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区位论 杜能农业区位论、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和韦伯工业区位论的区别

2023-04-26 07:18: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商业区位论 杜能农业区位论、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和韦伯工业区位论的区别,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商业区位论

杜能农业区位论、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和韦伯工业区位论的区别?

答:简答。杜能农业论基于距离衰减理论,韦伯工业区位论基于距离衰减,但还要考虑交通、资源、市场,商业区位理论(中心地学说)还是基于距离衰减理论,但要考虑的问题更复杂,要考虑的因素也更多。对这门小众科学有兴趣的,可以继续往下看。

1、

唯物质论

开始讲课吧。

那天在知乎看了一个评价。他说我主张的地缘政治是唯物质论。

当时听了不以为然。心想这个比国际关系、中国特色的地缘政治、五行论道、之乎者也差太远了。这几天一直在想这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定义地缘政治?想来想去,地缘政治还真是唯物质论。一方面地缘政治研究的是地理和政治的关系。比如说德国为什么军事实力超强?因为德国本身就是四战之地,战争最后能存活下来的都是战争优选的强者。同样的道理德国为什么总是会失败,还是因为德国是四战之地,他要面临的不是两线作战,而是四线作战。假如把英国算上,德国要面对的是五线作战,这样的道理也可以适用于法国。唯物质论。呵呵。

地缘政治在计算政治的同时,还计算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战争的资源。例如石油。美国在二战前,石油产量是两亿桶。而德国在二战中的石油产量是零桶。意大利二战中的石油产量是零桶。日本二战中的石油产量是零桶。日本在大庆油田打了四十七口油井,现有些人说日本人没有发现大庆油田,这就是孤陋寡闻。因为技术储备的原因,所有钻井都是深度不够,最终还是没有钻出石油。德国为了补足自己的短板,大力发展煤制油,用煤炭代替石油。但伴随着德国对苏作战的深入,补给线不断延长,导致一车汽油或煤油运到前线已经所剩无几,这就是战争的距离衰减理论。一方面你有能源增长极的限制,另外一方面距离衰减还进一步限制德国的军事进攻能力。

当时希特勒的计划是拿下苏联的高加索油田,那德国事实上已经赢得了二战,但德国的将军主张要直接拿下莫斯科。希特勒无奈的说:我的将军都不懂战略。即使是占领莫斯科,因为意大利入侵希腊,又延迟了两个月,为苏联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当时的德国已经和芬兰、瑞典结盟,所以为了配合芬兰的军队,德国又分出一只战略机动部队去进攻圣彼得堡(列宁格勒)。中国有句话,叫no zuo no die。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一个国家的既定方针,搞到最后弄的和儿戏一样。当然对于地缘政治计算的战争资源还有很多。比如说:人口、石油、金属矿藏、非金属矿藏、信息、煤炭、粮食产量、战略物资、天然气、关键地区和城市。

在地缘政治中,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什么?答:那就是地球统一,车同轨,书同文。根据杜能农业论、韦伯工业理论、距离衰减理论、增长极理论重新定义和规划全球资源,让我们的地球更美好。地缘政治的最高目标是全球统一,全人类生存在一面旗帜下。那次要目标是什么?我认为应该是单极世界。都说美国霸权不好,那美国霸权真的不好?用曹操的话说,要不是曹操当小人,背黑锅,不知道天底下有多少人成袁术之流,有秩序总比没秩序好吧。宁做太平狗,不做乱世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再次是两极世界,虽然美苏争霸,但整体态势是可控平稳的。最怕的就是多极世界,那就是人类世界的噩梦,相当于人类又回到了一战、二战时期的状态,所有国家为了自己的利益和生存被迫选边站。所以我是支持G2的,而且认为中国式的防御就是进攻,那就是修条公路到白令海峡,帮助美国防御阿拉斯加,以免俄罗斯偷袭美国。

