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类不保护动物的后果【精选】

2023-04-15 00:52: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如果人类不保护动物的后果【精选】,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有什么后果?

谢邀。

我们来看数据:

2014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在过去40年里,全球野生动物的数量锐减了50%。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估计,自1970年以来脊椎动物的数量总体下降了60%。

过去20年,美国帝王蝶的数量锐减了90%,约9亿只,同时锈补丁大黄蜂的数量减少了87%。

由于过度捕捞,太平洋仅剩下3%的蓝鳍金枪鱼原始种群。

脊椎动物至少有338种已经灭绝。如果包括“野生灭绝”和“可能灭绝”的物种,这一数量可能上升至617种。

脊椎动物至少有338种已经灭绝。如果包括“野生灭绝”和“可能灭绝”的物种,这一数量可能上升至617种。

科学家估计目前的物种灭绝速度是大自然正常速度的100倍到1万倍。

于1500年至200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就列出了784个已灭绝物种。不过,有很多实际灭绝的物种都没有纪录,一些科学家估计于20世纪,就已有200万个物种实际灭绝。根据物种面积曲线估计,每年就有达14万个物种灭绝。

现今物种灭绝的速度估计是地球演化年代平均灭绝速度的100倍。巨型动物群的灭绝一直持续至21世纪。现代的灭绝事件基本上是人类直接造成的影响。

物种的产生和灭绝是自然规律,这个现象往往是缓慢的局部的,对整个生态不会产生影响。但是,我们目前面临的物种灭绝速度和范围远远大于正常速度,而且还有恶化的趋势。这些后果是人类活动导致的,无视现状而大谈什么“大自然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自然现象,对人类毫无影响”的人,和破坏环境的行为同样不负责任。

物种灭绝的危害是什么?

大规模物种灭绝,会引发以下问题:

1,遗传基因缺失

大自然可以看成一个巨大的基因库,生物进化本质上是种群基因的突变和重组,再经过自然选择淘汰掉不适应的,从而实现进化。遗传基因缺失不会再生。大自然能维持稳定,就是因为有庞大的基因库支撑,但也有极限,历史上的五次物种大灭绝中75%的生物死亡,导致生态崩溃,这样的灭绝需要几百万年才能复苏。有人说很多生物的遗传基因对我们没用,但谁能保证以后永远没用?我们的生物科学,医学,农业,无一不和自然生物资源息息相关,怎么能断言基因缺失和我们关系不大?

2,生态链断裂

世界自然保护同盟首席科学家麦克·利利说:“我们每失去一种动植物,就意味着破坏了进化了35亿年的生物链.”

少量生物灭绝,它们的空缺会有其他生物填补,但这个过程也是缓慢的长期的。比如黄石公园狼的缺失,短期内没有其他食肉动物补充,导致马鹿和野牛大规模繁衍,植被遭破坏,水土流失,河床变道,鸟类和河狸迁徙,生态严重失衡。

而且生态空缺的填补有不可控性。比如澳大利亚的野兔,人们希望引入野狗和狐狸来补充袋狼的角色,但是相对于野兔,它们更喜欢容易捕食的小型有袋生物,以及人类饲养的羊,结果原生小型生物急剧减少,野兔种群数以百亿计。或许几百几千年后会有能克制野兔的生物种群出现在澳大利亚,但是要等多久,谁能回答?

3,环境调控能力失衡

地球的表面温度、大气成分、ph值等,是天体运动和动植物微生物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土地的肥力、水质,也依赖于生物多样性来调节和改善。有人会说,比如长江黄河污染严重,可是人们的生活品质也没有变差啊!我们经常提到可持续性发展,道理很简单,资源可再生才是健康的。长江黄河的水质影响沿河城市居民饮用水和农业灌溉水,这些问题需要消耗更多的资源和财力去弥补,这些资源本可以用到其他更需要的地方,提高更多人的生活品质。

环境的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如源头水质富营养化,会导致几千公里外的海域藻类爆发,水体含氧量降低,珊瑚、鱼类大量死亡。蜜蜂的减少,直接影响被子植物生长,农作物收成下降。类似的例子历史上比比皆是。

4、优势物种毁灭

生物大灭绝,首当其冲的是同时期的优势物种,如奥陶纪的海洋无脊椎动物,泥盆纪的鱼类,中生代的恐龙等等。对地球来说,哪怕90%的生物灭绝,经过几百上千万年的时间又会繁衍出新的优势物种,地球确实不在乎。但对人类来说,如果第六次生物大灭绝来临,其影响是毁灭性的。

其实理由还有很多,但是很多人可能都看不到文章结尾。能坚持看到这的,我愿意相信您已经意识到,这么多学者和研究报告发出预警,不是危言耸听!哪怕这些危害都只是纸上谈兵,我们也应该致力于去创造一个更科学更利于生存的生态环境,不要让这些理论成为现实!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信息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