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怪文化论文 日本对《山海经》妖怪形象的本土化及其文化内涵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妖怪文化论文 日本对《山海经》妖怪形象的本土化及其文化内涵,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 要:早在千年前,中国奇书《山海经》的传入对日本的妖怪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日本妖怪文化在发展过程中融入了中国神话,呈现出独特的民族风格。文章以妖怪形象为例,从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角度探析日本妖怪形象的建构。
一、日本妖怪形象的本土化转变
(一)《山海经》与《怪奇鸟兽图卷》之渊源
《山海经》大约成书于先秦时期,于日本奈良时期(中国唐朝)或更早传入日本,江户时代(中国明、清时期)有画家绘制了《怪奇鸟兽图卷》,书中囊括了76种神怪异兽形象,日本画家在清代图本的基础上描摹设色,融入了具有日本特色的绘画风格。经考证,其中70幅妖怪形象在明代胡文焕的图本《山海经》及其文字描述中可以找到原型,而这些经典形象直至今日仍高频出现在当代日本的艺术创作中。
(二)“舶来”与“本土”的融合
《山海经》影响了妖怪文化在日本的发展,它与镰仓时代(中国南宋、元时期)出现的“百鬼夜行”传说也有着密切关系,虽然《山海经》中的众多神怪异兽还未完全融入如今的日本妖怪文化中,但一些经典妖怪形象在历经本土化后,渐渐在日本文化中落地生根。
以九尾狐为例,作为出自于《山海经》的着名妖怪,最早即是巫术和祥瑞的象征。白居易将妲己和褒姒比喻成祸国殃民的九尾狐精,九尾狐的形象开始妖化,在明代小说《封神演义》中达到了极致,至此九尾狐彻底成为淫乱残暴的象征。随着《山海经》的东传,九尾狐被更名为玉藻前,日本的传说基本上继承了九尾狐的形象与性格特征。江户时代高井兰山的《绘本三国妖妇传》详细描述了九尾狐在先后化身为妲己、华阳夫人和褒姒时所行的祸国之事,并最终流亡日本成为鸟羽上皇的宠姬玉藻前。伴随着坊间故事的流行,九尾狐在日本绘画与歌舞伎等艺术中也频频出现,葛饰北斋、歌川国芳等浮世绘大师都曾绘制过九尾狐的形象。九尾狐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终于融入了日本民间文化,成为了日本三大妖怪之一。
(三)继承与创变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说过:“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今天在日本生根发芽的《山海经》妖怪。《山海经》的妖怪形象东传至日本后,有些保留了原来的外貌,譬如日本的“足长手长”。《海外南经》中记载了常在水里用手捕鱼的长臂国人与双腿奇长的长股国人,日本的传说中则成为了手长的人坐在腿长的人肩上一起合作捕鱼的形象。另外一些妖怪则完全颠覆了本来的模样,如被《山海经》描述为“状如狸而白首”,最初用来御凶的吉兽天狗,在日本却变成了人鸟组合乃至红脸高鼻的修行者形象。
近年来,随着“妖怪热”的出现,妖怪题材的动画作品逐渐引起了动画界的广泛关注,如《十二国记》中的饕餮、《少年阴阳师》中的穷奇等等。日本用其民族特色使《山海经》的妖怪形象呈现出独特的面貌。在日本,河童和天狗早已成为其标志性的妖怪形象,它们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风貌而活跃于艺术作品中。
二、日本妖怪形象的特点
(一)妖怪绘画的传承
日本室町时代(中国元、明时期)的画师土佐光信被尊为日本妖怪画的开山宗师,以其为代表的正统大和绘画师吸收了中国水墨画的风格和技巧,为当时逐渐没落的大和绘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土佐光信的代表作《百鬼夜行绘卷》以其细腻流畅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当时民间口耳相传的付丧神传说。《百鬼夜行绘卷》在绘画上明显趋向世俗化,对江户时代的浮世绘艺术产生了深刻影响,浮世绘大师鸟山石燕就在继承前代“狩野派”画风的基础上将《百鬼夜行绘卷》中的日本妖怪与《山海经》的妖怪融入他的作品《画图百鬼夜行》中,并在此期间陆续推出了《今昔画图续百鬼》《今昔百鬼拾遗》《画图百器徒然袋》一系列妖怪绘卷,这其中的众多妖怪形象都成为日后日本动画作品中妖怪形象的原型。
