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朗诵水平

2024-01-04 07:27: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怎样提高朗诵水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如何朗诵好文章

终于挤出时间更新了这一篇,又填一个。(敲黑板)

(此处应有掌声)

————————————————————————————————————

原答案:

在语言能力过关的情况下。(普通话)【一乙为线】

八大基本类型的表现,优秀与否皆来自于内部技巧和外部技巧的使用与理解。

内部技巧:内在语、对象感、情景再现。

外部技巧:重音、停连、语气、节奏。

朗诵走心。

请放弃学习并彻底丢弃“中国式朗诵”,那种所有类型都一味气吞山河的“啊~春天”式的表达不是朗诵。

朗诵从来都不是单纯意义上的什么“朗读+背诵”。

艺术虽然高于生活,但终究源于生活,并从来都没有脱离掉生活。

在理解这一点的基础上去表达。

——————————————————————————————2017.04.18 更新

内部技巧篇:

1.内在语

内在语的意思,是指那些在播音语言中所不便表露、不能表露或没有完全表露出来和没有直接表露出来的语句关系和语句本质。

从语言的构成逻辑上讲,语句链条间是具有逻辑关系的,比如:我饿了,我要吃东西。“饿了”和“吃东西”是具有逻辑上的链接意义,前者和后者之间的关系是“因为”“所以”的关系,而在原语句中并没有“因为和所以”的直接表达,所以需要我们在阅读时加以的处理,结合语境和上下文来确定语句中这一“深层链接”,而不是简单的陈述过去。

这是为什么我们说“看起来越平(情感)”的文,读起来处理越麻烦的根本原因。

2.对象感

大多数初学者在表现有声语言的时候显得语气平淡呆板,没有起伏,或者速度特别快像是自言自语,再或者漫无目的一笔带过,没有播讲兴趣和播讲愿望,让人听久了就萌生倦意。原因很简单,他们为了读而读。

语言的传播不是自言自语,也不是对空宣传,更不是自我欣赏(这一点尤其有趣,太多人太懂得自我欣赏!!!),不论如何自我感觉良好,请记住你去播讲你去朗诵,不是给自己听的,甭那么勇敢的自我欣赏自我陶醉自我表达,你的播讲目的,你让你的受众,进入到那个美妙的世界中去。

说穿了,你是个守门儿的,你有钥匙,你得开门儿,让大家都进去赏赏,这是你的义务。

甭站在门口拿把钥匙对着自己瞎BB,你得开门儿让大家去感受,那才是真善美的小世界。

3.情景再现

这一点最为重要。

情景再现指的不是单纯的你的自我精神世界的再现,而是你“在符合稿件需要的前提下,以稿件提供的材料为原型。使稿件中的任务,事物、情节、场面、景物、情绪等等等等在播音员脑海中不断浮现,形成连续的活动的画面”,并不断引发相应的态度、感情。

这个叫情景再现。

简单的说,就是在“符合设定的情况下,说人话,展示稿件内的场景。”

所以你知道为什么我极其的讨厌新生代一批人非常崇尚中国式朗诵的行为,读《珍珠鸟》跟读《海燕》一样,读个《水调歌头》跟读《啊!黄河》一样。

妈的...还各种有道理“中国式朗诵,是老一辈留下来的精华,具有中国独有特色,不能被丢弃,应该被发扬,你不懂是你不专业”

我还真是毙了狗。

建议喜欢古诗词系列朗诵的朋友们可以多多看看《中华长歌行》系列

尤喜欢焦晃老爷子的《水调歌头》。

这里给个传送门:配乐朗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焦晃(2011·中秋)

增强气氛没有错,同时要足够还原场景,才算是成功的朗诵。

甭说没有见过古人饮酒谈诗的样子,我就让脑补一下,你丫的朗诵个《水调歌头》跟打仗一样,那样子恨不得把现场的琴都给掰成两截,千古名篇《水调歌头》分分钟变成“水煮割头”,还真是有画面感。

——————————————————(篇目分割线)

外部技巧篇:

重音

一篇稿件,是由很多个表达独立意思并蕴含一定感情的语句组成的,语句中的词和词组并不处于完全并列、同等重要的地位,有的会更重要一些,有的次要。对那些比较重要的点,我们则采取着重强调一下的方式来表示其重要性,以便于更突出的表达出具体的语言目的和思想感情。

