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学表达论文

2024-07-18 02:34: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论文学表达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论文学表达论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表达形式论文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表达形式论文范文第1篇

影视作品的表达形式和思想内容都是著作权所保护的对象,不能仅仅关注对表达形式的保护而排除对思想内容的保护。表达形式是思想内容的一种具体化,思想内容是通过表达形式而体现出来的。在我国法律中,对于“表达形式”和“思想内容”的界限一直存在争议,至今都没有一个确切的界定规则。因此,我国只有将影视作品的著作权保护制度进一步地加以完善,才能有益于影视剧市场的发展。

一、影视作品的概述

广义上的影视作品仅指电影电视作品,狭义上的影视作品还包括了以类似摄制电影电视的方法创作出的其它作品。我国法律将影视作品的概念按照摄制方式加以界定,但是这种定义方法明显存在着缺陷,因为要判断一项作品是否属于影视作品,应当按照它们的共同特点作为判定标准,而不应当把它们毫无共同性的摄制方式作为判定影视作品的归类标准。事实上,随着科技的进步,不需要借助摄像机等设备就可以制作出影视剧。比如动画类以及科幻类的影视作品,它们大多数都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完成的,运用计算机来制作、合成影视剧所需要的一些人物和场景,甚至是大范围的主要场景。其实,无论是运用新的计算机技术制作出的影视作品还是依照传统方式制作而成的影视作品,它们在表现形式上都是相同的,而且都需要借助传播工具,从表现形式上来说并没有什么差别。所以说,在法律适用上,利用新的科学技术制作出的影视作品也能使用相同的规则。

二、影视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对象及其界限

(一)影视作品表达形式的保护

我国著作权法中所规定的客体一般指的是作者依靠自己的能力单独创作而成的作品,然而我国著作权法中没有对著作权保护的对象进行明确地阐明。通常情况下,能够体现一部作品的特点的不仅包括作品的表达形式,还包括作品的思想内容。作品的表达形式,简单来讲就是作者用来表现作品的内容以及抒发情感的方式;而作品的思想内容则传达出的是作者特有的观念,也体现了作者的文化理念。关于我国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究竟是作品的表达形式还是作品的思想内容,法律界有着几种不同的观点。有的观点认为应当保护作品的表达形式和思想内容,而有的观点则认为仅仅应当保护作品的表达形式。后一种观点的理由在于,作品的思想内容难以确切地判断,也难以对其进行保护,这就需要将无形的对象进行具体化、物质化,表达形式则有效地填补了此种空缺。

(二)影视作品思想内容的保护

影视作品的思想内容是通过表达方式体现出来的,不管将表达方式看做一种行为还是一种结果,其实质都是为了表现作者的思想。但是,不是所有思想内容都是受到保护的,例如公共领域的思想内容。就拿相同题材的《美人心计》和《甄嬛传》来说,讲的都是后宫嫔妃的尔虞我诈,但两部作品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因此并不会认为存在抄袭侵权现象,原因在于这里的宫斗题材的历史背景都是属于公共领域,不是作者自己开创的,因而不能作为影视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对象。因此,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不仅是作品的表达形式,还保护作品的思想内容,但对思想内容的范围有所限制。

(三)影视作品著作权保护对象的界限

影视作品的表达形式和思想内容都是著作权所保护的对象,不能仅仅关注对表达形式的保护而排除对思想内容的保护。表达形式是思想内容的一种具体化,思想内容是通过表达形式而体现出来的。在我国法律中,对于“表达形式”和“思想内容”的界限一直存在争议,至今都没有一个确切的界定规则,只能由法官根据具体的案件运用相关法理知识来判案。并且,判断作品是否侵权,不能仅凭场景或情节的叙述方式或者摄制手法是否相同,因为这并不是一个泾渭分明区域,因此,需要法律的完善和健全,来减少错误判断的可能性。

三、我国影视作品著作权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影视作品著作权保护的现状

现如今,我国影视剧的数量越来越多,影视剧市场也更加活跃,但影视行业在日趋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问题。从当前的现状来看,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一系列的法律保护制度。一方面,我国的《著作权法》于2001年进行了全面修订,详细地规定了我国影视作品的作者、权利归属、传播放映权等方面的问题。在这其中,还将影视作品的传播权延伸到了互联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成为了人们传播影视剧的首要平台,由此可知,加强网络监管是完善影视作品著作权保护制度的关键途径。另一方面,我国在加强本国法律制度建设的同时还加入了一些国际条约。从1992年起,我国就成为了《伯尔尼条约》的成员国,至此,不仅能够汲取到发达国家在影视作品著作权保护方面的经验,还能够促进我国影视作品的著作权在立法保护方面的发展。

(二)我国影视作品著作权保护存在的问题

首先,影视作品属性立法模式的不足,导致原创作者的权利得不到应有的保护。我国《著作权法》中没有明确规定原创作者的权利,因此很难判别原创作者是否对其影视作品享有权利。其次,我国著作权法保护范围的界定的不足,导致无法确切地判断表达形式和思想内容之间的关系,因而难以辨别作品之间的侵权与否。我国法律没有对影视作品著作权的保护范围进行详细地界定,在审理案件时,只能由法官根据案件事实进行判案,因此对著作权法保护范围的界定存在一定的主观性。最后,知识产权体系的不足,导致个人维权意识较弱,因而使得自己应有的权利的丧失。虽然近几年来行政机关多次开展了有关影视作品著作权保护方面的宣传工作,但是,由于大多数公民对法律知识的欠缺,社会上仍然存在影视作品的抄袭侵权现象,不仅侵犯了他人的权益,还阻碍了影视剧市场的发展。

四、我国影视作品著作权保护制度的完善

(一)明确原创作者与影视作品的法律关系

要明确原创作者的权利,可以借鉴德国的立法模式,该立法模式将影视作品认定为原作品的特殊演绎作品,因而就可以判断其演绎作品的属性,并且规定只有获得原创作品作者的许可才能够对原作品进行使用。在这种许可权利转让的前提下,也将以各种方式使用影视作品的权利转让给了制片方,更加方便了影视作品著作权的行使。另外,法国模式的将影视作品直接认定为特殊的合作作品的规定,也可以明确原创作者与影视作品的法律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影视剧的制片方能够合法地获得原创作者的许可,保证合法地使用原作品,那么制片方就可以行使自己的权利,进而使用该影视作品获得一定的利益。

