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类的毕业论文(体育专业毕业论文)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体育类的毕业论文(体育专业毕业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体育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体育专门人才的一种特殊的体育教育。这种教育是随着近代教育制度的确立、近代学校的出现而兴起的。
体育教育毕业论文 篇一
【关键词】开放教育;毕业论文;质量;保障
1.开放教育学生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1当前开放教育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存在的问题
(1)毕业论文设计作弊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第一种形式为论文全文或大部分网上抄袭,具体表现为直接全部抄袭网上的论文。甚至不加任何修改,或者大部分抄袭网上文章的内容,其拼凑的痕迹非常明显。第二种形式是购买论文,主要是通过网上或者非法中介提供论文,学生支付一定数目的金钱来换取论文。第三种形式是他人论文,这种形式主要是学生通过家人、朋友找到本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或老师,来为学生论文。
(2)论文选题问题。尽管各省级电大对开放教育不同专业提供了许多论文选题的题目,但是一般多带有指导性,不是论文的直接选题。学生提交的论文通常表现为大题小作,且题目陈旧,新颖性、创新性较差,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3)学生论文的论述和写作规范问题。学生的论述一般层次不分、语言套话、白话、13号居多,缺乏专业语言的严谨规范,在写作规范上,不能按照学术论文的要求来完成,不会使用引注和文献,甚至不会确定每个问题的名称用语和目录的级别问题等。
1.2当前开放教育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存在问题的原因影响开放教育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
(1)学生自身的问题。由于开放教育的宽口径入学方式,很多开放教育专科学生由于在中专没有过论文写作环节训练,本科学生很多选择的是非原专业学习,因此,专业学术水平不高。(2)论文指导教师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导教师的责任心问题,丝毫不考虑指导论文的水平问题。二是论文指导教师本身的水平问题,如有的工作站的论文指导教师指导的专业方向根本就不是指导教师本人的专业方向,当然也就谈不上深入指导了。三是论文指导教师的知识层次的问题,指导教师对本专业的发展不够关注,知识陈旧,很难使自己指导的论文有新颖性和创新性。(3)开放教育工作站的问题。有的开放教育工作站为了保证自己的生源和学生毕业,对学生采取迁就心理,甚至放纵学生。鉴于开放教育学生论文设计质量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开放教育管理部门应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引起足够的重视,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原因,采取各种措施来提高学生论文设计的质量。
2.提高开放教育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有效保障
2.1抓好毕业论文写作辅导,提高论文写作的规范性
由于开放教育的学生一般都没有受过科研写作训练,所以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和查阅文献,因此,万方数据必须对学生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辅导。在写作辅导中以讲座的形式向学生讲授什么是论文,论文的一般要求,如何撰写论文。论文与总结、调查报告的区别,如何设计论文的结构和论文各级标题的名称,以及如何查阅文献和使用文献,如何引注,论文设计的格式规范等。在写作辅导中,要以具体的范例向学生进行说明,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2.2把好毕业论文开题关,为论文写作打好基础
在学生知道如何进行毕业论文设计以后,教师要对学生选定的问题进行辅导,通常学生选定问题较大或者缺乏针对性,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确定选题。在教师帮助学生确定论文选题后,就要让学生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主要包括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及研究现状、论文提纲、参考的文献、研究过程的进度和时间安排等。通过论文开题,保证了学生论文选题的合理性,为学生下一步写好论文打下基础。
2.3充分利用网络交流平台,全程辅导学生论文设计
学生论文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来对学生论文写作过程进行全程辅导。在实践中可以利用“人人网”或QQ的及时交流反馈功能进行辅导和反馈,教师及时辅导学生在论文写作中出现的问题,为学生提供帮助。通过指导教师的全程辅导,学生在完成论文过程中要多次提交论文稿,可以有效杜绝学生论文和购买论文作弊现象,而且通过学生进行多次修改也提高了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水平。利用网络平台论文指导交流,指导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晚上和周末时间和学生进行交流,这样能有效地保证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2.4有效应对论文作弊,保证论文质量
如前所述,当前开放教育学生论文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作弊问题,为了有效防止学生的论文作弊问题,指导教师要通过辅导来防止学生论文作弊,学生的开题题目和论文提纲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还有通过和学生论文就写作过程的交流,可以发现学生对论文的把握和理解,如果学生根本不能回答教师在辅导中提出的问题,则学生很有作弊的可能。
3.进一步提高开放教育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建议保证开放教育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不是一个工作站、一个地区的问题,而应该是整个开放教育的问题,在上述措施实施的同时,还应在以下四个方面加以完善
3.1严格指导教师的选定。在学生毕业论文的设计中,指导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
用,是保障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因此,学生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选定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一般应该从各级开放教育工作站附近高校相关专业的教师中选定,建立论文指导教师人才库,要求论文指导教师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准和高度的责任心,并建立竞争选用机制,这样可以充分保证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质量,进而为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提供保证。
3.2网络平台的开发应用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人们交流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因此,网络技术也应运用到开放教育的毕业论文设计中,可以由省级电大建立一个专门的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过程管理与监控系统网络平台,并为各教学点和工作站提供专用窗口,这样共同实现对学生毕业论文的管理,有效地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
3.3毕业论文规范标准的制定
中央电大作为远程开放教育的主管单位,应按照专业方向制定毕业论文的标准规范,并统一标准,再由各级省级电大制定毕业论文设计实施细则,这样从管理上就有了毕业论文设计的统一标准和规范。
3.4三级论文把关制度严格论文淘汰制
为了严格论文的管理和评审,还应建立严格的论文评审和答辩制度,在指导教师辅导学生论文给出初评成绩后,应再设立一级论文评审组评审,由评审组给出评审成绩。第三级环节为论文答辩,所有学生的毕业论文要全部参加答辩。综上所述,由于开放教育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开放教育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保证开放教育的质量,促进开放教育的发展。使开放教育一直保持较好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姜昕。高校远程教育毕业论文质量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9):169.
[2]梁红丽。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工作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4):28-30.
体育类毕业论文范文 篇二
论文关键词:经管类本科毕业生,质量评价,地方高校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人才质量决定民族的未来。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性成就。2008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2907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3%,这标志着我国已经建立了世界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按照美国著名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提出的毛入学率为15%即大众化指标,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在大众化阶段不可避免地带来高等教育的一系列质量问题,质量是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教育方针指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教育管理论文,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全面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然而大众化高等教育输出毕业生质量的评价,是教育质量发展的最后一个环节,对于保障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本科毕业生是高校本科教育输出的产品,其质量关系到高校的生存和发展,地方高校更是如此。地方高校就是有地方政府投资和管理,并主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高等学校。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其独特的社会职能和历史使命,在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也有其生存和发展的客观基础,为当地的社会与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因此,它们的生存和发展状况如何,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甚至影响我国高等教育能否顺利实现转型,也会对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地方高校本科毕业生质量评价问题将成为高等教育管理者和高等教育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论文的格式。
1地方高校经管类本科毕业生质量评价的必要性
地方高校的数量和规模越来越大,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乃至普及化的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培养学生人才成为地方高校的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本科毕业生进行有效地评价和检验也成为地方高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的高等教育是经管类学生成才过程中的重要一环,高等教育为个体成才提供的基础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地方高校经管专业必须在培养人才的质量方面提出明确的目标来检验毕业生培养质量,以保证他们成长所必备的基础。
