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500字(优秀范文5篇)

2023-10-20 05:23: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500字(优秀范文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500字论文格式

大学生因为学业、生活、情感、就业多重大山的压迫下,其心理健康已经告急。所以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迫在眉睫,本篇文章就向大家介绍几篇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500字,共同来探讨一下大学生心理健康这个话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论文(精选6篇范文)

下面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师教学方面的范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500字第一篇: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教育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一)交际困境

大学生在家中受到父母和长辈的溺爱,可能步入大学校园之后在交际过程仍然以自我为中心,遇到事情难以从他人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同时部分大学生性格内向,在交际过程中不善于表达,长期下去容易产生孤独心理。以上问题会导致大学生陷入交际困境。

(二)情绪困扰

大学生涯面临着繁重的专业课程学习,同时大学生还面临着CET4、CET6、计算机证书以及专业资格证书的考试,沉重的学习负担导致大学生的情绪低落。当学生未能通过考试时,就会产生各种情绪问题,如:失落、自卑、焦虑等,这种心理问题若长期不能得到疏导,会导致大学生出现抑郁的心理状态。

(三)择业迷茫

部分高校大学生认为“毕业等于失业”,这种观点显示出大学生对择业的悲观情绪。大学生可能对未来工作岗位满怀期望,但是在实习过程发现和理想存在较大差距,导致学生产生失落心理。部分学生对自身优势掌握不清晰,导致择业过程出现迷茫的心理状态。

二、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一)普及健康知识

新形势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从完善教育机制方面入手,重点从宣传、培训、预警三方面完善教育机制。

其次,在培训方面主要是指完善高校心理教育师资队伍培养。设立层级分明的教育实施主体,形成集学院领导、心理导员、指导教师、班委等心理教育工作队伍,定期结合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开展对教育者的培训工作。如:鼓励教师考取心理教育领域资格证书,提高教师队伍的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等水平,提高教育效果。落实对班委的教育,使其及时发现身边同学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对其进行帮助,疏导大学生的心理压力。

最后,通过心理教育实施的各个主体,制定出大学生心理问题预警机制,保证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和处理。例如:搭建学生宿舍、班级、系、学院、学校五级联动预警机制,做到提前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及时上报、作出评估,对大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保证其心理问题及时解决。在联动预警机制下,可促使心理健康相关信息顺利在学生和教育者之间进行流通,及时发现大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将教育起点前移,将心理问题被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创新教育模式

为完成高校的心理教育目标,负责心理健康的教育人员应及时深入到学生生活当中,如关注学生在寝室和他人相处情况,在图书馆的学习情况、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等,以便及时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在教育过程中创新教育方式不失为提高教育质量的良策。如:为了解学生是否存在心理问题,可设计心理调查,通过调查问卷设置和心理健康相关的问题,对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展开测评,并对具体问题展开初步疏导,针对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组织普及和宣传活动。

当前网络逐渐成为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等重要途径之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也应借助网络资源的丰富性以及传播途径的便捷性,为学生提供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可随时随地接受教育。例如:建立心理健康微信群或者QQ群,及时和学生之间交流心理问题,适当对学生问题进行引导;制作高校心理教育主题网站,开通校园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让学生关注,及时向其推送心理健康知识。在其中发布由于心理问题导致大学生误入歧途的案例,帮助大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日常的学习过程,使用正确的方式调节自身产生的心理问题,展现出心理教育对大学生教育、管理等作用[2]。

总之,高校只有针对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强化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在教育过程不断完善内部教育体系,以多样化的教育方法,落实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及效果。

参考文献

[1] 朱洁.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困境与解决路径[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7):88-90

[2] 康景琪.谈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3):92-94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500字第二篇:基于立德树人任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

摘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高校学生工作者要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深入研究当今社会、当代大学生的特点,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内容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心理健康发展为基础,促进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任务。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高校;

Abstract:It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college work to carry ou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ctively. Under the guidance of Xi Jinping's theoretical system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cialism in the new era, college student workers should deeply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oday's society and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ctively carry out multi-level and multi-conten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nd implement the task of high moral values establishment and people cultiv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mental health.

