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之城创作思想(从《天空之城》看宫崎骏动画的审美思想)

2023-04-13 02:00: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天空之城创作思想(从《天空之城》看宫崎骏动画的审美思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天空之城创作思想

从《天空之城》看宫崎骏动画的审美思想

从《天空之城》看宫崎骏动画的审美思想

摘要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作品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天空之城》中,宫崎骏的美学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对自然和人类文明尖锐矛盾的描写,呼唤回归自然和对人类希望的塑造成为作品的主线,也是宫崎骏美学思想的特征体现。

关键词宫崎骏;天空之城;动画;审美思想;人文关怀

日本动画家宫崎骏(MIYAZAKIHAYAO)执导的剧场版动画《千与千寻》届柏林电影节上一举夺得“金熊奖”柏林电影节还从未把最佳电影片授予过动画片,这一“意外事件”让全世界把眼光投向日本的动画界,投向这部动画片的作者宫崎骏。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千与千寻》以及它的创作者宫崎骏受到了普遍的关注,关于他的评论也不断涌现出来。其实,宫崎骏的作品在日本很早就享有很高的声誉,不仅两次打破票房纪录,其作品中蕴含的人文精神也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宫崎骏本人也获得“日本三代动画家中承前启后的精神支柱”的美誉。

宫崎骏1941年出生于东京,高中时起就对动画有浓厚的兴趣。他将他曾在《Animage》杂志上连载过的作品《风之谷》搬上了银幕,这部以讨论人类文明、保卫地球为主题的动画片使宫崎骏一举成名。

宫崎骏的吉卜力工作室顺利地完成《天空之城》的制作并在在获得票房成功的同时也得到了极高的评价。这部作品描写的是在19世纪工业革命的欧洲的背景下,在矿山工作的男孩帕索(PAZU)陪伴从天而降的少女希达(SHEETA),寻找自己曾经的故乡———天空之城拉普塔。飞行石支撑下的漂浮在空中的都市拉普塔(LAPUTA,典出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拥有巨大的财富和毁灭世界的能力,但是后来人类离开了它,使它成了一个空城。地面上的人类为了拥有掌控世界的能力而展开争夺,企图利用拉普塔的飞行石、高科技以及巨大的机器人。男女主角为了避免它被利用,与恶势力进行斗争。最终,为了保护人类世界不被伤害,男女主角最终选择将拉普塔毁灭。

在这部作品中,宫崎骏式的审美精神以及人文内涵蕴含其中,使本来通俗的动画创作具有文化的高度。“我仍然禁不住会去思考动画片所担负着的文化重任”[1]54这种思路使宫崎骏的动画片担当了文化传播的重任。在他的作品中,被赋予了特殊含义的各种人物、故事情节、绘画手法甚至色彩都可以体现出他的审美思想。

1、审美思想作为主线贯穿作品

在《天空之城》这部作品中,有两条思想主线贯穿始终。

1.1人与自然对立的担忧和提倡对自然的保护、回归主题

在《天空之城》的故事情节中,可以看出宫崎骏动画中一贯表露出来的人与自然之间尖锐的矛盾思想。19世纪工业革命背景下,人类对由飞行石支撑的拥有巨大能量和辉煌文明的伟大的都市拉普塔的向往,象征着落后的人类文明向更先进文明进步的愿望。拉普塔代表着高度工业文明。而飞行石就象征着推动人类近代文明进程的工业技术。人类文明在18-19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中翻开了新的一页。在新的发展中,人类迎来了机器大生产的时代。尽管在西方哲学的领域中,一贯有将人与自然进行二元划分的传统,而与人类古代文明相比,在大工业生产下的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矛盾无疑显得更加尖锐和突出。

整个工业社会中,最突出的是人类通过改造自然为自己服务而建立起人类的文明社会。在《天空之城》中,天空之城拉普塔和飞行石就拥有这样的矛盾:一面拥有巨大的能量,一面又怕被人利用而导致世界的毁灭。《天空之城》中汤姆爷爷对飞行石的评价说到:“那个石头有很强的力量……它们的特性,有时候它们会带来幸福,也会带来祸害。更何况这个石头是人做的。”应该说,拉普塔所面临的正是人类文明所面临的矛盾:工业的发展无疑使人类文明的发展加快了脚步,看上去有更巨大的能量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另一方面,正如科学技术“双刃剑”的特性所显示出来的,假如它使用不当,又将给世界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宫崎骏在《天空之城》中的矛盾设置,正恰如其分地体现出人类文明在科技发展推动下面临的两难境地。而在《天空之城》的情节设置中,宫崎骏无疑想表达出一种“回归自然”的主张。拥有高度文明的拉普塔应该是人人向往的地方,它的巨大能量更是人类希望能够掌控的,但是曾经居住在上面的人们却选择离开了它,使它成为一个没有人居住的空城。正如宫崎骏借《天空之城》中的女主角希达的口说出:“我终于明白拉普塔灭亡的原因了:”……“尽管有可怕的武器,有很多很多机器人离开泥土它就活不成了。”说明在宫崎骏想表达出一种“人类文明最终还是需要自然作为其发展基础”的思想,提倡人类文明对于自然的保护和回归。拉普塔的灭亡以及最终的毁灭,都说明了人类回归自然的必然性。

在许多宫崎骏的动画作品里,都出现巨大的树木,在《天空之城》中也不例外。天空之城的核心部分就是一棵郁郁葱葱的神树,在天空之城拉普塔最终毁灭之后,神树却仍然是葱郁的样子,飞向更高的天空。这既象征着自然的永恒主题,同时又体现出宫崎骏作品中的人文关怀,给家园毁灭后的人们提供了新的希望。

