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标署作者姓名和地址呢

2023-11-27 04:10: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如何标署作者姓名和地址呢,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名字写在论文哪里

很少有人会反对这一点:科技人员应对有其署名的论文负责。一些高级研究人员在自己没有直接指导或参与的论文里署名,这无疑是在滥用信任机制。时常有知名的科学家不负责任地把名字挂在后来查出有重大错误或欺骗行为的论文里;有些人咎由自取,并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Nature之编者按语,1977年6月26日,第831页

1 作者署名的排序

如果有合著者,署名问题可小可大:有时微不足道,但有时令引起轩然大波。

——Maeve O’Connor

科技论文里最容易撰写的部分,就是输入论文标题下的作者署名和地址。不过事情并不总是这么简单。

笔者还没听过有人因为署名的前后顺序而拼命,不过倒听说过不少真实的故事:平时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的同事因为署名资格和署名排序的问题而反目成仇。

正确的署名顺序是怎样的呢?遗憾的是,科学界对此并没有公认的规则或普遍接受的惯例。有些作者为了避免产生纷争,同意按姓名字母顺序来排列。在数学研究领域,这种做法看来很普遍。一些长期合作的科研人员,他们轮流作为合作发表的论文的第一作者。

过去,不管实验室负责人是否积极参与过某项研究,负责人的名字总会出现在实验室人员发表的科技论文的作者署名里。通常负责人的名字放在作者名单的最后(比如,两名作者中的第二位,三名作者中的第三位),因此作者名单中的最后一位好像能获得更多的关注和声誉。如果论文有两位署名作者,同时两人既不是实验室负责人又不是资深教授,那么两位作者都希望自己的署名可以排在后面。如果论文有三位或更多位作者,“重要”的作者都会希望把自己的名字放在作者名单中的第一位或最后一位,而不是放在中间。

现在,比较通行的做法是将论文工作的主要作者或该论文报道的科研工作的首要发起人列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即使第一作者只是个研究生,其他作者是实验室负责人甚至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人们一般都认为第一作者是论文的最重要作者,并认为论文报道的大部分研究工作都是由第一作者完成的。

但是,直到现在还有些实验室负责人坚持要在实验室人员的论文里署名。在一些论文中,作者署名长得就像细目清单,这些论文几乎把实验室里每个人(甚至包括在实验结束后帮助清洗器皿的技工)的名字都署在论文上面。此外,由于合作研究日益普遍,论文的署名作者也就越来越多。

2 作者资格的界定

或许可以这样来界定论文作者的资格:论文作者仅限于那些对实验的总体设计和实施有主要贡献的人。同时论文作者署名应该按照各作者对实验的贡献大小来排列名次:第一作者被视为主要作者;第二作者被视为主要协助人;第三作者的贡献可能与第二作者贡献相当,但更可能是比第二作者的贡献小。不管是导师还是同事,如果没有密切参与某项科研工作,就不应该提出将名字列在报道该科研工作的论文的作者名单上,也不应该允许自己的名字随便列在论文作者名单上。论文作者应该是能对论文里报道的研究成果承担责任的人。然而,由于当今许多领域的科研工作都是协作性的和跨学科的,对论文作者的界定有必要做些修正。要求每名作者对许多不同学科的科研人员联合完成的论文中的方方面面都负责,这显然不现实,但是每名作者至少可以做到对选择自己的合作者承担责任。

诚然,要解决好作者署名和排序问题并非易事。很多时候很难严格界定一位科研人员对论文的贡献是多少。那些就某一研究课题共同连续工作了几个月甚至几年的科研人员,可能很难记得是谁提出最初的实验设想,或者是因为谁的聪明想法使实验才得以成功。如果某位与该研究课题毫无关系的人士想要知道如何按贡献大小对各位参与此研究课题的科研人员进行署名排列,那么应该怎么处理呢?

