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程期末总结(基础工程施工总结精选)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基础工程期末总结(基础工程施工总结精选),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1篇:基础工程施工总结范文
一、海河后五公里基础设施方面
2019年按照市领导、市建委及集团统一部署,区域内多个项目被列入2019年市民心工程,包括海河西路及微山路立交通车、打通台儿庄南路(春意桥—吉兆桥)段、积水片区长湖路(台儿庄南路—柳林泵站)排水管道工程以及雪莲南路(先锋路—津塘路)排水工程。为确保以上民心工程任务按期完成公司工程部全体同仁齐心协力、艰苦拼搏,年内保质保量的全部完成了民心工程任务。
1、微山路立交及海河西路
微山路立交及海河西路工程因拆迁及周边道路未按规划实现原因在完工后未能及时通车,按照国清市长要求及批示,相关问题急需在2019年一季度内解决,同时要实现以上两项目的交通功能。为实现此目标,我公司认真梳理了通车前存在的难点及问题,制定严谨计划逐一严格落实。春节期间我公司不停滞组织协调工作,落实了交通设施实施及通行方案,提前完成了立交周边路口相关工程实施,在前期手续不齐的条件下协调完成了海河西路竣工验收工作;并在三月对海河西路、清湾路完成了通车整修工作,及时实施了行道树、交通设施及路灯工程,确保按期实现道路桥梁功能并及时通车。通车后,大沽南路以南的行人及车辆可以通过微山路立交行至海河沿线,同时也使海津大桥—春意桥区域的居民区提供了更加顺畅的出行道路,实现了海津大桥-海河西路-学苑北路-微山路立交的区域半环通车,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台儿庄南路(春意桥—吉兆桥)
2019年初本项目被列为我市民心工程之一,按照国清市长及市建委部署项目需于2019年5月底竣工通车。我公司责成参建单位于春节期间不停工,克服天气困难加班加点,确保了工程连续性。经过三个月的艰苦奋战,剩余400余米道路如期完工。同时,经过统筹组织安排,各专业工程也顺利完成,具备通车使用功能。本项目竣工通车后实现了三方面功能:一、打通了市民就医的“生命线”,使市区就医车辆可以直接沿海河西路—台儿庄南路到达胸科医院、环湖医院;二、台儿庄南路通车后形成了大沽南路—鄱阳路—台儿庄南路—吉兆路环状通车,同时延伸了大沽南路—微山路立交—海河西路(台儿庄南路)—鄱阳路环状通车范围,缓解了区域交通及市民出行;三、此段道路建成后,将成为海河南岸沿线的景观道路,市民可以方便到达我公司建设的海河堤岸景观带状公园,充分享受基础设施建设为市民带来的便利及美丽成果。
3、其它民心及道路工程
雪莲南路、长湖路排水两项本年度民心工程在2019年度推进顺利。由于工程均因拆迁因素停滞,为确保顺利复工,我公司积极组织工程造价调整工作并及时完成了深槽排水设计方案的组织工作,确保了工程在春节后如期复工。同时,积极协调河东区相关部门推动拆违等难点工作,乐易购超市难点区域实现进场。截止目前,两项民心工程已按照市住建委要求完成形象计划,圆满完成2019年民心工程形象指标。
另外,为全面收尾后五公里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我公司积极结合河东区、东丽区住建委大力推动半拉子工程,在2019年11月协调完成了影响娄山道中板厂违章拆除工作以及利福道月牙河南路—沙柳南路部分排水及道路修复工作,东美路、龙峰路的调价工作,为半拉子工程2020年取得圆满收尾奠定基础。
4、移交方面
截止至2019年12月,后五公里区域完成移交指标共计10项,预计年内还可完成移交3项,实现年内移交指标。
5、代建费收入
预计至2019年年底,天钢柳林区域基础设施代建工作实现收入约200万元。
二、天拖基础设施代建项目
按照建设单位管网公司整体计划,保坪道、兰坪路等8条道路人行道及景观工程,其中岁丰路已于2018年底完工,其他道路至6月底已完成保坪路、年丰路、金北道等3条路现有工作面的施工,保阳道完成华坪路以西的树木栽植及部分人行道和侧石的铺装,兰坪路完成保阳道北侧人行道铺装及树木栽植,共计完成投资739.49万元。已完工项目中南道、华坪路已完成人行道景观铺装的移交工作,同时园林部分正在积极与南开区城管委进行沟通,推动该绿化工程移交工作,同时组织施工单位对区域内原有枯死苗木进行清理,预计年内完成完工项目的绿化移交工作。
三、地块管理相关工作
1、海河地块除草、苫盖工作
天钢柳林区域、纪庄子地块、环投地块除草苫盖工作于2019年一季度全部完成除草及苫盖工作,消除了地块火灾隐患及扬尘治理问题。截止至2019年12月全年共计完成除草苫盖工作约190万平米,全年共计实现收入930万元。
2、海河地块看管工作
地块看管工作为我公司2019年新增工作业务,全年看管范围涵盖天钢地块、智慧城地块、柳林地块等,看管面积约150万平方米,截止至2019年12月实现收入223万元。目前各项安保工作均正常有序开展,地块管理业务在未来两年内逐步成为建设公司一项重要的常规业务。
3、环投地块看管工作
作为我公司第一个市场化地块中标项目,全年我公司持续加大地块看管及安全管理制度,按月对两个区的多个地块进行消防、安全监督检查工作。多次下达安全整改意见,并按时完成整改落实。确保了2019年度上半年无安全事故及隐患,同时完成收入 176万元,各类管理工作进展正常。
