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贫年度工作总结 学校教育扶贫工作总结精选

2024-03-06 04:23: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教育扶贫年度工作总结 学校教育扶贫工作总结精选,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育扶贫年度工作总结

第1篇:学校教育扶贫工作总结范文

为了贯彻落实上级教育扶贫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强教育扶贫管理工作,根据县委、县扶贫局文件精神,按照统一安排部署,紧紧围绕加快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步伐的目标,我校在2019年教育扶贫脱贫攻坚工作中积极推动各项帮扶措施,进一步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扶持力度,着力做好教育扶贫工作。现将我校2019年教育扶贫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官亭镇中心学校地处民和县最南端,始建于1934年,原校址位于官亭镇官中村,占地面积9737平方米,建筑面积2472平方米。由于官亭镇城镇规划与喇家国家遗址公园的建设,喇家小学、官亭小学、原中心学校合并,于2015年11月25日搬迁至现校址,现校址位于鲍家村一社,占地面积53946㎡,建筑面积17684㎡。

2017年秋季学期在校学生1272名(女生598人),其中小学生611人(女生262人),初中生661人(女336人),共有24个教学班;寄宿生659人;其中小学285人;初中374人。专任教师85名,女47人。

官亭镇中心学校下辖13个行政村,我校教师结对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85户,涉及县内县外在校学生100多人,居住分散,教育扶贫涉及人口多,难度大,政策性强。为了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失学辍学,确保教育扶贫精、准、实,官亭镇中心学校克服重重困难,做好教育扶贫工作。

二、保障机制和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组织机构。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成立了白山小学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和督办扶贫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确保扶贫工作的顺利实施。

官亭镇中心学校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仁青

副组长:祁海成   马全文

成  员:王晓梅   李成海  范增花  赵丰瑛  李国伟

张学武   鄂福强  吕西成  吕根成  吴正全

郭积福   何克义  魁文明  桑占明  马国成

办公室设在中心办,由赵丰瑛负责日常材料管理工作。

(二)整合资源,形成推动合力。

1、整合资源,利用相关政策资源,争取国家、省、县及社会爱心人士的资金和物资支持,加大投入力度,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

2、实施县级地方政府主导,积极协调乡级部门,加大对帮扶点发展的指导,形成整体推动合力。

(三)多措并举,全力推进教育扶贫工作有序开展

1、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信息台账,

2、按政策资助贫困家庭学生和特困学生,

3、深入贫困家庭,了解群众所需、所求,找准扶贫帮扶点,力争将教育扶贫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四)推动和谐稳定。在开展教育扶贫工作时,坚持发展帮扶与和谐稳定相统一,将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加快发展上来,在和谐中促扶贫,在扶贫中保和谐。

三、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一)定期开展“认亲结对大帮扶、扶贫政策大宣讲”主题活动,深入农户宣传扶贫政策。

(1)根据民扶组办28号文及民和县干部“结对认亲”大帮扶工作制度,结合县教育局的安排和要求,根据官亭镇中心学校认亲结对帮扶计划,我校定期开展 “认亲结对大帮扶、扶贫政策大宣讲”主题活动,要求责任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帮扶任务,并开展好“认亲结对大帮扶、扶贫政策大宣讲”主题活动。

(2)学校对主题活动高度重视在活动开始前,组织全体教师召开会议,解读建档立卡贫困户必知必会“十二条”、干部进村入户“十问法”、“二十必看法”等,通过学习相关文件精神,要求帮扶责任教师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为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良好的思想保障。

(3)我校全体帮扶责任人利用不同的时间,进村入户,到赵木川、先锋、别洛、河沿等村进行结对认亲,宣讲中央和省、市、县确定的一系列扶贫政策,特别把我县产业扶持、易地扶贫搬迁、医疗和养老保险、教育扶贫等方面的政策进行宣讲。通过宣讲,引导建档立卡户摒弃“等靠要”的思想,树立“苦等苦熬无出路、苦干实干能致富”的意识,激励每一位扶贫户深刻认识到我们党的关怀。在宣讲政策的同时,帮扶教师力所能及为贫困户带去现金、米、食用油、鸡蛋等慰问品进行慰问,与结对贫困户拉家常、谋脱贫,了解结对户的思想动态、家庭状况、扶贫政策落实情况,再次详细了解各自负责的精准扶贫户的基本情况和帮扶愿望。主题活动使我们的帮扶教师和群众更加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让群众更加了解我们的干部职工,让结对帮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知晓和享受好党的惠民政策。

(4)我校结对帮扶责任教师总共85名,每位教师都能按上级部门的要求定期开展帮扶工作,切实将政府脱贫攻坚工作部署落到实处。

(二)深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核实与采集学生就读信息

在官亭镇党委政府领导下,全镇村组干部大力支持下,官亭镇中心学校教师全面深入各村各队,下到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宣讲教育扶贫政策,统计核实初中、小学、幼儿园县内外学生就读情况,确保信息的准确无误,切实做到扶贫好政策深入人心,让每一位贫困学生享受到国家补贴补助,不让一个适龄儿童辍学休学,经核实官亭镇在县内县外就读义务教育的建档立卡贫困小学生106人,初中生46人,学前46人,总计198人;城镇低保学前1人,小学10人,初中4人,总计15人;农村低保小学8人,初中10人,总计18人。官亭镇总计贫困学生231人,其中女93人,寄宿生162人

(三)按政策做好贫困学生资助工作。

1、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教科书费、作业本费。

2、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每生500元。

3、学前三年每生每学期资助600元

4、积极协调与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学校教育扶贫工作:一是2017年10月份无锡市帮扶贫困生8名,每名学生资助500元,总计4000元;二是2019年7月民和县基准扶贫办下发2019年脱贫攻坚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特困生补助资金,其中我校建档立卡特困生6名,补助资金每生500元,计3000元,总计下发补助资金4500元,已全部发放到位。

(四)狠抓“控辍保学”, 按政策做好贫困辍学生返校复读学生资助工作,巩固提高普九成果。

我校成立了“控辍保学”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和班主任、任课教师签订目标责任书,主动和镇政府联系,形成政府、学校、社会齐抓共管的“控辍保学”体系,上学年初中辍学4人,辍学率为0.57%。2017年12月和2019年7月民和县基准扶贫办下发脱贫攻坚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 劝返复读生补助资金,其中我校2017年12月控辍保学劝返复读建档立卡贫困学生4名,每名学生下发补助资金840元,计3360元;2019年7月控辍保学劝返复读建档立卡贫困学生3名,每名学生下发补助资金500元,计1500元。

四、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为进一步推进教育扶贫工作,真正扶出实效,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好以下工作:

