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论文选题方向有哪些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国古代文学论文选题方向有哪些,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源远流长, 内容丰富, 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推动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力,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应担当起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本文精选了8篇“中国古代文学论文范文”,以供参考。
中国古代文学论文(最新范文8篇)之第一篇:关于中国古代文学传播方式的探讨
对学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大多数都是针对于优秀作家的作品考察、文学史的研究以及文学批评史的描述,很少能够站在传播学的角度的对中国古代文学进行研究。从整个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出,能够对于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作用的不仅仅是文学自身的变通、社会思潮的影响、经济的推动以及社会政治的影响还会受到来自传播方面的影响和推动。传播在学术上的概念是多重意义的,从其本身来看她就是简单的传递和分享;而站在社会科学以及人文方面而言,传播是一个个体或者团体向其他个体传递感情、态度以及观念。在社会学科中,大众传播、组织传播、人际传播以及自我传播是传播的四种基本类型。传播是一个过程,但是其本质是流动的,也证实因此传播具备着复杂和动态的特点。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完全遵循了上述的种种观点甚至更名为突出。本文就中国古代文学进行详细的分析,直观的辩证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新文学的衍生有着重要的关联性。
1 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的目的
1.1 察民意观民风
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不排除有很大一部分统治者为了察民风观民意的色彩,通知阶级会直接命令专人对民间流传的民歌,因为民歌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体验出民间群众的思想观念以及对于政府的看法,所以统治者会将这也民歌进行整理和演奏,进而来对整个社会情况进行了解掌握。就以我国诗来说,虽然最早在我国形成的文学形式是深化,但是诗凭借其自身能够被作家通过自觉地创作并且含有十分明确的主体意识成我国最为重要的一种文学形式。在周朝“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民歌就是一个国家兴盛与衰弱的根本体现,而所谓的“治世之音安而乐,亡国之音哀而衰”,这也是通知往往会通过诗歌来掌握群众思量,对群众的政治夙愿进行考察。这种采诗的做法很受统治者的追捧,周朝更是有年老无子的人进行“行人振木拓以求实”来察民意观民风。到了汉朝以后,统治者甚至直接设置了乐府来进行民间诗歌采集,我国历史上汉乐府以及南北朝乐府在某种程度上讲都是一种政治的产物。
1.2 政治劝谏
我国周朝统治者处理派人到民间搜集诗歌进行民意考察之外还会让公卿大夫献诗,并将这种行为定义为赋诗言志,于是很多士人都纷纷作诗将自身的政治观念传达个统治者,表明自己对时事政治的看法。这种方式发展到汉代就出现了进行大赋来歌颂统治者的丰功伟绩,但是也不乏有士人利用这些大赋将自身对政治的看法进行评价,往往都是大兴赞扬稍作批评,于是就出现了百劝讽一的大赋文化。再到后来就是利用诗歌或者文章指出施政利弊,将民间疾苦进行反应。这种以政治劝谏为目的进行文化传播还会有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中有大量的士人,面对当时动荡的社会以及随时都会把发生改革的社会他们有很多的政治主张,而为了实现自身的政治抱负,让自身的政治主张被诸侯采用,就选择采用着书或者是周游列国的方式,用自身的说辞或者是文章来干预政事。这种传播形式的结果就是造成当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思想盛世。
1.3 抒发情怀
不平而鸣的抒愤传统是中国古传统中很早就形成的,古代文学家任务对自然界以及社会的不停进行归纳,并将不平作为一个真实存在的社会现象并明确的表示:人类在受到不平待遇或者是不平情绪影响,很难做到无动于衷,对于性心中的苦闷终会采取一定的方式进行宣泄,进而保持自身的情绪稳定。司马迁就发表过对此的看法:很多文学家以及政治家的着作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他们灵魂的痛苦呐喊,这是一种对于不合理社会现状的控诉。站在传播学的家都而言,这就是一种抒发情怀的文学传播方式。经过不断的发展,后来出现了以文章为载体的社会情怀,小说也是一种经过传播发展才形成的抒发情怀的问题,大多数情况下着作小说的作家都会利用小说来讽刺现实或者表达自身的情怀夙愿。
2 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的方式
在某种程度上将文化的产生与文化的传播是共生的,能够产生就会有很大的传播价值。我国文化自产生以来流传至今,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得到了良好的传播。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目的多样化也就决定了中国古代文学传播方式的多样性,我们要抓住几种重要的传播方式进行研究。
2.1 比乐弦歌
