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兼爱的论文 关于墨家兼爱思想的论文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兼爱的论文 关于墨家兼爱思想的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多项选择题:以下对“兼爱”思想的认识,正确的有A....
参考答案:A,C,D
关于墨家思想和电影“墨攻”中的几个问题 墨家的思想是“兼爱”、“非攻”,...
墨家“非攻”的意思是认为进攻别国是非正义战争,阻止这种非正义战争的办法最好的办法当然是通过外交说服,比如墨子千里迢迢跑去楚国跟公输般论辩的著名事例.但是说服通常都不起作用,所以其次的办法就是帮助被攻打的国家防守,防守和攻打完全不同,防守不属于非正义战争.墨家开发的战争工具都是以防守为目的而设计的,不适合用于进攻作战,这样就不违反“非攻”的原则.此外,拥有出色的防守战略对于外交谈判也是很有必要的,在墨子与公输般的论辩中,我们就看到,墨子在虚拟的沙盘推演中击败了公输般,从而说服了楚王,成功地避免了一场侵略战争.
电影改编自漫画《墨子攻略》,简称墨攻,并不是说革离主张攻打,攻略和攻打很显然意思不同.
墨家兼爱思想的现代化启示
墨家“兼相爱,交相利”的道德理想和精神境界或多或少的对调和社会矛盾,缓解冲突具有其积极意义。墨子“兼爱”中人人爱我,我爱人人的理想境界,为现代人们的交往树立了典范;而今天人际关系的脆弱,社会信用的缺失也急切需要墨子“兼爱”这种具有平民空想色彩思想的调和。“兼爱”不仅对当代中国的精神文明建设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而且对和谐社会的创建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各国优秀文化的融合不可避免出现各种冲突,墨子“兼爱”思想在调和各国文化之间互相学习,相互借鉴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儒家的仁爱思想和墨家的兼爱思想的异同,谈谈自己的看法
儒家仁爱思想与墨家兼爱思想的异同
先秦诸子时代,是我国历史上文人人格相对独立,思想最为活跃的时代,也是一个异彩纷呈、硕果累累、学术上最为辉煌灿烂的时代,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在 当时涌现出的许多思想主张互不相同的学派中影响最大的两个,一个为孔子开创的儒家、一个为墨子开创的墨家。《韩非子·显学》记载:“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从孔子和墨子的思想内容上来看,二者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爱”,墨子的核心思想是“兼爱”,虽然两者都强调“爱”,但这个爱却也有着许多不同之处。要分析这两个爱的异同,我们就先来看看仁爱和兼爱的具体内容。孔子关于仁的论述很多,其中比较全面的论述是与颜渊的一段对话,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回答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人由己,而由仁呼哉?颜渊进一步追问具体条目,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在这里首先说明仁的基本性质和内容,这就是约束自己的行为使其符合礼的规范,一旦能做到这点,天下的人都会认为他做到仁了。孔子所说的仁的基本性质是约束自己的行为使其符合礼的规范,其特点是突出强调了从政治的角度理解仁,即只有恢复礼制、巩固礼所制定的政治秩序的行为才能做到仁。对于统治者,孔子鼓吹所谓的“使民”、“利民”、“安民”、“教民”等等,其实质是强调统治者只有这样全面驾驭人民,才可以稳定地长期地巩固贵族的统治秩序,也只有这样,才算是达到了仁的标准。孔子也正是从这个角度来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这就是说贵族才有仁这个品德,而被统治的奴隶和其他劳动人民根本谈不上这个品德。孔子将恢复和巩固礼的统治秩序叫做仁。周礼是建立在宗法制度“亲亲”的基础上的,所以他非常注重孝悌,强调培养人们具有孝悌的品德是最基本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孔子推崇仁爱的首要心理动因是“报恩心”和“同情心”,报恩心主要是指孝道,孝就是爱父母,这是人最真实、最基本的情感,也是其他一切感情的基础。因为人一出生就享受到父母的怀抱之爱,个人最基本的利益是父母给的,不孝就会心不安。个人的一部分利益又是社会和他人给的,只不过父母给我们的利益多,而他人给我们的利益少罢了。这样,如果能爱父母便能推广之爱其他人,如果不能爱父母,那又怎么去爱那些给我们利益少于父母的人呢?所以孝乃是仁的根本。关于为仁的...
