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想从事什么职业作文 对于即将毕业我们,未来想从事什么职业呢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毕业后想从事什么职业作文 对于即将毕业我们,未来想从事什么职业呢,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职业规划有没有用?我们到底要不要做职业规划?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需不需要做长远的职业规划?600多个回答中,大家是各说纷纭,最明显的是分为两派:一派是有用论,一派是无用论。
坚持有用论的人认为,人生需要设立一个目标,才能更好地前进。并举例说明:假如你想在30岁实现财务自由,那么,你就要从18岁高考开始,认真思考选择什么学校,什么专业,将来进入什么样的公司,在收入上达到什么水平,才能实现财务自由。
坚持无用论的人认为,计划赶不上变化,人的想法是经常在变的。比如,我们小时候梦想着成为一名科学家,到了初中可能又对医生感兴趣,上了大学可能又对计算机感兴趣,而最后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可能又是财务。所以,这一切都是不可控的。同时,行业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的,当下的热门行业,在10年前大家可能都前所未闻,而10年之后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每个人都无法预测。假如我们固执地坚守某一个计划,可能会错失很多机会。
这些观点有道理吗?看起来挺有道理的。但深究下去,这些观点又可能站不住脚。比如,我想30岁实现财务自由,但假如我来自农村,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高考时只考了一个大专院校,毕业后进入工厂当工人,一个月的薪水只有4、5K,那要怎么才能实现财务自由呢?很显然,30岁实现财务自由的规划只能是天方夜谭。
再比如,关于热点的转换问题,我曾经接触过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客户,对于风口的把握非常敏感,每次找工作,都瞄准风口行业。一开始的时候,互联网金融比较火,于是投身P2P行业。干了一年,在线教育又兴起,于是又转向互联网教育行业。没过多久,区块链大火,于是又一腔热血干起了区块链。毕业时间只有3年,工作却换了4、5份,每次追随的都是风口行业。后来,当他再次跳槽找工作时,却发现越来越难。因为他的简历很难看,换了很多工作,而且是在不同的行业,既没有专一的核心技能的积累,又缺乏深度的行业理解。他感觉自己的职业生涯陷入了困境,无法前行。
职业规划的大忌:只关注外部机遇,却鲜有向内思考
外部的职业发展机遇,对于一个人的职业发展影响很重要吗?是的,非常非常重要。所以,当前两年互联网运营大火的时候,某自媒体大V向前来求助职业发展建议的人,给了统一的“处方”:做互联网运营,理由是门槛低、前景大好。
我不知道这种明明不懂职业规划、却强充人生导师的人到底会误导多少人。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
里面有一个“一核双驱”生涯管理模型,提到了影响职业生涯发展的内外部因素:一核,指的是一个核心,即优势。双驱,指的是由内在自我驱动(由性格特质+兴趣倾向+职业理念+专业技能构成)和外在成长驱动(由行业定位+企业匹配+路径设计+向上管理构成)所组成的生涯管理生态系统。任何一个因素的缺位,都将导致这个系统出现问题。
前文所说的热门行业的问题,这其实是属于“外在成长驱动”中的“行业定位”因素(热门的、有前景的行业)。不可否认,外部机遇很重要,但是,绝对不意味着这种大好的机遇适合每一个人。很多人在思考自己的职业生涯时,所犯的第一个错误,就是过于关注外部机遇,却鲜有向内思考,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到底适合干什么,自身优势是否匹配由这种机遇所带来的职位机会。而只有先行向内思考、确定到底适合某个职位之后,再抓住外部机遇,后续的职业发展才能呈现一种“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状态。
职业规划第一步:深入向内挖掘
无论你选择什么样的热门行业,要想在这个行业内有所建树,前提是你得确认你到底是否适合从事这个行业中的某一个职位,是否具备现实可行性。数据挖掘工程师很热门,但假如你天生不喜欢和数据打交道,而更擅长与人交际,那么,即使这个职位再热门,也与你的职业生涯不会产生什么交集。
所以,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就是进行深入的内在自我挖掘:我更喜欢什么?我是什么性格特质?我更擅长的是什么?什么样的事情才会令我产生内在驱动力?我的优势特质最为匹配的职业是什么?
有了这样一种深入的思考,才能找准正确的职场切入点,站在正确的跑道上,然后再去考虑外部的发展机遇,到底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行业,才会发展得更快。比如,你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创意策划能力以及组织执行能力,适合并且期望从事市场推广、营销策划方面的工作。此时,你有多个行业可以选择,比如快消品、房地产、互联网、医药、服装、电子商务等等。假如从行业发展机遇的角度来说,优先选择互联网行业,往往要比其他行业更有优势。
先有向内的挖掘,确定适合什么样的职位,然后再思考外部机遇,考虑如何“凭借力”才能将自身的成长最大化,这才是正确的思考逻辑。
按照这种思维方式,我们就可以判定,30岁之前实现财务自由,这样的规划就违背了职业规划的思考逻辑,根本就不属于职业规划,也超出了职业规划所能达到的效果范围。
计划赶不上变化,怎么办?