Keyword: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心理健康发展作为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高校、社会和国家的重视。高校学生工作者要深入领会***新时代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要求,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1 要深入理解当今社会环境发生的变化

现在我国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国家和民族的前景是光明的,但是局势也是复杂多变的。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通过媒体、网络等渗透,冲击着大学生政治信仰、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选择等各个方面。同时,一些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混进网络之中,社会的思想价值体系日益向多元化、极端化的方向发展。大学生的思想还未成熟,甄别信息具有一定困难,加之其生活经验较为缺乏[1],如果不加以积极引导,很容易在体系的冲突之下迷失自己,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就业压力偏大。虽然部分毕业生考研、出国学生会缓解一定就业压力,国家也在不断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毕业生提供的就业、创业政策越来越多,但总体形势依然复杂、严峻[2]。高校大学生在经济压力、就业压力的影响下,常常产生期望工作岗位、职务、工资与实际情况相差过大的落差,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

2 要深入研究当今大学生特点

“00”后已经成为大学的主力军,他们身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总结各种研究调查可以发现,当代大学生具有以下特点:

(1)自我意识较强,但共情能力较弱。由于当代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一般处于家庭的核心地位,容易养成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理解他人的能力有所欠缺,在校园生活中容易产生人际关系问题。一项针对大学生宿舍关系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对宿舍人际关系总体满意度不高,大二学生仅达到59.11%[3]。不良人际关系会使学生产生孤独、抑郁、自我防卫等消极心理。

(2)自信心较强,但抗挫折能力较弱。当代大学生的出生和成长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除了学校的文化课外,也参加了各种兴趣特长班以培养兴趣陶冶情操,具有更多自身的特长与优势,使得他们更加自信[4]。但是优越的成长环境、较少的挫折体验也使得当代大学生的抗压能力较差,在大学全新的生活中调试能力不足,容易陷入消极情绪中无法排解,产生心理问题。

(3)能力较强,但目标责任感较弱。随着科技发展,当代大学生可以利用多种手段获得知识,普遍素质能力都较高。但是缺少物质生活方面的压力,可能造成学生进入大学后没有目标和方向。加上大学学习由“管教式”转变成“自由式”,自制力差的学生很容易沉迷于游戏、网络等,脱离现实世界,从而产生心理问题。

(4)理想主义感较强,但对现实的了解较少。大学生还没有真正步入社会,缺乏对现实社会的全面、深入了解,对未来可能面临的困难认识不足、准备不充分,遇到事情容易以不理性的方式加以处理,加剧问题解决的复杂性[5]。现实与理想的冲突使大学生容易产生逃避现实等消极情绪,长期可能造成心理健康问题。

3 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要全面掌握学生心理健康动态,发现并消除潜在问题。要抓好入学之初、毕业之前等关键时期,掌握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思想并加以解决、预防,保证学生顺利渡过难关。要通过谈心、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对其带来的心理影响,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消除潜在隐患[6]。

(3)要及时发现甄别学生的严重心理问题,与家庭共同做好问题学生的处理工作。要提前做好应对危机的预案,对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处理,将问题风险降低到可控范围内。学校相关部门联合心理咨询教师等对学生进行专门干预,必要时让家长了解孩子心理问题的严重性,尽早让孩子接受治疗,以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4 要以心理健康为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发展都有着密切的关系[7]。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德育等方面结合起来,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勤奋学习、团结互助的良好品质,为个人的成才、国家的富强打下坚实基础。

5 结语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任重而道远。广大高校学生工作者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积极开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的健康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慕婧.辅导员工作与“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好家长,2016(21):59-60.

[2]张艳.浅析“95后”大学生心理特点及影响因素[J].考试周刊,2017(A1):55.

[3]孙文静,罗俊.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冲突的调查与心理学探究[J].教育观察,2017(23):8-9.

[4]曹庆宝.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及思想政治工作[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1-62.

[5]陈月尧.我国近五年来大学生政治心理研究综述[J].北方文学,2017(8):143-144.

