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毕业论文2000字范文(通用4篇)

2024-03-01 01:49: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大学生毕业论文2000字范文(通用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学生毕业论文2000字范文

毕业论文(graduationstudy),按一门课程计,是普通中等专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本科院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及研究生学历专业教育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为对本专业学生集中进行科学研究训练而要求学生在毕业前总结性独立作业、撰写的论文。

【篇一】大学生毕业论文2000字

摘 要:文章梳理了近年来高校图书馆毕业季系列主题活动的开展情况,从品牌营销、专业运营、创意特色服务及延伸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毕业季读者服务策略,分析了实践的重点及难点,以期推动高校图书馆毕业季读者服务活动的持续开展。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0)05-0045-03

毕业生是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主要群体之一,传统的服务形式主要以指导论文写作、提供就业信息、辅助学校职能部门办理离校手续为主。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环境的改变及读者个性化需求的增多,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理念也在不断创新变革。近年来,高校图书馆以毕业季为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读者服务实践活动,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人文关怀,既加深了毕业生与学校之间的情感联系,又扩大了自身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影响力。

1 毕业季读者服务研究的现状

中国知网的文献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最早针对毕业生群体服务的相关研究为1982年彭东城、陈建华发表的《大学图书馆对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指导》一文,该文指出了论文指导的必要性,并从选题、文献收集、大纲撰写步骤等方面阐释了高校图书馆应如何为大学生提供信息资源服务,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应加强学位论文、会议文献、专利文献的收集工作。在当时的社会、经济、技术发展条件下,这篇文章提出高校图书馆应为毕业生提供专业服务,展现了研究者不唯馆藏、重视读者需求的超前服务意识。1983年至2012年,相关研究文献仅有51篇,研究内容均为针对某一主题展开的论述。如:刘艳波针对毕业生面临的择业问题,从择业教育的形式和内容等方面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开展的信息服务;苏许斯认为高校图书馆应根据毕业生的文献需求,从选题、馆藏、检索等方面为他们提供主动跟踪服务。该阶段的相关研究论文数量较少,内容以信息资源服务为主,在形式上多为讲座培训等,该阶段应用实践的主要特征为服务内容形式单一,且缺乏互动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变革,高校图书馆针对毕业生群体开展了一系列服务活动。2013年,艾春燕等人发表的《打开服务的另一扇窗:高校图书馆毕业季系列活动》一文,论述了北京大学图书馆自2010年起开展的以毕业生为服务主体的实践活动,活动内容包括毕业墙留言、网络毕业空间构建、图书推荐、馆刊毕业专辑及毕业主题书签制作、借阅历史查询、图书漂流及毕业摄影展览等。毕业季成为该类研究主题的专有名词,自2013年至2018年9月相关研究呈逐年增长趋势,发文量为49篇,学术影响力也呈上升趋势,相关论文不仅在核心期刊发表,还得到基金资助。洪跃、张淼、刘冬霞等人通过对多所高校图书馆毕业季活动进行调研,列举了活动开展的主要形式,并对项目活动进行了对比分析;陈晨对辽宁省高校图书馆的毕业季主题活动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都蓝等介绍了暨南大学图书馆基于数据平台的毕业季服务概况及特色;张毅详细叙述了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的“校园记忆之图书馆生活”纪念册系统的设计搭建及相关实践活动;刘晓娥以湖南理工学院图书馆为例,分析了高校图书馆毕业季活动所彰显的人文关怀内涵。

目前,虽然学术界对高校图书馆毕业季读者服务进行了热烈讨论,但相关研究成果针对服务实践活动的介绍较多、理论分析较少。因此,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引进新技术,创新服务模式,对近年来的毕业季主题活动进行梳理总结,制定毕业季读者服务策略,满足毕业生的多元化需求。

2 毕业季读者服务策略

2.1 服务品牌创建及营销

品牌具有独特的标记与信息识别特性。服务品牌能展现图书馆的文化内涵,不仅有利于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水平,还能凸显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毕业季读者服务作为高校图书馆的特色服务项目之一,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工作内容。因此,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开展服务品牌的创建及营销工作,提升毕业季主题活动的竞争力,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强化品牌意识,认识到创建主题鲜明、目标明确的毕业季服务品牌的重要性。二是加强与目标服务群体毕业生的互动交流,满足他们的多元化需求,如信息资源需求、情感需求等。三是拓宽宣传渠道,通过社会媒体、校园广播站及电视、图书馆主页、微博、微信、社交网络、海报、宣传页等,为毕业生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设计毕业季专有LOGO或吉祥物,加深毕业生对毕业季品牌标识的印象。四是重视服务效果的评估及反馈,及时总结经验,形成下一次活动的指导性方案,丰富读者服务内涵,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品牌建设。

2.2 专业团队运营

毕业季读者服务作为高校图书馆长期开展的重要工作,从活动策划到实施都需要大量人力、财力的支持,因此,高校图书馆要与学校其他职能部门合作,成立专业的服务团队,统一规划及调配,提高团队人员的责任感,为毕业季读者服务工作提供保障,以确保服务开展的效能及连贯性。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服务理念。团队人员要树立主动服务的理念,不仅要为毕业生提供专业的图情服务,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还要在服务中付出更多情感及精力,加强与毕业生的互动交流,提升服务活动的效果。二是团队的协作与协调。高校图书馆应加强馆内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在宣传及实施过程中积极与学校职能部门合作,提高团队人员的组织协调能力,推动毕业季读者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团队人员的构成。高校图书馆除鼓励专业馆员加入服务团队外,还要吸引学生社团、志愿者参与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满足毕业生的情感需求。