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趋势,对高校毕业生的质量也随之提出新的要求,尤其是经管类本科毕业生。其成长环境发生变化必然要求个体必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也相应发生变化。因此,了解新时期经管类本科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社会对新世纪经管类本科毕业生的具体要求成为地方高校经管类本科毕业生质量评价的重要前提任务。
2经管类毕业生质量评价的原则
2.1 科学性评价的原则
科学性是一套评估体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失去科学性评价的原则,就没有任何存在和发展的价值。要改变过去单凭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质量的传统评价模式教育管理论文,人的特长表现为不同的方面,不是单一的形式所能衡量的,必须建立新的、能包容“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评价体系;改变过去笼统地对学生进行定性评价的情况,要科学地制定量化指标,不能搞量化的绝对化,避免由于有些不确定因素而使评价不全面,建立在进行共同性塑造的同时,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评价模式。
2.2 导向性评价的原则
在高校毕业生质量评价中,无论是对高等教育过程质量还是高校毕业生质量所作出的价值判断,都是根据一定的评价目标、评价标准进行的。这些评价的目标、标准、指标及其权重,对被评价对象来说,起着方向性的作用。高校毕业生质量评价目标是由目标制定者根据社会需求而制定的,是评价者对被评价者应达到的社会价值的反映,同时也是社会需要的体现。因此,高校毕业生质量评价必须遵循导向性评价的原则,才可以引导高等教育活动朝正确的方向发展。
2.3 多样性评价的原则
由于个性差异及教育开发的影响,每个人的潜能发展是不同的。有的善于分析、有的善于综合,有的善于动手、有的善于动脑。由于当今社会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而要适应这种多样化需求必然导致高等教育模式多样化,为了全面满足社会的需求,必须建立多元的质量评价标准,充分发挥每个人最优秀的潜能,努力把所有的人都培养成自身领域的精英。
2.4 可控性评价的原则
在高校毕业生质量评价过程中,无论对评价者还是被评价者都要遵循可控性评价的原则。一方面评价者通过毕业生质量评价,客观分析被评价者达到高等教育目标的程度和原因教育管理论文,针对这些原因提出改进的途径和措施,为被评价者适当地调节质量的目标及进程,使之符合被评价者的客观实际;另一方面是被评价者通过评价了解毕业生质量方面的真实情况,明确自己下一步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过程中应该努力的方向以及需要采取的有关改进措施,从而实现自我调节。
3经管类本科毕业生质量评价指标的确定
3.1 用人单位的评价
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对毕业生的定期考核材料,是衡量地方高校学生教育质量的最直接、最有权威的材料。用人单位是毕业生施展才华的最终地方,因此用人单位的领导对毕业生质量有最直接的了解,经过实际考核后,得出的评价结果比较真实可靠,测量效度比较高。其指标包括:见表1
表1 用人单位评价指标
素质结构指标
知识结构指标
能力结构指标
身体素质
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
社会活动能力
责任心与诚信度
敬业精神
抗压能力
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程度
知识面宽阔程度
相关学科延伸程度
专业技术能力
外语和计算机运用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
学习能力
体育教育毕业论文 篇三
在此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设计作为教学内容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全实践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其改革和创新也是势在必行。
在全实践教学改革的引领下,针对毕业设计的改革和创新,我校以校级课题的形式组织专门的教研团队进行研讨和论证。本文的从“理”到“实”,亦指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设计应摒弃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导向,在保证学生的理论知识“必须、够用”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在实践的指引下进行毕业设计,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这些能力对于幼儿园教师而言必不可缺。
一、以往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不足
从1999年到2013年,我校的毕业生以五年制初专为主,五年制初专生普通存在的问题是学习能力较弱、专业理论学习兴趣不高、理论基础薄弱、问题意识不强、不善于思考和总结,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以单一撰写论文形式的毕业设计问题层出不穷,教师指导费时费力,不见成效。摒除学生自身的问题外,无疑以往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设计也存在颇多不足。
(一)形式单一,不能满足多层次学生的需求
以往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设计以撰写论文作为学生毕业设计的唯一形式。毕业论文的撰写需要学生具备问题意识,并需要一定的专业理论积淀为支撑,才能驾驭毕业论文的撰写。对于我校学生而言,专业理论学习的水平不一,能够胜任毕业论文撰写的学生毕竟不多。而问题意识不强、专业理论学习薄弱恰是我校大多数学生的命穴,以至于出现胡乱选题,东拼西凑,粘粘贴贴,拼凑毕业论文的现象。
从2014年开始推行新的毕业设计改革方案以来,10级初专和12级高专的毕业设计评审中不及格的同学共有72人,其中因为论文不合格共61人,占85%,而不及格同学的论文评审意见中,有70%的同学是因为复制比例超标。可见,毕业论文的撰写对我校大多数的学生而言还是有难度的挑战,并且因为单一的撰写毕业论文的形式,学生们不能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学业水平来选择适合并能展示自己的毕业设计方式。而如果仅以单一形式的毕业论文来衡量学生的学业水平,显然有失偏颇,同时也不能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
(二)理论与实践脱节,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不可否认撰写论文可以让学生通过文献的搜集和整理来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的素养,但鉴于闭门造车、粘贴拼凑是以往学生撰写论文的通病,如此势必会让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脱节,无法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的锻炼相融合。针对学生撰写论文的水平,以至于学校在毕业设计评审过程不断降低要求,而一味降低要求势必会降低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学生既没有达到真正通过毕业论文撰写提高其专业理论素养的目的,也因闭门造车导致其理论与实践脱节,专业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
在我系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相关调研中,有部分园长也反馈我校毕业生专业技能优势突出但科研能力偏弱,这远不符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能力为重”的培养理念。显然,如何才能既保障学生毕业设计水平,又不降低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同类高职院校都面临的困惑。
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设计创新的举措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明确规定对教师应具有观摩、参与和研究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如何通过毕业设计这个环节将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突出保教实践能力,结合学生毕业设计的现状和我国学前教育政策文件对于幼儿园教师培养的相关规定,本研究做了以下的尝试和创新。
(一)理念创新——从“理”到“实”,注重实践引领
课题组结合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式、国家教育政策导向、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用人单位的需求与同类院校毕业设计改革的经验等,将毕业论文改革的思路定位如下:在保证学生的理论知识“必须、够用”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在实践的引领下进行毕业设计,摒弃“重理轻实”的传统导向。在学校课改中增加实践课时的有利前提下,鼓励学生在教育见实习及各种实践活动中观察——发现问题、思考——形成思路,在此基础上选择毕业设计的形式和主题。在最后一学期的教育见实习中,学生在幼儿园指导教师和专业课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以此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进行科研的能力,以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的目的。
(二)形式创新——多元化的形式,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在全实践理念的引导下,针对我校学生专业水准不同层次的现状,为满足学生多元优势的呈现,课题组设计了多元的毕业设计形式。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活动设计。
幼儿园教师核心的专业能力即幼儿园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能力,因此,课题组认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设计应以活动设计为主,活动设计对学生而言更具有应用性和实践性,并与之后的从教能力对接。活动设计包括主题教学活动设计、领域教学活动设计、家长开放日活动设计、区角游戏活动设计、户外活动设计、家园联系活动设计、幼小衔接活动设计以及节日活动设计等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其中的一种形式进行毕业设计。
在幼儿园的活动设计中,除了正规的格式要求外,还要求学生在活动设计中增加教学活动实录,以及插入能体现其活动过程的照片,既使活动设计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又避免学生抄袭。
2.论文。
延续之前的传统,论文成为毕业设计的形式之一,而不再是唯一的形式。学生根据专业的特点,以理论或实践中的问题为选题,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社会调查及数据分析、观察分析等,撰写毕业论文。
3.能代表学生水平的作品。
为提升学生的教科研素养和水平,鼓励学生在校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专业期刊或正式公开刊物上发表单篇字数达3000字以上的独撰专业论文,或者是为幼儿园提供有价值的且已被采纳的不低于3000字的调查报告或对策建议。以上两种形式皆可以作为毕业设计进行成绩认定,以此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专业理论水平和科研素养较高的学生可选择论文或调查报告;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可选择活动设计;专业水平突出的学生可选择发表作品或研究幼儿园问题的对策建议的形式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
三、多元化的毕业设计在实施中的不足和应对策略
为了解新的毕业设计方案实施的情况,课题组设计了调查问卷,在10级初专的学生毕业设计评审结束后对他们进行了网上调查。共有187名学生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皆为有效问卷。在问卷的梳理中发现新的毕业设计方案在实施中还有一些不足仍需完善。
(一)学生论文的不及格率高
在毕业设计评审中,10级共有421人参与评审,203人选择撰写论文,不及格36人,不及格率是18%;218人选择活动设计,6人不及格,不及格率是3%。也就是说42人第一次毕业设计评审不及格,其中36人是论文不合格,占87%。可见,学生撰写论文的达标率偏低,不及格率高。