[6]周爽,韦伟.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构建及其发展特点[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1):27-28.

[7]陈永华.新形势下大学生典型行为问题及教育引导策略[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50-55.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500字第三篇:试论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具备坚强心理素质的大学生的重要教育载体。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尤其是互联网以及现代信息通信设备的大范围普及,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趋于复杂,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传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基于当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就新时期如何加强高新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一些探讨,以期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1.1 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认识不到位

就目前来说,虽然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在积极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但对于大学生心理问题及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很多人在概念、观点、认识方面并不是很一致,存在一些分歧与误区,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受到影响。很多教师以及学生,对于心理问题的认识比较片面,简单的归于心理障碍、心理缺陷等,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而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由于对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变化规律等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虽然普遍开展,但形式化现象比较严重,多数情况下并不能真正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其他学科领域中的渗透,几近于无,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果输出。

1.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

由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足,很多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较为滞后,师资力量不足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心理健康教育执业教师的数量不足,很多高校仅配置了有限的专业心理健康教师,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严重不匹配;另一方面则是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素质与能力难以满足工作实际需求。由于专业心理健康教师资源不足,不少高校的心理健康教师是从其他学科转岗而来,心理学及心理健康教育背景不足,也缺乏专业的培训,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缺乏高素质且具有专业背景的心理健康教师及专业心理咨询人员是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1.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内容不全面,工作方法与手段单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我国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内容方面并不全面,很多高校将心理健康教育视为学科教育,注重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片面的将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等同为心理健康教育,这在很大程度上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很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并不具备专业背景,以兼职居多,工作方法和手段单一,一味地说教,将心理健康咨询工作简单视为聊天谈心,不能很好地将心理学专业知识、技能运用到心理健康教育实际工作之中。针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很多教师缺少对引起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难以真正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工作浮于表面、流于形式,而从高校整体层面而言,也缺少针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排查、管理、干预与评估机制,使得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大打折扣。

1.4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时代特色

进入二十一世纪,网络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社交、工作、学习等方方面面,成为时代特色。在目前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传统的教育模式与方法仍是主流,这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时代特色,网络、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还比较少。网络是目前高校大学生们生活、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很多高校没有充分意识到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及作用,没有把握住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所提供的机遇,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2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2.1 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大学生思想品质与综合素质、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在教育目标方面各有侧重,但两者在教育的根本目标上是一致的,即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为社会培养思想正确、心理健康的高素质人才[1]。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很多方面具有重叠,且教育的方法与手段上也有共通之处。在笔者看来,新时期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一些心理问题,多与信念淡化、价值观扭曲有关,因此,解决新时期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其根本还是要帮助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也就是说,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当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相互渗透,形成有效的互补机制。基于此,高校应积极寻求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途径与方式,将心理健康教育逐步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当中,形成融合两者优势作用的新型教育模式。

2.2 拓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传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开展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帮助大学生解决遇到的心理困扰等问题,对于产生心理障碍的学生,也可以及时发现、及早治疗,形式主要包括个别咨询、团体辅导、心理与行为训练、热线电话等,在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2]。但除此之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还应根据当代大学生的行为特征与习惯,积极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新渠道,如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如微博、微信、博客等,广泛开展在线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助大学生们解决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心理困扰等问题。此外,还应帮助大学生们建立有关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学生社团,如高校心理健康协会、心理互助热线等,形成有效的大学生心理互助机制,拓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2.3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建设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取得长远的稳定发展,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重中之重。没有强大的师资力量,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将无从谈起。除配置足够数量的心理健康教师外,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是队伍建设的关键。首先,应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结构的优化,大力吸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才,以专职心理健康教师为骨干,兼职教师为补充,建立起一支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其次,对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大量兼职人员,尤其是辅导员与班主任,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技能的系统化、专业化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兼职人员的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水平,使之能够更好地发挥应有的职能作用,帮助大学生们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具体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第三,除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素质外,还应注重师资队伍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只有具备良好人格因素的教师队伍,才能在教育实践中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起到更好的激励、熏陶和榜样示范作用,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好地开展。

3 结束语

在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对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不可或缺的环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转变教育观念,革新教育方法与手段,充分利用现代科学信息技术,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逐步渗透到高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新时期下发挥应有的功能与作用。

参考文献

[1]陈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途径探析[J].智库时代,2019,3(31):104-105.

