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作家 《耶路撒冷

2023-04-09 11:34: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耶路撒冷作家 《耶路撒冷,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耶路撒冷作家

这是一个冷色调的故事, 从"寒雨"的耶路撒冷到"落雪"的俄罗斯村庄,冷的不光是景物,还有那令人无言的世道。

在冷色调中渴望爱,这是这本书的主题。

很长时间没有买书,为什么会买这本书了?

记得上一次网上花钱买书还是4月底的事,那天是"世界阅读日",转眼到今刚好半年。

发达的网络及家附近的图书馆,所以平时极少买书,但这本头条推荐的《耶路撒冷,一个女人》我却怎么也下载不到,图书馆找了一圈也一样没有找到,只是头条的简单几句介绍使得我对这本"以色列"作家的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个死于一次爆炸的"耶路撒冷的女人",一个在医院抢救无人去看望,一个死后没有人去认领的女人,一个有着亚洲面孔和白人肤色的中年女人,她究竟是谁?

只有读了这本书你才能知道"她"是谁。

所以最后还是花了钱去买了此书,书不厚,约200左右的页数,称为"长篇小说"有些定义不当,应该归纳为中长篇小说更为合适。

"耶路撒冷",以色列的首都,一个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汇集的一个城市,在那里基于宗教及民族的冲突每天都在发生,使得"耶路撒冷"变成了一座时常发生爆炸的城市,这是耶路撒冷这个城市的悲剧,也是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的悲哀。

在2002一个普通日子,耶路撒冷的一个公共集市发生了自杀性爆炸,这种爆炸在巴以冲突最厉害的年份,一年有多次,这只是其中的一次。在"轰"的一声里,几十个无辜民众也随之成了爆炸的牺牲品,"尤丽娅·瑞格耶芙"这个小说中唯一出现名字的女人,也是这几十个被爆炸夺去生命的无辜受难者中的一个。

这是一个中年女人,脸没有在爆炸中受损,一个有着亚裔特征的女人,虽是中年,但脸的轮廓还是能看出年轻时的美丽。在她倒下的身体上,除了手中拿着的一个装着水果的袋中有一家面包店的工资条之外,再也找不到任何证明死者身份的东西。她没有在爆炸中当场死去,在送去医院抢救的两天后死去,抢救时没有人来看望,死亡后她的尸体也没有人来认领。

只有一张没有名字的"面包店"的工资条,工资条显示她是这家面包店的一个清洁女工,一个临时工,这就是这个女人的全部证明。

一家报社的记者发现了此事,马上撰写了文章,把矛头对准那家面包店,指责这家"面包公司"对一个底层的员工,缺乏人道主义精神和冷漠,当其员工死于一起爆炸,公司却没有任何反应。

这家所谓的"面包店"并不是我们认为的街边小店,它是以色列最大的面包工厂,一个大的公司,它为以色列全国提供了近一半的面包。

这彻底震惊了公司的老板,他事先并不知道这一切。

这就是小说的背景,所以在第一页就是该老板紧急叫来了他的"人力资源经理",要求他马上去调查此事。

是什么使这个87岁的面包公司的老板如此不安?是受到以色列这个国家,尤其是耶路撒冷正在经历的艰难时世的影响吗?他毫发无损的熬过来了,也许他经济上的成功,就像他建立起来的商业一样,需要时刻警戒以避免公众对公司的质疑,也许他的年龄使得他不愿在他不多的余生中带着某种负罪感而心存内疚。

这本书有一个很奇妙之处,在这本书里除了去世的这个女人出现了全名"尤丽娅·瑞格耶芙",其它所有人物的出现都是称呼,如"老板"、"人力资源经理"、"秘书"或"代理领事"等等。