第2篇:学校教育扶贫工作总结范文

所谓“精准教育扶贫”是与以往“单向的”、“漫灌式”等粗放型教育扶贫相对而言,是针对该“片区”恶劣的教育环境及不均衡的教育结构,以及不同的扶贫客体、家庭和学校状况等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多主体对教育扶贫客体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准评估的长效运行机制和政策保障下,最终实现教育扶贫最优化和扶贫客体彻底脱贫和阻断返贫的教育治贫模式。

石漠化集中连片区都是生态环境脆弱、资源紧缺、生产条件恶劣、农牧业收入极低的地区(以下简称“连片区”),是贵州世居民族的主要居住区,也是全国典型的特困区。长期以来,观念陈旧、经济滞后、教育落后使该区成为全国扶贫攻坚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滞后问题一直以来是中央高度重视的对象,教育扶贫是“连片区”整体扶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扶贫、减贫成效的巩固。该区要在“十三五”期间完全实现脱贫,彻底阻断返贫,教育是基础,发展是核心,扶贫是关健。

近年来,面对该“连片区”教育扶贫中返贫现象不断、乡村学生扮演率居高不下和在校学生贫困救助、教育扶贫项目、扶贫资金不足等突出问题,政学界逐步认识到此类问题的解决需要寻找新教育扶贫的机制与模式,需要在实践―总结―再实践中不断走向深化、走出新路,最终彻底实现教育扶贫、脱贫。有学者从“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探索教育均衡化发展的有效实现形式、步骤、措施。”[1];有学者主张“借鉴国外教育扶贫的理论与实践,强调开发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主张一方面需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投入,另一方面应从惠民的视角探讨其有效机制”[2];有学者强调了“高校教育扶贫的作用,认为教育扶贫应该以大学自身特色和优势为基础”[3]。

基于在该“连片区”深度调研中突出的教育扶贫效益、教育扶贫的体制、机制实际效用如何等问题,及对该“连片区”教育扶贫的历程、经验、问题、挑战、对策等的调研,在很大程度上能反映出教育扶贫的一般规律,形成一定的理论性观点,有利于创造性地形成一种更好的教育扶贫模式,进而对该“连片区”教育扶贫的现有系统及内部运行结构及其影响性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内部问题、矛盾等的解决途径,寻求现有精准教育扶贫制度和转换扶贫思路与模式等策略。基于以上种种原因及现实中的特殊情况等,精准教育扶贫可以从融入贫困产业发展、创业就业、教育改善等方面着手。

一、精准教育扶贫问题研究

教育扶贫已实施多年,成效显著,同时问题也突出,而精准教育扶贫则要走出固有模式,避免重复、老套与无效模式。首先应该在该“连片区”深度调研中要突出研究多年来教育扶贫效益所取得的可喜成就和可借签的经验、多年来教育扶贫效益到底在何处、真正受益人群有多少、分布情况如何、是否真正达到脱贫效果、出现问题的根源在哪等相关方面。同时总结与深度分析教育扶贫的体制、机制出现的问题,进而对该“连片区”教育扶贫的现有系统及内部运行结构及其影响性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寻求内部问题、矛盾等的解决途径,从而寻求现有精准教育扶贫制度的可行性,完善和转换扶贫思路与模式。唯有在对先前教育扶贫中出现的问题深度总结与思考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明确精准教育扶贫的对象和应该采取何种模式最为有效,最有针对性。同时可在借鉴国外精准教育扶贫经验的基础上,遵循该“连片区”现有特点的基础上进行融合,创造性的解决精准教育扶贫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二、精准教育扶贫对象

精准教育扶贫扶持对象到底如何选取?选择谁?首要工作是确认精准教育扶贫对象“有没有贫困”“想不想脱贫”“会不会脱贫”“如何脱贫”。“连片区”地域上并不是很广,精准扶贫对象首先要通过当地政府,在村委的大力宣传与配合下,采取自愿报名和实地摸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但最终的扶持对象需要在当地有关部门大力协调与配合下,通过调查、走访、访谈、观察等形式才能清楚地了解与核实真正需要扶贫的对象,从而最终确定,以避免走先前所范“扶贫对象不清,根底不明,针对性不强”等低效之路。精准教育扶贫对象确立后,接踵而至的是如何进行有效的教育(具体包换哪些教育形式),让其通过教育真正能达到脱贫、阻断返贫,走上自富、自强之路。

三、精准教育扶贫模式

自古“扶?先扶智”。高等学校可利用自身教育资源优势,适度举办“农业产业化与美丽乡村建设培训班”、“中小学幼儿园后备干部、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班、职业技术培训班、返乡农民工培训班”等,为推动“连片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在时机相对成熟时,可实施“领头羊”计划,从精准扶贫户子女中选出品学兼优的学生,输送到省级示范性中学及省级高等院校免费就读。同时当地高等院校与“连片区”紧密合作,每年安排大学生“三下乡”实践队开展教育支教、社会调研等活动。

产业扶贫要扶在“点子”上。积极与省和当地相关行业领导、专家联合组成扶贫调研组、扶持组,实施积极走访,实地调研林木经果林、畜禽养殖及乡村旅游等发展情况,为“连片区”地区经济发展(林木经果林、畜禽养殖及乡村旅游等)产业提供切实可行的技术支持和指导性的意见。高校走“校农合作”之路,通过采购主食、肉、蛋、蔬菜、水果等食用性生活品的形式,使该“连片区”农副产业逐渐成规模发展,互惠互利,或帮或扶,从一定程度上缓解贫困户的经济压力,同时也可降低高校学生食堂成本,惠及广大师生。在此基础上,学校应与“连片区”当地相关部门协商,双方可进一步完善合作机制,确保“校农合作”长效发展,帮助贫困户增收、促进产业发展。

四、精准教育扶贫出路

要在规模的基础上进行精准教育扶贫,需要充分对“连片区”当地经济发展格、模式与基础都能充分的了解,特别是对劳动密集型产业或资本密集型产业充分的了解与分析,从而使精准教育扶贫的对象群体能充分就业,促进“连片区”当地经济发展,走乡村经济产业发展模式,让其“足不出户”就能谋其生路。

第3篇:学校教育扶贫工作总结范文

第一,整合教育扶贫力量,形成协同攻关合力。要加强顶层设计,突破目前“碎片化”、各自作战的教育扶贫格局。及时总结各地教育扶贫的经验,加以推广和引导。做好统筹协调,充分鼓励政府、学校、企业、社会等多方参与,整合人才、科技、智力、产业与信息在扶贫中的坚实作用,以形成协同效应、共同攻关。