[2]王庆林.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J].菏泽学院学报,2019,41(3):59-62.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500字第四篇: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摘要: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是高校体育的重要目标。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阐述了心理健康标准界定。研究结果表明: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智力的发展、坚强意志品质的形成、人格的自我完善及人际关系的改善起着积极的作用。针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途径,提出了根据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结合校外体育活动,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开展大学生体育心理健康课程等相关建议。

Abstract:College PE holds active influence on college mental health,which is an important goal of college PE.This paper makes research on this topic and illustrates the standard of mental health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sults show that scientific PE could improve mental health including inelegant development,strong will formation,characteristics completion and relationship improvement. For the approaches of improvement,relate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build campus sport culture atmosphere and establishing college students PE mental health curriculum according to college PE content and combining extra-curriculum sport activities.

Keyword:college PE;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influence;

自全民健身上升到国家战略,健康中国的建设,国家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工作作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点。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未来,其拥有健康的心理对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产生重要的影响。高校体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增强体质,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有利于促进个体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有利于身体健康。本文对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阐述了心理健康标准界定,分析了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实施途径,以期为今后的高校体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1 心理健康概述

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正常状态。其具体标准为: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适应各种环境,人际关系和谐;心理拥有较丰盛的满足感。心理健康标准界定有以下几点:(1)智力发展正常。智力正常是指一个人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拥有较强的判断力和思考能力。(2)情绪稳定乐观。情绪稳定乐观是指一个人面对事情时,自身产生的乐观情绪较多,消极的情绪较少。(3)意志品质健全。意志品质健全是指一个人行动目的明确,善于当机立断,行动不屈不挠,坚毅性强,心理承受力强;(4)人格完整独立。人格完整独立是指一个人有正确的自我意识,了解自己,客观评价自己。(5)人际关系和谐。人际关系和谐是指一个人与他人相处时,宽容友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乐于助人。

2 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1 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智力发展

在高校教育工作中,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是重要的目标。大脑是人智力发展的生理基础,大脑的发育与活动影响着人智力的发展。体育运动可以促进大脑的开发与利用,增强神经系统的功能,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的协调作用,改善大脑皮层神经系统的均衡性,使得大脑思维想象的灵活性、协调性、反应速度等得以改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有助于注意力集中稳定、知觉敏锐精确、记忆状态良好、想象力丰富、思维灵活等人的智力因素的健康发展。另外,在多元智力理论中,其认为体育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这恰恰说明了体育教育对学生智力开发的重要性。

2.2 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意志是指一个人在遇到困难时,通过其他手段和方法克服困难,最终达到目的,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在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中,有许多体育项目具有残酷的对抗性和激烈的竞争性,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方法,使学生克服心理畏难情绪,培养学生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提高抗压能力,使学生养成永不服输、勇于拼搏的精神。比如,学生在参与激烈的篮球比赛,在比赛中,球队比分落后,学生需要承受一定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能够磨炼学生的意志,使学生在压力中前行,并且将这种压力转化成动力,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和永不放弃的意志品质。学生在体育教学或比赛中培养起来的坚强意志品质,能够塑造学生坚强的性格,对日常的生活、学习及未来的工作起到重要的作用。

2.3 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全人格

健全的人格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核心因素,其指心理和行为和谐统一的人格。高校体育具有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的作用,在日常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会让学生亲身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参与整个体育教学过程,那么学生在参与体育教学过程中,就会与教师和其他同学发生联系,这时学生就要很好地处理与其他同学之间的关系,在相处的过程中,必须遵守团体规范,树立集体主义,热情大方,严于律已,宽以待人,这样有利于大学形成健全人格。另外,在体育教学内容中,学生参与各种体育项目比赛,就要遵守体育比赛中统一的规则,这个规则约束大学生的身体活动的发展,控制自身不良的行为,尊重对手和裁判,与同伴携手合作。体育比赛中呈现出的公平公正精神时刻影响着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有时,在激烈的体育比赛或练习中,对手或同伴之间会产生摩擦,在这种交锋过程中,有利于塑造学生公平竞争意识,加强合作,友好地处理各种问题的分歧,在这样的情况历练下,有助于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人格。