鸟山石燕的妖怪绘画作品对日本近现代艺术家的创作产生了极大影响,启蒙了着名的妖怪漫画家水木茂,促使他创作出了《咯吱咯吱的鬼太郎》这样的在日本家喻户晓的作品,改变了人们固有观念中恐怖、邪恶的妖怪形象,令它们变得亲近可爱,真正开始走进了大众视野。
(二)恐怖元素的融入
日本当代的妖怪形象多传承于江户时期与浮世绘艺术,对比《山海经》形象的荒诞无稽,鸟山石燕的《画图百鬼夜行》在对许多本土妖怪外貌与文字的描绘上都笼罩了一层诡异恐怖的气氛,如行径恶劣、食人饮血的酒吞童子,善于诱杀男子的雪女和络新妇等等。此外出自于《山海经》的天狗,从可以御凶的神兽到被日本传说塑造成长有双翅、红脸高鼻的怪异形象,它拥有巨大的力气,出没于山野之间,并且大多以恶的形象出现在艺术作品中。恐怖元素的融入产生了强烈刺激的视觉效果和心理作用,使妖怪的形象更加鲜活地跳脱在纸上,呈现在大众眼前。
(三)善恶界限的模糊
除了拥有千奇百怪的形貌外,妖怪们的性格也难以捉摸,许多看似邪恶的妖怪在生前却是良善之人,因饱受折磨和不公待遇而化身厉鬼,如骨女和皿屋敷;有些出身悲惨、遭遇不幸去世,成为妖怪后却造福人类,与人为善,如座敷童子、山童等等。在许多日本妖怪身上似乎难以界定纯粹的善与恶,善恶界限的模糊使得一些妖怪形象更具魅力,富有神秘性和复杂性。
三、日本妖怪形象的文化内涵
(一)节俭与环保意识
日本国土面积小,人们长期居住在自然资源匮乏、火山地震频发的生存环境中,因此节俭意识几乎覆盖了日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日本文化中,妖怪也是万物有灵的一部分,传说中被长时间遗弃的旧物会积怨化为“付丧神”,这与中国妖怪传说中的物久成精不谋而合,影视作品常常将“付丧神”引入来暗喻日本人的“恋物”情节,以此来呼吁人们惜物、爱物,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
(二)民俗与宗教文化
在妖怪动画成功的背后,深厚的民俗宗教文化与社会内涵也是其形象建构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汉传佛教和神道教作为日本重要的宗教,对整个日本社会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天狗形象就离不开结合二者特点的修验道的影响。此外,日本的民俗学者还经常将日本的“神隐”称为“天狗隐”。言灵信仰是神道教重要的起源之一,言在日本文化中既可以是语言的“言”,也可以代表事物的“事”,妖怪文化中的言灵信仰即是对万物有灵的思想体现。妖怪题材的艺术作品中经常会出现姓名崇拜与禁忌,或者使用咒语来收服或召唤妖怪的情节,言语成为一种特殊的仪式,它的力量带动了现世与灵界的连接。这种艺术化的表达手法也生动地体现出日本传统的宗教观念和民俗文化。
(三)现代社会的人文关怀
日本民俗学者小松和彦教授指出,妖怪不管在任何时代,它们的类型和据点会随着人们生存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异变。他将妖怪出没之处分为乡村、城镇、都市。在乡村,人们住在村庄中,河童、天狗和山姥等妖怪则栖息在田地和山林中;在城镇,人口聚集密集,妖怪只能在半夜出没,“百鬼夜行”的传说也因此产生;而在都市出现后,妖怪在人间渐渐消失,更多的妖怪进入了人们的内心世界,也被称为心灵的“暗之间”,这也在暗示着在当下社会,人们因为生活压力增大而产生了多种不安、恐惧以及社交关系中的冷漠心理。影视作品在描绘都市情景的时候,人们身边如果出现了妖怪,它们对人的危害往往比在乡村和城镇出没的妖怪要大得多。都市妖怪的传说也常常流露出对现代人群的一种人文关怀,艺术创作中多以妖怪形象或妖异现象来呼吁当代社会对人们心理健康和生活状态的关注,妖怪形象在动画中多以“人”的形象出现,其动画主题其实是在暗示人类如何与“异于常人”的人相处。
四、结语
在近代的发展中,日本学术界表现出对妖怪文化的高度关注,以井上圆了为代表的学者早已将妖怪研究发展成为当今日本的“妖怪学”学科。而本诞生于神话经典《山海经》中的中国妖怪,却在与我们隔海相望的日本文化中生根发芽,逐渐推动了日本本土妖怪文化的发展。作为《山海经》的发源地,我们更应该积极研究中国的妖怪文化,让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王昕宇.东渡的《山海经》与日本的夜行百鬼关系考[J].艺苑,2018(5).
[2]金凤,吴宦熙.《夏目友人帐》与《少年阴阳师》中的言灵信仰现象比较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