2.3 创意个性化服务

毕业季读者服务的目标群体是毕业生,他们拥有青春朝气,即将离开校园、步入社会。因此,高校图书馆在服务策划阶段应注重个性化、时尚化、便捷化及互动性。创意个性化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征集方案。高校图书馆可通过问卷、座谈、微博、微信等方式,广泛收集毕业季读者服务方案,倾听毕业生的意见,获取他们的实际需求。二是服务设计。高校图书馆应结合毕业生群体的特点,融入时尚、娱乐、感恩、奋斗等元素,在服务设计方面注重实用性及艺术性,不仅要提供便捷的参与途径,满足毕业生的实际需求,还要增加互动环节,呈现良好的视觉效果,激发毕业生的参与热情。三是丰富服务内容。目前,高校图书馆开展的毕业季读者服务活动虽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重复项目较多,服务内容缺乏新意。高校图书馆应创新思维方式,利用新技术打破传统的服务模式,结合毕业生的心理、社会形态、时尚热点等,开展内容丰富、积极向上的毕业季读者服务。四是构建网络服务系统。高校图书馆应利用云计算、数据挖掘等新技术,对毕业生的多元化需求进行分析,构建设计新颖、功能模块合理、界面美观的网络服务系統,为毕业生提供便捷的一站式读者服务。此外,高校图书馆也要注重对网络服务系统的维护,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信息的时效性。 2.4 校友延伸服务

高校图书馆通过开展毕业季读者服务活动,为毕业生提供了人文关怀,能帮助他们形成校友情结及对身份转变的认可。校友资源是高校重要的社会资源,校友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高校图书馆为校友提供社会化服务,不仅能提升馆藏资源利用率,还能加强高校与校友的联系,扩大自身的影响力,满足校友的终身学习需求,推动“校友经济”的开发。具体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制定校友服务制度。高校图书馆应制定校友服务的规章制度,为校友享受服务、馆员开展服务提供支撑,推动校友服务的规范化、日常化。二是建立校友资料库。高校图书馆可对毕业生的入馆、借閱、资源使用等信息进行收集、挖掘、归类、管理,并联合院系及学校职能部门,建立校友资料库,通过自助网络系统为校友提供数据服务,扩大自身的影响力。三是建立校友服务专栏。高校图书馆可在网站主页设置校友服务专栏,将校友作为主要服务对象之一。高校图书馆还可加强与校友工作机构的合作,拓宽发布渠道,主动为校友提供服务,提高校友的关注度。专栏的界面设计应简单明晰,便于校友利用馆藏资源;专栏的内容应丰富多样,包括历年毕业季读者服务留存、信息集合推送及电子资源整合等。四是提供纸质文献借阅服务及电子资源远程访问服务。高校图书馆应在满足在校师生资源使用需求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为校友提供纸质文献借阅服务及电子资源远程访问服务。五是提供深层次的信息咨询服务。高校图书馆可根据校友的信息需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为校友提供查收查引、科技查新、数据服务、文献传递、报告分析等信息服务。六是重视校友捐赠。高校图书馆应重视校友捐赠工作,建立校友著作专藏文库或设立校友捐赠书架,在网站主页进行宣传,激发更多校友的捐赠热情。

3 实践的重点与难点

3.1 重点

毕业季读者服务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由于毕业生群体需求的差异性,高校图书馆在开展毕业季读者服务活动的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目前,高校图书馆每年开展的毕业季读者服务活动的内容及形式日趋雷同,如何开辟新颖独特、更贴近毕业生需求、更受欢迎、参与度更高的服务领域已成为其亟须思考的问题;如何从资源、环境、制度、管理、技术等方面寻求改变,创新服务模式,已成为其开展毕业季读者服务工作的重点。

3.2 难点

目前,如何利用新技术对数据信息进行挖掘、分析及利用,已成为高校图书馆毕业季读者服务活动主题设计的难点。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新技术的利用。高校图书馆构建自助化服务系统、建设校友资料库及新媒体服务平台等,都需要新技术的支持。由于馆员的知识结构较单一,他们在利用新技术开展毕业季读者服务活动的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此外,高校图书馆在利用新技术对数据进行收集、分类、整理的过程中,还应注重保护毕业生的隐私。二是毕业季读者服务活动的广度及深度。高校图书馆一个单位的数据会限制毕业季读者服务活动的广度及深度,影响个性化服务、延伸服务的开展效果。因此,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加强与院系、学校职能部门及社团的联系与合作,建立校友资料库,为毕业季读者服务活动的持续开展提供数据支撑。

4 结语

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利用新技术,制定毕业季主题活动策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新服务模式,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效能,为毕业生群体提供沟通交流、抒发情感的平台,增进毕业生对母校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深化毕业生对母校的记忆和感情,满足他们的信息需求和心理需求,助力他们走向社会、成功转型。

参考文献:

[1]彭东城,陈建华.大学图书馆对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指导[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4):121-126.

[2]刘艳波.论毕业生择业教育与信息服务工作[J].图书馆建设,1998(4):23.

[3]苏许斯.毕业设计的跟踪服务[J].图书馆建设,1995(1):59.

[4]艾春艳,刘素清,刘雅琼,等.打开服务的另一扇窗:高校图书馆毕业季系列活动[J].图书馆建设,2013(3):62-64.

[5]洪跃,丁学淑.高校图书馆毕业生主题活动创新与拓展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4(11):77-82.

[6]张淼.高校图书馆毕业季主题活动拓展服务研究:以“985”高校为例[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6(5):67-71.

[7]刘冬霞.高校图书馆“毕业季”主题活动的调研与思考:以211高校图书馆为例[J].晋图学刊,2015(2):54-58.

[8]陈晨.高校图书馆毕业季读者服务工作的调查与思考:以辽宁省高校图书馆为例[J].河北科技图苑,2018(4):63-69.

[9]都蓝,肖丽萍,李宾.基于数据平台的图书馆毕业季服务实践研究:以暨南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5(22):79-83.

[10]张毅.高校图书馆毕业季服务的创新模式[J].图书馆建设,2015(2):81-84.

[11]刘晓娥.浅析高校图书馆毕业季主题活动及其人文内涵:以湖南理工学院图书馆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24):25-26.

[12]冯文敏.美国高校图书馆校友服务现状及启示[J].图书馆论坛,2013(2):167-170.

[13]方芳.数字环境下美国高校图书馆校友服务调查与启示[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8(4):71-75.

[14]刘慧敏.面向校友服务: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延伸点[J].科技信息,2013(11):60.

