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蝴蝶的文案

2023-11-01 01:28: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只蝴蝶的文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张白纸 蝴蝶

“风可以吹起一大张白纸

却无法吹走一只蝴蝶”

——冯骥才

01

一个目标

以前总会被问到五年、十年目标,最早的时候,我特别不理解这种问题,人怎么会知道五年十年后的目标呢,变动太大了。

但后来发现,这其实是一种得过且过的懒惰,对于真正重要的问题没有花大力气去探索。

我没有那种使命般的人生目标,在这种方面,我是比较“浅薄”的。

读书的时候就在一次作品展示中说过,我从不希望通过一个设计来改变社区,那对我来说太大了。有一些有宏大愿景的东西,其落实却只有贫乏的平面设计。我只希望为人们局促的生活提供一点喘息的余地,看见日光的色彩、风的轨迹。

最近想到,目标或许就是很简单的,没有要改变世界,没有要留下什么印记,就是简单的,做一个自由而独立的人。进而,如果尙有力量,可以成为一个不断地探索更大世界的人、推动事物发展的人、对他人有启发的人。

要成为这样的人,大致需要至少一定程度的经济自由、精神自由、时间自由。这很难通过一个路径来得到平衡,需要透过多方面的安排来慢慢达成。

02

一个误解

关于热爱与兴趣

”Don’t work for your passion, work for your purpose.“

不要为热情而工作,为目的而工作

——罗伯特·清崎

我相信这句话会有很多反对者,因为我们好不容易才接受了那套“follow your heart”(跟随你的心)的思想,以为按此行事就可以获得自由。

实际上这对有很多经历的人来说可能有用,但是对年轻人来说和劝人学佛差不多。大多数人,并不能看清自己的内心,跟随的也只是情绪。

热情是个不稳定且模糊的东西,它让你对生活抱有过多的情绪期待,但它仅仅是组成生活的一小部分巅峰体验,不能成为解决问题的答案。

问“要一个喜欢的工作还是一个挣钱的工作”,与问“要面包还是爱情”一样虚无,因为两个概念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排斥关系,而是不同层级的需求关系。

人们误以为把喜欢、热爱作为职业的起点,就可以过上理想的快乐生活,而事实上,起点并不能带来长久的坚持,也不保证带领你到想去的地方,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目标。

目标不局限在职业选择,而是一个整体令人满意的生活状态。以生活状态为目标,确立自己的行事原则。

热情会改变,而原则不会。有了原则,只需不停对标,很多选择就变得异常清晰。

我们鼓吹把兴趣作为做事的动机,而事实上兴趣是可以由目标产生的。凡事只以兴趣为动机,只能收获许多爱好。若是想发展成为任何有价值的事业,为了实现目标必须要做的一些事情,远不是出于单纯的兴趣,甚至需要枯燥、艰苦、违反本能的努力。

没有兴趣很多时候是源于一种情绪或者知识技能的壁垒,因为我们对这个东西过于陌生,它看起来又没那么可爱,而要达到比较纯熟、产生效用的阶段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

如果有一个目标作为切入点入门了,就会渐渐获得乐趣,相信很多学过乐器或是有健身习惯的人都能体会这种变化。这是一种天然的,关于学习、联通、纯熟、洞见,达成目标、获得阶梯性改变的乐趣。

03

两个品质

一、没定性

我听到一些人好心劝我,不要没定性,要坚持做一件事。我也听过很多人对我说,不要多想,闷头做事就行。但是我想说,坚持是一项可贵的品质,没定性也可能是一项财富;要闷头做事,更要抬头看。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上好大学、去好公司,仿佛这样就可以顺理成章走上人生巅峰,于是所有人都走着这一条看似安全实则十分脆弱的路。

我们只是乘上了一辆列车,却并不清楚车会开向何方。我们需要时刻警惕着,要成为合格的乘客,才能不被赶下车。

我们放弃了自己原始的生长力量,放弃了广阔的天地,却期望一条细细的轨道带领我们走向光明的未来。

我们应该先找到想去的终点,然后规划路径。而路径可能是飞机、船、火车、汽车、徒步等的结合。具体的职业、公司、一段时间做的某件事,只是手段,不是目标。

“我们需要未雨绸缪,要思考自己的孩子这一代人,他们应该上哪些课,接受怎样的教育,才能在接下来的三四十年里避免失业。可问题在于,我们根本不知道三十年后的劳动力市场会变成什么样子。

