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章和赏析(文学赏析怎么写 )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经典文章和赏析(文学赏析怎么写 ),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千古小丑铸沧桑
——余秋雨《道士塔》赏析
余秋雨是个睿智才子,散文大家。在当代浩如烟海的散文作品中,真正能引起人们深沉思索,强烈震撼人们心灵的作品寥若星辰,而余秋雨的散文就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颗明星。他的散文被称为文化散文,情文并茂,雍容大气,富含思想,是一组组历史文化深处的特写,是散文长河中兀然崛起的一座奇峰。他以深厚的文化背景作铺垫,以学者的深沉哲思,通过独特的审美视角来唤醒人们的生命意识,民族意识,文化意识和历史忧患意识。他的第一部散文集——《文化苦旅》,掀起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读书界的一股旋风,势头之盛至今不衰。后来他笔耕不辍,又相继推出系列散文集《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笛声何处》,这些作品都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道士塔》是《文化苦旅》中的首篇,它已经在人们的心灵上留下深深的烙印。
情感丰富深沉
敦煌是他“文化苦旅”的第一个驿站。《道士塔》贮满历史的沧桑感,充满忧患和哲思的理性思辩色彩。中国古老而灿烂的历史文化流淌了数千年,敦煌莫高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港口,它满载着悠久而辉煌的历史文化向我们走来。然而敦煌文化的命运却让人意想不到地与一个叫王圆箓的道士联系在一起,他一度把持了中华文明的咽喉。1900年5月26日,是一个普通的日子,也是个伟大的日子,王道士在这一天无意中开启了莫高窟这一宝藏。可是这一宝藏是在黑暗腐朽的清朝末年开启的,是由卑微、渺小、愚昧王道士开启的,所以就注定了它的命运——被慷慨地卖给了外国人。作者用犀利而沉重的笔触解剖了中华民族文明史中极其荒唐的悲剧,内心的痛苦与愤怒溢于言表。“什么也没有了,唐代的笑容,宋代的衣冠,洞中成了一片净白。”“今天我走进这几个洞窟,对着惨白的墙壁、惨白的怪象,脑中也是一片惨白。”“‘住手!’我在心底痛苦地呼喊”,悲怆的呐喊怎能不让人的灵魂悸动?道士用锤子打碎了原有的雕塑,修建了天师和灵官以便使整个环境与自己道士的身份“相符”,传统美德中的审美与和谐在这里也具有了强烈的讽刺意味。“道士要的只是一笔最轻松的小买卖,就像用两枚针换一只鸡,一颗纽扣换一蓝青菜。”“王道士频频点头,深深鞠躬,还送出一程。”“他依依惜别,感谢司大人、贝大人的‘布施’。”王道士非常庆幸自己的运气好,完成了在他看来永远值得自豪的一笔交易;他当然对“布施者”必恭必敬,感恩戴德。然而他没有,也不会意识到我们的民族文化正遭受着厄运。当斯坦因的装满经卷的车队出发时,他拉走了属于我们民族的瑰宝,也拉走了一个民族的耻辱。“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我好恨!”“大哭一场”,作者无比痛心,忧愤满怀,却又无可奈何。余先生在为旧中国的屈辱历史深沉浩叹的同时,批判了愚昧的道士,强烈地抨击了昏聩的官吏,愤怒地谴责了贪婪无耻的殖民强盗。无知、短视的王道士使中国丧失了许多无价之宝;腐败、昏庸的中国官员没有去捍卫国家的宝贵财富;阴险狡诈的外国人夺走了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敦煌莫高窟仿佛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痛苦地向我们诉说着那个时代的悲哀,以及中华民族的悲哀。从《道士塔》中,我们深深地体味到浓浓的苦涩……
王道士只是一个小丑
对于王道士的形象,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穿着土布棉衣,手缩在袖子里,目光呆滞,神情畏缩;见到银元的时候只剩下了贪婪的目光……他是一个有名有姓的莫高窟的罪人,我们可以唾弃他。可是应该完全归罪于他吗?不应该!还有更大的、更多的,无名无姓的罪人,比如当时的中国官员们。他们比这个出身于农民家庭,曾当过兵,后来又鬼使神差地成为莫高窟住持的道士有学问,有财力,有办法,可是他们对于保护祖国的文化遗产无动于衷。殖民者“在沙漠里燃起了股股炊烟”,而他们的“客厅里也正茶香缕缕”,这是余秋雨含泪的幽默!官员们只知道享受,只考虑到一己之私利,只会把经卷据为己有或作为贿赂物;而竟然又信口雌黄,说没有运送文物的经费。余先生愤激地说:“中国是穷,但只要看看这些官僚豪华的生活排场,就知道绝不会穷到筹不出这笔运费。”那些达官贵人在觥筹交错的时候,一定不会想到仅仅因为运费的问题,几千年的珍贵文化遗产迅速地远离了自己的祖国,他们才是历史的大罪人。那时的中国,思想极其落后,文化意识特别淡薄;政府软弱无能,官员鼠目寸光,对外国人是奴颜婢膝,对殖民者的掠夺行径还会说:“中国地大物博,这点东西就算是对他们的赏赐,哪里值得大惊小怪?”面对这样的现实,作者假设自己早生了几十年,正好遇到了那场悲剧。他虽然会义无返顾地“拦住车队”,可是下一步怎么办呢?他也“只能停驻在沙漠里,然后大哭一场”。我们怎么能对一个根本不懂文化,卑微、愚昧的道士求全责备呢?其实王道士也曾为维护敦煌石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那个时代把他推到了历史的前沿,使他直接与殖民者进行交易,他最多也只能算是一个小丑而已。可是正是这样一个小丑引发了余先生对中国历史文化浓烈的沧桑感。
余秋雨是一个文化的传播者。他的散文已经成为文化的一个载体,催发了人们的文学情愫,激发起人们巨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余先生是个至性、多情之人,用“心”与历史对话,不含半点虚情假饰。他又凭着文化史学者特有的敏感,以深沉的文化理念,把人生底蕴、人生意义及自然之美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因此他的散文能将人们引入时间和空间交错的隧道,无可抗拒地推动人们走向历史的深处,让历史沉重感在人们心中产生亘远的共鸣,同时启发人们在物质之外思考人性、思想和文化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