(二)完善著作权的保护范围

作者的思想在未使用文字、符号、声音等形式表达出来之前,它们都是无形的,因而法律不能对其加以保护。但是,当作者的思想运用文字、符号等将其表达出来后,它便成为了固定的作品,就能获得著作权的保护。同一种思想有不同的表达形式,正因为表达形式的不同,才显示出了著作权对原创作品所要求的“独创性”。认定作品之间是否存在抄袭侵权就在于作品是否具备独创性。作品的“表达形式”和“思想内容”没有确切的界定法则,只能通过具体的案件具体分析。无论是电影作品还是电视作品亦或者是文字作品,都不可能百分百的保证创新,特别是在经典情节的设置上,例如,历史上前人创作了以复仇为主线的作品《哈姆雷特》,现在的作家仍然可以创作以复仇为主题的小说或者剧本;又比如,前人创作了以穿越为主旨的作品,后来的作者当然也可以创作穿越题材的影视剧。否则一方面会抑制后者的创作动力,另一方面也会阻碍思想文化的传播。因此,著作权法需要更加严谨地权衡其保护对象的界限,完善和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三)加强个人的维权意识

在著作权受到侵害时,一方面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应当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补救和惩治,推进著作权的新立法,并且顺应司法改革体制,结合多方面对侵权行为进行救济,建立健全完备的法律保障体系;另一方面,著作权人必须提高和加强维权意识,依靠权利人自己积极主动地行使和维护,并且只有原创作者对著作权的权益加以重视,才能更好地推进社会思想文化创新的动力。最关键的是需要行业内的自律,只有通过各领域行业内的自律和对自身作品创新的高要求,才能更好地推动影视作品著作权的保护。

五、结语

随着影视作品越来越多,抄袭侵权现象也越来越频繁,这就要求我们严格区分作品的“表达形式”和“思想内容”,牢牢把握住著作权保护的底线,更好地保护权利人的利益。对于著作权的归属问题,最高法院可以颁布相关司法解释,规定除非存在相反的证据能证明,否则在根据将署名作为著作权归属的同时,还应当以影视作品的片头或者片尾的著作权归属声明作为认定著作权归属的标准。总之,对影视著作权进行保护只是一种方式,推崇创新和加强影视作品的健康传播,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才是著作权法的真正要义。

参考文献:

[1]冯晓清.知识产权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

[2]吴汉东.知识产权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

[3]赵师斌.著作权法上的思想/表达二分法原则研究.上海:华东政法大学.2013.

[4]杨利华.我国著作权客体制度检讨.法学杂志.2013(8).

[5]赵虎.从琼瑶起诉于正获胜谈起.上海法治报.2015(1).

[6]王琏.著作权法成为保护创作的利器.光明日报.2015(6).

[7]赵珊.影视作品中隐性广告初探.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表达形式论文范文第2篇

科技期刊编辑从事策划选题、组稿选稿、编辑加工以及与作者交流沟通等活动,是独特而复杂的智力劳动,必须运用多维度的思维活动才能实现工作目标,其中定量思维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关于期刊编辑思维的研究论文时有发表[1-6],而对科技期刊编辑应具备定量思维能力和素质的研究论著却较为少见,为此,笔者对科技编辑定量思维形态试做探讨。

1定量分析与定量思维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是人们认识事物时用到的2种分析方式。定量分析是相对于定性分析而言的。定量分析是依据掌握的数据,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计算出分析对象的各项指标及其数值,并对指标数值的意义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把定量分析作为科学研究方法始于伽利略,他把定量分析全面展开在自己的研究之中,从动力学到天文学,奠定了现代科学方法论。定量分析方法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的优势很明显,它把事物以数和量的方式加以描述和分析,由量而定性,使得实验、研究及成果表述更加科学,更便于人们理解和认识。可以这样认为,一门学科只有在成功地运用了定量分析的时候,才能称得上是一门科学。定量思维是指运用定量分析方法进行逻辑推导的属性、能力和过程。定量思维是定性思维的深化与进步。定量思维运用的特点是,不直接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单的最后定性,而是从多方面进行数量上的科学分析,最终得出客观、可靠的研究或实验结果。定量思维活动主要有计算、推导、统计、归纳、演绎、模拟等思维模式。因为有数和量的分析作为基础,所以定量思维过程相对细密、依据相对直观、分析相对客观、结论相对准确。定量思维是包括科技期刊编辑在内的每一个科技工作者应当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2编辑定量思维的相对弱化与现实需求

2.1定量思维的相对弱化笔者认为,中国科技期刊编辑思维体系中相对较弱的当属定量化思维,而这种弱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中国传统文化中相对缺乏定量化分析。纵观中国古代典籍,除《周髀算经》《九章算术》等少数科技著作外,主流文化典籍几乎全部都是定性描述与表达。重视定性思维,轻视定量思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显性基因。偶尔有一些涉及数量分析及表达,也是模糊、不确定的,或是夸张的,而且缺少统一尺度和单位,如“数九严寒”“日上三竿”“学富五车”“十有八九”“百感交集”等等。科技期刊编辑作为“科技文化人”可能或多或少地继承了这种传统文化基因。其次,中国编辑学学科知识结构中也缺少定量化思维。虽然中国编辑(包括书刊编辑)实践活动也有近百年历史;但真正形成编辑学学科却较晚,而在包括科技期刊编辑在内的编辑学专著、教材中几乎都缺失定量化思维内容。编辑人员长期以来被普遍认为是文字工作者,出版、编辑专业在学科分类中属于人文类学科即可足以说明问题。长期以来科技期刊编辑也被社会认定为文化工作者,而不是科技工作者。一些科技期刊编辑长期沿用传统工作程式,习惯于定性思维,而对期刊中数学、数量等定量分析内容,或则回避,或则浅入浅出,造成定量思维的事实缺失。

2.2定量思维的现实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发展,定量化科学语言渐成科技成果的主体和核心成分,定量化是科学技术发展进入到大科学时代的必然表达形式。科学的事物一定是数量的、数学的、定量化的。即使过去被认为以定性描述为主的地质学,现今也已发展到定量化时代,比如层序地层学、地球动力学、矿产普查与勘探、储量预测、地质构造模拟等,都以定量化分析研究成果作为学科的主干内容。现代数学方法、模型的不断发展与创新,以及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使得任何复杂巨系统都可以实现定量化分析。今天,定量化思维不仅是自然科学的核心研究方法,也扩展为社会科学的重要研究方法。现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也广泛采用了定量化分析,例如经济学、管理学、地理学等社会科学的学科都在倡导开展定量分析与研究,一些宏观经济预测、预警和管理决策方案,均建立在模型模拟和定量化分析的数据基础之上。因此,作为一个现代科技工作者,包括兼容科技与文化的科技期刊编辑,定量化思维,是必须具有的能力和素养。大数据时代,定量化分析更是常态科技语言[7-9]。大数据的基础是数据,而数据是量化的,不能以定量化为基础的学科在大数据时代是不可想象的,也是难以为继的。同时,科技期刊编辑工作也是数据化过程,是对期刊内容数据的采集、传输、传播、挖掘、利用的过程,也即是定量化的工作过程。定量化思维是大数据时代科技期刊编辑思维的应有之义,没有定量化思维的科技期刊编辑在大数据时代将难以立足。