第二,发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打赢扶贫攻坚战。在当前教育扶贫中,要重点关注将优质教育资源转向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尤其是其中分散的农村教学点,通过天网(卫星)、地网、人网(支教教师与学生)三网合一,解决偏远山区(如“悬崖村”“半山学校”)优质教学资源的供给问题,提升当地教师教学水平,形成教育扶贫的“造血机制”。建议由教育部组织,依托已有的各高校对口扶贫点,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集中力量,连点成线,连线成片,分工合作,重点研究加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教育协同扶贫机制,有效探索针对贫困山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不同的教育扶贫模式。

第三,采用“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的模式,构建教育扶贫新链条。中职学校占据农村教育的半壁江山,县城中职学校大约有70%~80%的学生来自于农村,因此中职的兴办与否对脱贫工作至关重要。建议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拔穷根、挪穷窝”的优势,将以义务教育为中心的教育扶贫扩展到职业教育,有计划地培训农村中职教师,提高中职教育质量,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让贫困地区学生既能享受到优质义务教育,又能进一步接受优质的职业教育,为通过就业实现脱贫打下良好基础。同时,通过“互联网+”对贫困地区的劳动力进行职业技术培训,全面提升农村人口的劳动技能与整体素质。

第四,将教育扶贫和文化扶贫相结合。建议以乡村小学为依托,在其周边建设文化站点、网络中心、医疗站点,形成学校、文化中心、医疗站点一体化的乡村社区,打造r村文化高地,持续开展产业富村、文化兴村、科技支农、信息兴农等活动,培育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共同建设生活富裕、精神文明的美丽乡村。

第五,着力加强民族地区教育扶贫。建议高校招生继续向民族地区倾斜,让民族地区学生有更多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鼓励优秀大学生主动到民族地区“三支一扶”;加大教育对口支援力度,推进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双语建设工程,有计划地组织开发汉语和各种少数民族语言的双语教学软件,提高双语教学水平(包括学前双语教育),大力普及普通话教学。通过推进各种兴边富民工程,提升民族地区整体经济与科学文化水平。

第4篇:学校教育扶贫工作总结范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胡子大叔”为你整理了这篇五年来教育脱贫攻坚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16年以来,休宁县教育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的安排部署,以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重点,扎实做好学生资助和控辍保学等各项教育扶贫工作,努力构建从局到校、从校到人的教育扶贫体系,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组织保障,健全教育扶贫工作机制

(一)完善组织,强化领导。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资助办、教育股、项目办、计财股、人事股、电教馆等相关股室组成的教育脱贫攻坚工作领导组。各校高度重视教育扶贫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实行校长负责制,保障教育扶贫的人员、设备、场所。

(二)健全机制,狠抓落实。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各项扶贫政策,出台相应配套措施,主要有:《休宁县控辍保学实施方案》、《休宁县学前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幼儿资助实施细则》、《休宁县学生资助资金管理办法》、《休宁县学前、中职和普通高中校内资助经费管理办法》等。及时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教育扶贫工作,并对全县各中小学、幼儿园的教育扶贫工作开展专项培训。

(三)压实责任,强化督查。明确将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学校年度考核,同时结合开学检查、安全督查等工作加大对教育扶贫工作的督查指导,及时掌握学校开展教育扶贫攻坚工作第一手资料,有力督促学校进一步落实责任、细化举措。

二、落实精准资助,确保学生资助全面覆盖

(一)坚持最高档资助。2018年春季,对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在园幼儿提升资助标准,由原来每生每年500元资助提升至1000元。对建档立卡的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补助生活费,小学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每生每年1250元。对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中高职学生实施免学费和助学金政策,高中助学金每生每年3000元,2019年秋季,中职助学金由原来的平均每生每年2000元提升到3000元。无条件办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申请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生源地助学贷款人数、金额连续五年持续递增。2020年向124名本县生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办理了不同额度的信用助学贷款,贷款资金总计110.18万元。

(二)坚持全覆盖资助。2016年以来,我局切实落实教育扶贫资助政策,及时将资助资金发放到符合条件的贫困生家庭手中。2016年度共向1898人次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各类资助资金140.12万元;2017年度向2535人次的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各类资助资金180.14万元;2018年度向3371人次的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资助资金251.9555万元 ;2019年度向3282人次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各类资助资金221.2475万元。

2020年,向在本县就读的2479人次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发放各类资助资金166.8375万元(其中:资助学前幼儿351人次,资助资金17.55万元;义务教育阶段小学1039人次,资助资金51.95万元;初中755人次,资助资金47.1875万元;普通高中阶段学生252人次,资助资金37.85万;中等职业教育阶段高一高二建档立卡学生82人次,资助资金12.3万元);拨付免学费355人次,资金33.735万元(其中普通高中免学费252人次,资金19.755万元,中职免学费103人次,资金13.98万元)。向我县户籍在外省就读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295人次进行了资助,资助资金17.9875万元。对普通高中应届毕业考取全日制高校的35名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发放新生入学资助资金,总金额1.95万元。资助受疫情影响的42名建档立卡家庭学生,资助资金1.075万元。

三、改善办学条件,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和薄弱学校建设力度,目前我县已建成农村寄宿制小学21所,初中12所。2014-2018年实施农村薄弱学校改造项目51个,投入资金5021.0225万元。实施校舍建设项目34个,新建和维修校舍面积30661平方米。实施运动场建设项目7个,新建运动场30140平方米,设备购置1047台(套)。

2019年至2020年通过“长效机制校舍维修”项目和“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投资1657万元,新建和改造校舍项目37个,新建和改造校舍面积21475平方米,购置设备2089台(套),完成乡村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基本达标建设,着力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8月底“两类学校”全部达标。

按照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原则,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目标,自2018年来,共投资242万元先后在五城小学等15所乡村学校投资建成智慧课堂,乡村中小学智慧学校覆盖率达到50%。休宁县已经逐步形成了智慧课堂常态化教学。

2020年统筹资金92万元,完成海阳中学4个理化实验室和全县初中学校生物实验室改建。投资220万元为蓝田中学等24所学校更新换代90套班班通,投资28万元为中心幼儿园建设安装14套幼儿教学一体机,投资30万元为五城小学等7所学校采购100台学生用电脑,投资97.5万元为教学一线教师配用195台教育教学专用笔记本电脑,确保了学校教学正常开展。通过以上项目的实施,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我县的义务教育正向优质均衡迈进。

四、强化控辍保学,确保就学路上一个不少

坚持以“依法治教、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为方针,以“依法控辍、安全控辍、质量控辍、情感控辍”为总体思路,强化控辍保学措施,扎实开展控辍保学工作,确保义务教育适龄对象“一个不少”。

(一)深入调查摸底,系统掌握学生在校在籍状况。教育局出台《关于开展“两不愁、三保障——义务教育有保障”突出问题大排查实施方案》,与县扶贫局、各乡镇积极配合,对贫困户家庭适龄儿童少年进行全面排查,要求辖区学校实行划片包干。各校校长、班主任带头上门做工作,耐心细致宣讲政策法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普之以法,坚决防止学生辍学、失学。2016年以来,根据全面的排查摸底,各年度无一因贫辍学学生。