你们对墨家兼爱、非攻思想的看法
一、《墨子》中“兼爱非攻”思想的形成(一)“兼爱非攻”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先秦时期,墨子的兼爱思想独树一帜。墨子的兼爱思想有着深远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来 源,政治上,社会制度正处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变迁中,这就为墨家“兼爱”思想的形成提供了 温和的土壤;经济上,当时社会正处在春秋向战国的过渡时期,社会出现了大变动,生产力的 发展,生产工具的革新,促使了生产关系内部的大幅度调整,旧的奴隶制度行将崩溃,新的封 建制度正在孕育萌生;文化上,墨子身处百家争鸣时期,不可避免地受到孔文化的浸润,同 时,墨家又同其他诸子一样,受到古文化的熏陶,特别是受尧禹舜古人文化的熏陶感染。由此 借鉴批判,最终形成了墨家的“兼爱”思想。当时各诸侯国互相征伐兼并,社会动荡不安,百姓流离失所,在那样一个兵荒马乱的时 代,贫苦百姓因战争家破人亡、流离失所,时时、处处充满死亡的恐惧、人心惶惶。墨子倡导“兼爱”的根本出发点就在于改善这种社会状况,所以墨家产生了兼爱和非攻思想。他认为当时 社会的“大害”、“巨害”是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人与人之间的争夺,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由于人们的不相爱。因此,他主张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都应当“兼相爱,交相利”。(二)“兼爱非攻”思想是墨子个人思想的集中体现 关于墨子,司马迁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记载:“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 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生平年代模糊。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今人的详密考证,现 在学者大都赞同这种观点,即:墨子(约公元前 468—前 376 年),姓墨,名翟,生在鲁国,曾在宋国做官,生平足迹遍及齐国、卫国,又屡次到楚国,后又长期居住在鲁国。墨子出身于平民,自称是“北方之鄙人”(《吕氏春秋·爱类》),人称“布衣之士”(《吕氏 春秋·博志》)或“贱人”(《渚宫旧事》)。墨子自称“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种之难”(《墨 子·贵义》),据此可见墨子是一位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由于出身贫贱,墨子养成了 注重节俭、劳神苦志的可贵作风,“量腹而食,度身而衣”,吃的是“藜藿之羹”,穿的是“短褐之衣”。墨子是一个躬自操劳的古代知识分子。和儒家相反,他是庶民阶层利益的代表者,主 张身体力行,提倡自我牺牲的精神。春秋战国时期战争不断,属于平民阶层的墨子代表着平民 阶层的利益,而在战争只所有的受害者都是平民,因此墨子提出了“兼爱”与“非攻”的思想。所 以说,墨子是站在...
今天该怎么看待墨子的兼爱思想
说道墨子,大多数人那海里会浮现这样四个字:兼爱非攻。也许对于很多人来说,墨子的学说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无非是倡导构建人人相爱的和谐社会,传达这种美好却又不可能实现的愿望,充其量也不过是一些对理想社会的渴望和脱离实际的空想罢了。是的,墨子的确迭迭不休地说过许多人与人要彼此相爱的话,颇似一个社会道德家。他在《兼爱》中,将“察乱何自起”的原因归结为“不相爱”①,并且反复说明“兼爱”是根治乱世之道正确有效的方法。墨子关于兼爱的学说则显得清浅易懂,以我们高中生的水平,看墨子的《兼爱》是用不着白话文翻译的,其意一目了然。但若以为墨子仅是以道德家的面孔泛泛地说了一些精简易懂的劝世的话,试图以人的道德来扭转社会的弊病,求得天下和谐,那么对墨子的理解便是浅薄而片面的。若是果真如此,墨家学派也不可能在战国时代成为与儒学并驾齐驱的思想主流。要理解“兼爱”的内涵,首先可以从字面入手。墨子并不像其他学派那样单纯谈爱,或是想儒家谈仁爱,而是在前加了一个“兼”字。“兼”字除了有“广”和“全”的意思,还有一个一方对另一方的意思。将《兼爱》中提到的“兼相爱”与“交相利”②联系起来就更容易看出,在墨子看来,兼爱,是指一方对另一方的付出。所以所谓兼爱,就是包含平等,博爱与相互友爱的意思。那么“兼爱”的双方是谁呢?这一点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墨子生活在政治黑暗,群雄割据的战国时代。那是延用周朝严格的等级制度,财富分配极不公正,造成了个等级之间严重的对立。所以,墨子兼爱的双方,核心就是指的这不平等且对立的双方。所以兼爱就是跨越等级封锁线的开始,就是平等意识的萌芽。若兼爱得以盛行,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就有可能被打破。正因为此,在君主专制体制的中国,它被冷淡、被歪曲,其实都是情理之中的。不平等且对立的各方能做到对等的彼此相爱吗?显然是不可能的。墨子认为,要让不平等双方彼此产生爱,必定是高贵的、强盛的一方,将理解、宽容,以及援助更多的给予卑贱的、弱小的一方,让卑贱的一方生活处境得到改善。所以,兼爱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努力做到出身高贵的爱护出身低贱的,强大的爱护弱小的。所以,“兼爱”实质是反映贫弱者的心声,带有鲜明的平民色彩。有些人可能认为儒家的“仁爱”与墨家的“兼爱”虽有区别但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就我个人而言我是赞同这种观点的。但极富戏剧性的是,儒家和墨家历来...
1%a%a%>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