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莫言介绍 浅读:莫言—《蛙》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蛙莫言介绍 浅读:莫言—《蛙》,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近段时间,忙里抽空,花了一周的时间来读完了莫言的《蛙》这部小说。
首先这部小说采用了新颖的叙事方式和写作技巧——通过剧作家蝌蚪写给日本作家杉谷义人的四封长信和一部话剧来叙述故事。这种结构属于一种新的艺术形式,让读者从不同的角度,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思考书中的内容。
小说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反映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从侧面反应了中国60年以来生育史的波澜壮阔。
书中主要的人物是姑姑,是一个复杂多义的乡村女医生形象。姑姑的一生可谓跌宕起伏,从年轻时的“送子娘娘”到“杀人妖魔”,再到最后的赎罪,起起落落,可谓人生无常。姑姑刚开始时,通过所学知识,推行新法接生,挽救了许许多多的生命(用书中的话来说,在姑姑手中接生的,只有两个婴儿不幸去世,而且都不是姑姑的原因),很快取代了“老娘婆”在妇女们心中的地位,用新法接生了一个又一个婴儿,被当地人奉为“送子娘娘”。但是,在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以后,姑姑也从万人敬仰的“送子娘娘”变成人人唾弃的。步入晚年后,姑姑意识到自己罪孽深重,开始寻求自我救赎之路。她对青蛙的恐惧、对泥娃娃的吊唁直到最后上吊自杀,都是对过往的一种忏悔,对自身的一种救赎。
这个角色在小说中的出现,我们不能用单纯的善恶来评价她。那是一个疯狂的年代,一个热血的时期。每个人都更像是机器的一部分而并非活生生的人。作者莫言借“姑姑”这个人物,表现出了作为亲历者对当时社会状态的分享和思考,对传统和愚昧的抗拒、抵抗。
对于我们80后而言,计划生育这个词大家应该一点都不陌生,甚至在我们的身边同样发生过书中的一些悲剧。有不同的声音认为这是一种伤痛文学,不够积极。个人持不同的看法,首先计划生育是一个事实,不会因为回避就消失,其次从过去的经验中总结教训,同样是一种进步。而且小说的中心词是“计划生育”,但这只是浅层表象,在这一中心词背后,隐藏着的是莫言对生命的敬畏。
个人感觉比较客观的评价有两项:
一是2011年8月,莫言凭借《蛙》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颁奖辞中说:“莫言的《蛙》以乡村医生别无选择的命运,折射着我们民族伟大生存斗争中经历的困难和考验。小说以多端视角呈现历史和现实的复杂苍茫,表达了对生命伦理的思考。叙述和戏剧多文本的结构方式建构宽阔的对话空间,从容自由、机智幽默,体现作者强大的叙事能力和执著的创新精神。”
二是莫言自谓:“《蛙》是裹在皮袍里的小我。《蛙》的这部小说也是我自己对人生几十年的回顾,在很多冠冕堂皇的借口之下掩藏着很多个人的私念和私心。《蛙》有一个重要的意义,这个重要意义是面对自我,是面对自己的内心进行挖掘,是一种自我批评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