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锁记的研究意义(《金锁记》赏析)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金锁记的研究意义(《金锁记》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作者与作品的关系
张爱玲的一生可谓是是幸与不幸完美的交织。她生来家室显赫,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清朝重臣李鸿章的长女。但她父亲张廷重却是个花花公子,吸大烟玩女人,毫无大志。她的母亲为了摆脱家庭的桎梏与其父离婚,远赴美国留学,并找寻到了自己的幸福。而张爱玲则成为这场不幸婚姻的牺牲者,在父母离婚,父亲再娶后,她与继母发生口角被父亲暴打还得了痢疾。残缺不和谐的家庭环境给她的童年布满阴翳。
她生于上海,所以在她许多作品的背景亦或是作品中主角的作品都与上海这座城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在张爱玲的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男性角色甚至是男主角就是一个花花公子的形象,我想这与她的生父的行为作派不无关系。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优渥,张爱玲见过大千世界的繁华;因为其深远独道的见解,她也能透过繁华的外表看见腐朽的本质,因此无论是《第一炉香》、《半生缘》还是《金锁记》都能从作品中看出繁华与腐朽的参杂。
张爱玲的作品主题大多围绕女人和命运展开描写,刻画了一个个充满悲剧性的女性角色。她的这些特点在《金锁记》中也都或多或少的体现着。《金锁记》的主题亦是女性悲惨的命运。故事发生的背景是让作者又爱由恨的那座城上海,而故事本身主要围绕女主人公曹七巧一生的悲剧展开。书中的男性角色姜季泽和《第一炉香》的乔琪,《半生缘》的祝鸿才同样是一个花花公子,爱钱爱女人的形象。困住曹七巧的姜家也是上海的上流家庭,姜公馆内紫榆百龄小圆桌、堆花红砖大柱、巍峨的拱门等都透露着姜家的风光,但是风光的背后却是姜二爷的病弱和死亡,姜三爷的花天酒地,是强盛后的落没。
二、《金锁记》的风格
(一)对《红楼梦》的继承与发展
因为张爱玲本人对古典小说的热爱,所以她的创作也受到了古典小说的影响。《小天地》的主编周炳候也曾评价张爱玲,说她的笔法在模仿着《红楼梦》或者《金瓶梅》。
我们从金锁记也能看出张爱玲对《红楼梦》创作手法的传承与变革,比如《金锁记》中女主人公曹七巧的人物形象。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曹七巧的身上有着王熙凤的影子。他们的言语大多尖酸刻薄,都有着泼辣的性格。在《金锁记》中,曹七巧因不顾兰仙感受张扬其婚事遭人厌烦,却反击道:“不承情也罢!……谁见我的情来?谁有半点好处到我头上?”又比方说她揶揄兰仙新婚,笑着道:“三妹妹原来也嫌人太多……像你们没满月的,自然更嫌人多了。”公共场合却毫不避讳男女情事。大胆乖张的行为作风不也是王熙凤的性格特点吗?但是因为家庭时代背景的不同,曹七巧原比不上王熙凤的结局与心计,但他却多了小市民的市侩和骨子里的自卑。
在语言上,《金锁记》对《红楼梦》也有继承。文中形容曹七巧的穿着时写到:“窄窄的袖口垂下一条雪青洋绉手帕……瘦骨脸儿,朱口细牙,三角眼,小山眉……”和《红楼梦》中对王熙凤出场:“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风格韵味很是相似。
除去人物形象上和语言上的相似性,在文章整体的基调上《金锁记》和《红楼梦》都充满了悲剧意味。《金锁记》主要讲了一个情欲被长期禁锢的女人将压抑的心理转化为对金钱物质的追求,对他人甚至子女的报复,曾经富有的姜家最终难逃落败的命运。两者同样都描写了上流家族由浮华逐渐走向苍凉的过程。这种浮华和苍凉正如她的那句名言:“人生时一件华丽地袍子,里面爬满了虱子”。不同的是《金锁记》没有《红楼梦》里错综复杂的家庭宗族关系,张爱玲选择把笔墨倾洒在一个小家庭的兴衰。相同的是这篇文章风格凄凉,同样具有一层忧郁凄清的色调。
(二)人性之恶
