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能写好议论文 怎样写好高考议论文

2023-12-17 19:38: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怎么才能写好议论文 怎样写好高考议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怎么才能写好议论文

题主问得太大了,岂是一个回答能讲透的。好在市面上有不少名师编的写作教程,如果想系统地学应该去看书而非提问。

好在题主在说明中特别提到“没有章法”,容易写“乱套”,“素材积累”也没方向。那么还是能答一答的。

首先有关素材的收集和整理,我已在

这里是高三狗,在语文议论文写作上遇到了没有题材的困难,怎么办? - 王振宁的回答

中详细解说和示范。

其次有关章法,高中议论文的核心是要讲明白“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三大问题,其中尤以“为什么”为核心。

再次最快捷的办法是参考明清八股文章法。我自己教的套路是再次基础上升格为“五个三”。

先谈八股章法。

封建社会的科举考试,规定考生的文章都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概括而言就叫作“起承转合”。这种文章形式相对固定,内容保守。在今天凡提到“八股”无不是嗤之以鼻,但凡事不能一概而论。元人杨载《诗法家数》一文中有这样一句:“一篇之中,先立大意,起承转合,三致意焉,则工致矣。”事实上,起承转合这种行文的格式,只要我们能古为今用,灵活运用,不但能将观点阐述的全面、充分,而且能使文章严密、深刻。在中学作文,尤其是高考应试中仍然有可取之处。

例:2007年湖南考生的一篇考场作文。

诗意地生活

人安静地生活,哪怕是静静地听着风声亦能感受到诗意的美好。

——海德格尔

诗意地生活,自可“闲观好山当户碧云晚”;诗意地生活,自可“静赏古层贮月松风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存世在百年之间,生命之路惟有用一份清明与淡定去行走,诗意地生活,方可找到自身真正的价值。

繁琐的俗世,人总是难以舒展最初的念意。纷扰的世事,迷乱的红尘,人们为俗务烦扰,让快乐的心蒙了尘,在成功的阶梯上摔了跤,才记起先哲们所说的“诗意”与淡定。

诗意地生活,世事烦扰不再。

泰戈尔说过,死之烙印将生命本真烙在生之硬币上,使它去购买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惟有诗意地生活,才能清明淡然的看待纷争的世界,让烦扰不再。

千舸过尽,一片汪洋,采石矶孤独地清点倒影,浊浪便是一杯煮过的酒,李白这一喝,便醉了一部唐代编年史。仗剑天涯的李白,选择了诗意地生活,于是便让历史留下了青莲居土洒脱的身影,一匹青驴,一袭青衫,让李白找寻到了生命本真的快乐。

诗意地生活,生之价值彰显。

康德说惟有心中的道德律与头顶上的星空令他敬畏,当我们选择诗意地去生活时,方能探寻到生命最初的敬畏。

穿越庄周梦蝶的翩跹,超脱老子骑青牛而过的函谷险塞,踏过孔子脚下不逝的东流之水,诗意地生活,蓦然回首,生命微笑。书破万卷的杜甫,选择了诗意的生活,于是便让汗青里多了一位诗中圣哲。纵然是“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凄苦;纵然是“老病有孤舟”“凭轩涕泗流”的悲凉:纵然是“卷我屋上三重茅”“高者挂罥长林梢”的窘境;少陵亦不改己志,用一支如椽巨笔,还原了历史本相与民生疾苦,一只小船,一席凉被,让杜甫探实到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现实的世界里一片狼籍,物欲横流,流尽了血汗;彩灯闪烁,烁干了安宁。素琴吟风的高雅不再,短笛赏月的古韵难留,现代人创造的物质文明中心灵的安宁难以寻求。

诗意地生活,拂尽世俗尘埃,清静红尘纷扰,让我们在双手合十的微笑中诗意地生活,找寻到深藏在星辉斑斓里的美好。

这篇作文评说历史,落脚现实,以证明诗意地生活在清明与淡定,人生的价值在心灵的安宁与自由。行文整散相间,疏密有致,文采斐然,显示了考生很不一般的语言功底,这是文章的一大亮点。