针对此,课题组在11级初专和12级高专毕业设计活动的组织中,强化了教师对学生毕业设计选择方向的引导和论文指导过程的量化。毕业设计方向引导的具体做法表现为:在学生选题时,对于专业理论基础薄弱的学生,引导其选择活动设计,不是因为活动设计简单,而是因为活动设计有五大领域教学法课程为理论依托,结合自身多次的教育见实习的实践体会,再加上最后一个学期的教育实习,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来设计和检验自己的活动设计。对于教师指导过程的量化主要是规定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论文过程不少于四次的指导反馈,学生的选题、提纲、初稿、定稿每个程序须得到教师指导反馈认可,方能进行和提交。通过教师的层层把关,以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水平,第一次评审不能通过者,还可参加二次评审、三次评审、甚至四次评审,直至学生的毕业论文达到学校的评审标准,以确保毕业论文的质量。
(二)学生选择活动设计的形式单一
在对学生选择的活动设计类型的调研中,68%的学生选择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和其他类型活动只占32%。而实际的毕业设计评审中,学生主要是选择领域教学活动设计和主题教学活动设计,家园共育活动、家长开放日活动、区角游戏活动等没有学生选择。究其原因是教学活动较为常见和普遍,其他活动学生在实习中少有机会参与,导致学生不敢尝试。
对此,课题组认为学校在和幼儿园针对学生的实习内容的沟通中,应强调学生实习内容的规定,让幼儿园能给学生创造更多参与幼儿园活动组织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幼儿园各项活动方案的设计和撰写,以及幼儿园的各项教研活动,既丰富了学生教育实习的经验,也能使学生各种专业能力得到更好地发展,同时也丰富了学生活动设计的撰写经验。
(三)学生认为活动设计格式较难
在对活动设计难点的调研中,56%的学生认为活动设计内容的格式要求较难,14%的学生认为电子文档名称设置较难,17%的学生认为字数要求(至少3000字)难以达到,字体格式难的占9%。对此课题组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了解到学生觉得格式难的原因主要是word文档操作不熟练。字数达不到要求主要原因是学生认为活动设计就是教案的编写,而且多数学生在实习中跟着幼儿园指导老师学写的是简案,自然不能达到学校的规定撰写要求。
针对上述情况,课题组认为应打通课程的链接通道,让课程之间相互衔接和融合来解决以上问题。比如五大领域教学法的课程,可通过微格教室的实训及教育见实习加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程教学、幼儿园的实习指导和毕业设计指导中,有意识地引导和强化学生的幼儿园活动设计和组织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设计活动方案时,其要求和规范应与毕业设计的要求一致,要求学生写详案。计算机信息课程的教学应强化学生对word文档的使用,这样学生对毕业设计规范的格式要求自然不会感觉陌生。
总言之,现有的毕业设计方案既有传承也有创新,它的多元化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毕业设计的呈现,既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又能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幼教人才。
体育教育毕业论文 篇四
针对唐山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09级本科生选题结果进行统计,关于调查研究的选题占82.5%,与往年基本一样。特定的选题内容决定了后面的研究方法,绝大多数学生的论文中尽管有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实际上绝大多数人仅仅使用了文献法和问卷调查法,其余方法并未真正使用,流于形式。出现以上情况有学生的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主观方面的原因的学生研究方法能力掌握极少,平时学习中教师没有教给学生一些常见研究方法,仅有极个别学生参与到任课教师课题研究项目,经历一些研究学习,掌握一些科研方法和技巧,而绝大多数学生对研究方法仅仅从体育统计学等课程中零星掌握一点,且缺乏实践训练,因此自身论文设计中只能选择文献资料法及问卷调查法,而文献资料法是学术论文研究最基本的基础性研究方法,因而学生论文主要使用的是问卷调查法,研究论文也是对调查数据做一个简单归类,进行定性描述,缺乏精确的统计分析。研究方法能力的不足反过来也限制了毕业论文的选题,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内容很少涉及,实验法、测量法、统计法应用偏少。客观方面,地方院校体育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师本身科研能力有限,在毕业论文的选题和研究方法上缺乏有效指导,另外学校毕业论文规范中对综述性文章比例有一定限制,因此学生更多选择调查性研究论文,但本科生具备的理论水平有限,难以在拟定选题中采用各种研究方法进行深层次挖掘与分析,单一的研究方法限制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2“体育科研方法”课程的局限性
直到1991年,国家教委出台的第三套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中,才在限制选修的课程模块中,设置了“体育方法学”课程,并明确规定在第8学期安排“科学研究与毕业论文”这一环节,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4]。2003年教育部出台新课程方案中“体育科研方法”规定为一般必修课程,但不硬性规定学分、学时,明确其为研究方法的入门课程,其宗旨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科研方法,培养体育科研的能力[5]。“体育科研方法”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科研能力的掌握,撰写毕业论文至关重要,但目前唐山师范学院相应课程教学存在一定问题。第一点,对课程的重视度不够,体育教育专业培养大纲虽然将“体育科研方法”列为必修课,但考核性质安排为一般考察课,平时和期末考核比较松散,学生简单完成一个考核作业即完成任务,大纲修订时学分、学时的调整比较频繁,效果不理想。第二点,课程安排和“体育统计学”重合较多“,体育科研方法”课程和“体育统计学”课程学时都安排为32学时,两门课程在研究方法的章节教学中重合较多,较多内容重复教学,而且两门课程都是以课堂理论面授为主,内容枯燥,课后实践较少。第三,教师执教能力有待完善,同其他院校类似“,体育科研方法”课程教学由本专业科研能力突出的教师担任,该课程需要教师有丰富的跨学科知识,不但要掌握一定扎实的统计学知识,对本学科科研特点及学术前沿要有深入理解,但近几年教学工作以青年教师为主,教师缺乏系统的科研方法学习,只是根据自身优势科研方向对“体育科研方法”进行一定角度的阐述,而且以理论性灌输为主,与体育科研实践结合较少。结果就是授课内容与学生毕业论文需要不相符合,如教师讲授很多调查性研究方法,一旦学生选择应用实验法相关题目,论文如何撰写就将极大困扰学生,不得不求教指导教师。
3体育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引入实验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3.1选题内容可行性分析
体育学属于交叉性学科,各专业均涉及大量文科及理科课程。根据黄汉升[3]对2004-2009届全国优秀本科毕业论文的调查,认为运动人体科学类论文是学士论文中总体质量较高的文章,选题能够反映该学科热点问题,实验设计较严谨,仪器比较先进,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较强,优秀论文多集中在运动生理、生化方向。体育教育专业和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虽然培养方向不一样,但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中依然保留大量自然科学类必修课程,可以从理科方向选题去探索体育实践问题,分析动作技术特点,可以从运动生物力学方向选题,涉及人体机能评定,研究评价方法可以从运动生理等角度选题。但体育教育专业选题一大问题就是大量重复,选题困难,无新意和亮点,实验方法应用太少,唐山师范学院体育专业近几年学生毕业论文选题也存在同样问题,学生选题追求简单、易写,以学校体育调查类选题为主,运动人体科学类选题极少。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学生理论基础极为薄弱,缺乏应用多种研究方法去深度挖掘运动人体科学类论文的内容,不敢有质疑,不了解通过何种渠道去获取文献资料,因此对此类选题不敢涉及,实践访谈中有学生对大学生减肥方法感兴趣,但考虑到要进行实验设计,使用体成分仪进行测试获取数据,还要进一步统计分析,感觉困难,选择放弃。此类情况不少见,实际上对于本科毕业论文的实验设计和要求对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并不复杂,需要相关课程教师,尤其是理论课教师教学中引导学生多思考,扎实掌握理论基础。其次,教师的实验教学工作不足,学生实验课学习不够扎实,不能利用现有条件去设计实验思路,还有一个常见原因,那就是学生有良好的实验基础,但不了解此类选题而遗漏,个别地方院校教学和毕业工作思路较为保守,墨守成规,学生毕业论文工作以稳为主,很多指导教师并未引导学生在自然科学方向去选题,一届照搬一届,选题内容上无新意,没有突破。唐山师范学院体育系针对以上情况,2010年开始引导学生选择运动人体科学类选题,并进行精心指导,帮助学生充分利用实验室,进行合理实验设计,个别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明显提高,同时也带动了其他学生学习,取得不错效果,证明利用实验室,进行实验设计完成运动人体科学类毕业论文是可行的。例如,有学生对运动性疲劳评价感兴趣,设计体育课后各类恢复手段对疲劳消除影响的实验,测定不同方式恢复方式后人体心率、血压和血乳酸的水平,实验采用重复测量设计,取得良好效果,观察到了积极性恢复手段的应用起到加速心率和血压恢复的过程,学生通过论文的完成也加深了对相关理论的学习。另有学生选择应用性研究,比较不同力量训练方式对跆拳道大学生运动员下肢肌肉爆发力的影响差异,取得预期效果,论文均入选本校优秀本科毕业论文。以上表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采用实验性、测量性等方法,充分利用实验室条件,可扩大选题范围,提高毕业论文的研究价值和质量。
3.2研究方法可行性分析
毕业论文引入实验性工作,一个前提是必须具备相应的实验条件,教育部2005年颁布的《高等学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标准表》及大学实验室评估标准明确了高校实验室应具备的条件,目前我国体育类院校、师范类体育院系均不同程度建有实验室,唐山师范学院自2007年迎评以来,实验室经过扩建,添置先进设备和仪器,条件满足现有教学和师生的科研要求。实验室条件满足需要,但部分师生对实验重视不够,实验课程没有形成独立的教学体系,实验教学方法不够灵活,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仪器利用率不高,实验教学师资队伍薄弱。这些问题影响了实验室的利用,这也是学生毕业论文利用实验室较少的原因。理论课教师和实验室相关人员要高度重视实验教学,首先思想上予以重视,不能把理论课实验边缘化,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让学生主动利用实验室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大力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师科研工作中,使其熟悉实验,喜欢实验,有能力完成运动人体科学选题论文。学院可以制定各种政策鼓励师生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的仪器设备,提高科研水平。以前学生毕业论文大部分是问卷调查类型,实验室先进仪器设备利用率不够,实质上与院系整体科研业务水平不高相关。不但实验教学人员科研业务水平要提高,其他理论教学人员也需要熟悉专业理论知识,对实验室加深了解,熟悉相关仪器的原理和用途,形成普遍能够指导学生在自然科学领域选题的能力,建议定期培训师生了解实验室具备的条件和功能定位,也可通过运动人体科学领域学术讲座给师生提供相关信息,要鼓励师生积极学习实验理论。
体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篇五
(一)一流中央高校艺术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标准解读
中央高校属于国务院部门直属高等学校,简称“中央部属高校”,是指国务院组成部门及其直属机构在全国范围内直属管理一批高等院校①。我国中央部属高校共117所,其中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共36所,B类3所,包含艺术类专业的高校共33所。艺术类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学生们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出问题并制作出拥有设计感和美学形象的理想模型和解决方案,最后提交论文论述。要求学生将自己的形象联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相互结合,自然科学理论和人文关怀情感相互交融,由此可见,艺术类专业是一种既富有美学性、实践性,又拥有科学性的综合性学科。因此,在一流中央高校中,几乎都设立了艺术类专业。一流中央高校的教学模式从传统的以总结理论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创新性和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角度的新颖性、创造性、理论水平和现实意义、综合知识与技能的运用、写作水平、学术水平和格式的规范化都会有较高的要求。例如,江南大学作为江苏省教育部直属的一流中央高校,对各类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评分标准作出了不同的要求。在艺术类专业毕业设计评分标准中,指导教师评分占30%,评阅教师评分占20%,答辩评分占50%,毕业论文(设计)总评分折算成五级计分的方法见表1。