唯一能肯定的,就是2050年的劳动力市场将今非昔比,除此之外其他的全都是猜测。所以史上第一次,我们根本不知道将来需要掌握何种技能,不知道要怎样培养我们的孩子。

可能最保险的一种教育方式,或者说投资,就是教会孩子如何在一生中不断学习、不断改变。如果只让孩子专研一门技术,或者局限在某一个领域里,那将来他们的日子就会非常的难过。因为世界会不断改变,他们需要的最重要的能力是灵活的思想,持续改变、学习以及重塑自我,否则他们很快就会被淘汰。”

——尤瓦尔·赫拉利

“没定性”更多的是他人对于节点事件的外部评价,而对于本人来说,这是内部的变革,更恰当的用词应该是“灵活”。

没定性本身不是问题,问题是做事的时候,是否是全力以赴的,是否是有思考、收获的。

以前看人说,人生中最重大的改变,常常不是深思熟虑,而是一念之间,深以为然,以此感叹于命运的推动。如今细细想来,真是一念之间吗?

我们会对于一个需要在某一时间段内作出的具体决策左右推敲,是这种时间限制以及问题的具体性形成的浓度让我们觉得是“深思熟虑”的。

而人生重大的改变,往往并没有时限,也不是必须。它来源于自身的推动,而非外界的要求;来源于琐碎的经历,琐碎的思考,琐碎的感受,最终在某个时机,让一个早已慢慢形成的决定浮出水面。

二、坚持

“成功的道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并不多。”

坚持和没定性两者并不矛盾,都是达成目标需要的品质。当中的差异是基于对情况的判断,在能够达成目标时要坚持,在发现如此做无法达成目标时要转向。

“我的建筑设计生涯绝不是想象中那么美好浪漫的,你们看到的作品,只是一个结果,而我真正的精力和热情,全部都放在了结果之前的过程上了。

所以,我一直想说:意愿甚于结果。

不要迷信天赋,天赋给不了你真正的依靠。

关于我要成为一个建筑师,我先是出于推断,接着是欲望,然后是热情,再然后热情冷却,终日劳心劳力,之后我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不知道从哪天开始,我发现一切只剩下两个字:坚持。

我意识到,‘从某一天开始,我就成为一个建筑师’这样的事情是不会出现的,就像不会从某一天开始成为画家、诗人、企业家、演员、科学家一样。

所谓成为建筑师,只能是一天一天地向着这个目标迈进。任何一种成功也都是如此。

我认为没有渐修就不会有顿悟,没有厚积,更不可能有薄发。”

——保罗·安德鲁

热情会退却,而日复一日,鸡零狗碎,不断出现的难题,才是常态。

热情太容易了,真正重要的是能否坚持,能坚持多久,而这往往取决于对于目标的经过判断的相信,这就又回到关于目标和路径的问题了。

每个人获得幸福所需的要素是不同的,这只能自己去体会分析。我们无法预知未来,但是经历、智慧可以帮助我们降低风险。

人生也是一个接近的过程,并没有成为一个好的人,成功的人的一天。我们只能不断地在沉沦与顿悟之中上下翻腾,在久久的求而不得与片刻的抵达间交换悲欢。

有人用西西弗斯之石来比喻这个过程,但是我没有这么悲观,我们在每一次推动巨石的时候,并不是重复,而是螺旋上升。每一次都能触发新剧情,也会拥有技巧、制造工具,当然也可以当中找个水草丰美的地方休息一下再上路。

04

两个视角

一、站到人生的尽头

我们可以时常把自己放到人生尽头的视角中去检视,如果能因此而对现在的决策产生一点点的动摇,一点点的反省,就可能把你从短视的陷阱中解救出来。

如果你已经有了一些经历,哪怕站在现在看一看五年前,就能理解这种奇妙的感受。当时觉得是唯一重要的,似乎是全部的、终局的东西,现在看来也只是一个过程,一个小小的事件而已。这颗石子投入时间的长河中时,并没有那么大影响。而在当时,却会为了追求这些东西,而丧失了一些追求更加长久的安宁幸福的机会。

二、人的价值

我们对于“有用”有十分狭窄的看法,其实所有的经历汇聚成为的,最有价值的便是“人”这个独特的个体。你必须要亲自体会到那种,看似一样的人之间的巨大不同,就能真正理解经历、眼界所带来的人的价值、魅力,以及这些无形的东西能带来的切实的影响、看似微末却能改变河流方向的力量。

我们要积累生存资本,更要开阔眼界,发展爱好。因为这样子,你活的世界才变得丰富可爱了,你才具有了感受这个世界提供的乐趣的能力。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不可避免的都是某个循环中的工具,但是我们自己要给自己充沛的养分,要增加人生体验,不要轻易缴械投降,接受贫乏、没有生命力地活着。

最后,

新的一年,祝愿大家,把最大的力量投入到建设真实的生活里去。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信息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