3科技期刊编辑定量思维的基本形态

科技期刊编辑的工作对象———期刊刊载的内容是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的有机结合体,编辑进行稿件编校工作,也必须运用定量思维和定性思维相结合的思维方法;而定量思维方法主要基于针对数字、数学、数据及图表等问题而展开,并形成相应的基本形态。

3.1数字思维形态这里所说的“数字”是指论文中出现的一般性或辅助性的数字和数量,侧重在数的表达形式。在论文的定量分析过程中数字或数量是不可或缺的[10]。科技期刊编辑应熟练运用定量思维,对数字内容进行把关。一是要善于发现作者容易犯的习惯性数字错误。比如一些数字(如年月日)中西文不同表达形式、连续数字的表达形式、数字与物理量单位的匹配等等,应养成对习惯性错误的敏感性[11]。二是要注意论文中的一些数字是否符合常识。比如涉及到时间、质量、面积、体积、密度、速度、温度、成分等方面的数字时,编辑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判别相关数字是否符合常识,应善于敏感地发现违背常识的数字错误。三是要注意数字的真实性。科技期刊编辑对本刊学科领域论文的数字来源及其真实性应具备认识和识别能力,为期刊防止学术不端加上一道有力的防线。

3.2数学思维形态数学思维形态包括对数学方法、数学特征、数学模型、数学模拟、数学推断、数学演绎等方面的掌握并驾驭的能力和素质。数学方法在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应用可以说是十分丰富多彩的。传统的数学方法有线性规划、多元统计、概率分析、数理方程、工程数学等等。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新兴的各种数学方法层出不穷,比如分形理论、小波理论、混沌理论、模糊数学、灰色系统、神经网络技术、大数据理论等等。当然,对于如此多种的数学方法,即使数学专业人员,对自己研究方向以外的方法,也许不一定能做到通晓或深入了解;因此,不能要求科技期刊编辑精通各种数学方法。不过,科技编辑应该对本刊论文中常用的一些数学分析方法有深入了解,并且能对该方法应用的关键过程及效果有初步判断,最好达到能够发现问题或缺陷的水平。

3.3数据思维形态这里所说的“数据”是指论文论证过程出现的大量数据,侧重在数的表达内容,往往是论文的核心部分。数据是期刊论文中必需的定量描述工具。目标事物的基本特征要用数据定量勾勒,各种定量分析必须有数据验证,定量分析的结果往往是数据形式。科技期刊编辑对数据必须具有分析能力。一是要能分析数据的正确性。真理与谬误往往是一步之遥,有时还是孪生兄弟。比如地下水渗透率问题,不同地层渗透率差别很大,如果用错了渗透率参数,其定量分析的结果定是南辕北辙。又如滑坡灾害治理问题,滑坡体与基岩的摩擦因数正确与否对治理措施的制订与实施至关重要。科技期刊编辑必须具备保证这些数据、参数正确无误的思维能力。二要能判断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数学推导、演绎等运算出来的数据,其逻辑关系一目了然,自不必说。即使看起来相互独立的数据之间,往往也存在着逻辑关系。科技期刊编辑应该具备分析判断数据间逻辑关系的思维能力,善于发现违背逻辑关系的数据,并与作者沟通,建议修正。三是要明了数据的意义。论文中的重要数据都有其特定的物理意义或社会意义。一些数据描述的是现象,一些数据又揭示出事物的本质或规律。这些数据能否准确描述自然或社会现象、揭示事物的客观规律?编辑人员不能模糊不清或听之任之,而应努力把握数据与其代表意义的一致性,确保实现论文研究的意义。

3.4图表思维形态论文中的图件是科学研究成果重要的表达形式,它是由各种有关数据运用制图学方法制作而成的;论文中的表格是相关科学研究和实验数据的集中呈现。在科技论著中,图表是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过程或各阶段性成果的集中定量化表达。科技期刊编辑应善于读图编图,熟读图表、编好图表也是定量思维在编辑过程中的具体运用。一是要关注图中的点、线、面。点线面是由数据构成的,是直观的数据呈现形式,从一幅图中可看出某一个科学问题研究的某种状态,或平面或断面或剖面,或时间或空间或四维时空,或历史或实时或趋势,等等,图件中蕴藏巨大的信息量。科技期刊编辑应很好地了解和利用图件中的信息量。二是要关注图表数据之间的关联性。无关的数据当然不宜占据篇幅,浪费期刊资源;关联数据必须相互呼应和印证。图表内部数据之间、图表与图表之间,如果缺失重要关联部分,科技期刊编辑有责任采取措施加以补充和完善。三是要图表文并举。图表是为了直观地论证论文主题,文字应围绕图表进行深入分析和阐述,它们之间需要相互补充、相互依托,共同深化,才能使期刊论文质量得到提升。科技期刊编辑应把握正确运用图表文来表达论文的内容。

4科技编辑定量思维拓展:与定性思维有机结合

科技期刊编辑定量思维是其思维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强调定量思维,是因为长期以来存在缺失且没有受到重视,并不是要轻视其他思维能力与素质。相反,定量思维能力的拓展与增强,还有赖于与其他思维特别是定性思维交叉融合。由于质和量同时存在于任何一个客观事物中,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辩证统一,质是一定量的质,量是一定质的量;所以,定量思维与定性思维的有机结合,是定量思维进一步拓展、发展的内在要求。定量思维与定性思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定性思维是定量思维的前提,而定量思维是定性思维的依据。事物的质规定着量的变化范围,量的变化超过一定的限度,也会引起事物的质变。质和量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定量思维应以定性思维为前提,一定的质要以一定的量表现出来,因此要准确认识事物还必须做定量分析。缺乏定量分析的定性分析是模糊和不精确的,以模糊和不精确的认识来分析和解决科学问题,只能是一种粗略的主观估计,本身就不具备科学性。定性思维决定认识事物的意义,定量思维决定认识事物的精度和深度。在质和量的对立统一系统中,质是主要方面,只有认识并清晰了事物的质,认识事物的量才有意义:如果定量分析所得的数据不准确,必然导致定性分析的结果不正确;如果定性思维错误,定量思维也必然失去意义。同时,定量思维是否准确,对定性思维是否正确也有影响。由于科研活动、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等客观事物运动形式的多样性、相关性及复杂性,在运用定性思维和定量思维的过程中,究竟应该在什么时间主要采取何种思维形态,要根据科技期刊编辑活动的需要和思维对象(即要解决的问题)本身的性质来决定。单一的思维形式极不适应办刊及编辑校对活动的发展,必须把定量思维与定性思维结合起来,才能产生思维的高效率。