(二)地方高校艺术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标准解读
地方高校是指隶属于各个省份、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普通高等学校,这些高校大部分都是由地方财政或地方行政部门提供资金支持,在我国共有2500多所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部分②。地方高校相较于一流中央高校的实力没有那么强劲,学科特色相对较弱,但是省级政府为了使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来推动地方发展的软实力,极力支持高校教育。因此,在上海、江苏、广东等高等资源集中的省市,涌现出了一批可以与一流中央高校想媲美的高水平大学,例如,苏州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和上海大学等。这类高校的艺术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评分基本都采用统一的“334”标准,成绩采用的也是五级计分方式。相较于一流中央高校,地方高校艺术类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的艺术性、创造性、合理性、表现手段的完整性、规范性和制作效果的要求相对减弱③。艺术类的毕业设计(论文)涉及到美学上的艺术性评判,因此,个人的主观性在其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从指导教师的角度来看,学生能否熟练地综合运用到所学的艺术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对所研究的问题能否提出较为深刻的分析和独特的观点,是指导教师评判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能力的主要条件。其次是设计(论文)方案设计的可行性和科学素养。从评阅教师的角度看,学生将艺术理论和设计实践结合,在通过模型或图纸等表达理念的时候,逻辑性和理论性要明确。其次是考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创新性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答辩小组的角度来看,学生的回答要具有现实的艺术理论根据,思路清晰,论点明确。
(三)贫困偏远地区高校艺术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标准解读
贫困偏远地区的高校艺术类专业并非高校的主力专业,在带动地区的教育水平和经济能力方面并不能起到领头作用,因此非艺术类专业的高校并不会投入过多的经济支持或教育资源在此方面。例如,广西大学艺术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的判定以指导教师为主,占据45%,评阅人和答辩成绩分别占20%和25%,剩下的10%为格式的判定。在此情况下,指导教师的评价具有很大影响。再如,较偏远的内蒙古大学,在艺术类毕业设计(论文)评分标准中,主要侧重于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学术水平和使用价值,再次是格式,学生的答辩成绩即为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相对来说,这种毕业设计评价体系和评分标准并不完善和详细,在答辩过程中去考察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完成度、质量、以及撰写的水平和规范程度等,显得较为急促。
(四)民办高校艺术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标准解读
民办高校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工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依法举办的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④。然而,民办高校因为录取分数线相对较低,在艺术类专业中更是明显,因此民办高校的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理论基础薄弱,且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都不是很强。同时,由于民办高校的教学能力有限、投入资源过少、管理人员稀缺等原因,因此在学生的课程设置中,还是多以教授理论的传统授课方式为主,实践训练不足,使得学生比较难以兼顾到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相结合这一方面。在这种背景下,民办高校艺术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标准可以说是四种高校类型中最低的一个了。在字数要求上,艺术类专业的毕业论文不得少于2500字,论文论点鲜明,论据充足,有实用性和创新型,整体语言流畅。基本上只要满足以上的要求,便可以通过毕业答辩。
二、艺术类院校毕业设计(论文)标准述评
(一)美术类院校毕业设计(论文)标准解读
国内美术类专业院校在艺术理论培训和专业技术知识训练上,都拥有一套相对完整且独特的教育系统,美术类院校主要将专业分为设计类专业和艺术类专业。学生毕业前必须完成本专业的毕业创作(设计),并且结合自身毕业设计实践来撰写毕业论文,重点是强调出对本专业的毕业创作理性依据的表达,或对创作的创新性和原创性做出陈述分析。以中央美术学院为例,央美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在传播艺术审美和引领学术构建中处于重要的地位,追求的是学生自由意志的发挥和求索精神的培养,希望学生能够多注重身边的环境,加强自身的自觉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毕业设计(论文)的创作上,篇幅的大小不做硬性规定,而是希望学生能够展现出大学四年学习过程中对于艺术的认知和审美的理解。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阶段,需要考虑选题的学术意义和社会价值性,以及选题研究完成后的可行性。创作的价值评判以对艺术传统的继承性和传承性来作为一定的标准,在此基础上,凸显出学生专业上的特性以及专业深度。
(二)音乐类院校毕业设计(论文)标准解读
所谓音乐学位论文,与一般音乐学术论文的定义如出一辙,“是指针对音乐某一领域中的某些现象和问题进行系统考察、分析与研究后所撰写的文章”⑤。在我国对于音乐类院校的毕业设计(论文)并没有明确的文件规定,而且各个高校对于音乐类的论文写作重视程度不同,部分院校虽然设立了“音乐论文写作”课程,但并未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更多的是讲解论文的写作格式规范和文献的查阅方法,这也使得音乐类院校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参差不齐。一般情况而言,毕业设计(论文)需要凸显出创新型和原创性,对于已经被进行过细致研究的论题,一般不会有更新颖的阐述,相应的毕业设计(论文)的评分也不会很高。其次,学生的学术敏感度和对问题的理解程度也是重要的评判标准,很多学生的毕业选题大多是对某个研究点的粗浅认识,很少有能够为学术发展提供借鉴成果。最后,毕业设计(论文)的逻辑论证和解释说明相互参证的过程也是作为评判论文的参考标准。逻辑论证的过程如果只拥有理论而缺少富有层次的解释,论文的整体结构就会出现空洞感。同样的,只有简单的解释描述而没有足够的逻辑理论支撑,论文的文化内涵就显得十分浅薄。只有将两者兼容并蓄,贯穿于行文之中,才能使得毕业设计(论文)的论点清晰,逻辑严谨。
三、综合性高校艺术类专业与艺术类院校毕业设计(论文)标准差异分析
(一)毕业设计(论文)内容要求的差异
综合性大学的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差异性较大,可以分为一流中央高校和普通高等学校来进行分析研究。一流中央高校在发展过程中,不仅保证本学校一流学科的独特优势,同时带动学校院系共同进步发展。因此,艺术类专业在一流中央高校中同样得到了重视,学院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在不断学习艺术类学院教育系统的过程中,结合本校的优势和特点,形成了完善的教育理论和课程设置。因此,学生受到的教育系统同艺术类院校的学生并无太大差别,在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要求上,设计的规范性、设计的创造性、选题的范围和毕业论文探讨性深度上都有很大的相似性。普通高等学校与艺术类院校的不同之处,首先在于教育偏重方向不同,综合类大学的教育以理论研究和科学竞赛为主,大多采用的理工类的设计管理模式。在毕业设计(论文)内容的要求上,艺术类专业院校根据不同的专业,要求学生通过创作实践出一份具有体量感的作品,设计类要求多以解决现实性问题为主,包含人文关怀性;纯艺类要求展现学生自身的艺术性和审美想法,以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要求设计实践及创作实践和毕业论文结合在一起,以毕业设计的作品入手,或深入解析创作实践所涉及的专业知识,或分析问题现状,论述创作作品所蕴含的深意和未来的可行性等。而综合类大学的艺术专业的论文常常和创作实践作品脱节,没有起到创作和理论相互交映的作用。
(二)毕业设计(论文)展示方式的差异
首先,由于综合性高校的特殊性,使得学生的毕业设计受到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大多数的高校在进行学生毕业设计展览时,都将展览置于校园展馆内,主要面向校内师生进行观展,观展人数和群体狭小。其次,学生在毕业季的作品对于学生的工作和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而校内布展限制了学生和社会资源的结合,使师生缺乏对行业内人才需求的有效认识。与综合性高校不同的是,艺术类学院每年都会进行专业性的毕业设计展览。例如,自2010年开始,九所重点美术学院便开始联合举办“‘千里之行(全国版)’活动,敏感、真实地反映出当代背景下中国学院艺术的教学水平和成绩;为我国美术教育研究提供了一个学院与学院之间,学院与社会艺术生态之间比照的平台”⑥。迄今为止,“千里之行”已经举办了10届,每一届的学生都展示出了自己对于艺术的独特想法,虽然无法同“大师”作品相比,但仍然具有自己的生长空间和艺术创作空间。
(三)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方式的差异
综合类高校因为专业的不同性,毕业设计(论文)的创作结果各有特点,但答辩形式基本上还是采用了传统的管理模式,没有按照不同专业的形式特点进行设计,产生了一刀切的现象。学生无法在答辩时完整地表达出自己对毕业设计的理解和看法,同老师的在思想和专业上的交流大大削弱。而艺术类院校每年都会举办毕业设计展,给予了学生充分的空间和平台进行展示。针对不同的专业,设立不同的展厅,答辩小组可以现场观摩学生作品,听取学生对于作品的解读。涉及到交互形式的毕业设计,教师也可以进行互动体验,更好地了解学生创作的内容。整体的答辩过程以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为主,以学生对创作思路的分析,整体设计概念的阐述为辅,两者紧密结合,互相映现,保障了在毕业设计和学生答辩评分的专业性和公平性。
(四)毕业设计(论文)培养目标的差异
综合性高校艺术专业和艺术类院校在培养学生的目标上,有一定的相同之处,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艺术素养的提升、专业知识的灵活运用和艺术理念意识的培养,都是两者进行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这也是学生在毕业之际所应该掌握的基本能力。然而,和综合性高校不同的是,美院所担负的传道授业解惑之重任重在培养学生对于自身和周遭环境的感知认知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和实践转化能力。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各个学科领域的相互交错,使得艺术领域也延展出了新兴学科,对于传统的延续和现代的发展的把握,使得艺术类院校的教育理念有了新的变化。在错综复杂的文化交织网中,导师要在教学中清晰地把握学生的发展方向,尊重学生在毕业设计中的思考和探索。
结论
综上所述,国内高校受教育资源、地理位置、富裕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在艺术类专业上展现出来的教育成果也是良莠不齐,因而毕业设计(论文)的标准也会因此产生差距。另外,艺术类的学科不同,所针对的标准也不同,美术类要求有实践成果和理论分析,并且二者相互交织,而音乐类由于学科的特殊性,成果展示形式不同,并不能一概而论。通过对综合性高校艺术类专业与艺术类院校毕业设计(论文)内容要求、展示方式、答辩方式、培养目标的差异研究,针对艺术类教育的特点,综合类高校应该开始思考如何根据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新型育人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田湘。合并,还是另谋出路?[J].新理财(政府理财),2014(06):66-67.