当然有一种说法,地缘政治就是地理政治学,我只能呵呵一笑,我发现这种提出这种主张都是国际关系学。只能呵呵一笑,国际关系内部搞的乌七八黑,互相批判以致逻辑混乱,却时刻不忘广大地缘政治的门楣,此情此景叫人唏嘘。我是这样认为地缘政治和国家的关系。作为一个国家的首脑,他就一定要懂农业地理和工业地理,否则他对国家就没有全面的认识。作为一个战略计划或发展的制定者,他就一定要懂地缘政治学,否则他对全局就缺乏全面认知的基础。没有脚踏实地的经济、政治基础,信息收集、分析、控制和鉴伪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

然后再一次回到那个唯物质论的观点。我是这样认为的,钱(物质)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物质)那是万万不能的。主张精神无敌论的,那是金三胖。

今天就说到这吧。希望大家能提出更多的问题。吼吼。

注:根据QQ群(535561289)聊天记录整理,欢迎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

2、距离衰减理论

在空间内距离和作用有关。以韦伯工业理论,杜能农业论的观点,距离决定产业结构,距离衰减理论说简单点就是一步一市。举个例子。孔子的七十二个弟子中,鲁国有44人,而最远的秦国就只有4人。

距离衰减一方面是位置对经济资源配置的影响。二是交通对经济资源配置的影响。三是信息要素对经济资源配置的影响。

以某地有铁矿、煤矿、河港为例,工业中心自然选择这里。以中心向四周辐射,距离越远工业中心的影响力就越差。如果参照劳动力价格,距离越远人均劳动力的收入就越低。

二是交通对经济资源的配置。假设玉米终端消费市场为深圳,武汉到深圳的铁路运费假设为50元/吨,郑州到深圳的铁路运费假设为100元/吨,呼和浩特到深圳的铁路运费为150元/吨,哈尔滨到深圳的铁路运费为200元。同样是玉米,深圳不可能接受哈尔滨到站的玉米价格与武汉的一个价格,于是哈尔滨只能从农业产出中扣除运费对大宗农产品价格的影响,于是哈尔滨的玉米价格就要低武汉150元。

第三个是信息的距离衰减。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说的就是这一现象。最近得到信息的人,就有机会最快作出判断,就可以迅速处理信息,而听不到的人只能自认倒霉。

距离衰减理论在政治学中的反应就是行政管理学的边际效应。比如说一个国家的疆域是有限的,他不能无限制扩张。以沙俄为例,沙俄占领阿拉斯加以后,一直想占领的地方是哪里?是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当时美国、墨西哥、英国、俄罗斯都想拥有这里的主权。最后由于英国一系列活动刺激了美国,美国迅速完成了对加州的占领,并与英国沿17度线划界。

阿拉斯加的延伸部分就是当时俄罗斯人的活动遗迹。伴随着美国占领加州,俄罗斯评估继续占领阿拉斯加意义不大,于是把阿拉斯加卖给美国。而俄罗斯的阿拉斯加、海参崴、伯力。之所以经济不能发展,就是因为距离俄罗斯的行政中心莫斯科和经济中心圣彼得堡太远、太远。而中国其实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以辽中南、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为轴线的东部沿海,依次向内延伸是中部地区,再次是西部地区。一方面是这些地区经济资源配置的效率高,另外一方面也是距离衰减的结果。理论上长江可以减弱距离衰减的效果,但我们有南京长江大桥。

在城市治安中也存在距离衰减理论。比如说,以庙会、政府部门、集市、汽车站、火车站为中心,周边的治安都会比较差,而且呈现距离衰减。在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反距离衰减的经济政策就是三线建设。他提倡山、洞、散,最后大量国努打了水漂。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上海富了周边,而北京坑了周边。上海富了周边是因为经济的扩散效应和距离衰减。而北京坑了周边是因为北京发展的是总部经济,没有经济能量向周边扩散。自然所谓坑了周边更是无从谈起,他们只不过是单纯的没有北京的命运而已。

