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一研课题的提出(集体备课有效策略的研究)

2023-06-12 22:19: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一课一研课题的提出(集体备课有效策略的研究),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课一研课题的提出

集体备课有效策略的研究-“一课一研”

结题报告

—“一课一研”是教研活动的一种有效方式。“一课一研”通过教师间合作交流,研讨教学方法、切磋教学艺术,能达到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将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长有机结合起来的目的,可以有效避免个体教师势单力薄的情况,减少教学中的失误和不足,形成常态化研讨氛围,做到资源共享。

一、研究背景

“集体备课”是组织教同一教材的教师在一起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教学活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自新中国成立,我国学习苏联的“教学法小组”,在中小学设立“教学研究组”(简称“教研组”),“集体备课”是教学研究组的重要工作之一。几十年来,中小学集体备课的开展,在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发展方面等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随着中小学校规模的日益壮大、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集体备课也因为各种缘由发生变化,并显露出某些不足。教研组(备课组)承担起越来越繁重的非教学研究的职责,许多学校集体备课活动虽能按常规运作,做到定时、定点、定人、定内容,但被批为“走过场、一言堂、千篇一律,丧失教学个性”的现象也层出不穷。另外,集体备课未引发教师研究教学的内在热情与积极性,越来越多的教师抱怨任务多、检查多,而对教学工作的研究少、对提高教学水平的具体帮助少、收获不大等。

虽然集体备课形式多样,大抵是因为各校情不同需要不同,然而不管是何种形式的集体备课,都在以“任务分担”作为初始流程。也不管最终的效果如何,都是以集思广益为初衷的专业社群活动,目的在于通过教师集体的交流、分享与合作,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只谈论集体备课的形式,争论何种形式的集体备课最好,忽略了形式中背后的经验分享与建构,似有买椟还珠之嫌。

本文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开始对本校的一课一研活动展开调研,切实的寻找一个更新的备课方式,为上好课做好准备。

二、研究意义

如何提高集体备课的有效性,我们认为在集体备课时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注重知行统一。

(一)集体备课的新认识。

集体备课是课堂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但操作中却往往成为软肋,目前大多数学校实行的是个人备课基础上的集体备课,在操作过程中往往有人备课不深入,集体备课走形式的弊端。集体备课不应是传统意义上的“备”课,而应扩展到更为深广的领域:一要研究教与学的关系,二要研究教与学的目标,三要研究教与学的操作程序,尤其强调对学习需要的分析,对学习内容的分析,对学生特征的分析,以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教育理念。因而,在有效教学的大背景下,采取一课一研的模式能更为有效的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并快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集体备课的新形式,有效备课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

传统的集体备课聚焦于教学内容及其重难点,大多采用讨论式,讨论的内容基本以文本为主。有效教学强调让学生获得进步和发展,因而在集体备课的形式上要将教材解读、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习题设计等内容纳入研讨范围,共同探讨确定实施方案,教师再根据个人教学特点稍作改动加以完善。

(三)集体备课的新内容。

有效教学的实施涉及许多环节,其中备课是一个重要前提,直接影响着上有效上课、有效训练、有效评价。集体备课的本质是“研究”,核心是“研讨”应着力突出一个“研”字。因此,在对学生阶段性课程学习有准确把握的基础上,我们要充分发掘每一节课,对每一节课都要做到“课前研”“课中研”“课后研”。

“课前研”的授课教师需要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天进行集体备课和研讨。通常是一个授课教师做主备人,其他授课教师做补充和提出修改意见。具体有以下步骤:

首先,在备新课之前备课组长牵头,每名授课教师发表看法,对所授的上一节课进行反思和总结。

然后,主准备人开始备新课,阐述学习主体—学生的特点,本节课在教材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等。

其次,备课组其他授课教师进行研讨主备人对学生、教材的理解是否全面,对教学目标、重难点以及方法定位是否准确,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或难以理解和接受的地方,提出修改意见,并进行补充和再研讨,这些内容敲定后主备人需要阐述这一节课教学过程的设计,像说课一样不仅要阐述教学过程中每一步的具体操作,还要说明设计意图,其他教师再提出补充和修改意见。专人做记录,把所有授课教师探讨后的内容记录下来。

再次,备习题。主备人提前做习题,把习题中的容易题、中等难度题、拔高题分层挑出,把不适合学生做的题进行删减,供授课教师进行探讨,同时记录教师们的修改和补充意见。

最后,集体教研结束,主备人根据记录修改课件上传到备课组攻其他教师下载,并根据自己班学生的特点、教师的授课风格再次对课件进行调整。

“课中研” 即教师对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所备知识的量和学生的结合问题、所备学法和学法,学法和学生结合的问题,所备习题和学生课堂学习结合的问题以及学生课堂实际学习效果的问题等,把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汇总研讨找出更好的解决办法,运用到以后的教研和教学的活动当中去。

“课后研”即汇总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并以此为参考写出个人的课后反思,在集体教研中汇聚整体亮点,继续发扬;发现集体问题,研讨解决。从而促进整体教研水平的提高,提高教学质量。

