数模型符合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可以让学生去钻研和探索。从理论上来说,函数揭示了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运动、变化规律,适合解决成本最低、利润最大等问题。函数在运用的过程中,能够更加准确地找到“最高点”和“最低点”,便于问题的精确解答,在代入实际问题时,基本上不需要再一次检验,可以直接得出最优结果。
本文就初中数学建模思想进行了讨论和研究,就当下的情况而言,初中数学建模的确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就,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思维框架都得到了提升。在今后的相关教学工作中,初中数学建模思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首先,建模思想要趋向于多元化;其次,建模方式要形成独特的方案和思路;第三,初中数学建模思想必须具备长效机制,不是一次用完就结束了。相信在日后的努力当中,初中数学建模思想可以获得更大的发展,并且对学生、教师都产生较大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奚秀琴.建模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6).
[2]翟爱国.2009年中考应用问题中的模型构建[J].中国数学教育,2010(Z2).
[3]王允.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研究[J].科学之友,2010(14).
初中论文 篇5
摘要:
伴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推进,我国的初中教学进行了深层次的发展和完善,而初中化学教学也被赋予了全新的发展要求。为了切实提高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质量,需要积极优化当前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方案,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全面推动初中化学教学朝着科学化和系统化的方向发展,提高初中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关键词: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优化
在新时期的初中化学教学课堂当中,教学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通过合理的教学环节设计,可以使得整个教学流程更加流畅,并充分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现阶段的初中化学教学当中,普遍存在着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而这种教学模式的'课堂气氛十分消极,学生对于初中化学的学习兴趣也相当差,缺乏积极主动的参与性,整体的教学效率非常低。在这样的状况下,如何对当前的初中化学教学设计进行充分有效的优化,已然成为了十分重要的内容,需要初中化学教师充分结合当前学生学习的特点,制定最为完善的教学策略,形成全新的教育模式,带动学生化学素养的合理提升。
一、新时期初中化学教学的基础设计方向
1、调整教育方式.
在传统的教育方式当中,教师是化学课堂上的主体,而学生则由于缺乏对化学知识的合理认知,因而并没有实际的参与积极性,实际的学习效率普遍较低。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我国的初中化学也有必要进行多方面的改革,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提供最为合理的学习方式。首先,教师要敢于突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方式,注重于学生的实际化学学习能力,而不是简单的化学知识背记能力。化学,本身是一门服务生活的学科,在初中化学的教材当中有相当多的生活内容,如:身边的化学物质、化学与社会生活等,在对这些内容进行教育方式转变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带领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如在学习“身边的化学物质”时,需要在生活当中去发现化学物质,然后再展开相应的研究。我们身边的化学物质相当多,如盐、碱都属于基础的化学物质,而空气、水等都是由化学元素构成的,教师需要引领学生去观察和发现这些化学物质,全面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实现较高水平的化学教学。
2、转换课堂主体
在以往的初中化学课堂上,教师担当着整个课堂教学的主体,需要对化学内容进行直接的讲解,而学生一直充当着被动者的角色,在课堂上认真地进行学习。但是化学学习,本身需要亲自动手实践和参与,如果一直以旁观者的心态进行学习,很难掌握到真正的化学知识。为此,在新时期的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全面转换课堂主体,将课堂上的教学时间和学习时间更多地留给学生,给予他们探讨和实践的机会,逐步提高化学教学的科学有效性。同时,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化学,因而对于化学当中的许多物质,都存在着较大的迷惑。在实际的教学引导当中,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不能认为当前的教学内容过于简单,不需要进行深层次的讲解,容易使得学生的学习出现较多的困难。比如,在对“自然界的水”进行讲解时,其化学式表示为“H2O”,而学生对于这个化学概念并没有准确的认知,不懂得氢气如何与氧气形成了水。教师在这个时候可以结合后期的化学方程式,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电解水方程式讲解,并通过相应的实验进行引导,使得学生能够认识到化学元素的意义和化学反应的趣味性。
二、新时期初中化学教学方法的优化策略
1、积极开展小组合作,促进学生学习效率
伴随着新课改的到来,我国的初中化学教学也进行了教学的多方面改革,采用了一些全新的教学方法。而现阶段的教学方法相当多,教师要尽可能根据初中化学课程的具体开展要求,选择最为合适的教学方法。如初中化学的实验开展次数相当多,如“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制取”“酸与碱的反应”等,都属于初中学生接触的主要实验内容。而这些实验内容的开展,往往都比较复杂,很多时候需要考虑相当多的实验影响因素,如器材、操作等。为了保障化学实验的有效开展,教师应当带领学生开展全新的小组合作教学,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在开展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中,无论是粉末的倒入,还是仪器的连接,都需要两个以上的学生加以配合操作。而在后期的二氧化碳验满过程中,需要学生将带有火星的木棒靠近集气瓶口,观察木棒的变化。在学生的通力协作当中,不仅可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还可以推动实验开展的效率,充分提高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
2、打造全新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学习
在现如今的初中化学课堂当中,开展化学教学的主体办法是实验教学,即通过实验完成整个教学内容,但是很多学生并没有明确的实验认知,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习惯于观察教师开展实验的流程,而不会主动地进行实验操作。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主要是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给学生留下的不良习惯,担心学生可能出现各种实验失误状况,造成一定的损失。但如果学生不能深层次地参与到实验当中去,那么相应的化学知识学习也必然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在新时期的初中化学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化学实验,逐步打造全新的教学氛围,带动每一位学生积极地动手操作,并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现场指导,确保其在安全的状况下合理地完成实验,以充分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实效性。新时期的初中化学教学,必然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进行教学优化,而在教学创新和优化的过程中,初中化学教师需要认识到初中化学教学设备本身存在着相当多的复杂性,给予学生最为切实的关注,全面改善当前的初中化学教学现状。
参考文献:
[1]王伯强.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优化教学设计[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1,(06):2.