(二)完善关爱机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全县所有中小学校、幼儿园对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留守儿童、孤残学生、单亲学生等实行一生一档管理,并在全县所有学校推广结对帮扶机制,确保每一位困难家庭学生都有一名教师联系,充分关爱特殊学生,使学生深感社会关怀、学校温馨,不让一个学生因生活变故而辍学。对无法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针对性的开展送教上门服务。2020年,休宁县教育局开展“牵手连心1+1”活动,通过“组织一次家庭走访、开展一次谈心交流、落实一项帮扶措施及圆梦一个微心愿”,进一步了解掌握建档立卡困难学生家庭状况,加强学校与学生及其家长的沟通交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规范办学行为,从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出发,探索研究教学方法,减轻学生学业、心理负担,创造让学生热爱学习,愉快学习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标本兼治,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杜绝学生辍学发生。

五、全面落实帮扶责任,促进帮扶工作落到实处

根据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2018年度县教育局帮扶渭桥乡渭桥村。截至2020年,有13名机关干部结对帮扶渭桥乡渭桥村3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3名机关干部结对帮扶渭桥乡上演村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名机关干部结对帮扶渭桥乡板桥村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并指派了3名干部驻村帮扶源芳乡芳田村、鹤城乡梅溪村、汪村镇杨源村。

(一)多方协调,努力改善村容村貌。2018年,教育局出资3000元作为渭桥村扶贫工作队办公经费,为扶贫工作创造良好的活动办公环境。以完善农村居住条件和生产生活设施为抓手,打造农村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齐全、村容整洁、管理有序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体系。2019年投入1.5万元补助资金用于该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2020年拨付资金3万元用于补助渭桥村水平组修建村级道路和停车场。

(二)筹措资金,多方助力帮扶工作。教育局每年由主要领导带头到渭桥村,共同协商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切实困难及今后发展规划。在充分考察论证的基础上,明确了“大力发展养殖业,多渠道扩大收入来源”的发展目标。大力兴修水利,新建小龙虾养殖基地,加大草莓和葡萄种植基地建设,通过一系列举措为渭桥村农民增收打下坚实基础。关爱关心选派驻村扶贫干部,每年补助房屋租金1500元,交通补贴7000余元,彻底解决后顾之忧,提升驻村帮扶工作成效。

(三)外引内联,加快劳务输出步伐。劳务输出是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为此,我们根据渭桥村实际情况,指定专人负责,上门了解劳动需求及劳动力情况,并与县内企业进行联系,推荐就业。工资性收入已成为渭桥村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四)干部包保,落实帮贫济困措施。统一安排帮扶联系人指导贫困户的帮扶工作,努力解决贫困户生产生活困难。一是每月一走访,宣传扶贫政策;二是了解家庭困难情况,指导脱贫思路;三是伸出援助之手,对贫困户进行慰问。通过联系人制度,进一步转变农民“等、靠、要”思想,树立自立、自强意识。发挥教育特长,开展智力扶贫。扶贫先扶智,针对帮扶村种养殖业特点,协调农业科技部门,定期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脱贫致富本领。

(五)消费扶贫,促进农民增收增效。休宁县教育局积极宣传发动全县教职工大力开展消费扶贫,为全县贫困家庭尽一份绵薄之力。截止目前,全县有27所中小学、幼儿园1357名教职工共采购认定扶贫产品金额近40万元,县教育局机关职工采购扶贫产品3万余元,局机关及帮扶责任人购买对口帮扶村农户和帮扶对象农产品5000余元。农产品包括菜籽油、茶叶、笋干、香菇、塘鱼、活鸡、鸡蛋及新鲜蔬菜和水果等,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增效。

六、创新工作方法,提高教育扶贫工作成效。(一)实施“四免一补”推进提标扩面。为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我县从2016-2017学年开始,将义务教育“两免一补” 政策扩大到“四免一补”,即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和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基础上,全面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簿本费,同时免除《基础训练》等评议教辅材料费用。所需经费全部由县财政负担,每年约增加教育经费预算420万元。此项惠民政策的实施,切实减轻了学生家庭经济负担。

(二)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扶贫。一是争取企业捐资助学。推动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2017年3月份,我县企业昌辉汽车电器(黄山)股份公司向县教育局捐赠500万元,设立昌辉奖、助学金,每学年使用该项捐赠款储蓄利息或理财等收益(20万元以上,如有缺口由昌辉股份补足)用于资助我县初中、高中和中职学校品学兼优、家境贫寒的学生。二是争取社会团体捐资助学。争取上海安徽经济文化促进会向我县休宁中学、海阳中学捐赠10万元,资助两校共100名家境贫寒、品学兼优的学生。三是争取外出创业人士捐资助学。成功争取到徽州商会义乌分会、宁波分会的休宁籍人士向临溪中学、鹤城小学等捐资助学。四是争取共建单位捐资助学。2016年以来,火箭军部队官兵每年定向结对资助板桥小学、海阳二小、休宁中学贫困家庭学生,每年资助资金总额4万元左右。五是争取公益基金捐资助学。经与上海民生公益基金会商定,该基金会自2018年开始资助我县20万元,用于资助璜尖、白际、龙田、岭南、鹤城、汪村、流口、板桥、陈霞等边远山区中小学教师及家境贫困学生。

(三)着眼“三苦”目标推动智力扶贫。近年来,休宁徽匠学校以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重点,以木工技能培训为抓手,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着眼“培养苦人家的孩子、培养能吃苦的品德、培养断苦根的能力”,扎实做好中职学校教育扶贫工作。第一,围绕建档立卡贫困生重点,培养苦人家的孩子。第二,围绕践行工匠精神,培养能吃苦的品德。坚持扶贫先扶志,提高木工班学生吃苦耐劳、独立自强品德。第三,围绕掌握木工技能,培养断苦根的能力。木工专业设立以来,多名学生在全国高职高校学生木作技艺大赛、世界青年家具制作大赛和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上获奖,已培养毕业的400余名毕业生供不应求,全面实现就业。其中:市场就业的年平均收入约8万元;自主创业的年平均收入超30万元,少数达百万元,真正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四)打通三渠道,确保三摸清。近年来,我局着眼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要求,针对县外就读学生资助情况难以掌握等问题,以强化信息沟通交流为抓手,进一步摸清底数,完善档案,协作发力,确保应助尽助、不落一人。一是打通县教育部门与乡镇村的协作渠道,摸清县外就读学生的资助数量。二是打通县教育部门与县外学校的联系渠道,摸清县外就读学生的资助情况。三是打通县教育部门与县外教育部门的沟通渠道,摸清县外就读学生的资助动态。