【篇二】大学生毕业论文2000字

1题要

经济越发展,管理越重要,会计越重要。因为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在履行会计职责活动中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在多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中敬岗爱业、熟悉法规、客观公正、提高技能、搞好服务是所有从事会计工作者的基本职业道德。文章以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的内容为出发点,分析了我国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的现状,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缺乏的原因,同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了一些加强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

2会计人员职业基本道德的概述

2.1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的内容

2.1.1爱岗敬业,恪守职责

会计工作不仅是为会计内部管理部门、投资者、债权人以及政府管理部门提供重要的会计信息,而且还担负促进企业降低成本、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任务。因此,要求会计人员端正专业思想,明确服务宗旨,树立干一行、专一行、爱一行的良好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以高度的事业心做好本职工作。

2.1.2熟悉法规,依法办事

国家的许多法律、法规,尤其是财经方面的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通常要通过会计工作来体现。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要履行核算和监督的职责,首先要认真学习和熟练掌握财经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做到在处理各项经济业务时知法依法,知章依章,依法把关守口,维护规章制度的严肃性、科学性和完整性。会计人员在履行职责中,要敢于并善于执行各种法律、规章,坚决按国家法律、法规严格审查各项财务收支,维护国家和投资者的利益,绝不能为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弄虚作假,营私舞弊。

2.1.3客观公正,办事公道

客观公正、办事公道、实事求是是每个会计人员应该具备的职业品质。会计师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会计人员办事不公,会计信息失真,那么会计核算就毫无意义,不仅影响到微观管理,而且还影响到宏观决策。因此,会计人员在办理会计事务中,必须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客观公正的态度,完整、准确、如实地反映各项经济活动情况,不隐瞒歪曲,不弄虚作假,不搞假账真算、真账假算。

2.1.4提高技能、不断专研

会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会计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其内涵十分丰富,知识面也相当宽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生活中出现了许多过去不曾遇到的新问题,必然使会计面临许多全新课题,会计理论、会计知识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新。因此,会计人员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学习,认真专研业务技能,精通现代科学技术、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管理技术,以适应会计工作的发展。

2.1.5出谋划策,搞好服务

会计是对单位的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并通过所提供的会计资料参与预测和决策,实行监督,旨在实现最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会计人员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单纯的记账、算账、报账的传统观念,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大胆革命,从会计工作的角度,对投入产出进行可行性论证,积极为领导出谋划策,参与单位的预测和决策,运用自己所掌握的会计信息就和会计方法,为改善单位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2.2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的作用

首先,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是对会计法律、法规的辅助和补充,为会计法律制度的无法明文规定的方面做了重要的补充,其作用是其他会计制度无法替代的。会计法规只能对会计人员不得违法的行为作出规定,不会对他们如何爱岗敬业、提高技能、搞好服务等提出具体要求,但是如果会计人员缺乏爱岗敬业的热情和态度,没有必要的职业技能和服务意识,那么很难保证会计信息达到真实、完整的法定要求。

其次,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约束着会计人员,使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能够摆正立场,引导、规劝、制约会计人员树立良好的职业观念,遵守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从而达到规范会计行为的目的。

再次,会计工作的最终目标就是为各个服务对象提供准确有用的会计信息,而会计工作者能否严格履行职业行为准则,是能否为这些服务对象提供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的判断依据。会计执业者如果不能以基本职业道德规范自己,那么其提供的会计信息就很可能不准确不可靠,将严重背离会计目标。

第四,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是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内在要求,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对会计工作者的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其的素质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娴熟的专业技能,良好的品德修养是对一个财会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2.3建设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的意义

(1)能促进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使会计人员更全面有效地贯彻和执行会计法律法规,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一个新台阶;

(2)能够促使会计人员准确有效的履行会计的监督职能,严格遵守财经法规,坚持原则,不受负面影响,不为利益所动,提高自我防腐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

(3)能促使会计人员本着“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服务于社会,为会计道德的建设出一份力,提高会计工作在社会中的信用度,塑造会计工作者的职业形象;

3我国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现状

20世纪20年代,我国会计界前辈潘绪伦老先生提出了“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事、信以待人、勿忘立信、当必有成”的警语,强调了会计人员只有以“立信”为本,方能成就大业,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996年财政部颁发的会计基础工作中提到“爱岗敬业、熟悉法规、客观公正、提高技能、搞好服务”是会计人员的基本职业道德。由此可见,我国十分注重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的建设,并规定了基本职业道德的内容。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为会计人员提供了基本的执业道德依据,在其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楚的看到我国目前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现状中存在的诸多的问题:

3.1基本职业道德观念薄弱

在现实中,不少会计人员缺乏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对自己要求不严,责任心不强,爱岗敬业精神缺乏,平时总认为自己工作忙、事情多,不关注、不学习会计法规,法制观念淡薄,更谈不上遵纪守法、依法办事,有的会计人员思想上竟然没有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的要领,可见在现实中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思想基础严重扭曲。在日常工作中,会计人员经常面临与基本职业道德相冲突的情况。此时,选择的结果是决定会计人员去留的关键。可惜的是,大多数会计人员在国家、社会、公众的利益与单位利益发生冲突时丧失立场,在单位负责人的授意下,违反会计法律制度的规定,伪造、变造虚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提供失真的会计信息,人为的制造了大量的会计舞弊案。

3.2追求私利,监守自盗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性质往往是直接与钱打交道,难保会至始至终廉洁奉公,因此一些会计人员经受不住物质利益诱惑,贪图享乐,为了满足日益膨胀的物质要求,不顾基本职业道德的约束,伪造、变造、隐秘、毁损会计资料;甚至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款、化公为私、出卖集体和国家的商业机密,以身试法,走上犯罪的道路,给国家和集体在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3.3违背法则,弄虚作假

一些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时,为了自身利益或迫于外界压力,违背了会计人员应遵守的独立、客观、公正的基本道德标准,出具不真实的审计报告,从而客观上认同了会计造假的行为,也助长了歪风邪气的气焰。因此,银广夏等会计丑闻才会相继出现,是会计工作面临诚信危机,也严重损害了审计工作的信誉。在我国证券市场上,银广夏、麦科特、ST黎明等一系列财务造假公司的曝光,牵出了相关的华鹏、华伦等会计事务所,每一起造假事件涉案金额之巨、涉及面积之广令人触目惊心。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不高的现状。