[2]陆莹,乐晓丹。江苏省地方高校教育经费投入结构对绩效的影响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13,24(06):16-21.
[3]代福平。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教学的新定位[J].纺织教育,2011,26(02):123-125+134.
[4]吴庆。民办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10.
[5]王建朝。高等院校音乐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和写作的问题透视与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17(12):24-28.
体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篇六
一、 题目来源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 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四、 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攻方向
五、 主要研究内容、需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
六、 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如工具书、计算机辅助设计、某类市场调研、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条件等)及解决的办法
七、 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
八、开题报告参考文本: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分析与对策
778论文在线
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分析与对策
一、题目来源
社会实践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与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如果一个人对体育活动感兴趣,他就会积极参加,热心投入,活动的结果将是需要的满足并由此得到充分的情绪体验,所以体育兴趣是体育参与的基本动力之一。
在体育课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还有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每到上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时间,总会找出种种借口向老师请假不上课或根本不到课堂上课。但如果学生对参加体育活动有了兴趣,他们就会把学习与体育锻炼作为自身的需要,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克服主观困难,以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本课题的研究能够为广大体育教师寻找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提供参考,同时对于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调动学生在体育课或体育活动中的积极主动性具有一定的意义。
三、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1] 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 苏梅青,卢勤。浅谈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0,4(35)
[3] 续志红。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4,4(18):77-78
[4] 谢月芳。关于中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调查分析
[5] 顾久贤。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j].机械职业教育。2004年第4期
[6] 丁文武。培养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网博雅刊第二期
[7] 罗士达,王立冲。如何培养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j].体育成人教育
学刊。2003,2(19):107-108
[8] 浅议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121学校体育网(理论研究)
[9] 缪本海,叶条凤。我院新生体育课的兴趣现状调查与分析[j].广东水利电力
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18):77-78
[10] 王天惠。体育兴趣的培养与激发[j].济宁师专学报。1999,6(20):52
[11] 杨宁宏。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青海教育。2004年第1-2期
[12] 卫洪斌。体育课激趣体会[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18):97-98
[13] 杨国红。体育兴趣与培养[j].理论观察。2004,5
[14] 叶钢。体育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陕西教育。2005,12
[15] 尚立文。鼓励性语言在体育教学中的妙用[j].青海教育。2004年第1-2期
四、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攻方向
就目前来看,国内外研究此课题的很多,如:美国心理学家戴克提出的三大定律(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明确提出学生学习动机、学习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这一理论对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很有价值。在日本,学校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从组织教法和安排上,越来越注重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在美国和北欧一些国家的体育课以学生为主,尽情发挥学生好动的天性激发课堂气氛,以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这些国家的体育课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注重课上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体育锻炼。
现在国内对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和体育兴趣的培养相关的研究很多,如:谢月芳在《关于中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调查分析》中分析了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她认为中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有自身和外部两方面的原因。而关于体育兴趣培养的研究比较多比较杂。
五、主要研究内容、需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
本课题的研究,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从中学体育教学实际出发,提出对于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分析与对策的较新观点,以便为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推动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参考。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中学生体育兴趣的现状;
2.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
3.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对策。
需重点研究的是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及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并积极主动的去参与体育活动。
六、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如工具书、计算机辅助设计、某类市场调研、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条件等)及解决的办法
1.查阅相关文献,要求图书馆对我们开放。
2.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要求学校机房对我们开放,给予我们足够的时间。
七、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
本课题的研究时间期限为五个月左右,2006年1月开题,2005年5月结题。研究进度分为查阅指导教师指定及其它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分析文献资料、实地考察、资料整理、最后成文四个阶段。
2006年1月 查阅文献资料阶段。
2006年2月 分析文献资料、实地考察阶段。
体育教育毕业论文 篇七
关键词:师范学校;毕业论文;研究领域;研究方法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普通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毕业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初步科学研究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在整个本科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和地位,是其他教学环节无法替代的。
2008年,教育部对廊坊师范学院进行了本科教学评估工作,本科生毕业论文是教学评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评估结束后,针对其在评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本院进一步加强毕业生毕业论文质量和管理工作。本文通过对教育系08届、09届毕业生论文进行调查分析,以期能够反映出自评估以来本院本科毕业生论文工作取得的成绩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以廊坊师范学院教育系2008届74名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及2009届75名毕业生的毕业论文为研究对象,运用SPSS13.0软件对获得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处理。并且,选取了部分指导教师进行访谈调查,征询其对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和论文质量的意见,以及今后指导毕业论文应注意的相关问题。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毕业论文的研究领域
按照教育学研究的内容,本文把毕业生的研究领域分为:教师教育、管理与评价、农村教育、学校德育,课程与教学、教育史研究、大学生就业,另外一些少数的研究领域,则统一归类为“其他”。通过对两届毕业生论文研究领域的比较,我们发现如下特点:
1 研究领域比较宽泛。2008届与2009届毕业论文的研究领域相当宽泛,涉及了教师教育、管理与评价、农村教育、学校德育、课程与教学、教育史研究、大学生就业七个方面内容及一些其他领域,在“其他”中,这两届毕业论文涉及面也是相当丰富,比如有:学业成就影响因素分析,小学生不良行为现状与对策分析,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及策略,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调查及相关因素研究,小学(初中)课外阅读现状研究等。
2 某些领域研究相对集中。两届毕业生的毕业论文研究领域相对集中于教师教育和课程与教学这两个研究领域。2008届毕业生有24人的毕业论文研究领域是教师教育,20人的毕业论文研究领域是课程与教学方面的内容,在本届毕业论文总量中分别占32.4%和27.0%,合计达到了59.4%;2009届毕业生有10人的毕业论文研究领域是教师教育,有31人选取了课程与教学研究领域,在本届毕业论文总量中分别占13.3%和41.3%,合计达到了54.6%。由此可见,师范类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关注点之一是教师教育,包括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尤其是与师范类毕业生密切相关的师范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研究;二是课程与教学,其中最多的是关于学科教学问题研究。
