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的议论文怎么写(高中读后感 高中议论文形式)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读后感的议论文怎么写(高中读后感 高中议论文形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生读后感写作欣赏——读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1.寂寞陶渊明
陶渊明大约是很寂寞的,这不光是对他所生活的时代而言,就是在现代社会,能把他引为知己者应该已经不多。人们要关心收入、职称、住房,关心孩子的学习、就业、婚姻,关心上司的意图甚至神情,关心自己的仕途升迁……心被各种现实问题塞满的现代人,哪里有闲工夫如陶老夫子一样去观松赏菊,饮酒赋诗呢?特别是在某些以所谓弘道济世、气干青云自诩的人的心中,这“中国第一大隐”官场失意便避世无为的态度更让他们不屑,比起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来,那不啻有霄壤之别。
观念的偏滞决定生活底蕴的浅薄。当人们在尘世之海中翻滚打拼的时候,他们日渐发现其灵魂在岁月之风的磨蚀下已变得粗糙不堪,曾经那样容易感动的内心早已波澜不惊,任何的风吹都不能泛起丝毫涟漪;饱经沧桑的脸上写满的是严肃的符号,或者刻着世故的微笑,叫你不知所措无所适从;万花筒般令人眼花缭乱的场景,诱惑人心,使人言不由衷、身不由己……当人们不得不在躯体与灵魂分离的状态下活着的时候,内心的痛苦就会不约而至,由痛苦而自嘲,由自嘲而麻木,由麻木而渐渐地自赏,失去本真的生命到哪里去找到安放灵魂的归属呢?丧失家园带来的焦虑、无助、怀疑造成了生命深刻的悲剧感,让它为自己的渺小而忧惧烦恼、自暴自弃。
我们怎样在喧嚣的尘世中让心中积郁的块垒消散?怎样在繁杂的市声里让浮躁的心灵宁静?穿越时间隧道,不妨在陶渊明的南野田园中飘荡,与寂寞的诗魂倾心交谈,或许能让甘泉涌过荒漠,在胸中流出一片绿洲。
且让我们想像一下陶夫子归家时的情景。宽袍大袖,迎着清爽的河风,立于船头的陶公,在这样的晨光熹微中,奔向温馨的家居。他的神态是那样的幸福、轻松、安详、超脱,这时的他实实在在像一只“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小鸟呢!
从繁华的官场抽身而退,谁能理解他的寂寞?作为晋大司马陶侃之后,步入仕途、承续家风乃是社会的通常要求;而对一个少有高趣,心存不灭理想的熟读儒家经书的知识分子来说,欲在社会中寻求成功,也须得进入社会的权力组织;即便是为了供养家小,维持较舒适的生活,也得去做官。实际上,自陶渊明四十一岁归田到他六十三岁辞世,这漫长的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他未尝一日忘却澄清天下的理想:“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杂诗》其五、其四);“少时壮且厉,抚剑独游行。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拟古》其八);“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读山海经》其八)……鲁迅曾经提醒人们注意冲淡平和的陶渊明,背后还有刚猛雄放的一面,就是要我们理解陶渊明不曾一日淡忘他少年时的抱负。而且,他并非没有再度出仕的可能。统治者曾在他四十九岁和五十四岁时两次征召他为著作郎,他都毫不动心。江州刺史檀道济上任后亲自带着米肉去看望他,也算礼贤下士了。但陶夫子不买帐,将其米肉挥而去之。
将自我从名利场中放逐,他走得这样的彻底,没有一点藕断丝连。是什么使得陶渊明意志如此坚决,再也不愿将自己厕身官场?从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的表白,以及“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倾诉,可以感受到他的孤洁高傲的人格理想与污浊昏朽的社会现实的背道而驰。正是经历了丑恶官场的历练,感到深深厌倦之后,才有毅然背弃的举动。“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尝言五六月中,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这是一个天性热爱自然,不喜逢迎的人,置身名利场,无异于笼中之鸟,有何快意可言?“世与我而相违”,“门虽设而常关”,从寂静的树木草丛中,从袒露的石头泥土中,从悠悠的空气和风中,从“农人”“亲戚”的“情话”中,陶渊明真正领受到了生命回复本性的快乐和幸福。
弃绝浮华,返璞归真,在寂寞之中安放疲累的灵魂,陶渊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活!