4我国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缺乏的原因分析

4.1受社会大环境影响,少数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败坏、沦丧,主动违法犯罪

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新旧体制转换的过程中,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在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财富、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强烈的冲击着中国社会的一系列的传统观念,对会计基本职业道德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严峻的挑战面前,原有的道德观受到冲击,而新的道德观还未完全形成,这便生出了许多似是而非的道德信条。会计人员生活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其基本职业道德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会计人员的思想观、价值观也会发生同样的变化。

受社会变革及经济市场对价值观念的冲击,一些会计人员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膨胀,抵不住诱惑,追求私利,监守自盗,利用职业之便,挪用公款,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给国家和集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有一些会计人员对自己要求不严,理论水平低,业务能力差,责任心不强,缺乏爱岗敬业的精神,不注重基本职业道德的培养,在现实工作中,没有按财务制度对经营活动进行核算、监督,私自设立账外账,截留或隐瞒收入,乱挤乱摊成本、费用,使用虚假的发票,遇到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单位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不能坚持原则,以个人利益为重,做出违背基本职业道德的行为。

4.2会计法律法规不健全,会计制度有待完善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会计制度还存在许多漏洞,有明确意义的会计行为不多。现行《会计法》中虽然对会计违法行为加以区别,且明确了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及应追究的刑事责任,但当有违法乱纪的行为发生时,因责任主体太多,容易发生相互之间推诿责任而无法明确责任承担者,从而无法追究责任,令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另外能满足国家宏观调控和经济市场运行需要的会计规范体系还不完善,而企业又是社会各方利益的连接点:即投资者从中获取投资信息、投资报酬,管理人员从中获取薪金,政府从中获取税金。在许多情况下,各方利益经常发生冲突。投资者、管理者从各人角度出发更多考虑的是企业的微观利益,政府则是从全社会角度考虑的是实现本国资源最优配置的宏观利益。微观利益与宏观利益的差异,很大程度上诱发了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的缺失。

4.3法律监督体系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完善

(1)企业内部控制监督不完善

企业内监督部控作为国家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代表着国家利益,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督和控制,保证国家财经法规的贯彻执行。但是有的单位和企业内部的监督控制制度纯粹作为摆设,基本上起不到监督的作用,领导和审计部门无视违法违规行为或对违法违纪现象只是惩以小戒。甚至有些单位之所以会建立内部监督,完全是迫于外界的各种压力,不得不设,这样的内部监督根本起不到该有的监督作用。虽然有关部门每年都要进行税收财务物价检查,但因其经常性,规范性以及广度、深度、力度都不够,也不能给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提供有力的支持,进而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助涨了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从业人员弄虚作假之风。

(2)政府各职能部门监督监管不到位

我国现有的能对会计工作其监督作用较多为税务机关、工商管理部门、审计机关或民间审计机关等。但这些部门在工作中并不能起很好的作用,往往是为个人私利不能坚持原则,没有做到独立、客观、公平,即使认识到错误和不当之处也不予以纠正,导致监督力度不够。况且,目前会计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等监督部门的监督标准又不统一,各部门在管理上各自为政,功能上相互交叉,造成各种监督不能有机结合,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虽然有关部门每年都要进行税收财务检查,会计事务所每年都要对会计报表审计验证,但是,目前在我国市场中的会计事务所处于买方市场的环境下,被审计单位成了会计事务所的“衣食父母”,这就决定了会计事务所为了保住客户,被动迎合审计单位,出具虚假报告,偏离客观公正的轨道,基本职业道德缺失。

4.4对会计道德教育不够重视、继续教育形式单一

在我国现阶段的会计教育体制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教育机构只强调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而忽略了对其职业道德素养,人格品质的教育,对违背职业道德造成的严重后果只是象征性的一带而过,没有深刻的剖析,在宣传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的力度不够。使得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对职业道德缺乏感性认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有一种错觉:学好专业知识才是真,职业道德只圣人的事。教育机构的不重视使得学生对这方面概念模糊导致在以后的工作中基本职业道德缺陷越来越明显。

而我国继续教育制度够未能很好的贯彻执行,新的会计准则每年不断推出和修改,但是相当多的会计从业人员并没有珍惜继续教育的机会,再加上继续教育中所用的教材以条款、条例居多,讲授方法也比较枯燥,与此同时,继续教育过程中有关部门对学员考核不够严格,在这样的教育及继续教育的影响下,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狠容易丧失基本职业操守,造成基本职业道德缺失。

4.5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不合理,会计执业环境差

会计人员是企业的员工,其衣食住行、奖惩升迁均依赖所在单位。这种依赖直接导致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的从属性,换而言之,企业负责人道德水准的高低对会计人员基本道德操守将产生直接影响。在现实中,许多企业负责人为了达到某些目的而追求会计利润,强迫会计人员对财务报表进行粉饰,这样会计人员将陷入两难的地步。一是贯彻负责人的意图,放弃会计人员基本职业操守,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包装”;二是坚持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其结果势必会受到负责人的`打击报复,甚至失去工作。会计执业的客观环境的黑暗,使得近年来偷税漏税、侵权制假、欺诈赖账等现象屡见不鲜,商业信用关系混乱,国家执法人员执法不严,社会公众信任度下降,助长了会计人员道德败坏行为的发生,致使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严重缺乏。

5加强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

5.1加强政治学习,提高对会计基本职业道德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对于一个高水平的会计人员来说,除了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不忘关心时事政治,提高思想觉悟,坚持干一行爱一行,培养不怕苦、不避嫌怨、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思想境界,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把实现个人价值融入会计事业中,坚持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洁身自好,奉公守法,绝不妄自徇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条例,一丝不苟的做好本职工作。在不迷失自己的情况下还要监督其他不道德行为的发生,抵制不正之风,坚持不懈地进行自我对照和自我调整,不断提高觉悟和修养。发挥积极向上的积极作用,保持良好的基本职业道德水准。