《诗经》是学界认为在做所有记载的文学作品中最早的文学作品,也正是借助诗经,中国古代文学才开始了大规模的传播,而比乐弦歌是最早的文学传播方式。上文所述我们可知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的目的中存在统治者为了考察民意才进行传播的文化,而借助这一方式的以传播的文学作品集是诗三百,在整个民间诗歌收集以及扩散甚至出传递给统治者的时候都是用谱上的弦乐才的已实现的。而关于诗三百结合弦乐的方式进行传播最早的文献记载在《墨子》中。乐府文学借助比乐弦歌传播的重要介质,汉代建立的乐府在这种传播方式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乐府,民间以及官僚阶层的文化才能够得以流通。后来发展为出词、诸宫调、杂剧以及南戏等文学形式,尽管这几种题材以及内容不尽相同但是他们都是这样的传播方式才能够进行传播的。
2.2 行吟吟游
在古代,文化传播的媒介不如当下这样丰富,也没有什么媒体平台,大多数文学作品的发展与传播还需要作者自身进行传播。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作家传播文学的主要方式就是行吟。上有“屈原放逐,乃赋《离骚》”下至《论语》记载“暮春者,春服即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这些都是为了进行中国古代文学传播作者们进行的行吟。最早行吟这个传播方式只是文学作者为了宣传和发展自身的作品以及理念而进行传播活动,到后来已经发展为是一种作者在仙游的过程中发表自己的思想情感以及感受,这种文化传播方式就是后来才形成的吟游。而我国着有诗仙之称的李白就是行吟吟游的代表,一壶酒一柄剑,走天涯的他在游历的过程中写下了太多脍炙人口的壮丽诗句。还有另外一个极具代表性的诗人也将其喜爱这种方式来传播自身的文学理念,那就是杜甫,他的着作三吏三别等等都是他在游历的过程中写下并流传至今的。
而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与这种传播方式较为接近的游仙和隐逸。吟游对于山水的留恋只是暂时的,而游仙与隐逸则是向往长期沉浸在山水圣地中,两者在功能上没有差异。
2.3 周游列国、聚徒讲学以
这种传播方式大多用传播文章或者是散文类的文学题材内容。在春秋是其那个百家争鸣的思想盛世,形成另一种以聚徒讲学为传播当时的传播方式,并且通常用来传播思想以及散文形体的文学。以孔子为代表的士人而阶层为了自身主张和观念能够被更多人熟知和采纳,他们往往都会选择采用区列国周游的或者是聚徒讲学的方式来传播自身的思想主张。其中涌现了大批的优秀学家例如,韩非子、孟子、墨子以及控制。讲学方面,正如孔子的有教无类一般,他们大量的招收学生,孔子有弟子三千,墨子有三百之众;而就周游列国而言,他们从不觉得辛苦,常年东奔西走。而他们在这样的努力下写出的文学着作到现在还广受国学爱好者的青睐。
2.4 谏诤与酬唱
进谏是古代臣子向君王传达自身意见的方式,但是在古代,这也是诗歌和散文的传播方式。早在是三百的时代,臣子往往就会通过诗歌的方式进谏,发展到汉代臣子往往会赋文进行,这种谏诤的方式传达文学成果的方式早在西汉就有劝百讽一的表现形式。到了唐代,越来与多的臣子采用诗和表的方式进行谏诤,能够代表这种方式的就是白居易的《秦中吟》以及韩愈的《谏迎佛骨表》,到了宋代,臣子进谏的方式大多的是采用议论文。虽然这种谏诤的方式往往只存在于君王与臣子之间,但是用于谏诤的文章或诗文的传播却受到了很大程的推广,相对优秀的谏诤文能得到相当广泛的传播,甚至不仅仅限于某一个朝代,千古传唱的谏诤不胜枚举。例如里斯的《谏逐客疏》和白居易的《秦中吟》。
而酬唱的传播方式在很早的时期就已经形成,但是南朝是酬唱这种传播方式最为鼎盛的时代。那个朝代的君臣在文学方面有很强的契合程度,也有了很多的诗文酬唱。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宫体诗”,经过发展,互相酬唱的对象由原来的君臣开始发展到王公贵族之间,再后来流传到平民百姓之间,而这个时期相互酬唱的文学作品数量难以估量,仅仅王公贵族之间的酬唱文学就有“永嘉四灵”、“竟陵八友”、“二十四友”、“李杜”、“元白”、“竹林七贤”以及“三曹七子”等等,这些酬唱形式的文学作品,有的是对唱和群唱,而流传至今的文学作品中,因为这种酬唱方式传播下来的诗文以及文学流派最为突出。
3 结语
总而言之,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以及发展与新文学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有着直接的关联,两者之间着实有着到一定的规律。首先,在中国古代文学在中音乐的价值不容忽视,音乐是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的手段以及方式之一,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学传播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上至唐诗三百首下至晚清的戏曲都是接着音乐的形式来完成传播的;其次,中国古代文学传播中格律修辞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诗文的发展到了南北朝已经从自发性的格律修辞变成了自觉地格律修辞,而这一自觉地意识形成直接推动了我国诗文的大发展;随后,创造主体对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的影响,由于古代社会更加注重品格、注重社会地位,因此作家以其自身的社会地位以及人身品格在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的过程中也具备着具有轻重的力量。最后,作品本身对于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的作用。在中国古代文学传播过程中,文学作品自身拥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以及美学价值,那么能够传播的范围就更加广泛,能够传播的时间也会更加久远。
参考文献
[1]曹萌。文学传播学的创建与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8(5):13-18.
