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粉认为汉朝强盛是因为汉承秦制,是先进的秦制的功劳,那为什么秦朝也用秦制却二世而亡了呢

2023-11-18 02:34: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秦粉认为汉朝强盛是因为汉承秦制,是先进的秦制的功劳,那为什么秦朝也用秦制却二世而亡了呢,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汉朝强大的原因论文

结论:因为题主口中的秦粉忽略了“汉承秦制”外还有“汉家法周”。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其政治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一方面,秦朝以官僚制和郡县制取代了世卿世禄制和分封制度,冲破了贵族政治的罗网,被柳宗元称赞为“公天下之端自秦始。”另一方面,秦朝重君轻民、严刑峻法以维护皇权专制的思想影响后世,谭嗣同在《仁学》中甚至激进的认为中国两千年来的政治都是秦政,是大盗的政治。

汉初统治者对秦政的两面性有着高度清醒的自发认识,以往学术界更多关注“汉承秦制”的一面,而忽略了“汉家法周”的制度建设。

汉代君臣大多为“布衣将相”,缺乏统治经验。草创之初,不得不依托于 “秦制” ,然而秦二世而亡,又使时人警惕。在局势逐渐稳定后,汉朝便开始了“汉家法周”的制度探索。

李禹阶在《汉制新探——论西汉前期的“汉承秦制”与“汉家法周”》中指出:虽然汉初由于百业待兴而不得不沿袭秦朝的原有体制,可是秦朝“孤立而亡”的结局又使刘邦及其后的统治者开始考虑不动摇秦制根本的 “更法” 和 “改制”。

《史记·梁孝王世家》中提到:窦太后宠爱梁王刘武, 想要使汉景帝刘启立刘武为太子。在立嫡立长的祖制与母亲的要求之间矛盾的汉景帝只能咨询大臣们的意见, 结果大臣们以“今汉家法周,周道不得立弟,当立子”为由使得窦太后立刘武为太子的想法落空。窦太后在景、武两朝极具权势,以妇人之身逼得御史大夫赵绾、郎中令王臧自杀,使得武帝推行的新政中道崩殂。如此强势的政治家,她的要求却仅仅因为不符合“汉家法周”的治国理念就被否定,可见这时朝廷的制度方针已经潜伏着偏向儒家的倾向。

“汉家法周”理念的具体体现,除了以上涉及到的宗法制度和老生常谈的轻徭薄赋外,还有与郡县制并行的分封制度。如果说宗法制度体现了汉初对儒家所推崇的“周道”理念的认可,那么郡国并行则直接成为了汉初儒学复兴的制度基础。

传统观点认为刘邦大行分封是在功臣韩信、彭越等人的要求甚至是逼迫下实行的特别之举,然而陈苏镇在《汉代政治与春秋学》中指出:“郡国并行的本质可能是东西异制,主要意义是允许或默许东方王国不用汉法,从俗而制。”也就是说,刘邦之所以恢复分封制,是因为缓和关东与关西区域文化冲突的需求。譬如刘邦封韩信做楚王时就认为他“习楚风俗”, 能更好的“存恤楚众”。

陈苏镇在《王国制度考述》中提到:除了统一的汉法外,诸侯国法令有些是地方自制的。例如“令仪之言”,其法律效力与汉天子的“令”是一样的, 适用于诸侯国官吏自行治事断狱的范围。这说明在汉初的郡国并行体系下,诸侯国不仅拥有政治、经济、军事乃至司法的自主权 ,而且在不动摇汉朝共主地位的前提下, 允许各诸侯国依靠本地士人根据地方的风俗文化自行制定和颁布本国的法律政策。因此,关东与关西的文化得以和平交流并各自发展不悖。

不谈制度谈文化。秦时行挟书,汉朝废挟书,并鼓励献书藏书。汉文帝时,开始设置《尚书》、《诗经》博士,加上诸子传记博士,共达七十人以上。汉景帝时,又设置了《春秋》博士。这时博士之职虽然百家争鸣但以研究儒家经典的博士数量最多,除了《书》、《诗》、《春秋》以外,还有《论语》、《孟子》、《孝经》、《尔雅》也都设置了博士,《诗经》更是传有齐、鲁、韩三家,与秦火之余只剩一本《易经》的局面形成鲜明对比。

综上所述,汉朝之兴盛是做出了相当努力的,并非仅仅“汉承秦制”四字可以概括。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信息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