四、工程维护业务
2019年全年我公司分别承接了大沽路停车楼综合维修以及下河圈公园综合维修项目,目前下河圈公园维修工作已完成防水修复及设备维修调试,正在进行消防设备维护,预计年内完工,同时大沽路停车楼维修工程正在积极组织维修方案编制工作。签订合同金额72万元,预计在2020年一季度实现收入。
五、市场销售工作
第2篇:基础工程施工总结范文
关键词:桩基础技术;建筑工程;土建施工
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也在不断的总结和发展之中,土建施工作为建筑施工的基础和工程安全完工的前提保证,经过工程建设的不断总结,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一套技术和经验。这一套经验和技术突出地体现在了桩基础技术的应用上。经过不断的经验总结和探索,桩基形式、桩的种类、桩基施工工艺和施工设备以及桩基的设计方法和理论,都得到了极大的演进。[1]桩基已经成为在具有不良土质的地区进行建筑物修建尤其是重型厂房、高层建筑以及具有特殊要求建筑物修建所采用的基本形式。
1桩基础技术的实用与选择
关于桩基础技术方案的选用,通常是在具有以下工程要求的情况下会考虑采用桩基础技术施工方案:
1.1不允许工程地基有不均匀沉降或者过大沉降的情形
在高层建筑或者其他具有特殊要求的重要建筑物施工工程中,不允许工程地基出现不均匀的沉降或者过大沉降现象的情形,通常会考虑采用桩基础技术施工方案进行施工。[2]例如,对于重型的工业厂房或荷载量巨大的建筑物如粮仓、仓库等,宜采用桩基础技术施工方案,以防止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地基沉降的现象。又比如输电塔或者具有烟囱等高耸建筑结构的建筑物,宜采用桩基础技术施工方案,以使建筑物地基能够具有较大的水平力或上拔力的承受力,从而避免建筑物发生倾斜的隐患。
1.2需要减弱基础振动对建筑结构影响、减少基础震动的情形
对于一些需要装备大型精密设备基础的建筑物,为了减弱基础振动对建筑结构的影响、减小基础震动对精密设备的影响,通常会考虑采用桩基础技术施工方案进行施工,从而有效地避免基础振动的影响,控制基础沉降的情况。[3]
某建筑工程项目桩基施工
1.3在软弱地基或者其他特殊地质基础进行建筑施工的情形
由于软弱地基或者其他类似的特殊地质基础极不稳定,很容易发生沉降现象,因此在软弱地基或者其他特殊地质基础上进行各类建筑施工中,宜采用桩基础技术施工工艺,从而有效地避免建筑物因地质沉降而发生危险,也能够以桩基作为有效的抗震措施。此外,在遇到地基的上部软弱而在地基下部极深处埋有坚实地层的情形下,宜采用桩基础技术施工方案。假如地基上层的软弱土层厚度很大,桩基的末端无法达到良好的地层,在这种情形下需要考虑桩基沉降的问题。
总而言之,桩基础技术施工方案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地基的承载能力以及地基变形的基本要求。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实际应用实践中,由于在设计或者施工过程中考虑不周的原因,导致桩基不符合工程要求,甚至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情况并非罕见。因此,在进行施工方案的选择和制定时,事先做好地基的勘察,仔细分析、考虑各项因素,慎重制定施工方案,精心设计,细心施工,是桩基础技术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应该切实遵循的准则。
2常用的桩基础施工技术
2.1挖空桩施工工艺
挖空桩一般采用人工或者机械方式进行挖掘开孔。人工进行挖土时,在挖深到0.9米到1米时就进行圈混凝土护壁的浇灌或喷射,在上下圈之间进行插筋的连接。当深度达到所需的要求时进行必要的扩孔。[4]最后需要在护壁之内进行钢筋笼的安装和混凝土的浇灌。挖空桩的直径应该大于1米,深度在15米的,桩径应该在1.2到1.4米以上,桩身的长度应该限制在30米以内。
2.2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
对于钻孔桩的施工,需要把钻孔位置上的土清除出地面,将孔底的残渣清除干净,放置钢筋笼,最后再浇灌混凝土。对于直径为600毫米或者650毫米的钻孔桩,通常采用回转机进行开孔,桩长一般在10米到30米之间,单桩的承载力在1MN到2MN。
2.3沉管灌注桩施工工艺
沉管灌注桩通常采用振动冲击、锤击振动的方式进行沉管开孔。进行锤击沉管灌注桩的制桩尖的直径通常为300毫米到500毫米左右,桩长一般在20米以内,可以打到中、粗砂层或者硬粘土中。这种施工工艺具有设备简单、成本低、打桩速度快的优点,但是很容易出现断桩、局部夹长、缩颈和混凝土离析等事故。
3桩基础技术应用中对质量问题的处理
在桩基础技术应用中,当发生质量问题时,若处理不及时或不恰当,就会给建筑工程留下隐患,因此在处理桩基础技术施工中出现的问题时,应当注意及时有效地予以解决。
在处理质量问题之前,应该明确目的,摸清事故问题的范围和性质,在施工之前最好已经预定处理方案,这样在发生质量问题时,才能及时、准确地“对症下药”。