这就是地理经济学中很重要的距离衰减理论。

3、杜能农业论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门学科叫农业地理学。我那个时候认为这门学问老牛叉了,以后一定有大用,可事实证明我也有出错的时候,基本上没什么用,这就是农业地理学!在中国,农业是这样的。你要是给中国的农民讲你们不会种地,人家非给你一锄头不可。其实在中国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大部分不适合农业农业生产,就我观察(不对数据负责)1/3是因为不懂农业技术;1/3是因为懒;1/3是因为不懂市场。而真正会种地就是我们说的种粮大户。就本地的种粮大户而言,水费一亩地400!承包费一亩地400!粮食补贴全部归农民所有,这就是小农经济的本质。问一个种粮大户能赚到钱吗?他说:能赚什么钱啊!不干,干什么去?就是可惜了自己种粮的手艺,庄稼年年种,总有一年好收成的。本市有非常多的基本农田处于撂荒的状态,这就是中国特色的农业生产!一方面是中国的棉量储备非常的畸形,另外一方面是外国的粮价、棉价价格超低。在杜能农业论的基础上,美国人提出来了自己的空间农业观点。

最右上的地区,被美国化为乳品和蔬菜的生产区,为这里最接近纽约、芝加哥、底特律。这里需要说明的就是美国的强大,还源于对农业规划的强大!然后你看北京、上海、广州周边的粮食种植,你就懂了,这个国家连合格的农民都没有。当然还有渔业布局、林业布局、畜牧业布局、郊区农业布局、粮食种植布局、经济作物布局等等。在一些观念陈旧的地区你假如追求农业的整体效益,节约资源,提高整体的经济效益。恭喜你,你做不到。因为他们的土地是分散的,是典型的农耕文明式的小农经济。社会资源总量有限,没有土改这样的资本再分配,杜能农业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不可行,如何提高农民的人均收入?无非就是瞒天过海而已。即使如此,各地还有农民出身的自诩为农民儿子的官僚指导农业生产工作,不知道造成了多少的浪费。这些人认为,他是农民的儿子,农业就是他的儿子,因为崇拜绝对的权威,我们这个社会有的时候真的很逗。这就是现实情况,一方面严守耕地红线,另外一方面几亿亩的中低产田没有钱改造。假如有更多的人懂杜能农业论,中国的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率都会有大的提高!

2012年,外资开始大规模的撤离中国。即使有些外资没走,日子也是不好过的,以中国医药反腐为特征的超国民待遇,使得一些外国企业如坐针毡。时间进入2013年,中国的民营企业开始大规模有计划的撤离中国。制造业一共九大类别,钢铁、机械、化工、石油、纺织、信息、工矿、建筑、食品。中国的化工、石油、信息、工矿、建筑、钢铁和机械一直处于垄断和半垄断的状态,一般的民营企业根本进不去,只有纺织和食品两个过度饱和的行业容许民营企业参与其中。就是在这个过度饱和的行业中,民企都不能幸免。王老吉事件就是一个著名的案例,官办企业在掠夺民营企业机器、设备、商标这些有形、无形财产以后,再还给你,再掠夺你一次,这就是强盗的逻辑。粮食、石油、钢铁、机械、化工产品连续十几个月国际价格超跌,但在中国貌似有很大的缓冲区间,基本没怎么跌。全世界都在迎接页岩气带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时,在中国充斥着页岩气革命是骗局的论调,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当超低价的煤炭、天然气、粮食、化工产品在中国港口靠岸,中国只是用一个进口配额的制度就把他们统统挡在门外。与此同时,中国特有的官僚机构发改委闻风而动,在国际超跌的同时,国内是能源价格逆市连续十几个月的涨价。在金融危机面前中国大妈的疯狂举动叫世界为之恐惧,中国人均收入只有欧美的1/8,但是房价却是他们的几倍、几十倍,中国人幽默的把这种经济现象叫不理性的繁荣。上个世纪美国开始投资页岩气,美国政府从税收、政策、法律一路开绿灯,当时的中国也全力以赴开发页岩气,喊了一大堆口号,今天关键性技术是一项都没有,一共打下了63口钻井,不到美国的0.07% ,美国是一群狂热的民营企业,中国是中石油、中石化,还有一批连页岩气是什么都不知道是什么的地方国有企业跑马圈地,今天我们已经失去了十五年的时间,可问题是我们还要继续落后五十年,这就是我们的命,因为民族资本的咽喉被官僚资本紧紧的扼住。