(二)毕业论文的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两届毕业生的毕业论文主要采用了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三种方法。
大多数毕业生采用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研究方法,其中,运用最多的是文献法,可见他们对自己的研究领域做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搜集与整理。从问卷调查法与访谈调查法比较来看,访谈调查法的运用要多于问卷调查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毕业生在问卷的编制和运用上还存在畏难情绪和能力欠缺。但2009届毕业生采用问卷调查法的人数比2008届多出了13人,表明毕业生在逐渐掌握这种定量研究方法。在访谈调查法上,2009届毕业生比2008届毕业生多出了16人,说明毕业生对这一方法的掌握运用继续保持着相对的强势,也进一步证明了我们的上述观点。在研究方法选用的总的次数比例中,我们看到2008届毕业生毕业论文采用文献法的达到63.2%,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合计36.7%,文献法占了明显的优势。2009届毕业生毕业论文采用文献法的缩减到51.4%,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合计达到48.6%,这表明毕业生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呈现出注重实证研究趋势。
(三)毕业论文的成绩
本院将论文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档次。通过两届毕业论文成绩的比较(见表1),可以看到两届毕业生的论文成绩基本成正态分布,2009届略呈偏态,优良率稍高一些。具体来讲,两届的“优秀”均为8人,所占比例大体相当,2009届的“良”要比2008届多出3人,高出3.5%,相应的在“及格”档上,比2008届少了3人。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可能“优秀”论文的评定标准和要求相对其他档次毕业论文要高,再加上每年优秀毕业论文的名额所限,所以导致两届“优秀”的人数和比例大体相当。第二,2009届毕业论文的总体质量有所提高,所以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良”毕业论文的比例,减少了“及格”毕业论文。
三、分析与思考
(一)取得的成绩
1 培养了毕业生科研意识和能力。通过撰写毕业论文,毕业生认识到毕业论文的完成不是简单的材料堆砌,要有理论支撑和现实依据。因此,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毕业生注重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实践联系,运用所学的教育理论去分析并力图解决教育实践面临的问题,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同时也培养了毕业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并且,指导教师注重对毕业生渗透学术道德教育,培养了毕业生严谨的科研态度和诚信意识,杜绝了学术腐败和剽窃。
2 提升了指导教师自身专业素质。指导教师在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促使教师反思问题根源和探寻解决对策。比如适当调整课程设置,多开设有助于毕业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的基础性,工具性课程,如spss统计与分析,教育统计与测量等。并且,教师为了有效指导毕业论文,需要不断加深自身学科专业理论基础,把握教育领域的学术研究动态和前沿性问题,注重搜集和整理教育文献资料,增强自身科研能力。此外,在论文的开题和答辩中,教师之间通过团结协作,取长补短,提高了专业素养水平。
3 加强了毕业论文的规范科学管理。本院实行的是指导教师全程负责与院系两级督导相结合的毕业论文管理制度。从论文的选题、开题,到一稿、二稿、三稿、定稿答辩,指导教师全程负责,不厌其烦指导学生,认真修改论文。同时,院系领导加强对论文各阶段工作的检查和督导,尤其是答辩期间,院系领导直接参与并督导答辩小组,保证了论文成绩评定的公开、公平、公正。最后论文入库阶段,指导教师负责整理自己指导的毕业论文档案袋,教学秘书负责查收全系论文档案,系主任、院长逐级签收。这套科学、规范的论文管理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和质量。
(二)存在的问题
体育教育毕业论文 篇八
关键词:体育类;高职;学生;毕业论文;选题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6-0139-03
研究目的
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首先遇到的问题是选择什么样的题目。选题是撰写毕业论文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选题的恰当与否会直接关系到毕业论文的质量。选择什么样的课题、如何选择毕业论文课题是高职学生和指导教师最为头疼的问题。本文以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社会体育系2009、2010级78名学生的毕业选题为例,分析和讨论毕业论文选题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选题问题的对策。
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云南体职院社体系运动康复专业、体育保健专业、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社会体育专业2009、2010级学生78份毕业论文和开题报告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2009、2010级社体系学生78篇毕业论文和开题报告。
2.数理统计法。对收集到的78篇毕业论文和开题报告按论文的选题、研究方向、研究方法、选题来源、指导教师等进行分类、归纳、统计处理,运用Excel软件对所获数据进行数据处理。
3.访谈法。与2009、2010级社体系学生、指导教师、系领导及教学秘书进行访谈,了解相关情况。
4.逻辑分析法。运用归纳、综合等逻辑分析方法对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研究方法、课题来源、指导教师对学生论文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结论。
结果与分析
(一)体育类高职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向
从下页图1我们可以看出,学生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运动康复、大众体育、体育产业、体育管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日趋高涨,健身房、大众健身器材、各种体育场馆日益增多,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多,如社会体育辅导人才、体育保健人才、体育康复人才、体育管理人才等,这为社会体育发展创造了机会。另外,目前从事社会体育研究的成果和文献逐渐增多,特别是全民健身运动开展以来,体育科研人员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客观上为学生提供了较多的参考资料。
1.选题基本吻合专业。我院自2009年设立社会体育系,分社会体育、运动康复、体育服务与管理、体育保健四个专业。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的是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运动康复专业主要研究运动与健康的关系,培养可在各类医疗康复保健部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大型健身场馆、健康保险业、学校、体育健身及运动休闲场所等从事健康科学和康复体育相关的指导、服务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能适应体育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有一定组织实践能力,能组织一定规模体育比赛、展会等经营活动和独立经营、管理中小规模体育产业的专门技术应用型人才;体育保健主要包括体育卫生、保健按摩、体育疗法、体育伤病的预防和处理,主要培养运用医学保健的知识和方法,在体育健身及运动休闲场所从事体育保健康复的咨询、指导、管理与服务工作的专业人才。
在调查中,分别有74%、57%的体育保健、运动康复专业学生选择了运动创伤及康复体育方向的研究;分别有69%、100%的社会体育、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选择了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的群体开展全民健身体育锻炼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只有10%的学生选择了体育教育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仪器设备等方面无人问津。大部分学生的选题围绕各自专业的培养目标,重在解决我院社体系在教学和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实际性问题。
我们的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平常就给予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围绕着专业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和分析。在《体育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课程教学中,讲到选题原则时,特别强调注意选题的实用价值,选题不能脱离学生的专业知识,没有专业知识作支撑是写不出好论文的,要选择自己专业领域熟悉的、有条件完成的而且结合自己将来希望从业的方向和感兴趣的问题。例如,2010级运动康复专业的一个学生,希望毕业后在昆阳开一家保健康复中心,其选题即为《昆阳镇保健康复中心的市场调查研究》。他利用在昆阳实习机会,从保健康复中心的市场饱有度、选址、价位、服务、管理等方面对已有的6家中心进行调查研究;2009级社会体育专业的一个学生,所练专项是高尔夫,毕业意向留校从事高尔夫教练工作,其选题《云南体职院高尔夫专业学生学情分析》,对所要任教的对象进行非常全面的了解和分析。
2.题目雷同扎堆。学生选择的毕业论文题目均是由学生提供,没有经过集中讨论,同届学生中选题出现“扎堆”现象,不同届学生也出现选题相近相似的现象。主要集中在康复和保健专业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占10%,施加因素有用推拿手法的、按摩与运动结合的,研究对象有青少年、中年妇女,有对病因案例分析的,又有对治疗效果进行个案研究的。虽然各有侧重,但雷同现象可见一斑。我校康复和保健专业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在体育康复理疗中心实习实训基地实践,这个基地对社会开放,来校健身的人很多,运动后往往会在实训基地作放松,腰椎疾病、颈椎病、肩关节疾病、膝关节损伤、网球肘等是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比较多的案例。
(二)毕业论文的研究方法(见表1)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学生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首先,由于文献法是进行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且学生论文需以文献综述研究为基础,所以,所有论文都使用了文献资料法。其次,逻辑分析法、访谈法、观察法、个案研究法,实验法对比法、实证研究法、案例分析法也有少量的运用,说明定性研究逐步向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结合的方向转变。大部分学生采用了两种及以上的研究方法,最多用到六种方法。
通过对每篇论文研究方法的运用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研究方法运用过程中存在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普遍缺少对研究方法的设计,学生对研究方法设计的重要意义和方法的具体运用理解不够透彻;方法选用随意性较大,运用不当或仅把研究方法当摆设、凑格式的现象较为突出。
(三)毕业论文的选题来源(见图2)
从图2我们可以看出,学生论文的选题主要来自查阅文献、指导教师收集的科研及教学实际中的问题以及学生实习工作中的课题等三个方面。从文献综述中移植嫁接式或模仿选题,指导教师根据自己的熟悉领域和学术水平,或根据自己的课题内容,拟出一些题目任由学生选择。这样做的优点是指导教师能从本专业的特点全面考虑,所选题目较切合学生实际水平,防止选题过偏或过大等问题出现。
学生没有参与指导教师的课题研究,这与我校教师队伍中主要以年轻教师为主,青年教师工作年限少,教学任务重,能用于科研的时间不多,本身获得的科研项目较少有关。
学生也没有从各级科研课题指南中选题,省级部级课题大多偏向于宏观战略研究,高职学生的理论基础还不够。我校并没有针对学生科研的选题指南,原因在于考虑学校本身的学术研究水平和客观研究条件,学生学识水平存在差距,兴趣、爱好、专业的差别,所以,在选题时,建议学生最好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主题,以自身的研究能力为标准,在可搜寻的资料范围内确定自己的论文主题,以应用性为导向进行选题,尽量避免那些高深﹑冷僻和空洞的理论研究的课题。