[2]李艳.优化教学设计,提高化学教学质量[J].学生之友(初中版)上,20111,(03)171.
初中论文 篇6
【摘要】数学建模是人类在探索自然和社会的运作机理中所运用的最有效的方法,也是数学应用于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最基本的途径. 相对来说,在初中数学中建模,需要根据客观上的学生需求,结合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实现一个有效建模. 本文主要对初中数学建模思想进行解析.
【关键词】 初中;数学;建模;思想
数学建模,即建立数学模型,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一种主动学习过程,是对现象和过程进行合理的抽象和量化,然后应用数学公式进行模拟和验证的一种模式化思维. 初中数学建模思想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例如实际教学情况、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发展、教学框架的改变等.
一、对数学建模的认识
就当下的情况来分析,如果想要应用数学知识去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经常需要在数学理论和实际问题之间构建一个桥梁来加以沟通,便于把实际问题中的数学结构明确表示出来,这个桥梁就是数学模型. 本研究根据数学建模上的要求,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数学建模:
从上图可以看到,初中数学建模,首先需要将现实问题抽象化,一般来说,可以通过函数或者是方程的形式,建立一个切合实际的数学模型,通过这种方式,降低现实问题的解决难度. 其次,必须根据已经建立的数学模型,作出合理的数学解释. 比方说,方程和函数的解决方法不同,最后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第三,要对数学结果进行翻译和检验,观察数学结果是否符合实际问题的需求. 如果是负数,即便符合数学本身的要求,但是不符合现实问题,此结果必须舍弃. 第四,将得到的数学结果代入现实问题中进行解决,看看是否存在合理的解释. 整个过程在理论上比较复杂,但在实际应用时,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甚至改变问题的方向,寻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二、初中数学建模思想解析
(一)方程(组)模型
在模型建立当中,方程组模型是一个比较常见的模型.例如:第一季度生产甲、乙两种机械设备,总共生产485台设备,通过技术上的改进,该公司计划在第二季度生产两种机械设备558台. 经过统计,甲种机械设备相对于第一季度,增产了15%;乙种机械设备相对于第一季度,增产22%. 请问该公司在第一季度生产甲、乙两种机械设备各多少台?这种类型题与现实生活的贴近程度较高,并且与学生的接触面很大,在建模过程中,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思维和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更好的发挥.
(二)点 评
对于现实生活而言,现阶段广泛存在增长率、打折销售等问题,这些问题的相同点在于含有等量关系,可以通过构建方程组模型来解决. 初中数学的优点是,总体上的深度不是很难理解,学生在学习数学建模思想时,可以尝试通过以下方法来学习:首先,将教师讲述的案例进行转化,上述的机械生产案例也许不是学生常见的,学生可以将“机械生产”改变为其他的东西,例如纺织生产、零件生产,只要符合主观上的意愿即可;其次,设计出合理的数学建模,方程组仅仅是其中的一种,教师不应该强求学生一定要通过方程组的方式来进行数学建模,还可以通过函数、不等式组等其他方式来解决问题,帮助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为解决问题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基础;第三,数学建模的具体解决过程,需要通过详细的计算来实现,一般情况下会得到两种结果,有时是一正一负,有时是两个负数,有时是两个正数. 得到具体的结果后,要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代入解答,这样才算是完成了整个数学建模的建立和解答.
三、其他类型的数学建模
从客观的角度来说,数学科目的奇妙之处在于,将实际问题抽象化之后,解题方法就变得更加宽泛,除了上述的方程组之外,还可以通过其他类型的数学建模来解决. 例如不等式组. 从教学经验上来分析,不等式组比较适合在市场经营、核定价格、分析盈亏等问题的解答中应用. 这些问题并没有一个特别确切的答案,往往会根据实际发展情况来进行解答,不等式组可以缩小范围,将问题的答案更加细致化,避免单纯数值带来的问题不确切、答案不清晰、解决问题不彻底等现象. 还有,函数模型也是数学建模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中数学的要点在于,掌握各种数学知识的基础部分,函数模型符合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可以让学生去钻研和探索. 从理论上来说,函数揭示了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运动、变化规律,适合解决成本最低、利润最大等问题. 函数在运用的过程中,能够更加准确地找到“最高点”和“最低点”,便于问题的精确解答,在代入实际问题时,基本上不需要再一次检验,可以直接得出最优结果.