2.4 有利于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的出现,使地球成为名副其实的“村落”,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越来越密切,人际关系显得越来越重要。衡量心理健康标准之一是和谐的人际关系,其对心理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高校体育教育有利于改善学生人际关系,在体育课堂中,教师根据体育教学内容安排多位同学参与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学生之间进行友好和谐地相处。倘若学生之间有一些矛盾,教师通过体育课教学内容,使有矛盾的同学结为同伴,与其他人展开竞争。比如在拔河运动中,为了已方获得胜利,有矛盾的同学需要共同合作,才能战胜对手。体育为有矛盾的同学创建了一个环境,使他们紧紧联系在一起,放下成见,团结合作,从而改善他们之间的人际关系。另外,体育运动具有磁性,为了某一项体育运动,将兴趣爱好相同的伙伴聚集在一起,开展公平、友好、趣味的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们相互合作,彼此产生亲切感,相处融洽,有利于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3 高校体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

3.1 开展大学体育与心理健康课程

在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建设的大背景下,为了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高校应专门开设体育与心理健康课程,加强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教育,提升学生心理健康,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予以重视。许多高校未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只是将其置于体育课之下,忽略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形成健全的人格。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体育教学内容、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为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心理健康对学生的重要性。

3.2 结合体育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前应根据本节体育教学内容,根据体育运动项目的特点,巧妙设置教学内容,从培养学生意志品质、人格、人际关系和情绪等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适当穿插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激发学生参与主动性,提升学生心理健康。同时,教师在编制教学内容内时,以具体案例为主,加强心理引导,使学生亲身参与其中,创设心理健康教育情景,找准机会,结合体育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产生不好的情绪,做出不恰当的行为,教师应立刻纠正学生错误的行为,疏导学生悲观的情绪,传递积极向上的观念,从而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量,如果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反感,这说明了体育教师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完成了一次较好的心理健康教育。

3.3 结合课外体育活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课外体育活动是高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校内的体育活动构成了完整了高校体育教学的体系。校内体育活动传授学生体育基本的理论和技能知识,使学生对体育运动有一定的了解;校外体育活动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进一步加强对体育运动的认知。校内和校外体育活动的有机结合,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有利于提高学生身心健康。课外体育活动是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其以组织形式灵活多样和活动内容广泛等特点,受到学生的喜爱,学校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有利于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4 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

校园体育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培养学生体育精神、体育意识和体育技能,提高体育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为宗旨下开展的各种多样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能够使学生心情愉悦,产生乐观向上的情绪,对待学习和生活充满着力量。所以,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势在必行,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在校园体育文化环境营造过程中,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必须以身作则,各司其职,为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贡献出自已的力量。学校领导应对校园体育文化予以重视,调动学校相关部门通过广播、媒体、海报和宣传栏等多种手段,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宣传,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服务;体育教师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之外,应组织好课外活动,安排好体育训练和竞赛工作,开展校际间体育交流,创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

4 结语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颁布之后,健康中国建设旨在提高全民身心健康。《纲要》强调加大学校健康教育力度。高校体育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培养大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健全大学生人格,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为了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高校应开展大学体育与心理健康课程,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结合体育教学内容,通过校外的体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参考文献

[1]王宏春.刍议我国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J].山东社会科学,2016,(6):384-385.

[2]李英,闫开.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14-15.

[3]蒋志华.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社会学探析[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12,12(4):99-101.

[4]兰旭凌,陈朝兵.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力分析[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30(4):100-102.

[5]路鹏,王东丽.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105-107.