5结束语

表达形式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语言运用能力

在目前的高中英语教学中,多数教师仍然采用选择题、判断题、问答题等传统的题型引导学生进行英语阅读,并在此教学过程中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进行琐碎知识点的讲解,这种教学模式产生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虽然学生能够获得大量碎片化的、孤立的语言知识,但逐渐失去了对整体文本的感知能力,不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语言运用体系。鉴于此,笔者以Wildlifeprotection为例,从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角度出发设计阅读教学。

一、准确理解文本内容

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前提是对文本的准确理解。学生只有建立在对文本内容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深化对文本情境的理解,进而领会语言在特定语境下的正确使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基本信息外,还要关注作者的情感趋向、写作目的,把握文本脉络与结构,了解作者遣词造句的技巧[1]。唯有如此,才能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通常情况下,要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文本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明确文章类型,是记叙文、议论文还是说明文;第二步:理清文章层次,了解文章结构。如果是记叙文,文章可以从起因、经过、结果进行结构的区分,如果是议论文或说明文,文章结构大体可分为总分、总分总、分总、并列等;第三步:把握文章中心句,探寻作者的主旨思想以及情感趋向;第四步:由层及里,抓标志,深入剖析文章。例如,笔者在讲解Wildlifeprotection课文Reading部分时,通过以下几个环节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Task1:明确文章类型。(该文章为记叙文)。Task2:talkthemainideaofeachparagraph.(概括出每一段的中心,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结构的区分)。Task3:探寻作者的主旨思想。(作者的主旨思想是呼吁更多的人加入野生动物的保护之中)。Task4:answerthesequestions.(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以下问题的解答,旨在通过这些问题由层及里,深入剖析文章)。Task5:watchashortvideotoknowsomethingaboutWildlifeprotection.通过Task1、Task2、Task3,学生能够了解文本的大致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作者的情感趋向及写作目的;通过Task4,引导学生透过文本表层内容去抓住文章的细节信息,最后通过Task5展现的小短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Wildlifeprotection”的了解。

二、感知语言形成体系

所谓语言的感知,指的是人类在接受外部输入的语言信息(声音或文字),经过分析达到对语言的理解。一旦学生对语言形成了一定的感知力,便能够在无形中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因此,在理解了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感知整个文本的语言体系,主要包括语言的表达形式、语言的含义、语言使用的语境、语言形式及语言运用之间的关系。首先,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将文章中出现的一些新的语言表达归纳出来,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语言的表达形式;其次,深刻理解这些语言的具体含义;最后,通过对比、举例理解该语言所使用的语境、语言形式及语言运用之间的关系。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在感知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语言体系。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一些新的语言表达进行整理,归纳,如protect...from...。其次,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它所表达的含义,词组解释为保护、免遭。最后,通过对比、举例理解该语言所使用的语境、语言形式以及语言运用之间的关系。

三、生成语言运用能力

将学到的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能力需要一个实践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参与情境的过程中迁移和内化自己所学的语言知识,并能够创造性地使用这些语言知识,进而提高自身对英语的语言运用能力。教学情境的创设需要以教材为出发点,且迎合学生的兴趣。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渲染情境氛围,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师语言的引导激发学生在情境中的想象力、敢于表达自我的勇气等。值得注意的是,最有效的情境教学,教师也需要在这个情境中与学生一同进行角色扮演,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够全身心地加入情境实践中。总之,语言运用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教师的引导及学生的自主学习,希望本文的论述能够给广大的英语教师一点启发,进而更好地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推动英语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表达形式论文范文第4篇

内容摘要:文学作品赏析的重要意义在于从作者的语言表达方式与内容中得到一种特别的体验,不仅能陶冶读者的情操,还能使读者与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语言是文学作品的核心,也是读者与作者在感情上的桥梁,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赋予文学作品的感情是不一样的,语言表达比较生动的文学作品会给读者一种灵动性,而语言表达比较沉稳的文学作品会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深意。文学作品赏析主要是从语言表达的方面作为着手点,本文就文学作品赏析中的语言角度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

关键词:文学作品;赏析;语言角度

读者从语言的角度对文学作品进行赏析能更加深刻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得到不同的精神体验,因此,分析从语言角度赏析文学作品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文学作品是由文字和词语组合而成的,但是语言能对文学作品起到很多的修饰作用。读者在赏析文学作品时充分探究语言对作品意境的变化能更加容易走进作品的世界之中,从而从文学作品中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一、语言对作品的修饰层面

语言对文学作品的修饰作用主要是运用一些修辞方法,使作品的文学色彩更加强烈,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修辞方式有很多,比喻、拟人、排比、夸张以及设问等。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有很多种的修辞,所以,从语言的角度了解每一种修辞方法的运用方式,对文学作品赏析有非常大的帮助。一部文学作品中包含了很多种修辞方法,并且修辞方式也能在很大的程度上突出文学作品的中心内容。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修辞方法不是很常见,容易使读者产生一定程度的误解,因此,对修辞方式的理解也是文学作品赏析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的内容。

二、语言的表达方式层面

文学作品的表达方式能将文学作品区分为不同的形式,常见的文学作品形式主要有议论文、散文以及说明文等[1]。但是,一部文学作品不必拘泥于一种表达形式,往往是几种表达方式的综合。在一部文学作品中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不仅能使作品看起来更加多元化,结构具有较强的灵活性,还能避免由于单一表达形式使作品看起来死板的情况发生。在赏析一部文学作品时,首先应该明确其表达方式是什么,体会作者通过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想要传达的感情或者描写的事物。一般的情况下,记叙文的主要特点是语言比较平实,不如抒情性质的作品其对于感情的描写更加强烈。很多文学作品的特点是在作品的核心部分是情感表达最强烈的部分,读者赏析时,抓住这个部分的内容能更加容易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更加接近作者想要表达的世界,并在这个基础上,加入自己对作品的感悟,或者与作者不同的感受,这样能对文学作品的赏析更加深刻。另外,应该将作品的每个部分的表达方式进行仔细的研究,因为很多的作者都是将作品的情感倾注在一部作品的细微之处。随着文学形式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文学形式出现在读者的视野之中,使文学作品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三、语言的句式变化层面

赏析一部文学作品的重点在于站在作者的角度体会作品中的情感,而文学作品是通过句子组成的,因此,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都体现在每一个句子之中,准确理解语言句式的含义能更加贴近作者的感情世界。读者在赏析文学作品时,深度挖掘作品的深层次含义,充分理解句式的变化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帮助读者理解作品的内涵。句式有很多种的表现形式,比如感叹句、疑问句、反问句等。

四、对词句进行品味的层面

词句的表达是一部文学作品带给读者最直观的形式,仅仅是词句表面的含义就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反映出作品的中心思想[3]。从一些比较经典的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出,很多的语句都是经过作者的反复琢磨才最终下笔的,文学作品中的词句能从细节在很大的程度上反映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这也是很多文学作品中的词句比较有深意的表现。词语也氛围很多种形式,比如形容词、名词、动词等,如果一部文学作品是一座高楼,那词汇就是一砖一瓦,词句的堆积才能成就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因此,对文学作品的词句进行仔细的品味对赏析文学作品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五、结论:

综上所述,文学赏析看似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实际包含了很多的细节,从不同的角度赏析一部文学作品能带给读者不一样的感受。从语言的修饰作用、表达方式、句式变化以及词句品味这几个层面对文学作品进行剖析能得到不一样的文学感受。

参考文献:

[1]韩亮.浅谈高校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的鉴赏[J].语文建设,2015,(11):8-9.