《金锁记》用当下时髦的字眼形容可谓是全员恶人。无论是女主角曹七巧还是其他配角都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人性中丑陋的一面。我认为正如小说的题目《金锁记》,黄金的枷锁锁住的不仅是曹七巧,也锁住了小说中的每一个人。被这黄金的枷锁禁锢最深的是曹七巧,出身低微却因金钱嫁给姜家二公子——一个软骨病患者,没有性生活的苦闷和姜家对她的鄙视令她变得愈发尖酸刻薄,把刁难的言语当做刀刃,刺伤她周围所有的人包括她自己。曹七巧这个角色在大多数人看来是一个集嫉妒、卑鄙、爱慕虚荣为一身的反面人物,我们很难从她身上发现人性的光辉,但我认为在她可悲的一生中也曾在刹那间闪烁过一些真善美的火花。她也曾爱过姜季泽,只是这份爱不足以驱走她对金钱的渴望,不足以抚平她骨子中的自卑。求而不得的爱情,难以满足的性欲让她开始仇视这世间的一切美好,以恶意去揣度每一个人,甚至是子女的幸福。
曹七巧深知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裹小脚是要被人看轻的,所以她在鞋里塞了棉花装成半大的文明脚。可她却因为侄子春熹与女儿长安的亲近,要给女儿裹小脚,即使她知道这样会令女儿遭人嘲笑,她也不愿让女儿与男人产生亲密关系,因为那是她求而不得的。有人说曹七巧反对侄子与女儿亲密是因为她觉得侄子一家贪图其钱财,但我认为这只是一部分原因。更主要的是她不希望自己的女儿能收获一份美满的爱情。倘若真的是因为她害怕钱财被夺,她完全可以接受后来出现的思想进步、家境殷实的童世舫。可她却故意在童世舫面前提起女儿长安吸食鸦片一事,抹杀了女儿“最初也是最后的爱”。但事实是无论是长安还是长白都是因为曹七巧的安排才最终沾惹上鸦片。
对于儿子,她亦是如此。她故意与儿子长白讨论床事,满足她的情欲、性欲,让儿媳脸面尽失最终郁闷而死。也许她的内心是希望这世间的所有人都与她一样,在现实残酷的打磨中走向腐朽。如她所愿,她的儿女也因她的破坏阻拦丧失幸福。
在小说中曹七巧的女儿长安比儿子长白的人物形象更加饱满,人物的悲剧色彩也更加浓重。长安可以说是曹七巧的翻版,是曹七巧命运的延伸。她抽食鸦片不求上进,用原文的话说就是:“挑是非,使小坏,干涉家里的行政。言谈举止越来越像她母亲。”其实像的不仅是言谈举止,更是命运。长安本可以继续上学,获得进步,可她却因怕人嘲笑早早扼杀了她自己接受教育的机会。面对母亲的压迫和阻挠时她选择了逃避而不是面对。这也致使她成为了下一个曹七巧。曹七巧的儿子是一个花花公子,整日寻花问柳,对家庭对妻子毫无责任心可言,也算不上什么优秀之人。再来分析小说中的小人物们,下人小双和凤萧地位低下却看不起曹七巧。我想在他们内心深处一定认为自己也有做少奶奶的机会,是嫉妒令他们不仅没有同情同为小市民阶层的曹七巧反而在背后恶语相向。整篇小说处处都弥漫着恶与悲。但仔细品味我们也可以在黑暗中寻找到零零散散的光亮。比如长安与童世舫短暂却让人心动的那段暧昧时光;又比如曹七巧死前悔恨的泪水。
三、艺术特点
(一)现代小说技巧的运用
《金锁记》写于1943年,文白相济。张爱玲的作品中,白话文的成熟运用一直是她作品的一大特色。在那个白话文刚刚兴起的年代,张爱玲能白话文使用的炉火纯青,确属难得。
首先是对象声词的运用。她在《金锁记》中大量运用象声词,如“骨碌”“吱溜溜”“不楞登”等使整篇小说充满生活化的气息,更加贴近于读者的生活,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除此以外,《金锁记》中还大量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在小说第一段便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年轻的人想着30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将月亮比作泪珠,伤感却也唯美。《金锁记》的第一段是我很喜欢的一段描写,我认为它极富有艺术的美感,之后我还会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论述,这里就不再多言。之后,文章多处都运用了比喻,比如对环境的描写,形容太阳初升:“地平线上的晓色一层绿,一层黄,又一层红,如同切开的西瓜是太阳要上来了。”
受西方文学思想的影响,张爱玲在《金锁记》中运用了西方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意识流写作技巧。像小说第一段对月亮的描写“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用一种超时间超空间的手法描写一种阴翳的氛围,暗示种种悲剧的发生。在曹七巧与姜季泽争吵过后,张爱玲也运用了一段意识流的描写:“酸梅汤沿着桌子一滴一滴朝下滴,像迟迟的夜漏——一滴,一滴……一更,二更……一年,一百年。”用酸梅汤汁的掉落把时间的流逝具象化,表现了曹七巧内心无穷的痛苦。