1.2人文关怀的精神

在宫崎骏创作的动画作品中,常常能体味出人文关怀的精神。宫崎骏在进行动画创作时,非常注重教育儿童以自己独特的视野观察这个世界,正如他自述的:“很多父母都会无视、甚至践踏孩子的那种单纯和大气。所以,我想做的东西就是面向孩子们猛然棒喝你'就要被你父母吞噬掉了!'也就是从双亲那儿独立出来。这个出发点,到现在一直没有改变过。”基于这个出发点,宫崎骏的作品中对儿童本真的描写比较丰富,充分运用想象,将呆板、一成不变的现实世界变得奇妙、美好、充满希望。

我们在宫崎骏的作品时,总能发现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奇幻的色彩。我认为,在宫崎骏作品充分发挥想象力、充满奇幻色彩的背后,其实蕴含着给人无限希望和坚定的信念的人文主义关怀。在其作品中充分发挥想象力的背后,是教育孩子通过自己童真的视野观察这个世界。使孩子们认识到这个世界是美好而充满希望的,最重要的是保持自己一颗充满童真的心去面对将会经历的挫折与烦恼,必定会走出困境。“我终于发现自己不能再当一个乖孩子,必须以自己的目光来看世界,必须自己站立起来、生存下去”[1]52,从而摆脱父母们对这个世界已成定式的悲观、失望、呆板的情绪。在其动画作品中的男、女主角中,压抑的人性和纯真的本能在冒险中得到释放和激发,引导人们走出困境。在《天空之城》中,女主角希达从天而降,不知道自己的故乡,所以在男主角帕索的陪伴下踏上寻找故乡的路,体现出人类在现实生活中的迷惘。但是在面临拉普塔遭遇被人利用的危机时,纯真的本能激发两位主角敢于保卫它免遭利用。体现出宫崎骏对人类被压抑的人性和本能的赞美,也使他的动画片充满了美好的希望,具有“励志”的作用。这种思路常常贯穿其作品的始终,与他作品中体现出的对于人与自然尖锐的矛盾冲突的担忧,以及其歌颂自然、号召人们善待自然的思路一脉相承,构成了其提倡质朴、本真,回归自然的审美思想。

2、通过技术手法的辅助深化主题

宫崎骏的动画作品除了作品中贯穿的思想主线以外,还通过许多技术手法对作品进行润色,使作品在不经意之间点明其中蕴含的思想主题。

2.1宫崎骏的动画运用使画面“动”的手法,回归到动画本身的“会动的画”的本质

当今日本的动画片在漫画的影响下,更偏重于以静态的画面和大量的背景音乐来表现人物的动态以及思想感情。动画片的许多画面非常具有张力但动态的描写在大量精减,背离了动画片“动”的本质。这种现象被宫崎骏称之为“过剩描写主义”以批评。

在宫崎骏的作品中,可以充分观察到细致入微的动态描写。在《天空之城》中,对树木随风轻摆的描写、对微风拂过主角头发的描写、对主角表情变化的细致描写等等,都能使画面精细、流畅,如同观看写实电影一般使细节得以充分的展现,并且从这些看似不经意的描写中成功地表现出自然世界的美好、舒适以及主角纯真的童心。通过这些动态描写,隐藏在画面下的深刻内涵和思想得以充分地显现,并且从这些写实的描写中,使作品的中心思想如同温暖的阳光一般丝丝沁入观众的心。

在影片的结尾,象征着自然的大树重新茂密地生长起来,宫崎骏运用镜头变换的手法,从树木内部对树干部分的特写逐渐向上拉伸镜头,利用仰视的镜头方式从树干部分逐渐拉伸到茂密的树叶中。然后采用由近及远的镜头移动从外部描写茂密的树木,在整个描写过程中,镜头始终保持对树木的仰视状态。在这一细节中,镜头对树木的仰视体现出宫崎骏审美思想中“自然高于人类”的主张,而对树木由近及远的描写方式一方面体现出自然对人类社会的远离,另一方面却在镜头中树立出“自然才是希望”的观念。而在此时,不失时机地插入两位充满童真气息的主角愉快地抚摸大树树干的画面,主角脸上微笑、眨眼等细节,无不透露出人对回归自然的向往。甚至是对主角眼神由灰暗变得清澈透明,继而脸上洋溢出微笑的这一细节描写,深刻体现出本片的思想主题———人类对自然回归的必然。

2.2色彩中对作品主题思想的把握

宫崎骏在运用色彩的时候,常常运用较为柔和的色彩来表现自然,使画面看起来柔美、明快、和谐,触动每个人隐藏在心底的对自然的感动,促使人的去深思人与自然的关系。而在表现现代工业文明的时候,却又常常运用较深的色彩,使整个画面看起来阴沉、灰暗,能够很轻易从中感觉到现代工业文明带给人和自然的压抑。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对宫崎骏电影中提倡人们回归自然的中心思想作了很好的诠释。

在《天空之城》中,可以从作品的整体思想以及宫崎骏在作品中采用的技术手法,清晰地发现宫崎骏的审美思想:对人类文明社会与自然冲突中号召人们关心自然、回归自然的生态美学思想,以及在作品中随处可见的对于人类童真的赞美和不断建立对生活希望的建立,这正是宫崎骏作品中人文关怀的本质体现。

参考文献:

[日本的动画片和我的出发点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4,(3).

灵魂的救赎和票房的神话[J].戏剧丛刊,2006,(2).

电影美学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现代电影美学体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贝拉·巴拉兹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

吉林大学出版社,2004.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信息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