(四)集体备课的新拓展。

探索出适合本校各科“一课一研”式集体备课的有效性,实施策略,并向其他教育教学领域拓展。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一课一研的有效实施方案

探索出适合本校各科“一课一研”式集体备课的有效性,实施策略,并向其他教育教学领域拓展

(二)一课一研的具体内容

集体备课的新内容。有效教学的实施涉及许多环节,其中备课是一个重要前提,直接影响着上有效上课、有效训练、有效评价。集体备课的本质是“研究”,核心是“研讨”应着力突出一个“研”字。因此,在对学生阶段性课程学习有准确把握的基础上,我们要充分发掘每一节课,对每一节课都要做到“课前研”“课中研”“课后研”。

“课前研”的授课教师需要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天进行集体备课和研讨。通常是一个授课教师做主备人,其他授课教师做补充和提出修改意见。具体有以下步骤:

首先,在备新课之前备课组长牵头,每名授课教师发表看法,对所授的上一节课进行反思和总结。

然后,主准备人开始备新课,阐述学习主体—学生的特点,本节课在教材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等。

其次,备课组其他授课教师进行研讨主备人对学生、教材的理解是否全面,对教学目标、重难点以及方法定位是否准确,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或难以理解和接受的地方,提出修改意见,并进行补充和再研讨,这些内容敲定后主备人需要阐述这一节课教学过程的设计,像说课一样不仅要阐述教学过程中每一步的具体操作,还要说明设计意图,其他教师再提出补充和修改意见。专人做记录,把所有授课教师探讨后的内容记录下来。

再次,备习题。主备人提前做习题,把习题中的容易题、中等难度题、拔高题分层挑出,把不适合学生做的题进行删减,供授课教师进行探讨,同时记录教师们的修改和补充意见。

最后,集体教研结束,主备人根据记录修改课件上传到备课组攻其他教师下载,并根据自己班学生的特点、教师的授课风格再次对课件进行调整。

即教师对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所备知识的量和学生的结合问题、所备学法和学法,学法和学生结合的问题,所备习题和学生课堂学习结合的问题以及学生课堂实际学习效果的问题等,把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汇总研讨找出更好的解决办法,运用到以后的教研和教学的活动当中去。

即汇总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并以此为参考写出个人的课后反思,在集体教研中发现集体问题从而促进整体教研水平的提高,提高教学质量。

(三)如何提高一课一研的有效性

有效备课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传统的集体备课聚焦于教学内容及其重难点,大多采用讨论式,讨论的内容基本以文本为主。有效教学强调让学生获得进步和发展,因而在集体备课的形式上要将教材解读、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习题设计等内容纳入研讨范围,共同探讨确定实施方案,教师再根据个人教学特点稍作改动加以完善。

(四)一课一研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四、研究思路、方法及步骤

(一)研究思路:

学期初,我校针对当前教师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纳、提升,提出了一课一研的备课形式。针对本方式的提出我组成员开展了以下讨论:

1. 一课一研怎么才能有效实施?

2. 一课一研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怎么研?

3.如何提高一课一研的有效性?

4.一课一研活动中可能存在问题是什么,以哪些

打算从以下几方面具体实施:

1. 确定一课一研的实施方案。

2. 制定出一课一研的具体操作方案,基本原则、制度及步骤。

3. 注重课前研、课中研尤其是课后研和反思,提出提高一课一研式备课的有效性的方法。

4. 进行问卷调查并归纳整理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并反馈给各科授课教师以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

1 .个案研究法:选取某些典型的材料片段,从教学设计到课堂实践,再到课后评价,进行全程的跟踪分析评价,筛选我校教师成功的集体备课的案例,为课题研究提供实践依据。

2.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的主要特征是,研究课题来源于实际工作者的需要,研究目的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现实,研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研究的主体是教育实践者,由研究者和行动过程的实践者结合成一体,共同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实践活动—个人反思—组内互动—调整方案—再次实践—再次反思—再次互动—经验提升,在这样一个循环反复的活动中,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整体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3.自我反思法: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引导教师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看待自己上每一节课中的教育教学行为,并做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反思之后,产生自己的观点、看法、评价,其目的就是养成教师善于反思的习惯,交流好的教育经验和困惑,以求在反思研讨中成长。

4.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教育研究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通过对本校各科教师针对一课一研活动的实施情况进行阶段性的问卷调查,及时了解一课一研的备课方式在集体备课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整理记录并提出解决措施以供其他授课教师参考改进。

(三)研究步骤:

1.课题研究初探阶段

(1)课题组成员搜集有关集体备课的资料,查阅相关书籍,制定研究方案,申报县级课题立项。

(2)论证、修改、充实课题研究方案并定稿。撰写研究工作计划,完善组织机构。

(3)开展理论学习。组织本组教师系统学习教育理论,学习名省名校的集体备课形式以及一课一研活动的实施案例

2.全面研究、深入实施阶段

(1)按照研究计划,课题研究全面启动。

(2)落实一课一研的备课活动。从本组成员开始进行尝试研究,互相跟进听课及时查漏补缺。成熟后继续跟进其他学科教研组,并及时收集整理过程性材料以供研究。

(3)开展自我反思和个案研究活动。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讨论确立了最终的“一课一研”模式:个人准备—集体交流探讨—个人完善—课堂实施—课后反思。结合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从而不断地矫正自己的研究行为。