[6]王威,邱君芳.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研究[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6,24(1):84-86.

[7]陈洁冰.论高校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10):197-198.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500字第五篇: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经过高考的洗礼之后,农村学子进入大学展开了全新的学习和生活模式,但是在城市和大学里的环境会让一些来自农村的孩子产生些许不适,间接造成一些心理压力,如若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这类问题,将不利于农村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农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来源

(一)生活条件差异导致自卑

农村大学生过往的生活与学习经历使得他们刚刚来到城市环境后,有些局促不安,农村的破败与城市的繁华之间的强烈对比,冲击着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的内心。不少农村大学生羡慕城市的生活,向往着自己未来能够过上城市舒适的生活,但是与衣着光鲜、生活条件优越的来自城市的同学相比,自己却会产生深深的自卑感,虽然自己曾经是老家读书时别人口中的学习楷模,但回想起曾经平淡无奇的经历和未经开阔过的视野,往往暗自神伤,精神不振。

(二)社会交往障碍产生不安

农村大学生一般都在在中小学时代是班级甚至学校里的尖子生,教师和父母往往会多加关心甚至是溺爱这类成绩优异的农村学生,长此以往,此类学生容易养成较为自我的心态和处事思维。但是,进入大学后,周围的同学都非常优秀,并且很多来自城市里的学生综合素质往往强于农村孩子,这些因素使得农村大学生产生自弃怀疑和失落感,人际交往方面往往存在一些障碍。

(三)经济压力导致受挫

农村大学生出身于农村家庭,经济条件从整体上来讲低于城市家庭出身的大学生,并且有些农村大学生家庭生活非常困难,这些孩子靠着坚强的毅力和顽强刻苦的精神,通过高考的选拔,来到城市进入大学校园,但是学费和生活费成为了某些农村困难家庭大学生的负担,经济压力成为了这些大学生的负担,往往导致其挫败感产生及加剧。

(四)就业压力致使迷茫

近年来,每年都号称最难就业年,高校的扩招导致了高等教育大众化,也导致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目前的大学教育虽然区分专业,但是只停留在各个专业的通识教育阶段,这样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不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不具备职业技术能力,加剧了大学生就业的困难。农村大学生在面临以上问题的同时,还由于成长环境的限制和经济条件的束缚,在就业和进一步继续深造等方面诸多受制,这些都会令人他们感到深深的迷茫。

(一)明确自身定位

农村大学生要从主观上树立自尊、自强、自爱的意识,从思想改造入手,树立远大理想,摒弃享受作乐思想,克服自卑感,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积极生活、学习的态度迎接美好明天。主动做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自己的思维和行动,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内心之中,培养文化自信,为将自己打造成优秀的当代大学生而不懈努力。

(二)积极参加社团活动

在高校校园生活中,学生社团是发挥在校大学生各项特长的平台,在学生社团活动中,学生成员基于兴趣爱好和理想志趣自由结社,在发展自己兴趣爱好的同时,能够展示自我,广泛交友,在实践中培养起良好的社交能力,在人际交往中客服社交障碍,消退自卑感和不安的心理,真正融入到大学校园生活中去。

(三)积极摆脱经济压力

相对于城市家庭出身的大学生,农村大学生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帮助他们摆脱目前的经济苦恼,需要国家更加科学和细??致的规划助学贷款计划,帮助困难学生求学无忧,也需要高校精心谋划,正确识别困难大学生,并为其更多的开发校内的助教、助工等勤工俭学岗位,更多的与社会力量合作,设置专项奖学金向来自农村的困难学生倾斜,并积极主动为这类大学生提供就业与创业的培训与服务,为贫困农村大学生求学、生活与就业解除后顾之忧。

(四)适时介入心理辅导

高校作为解决农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体,应进一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工作,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为广大在校生服务,选派专职心理教师,严格执行坐班值班制度,为心理求助的大学生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此外,学校应主动作为,定期开展各类心理健康大讲堂、心理专家讲座等活动,并开发线上和线下互动心理辅导的新模式,最大限度地为在校生尤其是农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相关文章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