每一位署名作者都应该对论文报道的科研工作做出重要贡献。重要贡献是指同论文的原创性直接相关的新知识和新概念。

在研究工作开始之前就应该确定以后发表论文时的作者署名排序。视研究的实际开展情况,可对作者署名排序做一些调整。但是,如果把作者署名及排序这一重要问题留待最后一刻才商定,实在是很不明智。

有些研究领域里还经常出现论文作者署名处有十名以上作者的情况(有时是写在注释里)。比如,F·Bulos等人的一篇论文(Phys. Rev. Letters 13:486,1964)虽然只有12段,但是却有27名作者。这种论文通常都来自一些规模较小的实验室:每个实验室拥有的科研人员不超过10名,很难单独做出重大的科研贡献。

是什么原因造成论文署名作者的人数居高不下呢?可能有几个原因,但首要原因无疑同科研领域“要么发表,要么消失”的“综合病症”有关。有些科研人员想方设法欺骗同事,使自己可以挂名在同事写出的大多数论文甚至所有论文上。这种科研人员的实际科研能力也许很差,但是到年终总结时他们发表的论文倒是不少。在一些机构,这些署名不实的论文可以给当事人带来升职的好处。不过这种做法很不可取。尽管科研机构的管理人员可能被蒙骗,科研的寄生虫可能尝到片刻的甜头;但是,真正的科研人员不愿削弱自己的工作,也不愿站污自己的名声,他们不会把做了点微不足道的工作的人添加到自己的论文署名上,也不希望在自己的论文里列出一长串对论文毫无贡献的人员的名字。

总之,科技论文只应该将那些对研究工作有重大贡献的人列为作者。在论文上毫无原则地罗列作者,不仅会削弱论文真正的负责人的科研分量,而且让所有需要使用或整理科技文献的人深恶痛绝。如欲了解论文作者署名资格方面的更多问题,请参阅Huth(1986)、Davidoff(2000)和C1axton(2005)的论述。

3 作者署名排序:实例

以下例子或许可以帮助解释科技人员对某一项科研工作在理论上和技术上的参与深度,从而帮助确定作者署名资格和署名排序。

假设科学家A设计了一系列可能导致重大科学发现的实验,他告诉技术人员B如何实施这些实验。如果实验成功并因此产生了一篇论文,尽管技术人员B做了所有的实验工作,科学家A却是这篇论文的惟一作者。(当然在论文的致谢部分,科学家A应对技术人员B点名致谢。)假设上述实验不成功,技术人员B拿着不理想的实验结果给科学家A看,并对科学家A提出类似这样的建议:“如果把孵化温度从24℃改到37℃,并且在培养基里加入血清蛋白,我想这种细菌就能生长。”科学家A同意按照技术人员B的建议重做实验,这次实验结果很理想并因此产生了一篇论文。在这种情况下,科学家A(排第一位)和技术人员B(排第二位)都是论文的署名作者。

对上面的例子再做进一步的假设。假设在采用37℃的孵化温度和使用血清蛋白后实验结果不错,但科学家A观察到一个明显与理论不符的现象:在这些实验条件下,细菌的成长情况表明被测试的有机体是一种病菌,然而以前发表的文献却指出这种有机体并非病菌。科学家A就此请科学家C(病原微生物学专家)测试这种有机体的病原性。科学家C很快进行了测试:他采用任何医学微生物学家都知道的标准程序来验证病原性,即把要测试的有机体注射进实验老鼠体内。基于科学家C的测试结果,论文里增加了一些重要结论,并且论文得以发表。在这种情况下,论文的署名作者仍是科学家A和技术人员B;在论文的致谢部分,作者应对科学家C的协助表示感谢。

但是,如果科学家C对这种细菌感兴趣,继续对此开展了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验,并发现这种细菌不仅对老鼠呈病原性,而且是好几种罕见的人类疾病的元凶(人们长期试图找到这些罕见疾病的元凶,但都没有结果)。基于科学家C的实验结果,论文里增加了两个表格的数据,而且论文的结果部分和讨论部分都做了相应的修正。这样在论文发表时作者署名应为科学家A,技术人员B,科学家C(另一种署名方式是将科学家C列为论文的第二作者。)