5.2完善会计制度,减少基本职业道德的胁迫性缺失

在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到会计人员的编制、组织、人事、工资关系全部转入核算中心,由其统一管理,真正做到会计业务的决策者与执行者分离、财务审批与会计监督分离、财务报告的存放与形成单位分离,以及会计业务处理过程的公开透明,使会计人员不再依附单位,敢于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进行监督。同时由于核算集中后,会计资料的加工、整理、生成报表、提供会计信息都由会计核算中心进行,一旦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出了问题,很容易追究到责任人,这就能减少基本职业道德的胁迫性缺失,提高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的水平。

另外在目前企业中常实施岗位轮换制,因为岗位轮换制有一个好处,就是能起到相互牵制的作用。而会计实施岗位轮换制,有利于会计工作的内部监督,在会计机构内部形成换岗交接清查的内部检查,牵制机制防止不良腐化行为的出现,有利于提高全体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使他们能掌握更多种岗位技能,促使单位会计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还有利于调动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接触不同内容和形式的业务岗位,激发会计人员创造和提出业务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思想。更重要的是,轮换制能提高全体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对基本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施有着重要作用。

5.3健全监督机制,提高会计人员的责任感

监督机制包括会计监督和社会监督。所谓会计监督就是会计人员的执法行为,它主要是会计通过审查、报账、记账、核算、分析等会计程序,对在经济活动中发生的经济业务,依照国家的财经政策和财务管理规章制度,进行正确的核算和真实的反映。会计人员必须认真、客观、公正地处理每一笔经济业务,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每一件财务事项。社会监督主要包括:一是有财政、税收、审计、监察等部门对会计人员遵守基本职业道德的情况经常进行检查、督促;二是由会计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对会计行为进行查检、评估,通过监督即可以提高会计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又可以帮助会计人员正确理解和执行国家财经制度;三是发动单位职工和其他社会成员对会计人员的基本职业道德进行监督,这样监督面宽、透明度大、可以增强会计监督工作的力度。强化会计基本职业道德的建设,完善单位内外监督机制,这样就能形成“三位一体”的监督体制。

完善的内部监督制度,各相关部门和岗位人员的相互牵制,能够避免和消除一些管理上的漏洞,促使会计人员遵守和提高自身的修养。否则,可能造成部分会计人员或其他人员钻空子,盗用、挪用公款等职业道德和违法问题。在组织和人员设置上,严格贯彻执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是日常会计业务处理及会计档案管理每一环节的人员之间分工科学,职责明确,形成既能相互协作又能相互监督,形成监督合力,督促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的建设。

5.4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加会计人员的使命感

随着改革开放地不断深入,会计工作越发重要。责任越大问题越多,这对会计工作者的工作技能和基本职业道德修养无一不是一个考验。因为基本职业道德缺乏而做出不当行为的会计工作者不在少数。因此,作为一个有着重要工作性质的会计人员,必须树立正确的基本职业道德观,严格恪守基本操守,执行国家的会计法规,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品德修养,热爱本职工作,维护会计职业的尊严,保持良好的社会形象。不仅如此还要保证优质的服务,对服务对象保持一贯热情、礼貌、周到的服务态度。

政府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多种媒体,加大基本职业道德宣传力度,在潜移默化中使会计人员觉得会计职业生活更有意义,更有价值,使会计人员自觉遵守会计基本职业道德,提高专业品德修养,保持良好的社会形象。

5.5净化会计环境建立良好的选拔和奖惩制度

为了充分发挥基本职业道德的作用,健全会计职业道德体系,应该在建立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和加强基本职业道德的基础上,强化对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遵循情况的检查,因为任何财务活动,都要通过会计进行收支与核算,在方针政策和法规制度确认以后,会计工作质量的高低,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是决定因素。在日常的财务管理动作中,要对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情况建立检查、考核、评价、奖惩制度,并与岗位资格、聘任专业职务、提职、晋级、精神与物质奖励等结合起来,没有奖惩,检查就会流于形式,而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激励和威慑作用,奖惩机制包括奖励、褒扬和惩处、贬抑两个方面。总之开展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检查与奖惩制有利于督促会计人员在行为上遵守基本职业道德规范,形成扬善抑恶的社会环境,这样就能促进会计人员严格恪守基本职业道德规范,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有利于才德兼备的人才脱颖而出。

6结束语

当今,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所以加强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的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的实践活动,任重而道远,要靠我们每一个会计从业人员坚持不懈的努力,注重研究和解决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总结经验,揭示会计发展规律。只有会计人员都进一步加强基本职业道德的建设,全面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牢固树立良好的基本职业道德观,让“敬岗爱业、熟悉法规、客观公正、提高技能、搞好服务”深深刻在每一个会计人员的心中,那么我国的会计职业道德水平就能跃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财务与会计》编辑部:以诚信的名义--会计诚信的诉说与会计人的心灵图存[M]2006

[2]劳伦斯·A·波尼蒙:会计职业道德研究[M]2006

[3]湖南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学习丛书编委会: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M]2009

[4]湖南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学习丛书编委会:会计基础[M]2009

[5]陈燕: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与自律机制研究[J].课题研究报告2006

[6]张莉:试论高等职业教育的伦理道德教育[J]扬州大学学报2006

[7]杨良超:试论高校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A]南京出版社2006

[8]雷红:财会人员的职业素质及提高途径[J]财会研究2006

[9]郭宇森:轮会计职业道德建设[J]2006

[10]熊清容: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J]中国机关后勤2006

[11]刘桂荣:试论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DB/OL]:中国学术期刊知识总库2007

【篇三】大学生毕业论文2000字

摘要:改革开放xx年来,我国会计准则从无到有,从简单的几项准则到比较完善的会计准则体系,在环境变化、事件处理和利益集团的博弈的推动下,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于20xx年出台了新企业会计准则,逐步实现与国际趋同,对我国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企业会计准则发展历程发展动力博弈

20xx年x月x日,财政部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顺应中国经济快速市场化和国际化的需要,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核心,强化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理念,首次构建了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国际准则趋同、涵盖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可独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实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新的跨越和历史性的突破。

