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实施方案(确保打赢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攻坚战)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深圳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实施方案(确保打赢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攻坚战),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近日,深圳市社科院与社科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深圳蓝皮书:深圳社会治理与发展报告(2021)》,并指出,深圳市委市政府坚持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政府、社会、群众全员参与,不断健全工作体系,汇聚各方资源和力量,久久为功、一张蓝图绘到底,确保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行稳致远。
蓝皮书认为,202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深圳市的社会治理取得了长足进步,全市九大类民生支出2838.5亿元,占财政支出的近七成。其中,教育、卫生健康、住房保障、交通运输支出分别增长18.8%、31.3%、36.1%和37.9%。
其中,教育事业超常规发展,2020年新增基础教育学位11.1万个,创历史新高,全市公办园在园儿童数占比达50.85%,公办园、普惠园在园幼儿占比达86.41%。
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全市床位数、执业医师数分别比“十二五”期末增长了50%和47%,整合型优质高效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巩固完善。
“轨道交通为骨架、常规公交为网络、出租汽车为补充、慢行交通为延伸”的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进一步发展完善。
“1336”高水平养老服务体系加速形成,特别是在推动街道和社区养老、养老服务供给多元化、智慧智能养老等方面取得新进展。“4+2+2+2”住房供应与保障体系建设稳步推进,“9+3”民政设施建设全面推进,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蓝皮书指出,深圳五方面工作,确保打赢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攻坚战:
一是坚持党委领导。
把试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市委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平安建设领导小组,下设试点工作专项协调组,明确全市11个区均落实一把手责任,78个街道(镇)全部配备政法委员,707个社区(村)党委书记主抓社会治理工作,形成市委统筹协调、区委组织实施、街道党工委强基固本、社区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四级党委领导社会治理体制机制。
同时,注重党委领导政策制度集成建设。市委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印发《深圳市关于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将工作细化为3年49项具体任务,形成时间表、路线图。市委制定出台30多项制度文件,搭建起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推出《关于推进城市基层党建“标准+”模式的意见》《街道党工委工作规则》等文件,实现条块结合、相融共生;推出《关于推进社区党建标准化建设的意见》,筑牢基层治理领导核心;推出《社区党委书记管理制度》《关于加强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的指导意见》等,锻造过硬社区干部队伍。目前,权责明晰、上下贯通、运转灵活的四级纵向治理架构基本形成。
二是强化政府负责。
将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纳入深圳市“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69家市直部门、企事业单位和驻深机构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落实方案,开展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履行社会矛盾风险源头预防责任。2020年20家景区达到“平安景区”创建标准,达标率100%;检查医疗机构32009间次,立案查处759宗,关停整顿215家;对7.2万余辆重点营运车辆进行24小时监控,车辆违章情况逐步减少,“平安景区”“平安医院”“平安交通”等平安细胞创建取得实效。
深化“放管服”改革,突出政府服务功能。取消依申请类权责清单101项,承接广东省下放、委托实施和重心下移行政职权1100项;上线“秒报秒批一体化”事项117个、政务服务“免证办”393项,推出“一件事一次办”服务1889个,实现秒批服务306项、“无感申办”274项,1041个政务服务事项支持容缺收件、479个支持容缺受理,切实解决群众办事来回跑、环节多、材料多等问题。对市场主体实施审慎包容监管,动态发布不予处罚清单,对新兴产业企业商标维权、消费维权、广告监管、直销监管、网络监管等实行“容错”管理,推动新型经济健康发展。
三是促进社会协同。
广泛开展社会治理协商。市政协机关聚焦基层治理、垃圾分类等议题,举办委员议事厅活动9场、委员讲堂10场,累计在线观看1500万人。市人大常委会加强人大代表履职阵地建设,社区层面人大代表联系点增至605个,比2019年增加289个,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更加丰富。
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治理。大力推进“志愿者之城”建设,推进全市208万名志愿者(占常住人口的15.5%)深度参与公共安全、矛盾化解、平安互助等志愿服务活动,组织港澳和外籍志愿者开展外语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互联网+群防群治”,90万余名平安志愿者采集人、车、物等治安要素信息1245万余条,提供治安隐患及违法犯罪线索1396条。
社会组织更加积极作为。编制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社会组织推荐目录,指导全市10906家社会组织、399支社区志愿服务队、5.5万名社区志愿者广泛参与心理健康指导、矫治安帮、法律援助、纠纷调处等,提升社会治理专业化水平。龙岗搭建两级社会创新平台,推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相关做法多次被中央电视台报道。
发挥群团组织助推作用。团组织广泛联系广大青少年,引导全市团员、青年、青少年事务社工和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组织全市11000多名妇联干部、6000多名巾帼志愿者参与疫情联防联控。企业工会、社区工联会、楼宇工联会等,接待法律咨询10651次,参与调解案件8525宗,调解成功案件596件。
四是实施项目推进。
建立市域社会治理实践创新项目库,按照起点高、靶向准、方法新、带动强的要求,对各区各部门创新经验进行提炼升华,成熟一批推出一批。2020年,总结了光明区解决群众诉求、罗湖区物业参与基层社会治理、龙华区出租屋分级分类管理等六个创新项目经验,在全市统一部署推广,着力解决城市治理中的顽瘴痼疾、难点痛点,推动“盆景”变“风景”。
引入第三方机构对创新项目推广情况跟踪问效、评估评分,按季度生成报告,并将其作为各区年度平安建设(综治工作)考核的依据。2021年,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育一批共建共治共享、自治法治德治、基础数据共享、多元主体参与等方面的创新项目,目前已经推出第二批十个创新项目。
五是强化保障措施。
树立实干导向,把试点工作实绩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与业绩评定、职务晋升、奖励惩处等挂钩。一批社会治理工作成绩突出的领导干部得到提拔重用。加强财政保障,将社会治理重点项目纳入公共财政,对“雪亮工程”投入财政资金4.21亿元;每年按照平均每个社区200万元安排“民生微实事”资金,三年来投入“民生微实事”资金38亿元,实施项目4.4万个。开展挂点帮扶,深圳市78家市直单位“一对一”直插78个镇街,每家市直单位认领1件民生实事、化解1个难题积案、推进1项社区工作、为社区出1个点子、形成1份专题调研报告,强化条块融合、上下联动、资源共享。推动重点治理。对罗湖区非法经营旅行社业务、不合理低价游和无证办学等两类涉黑涉恶涉乱突出问题实施挂牌整治;对罗湖区南湖街道、宝安区福海街道进行重点整治,对龙华区民治街道等9个街道(含办事处、镇)突出问题进行挂牌整治。经过验收,目前已解除重点治理和挂牌整治。
(作者:深圳特区报驻京记者 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