[2]居勰.从跨文化的视角赏析英美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艺术[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5,(04):144-145.

表达形式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字体设计;影视片头;视觉感受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影视作品的视觉要求不断提高。优秀的影视片头,不仅可以为作品锦上添花,而且能为作品奠定整体基调。如何使影视片头的字体设计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让观众过目不忘,是影视片头中字体设计的关键。影视片头中字体设计的创意设计是美学、技术与艺术的综合体现,需要创作者具有深厚的美学与艺术功底,从影视作品和影像画面的整体效果出发,体现整体的美学思想,与影视作品主题和谐统一,并符合观众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随着新科技的不断涌现,新媒体技术向影视领域不断延伸。其中,影视片头艺术的设计与创新,结合了大量的新技术,其表达形式打破了一些常规理论。要使一部影视作品的片头设计别出心裁,其中的字体设计是至关重要的。设计者应该重视影视片头中的字体设计,使其成为影视片头的一大亮点,带动观众的情绪,让观众记忆深刻。这样,能够为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锦上添花,让观众可以在第一时间内记住它的片名,同时也能带给观众在视觉上的享受。优秀的影视作品制作必须注重每一处细节,其中的影视片头设计是影视作品的关键点之一。因此,影视片头的字体设计在影视作品制作过程中至关重要。

一、字体设计的概述

字体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随着现代数字技术不断发展,以往的字体设计形式在数字媒体平台上的运用显得较为简单、机械,缺乏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沟通。字体设计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厚文化底蕴的设计种类,在科技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字体设计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已经不仅仅被应用于平面设计领域。如今,影视作品中的字体设计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在影视片头中的应用更为突出。字体设计被归类到通常意义的美术字范畴中,根据宋体、仿宋、黑体、拉丁文字等字体演变出各种变体字、花体字等具有较强应用性的字体。

二、影视片头字体设计及其艺术研究

影视片头的字体设计与一般的美术设计有很多不同之处,它不是一个单独的设计作品,而是通过银幕上各种造型形式,使观众被作品带入某个特定的场景,也使整个画面更符合大众的审美习惯,反映作品的中心思想。影视片头的字体设计可分为两点:一是字体设计中色彩的应用,其中涉及影像画面的内容、构图及排版方法等方面;二是字体设计在影视片头中出现的运动形式以及其与影像、音乐的配合。字体设计的艺术性运动方式同样可以理解为字体设计的节奏,字体设计在画面中的运动需要在一定时间内演示完毕,并给观众带来具有艺术性的节奏感。如果想进一步提升节奏感,设计者可在设计中使用多个字符,结合背景画面的运动和音效的使用。如,影片《变形金刚》(图1)中字体设计的应用,能够使数字“747”瞬间变为变形金刚形象的标志,同时,背景音乐响起巨大的金属摩擦声,给观众带来震撼的视觉享受和强烈的听觉感受。这种字体设计的变形运动,与影片的主题相符合。字体设计要根据影视作品的不同主题、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表达形式,从而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片头的字体设计和运用,会直接影响整部影视作品的制作质量和艺术效果。因此,影视片头字体设计及其艺术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字体设计对影视片头的影响

如今,大量的影视作品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在这样的背景下,影视作品中片头设计的重要性进一步被凸显。在竞争越发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要想让观众记住并认同这部影视作品,它的制作应该是高端、有内涵的,也应该是新颖、有创意的。因此,影视片头的设计应充分发挥积极作用,以便更好地带动观众进入影视作品的整体氛围。在优秀的影视片头中,字体设计也应该具有看点。影视片头可以传达影视作品的信息,可以让观众很快了解该影视作品的主题线索。在这个过程中,字体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这里的字体设计如果足够突出、有创意,就能够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在传达信息的同时带动观众的情绪,为整个片头增光添彩,甚至成为整部影视作品的点睛之笔。字体设计在影视片头中的出现,仿佛被赋予了各自的性格,让它们可以在不同的影视片头中呈现与其匹配的个性,与观众进行对话、交流,让观众可以更好地感受艺术的魅力。如今的影视片头越来越重视字体设计,各类影视作品也都有自己的设计理念,能够使影视片头更好地发挥出它本身的作用。字体的出现,可以在第一时间反映整部影视作品的艺术倾向。此时,字体设计就会发挥出它独特的价值。一个有创意并且能够引导整部作品的设计,会让观众记忆犹新。而如果字体设计与作品画面基调不相融或与作品之间缺乏足够的联系、只是以简单的字幕出现,那么其既不能让观众印象深刻,又不会给观众带来审美体验。如果设计者在影视片头制作中对字体设计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字体效果千篇一律,那么就会影响影视作品的视觉效果。因此,字体设计在影视制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影响着影视片头乃至影响整部影视作品的质量。

四、字体设计中色彩对影视片头氛围的影响

字体设计是平面设计专业领域的重要内容,是针对文字的一种设计行为,是运用装饰、造型等手法美化文字的一种设计门类。文字可以表达抽象的概念,也可以是一种视觉形象。字号、颜色、字体、显现方式等不同的文字设计可以带来不同的美学感受。伴随着数字技术、音响、色彩的加入,字体设计的造型愈加丰富多样,带给观众的视觉冲击力也更加强烈。如,电影《乱》(图2),以一场具有寓意的狩猎画面作为开场,伴随着凄厉的音乐,从主角射杀的镜头切入片名:一个像用鲜血悲愤书写的醒目的“乱”字。这个“乱”是影视片头的字体设计,奠定了整个影视作品的整体氛围。另外,也要注意营造整体氛围,也就是常说的环境色,因为它可以在同一画面中使主题得到进一步升华。在字体色彩艺术性的选择上要注意影片整体效果对色系的控制,避免有过多纷杂颜色的出现,还应该要重点注意在一个相同的色系中的单色对比法,同类色、互补色、邻近色的对比方法等。如,张艺谋导演的作品较为注重对环境色的选择,具有独特的艺术性。他导演的《红高粱》(图3)中,整部影片色彩的红与黑完美搭配,淋漓尽致地烘托出主题。艺术的魅力在于其内容与表现形式的完美统一。影视片头的字体设计是为作品服务的,因此,在影视片头字体的艺术设计过程中,要根据影视片的不同主题、内容设计不同的方案与不同的表现形式,最终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不同的字体设计会给影视片头带来不同的艺术效果。综上所述,影视新媒体正在日新月异地发展,而一部影视作品留给观众的第一印象便是影视片头。一个风格独特、富有个性的影视片头,它一定是画面视觉艺术巧妙结合的典范。影视片头的制作包含多方面、多领域的综合知识。新技术不断地出现和被应用,推动了影视片头创作的发展,也为其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和创造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谢巍巍.影视片头制作的设计表达与设计方法.西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尚威.影视片头美学特质探说.吉林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1.