1999年看到胡兆量的中国区域经济导论,里面有句话讲:为什么中国第三产业的就业率比菲律宾还低?因为政府垄断第三产业。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中国的服务业在铁路市场化以后,还有中国邮政、盐政、烟草等等政企合一的企业。在中国只有邮政是合法的快递公司,因为中国邮政只给中国邮政发放牌照,他还想从其他快递黑户那里收取份子钱,一份快递一块钱,你不得不佩服邮政的智慧和无耻。美国的服务业创造了80%的就业机会,中国服务业创造35%的就业,之所以服务业对不起中国人,就是体制不容许中国的大学生就业。

4、

韦伯工业理论

不想讲理论,讲完以后阅读量下降严重,嘿嘿。

我曾经七次鄙视自己的灵魂【卡里·纪伯伦】第一次,当它本可进取时,却故作谦卑;第二次,当它在空虚时,用爱欲来填充;第三次,在困难和容易之间,它选择了容易;第四次,它犯了错,却借由别人也会犯错来宽慰自己;第五次,它自由软弱,却把它认为是生命的坚韧; 第六次,当它鄙夷一张丑恶的嘴脸时,却不知那正是自己面具中的一副;第七次,它侧身于生活的污泥中,虽不甘心,却又畏首畏尾。(记于此处,用以自勉及共勉。)

然后一掐大腿,惨叫一声,开始讲韦伯工业理论。

韦伯是西方研究工业区位理论的鼻祖。他的代表作《工业区位理论-----论工业区位》阐述了选取工业区必须的前提条件。顺便提一下,以前这门课程叫工业地理学。他认为假定在造原材料、资本、市场均等的情况下,工厂的选址应该选取生产费用最低的那个点。而成本主要包括:资本、利息、工资、燃料、原料、运费、固定资产、维护、折旧等。而这里面最重要的是运费、工资、聚集效应。运费其实很好理解,钢铁厂当然优先选取靠近煤炭、钢铁的地点。中国清朝有一个武汉钢铁厂,就是因为不按这个经济规律办事,最后导致破产。我们看发达国家,德国、英国、法国、美国、中国、日本发展经济,都必须有一个资源,这个资源就是煤炭,这种廉价的能源能使一个国家迈脚跨上一个叫现代化的台阶。我们再来看印度,印度煤炭资源稀缺,想靠污染环境发展经济都难。之所以说印度和现代化无缘,道理很简单,印度缺少工业化的一个台阶------煤炭。我们今天都说雾霾不好,雾霾真的不好?应该确切的说是,有钱以后雾霾就不好了,我们有钱了,所以希望用新的、干净的能源。原始资本积累必须靠烧煤开始,然后才有钱烧天然气和石油。在爆发工业革命的英国,工业中心都要靠近河流、海港、煤矿、铁矿,只有这样这个工业点才具有工业价值。后来的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德国也都是这样起家。尤其是德国的鲁尔工业区,是地球村制造业的模板。虽然现在煤矿决定城市选址的实用价值已经不大了,但人类主要的工业区还是靠近煤矿主产区,而且没有移动过。有一个逆天的奇葩,那就是日本。当然日本人也不傻,从中国进口大量煤炭,然后储备用于以后的经济建设。

接着是工资。我们假定沿海工资是一万,武汉工资是五千,成都工资是两千,那工厂当然优先选取成都。但现在中国制造业不能扩散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财政转移(行政干预)导致成都、武汉、深圳的工资差别不大。所以中资和外资都去了东南亚,道理很简单,还是因为工资。说到工资,顺便插一个耶伦的效率工资理论。效率工资理论就是理论上提高工资可以提升社会生产效率,结果呢?结果资本家跑了!外国的跑,本国的也跑。求求那些照本宣科的政策制定者们,饶了中国经济行不行?效率工资理论在美国可行,那是因为人家在食物链的顶端,你说你个农民工搞效率工资理论,最后只能几千万、几千万的失业潮。道理很简单,你的科研体制没有技术红利,你只能印人民币印不出美元,实践是检验中西医的试金石。