(五)强化四级责任,压实扶贫攻坚任务。2016年以来,我县为构建从局到校、从校到人的教育扶贫体系,落实多元扶持与资助政策,成立局、校两级教育扶贫工作领导组的同时,着重抓好四级责任落实:一是压实局与学校责任。年初制定《休宁县中小学学生资助工作责任书》,在全县校(园)长工作会议上,与60所公民办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签订了责任书。二是压实局与股室责任。局领导与局机关教育股、资助中心、行财股以及结算中心等下属单位负责人签订责任书,明确教育扶贫各项任务,与各股室年终绩效考核等挂钩。三是压实校与班主任责任。各学校校(园)长分别与带班班主任签订责任书,明确各班主任对本班级建档立卡贫困生帮扶任务,与班主任工作考核挂钩。四是压实校与任课教师责任。学校与各任课老师签订责任书,明确老师对所带班级建档立卡贫困生日常帮扶责任。做到了层层传导压力,层层抓好落实,确保真贫不落一人,真金不落一分,政策不落一项。

(六)用好三种手段,把好资金管理三道关口。2017年始,我县针对教育扶贫资金使用管理这一关键问题,采取技术、人工两种手段,把好资金调度、支出和发放三道关口,确保每一分钱高效规范使用。一是用好技术手段,把好扶贫资金调度关。2017年,县教育局投入资金19.1万元,在全市教育系统率先建立起一套高版本联网记账系统。通过该系统,对学校财务信息进行动态管理、对学校每笔资金进行审核,严格把控教育扶贫资金的支出。二是用好人工手段,把好扶贫资金发放关。我们建立从县资助中心和结算中心等人员到学校财务管理人员到学校班主任等人员的扶贫资金管理队伍,结合实际规范资金发放。三是用好制度手段,把好扶贫资金审核关。制定出台教育系统报账管理办法、加强中小学财务管理意见等制度,并严格执行。其中:县结算中心严格审核各学校每笔扶贫资金支出,并通过联网记账系统,查询各学校是否有建档立卡贫困生生活补助款的支出,支出是否在规定期限内,支出金额是否符合标准;各学校严格按照制度要求,审核学生自身领取扶贫资金是否有签字为证,家长代领是否有家长署名和代领照片等附件依据;审核以现金形式发放的扶贫资金从支出到领用是否按照制度流程运行,确保了教育扶贫资金“监督不断链、去向不模糊、使用更精准”。

第5篇:学校教育扶贫工作总结范文

一是召开会议,层层动员。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召开了班子会,专题研究部署“扶贫日”宣传工作。10月12日召开了各村主任、乡包村干部会,对“扶贫日”活动进行具体安排,要求乡在4个集镇,村在村部和学校悬挂“扶贫日”宣传标语横幅,乡政府在“扶贫日”到来前利用电子屏幕滚动打出了“扶贫济困,你我同行”标语,向各界宣传“扶贫日”。各村也召开了村民代表、党员参加的支部扩大会,利用村宣传栏开展“扶贫日”宣传,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全乡悬挂横幅和标语48条。

二是积极响应,开展活动,在三个扶贫村组织村两委干部对本村范围内扶贫户开展走访慰问,宣传国家扶贫政策,引导社会各界关注扶贫、关爱困难群体,关心扶贫事业。

总之,我乡“扶贫日”活动已告一段落,工作扎扎实实,取得了显著成绩,我们将认真总结,发扬成绩,努力做好全乡今后扶贫工作。

相对于传统活动来说,主题活动更具系统性。因为,主题活动是以一个话题为中心进行延伸的活动,这些活动仅仅围绕这个话题而进行,这个话题始终贯穿与主题活动的始终,小的活动构成一个小主题,几个小主题就构成最后的大主题。下面是小编在出国留学网活动总结频道为大家收集和整理的有关大主题和小主题的活动总结文章,欢迎大家前来参考。

为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切实关心困难学生的学习、生活问题,加大助学救助力度,搞好向贫困学生送温暖活动,推进和谐学校建设,本月我校成功开展了一次“节约零花钱、关爱贫困生”新春扶学助贫活动。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大力宣传,营造热心助学的良好氛围。

我校先后召开三个专题工作会议,即班子会、全体教师会、班干部会,使全校师生思想统一、使扶贫助学观念深入人心。同时,通过校园张贴、旗下演讲、板报等形式发出“节约零花钱 关爱贫困生” 新春扶困助学活动倡议,并结合“5.12”汶川大地震当时的捐款情况,激发学生献爱心的热情,营造扶困助学的良好氛围,争取广大学生及其家长的理解与参与。

二、精心组织,开展扶贫助学捐款活动。

我校的“扶贫助学献爱心”捐款活动得到师生的积极响应,学生们以班级为单位、教师们以教研组为单位,踊跃捐款共计5443元。在本次捐款活动中,涌现出许多表现突出的班级和个人,为激励先进,带动学校工作的开展,我们在集会上隆重对爱心班级和爱心使者进行了表彰。

三、热心助学,解决贫困生实际困难。

为了充分发挥这笔捐款的作用,带动我校扶贫助学工作的开展,除了拿出4000元资助对口学校下冶初中20名贫困生外,我校又认真开展摸排,在全校范围内确定了7名贫困生,每生给予200元资助,对他们表示一点关心,携手与他们共度难关。

本次扶贫助学活动,因为宣传到位、组织得力,受到师生一致好评。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建立学校爱心基金,并在学生中开展互助活动,采取“一帮一”,“多帮一”的方式使困难学生在生活上、精神上、学习上得到集体的关心和帮助。

根据__省委教工委和__省教育厅联合下发的《关于做好20__年__扶贫济困日活动工作的通知》粤教工委办函[20__]16号文件精神,我院高度重视,并在全院广泛开展了一次扶贫济困捐款活动。现将相关情况总结如下:

学院于6月19日向各系部、处室下发了《关于做好20__年__扶贫济困日活动工作的通知》,在全院进行动员和部署,深入开展扶贫济困活动。同时,学院党委发出倡议书,动员全院师生,积极踊跃捐款,为__省扶贫济困活动奉献一份爱心,贡献一份力量,倾注一片真情,多尽一份责任。学院通过利用海报、宣传板报、横幅、网站、电台等多种媒体向广大师生员工宣传__扶贫济困日活动的主题和意义,让扶贫济困日活动深入人心。党员同志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踊跃捐款,在全校形成了人人献爱心的浓郁氛围,截至 6月30日 ,全校师生员工捐款17772.9元,已经全额汇入__省扶贫基金会账户。一笔笔捐款,饱含着全院师生对贫困群众的浓浓深情,彰显了我院师生良好的政治素养和高度的政治觉悟。