一、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xx年来,我国会计准则从无到有,从简单的几项准则到比较完善的会计准则体系,我国会计准则的产生和发展凝聚着我国会计专家、学者和会计从业人员的心血,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完善是相关各方利益冲突条件下的一种公共选择过程并最终上升为一种政治化的程序,体现为各种利益集团博弈的结果。因此,会计准则的实施会产生影响信息使用者决策、影响利益相关者之间经济利益分配"的经济后果"。所以,只要存在利益相关者利益上的差别,会计准则制定的政治化倾向和会计准则所具有的经济后果就必然存在。

1会计准则改革起步阶段(1978-199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合资企业与独资企业的出现以及企业组织形式的改变,使得原有的会计核算管理体制和会计核算模式的缺点日益暴露,不同所有制和部门的企业之间由于各种会计制度规定的方法、程序和报表格式不同,造成会计信息不可比、给国家进行。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和调控、外国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债权人进行贷款分析、经营管理人员进行企业内部管理和企业之间进行公平竞争等均带来很大困难,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也及时认识到:会计改革已成必然,只有使会计管理体制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才能适应经济体制改革,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我国从19xx年开始借鉴西方国家的会计基本原理,并于19xx年开始关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会计学会还组织翻译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供国内会计专家学者研究使用。19xx年财政部提出了制定我国会计准则的设想。19xx年x月x日我国财政部正式设立了专门研究会计准则制订工作的"会计准则组,并召开会计工作座谈会拟定我国会计改革纲要,在正式发布的会计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制定会计准则,改革会计核算制度"。19xx年,财政部发布了会计准则草案,广泛征求各地各部门的意见,19xx年x月,以财政部部长令的形式正式发布了第一项会计准则,即《企业会计准则》。

2会计准则具体化阶段(1992-20xx年)

19xx年x月制定了第一个企业会计准则之后,19xx年我国财政部开始了具体会计准则的制订研究工作,19xx年x月x日,财政部正式颁布了我国的第一个具体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之后的几年陆续颁布了债务重组、会计差错更正准则,非货币性交易准则,无形资产、租赁准则等16个具体会计准则,而且在这16项具体会计准则的制订中大量借鉴了国际会计惯例。由于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发布不可能一蹴而就,为了防止出现制度空当,我国在发布和实施会计准则的同时,还不断地制定、修改会计制度,20xx年还制定了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协调的企业会计制度,进而形成了国际上少有的"准则"和"制度"并行的会计规则结构。

3会计准则国际化发展阶(20xx-20xx年)

这一阶段是我国以国际化策略为主导的发展阶段。随着我国20xx年x月正式加入WTO,我国经济、贸易和资本流动的国际化进程加快,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加大,中国的会计走向国际化已成为共识,《企业会计准则》许多内容已经不适合经济和会计的发展,与后来颁布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以及相关的具体会计准则和制度不一致。因此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的要求更加迫切。但由于我国的会计环境的特殊性,我国不能完全照搬IAS,同时又要为经济的国际化服务,基于这样的考虑,我国确立了以国际化为主导同时兼顾我国自身特色的渐进式的会计准则国际化的会计准则制订策略。

4会计准则体系构建阶段(20xx年以来)

20xx年x月x日财政部向外发布了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意见。20xx年x月x日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完善后的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构成,于20xx年x月x日在上市公司试行。基本准则在整个准则体系中起统驭作用,主要规范会计目标、会计基本假定、会计基本原则、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等。具体会计准则又分为一般业务准则、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准则和报告准则三类。而具体会计准则的应用指南则类似于《企业会计制度》,主要对会计科目的设置、会计分录的编制和报表的填报等操作层面的内容做出示范性指导。至此,我国终于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会计准则体系,该体系在总原则、结构与范围上充分借鉴国际惯例,与国际准则实现了最大限度的趋同,同时也充分考虑了中国现阶段的经济及法律环境,对部分经济事项或交易选择了符合中国国情的会计处理方法。

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发展思考

1环境变化是会计准则发展的基础

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由其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主要是由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来推动的,而不是经实务规范和技术标准逐步发展起来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发布的会计准则是一种应急措施,基本准则的建立是为了与宏观上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这样可以使我国的会计准则在一段时期内与客观的经济条件相适应,但同时也增加了会计准则的波动性,加大了微观经济个体的执行难度和转换成本。2事件处理是会计准则发展的动力

与西方会计准则的发展过程相比,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模式是一种"事件处理模式",但是当今风靡世界各国的"会计准则的概念框架"却采用"通用原则引导模式"来为各种经济交易和事项提供会计处理依据。我国第一个具体准则的颁布是为了应付"琼民源事件"引发的会计问题,后来发布的十几项准则是为了应对国有企业上市。"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有助于提高准则制定过程本身的质量、一致性,以及能够缓解实务界要求准则制定者及时做出反应的压力,这种模式逐渐被一些国家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所采纳(杜莉,20xx)"因此,我们在制定了已经趋同的会计准则之后,应该考虑制定概念框架,同时可以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中的"技术标准"部分以及整个会计理论体系。

3各相关利益集团的博弈是会计准则发展的关键

当旧会计准则对某利益集团不利时,该利益集团就惠推动会计准则向有利于本集团的方向发展,新的会计准则取代旧会计准则就指日可待,当会计准则的制定问题已变得箭在弦上、不得不为时,无论是政府组织还是专业性的民间团体都在考量由自己来制定会计准则的成本与效益。社会最终选择谁来制定会计准则,是各相关利益团体(包括政府)博弈的结果。具体到我国在会计准则制定主体的选择上,数十年中央集权型计划经济以及目前较强的政府职能作用和相对较弱的会计职业界,形成了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的政府主体模式。

三、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的意义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出台,引起了国际、国内理论界与实务界的高度关注。新企业会计准则颁布和实施以来,无论在会计准则本身的自我完善方面,还是在会计准则产生的作用