毕竟同样一句话我们把不同的点放在不同的地方所表达的最终结果是会产生偏差的。

比如说:楼下卖油条的小伙子其实是隔壁老王派来打探情报的间谍。

重音放“楼下”:表明突出是楼下的那个买油条的小伙子,不是隔壁街的小伙子。

重音放“油条”:表明突出是楼下卖油条的那个小伙子,不是卖萝卜的那个。

重音放“隔壁老王”:表明突出小伙子是隔壁老王派来的,不是老李。

重音放“打探情报”:表明突出小伙子是来打探情报的,不是干其他的... ...

这个很好理解对吧。

另外,重音使用切记不要僵死了,这玩意儿在不同的语句中,绝不是万能公式,诸如很多人喜欢在所有的形容词上做同重的重音,或者在全文(不论什么情况下)所有第三人称上用重音,这会使得整体色彩变得极其单一。这是明显不管情景变化我终自管饮酒醉的表现。

结果会超级恶心。

停连

顾名思义,停顿和连接。

有的人问我,为什么要停顿。也有人回答说:你阅读的过程总归是需要换气。

就完了。没下文了。

卧槽... ...

这和自身的情况有关系没有错,但恕我直言,停顿的意义更多是在于“你的受众需要有思考的空间”。

这是生理需要,但更多的是心理需要。

首先在停连的使用上,生理需要必须要服从心理需要,不可因停害意,因停断情。换言之,你停顿是为了在下一句更好的表达其稿件内在情感,或者为了下一句让情感深度更深,或者给个起伏让前后有所对比。

这里不做学术性的长篇解答,用心体会。实在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张颂教授的《播音创作基础》,里面详细的记述了包括:区分、呼应、并列、分合、强调、判断、转换、生理、回味、灵活性停连等10类停连方式。

当然其内容是专门为播音主持专业学子而做的,老一辈真是用心良苦,但就这样完全给鼓捣碎了,却也少有愿意咽下去。

另外,在停顿的时候,请“就气”,这玩意儿是怎么回事儿容我简单废话两句。

播讲时,除非是表达过程“大开大合”,否则一般我不大建议完全换气。

而更多以补气的方式做,这样能有效的避免过多的气息外泄影响整体效果。

比如:我们一口气一般吸个六七成满来用,但这一句播讲我们仅用了五成,那么在剩下三成我们不呼掉这三成气息再重新洗六七成满的气,而是由外往内再补个大概三四成进去。尽量的减少播讲过程中的换气“特效”(那可怕的巨大呼吸声...)

语气

很多人说这是个玄学。

NO。

语气被专业定义为“思想感情运动支配下语句的声音形式”。思想感情和声音形式往往相辅相成,前者决定后者,而很不厚道的,后者对前者却有反作用。

思想感情我们专业上讲分成两个部分,一是个感情色彩,一个是语气的分量。

感情色彩容易理解,喜怒哀乐惧憎....对吧,语气则很重要。

这里重点解读一下,很多人在读东西的时候给人的感觉没有人味儿,明明语音很标准,但是就是很单薄,原因就在这里。

语气的处理我们往往仅以句子为单位。

优质的处理是“把握这一句的个性特点”,从而避免句句都一样,句句都不准的问题。但需要注意,“这一句”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存在于稿件整体当中,是其一部分,注意要联系上下文,不要脱离了语言环境。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继续往下搞入节奏的概念。

节奏

这个节奏不是动次打次。不是B-box...也不是你们想象中的“和音乐差不多的那个东西”。

而指的是“思想感情运动状态的外部呈现”。

简单粗暴的说,就是抑扬顿挫,高低起伏,轻重缓急的有规律性变化。

更加简单粗暴的说:

欲高先低,欲低先高

欲快先慢,欲慢先快

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欲轻先重,欲重先轻

这样做的原因是为了要完善我们在播讲或朗诵过程当中的层次和对比从而增强生动感人的内容的分量。

打个简单的比方: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就这一句简单的话我们要做以下处理:

语言艺术,博大精深。

冰山一角,夏日解暑。

我昨天发过誓,每天12点必须睡的,晚安了各位。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信息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