第6篇:学校教育扶贫工作总结范文

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持续学习贯彻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目标标准,保持攻坚态势,强化责任担当,全面排查解决存在问题,坚持不懈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巩固已脱贫对象的脱贫成果,确保高质量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二、教育行业扶贫

(一)全面落实控辍保学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实施方案的通知》,通过依法控辍、质量控辍、精准扶贫控辍、建立动态监控网络等形成控辍保学合力,确保实现“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保障有学上,上得起学”。

(二)全面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继续全面落实国家实施的学前教育资助、中职免学费和中职助学金、普高免学费和普高助学金、高校新生入学资助、生源地助学贷款、“两免一补”等资助项目,确保符合条件的各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享受相应的国家资助政策。同时,要按照县政府出台的政策,做好县级资助工作。

(三)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面推进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营养改善计划,逐步改善就餐环境,完善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确保资金落实规范管理,确保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吃好吃饱。

(四)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按标准为贫困地区在编在岗乡村教师发放生活补助,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岗计划和省属公费师范生计划,优先满足贫困地区师资需求。完善乡村教师常态化培训。通过落实教师素质提升计划,扎实推进“送教到校”研培活动,狠抓“四批”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提升乡村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

(五)改善办学条件。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改薄提升工程和2020年“厕所革命”年度工作任务,打造教育“硬环境”。

(六)推进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改善教育信息化基本条件,完成全县26所学校的“同步课堂”建设,开设“同步课堂”教学活动,提供优质资源,解决乡村学校部分学科师资不足问题;完善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持续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和信息化示范校建设工作。

(七)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总量。加强公办幼儿园、已审批民办园(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和无证幼儿园管理,规范幼教师资队伍。力争2020年底完成河北公办幼儿园的新建工作,提升幼儿入园率。到年底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0%,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

(八)加强贫困劳动力培训。配合相关项目单位做好贫困劳动力和残疾劳动力的劳动技能培训工作。

(九)贫困地区专项招生计划。落实国家专项、高校专项和地方专项招生计划。

三、教育包村扶贫(珠子河村、小营子村)

(十)加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工作。加强包保村的义务教育保障、基本医疗保障、住房安全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确保两村义务教育子女不失学辍学,防止脱贫户因病返贫,确保脱贫户不住危房,保障贫困人口与非贫困人口饮水安全。

(十一)织牢贫困人口综合保障网。协助帮扶两村落实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基本养老保险政策、贫困残疾人保障政策和临时救助政策,实现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覆盖。

(十二)分类实施精准帮扶措施。强化产业扶贫。针对两村集体产业项目,适当注入帮扶资金,提高“造血”功能,增加产业收入。强化就业扶贫。结合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积极推进转移就业,抓好就近就地就业尤其是在本乡镇和县城就业。强化消费扶贫。落实国家运用政府采购政策支持脱贫攻坚的要求,组织引导教育局机关、全县各中小学食堂、社会其他组织建立长期稳定供销关系,购买、销售农副产品,多措并举解决“卖难”问题。强化金融扶贫。稳妥推进扶贫小额信贷健康发展,满足贫困群众发展生产贷款需求,加强风险防范,保障资金安全。强化异地搬迁后续帮扶。提高搬迁群众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解决异地搬迁子女就读问题,加快推进旧房拆除和宅基地复垦复绿。加大扶志扶智力度。加强政策引导,动员贫困群众参与扶贫项目实施。强化典型示范,对自力更生、主动脱贫的人员,探索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引导贫困群众及其子女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十三)深化社会扶贫。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引导动员社会组织积极参与脱贫攻坚,鼓励开展扶贫志愿服务。发挥社会扶贫网作用,促进社会帮扶与贫困对象需求有效衔接。

(十四)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包保村人居环境建设。持续加大贫困村人居环境改善力度,协调落实农村垃圾收集转运制度,提高集中处理能力。帮扶建立村庄保洁制度,持续开展“美丽庭院、干净人家”“文明村屯、干净人家”创建活动。协调推进卫生厕所改造,强化生活污水治理,加强通村组道路建设,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十五)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保持政策总体稳定。坚持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坚决防止松劲懈怠。对包保村所有退出贫困人口,继续执行现有帮扶政策,稳定扶贫工作队伍,强化责任人帮扶力量,持续提升帮扶成效,巩固脱贫成效。建立巩固脱贫成效防止返贫长效机制。突出“三保障”和安全饮水、产业就业、综合保障等重点领域,强化稳定性和连续性,确保已脱贫人口稳定脱贫不返贫、边缘人口不出现新致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加强脱贫不稳和边缘人口的动态监测,鼓励引导包保帮扶学校、帮扶责任人和社会各界开展献爱心活动,为有需求的贫困群众捐献衣物、实施公益救助等,着力提升“两不愁”水平。

四、加强脱贫攻坚检查督导

(十六)抓好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国家成效考核指出及反馈问题整改。迅速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实行清单化管理,挂图作战,对账销号。

(十七)做好脱贫攻坚退出验收和成效考核工作。坚持标准,严格程序,扎实做好迎接贫困县退出评估和验收工作。对检查成效突出的学校给予表彰奖励,对问题较多的实行学校年度考核“一票否优”,并对主要负责同志进行约谈。

(十八)推动脱贫攻坚持续达标。开展脱贫攻坚问题动态排查、持续跟进,即时做好骤贫处置,随时解决发现问题,保证脱贫攻坚质量。

(十九)组织开展脱贫攻坚普查。查清包保村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实现情况、获得帮扶情况、参与脱贫攻坚项目情况等,保证脱贫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五、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

(二十)强化驻村帮扶。加强派驻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管理,严格考核奖惩,加大支持保障力度。落实帮扶单位和结对帮扶责任人责任,改进帮扶方式方法,提升因户因人施策水平。

(二十二)推进作风建设。持续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加大违规违纪问题查处力度,坚决纠正形式主义、。强化监督,注重抓早抓小,防微杜渐。

六、做好总结宣传工作

(二十二)总结脱贫攻坚工作。制定脱贫攻坚总结工作实施方案,认真总结各帮扶学校、单位取得成就、经验做法和典型案例,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凝聚脱贫攻坚力量。

(二十三)加大宣传力度。制定宣传工作方案,持续开展脱贫攻坚宣传报道,开展扶贫日系列活动。加强涉贫舆情监测处置,及时主动回应社会关切。

(二十四)编制“十四五”减贫规划。巩固脱贫成果,推动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七、强化脱贫攻坚保障措施

(二十五)加强组织领导。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压紧压实各学校、单位扶贫责任。坚持和完善“两不愁三保障”专项推进工作机制。