[2] 顾伟列。文学解读的世界性--以中国古代文学国外传播与研究为例[C]//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2009.
[3]顾伟列。文学解读的世界性--以中国古代文学的国外传播和研究为例[J].文艺理论研究,2010(2):32-35.
中国古代文学论文(最新范文8篇)之第二篇: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文化担当
摘要:在中华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大背景下, 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对推动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有着极强的影响力。中国古代文学源远流长, 内容丰富, 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更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与传承。目前, 我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极为重视, 提倡文化自信、文化自觉, 推动文化创新。这其中也包括对中国古代优秀文学的研究, 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应担当起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文学研究,文化担当
一、引言
中国古代文学历经千朝万代, 从古至今, 各朝各代的文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朝代的变更, 文学在传承过程中不断的被批判、被创新和交融。我国在这一条漫长而曲折又繁荣兴盛的发展道路中, 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文学家及作品并流传至今。其实, 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一直都不曾间断, 而且中国古代文学所蕴藏的精神、哲理等极其丰富的智慧一直都影响着社会发展和文化者的发展。
二、古代文学概述
依照时间分类, 中国古代文学包括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唐宋文学和元明清文学。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自然就包含着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优秀文学, 在文学发展的道路上也有繁荣昌盛, 也有衰败凋落, 平凡而曲折。
三、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
对于蕴含三千多年丰富历史的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 通过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文字记录现代人对文学的认识和了解, 不仅仅是对文学精神、文学涵义的挖掘, 也是对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的一次经历和重演。每一种文学的出现都能折射出它所存在的那个社会的发展情况, 古代每朝每代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在文学中都有很好的表达, 所以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也要有针对性地选择。
(一) 字体的演变
商朝的甲骨文--周代的金文--秦代的小篆--汉代的隶书--魏晋的楷书--魏晋的行书--唐宋的草书。经过这历朝历代的演变, 字体的简化也越来越符合现代人的发展方式。但是这些具有历史足迹的文字也需要现代人们的开发和研究。
(二)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
中国古代文学中有代表性的一些作品包括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或唯美, 或励志, 或慷慨激昂, 或悲愤成伤。
诗经“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楚辞“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元曲“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唐诗“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宋词“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明清小说《三国演义》《儒林外史》等等。
(三) 中国古代文学思想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突出思想有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 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 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思想, 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思想等等。其中儒家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学派, 而儒家思想的内涵也极为丰富:重视教育, 注重道德、礼教、仁义, 遵从真与善, 在思想上善于辩证, 以礼治国, 伦理政治。孔子也是第一次打破了旧日统治阶级垄断教育的局面, 开始“私人”讲学。
四、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意义
中国古代文学包罗万象:修身齐家, 治国理政, 为人处事, 尊老爱幼等等。
(一) 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其中《礼记》:“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 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 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大同社会在那时看起来可能是个空想, 但是所蕴含的和谐社会的思想确实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
(二) 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 民族精神的发展
南宋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整首诗格调沉郁悲壮, 正气浩然, 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和伟大复兴而奋争。目前中国在世界发展过程中已然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其地位和重要性不言而喻。面对世界各国文化的交融与交流, 我们更要坚持自己的文化不放松, 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激活其生命力, 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 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
苏轼的《水调歌头》描写了正处在辗转各地为官状态的苏轼在中秋之夜独居他乡, 不能与亲人团聚而生发的思念亲人的情感, 同时“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也就是说, 既然不能两全其美, 那么就只能带着豁达的情感来看世界, 只要人们的情感能够长久, 只要能够望向同一轮明月, 就算是不能相聚在一起, 也是很美好的。
五、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文化担当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对中国古代文学深入研究,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普及和传承中国古代文学所体现的优秀文化知识和精神。目前我国的科学技术快速发展, 在各个领域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样利用科学技术深入探究中国古代文学,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及其学科创新发展。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文化担当。除了对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意义, 还有中国古代文学所蕴含的文化责任和文化担当。目前在各个阶段学习的学生, 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 在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着古代文学的熏陶。例如, 由于受外部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 心理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及学生健康成长。因此在古代文学中更多地宣讲优秀价值原则, 对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都有着一定的影响。例如《周易大传》中“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刚健有为精神, 《论语》中所提倡的舍生取义、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三军可夺帅, 匹夫不可夺志”的品质, 以及“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的历史使命感, 《孟子》中提出的“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的独立人格。
总结
目前社会所提倡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正是当代中国所要承担起的文化担当。而中国古代文学所蕴含的丰富哲理和内涵是众多古代文学研究者需要探索和发现的智慧。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应当在推动中华文化创新发展的进程中大有作为, 也为当代学生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郭英德2016《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文化担当》, 《文学遗产》第5期。
[2]康震2016《弘扬传统, 创新话语, 贡献智慧--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文化担当与时代使命》, 《文学评论》第6期。
[3]张纯、姚婷婷2018《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化自信》, 《菏泽学院学报》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