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检员论文

2023-12-05 09:28: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质检员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质检员论文

从材料质量控制浅谈工程质检员应注意的几个基本问题

【摘要】本文阐述了质检员在材料的特性、材料现场复测与抽检、验收程序及思想的转变和知识的更新等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质检员 材料特性 样品代表性 进场复试 新材料 新技术 新观念

1、前言

建筑施工企业的质检员担任着工程质检的重要工作。其质检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优劣,而工程质量是百年大计,甚至工程质量关系着人员生命的安危。质检员除应该通晓各种施工规范外,在材料质量控制等方面,还应注意到材料的特性、材料现场复检、验收程序等,并转变思想观念,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确保工程的质量。

2、材料的特性

材料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与工程质量息息相关,质检员应该准确掌握材料的特性、质量及使用情况。实际工程中有许多质量事故都是由于不正确使用材料或不了解材料特性造成的。比如有这样一个例子:一糖厂浇筑的混凝土很长时间不凝固,影响了下一工序。经调查分析,原来添加搅拌水时使用了糖厂的桶,而桶中的糖分溶进了搅拌水,起到了缓凝剂的作用,致使混凝土长时间不能凝固。缓凝剂掺量每增加0.1%,就缓凝1小时,掺多了长时间不凝固,上强度极慢。关于糖这种缓凝剂,我们还碰到这样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我们检验过的一份水泥,3天不凝固,28天抗压强度极低,只有十几兆帕。后来谜底揭开了,就在于这是一份特意加过调料的水泥,加的就是食品中的白糖。糖可以做缓凝剂这一点质检员应该了解。关于材料的使用大家可能也听过这样的实例:把粉煤灰错当水泥用,发生了质量事故。低钙粉煤灰同水泥颜色一样,容易混淆,但粉煤灰密度相对水泥轻一些,凭这一点,就可以辨别清楚。发生这种事故,原因是对材料特性缺乏了解。再如当了解了EPS板受潮后保温性能下降、表面易老化的特性,施工中就应注意EPS板防潮、表面及时做保护层,保证保温效果。

3、现场复检和检测

材料进场复检是保障材料质量的有效手段,而现场抽样的代表性是保证检测的准确性、有效性的前提,作为质检员也应该管理好现场抽样,充分重视现场取 1 样的代表性。抽样检验本身比全数检验有一定的质量风险性,若抽样时再无代表性,质量风险无疑会增加。所以基于许多产品的不均匀性,取样有代表性才有意义,才能最大程度反映被检材料的质量。

因为建筑材料中水泥、砂、石、掺合料、外加剂、拌合水、钢筋、防水材料等由于生产等因素每一批都不是匀质性很强的产品。所以各材料标准对如何取样检验一般都有详细的规定。首先遵循随机取样的原则,再按标准方法取样,如砂石料的取样,在料堆上取样时,部位要均匀分布,首先除掉表层,抽取大致相等的8份或16份组成一组样品。

再如做配合比设计试验时,取样材料有代表性,混凝土的和易性、强度、耐久性质量才能同实验室的小试件基本一致,配比才有一定的施工指导意义。比如,有时实验室出具的配比坍落度达到180mm,实际施工现场时才达到80mm,减水剂减水效果不明显,以致于无法泵送,这很大原因在于原材料的不一致性。送配合比的原材料与实际代表性大相径庭,对现场混凝土的质量有很大影响。所以做配比设计的样品也格外注意代表性,水泥不要直接取整袋,不要在砂石料未进场时,随便找点替代品送去做配比。

关于取样的代表性问题,还有一个工程实际例子。前几年,有一个工程反反复复在不同的实验室对同一批水泥的安定性做了数次检验,结论不一致,有时合格,有时不合格。其实跟实验室的检测水平没关系,最后经调查,是每次取样的部位不同,样品不一致造成的。水泥产品的不均匀性可见一斑。还有时计算压实系数偶尔居然有大于1的情况,原因之一应该在于击实试验的土样的代表性与环刀土样的代表性的不一致。

4、质量验收应遵循科学的程序

质检员对材料的质量验收应遵循一定的程序,各种工作应做到位,质量保证资料齐全。质检员对材料的质量验收一般程序是:

查看进场材料的品种、数量(看包装)、保质期等;

查看质量证明书或材质单的检验项目是否齐全,具体型号指标是否符合设计等的要求;

查看材料尺寸偏差、外观质量; 从外观合格的样品中取样复试。

取样复试时注意按见证取样制度执行,见证人和送样人保证样品的真实性和代表性。

2 复试项目依据规范要求和工程设计规定。

5、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更新

质检员应在熟悉各种规范基础上,掌握新观念、新材料、新技术、与时俱进。一些传统老观念需要改变。

老观念之一:高强混凝土必须用高标号水泥配制 。

在今天混凝土大量使用高效减水剂的情况下,用32.5水泥配制C60的混凝土不仅可能,而且已用于实际工程。如今各搅拌站配制C60以下的混凝土都用42.5及其以下强度等级的水泥配制。这是因为水灰比是决定混凝土的强度的,水灰比愈小,混凝土强度愈高。水泥本身的强度是在标准规定的水灰比下检测出来的,现在检测水泥的水灰比一般为0.5,当把混凝土的水灰比小于0.5时,混凝土的强度就可能超过水泥本身的强度,但若没有减水剂时,采用小水灰比,配高强混凝土,要达到同样的稠度,用水量很大,相应地,水灰比不变,水泥用量也会很大,从施工性和经济性考虑,只能采用超过混凝土强度的高强度水泥。因此在这种条件下,高强混凝土必须用高标号水泥配制。而今天,用减水剂减小用水量时,同样的小水灰比配制强度高些的混凝土时,就可以用较小的水泥用量,而不影响施工性。

老观念之二:强度高的水泥就是好水泥。[1] 水泥标准更新修订后(即由原来的425标号变成强度等级32.5)对水泥强度要求提高了,水泥厂多采取提高比表面积、铝酸三钙、硅酸三钙的措施来提高水泥强度。这样同时带来另一方面的结果是水化热增大,流变性能差(和外加剂的相容问题)、抗腐蚀性下降,收缩增大,开裂敏感性增加。而且早期强度高而后期强度增长减小,甚至会倒缩。不同水泥厂生产的相同强度等级的品种的水泥,甚至同一厂不同批量的水泥其与外加剂的相容性和开裂敏感性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异。由于现行标准对水泥强度和细度只规定下限,不规定上限(国外有些国家规定),有的水泥高出标称强度很多,被用户认为是好水泥。实际这种水泥抗裂性差。尤其是3天强度很高的水泥,活性越大的水泥储存性能越差,因此常有42.5水泥和52.5水泥28天实测强度差不多的现象,所以慎用52.5水泥。所以单纯以强度评价水泥的好坏,是误区,水泥强度的高限比低限重要;抗裂性比强度重要,最重要是质量稳定和均匀。

在新材料层出不穷的今天,观念变的同时,还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与时俱进。例如膜材料能够打破传统建筑结构形式,易做成各种特异造型,且色彩丰 3 富,在灯光的配合下形成美丽的夜景,被誉为现代建筑高科技,有关专家称为是21世纪的建筑,水立方就采用了这种材料。只有深入了解这种膜材料特性,质检员才能在施工过程中把好质量关。又如绿色高性能混凝土(GHPC—green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已经越来越多地用到实际工程中,这也是国家大力倡导的混凝土新技术,是混凝土的发展方向。这种混凝土大量地利用粉煤灰、高炉矿渣等工业副产品,有利于节约能源,地球的可持续发展,是高耐久性混凝土。适用于各种恶劣环境。这种混凝土粉煤灰、磨细矿渣掺量高达50%以上。目前在行业规范《海港工程混凝土防腐蚀技术规范》上已经规定在受侵蚀作用的严酷环境中应采用HPC(高性能混凝土),而HPC中粉煤灰的掺量为25%至50%;磨细矿渣的掺量为50%至80%。相信不久的将来,GHPC混凝土将普遍应用,质检员的知识也应适应这种发展。

6、结束语

总之,建筑材料质量控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质检员应该充分认识到材料质量的重要性,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以适应材料技术的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廉慧珍,工程论文集,北京,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2004

附件见下页

4

质检员

质检员

质检员


相关文章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