(四)毕业论文研究类型
根据论文研究类型的不同,选题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大类。学生论文选题的研究类型的分析结果表明:基础研究的论文选题占绝对多数,说明基础研究是高职学生论文选题的主要方向。
(五)指导教师对毕业生毕业论文的影响
目前,毕业论文的选题多由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协商确立。从下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指导教师指导的选题与自己的研究方向一致,也有少数指导教师指导的毕业论文与其从事研究的体育教学方向不一致,这样对其指导学生论文有很大的影响。
有些指导教师自身很少从事科学研究,对现代一些新的科研方法了解不够,指导学生选题时力不从心。首先,指导教师指导的毕业生人数较多,学生论文的选题方向也各式各样,指导教师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其次,学生论文的选题往往是在《体育科研方法》课程16课时内同步完成,任课教师在这么短时间内只能整体上对体育科研方法给予介绍,大部分要靠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构思,教师只能在选题过程中起引导作用;再次,在短短的一个月左右选题时间仓促,题目确定得相当勉强;最后,指导教师在论文选题指导工作的同时,还担任其他课程的教学任务,造成教师精力不足,指导不够。
结论与建议
1.体育类高职学生选题方向主要集中于运动康复、大众体育、体育产业、体育管理。大部分学生的选题围绕各自专业的培养目标,能解决我院社体系在教学和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实际性问题。建议尽量剔除雷同和近似题目,各届选题尽量做到推陈出新,多提有创意的选题。强调毕业论文选题的专业性,研究内容、研究领域应与所学专业密切相关,符合专业培养目标。
2.大部分学生采用了两种及以上的研究方法,定性研究逐步向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结合的方向转变。但普遍缺少对研究方法的设计,方法选用随意性较大。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有目的、有计划地将体育科研的研究方法、前沿问题、热点问题介绍给学生,并同学生探讨一些具体问题的研究方法。什么样的问题适合定性或定量研究,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之间的关系如何结合使用,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题目采用案例进行教学,通过比较和分析加深学生的直观理解。
3.学生论文的选题主要来自查阅文献、指导教师收集的课题及教学实际中的问题以及学生实习实践的问题等三个方面。基础研究是高职学生论文选题的主要方向。建议高职院校选择的题目针对职业岗位,以解决生活、学习、训练中的实际问题为主,研究题目宜小。
4.大多数指导教师指导的选题与自己的研究方向一致,也有少数指导教师指导的毕业论文与其从事研究的体育教学方向不一致。建议指导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研究水平,在学生不知道要研究什么、不知道什么是好的选题、选择合适的研究题目并开展研究存在一定的困难时做到与学生充分沟通,引导学生在自己进行选题之前要先鉴别他人的选题,关注体育行政部门和学术领导机构下达的体育科研项目指南,督促学生阅读体育类核心刊物,通过实际案例介绍哪些是合适的选题,学生初选题目后分析选题存在哪方面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鉴别、分析、讨论、思考。
撰写毕业论文是高职教育中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虽然体育类高职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能力有限,学生做科研的水平不高,撰写的毕业论文学术价值有限,但学生在应用科学研究方法一步一步地完成论文的过程中,能提高资料查询能力、运用计算机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在生产实践中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恰当的选题能够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毕业实习与就业相结合。
参考文献:
[1]李正栓。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与写作指导[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杨晔。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选题设计[EB/OL].(2012-05-23)..
[3]张金艳。高职学生英语毕业论文选题中创新意识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1(21).
作者简介:
黄平(1966—),女,重庆市人,硕士,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课程与教学改革与体育科研方法。
体育教育毕业论文 篇九
关键词: 本科生 毕业论文 存废 发展方向
毕业论文是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毕业论文暴露出质量不高、抄袭之风严重等问题。毕业论文是存是废,存的话如何寻求一套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成为高等教育界面临的一大难题。
一、毕业论文质量下降成因分析
(一)外部因素
1.大学扩招
自1999年开始,我国大学开始扩招,为莘莘学子迈入大学大门提供了更多机会,使高等教育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但在扩招过程中,生源质量的下滑和教师队伍建设滞后,严重影响了本科教学质量,进而导致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下降。
2.就业与考研压力迫使
如今,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时代,大学生就业形成“买方”市场,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市场准入”,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更多地忙于各种职业证书的考试,尤其是进入大四阶段,研究生、公务员、各类证书及应聘单位招聘考试接踵而来,根本无暇顾及毕业论文。用人单位为了招聘到优秀人才,一般从每年的十月份就开始启动招聘了。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从大四上学期末就开始奔走于各大招聘会,甚至有些学生在大三时就忙着联系就业单位。而毕业论文恰恰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这也是大学生找工作的黄金时段,就业与完成毕业论文之间产生了冲突。学生每天疲于奔走各种招聘会,根本没有时间没有心思做毕业论文,结果只能抄袭。
考研的学生同样面临这种窘境。初试通过的学生也要在这一学期参加复试。随着各高校考研复试成绩所占分量逐年增加,考研学生不得不投入大量精力准备复试,只能将毕业论文的事情束之高阁。
3.能力评价体系缺失
毕业设计的质量,可以全面而直接地反映毕业生的能力与水平。但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往往看重的是毕业生是否党员、学历高低、证书的数量及级别,或者重视实习经历,很少有用人单位将学生的毕业论文作为遴选人才的依据。再者,学生毕业论文优秀等级的评选结果(特别是省优)往往都是在学生毕业之后才确定,即使学生毕业论文质量再好,也无法证明。
(二)内部因素
1.指导教师配置不足
随着连年的扩招,每个专业的学生人数急速增加。在教师增长人数跟不上学生扩招速度的大背景下,一名教师指导十几个学生甚至更多的现象屡见不鲜。据华中科技大学周光礼教授《中国博士质量调查》:46%的博导同时指导的学生超过7名,最多的高达47名,更何况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一般承担任较多的教学任务,特别是一些“双肩挑”的教授、副教授,还要忙于科研,工作压力本来就很繁重,难以有充裕的时间去细心指导毕业生,有的学生甚至从开题到答辩与指导教师只见过一两次面。
2.学生思想认识扭曲
部分大学生认为毕业论文质量的高低对获得毕业证与学位证没有太大影响,细心一点的学生在论文创作开始前就咨询往届毕业生学校对论文要求严不严,有无因论文不合格而不能毕业的学生,得到的答案往往是“没有”。受这种思想认识的影响,很多大学生不愿意花时间去查资料,不愿意在实验室做实验,只有粗制滥造、弄虚作假,反映出当今大学生诚信与道德意识的缺失。
3.教学监控不到位
毕业设计质量评价应坚持随机抽查与集中检查的原则,坚持专项检查与全面检查的原则,坚持学院自查与学校检查相结合的原则。不少学校认为,伴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达,本科教育所承载的专业内涵水平降低了,对大学生的教育更多的是一种通识教育,所以对于学生毕业论文的要求就放低了。在具体落实中,许多所谓的检查都是走马观花,浮于表面,做做样子。即使发现了问题,整改效果也难以让人满意。
二、毕业论文的存废之争
早在2004年3月29日,中国青年报记者就撰写了《本科毕业论文掺水严重能否取消》一文,引发了有关毕业论文去留问题的大讨论;2006年3月23日,该报又发表了《本科生毕业论文是不是鸡肋》。有些学者提出大学生培养目标不同,各校应对毕业论文区别对待,不应“一刀切”,使大家对毕业论文在思想认识上有重要变化。2009年10月,《成都商报》报道了“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系拟从2010年起在教学计划中删除毕业论文,而以在报上发表新闻作品等有具体篇目及质量要求的毕业设计来代替”的消息,再次引发媒体与学界关于该问题的大讨论,最后校方倍感压力,表示学校不会取消,只会优化本科毕业论文。2010年5月7日,浙江工商大学出台新规:凡学生作为惟一或第一作者在公开出版的报刊上或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专业论文;在学校认定的专业刊物上独立发表美术或设计作品,或在部级、省级美术作品展览中参展;学生以科研作品形式参加国家、省级各类学科竞赛获奖;获准立项的部级及省级大学生创新项目,以及学生以第一授权人获得专利的科研作品,由学生本人向所在学院提出申请,学校同意后可以作为毕业论文(设计)代替。此外,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委员会认定可以代替毕业论文(设计)的其他学生科研作品,也可以替代学生的毕业论文。此举意味着工商大学的在校学生有机会享受在本科毕业时可以不写毕业论文的特权。规定一出,争论之声不绝于耳。
赞同废除毕业论文者认为论文掺水不如取消。最具代表性的是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涂艳国教授。他认为,本科毕业论文并非必不可少。在美国,不仅本科生不写毕业论文,连硕士研究生都不用写毕业论文。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取消本科毕业论文可能是大势所趋。绝大多数高校的师资力量、图书资料和实验设备不能适应完成本科毕业论文的要求。从现实来看,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不高,而且弄虚作假和形式主义倾向严重。在这种情况下,与其让“掺水”论文泛滥,不如取消本科毕业论文。
还有学者认为,从本科论文标准看,目标缺乏现实依据。上海交通大学熊丙奇教授认为本科生和硕士生,其实难以写出什么创新的论文来。
反对废除毕业论文者认为毕业论文是大学教育的必要环节,绝对不能取消。最具代表的是中山大学高校研究所郑永庭教授:取消毕业论文制度是因噎废食、削足适履,不能因为当前本科毕业论文抄袭现象严重就否认这项制度的合理性。面对存在的问题,我们要考虑解决的办法,逐步去完善这项制度,而不是消极应对,简单地将其取消。
而复旦大学副校长周鲁卫教授观点趋于中立,建议应该根据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而对毕业论文要求不一:有些是培养精英人才、研究型人才,有些则是培养就业型人才,“不可能让所有的大学生都写出有创新、有学术价值的毕业论文”[1]。
综合以上观点可以看出,在毕业论文存废上各家观点针锋相对。我们认为,毕业论文不能“一刀切”,可以多元化发展。
三、方向探索
如今,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研究生教育“本科化”,本科教育“职业化”。我国研究生教育逐渐发达,本科教育所承载的专业内涵水平降低了,对大学生的教育更多的是一种通识教育。对于本科毕业论文,我们也应作出相应的改革。毕业论文不能“一刀切”,不是每个学生都擅长理论研究。多元化的毕业论文形式,体现了学校对实践教育的重视和对学生评价体系的转变。正如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俞振伟副教授所言:“比如文科专业,很难让一个本科生提出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学术观点,但却可以做一项非常有意义的调查报告,或者对一个学术流派进行一次梳理,重要的是做论文的这个过程对大学生来说非常有意义。”[1]
应该说,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系以在报上发表新闻作品等有具体篇目及质量要求的毕业设计来代替毕业论文是对毕业论文多元化的一种有效尝试,只不过它在一片反对声中消逝了。而浙江工商大学出台的本科生可用科研作品代毕业论文的新规定,是对毕业论文改革的再次大胆尝试,我们认为这种尝试完全必要并且可取。
参考文献:
[1]本科生毕业论文是不是鸡肋[N].中国青年报,2006.3.23.