最后一个是聚集效应。假定一个工厂在城市边,那他可以随时招到熟练工人。假定一个工厂在离城20公里的农村,那他就要频繁面对用工荒。假定一个工厂离学校、医院、公园、电影院的距离是六公里,那他可以搭城市发展的顺风车。假如一家工厂离城20公里,那他就要自己修学校、医院、公园、影剧院。而这些开支都必须由工厂承担。这也是为什么最后三线工业最后都失败的原因,物耗和成本太高,生产出来的东西质量还低劣。在工业选址和工厂选址的时候,就要考虑自己的工厂要靠近原材料产地,还是靠近市场。以钢铁为例,假如靠近市场,那他的铁矿、煤运费就是天文数字。假如以靠近铁矿和煤矿为主,以力拓30%的含铁量计算,可以节省80~90%的运费,仅运输钢材就可以了。以纺织为例,输入的是棉花,产出的是服装,其重量基本不变。但棉花的产区就要广泛的多,但市场最集中的还是辽中南、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所以纺织业也多在这些地区集中。而靠近市场可以更好的掌握市场的动态,依靠聚集效应,可以更好的降低生产成本。

韦伯的工业区位论是一把尺子,可以用来衡量现代城市工业布局的自由间隙。

5、商业区位论

今天讲商业区位理论。

按照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学说。假设研究的区域内人口均匀分布,如何设计这个区域的购物中心?每一个购物中心的的辐射能力都有限,还要综合大中小型的购物中心的接待能力。

现实情况中,一个城市内会有很多购物中心,假如我们用圆心来划分他们,就会发现,有很多的圆形互相交割,而很多空白的区域没有被填补,而在空白区域放一个购物中心,又会造成资源浪费,所以就会造成经济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克里斯泰勒提出一种观点,以城市形状配置一个到两个大型的商业中心,以六边形取代圆形,在六边形的六个角落配置小型商业中心,以大型商业中心周边的六个六边形的中心点为依托,构建六个中型商业中心,以求城市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图片仅供参考,请以实际为准。)

每一个中心点都有自己的社会功能,必需品小型的商业中心就能满足,贵一点的消费品可以去中型商业中心,奢侈品和耐用消费品则可以去大型的商业中心,由于对消费品、奢侈品、耐用消费品的购买频次不同,中心地学说很好的满足和解决了这一问题,所以在欧洲和美洲被广泛用于城市规划和建设。城市建设在部署大中型的商业中心时,也要着重考虑商业中心之间的距离和是不是在城市的中心点,城市的发展具有惰性,往往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商业中心才会发生偏移。

中心点理论在评估物业地产价值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新的商业广场、开发区、房地产简单的用尺子量中心点到物业的距离,计算中心点到城市边际的实际距离,然后再考虑你物业到中心点的距离,你就可以大概估计出物业现阶段的实际价值。

商业区位的指导原则:1、近消费市场。2、时间最短原则。3、交通便捷。4、消费心理影响。5、接近商业中心原则。中心点理论在实际操纵中,还受到市场最优、交通最优、行政最优的影响。市场最优即中心点对周边中小型商业网点的影响和控制作用。交通最优就是附近的公交车换乘枢纽、地铁站,将会使中型或小型的商业网点迅速扩张,量变引发质变,从而取代大型商业网点。理论归根结蒂还是理论,在实际操作中有着非常多的变量因素可以随时影响和改变原有的理论模型。

把中心点理论放到一省一国,你会发现上海、郑州、合肥、武汉、重庆之间激烈的竞争,东北作为一个经济副区域,以及辽中南的经济下滑暂时不予考虑。重庆作为主要的一个商业中心,由于西南山地较多,严重影响西南的经济发展,所以暂不予考虑。合肥在武汉、上海、郑州、南京之间,貌似区位很好,可事实上武汉、上海、郑州、南京的商业经济规模都要强于合肥。上海一步步向现代金融城走去,超高的商业成本不利于商业区位的资源再分配。郑州作为中国北方主要的集散地,由于铁路限制运输规模的集散速度最终会导致郑州的沦为次要的商品集散地。现在唯一可以由点向面扩散,拥有巨大的运输能力的城市只有武汉,而武汉也最终会成为中国的商业和物流中心。


相关文章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