无用论者坚决反对职业规划,其中一个最老生常谈的理由就是计划赶不上变化。这种计划赶不上变化,在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中,往往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如前文所说的,我们小时候梦想着成为一名科学家,到了初中可能又对医生感兴趣,上了大学可能又对计算机感兴趣,而最后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可能又是财务。
我们小时候梦想着成为一名科学家,难道这就意味着我们的职业规划是成为一名科学家吗?很显然,这种论调属于无稽之谈。人生的成长,需要一个漫长的探索期。从出生开始,一直到你大学毕业,甚至有些人到了30岁,很多思维、观念、想法、行为模式,才会定型。你小时候的那些想法,哪怕天天变,都无关紧要,因为那只是你人生当中自我探索的一个小插曲,对于以后的人生走向并不能起到核心关键的决策作用。在这个阶段,恰恰需要你进行足够充分的自我探索,才有可能发现和塑造真正的自我,并为你思考长期的职业方向奠定基础。我们遇到过不少将近35岁对于自身依然知之甚少的人,他们的人生模式过于单一,缺乏深度的自我认知,所以自我探索的时间严重向后推迟,甚至已经影响到他们人生的正常前进轨迹了。
计划赶不上变化的第二种表现,就是在执行环节出现的问题,无力应对。比如,明明想好了要从事互联网运营岗位,也适合这个,也找到了合适的职位,但因为公司运营不善,只干了半年就倒闭了,职业生涯嘎然而止。又或者,明明公司很好,但遇到了一个很难缠的上司,老是打压自己,连转正都很困难,更谈不上大展拳脚干出一番事业了。这些执行环节出现的问题,都有可能会影响你的职业生涯。但是,这种小的计划,并不影响整体大的规划走向。比如,只干半年公司就倒闭,这属于公司筛选环节出现了问题,下次找工作时,你依然可以继续从事互联网运营方向,但要选择一家业务较为稳定、有发展前景的公司。再比如,你遇到了一个难缠的上司,但同样不影响你沿着运营方向继续向前走,只不过下次找工作时,多留意些心眼,看看这个上司是否与自己的脾气秉性合得来,同时在工作中主动树立向上管理的意识,为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我们所说的职业规划,其中规划的是大方向,而要想实现这个大方向,则需要制定一个一个的小计划来跟进执行。计划赶不上变化?不必担心!小计划是可以动的,但大的方向性规划则不要轻易变动。在不违背大的规划方向的前提下,小计划可以根据个人情况,灵活变动,拥有足够的灵活度,确保可以让计划同样赶得上变化。而并非某些人所说的那样,一旦制定计划,就会束手束脚。这完全是缺乏深度思考的无稽之谈。
不确定时代的确定性把握
这个时代,相比人类社会诞生以来的任何一个时代的变化都要快得多。在这种快速变迁的大背景下,是否就意味着我们要随波逐流呢?这种做法未必可取。就像我前文所举的那个追逐风口去找工作的例子一样,如果真要这样做的话,你极有可能成为反面教材。
在变幻莫测的时代,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不被时代所抛弃和淘汰呢?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
里面有这样一段话:“通过对比,我们发现,但凡那些在职业发展上获得一定成功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在自己所熟悉且擅长的领域,至少精耕细作了10年以上。而那些在职场上找不到自己位置的人,往往属于每隔一两年换方向,从来没有在某一个方向上深入积累下去。当然,除了频繁跳槽的因素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因素,那就是:已经在一个方向上深入积累,但这种积累属于重复劳动式的,并没有上升,致使职业发展原地踏步。”
而“日本战略之父”大前研一在其专著《专业主义》中也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你凭什么胜出?未来能够牵动世界大势的,是个人之间的竞争。能否独霸世界舞台,锻造他人无法超越的核心竞争力?你唯一的依恃,就是专业。
所以,要想应对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你首先要做的,不是追随潮流和风口,而是要成长为具备一技之长的专业化人才。但是,仅有专业深度还不够,你还需要在专业化的基础上,培养横向竞争力,这样你就能成为一专多能的“T”型人才。T字的那一竖,代表着“一专”,即专业化,你能够拥有一项深入发展的、比别人更强的专业技能,这是你的一技之长,你在职场上的立足之本和核心竞争力,属于你在职场上应对外部风险的定海神针。光有这一竖还不够,你还要具备T字头上的那一横,代表着“多能”。在你的本专业之外,你还要掌握多种知识技能,成为一名复合型人才,培养横向竞争力。而这种横向竞争力,最好是可迁移的能力,比如快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深入思考和剖析问题的能力、洞察本质规律的能力、深度总结反思并执行的能力,等等。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只要具备这种可迁移的能力,你就可以快速适应另外一个行业,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所以,你会看到,那些很厉害的人,即使转行干其他的,同样也会干得不错,因为赢家通吃;而那些能力很弱的人,即使换了很多工作,也往往都做得并不怎么样,干啥啥不行,从来没有过人生的高光。
而如何才能确定你的T字的那一竖呢?这就要重新回到我们前面所说的“一核双驱”生涯管理模型图。你的一技之长的构建,一定是建立在你的“优势”核心基础之上。那么,到底什么是优势?本人的另外一篇文章
一文中有过详细解释:一种“贯穿始终、并能产生效益的思维、感觉和行为模式。”当一份工作能够发挥你的优势的时候,你会得到3种正向反馈:一是能够从工作中获取驱动力,这解决的是工作意愿问题(我愿意干);二是上手更快,能够得到更优秀的业绩表现(我能干好);三是成就感和满足感,并愿意重复这一过程(我希望下次还这样干)。
而纵观那些职业生涯发展出现问题的人,往往都集中在这三个点上:1、现在的工作我很排斥,我不愿意干,但同时,我也不知道我的兴趣在哪里,或者不知道这种兴趣变成工作之后是否还适合我。2、我干不好,无法胜任工作,无法获取领导的认可,但我能干好什么,却没有答案。3、即使现在的工作能够胜任,但内心里并不认同这份工作的价值,也没有成就感,想换一份令自己更加满足的工作。但这种满足,并非薪水,而是精神层面的自我价值实现。
所以,我们应对外部不确定时代的策略,就是构建自身的确定性防火墙:一是找准自身的优势,并在此基础之上深入构建一技之长。而每个人的优势是怎样的,这是确定性的。二是培养自身的横向竞争力,即使外界发生变化,也可以进行技能迁移,快速适应新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