[2]彭江,陆娜。毕业论文应超越“存废之争”[J].教育与职业,2010.01.
[3]浙商大校办。浙江工商大学关于印发普通本科生科研作品代替毕业论文(设计)暂行办法的通知[Z].浙商大教〔2010〕111号。
[4]高慧,涂道伍。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7).
[5]本科毕业论文是“美丽摆设”?建议取消引争议[N].廉江新闻网,2004-04-09.
[6]本科毕业论文掺水严重能否取消[N].中国青年报,2004.3.29.
体育教育毕业论文 篇十
一、实习实训收效甚微
在目前的普通本科教学中,理论教学被广泛重视,理论教学课程占据了本科教学的大量教学资源,无论是学时安排还是师资配置,但学生在校外实习企业的实习实训教学内容却十分薄弱,且课时不多、形式单一。例如,在低年级的认识实习中,学生往往是把时间花在了去实习的路途上,去实习的来回时间很长,尤其是在大城市或实习单位很远的情况下更是如此。而到单位具体实习的时间也很短,好的情况下还有企业的教师比较详细地讲解一下,不好的时候只能大批的学生一起走马观花地参观一下,学生获取的实践知识甚少[专业提供写作毕业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另外,企业教师指导模式也相对简单。一般只是以简单介绍为主,很少有和学生互动讨论学习的时间和机会,学生一圈看下来实习也就结束了。更有甚者,出于企业单位的安全管理等规定,实习的带队教师和实习学生只能坐在车上在工业园区穿行一会,实习就结束了,连下车的机会都没有,更谈不上学习讨论了。而高年级的学生生产实习或专业实习虽然持续时间较长,但由于目前有的实习企业因为工作场所有限,出于安全考虑,实习企业只是将学生安排在某个房间内自由活动,没有更多的机会与企业的指导教师学习和讨论,学生的积极性也受到很大影响。可见,各种不同类型的校外实习实训中都普遍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本科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合理地选择和确定实践教学基地,采用校企互惠的合作机制,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创新型应用人才。
二、毕业论文抄袭严重
每到学生毕业论文撰写阶段,大学应届毕业生上网下载论文和设计甚至买卖论文就成了高校里的热门话题。据某大学网上调查公布的结果显示,有超过半数的学生承认自己在完成论文时有抄袭的行为。虽然目前有的工科毕业生的毕业设计比例要求达到55%以上,但学生大都倾向于做毕业设计的主要原因是感觉其相对比较省事和方便,少数喜欢做实验论文,而设计不要做实验且网上下载更为方便,抄抄改改就完成了。加上少数指导教师责任心不强,把关不严,这更加助长了抄袭造假的不正之风。目前,大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抄袭问题十分严重,且没有得到相关学校和教师的足够重视。近年来随着各大高校招生人数的不断扩大,学生毕业论文的总体水平呈现出下滑的趋势,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优秀率连年下降。其中,抄袭现象的日益严重是导致学生毕业论文优秀率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还有就是在毕业生的最后一个学期,绝大部分学生都在忙于找工作或在实习单位上班,没有时间和精力认真去做毕业论文。[6]
可见,毕业论文题目的选定应考虑学生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应与社会和企业实际相结合,严格规范毕业环节的指导内容和模式,杜绝毕业论文的抄袭和造假行为,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诚信意识,以达到切实提高应用型本科毕业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目的。
三、毕业答辩走形式
高校在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管理过程中的松懈是直接导致毕业设计和论文质量下降的根源。虽然学校制定了关于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选材、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等硬性指标,也有论文撰写格式、答辩过程和评分标准等系列文字规定,但这些都流于形式。有的学校论文评阅评语简单、答辩不规范、答辩委员提问简单、没有针对性,学生回答随意而错误很多;有的学生在回答教师的提问时答非所问,专业素质很差,所学的一点专业知识还没离开学校就已经还给教师了。另外,学生毕业论文答辩成绩评定不客观,标准往往只是停留在字面上,成绩评定比较随意,出现毕业答辩走过场、答辩流于形式等现象。这些问题导致学生对毕业论文不重视,进而产生只求通过不求优秀的思想,给下一届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长此以往会产生恶性循环。这一点在每年四月的研究生面试过程中也会体现出来。在面试中,教师会经常问参加面试的学生其毕业论文内容如何以及论文的完成情况,很多参加面试的研究生回答的都是论文还没开始准备。一般学生毕业论文答辩大都在每年的六月份,可想而知这部分还没开始准备毕业论文的学生有多少时间和精力用在毕业论文的写作上,而这部分考研的学生相对还是比较优秀的学生。可见,需要进行严格规范的答辩和评分,杜绝毕业论文答辩走过场的现象。
四、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近来,教育部提出要将国家普通高等院校1200所学校中的600多所学校转向职业教育,实施技能型和学习型两种高考模式,强调中国解决就业结构型矛盾的核心是教育改革,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所以2000年后近700所专升本的地方本科院校将逐步转型做现代职业教育,重点培养工程师、高级技工、高素质劳动者等。这些高校将淡化学科、强化专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可见,中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校比重将从现有的55%提高到70%-80%。而中国当前的职业教育培养出的技术技能人才学制短,不能继续攻读更高学位。今后中国将搭建人才培养的立交桥,让学生可 以从中等职业一直学到专科教育、本科教育、专业硕士,甚至专业博士。
应用型本科生的实习实训效果和毕业论文质量是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成果,是在企业和学校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下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尝试,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培养、增强学生综合运用本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极为重要的教学过程。高质量的毕业设计和论文对培养高素质人才、实现教学目标,对学生就业与发展都有着显著的作用。大学生毕业后是否能够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与在校期间的实习实训能力、毕业论文质量等息息相关。因此,科学合理地组织好应用型本科生的实践教学,对于学生提高综合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我国目前的普通高校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型的重要时期。中国高等教育将发生革命性调整,高等教育中的职业教育将会得到更大地发展和壮大。大学生的实践实训能力的提高将是一个硬性指标,加强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水平,努力培养大学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和水平,对建立应用型大学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也是未来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
实践教学环节是培育学生技能的重要手段,在高校教学中必须重点关注,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满足现代职业教育要求的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王蔷馨,屈伯俊。关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质量观和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9(145):9-10.
[2] 杨春生,孙琴,吴伟。创新型工程应用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J].江苏高教,2010(1):82-84.
[3] 陈永金,张保华,刘加珍,周长辉。基于环境科学学科特点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科教论丛,2009(1):216-217.
[4] 刘克健。当前新建本科院校教育科研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10(1):24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