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苦与乐作文议论文(写以篇关于读书的苦与乐议论文)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读书的苦与乐作文议论文(写以篇关于读书的苦与乐议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遗憾的是,无论是我个人的临床观察,还是目前主流的学术观点,都确凿无疑地显露了一个事实:
亲子关系和父母的教育卷入,对孩子青少年时期产生抑郁和自杀意念的相关性几乎是线性相关。
父母教育卷入 (Parents' educational involvement)指父母自身对孩子教育理念与发展的期望, 在家庭和学校中, 为促使孩子取 得更好学业成就和心理发展所做出的多种教育参与行为的总和。
简单而言,你可以粗略地认为:亲子关系以及父母教育卷入的水平,决定着孩子在亲少年时期的抑郁发生概率和自杀意念产生概率,
北京师范大学和湖南师范大学的发展心理学研究院对这个现象进行了仔细的调研,其实验数据总结如下表:
或许,单看数据还是很抽象,我们可以尝试着把数据画成一张三维图:
现在我们可以直观地得出结论了:
最容易产生挫败感的两种情况:1.低亲子关系——高教育卷入;2.低亲子关系——低教育卷入
让人感到灰色幽默的是,在同样是低亲子关系的前提下,高教育卷入的家庭的孩子甚至产生挫败感的概率更低(说人话就是:两个都不怎么关心孩子的家庭里,对孩子的学习投入更多的精力、提更高的要求的那个家庭,他们的孩子反而心理承受能力更强。)
但也只是略强一点点而已,属于倒数第二比倒数第一之间的对比。
我们可以把上图总结成一句简单的话:亲子关系越差,挫败感产生的概率越高。(教育卷入的影响程度远不如亲子关系,所以此处忽略。)
亲子关系越差,挫败感产生的概率越高。
而挫败感,恰恰是产生自杀意念和抑郁倾向的关键因素。
作用机制如图
挫败感对抑郁倾向和自杀意念产生的影响,目前已有充分的研究,大致总结如下,感兴趣的可以看一看,不感兴趣可以跳过
家庭系统理论(Bowen, 1998)认为家庭是由具有亲属关系的家庭成员组成的系统, 处于该系统的每个成员之间相互影响, 稳定、和谐、健康的家庭系统对孩子健康成长具有重要影响。而作为家庭系统中的重要一环亲子系统, 过往研究显示亲密和谐的亲子关系可以提高孩子主观幸福感(Jia et al., 2018), 增加亲社会行为(Kärtner et al., 2010), 并且使得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更为和谐(陈欣银 等, 1995), 从而降低个体心理问题和障碍发生风险。反之, 消极、不安全的亲子关系则会导致孩子问题行为和消极情绪体验增加(Jouriles et al., 2014), 甚至更为严重的心理障碍与疾病(Goschin et al., 2013)。本研究纳入亲子系统中重要的内容(孩子体验到亲子关系与父母教育卷入)探究其对青少年抑郁、自伤和自杀意念的影响, 结果显示亲子关系−教育卷入的块变量不仅可以直接预测青少年抑郁、自伤和自杀意念, 也发现了挫败感在其间的中介作用。在一项以 730 名成年人为被试探究过去养育和当前依恋取向的看法对自杀意念的影响的研究, Zortea 等人(2019)也发现挫败感在消极教育方式与自杀意念中起中介作用, 心理韧性缓冲这一中介影响。然而, 以往研究大多采用父母或孩子单视角去探究亲子关系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又或者测量父母与孩子感受的亲子关系得分, 却以简单的总分或按某一比例加权求和忽视了父母与孩子身份差异与地位的不对等。在一项父母−青少年对家庭氛围看法匹配影响青少年抑郁症状和压力的研究中, 结果显示当父母−青少年一致认为家庭混乱时, 青少年症状与压力得分最高; 而当不一致情况即青少年感知家庭混乱高−父母感知低时, 青少年抑郁症状和压力得分最高(Human et al., 2016)。本研究创新性的使用多项式回归与响应面分析探究亲关系−教育卷入匹配的效应, 结果显示相比于低亲子关系−低教育卷入一致的个体, 高亲子关系−高教育卷入的青少年有着更低水平的挫败感; 且相比于低亲子关系−高教育卷入的青少年, 有着高亲子关系−低教育卷入的个体表现出更低水平的挫败感, 这表明要预防或解决青少年所出现的心理问题, 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相比投入更多的教育资源投入, 父母应更加注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 让孩子体验到安全温暖的环境更为重要。众多现实情况也支持这一结论, 当优秀的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甚至产生严重 心理危机事件后, 父母往往事后才感叹不求孩子成绩多好多优秀, 只要能健康成长就好。不仅如此, 挫败感的中介效应也提示, 外界压力与应激事件可能是通过引起个体挫败感体验, 从而导致相关心理问题与障碍 , 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 (Griffiths et al., 2014; Taylor et al., 2011)。
如果把目前前沿的心理学主流观点总结成指导意见,那大概应为以下几点:
1.如果你希望降低你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的自杀、抑郁概率,你需要尽可能地多花时间陪伴孩子,提高亲子关系
2.在亲子关系足够亲密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增加投入精力在孩子的学习和教育中,至少目前的研究成果显示,这不仅不会如直观印象中一样增加孩子的负担从而增加自杀、抑郁发生率,反而可以降低孩子的产生挫败感的概率
3.考虑到现实中的经济因素等,很多时候家长确实无法做到很好地培养亲子关系,此时比起放养,以合适的方式加大对孩子在教育上的投入是更优选。即使不考虑成绩的因素,单从孩子的心理健康出发,加大在教育的精力投入也比放养好一些。
需要注意的是,“加大在教育上的投入”和“单纯提高对孩子成绩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不要混为一谈,不然就只是陷入狂热偏执的自我感动而已。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欢迎点个关注,我会持续不断地把心理学和神经科学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分享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