张爱玲现代小说技巧的运用还体现在电影中蒙太奇手法的应用。在《金锁记》中,曹七巧回忆自己嫁人以前的场景:“有时她也上街买菜,蓝夏不衫裤镜面屋林相关隔着秘密层层一排吊着猪肉的同句,他看见肉铺里的朝禄……死去的肉体的气味……床上睡着她的丈夫,那没有生命的肉体……”这一段由曹七巧回忆以前肉铺里的朝禄与其嬉闹的场面到看见丈夫病怏怏的肉体,跨越时空但逻辑缜密,衔接自然。再有“风从窗子里进来……忘久了,便有一种晕船的感觉。再定睛看……镜子里的人也老了十年。”张爱玲通过镜子进行时空的穿梭,场景的切换,让读者自然的感受到时间在曹七巧身上的流逝,展现曹七巧的愤懑与悲伤。
意象历来是作家们增加作品韵味的有力武器,张爱玲亦是如此。在《金锁记》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她对月亮这一意象的运用。在小说开头和结尾都写了月亮,且收尾呼应。30年前的月亮大、圆、白,30年后的月亮却沉了下去。让悲伤的氛围从小说开始弥漫到小说结束。除了这两处对月亮象征形象的描写以外,整篇小说还有4处借月亮这一意象增强作品感染力。比如“天快亮了,那扁扁的下弦月……沉了下去。”暗示封建大家族将衰亡,进步的新思潮已经涌入,姜家也将逐渐走向落寞。还有在长安要退学时,利用月亮烘托出悲伤的气氛;在七巧拉住长白替她烧一夜的烟不让长白与七巧同房时,作者描写的月亮像个戏剧化地狰狞的脸,表现了当时氛围的变态诡异;在长白陪曹七巧抽鸦片,芝寿独守空房,把月亮比作漆黑天上的一个白太阳,用两个相对立的事物作本体和喻体来表现丈夫不像丈夫,婆婆不像婆婆的不合常理。
四、《金锁记》的主旨与思想感情
《金锁记》一文主要通过曹七巧这一角色,塑造一个因金钱而消耗青春出卖爱情,最终因金钱导致人格丑陋化的故事。全文多次出现:黄金的枷锁,始终贴合主题。金锁——黄金的枷锁,是金钱对灵魂的禁锢,也是封建思想对人的侵蚀。
我认为这黄金的枷锁不光困住了曹七巧还困住了曹七巧哥哥一家,困住了姜家,也困住了长安、长白。诚然,曹七巧爱钱,可是她嫁到姜家是她哥哥为了金钱让她与姜家残疾的二爷结婚,她原本是被迫的。可在金钱的驱使下,她由被动化为主动,不讲情分,不讲底线的收敛钱财。她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将自己的情爱性欲囚禁在金钱的牢笼中。而姜家作为富家豪门,因聚财而壮大也因散财而分崩离析。在金钱的诱惑下,姜家后辈不思进取,沉醉于纸醉金迷,没有感情可言也没有事业可谈,整个家族都笼罩在金钱的阴影中。而长安和长白亦是如此,他们是姜家后辈命运的代表,是曹七巧这一类人的延续,自然也被那黄金的枷锁困住了一生。
同时,我认为《金锁记》不仅想表达曹七巧个人的悲剧命运,也想表达当时传统封建的思想观念对人们的伤害。卖麻油的小贩就是贱,公馆里的少爷贵,这种根深蒂固封建社会的阶级思想腐蚀着人们原本纯洁的心灵。以财富等级作为去衡量一个人,不正是纵容金钱腐蚀心灵的表现吗?
《金锁记》利用曹七巧这一人物可怜又可恨的悲惨形象揭示金钱对一个人灵魂的侵蚀,对人本性的扭曲,具有极强的震撼力。结合作者个人性格和经历,我认为作者也在宣扬女性要做到经济独立,精神独立,要去读书学习充实自己,拥有自由恋爱的前提是要先强大自己。
五、结语
读完《金锁记》,我一方面对小说中的曹七巧又恨又怜,她无疑是封建思想中金钱诱惑下的受害者,可这悲剧的烙印却也是她自己造就的。《金锁记》的格局之大,它不局限于个人情感的抒发,不局限于小我,而是反映一类人的生活悲剧,批判一种丑陋的思想。另一方面,我愈发佩服张爱玲,她在《金锁记》中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完美地融合了新旧文学和中西文学,让人每读一遍就会有新的发现与收获。她总是能利用好自己作为一个女人的优势,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去写女性,她写作的主题虽常常是女人和命运,但她表现的却远远不只如此。
张爱玲的《金锁记》应是如文学史家夏志清教授所说:“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小说。”
参考文献:武汉大学 李晨璐 浅析《金锁记》对《红楼梦》地传承和超越
华南师范大学 苏小敏 论《金锁记》的艺术特色
复旦大学 陈思和《爱的缺失比钱的缺失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