开展调查研究、资料查阅和文献研究工作,寻找理论依据,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分析教师备课状况。找出集体备课存在的误区及成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5)应用推广。在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将研究成果逐步推广至本校各科教师以便参考并再次反馈。

3.研究总结阶段

(1)将总结提炼出的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在实践中进行反复验证和完善,

(2)汇集各种研究材料。

(3)撰写研究报告。物化研究成果,汇编一课一研教案集。

五、研究成果

(一)理论成果

1.为了提高“一课一研”的有效性,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行动研究方式,研究分析如何进行有效的集体备课,形成“集体备课有效策略的研究—“一课一研”问卷调查与分析”报告,反思总结这方面的成功经验,以达到学校备课资源共享,从而促进我校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问卷调查报告见附件)

2.我们认为提高一课一研效率及质量的主要方法是人人参与,人人讨论,人人受益,人人进步。

每次的“一课一研”工作分为几个部分。首先,对已研课程在上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所备知识的量和学生的结合问题、所备学法和学法,学法和学生结合的问题,所备习题和学生课堂学习结合的问题以及学生课堂实际学习效果的问题等,把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汇总研讨找出更好的解决办法,运用到以后的教研和教学的活动当中去。并且授课教师还要汇总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并以此为参考写出个人的课后反思发现集体问题从而促进整体教研水平的提高,提高教学质量。

然后,再根据计划课时分别由各课时的负责人对相应课时在教材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等做以阐述,详细价绍对这一节课教学过程的设计,阐述教学过程中每一步的具体操作,说明设计意图,预期效果等。其余组员提出自己的补充和修改意见,大家再交流讨论,确定最终的设计方案。各教师会后可根据实际的教学风格加以修改,形成具有自己教学特色的教学设计。最后,分享已备习题,习题中的容易题、中等难度题、拔高题分层挑出。大家探讨并对不同班级分层次选用适当的经典习题。

3.制定了适合我校实际的“一课一研”模式:个人准备——集体交流探讨——个人完善(求同存异)——课堂实施——课后反思。

个人准备:教师依据整体教学计划,认真吃透教材,借助于报刊书籍及网络资料搜集学习相关信息,在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一课一研”的讨论发言作好充分准备。

集体交流探讨:备课组内按照教学计划内容,围绕重点、难点、疑点、教法、学法、典型例题的选用等进行分析讨论,组员们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灵感碰撞,集大家的智慧于一体,设计出既不脱纲又通俗易懂的教法和学法,形成集体教案。

个人完善:“一课一研”活动后,各教师结合自己所带班级实际情况,对集体备课的教案作深入推敲、斟酌,进行必要的完善,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完成再次备课,生成自己实施课堂教学的有效教案。

课堂实施:各教师根据自己的最终教案设计进行授课,组内其他人员跟进听课、评课,提出意见和建议。

课后反思: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对教学全过程进行回顾,汇总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并以此为参考写出个人的课后反思,结合评课情况总结经验教训,记录成文,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从而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同时在发现集体问题从而促进整体教研水平的提高,提高教学质量。

4.我们提出的解决策略有:

(1)教学计划分课时分主备人进行说课,组内成员积极参与讨论,敲定优秀教学设计作为组内公共资源,个人根据自己教学风格求同存异。一课一研的过程中,须有专人做记录,把研课过程中其他成员发表的不同看法、讨论过的知识点及习题、讨论过程及结果记录下来,供课题组使用。

(2)尽量以生活中的现象、实例科技发展,人文历史等作为知识学习的载体,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3)积极进行情境活动课,实验课等的设计,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同时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4)适时的对课堂中学生评价做研究,以保证较高的教学效率。

(二)实践成果

1.促进了教师对学生学情的了解,使得教学设计更适合所带层次的学生,从而促进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在课堂内外,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较大的转变,学生有了较强的化学运用意识和实践能力,逐渐地学会科学的思维方式,并自觉地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起联系。

2.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带动了课堂教学的优化。在研究实践中,教师努力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内化为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为自己的教育行为,升华为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学生在课堂作业时,充分发展自己的特长,积极地走向课外、走向社会进行实践,最大限度地开发、挖掘学生的潜在创造力。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教师自身的素养也同样得到了发展。

和教学设计并上传到备课组,形成具有参考价值的教案集(见附件)。

4.及时保存一课一研过程中的会议记录,形成过程性资料(见附件)。

六、存在问题及今后设想

(一)存在问题

1.由于平时教学工作任务量稍大,存在准备不充分的现象,教学设计的细节上不够到位。

2.由于课时安排存在冲突等缘故组内成员之间互相听课、评课无法保证,课后及时交流不够深入。

3.教师授课过程中,对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还有待加强。

(二)今后设想

1.落实集体备课意识,强化备课质量及效率。

2.组内教师协调,加强组内听课、评课工作,及时交流沟通,不断改进提升。

3.研究制定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案。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信息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