[3]李妍.数字媒体平台上字体设计的互动性研究.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4]张晶.论新媒体平台上字体设计的发展.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5]魏攀.中国电视栏目片头的文字设计形式研究.湖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6]朱晓菊,彭建祥.电影字幕是电影艺术表现力的重要元素.电影评介,2007(15).

表达形式论文范文第6篇

1.1论文主题分析文献的主题分析,是标引工作的最初环节。所谓主题分析就是对每篇文献的内容和中心思想进行浓缩、提炼,以及剖析主题结构的过程。分析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文献标引和检索的结果。文献的分析要立足于文献的检索,充分考虑用户的检索要求,分析选定对用户有实际意义的主题概念,不但要对分析的范围、深度应与文献内容保持一致,而且还要充分考虑到主题分析的全面性、专指性,最大限度地满足检索系统的要求,具体方法是:审读文献内容.要做到选词准确,充分展示文献的内外特征,必须对文献进行审读.审读文献通常依据文献的篇名、文摘、简介、前言、结论、参考材料以及文中的小标题、斜体字、黑体字、图表、数据等内容.切忌只根据文献的篇名或书名片断进行分析,这是因为有一部分文献的篇名或书名不能或不完全能概括出文献的内容,甚至有比拟、隐讳、反问、双关等方式.当然并不是所有文献都要抛开篇名或题目,某些专业杂志和专题论文的篇名或题名是经过认真推敲拟定的,也能代表文章的主要内容,可根据不同的文献内容加以选定.

1.2

定标引要点通过认真审读论文的各个部分应确立论文的标引要点,以便为精确选词做准备,其标引要点的内涵应限定在:①论文的论述重点.要在不同层次上拟定论文的检索者可能检到本篇论文的内容途径;②本篇论文提出什么新论点、新技术和新方法.所要标引的主题要领是文章中讨论的实质内容,不应以作者推测和设想为准;③从文献的学科和体裁来判断应使用什么样的主题标引原则和组配原则,是总论的、各论的、基础的、临床的、实验的,还是人文的、地理的、药物的等等,这些概念的关系怎样,是相关的、从属的、影响的,还是因果的、拮抗的等,文献中出现哪些特征和标识能充分反映出这篇论文的检索差别,从哪些方面要作主要标引,哪些要做次要标引,哪些不要标引。

2论文主题概念标引

2.1主要概念的标引主要概念的标引是针对文章的中心问题而提出的概念标引。主题是作者集中力量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但作者所论述的东西并非都是主题。如:论文中所提到前人的研究,介绍性的说明,一时想法和背景等不是文章真正的研究对象。总的说来主要标引是文章论述的重点,是作者探讨的目的和对象,在医学领域中最常见的是:①医学各个学科或专业知识主要论述的课题;②某种实验研究的直接目的和结果;③临床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等重要的手段、方法及创新;④一篇文章中篇幅占的较多的内容,⑤尽管篇幅不多,但材料新、有创见并为读者所关心,此外还包括词表和标引规则中规定应作为主要标引的概念.

2.2次要概念的标引次要概念的标引经常作为组配标引或副主题标引。一般作为次要标引的概念多为论文的非重点论点及概念、属于边缘性主题概念,主要包括为了某种研究目的所提供的载体、条件、方法和手段,比如:疾病的化学诱导、同位素标记、人工造瘘等治疗学提到的药物剂型、剂量、换药方式等;某些检索所要求的特征词,如:地名、时代、文献类型、语种、人类(性别、年龄)、动物(如大鼠、小鼠、狗、猫)等以及词表中规定应作为次要标引的词。

2.3非标引概念作为论文中出现的非标引概念主要是指那些论文中提到的常规技术,大家熟知但未加讨论的东西;如:一篇关于心脏病诊断的文章,提到了常规的心电描记术,在组织学和细胞学提到了常规显微镜应用等问题,其次是一些具有说明语字样的概念,如“抗肿瘤抗生素放线菌素D”,其“抗肿瘤抗生素”即为说明性概念,主要概念应是“放线菌素D”再就是文中未加讨论或不够成熟的某种概念,如一篇关于氨基酸的文章中,提到某种新的、未加证实的氨基酸;临床上构成一种变化不定的不明显的症状群,已能被主题或概念组配概括的无检索价值的概念,及词表里或标引规则中不作标引的概念,都不能作为主题词来标引。

3主题词的选择与组配

3.1论文主题词选择当论文标引概念确立以后,接下来便是选择主题词.选择主题词主要是为正确表达主题概念。一篇论文的情报内容,是否能选用一些恰当的主题词来准确全面地表达出来,这也是保证达到较高利用率的重要条件之一,而哪些语词是主题词,哪些语词不是主题词,哪一概念用哪一主题词(或哪几个主题词的组配)来表达,必须有非常明确的规定,不致造成混乱,使主题词系统保持较高的检索效率。这就要求使用主题词表,主题词表对主题词做了严格的规定。也就是讲,标引用词必须是词表中的正式主题词,并且书写形式应与词表中的表达形式完全一致;标引用词必须首先选用词表中最切合文献主题的专指词标引,一般不得选用其上位词或下位词标引。当词表中没有专指度相等的主题词时,则选用2个(有时也可能用3个)最直接的上位词或近义词、最相关的主题词标引。当用上位主题词或近义词标引也不合适时,可用一个自然语词附于上位主题词后作限定,或增补新词。

表达形式论文范文第7篇

学术论文的选题一方面要选择本学科觅待解决的课题,另一方面要选择本学科处于前沿位置的课题。选题有大有小,有难有易。太大了,由于学力不足,无法深人;太小了轻而易举。写作时要确定学术论文的具体题目和论证角度,应该量力而行,实事求是。

2、选题确定后,就要确定题目

题目要求准确恰当、简明扼要、醒目规范、便于检索。

常见的繁琐题名如:"关于饮用水中所含化学成分的快速分析方法的研究"。在这类题目中,像"关于"、"研究"等词汇如若舍之,并不影响表达。凡是论文,总包含有研究及关于什么方面的研究,所以上述题目便可精炼为:"饮用水化学成分的快速分析法"。这样一改,读起来觉得干净利落、简短明了。