单以写作布局来说,本文也暗合“起承转合”的写法。开头以一副对联引起,摆出自己的观点,这是“起”,接着从“诗意地生活,世事烦扰不再”和“诗意地生活,生之价值彰显”两个方面进行论证,证明观点。这一部分,作者旁征博引,既展示了作者较为丰厚的文化积淀,也体现了较为强大的论证力量,这是“承”。下面“转”说开去,由上文的历史评述议论转入对“现实的世界”的议论,对“现实的世界”中的诗意缺失进行批判,事实上是从反面证明“诗意地生活”的重要性。最后一节是“合”,结束全文,再次强调论点,发出号召。

下面以2012年甘肃省高考作文题“要学会放弃”为例,来说明如何用“起承转合”四步法去快速构思论证。

第一步:起。即提出论点,也就是解决议论文中“是什么”的问题。

在议论文的写作中说理议论时,首先提出要说的道理(即摆出论点或分论点),接着对所提出的论点进行解释或阐述。所以这样做,原因有二:一是议论文的观点必须正确、鲜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便于别人把握。而有些议论文的观点太笼统、太概括,必须加以阐释,以便后文展开论述。二是便于后文展开议论。议论文的观点越明确具体,越便于围绕展开论述。所以,如要讲清“要学会放弃”的道理,提出这个论点以后,接着就要对论点进行解释阐述,讲明“什么是放弃”,“要放弃的是什么”的道理,使观点正确、鲜明。在这一点上,要学会将话题或题目进行分解。仍然以“要学会放弃”为例,试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①放弃是另一种形式的选择:我们离开家乡宁静的生活来到都市是为了能更好地发展出自我;我们放弃了城市安逸的生活来到偏僻的山村教书,是为了奉献自我;不收取贿赂是为了清白为官,不卑躬屈膝是为了一身正气……

②生活中有的东西是可以放弃的,如虚名、小利,但有的东西却永远都不能放弃,比如尊严、责任等,这些都是人之为人的最根本的东西,放弃了它们,我们就会沦落为社会的渣滓。

③通过一个人放弃的东西,我们可以看出这个人的性格和品质。钱学森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回到百废待兴的祖国,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代科学家的爱国情怀;一位老模范工人每每把自己应得的荣誉让给年青的一代,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爱护青年、无悔奉献的高尚品质。 

第二步:承。即摆事实,讲道理,也就是从正面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论点阐述清楚后,接着就可以从事理上对论点进行论证,就是运用马列主义的原理,社会生活的规律,公认的公理等从理论上证明论点的正确性,最后还可以举出具体的事例进行论证,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摆事实,讲道理。如要论证“要学会放弃”的道理,可以以自然界的生物为例:鸣蝉奋力地甩掉了外壳,因而获得了高空自由的歌唱;壁虎勇敢地挣断了尾巴,因而在危难中保全了它弱小的生命。也可以从古今中外的史实和故事中提取事例:居里夫人放弃荣誉与名利,赢得事业地进一步辉煌;感动中国人物陈健放弃回城的机会,赢得了良心道德的坚守与世人的感动。

但举例要注意四个问题:一是选择的事例,要能很好地与观点吻合;二是对事例的叙述要简洁明了,只要把能证明观点的那个部分讲出来就行,不必从头叙述故事的原委;三是举完事例后,一定要对事例进行分析,把事例蕴含的道理揭示出来,使之与论点挂上钩,从而起到论证论点的作用;四是举例要讲顺序,或从古到今,或从中到外,或从大到小,排列越有序,越能给人以雄辩的气势和力量。

第三步:转。即从反面论证,也就是从反面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在正面讲完道理,摆了事实以后,为了把道理论证得全面完整,无懈可击(因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仅仅证明一个方面就会使文章出现漏洞),我们再从反面论证,转到事物的反面或侧面去,论证它的错误,从而从反面证明观点的正确。