人说陶夫子是以虚张的诗意消解田园的艰辛,以朦胧的醉眼忽略生活的重荷,或曰他在狭小的天地中与世无争,放弃自身的责任,泯灭生命的意志。我却要说,乱世中,当我们见多了沽名钓誉、贪饵吞钩、奴颜屈膝、背信弃义等等卑劣无耻的行径之后,他这样安守寂寞,独善其身,则实在是难能可贵的。他并非对稼穑之艰、耕作之苦视而不见,从他归隐到去世,经历了丧妹、火灾、荒年等一系列打击,甚至以乞讨度日,他却仍然无怨无悔,“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萧统语),执著地坚守着他的精神家园,将种豆、采菊、饮酒、读书、睡眠、行路、乞食等日常生活和草木、飞鸟、片云、鸡鸣、狗吠等日常景物诗化,甚至于将死亡也诗化,“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有什么能够和这诗化人生相比的呢?
陶渊明是寂寞的,这寂寞就在一个真字,真性情,真言语,真行为。要做到这一个真字,还真需要一番勇气和智慧。在矢志不移和随波逐流之间,在现实利益和神圣价值发生冲突时,选择的天平最终将偏向哪一端?这是一个随时随地都在发生的问题。“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人生是短暂的,人生需要旷达。
现代人,请与千年诗魂一道,守住内心的寂寞,别让心灵蒙尘,因为寂寞是一种美丽,寂寞使人诗意地安居!
2.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是啊,钩心斗角、蝇营狗苟的权诈场,早已没有一片净土,自己的精神田园就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去呢?
我们的精神一直被物质束缚着,我们的灵魂一直被欲望驱使着。名利樊笼,笼住了我们的自由;红尘之网,网住了我们的心灵。是非已明,迷途未远。欲海无边,回头有岸。还犹豫什么呢?
终于无须再为五斗米折腰了,终于不必整天看那些丑恶的嘴脸了。吹牛拍马,行贿受贿,欺上瞒下,弱肉强食……真的太恶心了。好了,终于放下了,回来了,回来了。
杂草丛生,满目荒芜,那不是我们的灵魂家园吗?萧疏散朗,傲寒依旧,那不是先贤种下的松竹吗?天真烂漫,倚门盼望,那不是自己的乖儿子吗?热气腾腾的餐桌边,那个女子是谁?贤妻,辛苦了。
你是幸运的。“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一家老小其乐融融。离开官场,其实意味着你没有了收入来源。但从没见过你的妻儿有半句抱怨,哪怕他们后来跟着你忍饥挨饿。
你是天真的。你也不想想,一个40多岁的文弱书生,既无农耕常识,也无基本体力,如何能够耕种好那“方宅十余亩”?“草盛豆苗稀”,不挨饿才怪。
你是纯洁的。清澈似涓涓泉眼,明净如潺潺小溪。
你是坚决的。你不像那些假隐士,“翩然一只云中鹤,飞来飞去宰相衙”,即使全家挨饿,绝不重返污浊;因为你明白,幸福源于纯净的心灵。
你是自在的。“园日涉以成趣”,“时矫首而遐观”,“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或种豆南山,或采菊东篱,或寻幽揽胜,或即兴赋诗。
你是孤独的。举世浑浊,惟我独清。你只能“息交绝游”,你只能“门虽设而常关”,你只能“抚孤松而盘桓”,你只能“怀良辰以孤往”,你只能“登东皋以舒啸 ”,你只能与五柳相伴,与自然为友,与天地对话。
你是宁静的。身在田园,心连广宇。“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当忘却了一切污浊与不快,忘却了一切成败与得失,忘却了一切荣辱与悲欢,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你是高远的。博观而略取,厚积而薄发;观物我,通古今;融儒佛道于一炉,汇天地人与于一心。“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大象无形,大音稀声。高妙之处,已不可言说。
你是达观的。“善万物之得时”;“聊乘化以归尽”;“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在你看来,春去秋来,花开花落,聚散离合,生老病死,都是造化最好的安排。顺其自然,乐天知命,是自己再正常不过的选择。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正因为心灵远离名利场,所以你能够跳出红尘看红尘,把官场与世俗、欲望与灵魂、人生与自然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表面看来,你没能为这个世界做出任何物质上的贡献。你没能像达官贵人帝王将相般呼风唤雨。但你为整个中华民族守护住了一块精神田园,你为整个中华民族守护住了一片心灵净土。一部华夏文明史,如果没有了你们的守护,那就真的只剩下荒芜,那就真的如鲁迅先生所说,全是“吃人”的历史了。
你以自己的存在,向世人形象地诠释着“无用之用”的深层内涵。你以自己的存在,向天地有力地印证着“死而不亡者寿”的先哲感悟。你以自己的存在,为一部中华文明史,竖起了一根精神标杆,丈量着后世的每一颗灵魂。
五柳先生,万载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