若简短题名不足以显示论文内容或反映出属于系列研究的性质,则可利用正、副标题的方法解决,以加副标题来补充说明特定的实验材料,方法及内容等信息,使标题成为既充实准确又不流于笼统和一般化。

3、学术论文的准备

确定学术论文的题目和论证角度后,就要做搜集材料的工作,尽可能了解前人对于这个问题已经发表过的意见以及取得的成果。汲取前人已有的经验,解决前人没有解决的新问题。在搜集有关材料的过程中,应该时刻以自己论题为中心去思考这些材料,区别其正确、错误,找出其论证不足与需要增补、发挥之处,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论文的观点。搜集材料的过程,就是调查研究、思考钻研、形成论点的过程。

制定提纲可以帮助我们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去检验每一个部分所占的地位,所起的作用,相互间是否有逻辑联系,每部分所占的篇幅与其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否相称,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是否恰当和谐,每一个字、每一句、每一段、每一部分是否都为全局所需要,是否丝丝入扣,相互配合,都能为主题服务。

4、学术论文的撰写

学术论文提纲确定了,就要撰写初稿。原则上要简明扼要,指出问题,说明问题,分析问题。提纲只是预拟一个轮廓,不可能对每一细部都考虑周密完善。在写作时,顺着写作思路而作,对于论点、例证和论证步骤等等细部,很可能发现原来提纲中某些设想计划是不恰当的,就应该加以修改和调整;临时发现某些论点、例证和论证理由不确切,还应该重新查书、思考、斟酌和推敲,给予增补,使之完善。

初稿写成以后,应再三修改,审查是否符合要求。

一篇好的学术论文不光主题突出,论点鲜明,还应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要安排好结构,一般应遵循以下5个原则:

一是围绕主题,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材料,根据需要,加以适当安排,使主题思想得到鲜明突出的表现。

二是疏通思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就是说,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实际情况,内部联系,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

三是结构要完整而统一,符合客观事物的实际情况;客观事物的发展必然经过开始、中间、结尾3个阶段,同样每篇文章也必然经过3个阶段。

四是要层次分明,有条不紊。文章结构中最重要的是层次。层次就是文章中材料的次序。写文章时把所选材料分成若干部分,按照主题思想的需要,适当安排,分出轻重缓急,依次表达,前后连贯,充分而鲜明地把主题思想表达出来。

五是要适合文章体裁。体裁不同,结构也不会完全相同。各种文体都有自己的结构特点。一般说来论说文是以事物的内部逻辑关系来安排结构层次,因此论说文以说理论证为主,同记叙文以“事”为主不同。

5、学术论文撰写的格式

6、摘要

摘要是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主要内容包括:

1)该项研究工作的内容、目的及其重要性。

2)所使用的实验方法。

3)总结研究成果,突出作者的新见解。

4)研究结论及其意义。

7、关键词:包括叙词和自由词。

1)叙词--指收入《汉语主题词表》、《mesh》等词表中可用于标引文献主题概念的即经过规范化的词或词组。

2)自由词--反映该论文主题中新技术、新学科尚未被主题词表收录的新产生的名词术语或在叙词表中找不到的词。

8、引言的主要内容

1)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主要目的、范围,即为什么写这篇论文和要解决什么问题

2)前人在本课题相关领域内所做的工作和尚存的知识空白,即作简要的历史回顾和现在国内外情况的横向比较。

3)研究的理论基础、技术路线、实验方法和手段,以及选择特定研究方法的理由。

4)预期研究结果及其意义。

引言的写作要求

(l)引言应言简意赅,内容不得繁琐,文字不可冗长,应能对读者产生吸引力。学术论文的引言根据论文篇幅的大小和内容的多少而定,一般为200~600字,短则可不足100字,长则可达1000字左右。

(2)比较短的论文可不单列“引言”一节,在论文正文前只写一小段文字即可起到引言的效用。

(3)引言不可与摘要雷同,不要写成摘要的注释。一般教科书中有的知识,在引言中不必赘述。

(4)学位论文为了需要反映出作者确已掌握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开阔的科研视野,对研究方案作了充分论证,因此,有关于历史回顾和前人工作的综合评述,以及理论分析等,则可将引言单独写成一章,用足够的文字详细加以叙述。

(5)引言的目的应是向读者提供足够的背景知识,不要给读者悬念。作者在引言里不必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或自己的能力过于表示谦意,但也不能自吹自擂,抬高自己,贬低别人。

9、正文

学术论文是用论据经过论证证明论点而表述科研成果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以下部分或内容:调查对象、基本原理、实验和观测方法、仪器设备、材料原料。实验和观测结果、计算方法和编程原理、数据资料、经过加工整理的图表、形成的论点和导出的结论等。

正文可分作几个段落来写,每个段落需列什么样的标题,没有固定的格式,但大体上可以有以下几个部分(以试验研究报告类论文为例)。

1)理论分析。包括论证的理论依据,对所作的假设及其合理性的阐述,对分析方法的说明。其要点是,假说、前提条件、分析的对象、适用的理论、分析的方法、计算的过程等。写作时应注意区别哪些是已知的(前人已有的),哪些是作者首次提出来的,哪些是经过作者改进的,须交待清楚。

2)实验材料和方法。材料的表达主要始对材料的来源、性质和数量,以及材料的选取和处理等事项的阐述。方法的表达主要指对实验的仪器、设备,以及实验条件和测试方法等事项的阐述。写作要点是:实验对象,实验材料的名称、来源、性质、数量、选取方法和处理方法,实验自的,使用的仪器、设备(包括型号、名称、量测范围和精度等),实验及测定的方法和过程,出现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等。材料和方法的阐述必须具体,真实。如果是采用前人的,只需注明出处;如果是改进前人的,则要交待改进之处;如果是自己提出的,则应详细说明,必要时可用示意图、方框图或照片图等配合表述。由于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必须接受检验,介绍清楚这些内容,目的在于使别人能够重复操作。

3)实验结果及其分析。这是论文的价值所在,是论文的关键部分。它包括给出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定量或定性的分析。写作要点是:以绘图和(或)列表(必要时)等手段整理实验结果,通过数理统计和误差分析说明结果的可靠性、再现性和普遍性,进行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的比较,说明结果的适用对象和范围,分析不符合预见的现象和数据,检验理论分析的正确性等。给出实验结果时应尽量避免把所有数据和盘托出,而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并采用合适的表达形式如插图或表格等。在整理数据时,不能只选取符合自己预料的,而随意舍去与自己料想不符或相反的数据。有些结果异常,尽管无法解释,也不要轻易舍去,可以加以说明;只有找到确凿证据足以说明它们确属错误之后才能剔除。结果分析时,必须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出发,以理论为基础,以事实为依据,认真、仔细地推敲结果,既要肯定结果的可信度和再现性,又要进行误差分析,并与理论结果做比较(相反,如果论题产生的是理论结果,则应由试验结果来验证),说明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要切中要害,不能空泛议论。要压缩或删除那些众所周知的一般性道理的叙述,省略那些不必要的中间步骤或推导过程,突出精华部分。此外,对实验过程中发现的实验设计、实验方案或执行方法方面的某些不足或错误,也应说明,以供读者借鉴。