4 正确而一致的姓名表达方式

对于作者的姓名,通常首选的表达方式是:首名(first name),中间名首字母(middle initial),姓(1ast name)。在科技领域有一种趋势,就是作者名只用首字母来表达首名和中间名,这实在令人不解,因为科技文献的索引结果会让人模不着头脑。如果有两个人都叫Jonathan B. Jones,文献检索可以通过地址来排列他们的论文。但是,如果许多论文中的作者都表示成J.B. Jones(特别是有时其中的一些人还是用Jonathan B. Jones 来表示自己的姓名),要把这些论文排列得整齐有序,文献检索系统就得做大量的工作。出于很多原因(比如结婚后,或是宗教原因,或是法院要求),人们经常需要改名,但是许多科学家想到如果改名,那么使用科技文献的检索系统来检索他们发表的论文会遇到麻烦,所以他们坚持不改名。

不用“首名,中间名首字母,姓”这种方式,而是把中间名完整拼写出来会不会更好呢?答案是否定的。必须再次提醒大家注意,文献检索是-一个计算机处理的过程(计算机无法做人一样思考)。比如,一位叫Robert Jones的作者认为Robert Smith Jones比Robert S.Jones更个性化,忍不住把中间名拼写出来。然而这样会导致“复姓”(double name)的问题。计算机是应该把该作者归到索引“Jones”中还是“Smith Jones”中呢?由于复姓(不管两姓间加还是不加连字号)在英格兰地区和拉丁美洲很普遍,所以要让计算机(或文献索引系统的编程人员)来回答这个问题就不那么容易了。

由于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姓名格式,同时可能存在多种姓名翻译方法,所以要求母语非英语的作者在用英语撰写的科学论文上正确列出作者姓名,同样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Sun和Zhou(2002)发表的文章对中文名作者在英文论文上署名给出了一些建议。对来自其他国家的作者,一些写作手册能给出正确列出作者姓名方面的建议,期刊的编辑也会给出很好的建议。不要在一些论文上署名Shou-Chu Qian,而在一些论文上署名Shouchu Qian,或者其他一些论文上又署名为S.Chien。所以,不管科研人员在发表论文时采用哪种署名格式,都要注意署名的一致性。

如果期刊允许同时出现学位、头衔甚至广告信息,那么可以按照Leo Rosten(1968)建议的去做:

Dr.Joseph Kipnis-Psychiatrist

Dr.E1i Lowitz-Proctologist

Specialists in Odds and Ends

Dr. M.J. Kornblum and Dr. Albert Steinkoff

Obstetricians 24 Hour Service... We Deliver.

5 标署作者地址

标署作者地址的方法很简单,但很多作者经常不遵守约定,这也就导致作者姓名和地址不能正确对应起来。不过,很多时候是由于期刊本身的风格问题而非作者的疏忽造成了这些混乱。

如果论文有两位或两位以上的作者,并且各位作者都来自不同的机构,就应该按作者姓名出现的先后顺序逐一列出作者的地址。

问题出现在有来自两个机构的三位作者这种情况。解决办法是,在作者姓名后以特殊符号(如上标“a,b,c)做标记,同时在对应的地址后面(或前面)亦以该特殊符号进行标记。

如果读者想知道论文中某位作者的工作机构和联系方式,这种标记方法非常有用。清楚标署作者和对应地址,对论文检索服务也很有帮助。论文检索服务需要能够判断作者署名为人Jones的论文到底是由依阿华州的J.Jones,还是康奈尔州的J.Jones,还是英国剑桥大学的J.Jones发表的。只有作者在论文上清楚地标明署名和地址,检索服务才能将由同一作者发表的论文归类在一起。8.6 目的标署作者地址有两个目的:一方面可以标明作者所在部门或机构,另一方面可以方便读者联系这些作者。现在,科研人员主要的通讯方式是电子邮件(E-mai1),所以在作者地址中通常也要包括电子邮件地址;如果不给出每一位作者的电子邮件,那么至少也要给出论文的通联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的电子邮件。通联作者指负责论文发表前后通讯事宜的作者。--些期刊用星号、脚注或致谢的形式指出通联作者。论文作者应该查阅欲投稿期刊要求的标注通联作者的方式,也要尽早确定由哪一位作者担任通联作者。

除非是科研人员希望匿名发表,或者希望尽可能隐藏作者信息,一般情况下,每篇发表的论文上都必须清楚注明作者署名和地址。

本文节选自《科技论文写作与发表教程》(第六版)


相关文章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