还以论证“要学会放弃”这个论点来说,就是先分析人们对待放弃的几种态度,找出正确对待放弃的反面和侧面,再摆事实,讲道理,论证不懂得放弃的错误与后果。上面“承”的时候我们已经论证了“懂得放弃”的正确,现在只要证明不会“放弃”错误,我们就能从反面论证论点的正确,从而全面而深刻地论证论点。这一部分的论证是对前一部分的深入与升华。

第四步:合。即结尾时,与文章开头形成照应,也就是解决议论文中“怎么办”的问题。

正反两方面论证后,文章结尾就可以水到渠成地重申文章的论点,这样既可照应开头使结构完整,又可增强文章的逻辑性和说服力。最后根据情况或提出解决的方法,或发出号召,或作劝勉等。

上述所讲论述型议论文构思论证的方法,只是快速构思论证的基本方法,不是议论文成篇的公式。因为写文章有法而无定法,形式是根据具体内容而变化的。当然,作文应该是“先规矩而后巧”的,懂得了基本的规矩,也只有懂得了入门的规矩,才能游刃有余的写出灵活多变的文章。

再谈我自己教的“五个三”。

第一个“三”,就是把文章分为开篇、正文和结尾三部分。这是废话。

第二个“三”,是一篇文章的正文部分要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大问题。其中“是什么”在比喻型作文题中就是“定义”,即解释题目中喻体的本体;如果在热点型作文题中就是“现象”,即论证题目中的案例在现实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为什么”就是“理由”,即证明自己论点的合理性。“怎么办”就是“对策”,即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三个“三”,是最核心的“为什么”(理由)板块需要提出三个分论点。没什么特别的理由,中国人好“三”。这三条理由以相同结构的排比句为好。其中第三条最好是反面论证。以09年广东卷的“常识”为例,有考生拟了这样三个分论点:“常识,指引我们更好地生活”,“常识,虽易知而难行”,“常识,须推陈而出新”。虽没啥亮点(其实他直接把题目分成三句当论点),但也中规中矩。

第四个“三”,是每个分论点需要分成“说理”、“举证”与“分析论据”三个层次。“说理”即讲道理,解释分论点,说明其意义;“举证”即摆事实,罗列名人事迹,中外哲言;“分析论据”即解释此论据为何能证明分论点。举例见下条。

第五个“三”,是“举证”层次中至少需要三条论据。这些论据以结构相似的三句长句为上。还是09年广东的“常识”:

哥白尼通过观察和计算,提出著名的日心说,打破了当时教会的地心说,天文学因此得到发展;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提出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开创了实验物理,为后世物理的发现奠定了基础;达尔文环游世界,不畏权威和教会的反对,出写出了《物种起源》,从而开创了生物史上的又一高度。这些人,毫不例外的都是打破常识,对常识推陈出新的人,而他们也因否定权威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可见,常识是不断的推陈出新中发展的。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以上摘录的段落并非“范文”,实则出自一篇当年的“病文”。具体大家可以自行搜索,试试自己能不能指出病处。指得出,说明真懂了;指不出,说明你平时也犯这些病。

如果题主觉得我说的有用,不妨动手练一下。

上个月给高二学生练了一个“英语是否应该退出高考”的热点型作文。

并且示范了一个驳论文的结构,题主你可以试试。

一、现象(是什么):

在最新的高考改革细则中明确提到英语将退出高考,成为社会化考试。对此很多人认为:

他们的理由是:

第一,

第二,

第三,

二、论点:

我认为,英语退出高考是一项的xxxxxxxxxxxxxxx的举措。

三、驳论

改革的人看似理由充分,但其中却不乏偏颇之处。容我一一驳斥:

第一,

第二,。

第三,

四、原因(为什么)

我xx改革,重要的理由有:

第一,

第二,

第三,

五、对策(怎么办)

六、结尾。

以上。


相关文章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