这是作者的一种特殊写法,该书作者"亚伯拉罕·耶霍舒亚",以色列当代重要作家,与以色列其他两位作家"阿摩司·奥兹、大卫·格里斯曼"并称为"以色列文学的铁三角"。

作家这样写,也许是让你更深的记住"尤丽娅·瑞格耶芙"这个名字,这个死于"耶路撒冷"的女人。

这本书的有两个主角,一个是在开场就在爆炸中无辜去世的女子,另一个就是被老板差遣去调查这件事的"人力资源经理",整本书都是这样称呼他的。

这个39岁的中年倒霉蛋,个人生活一团糟,妻子嫌弃他,刚和他离婚,女儿疏远他,母亲埋怨他,他的生活处于一个非常糟糕的状态。

由于事发突然,在一种稀里糊涂的催促中,他被迫硬着头皮进入调查,调查这个属于他公司的死去的这个女人。

生活虽然有些糟糕,但他还是尽职的做着自己的工作。一连几天,他先后和面包的主管、记者、医护工、驻外领事、军人、死者家属等人打交道,去了解这个经他手招聘却已经忘了的一个员工,仅仅因为她在一起爆炸中身亡。

他还一人独自去了存放该女尸体的医院太平间、她生活居住的简陋住所等,慢慢的,这是个来自前苏联的这个女子,当这个在爆炸案中去世的女人的轮廓越来越清晰时,人事经理的调查使得他越陷越深,挣脱不得。

在翻找到的招聘表中,女人是这样自我介绍的,"我的名字叫瑞格耶芙,尤丽娅·瑞格耶芙,机械工程师。我有文凭,但不是出生在城市,而是出生在一个小村庄。很远,离大城市很远很远。我的母亲依然住在村里,我还有一个儿子,……"

"我,尤丽娅·瑞格耶芙,临时居住证号码836205,同意从事分配给我的任何工作,包括上夜班"……

简历较长,无法全部在此叙述,但我们大致知道了这个去世的女人的情况。

苏联解体后,前苏联有很多犹太人来到了以色列,她是其中的一个。一个48岁的女人,来自前苏联某偏远角落的一个村庄,移民到以色列,有工程师文凭但毫无用处,有一个前夫,一个儿子,一个情人,因为她想留在耶路撒冷,最终全都离她而去。

和她生活有关的男人全部离开,他们不愿生活在耶路撒冷,不愿生活在一座时常发生爆炸的城市,的确谁又愿意生活在整天笼罩的恐惧里?

但她愿意,这个叫做"尤丽娅·瑞格耶芙"的女子愿意,即使在这里只能做清洁工。但没有想到的是,她最终真的在一次耶路撒冷的爆炸中无辜的被炸身亡。

人力资源经理被老板差遣送女人的棺木返回她的祖国。在这个过程中,在和各个机构工作人员和死者亲属的交涉里,原本作为一个生活一团糟糕的他“复苏”。

护送女人的遗体送回老家,苏联已不存在,现在送回的将是俄罗斯一个偏远的村庄。这件事的过程意义超过了结果意义,"去世的是"尤丽娅·瑞格耶芙",这个一直想留在耶路撒冷生活的人,而人力资源经理却在这件事的整个处理过程中救赎了自己。

小说中有太多让人细腻的语句,人物的内心独白就像某种意识流在缓缓流淌,文字真是一种渗透灵魂的东西,大师们把这些诉诸笔下,那些功底总是让人感叹, 随便摘录几句都能感到作者的文字的功力。

比如对耶路撒冷的爆炸的无奈,书中是这样写的,"如今,你甚至都不能认为大雨会推迟一个人肉炸弹的行动,因为做完祷告的人肉炸弹只会一心想着出发去杀人和自杀"。

比如在医院去认领尸体,他写到 "夜色,原本似乎要散去,现在却变得越发浓重"

他把那个女人的棺木送回到出生的老家,来到这个偏远的村庄,书里是这样写的,"他走在被雪覆盖的小镇上,穿行在一个个熄灯后的小屋间。从耶路撒冷出发后,他自己的孤独第一次让他感到沉重。"

当他完成这一切后,"是时候说再见了。人力资源经理低语到,一边擦掉一滴出人意料的冰冷眼泪"

这本书不厚,但却能让你感动。

耶路撒冷的雨有点冷,而"尤丽娅"村庄的雪则更冷,冷的不光是气候,还有人心。如死者的前夫,一边诅咒耶路撒冷的恐怖,一边毫无愧意地拿下“安慰钱”。

对"尤丽娅·瑞格耶芙来说,也许有时死亡更是一种解脱。

死亡的是躯体,救赎的是灵魂,去世的已经离开了现实的生活,救赎的还将继续生活在现实的世界。

在冰寒的冷色中,耶路撒冷呼唤的是爱。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信息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