4)结果的讨论。对结果进行讨论,目的在于阐述结果的意义,说明与前人所得结果不同的原因,根据研究结果继续阐发作者自己的见解。写作要点是:解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说明成果的意义,指出自己的成果与前人研究成果或观点的异同,讨论尚未定论之处和相反的结果,提出研究的方向和问题。最主要的是突出新发现、新发明,说明研究结果的必然性或偶然性。论文正文的写作必须做到实事求是、客观真切、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读。

具体要求有如下几点:

(1)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2)事实准确,数据准确,计算准确,语言准确;

(3)内容丰富,文字简练,避免重复、繁琐;

(4)条理清楚,逻辑性强,表达形式与内容相适应;

(5)不泄密,对需保密的资料应作技术处理。

正文写作时主要注意下述2点:

(l)抓住基本观点。正文部分乃至整篇论文总是以作者的基本观点为轴线,要用材料(事实或数据)说明观点,形成材料与观点的统一。观点不是作者头脑里固有的或主观臆造的,正确的观点来自客观实际,来自对反映客观事物特征的材料的归纳、概括和总结。在基本观点上,对新发现的问题要详尽分析和阐述,若不能深入,也要严密论证,否则得不出正确的、有价值的结论,说服不了读者,更不会为读者所接受;而对一般性的问题只需作简明扼要的叙述,对与基本观点不相干的问题则完全不要费笔墨,哪怕只有一句一字。

(2)注重准确性,即科学性。对科学技术论文特别强调科学性,要贯串在论文的始终,正文部分对科学性的要求则更加突出。写作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绝不能弄虚作假,也不能粗心大意。数据的采集、记录、整理、表达等都不应出现技术性错误。叙述事实,介绍情况,分析、论证和讨论问题时,遣词造句要准确,力求避免含混不清,模棱两可,词不达意。给出的式子、数据、图表,以及文字、符号等都要准确无误,不能出现任何细小的疏漏。

10、结论

学术论文一般在正文后面要有结论。结论是实验、观测结果和理论分析的逻辑发展,是将实验、观测得到的数据、结果,经过判断、推理、归纳等逻辑分析过程而得到的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整篇论文的总论点。读者阅读论文的习惯一般是首先看题名,其次是看摘要,再次看结论,读完结论后才考虑这篇论文是否有阅读价值,决定是否看全文。结论既是能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重要内容,又是文献工作者作摘要的重要依据,因此,写好论文的结论很重要。结论的内容主要包括: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得出了什么规律,解决了什么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对前人的研究成果作了哪些补充、修改和证实,有什么创新;本文研究的领域内还有哪些尚待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关键。

对结论部分写作的要求是:

1)应做到准确、完整、明确、精练。结论要有事实、有根据,用语斩钉截铁,数据准确可靠,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

2)在判断、推理时不能离开实验、观测结果,不作无根据或不合逻辑的推理和结论。

3)结论不是实验、观测结果的再现,也不是文中各段的小结的简单重复。

4)对成果的评价应公允,恰如其分,不可自鸣得意。证据不足时不要轻率否定或批评别人的结论,更不能借故贬低别人。

5)写作结论应十分慎重,如果研究虽然有创新但不足以得出结论的话,宁肯不写也不妄下结论,可以根据实验、观测结果进行一些讨论。

11、参考文献

在学术论文中,凡是引用前人(包括作者自己过去)已发表的文献中的观点、数据和材料等,都要对它们在文中出现的地方予以标明,并在文未(致谢段之后)列出参考文献表。这项工作叫做参考文献著录。

参考文献著录的目的与作用

对于一篇完整的论文,参考文献著录是不可缺少的。归纳起来,参考文献著录的目的与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1)录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也反映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

2)录参考文献能方便地把论文作者的成果与前人的成果区别开来。论文报道的研究成果虽然是论文作者自己的,但在阐述和论证过程中免不了要引用前人的成果,包括观点、方法、数据和其他资料,若对引用部分加以标注,则他人的成果将表示得十分清楚。这不仅表明了论文作者对他人劳动的尊重,而且也免除了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的嫌疑。

3)著录参考文献能起索引作用。读者通过著录的参考文献,可方便地检索和查找有关图书资料,以对该论文中的引文有更详尽的了解。

4)著录参考文献有利于节省论文篇幅。

5)著录参考文献有助于学术情报人员进行情报研究和文献计量学研究。

参考文献著录的原则:

1)只著录最必要、最新的文献。

2)一般只著录公开发表的文献。

3)采用标准化的著录格式。

12、学术论文写作应注意的问题

文学语言修辞有很多手段,对偶是其中之一,是汉语独有的辞格。论文百事通对偶美来源于客观事物在时间中的和谐美,在空间中的对称美。对偶要求一句中的词互对,隔句、多句要有整齐对仗的上下联。

我国的古典文学十分讲究对偶,诗词尤要对仗工整。如《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菲菲”就是很工整的对偶句,音律也很美。先秦诸子散文中不乏整饬齐谐的句子。如荀况的《劝学篇》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句是抑扬顿挫的正对;从学过荀况的秦相李斯《谏逐客书》中的“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与荀况的“跬步”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在骚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汉赋,对偶手法的运用更加纯熟。到了魏晋,骈文兴起,虽有形式雕琢之弊,但在散文对偶、对仗的技巧上又树新蠹,刘勰的《文心雕龙》就是用骈文体写的。如《物色》篇“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沈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隋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长短句交错,组词匀称,声调铿锵,节律谨严。盛极一时的唐诗更把对仗工整、平仄有序规定为严格的律诗形式。新晨

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无不受到中国古典文学修辞对偶传统的影响。即使用白话文写作也注意长短句相间,声韵清亮,注意语句排列的形式美。语言大师鲁迅作品中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如《南腔北调集?〈论第三种人〉》中讲团结小资产阶级作家的一段话:“左翼作家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神兵,或国外杀进来的仇敌,他不但要那同步走的‘同路人’,还要招致那站在路旁看看的看客也一同前进。”这一段话中的“神兵”与“仇敌”相对,“天上掉下来”与“国外杀进来”不但比喻恰切,而切对仗也整齐。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信息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