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产生了重大的意义。

1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法规体系

自从19xx年我国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后,《会计法》一直是我国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以及对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进行管理的母法,而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为中国会计模式从制度型向准则型转换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在过渡性阶段,以基本会计准则为导向,以行业会计制度为核算的"准则+制度"的实施模式,体现了我国会计法模式的特色。中国的会计法规体系呈现出以《会计法》为依据,以会计准则为导向,以行业会计制度为核心,以内部会计规程和其他会计法规为补充的运行结构有利于会计准则未来发展与完善等特点,是现阶段可行的会计法规体系。

2实现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我国新准则体系的出台加快了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步伐。首先,新会计准则体系在内容上基本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其次,新基本准则中的会计基本原则,继续保留了谨慎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等,也强调了对比性、一致性、明晰性等原则,但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不再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再次,在要素计量方面新会计准则体系的亮点在于公允价值的应用,其规定以历史成本为基础,同时引入公允价值。总之,新会计准则既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趋同,也兼顾了中国的国情。

3加快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打破了行业和所有制界限;二是尽可能与国际会计惯例协调。前者为会计信息在全国范围内的有用、可比创造了条件,后者则为中国经济大步融入国际经济的行列扫清了道路。会计准则采用国际上通行的会计目标和原则,会计政策和方法以及会计报告体系和结构,消除了国内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国外资本融入国内市场的空间障碍和阻力。使国内企业到香港地区和美国上市发行股票变得更加容易。4推动了会计理论发展和会计实务的革新

在实施会计准则以前,我国会计界对西方会计理论和实务的研究相对较弱,伴随着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会计实务逐渐与西方发达国家接轨,会计理论工作者和实务工作者普遍感到过去比较精通的会计知识已经陈旧,与经济发展的趋势不相适应,从而掀起了一场学习西方会计的高潮,并通过中西方会计比较,使之与我国几十年来行之有效的会计管理方法相融合,形成一种"中外合璧"的独特景观。

参考文献:

[1]葛家澍.葛家澍文集[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xx

[2]杜莉.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及其经济分析[J].会计研究,20xx

[3]蔡明利.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透视[J].现代商业,20xx(20)

[4]李作畅.浅谈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J].科技创新导报,20xx(22)

[5]李应芳.论会计准则国际趋同[J].时代经贸,20xx(6)

[6]李平.新会计准则的评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xx(6)

[7]纪金莲.新会计准则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20xx,(12)

[8]李强.中国会计准则发展历程和意义[J].现代商业,20xx(27)

[9]孙松.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展与启示[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xx.

【篇四】大学生毕业论文2000字

21世纪,金融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新兴的变革———互联网化,而紧跟世界步伐的“绿色金融”所推出的“绿色数字金融”也开始出现在大众的面前。通过分析绿色数字金融及“蚂蚁金服”的发展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大打击力度;把好内容质量关等改进措施。

关键词:绿色数字金融;环境保护;蚂蚁金服

在这个互联网发展迅猛的新时代,由于城市生活的快节奏,我们不得不赋予这个新兴模式新的定义及要求,以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因此各地都在积极地推进“新兴产业”的发展,而“绿色创新”也理所应当地成为顺应这个时代节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阿里巴巴子公司———蚂蚁金融服务集团(以下简称蚂蚁金服),借以绿色数字金融领域领头羊的身份,带领中国在世界绿色数字金融领域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跨越性的一步,这是用最正确的方法来证明中国在绿色金融范畴的领导地位。而这次绿色数字金融在金融领域所做的新尝试也带给了传统金融行业新的经营经验。通过对蚂蚁金服旗下支付宝平台的“蚂蚁金服”为例,介绍绿色数字金融为一个企业所带来的发展变化。

一、绿色数字金融概述

“绿色数字金融”是基于当今互联网背景下的一项电子绿色金融体系的产物。其能产生环境效益以支持可持续发展的互联网投融资活动。这些环境效益涵盖减缓气体、水体以及土壤的污染,降低温室气体(CO2)的排放等,从而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轻和适应气候的变化并体现它们的协同效应等。它的兴起以及不断的市场化对企业的蓬勃发展起着正向激励的主导作用。如蚂蚁金服就是现如今全球第一款“绿色数字金融”产品,它相当于一款线上银行(OnlineBank),借以低碳的消费形式绿色运营。在当下的金融领域,“绿色金融”这个热词,正在招揽着许多对其有兴趣的人们参与其中,而发展绿色金融则是一项消除绿色资金瓶颈的重要手段,金融行业也因此呈现出一种炙手可热的状态。在中国互联网产业疾速发展的背景下,“绿色金融”被以独特的视角扩展开来,大众用十分缜密的研究方式来分析生态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与经济在此情境下的变动方向,从而人们对以互联网为主要载体的绿色金融展开更深层次的剖析,绿色金融的不断发展革新对于金融界的格局以及现如今消费者的消费方式等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二、“蚂蚁金服”的发展现状

据相关数据资料显示,于2016年8月27日,蚂蚁金服开放了一个个人的碳账户———“蚂蚁森林”供支付宝上4亿多的消费者使用,这将是至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个私有碳账户。蚂蚁金服于2017年2月17日发出了关于其企业绿色金融业务的相关数据,有多于两亿的消费者开通了支付宝平台上的“蚂蚁森林”功能,且因此而节省的碳排放量一天就高达2500吨。蚂蚁森林把消费者的交通出行、网络充值(如:水、电、煤缴费等)以及网络购物等消费行为而节俭下来的碳排放量,计算为可以用数字加以度量的“绿色能量”,而该能量可以让消费者在其手机中种植培育一棵棵虚拟树。待电子树的绿色能量达到一定数量后,蚂蚁金服和其协作方将会携手种下一棵实物树,用以鼓励消费者的绿色减碳行为。