本文就初中数学建模思想进行了讨论和研究,就当下的情况而言,初中数学建模的确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就,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思维框架都得到了提升. 在今后的相关教学工作中,初中数学建模思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首先,建模思想要趋向于多元化;其次,建模方式要形成独特的方案和思路;第三,初中数学建模思想必须具备长效机制,不是一次用完就结束了. 相信在日后的努力当中,初中数学建模思想可以获得更大的发展,并且对学生、教师都产生较大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奚秀琴.建模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6).
[2]翟爱国.2009年中考应用问题中的模型构建[J].中国数学教育,2010(Z2).
[3]王允.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研究[J].科学之友,2010(14).
摘要: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我国的教育教学已经取得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初中物理,作为初中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抽象性与立体化的特征。而基于当前初中生的认知结构和学习能力,很多学生通过传统的初中物理课堂的学习并不能有效地掌握知识点,提升自己的物理水平,这就要求初中物理教师尽快转变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引入新型的物理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其对于物理知识的需求。在物理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真正走进物理课堂就是这一问题的最佳方式。因此,本文对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进行了分析和探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初中物理教师如何提高教学的效率提供一点帮助。
关键词:物理;初中物理;物理教学;问题情境创设
问题情境,究其本质,是初中物理教师将抽象且复杂的物理问题化归为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并带领学生一同走进这一生活现象模拟物理问题的场景、思考如何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它需要初中物理教师能够根据物理课堂教学的需要,并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爱好情趣,创设能够激起初中生共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能够主动地走进教师所创设的环境中,最终实现启发学生思维、激起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爱好与兴趣的效果。在初中物理教学课堂中创设一个有效的问题情境,则可将初中物理课本中枯燥乏味的知识点化为生活中能够实际接触到的现象,强化初中生对物理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极大地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水平,帮助学生扎实地掌握物理知识。因此,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创设科学合理的问题情境将会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思考学生的兴趣点所在
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课堂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人公”,教师向学生传授什么样的知识,学生才能学习到什么样的内容,这样的做法极大地磨灭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这不仅不利于初中生全面地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物理必备技能,而且对于初中物理学科的长久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想要转变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创建一种合理有效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于初中物理这门神秘且充满趣味性的学科的思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思考学生的兴趣点所在是关键。初中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设计时,可以将一个物理知识点与现实相结合,采用有效的提问方式,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去思考物理问题。比如在对“光的折射”这一知识点进行讲解时,抛弃以往教学中直接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让学生去理解光在折射过程所发生的变化的生硬教学模式,而是从实际生活中入手,让学生先去思考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与之相关的案例,并设置问题,比如让大家思考为什么水中的倒影是虚像?为什么在水中看到的东西所处的位置都比实际中的位置要高?帮助学生在一种实际存在的现象中发现物理规律,理解教材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
二、在实验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
物理学科的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实验是物理学习的关键,实验教学在物理学科的教学中占据很大的比重。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就变得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初中物理教师首先要明确实验目标,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情境,避免发生问题情境与实验教学内容不相符的状况,其次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也要时刻关注实验氛围,为学生营建一个轻松而又严谨的环境去激发学生对于物理问题的思考,帮助初中生找到解决物理问题的最佳途径,与此同时,教师还要结合每一位学生物理学习水平和物理学习能力的特点因材施教,真正做到满足不同学生的物理学习的需要。比如,在对“电路”这一知识点进行实验教学时,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分为几个实验小组,针对每个实验小组成员的特点,先设计出不同的问题,比如在哪安放电源?怎么对电路进行连接?并安排实验小组成员在实验中寻求问题的答案。物理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亲自动手中找寻解决问题的最优路径,培养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的动手能力。
三、优化问题情境导入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对于一个新的知识点进行教学之前,教师要充分考虑到问题情境以何种模式导入最佳。初中生正处于成长和发育的关键阶段,其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导致学生对于一个知识点和一个物理现象的认知并不全面,往往只能从表面去探究问题,缺乏对物理问题深层次的理解和思考。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讲解知识点时充分借助学生在生活中所接触的物理现象,并以此作为引子导入到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其中所蕴含的物理原理和规律。比如,在对“物质的形态和变化”这一知识点进行教学时,可以先将学生引入到对日常生活的思考之中,让学生去思考在生活中所见到的物体有哪些形态,这些物体以什么样的方式存在,这些形态之间能否相互进行转化。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的创建,能让学生更形象、立体地理解物理问题,掌握物理知识。总而言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创建问题情境的方式是极为有利的,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探究物理现象、了解物理问题的本质,而且能够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因此,广大物理教师应当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妥善地将这种教学模式引入到课堂中,充分发挥创设问题情境这一方法的最大价值。
参考文献:
[1]许义林.探究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5(4):20-21.
[2]蔡鹏飞.问题情境创设与案例分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