(二十六)强化资金保障。积极筹措、合理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加强绩效管理和内部审计监督。持续推进涉农资金整合,继续支持贫困对象、深度贫困村和特殊困难群体脱贫攻坚。

第7篇:学校教育扶贫工作总结范文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动员部署会,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县委、县府政府脱攻坚会议精神,对全县教育扶贫工作进行动员、部署。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强化责任担当

脱贫攻坚是全县“十三五”期间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教育扶贫作为项功能性扶贫,既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战场,同时也在脱贫攻坚全局中扮演无可替代的角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全县教育系统要提高政治站位,从全局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推进教育扶贫的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第一,教育扶贫具有重大政治意义。脱贫攻坚是全党极为严肃、积极重大的政治任务,是我们党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事关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强调,脱贫攻坚是一场战役,大家立了军令状就要完成。军中无戏言,到了时间节点完不成就要军法处置。教育扶贫是“五个一批”的重要内容,是党中央交给教育战线的重大政治任务。抓好教育扶贫工作,就是增强“四个意识”的核心体现。全县教育系统要把教育扶贫摆在教育中心工作的突出位置,贫困地区要坚持以教育扶贫统领全盘教育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脱贫攻坚的战略部署,全面完成教育扶贫任务。

第二,教育扶贫承载重大功能作用。"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教育扶贫既是提升贫困人口就业创业能力化解贫困“存量”的重要措施,也是打通贫困家庭子女上开通道阳断贫困代际传递。防止贫团“增量”的根本途径,还是强化人才支持,推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依靠,因而在脱结攻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根本性作用。全县教育系统要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全县脱贫攻坚这个大局,切实承担教育扶贫的历史使命,充分发挥教育扶贫的功能作用,为全县脱贫攻坚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

第三,教育扶贫蕴含重大发展机遇。从全县来看,乡(镇)教育发展水平相比滞后,教育发展依然十分薄弱。推进教育扶贫,首先要强基固本,全面提升乡(镇)教育发展水平,这既是建设科教强县的必然要求,也是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迫切需要。当前,从中央到县里,均对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给予了倾斜性支持。因此,贫要善于抓住教育扶贫蕴含的重大历史机遇,用足用好各项扶持政策,加快补齐自身发展短板,努力实现后发赶超。

二、摸清家底,找准差距,明确努力方向

与此同时,我们要清醒认识到,与2020年全县摘帽的总体目标以及人民群众的期望值相比,教育扶贫工作会存在不少的问题和差距。一些乡镇对教育工作不够重视,没有真正将教育作为头等大事和第民生工程来抓,存在被动应付,不推不动的现象。没有将教育摆在全局中进行统筹谋划,工作思路不清晰,措施不给力。

我们要做到精准支持,加快推进贫困地区教育发展。贫困地区和薄弱学校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快补齐发展短板,扎实推进“全面改薄”,整体提升教育发展水平。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从保障工资待遇、完善补充机制、加大交流轮岗等发面综合施策,进步促进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深入实施“校校结对”帮扶,加快推进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向薄弱学校辐射,促进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三、落实责任,加强统筹,增强工作合力

一份部署,九分落实。全县教育系统要自觉担当,主动作为,真抓实干,不断开创教育扶贫工作新局面。

一要落实主体责任。教育局要切实担负起教育扶贫主体责任,把教育扶贫纳入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统筹协调,整体推进。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重大问题要亲自研究部署,重点工作要亲自协调推进,真正把教育扶贫攻抓在手里、扛在肩上。

二要加强沟通协调。要主动向县委、县府汇报教育扶贫工作情况,加强与扶贫办、编办、发改、财政、人社等部门的统筹协调,多争取理解、多争取支持,努力构建多点发力、共同出力、汇聚合力的教育扶贫工作格局。

三要强化督导考核。要加大督促指导力度,及时检查督办各类资助政策落实、教育项目实施、贫困生在校上学等工作情况。要建立教育扶贫工作台账,实行清单管理,打通教育扶贫“最后一公里”。

第8篇:学校教育扶贫工作总结范文

区教育脱贫工作,紧紧围绕全区脱贫攻坚工作大局,认真贯彻中省市区脱贫攻坚工作要求,现将2020年上半年教育脱贫攻坚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抓安排部署。年初制定了教育脱贫工作计划,明确了工作目标、具体任务和保障措施等,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印发了《2020年寒假期间开展教师“大家访”和结对帮扶活动方案》的通知,安排了假期“大家访”和结对帮扶的相关工作。 4月对各镇办问题整改工作进行督查,对存在问题的镇村下达整改通知,限期销号。5月对全区义务教育阶段6-15周岁适龄儿童开展“四个系统”比对,进一步摸清了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底数。

(二)抓控辍保学。紧盯“无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这一刚性要求,完善行政、教育“双线”包抓机制和义务教育入学联控联保机制,根据扶贫对象动态调整和新学期学生的变化,今年分两次对全区建档立卡6-15周岁适龄儿童进行摸排比对,确保底数精准。对发现疑似辍学的学生进行了劝返和送教上门。同时加大控辍保学动态监测,严格落实周汇报、月考核、季度评比、“七长责任制”等10 项控辍保学制度,深入开展“千名教师大家访活动”和“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专项行动”,对贫困学生进行思想引导、生活指导、学习辅导和政策宣导,实时记录帮扶情况,对建档立卡学生开展“扶志扶智扶心”帮扶活动,确保贫困学生不辍学、不厌学、学得好。

(三)抓精准资助。落实“普惠+特惠”系列教育资助政策,建立了从幼儿教育到大学教育全程覆盖的学生资助体系,全区农村建档立卡学生资助面达到100%。2020年春季资助政策全面落实到位,资助总人数14861人785.04万元。其中,发放学前困难幼儿生活费补助2206人82.725万元,义务教育“一补”资金9079人343.9125万元,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2878人288.6万元,中职教育助学金698人69.8万元。

(四)抓政策宣传。加强教育资助政策宣传,印发了《商州区教育脱贫攻坚精准扶持政策一览表》30000份,资助政策一览表宣传折页5000份。各学校(幼儿园)均采取教师会、班会、黑板报、广播、电子屏、微信公众号、家访等形式向全体师生及家长进行资助政策宣传,提高了政策知晓率。

(五)抓项目建设。江苏省援建的的药王坪幼儿园和李河幼儿园9月1日份已经开园。异地搬迁点的安置点(幼儿园)和谢湾安置点杨峪河初级中学改扩建项目,已全部完工投用。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问题中我区53所学校的旱厕改造项目,目前53个项目,6月24日已经全部竣工投入。