2017年1月底,蚂蚁金服和其公益伙伴借以蚂蚁森林这一功能,在内蒙古阿拉善SEE地域种植总量多于111万棵的胡杨或梭梭树,用以防治荒漠化。SEE还将在阿拉善植下一亿棵的梭梭树,从而恢复超过200万亩的荒漠,让这本应绿色的荒漠重现生机。蚂蚁金服在借助金融手段治理环境的同时,也在借助梭梭树、沙柳、樟子松的衍生价值增高当地民众的生活品质。截至2月份团队已完成11个嘎查(蒙古族的行政村)、135户牧民申请的58万亩造林地块考察,在对造林地块核实的同时,项目人员还对牧民集中开展了7次项目宣讲与培训,使牧民充分了解项目理念,并熟知项目执行管理办法。随着一亿棵梭梭树项目的生态影响力不断扩大,积极主动参与生态恢复、改善自己生活环境的牧民数量日渐增多,团队按照项目规划,科学地对造林土地进行调查,最终确定更多适合植被恢复的区域。

三、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果

(一)加入“绿色数字金融联盟”

2017年1月,绿色数字金融联盟(GreenDigitalFinanceAlliance)由“蚂蚁金服”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冬季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正式启动,此联盟将集结全球知名金融科技企业,一起寻觅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新道路。这是联合国环境署成立45年来,首次携手中国企业共同发起的国际性联盟,同时也是全世界范围内的第一个绿色数字金融联盟。2016年9月5日联合国环境署和中国的企业蚂蚁金服签订了一份战略协作备忘录,协议双方协作建立了全世界第一个绿色金融行业范畴的联盟,二者凭借与多个数字金融领头羊公司的协作,使得中国逐步转型为绿色金融的世界领先者。

(二)蚂蚁金融的“群众路线”

一直以来,尽管在国家的政策和支持方面,越来越重视绿色金融,但对于消费者来说,却显得有些不易操作,大众的参与度也不足以满足绿色金融的需求。而支付宝个人碳账户平台,则是采取走“群众路线”的方式,进而汇聚大量用户及小微公司的实力,带动消费者加入到这个以绿色行为主动的消费者队伍中来,做一个以绿色生活为前提的实施人,所以它才有了这个可以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不菲意义。现如今绿色金融同消费个体的关系已经变得逐渐紧密。

(三)改善雾霾问题

多植一棵树木,多爱护好一片森林,就意味着我们是在为绿色生态献出我们自己的力量,去保护环境、而树木也是我们净化空气最天然的武器。“蚂蚁金服”依附于绿色数字金融体系为消费者带来绿色消费,同时消费者也可以通过自身的绿色消费来为环境保护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企业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最优利益,一方面,赢得了所需的客户量,另一方面,为环境保护事业出资出力。

(四)倡导绿色消费

“蚂蚁森林”,主张倡导人们绿色消费,并与八年前风靡一时的“开心农场”游戏模式类似,它叫醒很多人早起收能量。碳市场的发展素来是业内热、消费者冷的局面,低碳一直在提倡,一直在被关注,但却始终没有方法深入人心,无法让绿色意识进入人们的潜意识。但是蚂蚁森林却打破了这一尴尬的形势。

四、“蚂蚁金服”的不足

(一)“蚂蚁森林”功能充值

在网络上现在随处可见售卖“蚂蚁森林”充值的软件,有的可以自动帮用户收取能量,有的能量则甚至多达一天种植100棵树苗。这种不正当的充值行为更是对企业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二)支付宝“生活圈子”功能的评论审核功能

支付宝“圈子”功能上线后,大量涉嫌色情内容的照片被无审核的上传从而引发网民的口诛笔伐。公众对于支付宝恶意炒作低俗营销的质疑难以平息。该圈子因为有大尺度照片涉嫌低俗而遭到诟病。

五、改进措施

(一)加大打击力度

群众的力量是惊人的,加大打击力度一经发现有舞弊行为,支付宝管理人员可采取直接封号等强制措施,用户也可以进行举报奖励,激励大家一起努力来维护游戏的公平性。网络并不是法外之地。所以支付宝的“生活圈子”也不可能突破互联网和移动终端所定义的种种规则。于“蚂蚁金服”之类的互联网公司而言,不应该自恃用户群体巨大、消费平台普及,就目无法纪。毕竟,建设网络强国就必须要做到网络空间的清朗。

(二)把好内容质量关

而对支付宝“圈子”功能管理方案不完备问题,针对不良信息的鉴别,在支付宝“圈子”内,对于发布含有色情、人身攻击、明显广告信息、刷屏、盗图、等违规言论的行为,支付宝应当发布紧急声明致歉,圈子管理员应删除其动态,对账号进行禁言处理,甚至拉黑账号处理。并按照规定做出处罚。进一步完善支付宝“圈子”功能的审核制度,未经审核的图片及文字应当禁止上传,并设立禁言词汇。在21世纪这个新型的社会,我们要对绿色金融加大宣传力度,但大力宣传绿色金融却不是多一些绿色信贷,多发一些绿色债券就可以提高绿色金融的知名度的。而宣传绿色金融则是一项耗费时间耗费脑力和技术的工作。支付宝旗下的蚂蚁金服所采取的绿色数字金融服务模式,旨在让大众更加支持绿色发展、绿色商品及绿色投资项目。而“蚂蚁金服”试水绿色数字金融,因致力环境保护带动企业发展的同时,也将带动中国绿色金融的迅猛发展。

参考文献:

[1]佚名.联合国环境署与蚂蚁金服共建绿色金融联盟[J].绿色包装,2016(8):12-13.

[2]武琪.从小微做起,普惠金融润物有声———访蚂蚁金服首席战略官陈龙[J].财经界,2016(6):78-81.

[3]田君.数字普惠:造就绿色金融[J].首席财务官,2017(2):63-67.

[4]宋伟国.金融创新给商业银行带来机遇与挑战[J].活力,2011(6):119.

[5]查成伟.绿色金融与金融可持续发展[J].金融纵横,2010(5):15-18.

[6]何建奎,江通,王稳利.“绿色金融”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生态经济,2006(7):78-81.

[7]王修华,刘娜.我国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探索[J].探索理论,2016(4):99-105.

[8]何天书.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6(22):6.

[9]陆岷峰,沈黎怡.绿色理念下数字普惠金融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J].西南金融,2016(11):9-13.

[10]郑国姣,杨来科.基于经济发展视角的雾霾治理对策研究[J].生态经济,2015(9):34-38.


相关文章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