(六)抓宁商协作。按照《2020年教育扶贫协作框架协议》和工作计划。

(七)抓校地合作。春节前,学院开展文化扶贫送温暖活动,书法爱好者为七星村群众义务写春联。和政府协商并签订了《职业技术学院结对助力脱贫攻坚2020年度帮扶协议》,明确了双方职责。学院采取餐厅消费、职工福利、推销产品和校园零售等形式扎实开展消费扶贫,累计消费农产品11万余元。合作共建的实验中学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质量显著提高;重视第四幼儿园产学研基地建设,其办园特色成为幼儿教育的亮点。

(八)抓问题整改。深入开展问题自查自改,对于各级反馈问题,加大整改力度,做到分管领导包抓,镇办中心校、区直学校具体实施,在保证教学秩序的情况下,全力推进问题整改工作,实现问题排查彻底、整改清零。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控辍保学合力不够。部分镇办、村级层面对控辍保学工作重视不够,未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对自身工作职责含糊不清,认为现阶段控辍保学工作仍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不能很好履行工作职责。

(二)区外就读学生资助掌握不精准。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放区外建档立卡学生资助享受咨询函5164份,收回了1083份,回收率21%。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扎实做好控辍保学工作。进一步夯实各级控辍保学责任,扎实落实辍学学生劝返、登记和书面报告制度,健全控辍保学动态监测机制,确保建档立卡家庭无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加强送教上门工作督查指导,提高送教质量。

第9篇:学校教育扶贫工作总结范文

教育优先发展

职业教育率先冲刺

:去年视察贵州(清镇)职教城时,对我省职教脱贫的实践给予充分肯定,对进一步办好职业教育提出明确要求。一年来,贵州教育系统是如何贯彻落实总书记指示精神的?

王凤友:去年6月17日,视察了位于贵州(清镇)职教城的贵州省机械工业学校,了解贵州省教育“9+3”计划实施情况、清镇职教城规划建设和教育扶贫情况,指出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肯定了我们重点招收贫困学生,通过技术培训、学历教育、职业指导、校企合作等方式支持农村脱贫的实践。

总书记的指示和要求,为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教育系统推动教育优先发展、职业教育率先冲刺,走出了一条穷省办大教育的图强之路。2013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全部免除中职学费,2016年,我们压缩全省党政机关行政办公经费的6%用于教育扶贫。中职实行“两助三免”、高职实行“两助一免”,确保学生不因贫失学、不因学返贫。通过顶层设计支撑、合力攻坚推进、综合改革配套、体制机制创新等系列举措,推动职业教育观念更新、规模扩大、结构改善、能力提升,我省职业教育发展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职业教育的贵州答卷

:总书记视察一年来,贵州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哪些新成绩?

王凤友:一年来,全省教育系统坚持“赶”“转”“改”并举,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重大成果。

一是实施教育“9+3”计划取得初步成效。完成了中职学校“百校大战”各项任务,全省多渠道筹措资金150亿元,建设校舍700万平方米,职业学校旧貌换新颜,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中职在校生由2012年的50万人增至2015年的85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由2012年全国最低的62.2%提高到2015年的86.1%,基本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二是职业教育改革取得新成果。去年8月,我省与教育部签署了《深化贵州教育综合改革战略合作协议》,加快建立部省战略合作会商、年度政策清单支持、综合改革协作、改革经验成效交流等四项机制,推动贵州教育到2020年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实现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为西部地区教育综合改革探索经验。我们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结构改革,按照贵州产业结构特点构建“一体两翼多节点”空间布局,优化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培养实用对路的技能人才,推广“产业园区+标准厂房+职业教育”模式,探索出校企合作成功经验。2015年,职业院校毕业生在省内就业的比例上升到70%,为贵州经济增速稳定保持在全国前列提供了技能人才保障。2015年、2016年,贵州省连续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多个一等奖,并获得大赛组委会授予的唯一一个“最快进步奖”,贵州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三是清镇职教城基本建成。2016年已实现19所职业院校、7万师生入驻清镇职教城,累计完成投资127亿元。清镇职教城成为产教园地、扶贫基地、双创高地、旅游胜地,成为贵州加快发展的缩影、对外宣传的窗口、招商引资的名片。

四是搭建了职业教育开放、合作、交流、共赢平台。2015年8月,成功举办“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博览会”,在“一带一路”战略下推进“中国―东盟职业教育人才交流与合作”,既服务了国家外交战略,又推动了贵州职业教育“走出去、引进来”,与东盟国家职业院校不断深化合作交流,实现多赢。

去年8月2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考察贵州(清镇)职教城时评价道:北有天津海河教育园、南有贵州(清镇)职教城。今年3月31日,全国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年度会议在贵州召开,教育部和各省市同行参观考察了贵州(清镇)职教城,对贵州穷省办大教育和创新发展职业教育的举措给予高度评价。

职教一人 就业一个 脱贫一家

:总书记视察时充分肯定了贵州通过职业教育帮助农村脱贫的实践,请问我省在实施职教脱贫过程中有哪些创新举措?

王凤友:20多年前,在《摆脱贫困》一书中,提出“扶贫先扶智”的思想。治贫先治愚,教育是挖掉穷根的关键,是最有效的造血式扶贫,职业教育是脱贫致富的直通车,“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全省教育系统认真学习扶贫开发重要思想,以弱鸟先飞的意识、滴水穿石的精神、马上就办的作风推动职教脱贫工作。

实施创新职教培训脱贫“1户1人”三年行动计划。部署从2015年到2017年,全省120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1户1人1技能”。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省扶贫办共同遴选100所职业院校挂牌建设扶贫基地。创新进村入户培训、工学结合订单培养,施行“培训实践再培训再实践+创业辅导”,“研学产销”一体化、农业技能“师带徒”等培训模式。

实施全覆盖高精准职教脱贫项目。在国家助学等普惠政策基础上,实施“春晖助学计划”“蒲公英计划”“国酒茅台・国之栋梁”等公益助学项目,帮助贫困家庭学生完成学业。

着力提升贫困妇女就业创业能力。实施“持家女”“家政女”“锦绣女”培育工程。围绕全省9000个贫困村产业发展,实施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围绕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用工需求,实施农民工技能提升计划“春潮行动”。围绕贵州“十大扶贫产业”,实施贫困人口农技培训。组织省属优质职业院校订单开办全免费“威宁班”“赫章班”,为贫困大县开通脱贫致富直通车。这些举措助推我省2015年实现了一年减贫130万人的艰巨任务。

站在新起点上重新出发

:听了刚才的介绍,我们了解到贵州职业教育已经跃上了新的发展阶段。在“十三五”时期,贵州职业教育又将绘制什么样的发展蓝图?

王凤友: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在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一头向普及学前教育延伸,一头向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延伸,力争用3年时间在全省普及15年教育,用5年时间把贵州教育提升到全国平均水平以上,为同步小康提供强有力支撑。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信息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