在处理事故问题时,要求处理方案应该符合安全、可靠的要求,同时在经济成本上也应该是合理的。充分考虑事故的处理对于已完成的建筑工程质量以及后续工程的影响,对于未施工的部分,应当根据已经发生的质量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预防的方案和改进的措施,防止再次发生类似的事故。
4桩基础技术应用在其他参数上需要注意的地方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建筑工程数量的不断增加,我国建筑行业在桩基础技术施工方面广泛地采用灌注桩的施工设计方案,积累了不少的应用经验,在灌注桩基施工工艺方面的技术经验有了巨大的发展。
对于灌注桩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一般须在C15以上,骨料一般须在40毫米以下,坍落度一般在50毫米到70毫米之间;采用水下导管进行混凝土灌注的情形下,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须在C20以上,骨料的粒径应该小于管内径的四分之一,最大的粒径不超过50毫米,坍落度最好在160毫米到200毫米之间。
在混凝土灌注桩的桩径计算符合设计要求的情形下,桩身可以不配备抗压钢筋。对于桩顶伸入到承台中起到连接的作用的插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而确定。对于桩身按照计算需要配筋的,在轴心上受压的桩,其主筋最小的配筋率最好不要小于0.2%,在受变的情形下应在0.4%以上。在地基上部是可液化土层或者软弱土层的情形下,主筋的长度应该超过可液化土层或者软弱土层的深度。
3结束语
随着建筑工程项目的持续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在不断的总结和探索之中得到长足的发展,土建施工中的桩基础技术经过总结和发展,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一套技术和经验,并且在建筑施工建设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然而时代在不断进步,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桩基础技术的应用也需要继续不断总结经验,以保证建筑工程建设继续不断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丁海波.浅谈建筑施工中桩基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9):18-19
[2]王强,孙娇.浅谈建筑施工中桩基的应用[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3):27-28
第3篇:基础工程施工总结范文
1 喷锚支护技术的特点
与传统支护技术相比,喷锚支护技术主要包含以下特点:
1.1 传统的灌注桩支护结构通过自身的刚度承受来自基坑边坡的土体压力,所以当基坑工程开挖完成后,如果边坡土体产生变形就会产生压力,反之就不会产生压力,所以支护结构的作用是较为被动的。而喷锚支护结构是利用钢网喷射混凝土的方式对土体压力进行扩散,其是一种主动分散承载力的过程。
1.2 喷锚支护技术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一方面,喷锚支护技术可以在大部分的岩土层中应用,受到地质条件的影响较小,同时对于其周围产生的变形情况可以随时进行监测和预报,及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另一方面,喷锚网本身具有很强的柔性,经过锚固作用后的当度结构能依靠自身的能力进行调整。喷锚支护结构主要的作用在于抵挡土体的滑移变形,通过对变形形态的监测便能为施工人员提供更多的参考和依据,从而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措施,减少工程变形的危险。
1.3 喷锚支护施工与基坑开挖是同时进行的,所以在保证工期上有明显的优势。由于喷锚支护工程的施工设备较为简单,而且操作容易,所以在施工进度上可以与工程开挖同时进行,这样便减少了单独进行支护结构施工对工期的占用,能够有效的保证工程整体的效益。
2 喷锚支护施工技术
喷锚支护技术是指在高压喷射水泥混凝土和打入岩层中的金属锚杆的联合作用下,来实现岩层的加固,是使锚杆、混凝土喷层和围岩的协调作用的体系,在避免岩体松动、分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就喷锚支护技术在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中的应用原理来看,主要是通过保证土体与受拉锚杆之间摩擦的稳定性来保证土体的稳定性,从而提高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的土体强度,通过与周围土体的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坚固的整体,从而切实保证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建筑工程总体施工质量控制提供可靠的基础。相关施工人员在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中对喷锚支护技术进行应用时,应当掌握以下施工要点:
2.1 严格控制喷射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在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中,地下室永久性外墙的防渗功能直接关系着建筑工程在投入使用后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在对混凝土进行喷射时,应当尽可能保证地下室永久性外墙的实际防渗效果。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当充分做好混凝土配制和搅拌工作,确保混凝土的水灰比与建筑工程施工的实际标准保持高度一致,最大程度上避免混凝土喷射后出现下坠、流淌或开裂等问题,待混凝土喷射完成后充分做好养护工作,切实提高混凝土喷射的质量,为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控制提供可靠的基础。
2.2 对混凝土喷射的厚度进行控制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为保证混凝土喷射面的平整性,相关施工人员应当遵循逐层喷射的原则,匀速进行喷射,每层喷射厚度保持均匀一致,确保其与施工设计标准保持高度一致,从而提高混凝土面的整体平整性和光滑度。
2.3 严格控制锚杆灌浆质量
在进行锚杆灌浆时,需要依靠其产生的拉应力才能将土体与喷射钢筋混凝土板有效的结合为一个整体,所以进行锚杆灌浆时,要对灌注的密度进行严格控制,一般需要在稳压注浆15-30s之后浆体溢出之后,才能停止灌注。
2.4 在地下室结构中,护壁的钢筋不仅要起到临时支护的作用,更要发挥永久抵抗土体侧压力的作用,所以在进行钢筋的制作时,必须要保证钢筋合理的位置,保证保护层的厚度符合施工设计要求,才能充分发挥钢筋板的支护作用。
2.5 合理应用信息技术
当前社会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建筑工程施工的效率,为施工质量控制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因此在对喷锚支护技术应用到建筑地基基础施工中,也应当对信息技术进行合理化应用,自基坑开挖直至喷锚施工完成,以切实提高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的实际效率。
3 喷锚支护技术的施工质量控制
在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中对喷锚支护技术进行应用时,应当编制完善的施工项目管理计划,明确相关技术标准,并严格按照技术规范开展各项施工操作,从而为喷锚支护的施工质量控制提供可靠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相关施工人员应当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尤其是施工材料的使用、施工操作的规范性以及开挖深度控制等,以提高喷锚支护施工的总体效果。
在喷锚支护施工的准备阶段,应当充分做好突发状况的预防和应急措施,以减少突发状况对喷锚支护施工总体质量的影响。在喷锚支护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当对工程中的设计变更以及所涉及的材料使用情况进行严格的控制,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施工材料质量和性能进行严格的把控,并做好现场签证工作,以保证工程竣工结算时更加简便且高效。相关施工人员应当加大对工程中成孔质量、灌浆质量等关键部位的质量监督和管理,不定期对实际施工质量进行抽查,以确保喷锚支护工程的实际施工质量。各项施工操作应当严格按照施工图纸的设计标准进行施工,规范各项操作行为,并成立施工现场技术安全小组,主要负责对工程施工情况进行动态化监测,以确保在第一时间对工程施工中的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除此之外,相关施工人员应当对开挖深度进行科学化控制,尽可能按照施工现场土质特点以及工程实际情况等因素来控制开挖深度,并实时监测地下水降水情况,从而保证喷锚支护施工的安全顺利进行。
第4篇:基础工程施工总结范文
关键词 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50-0175-02
多层建筑结构是我国建筑工程中常用结构之一,是我国建筑工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多层建筑工程建设施工中,地基基础的施工管理是项目管理工作中的重点,是关系到构造物主体安全性、使用寿命的重要工作。在现代城市扩建、旧城改造脚步不断加快的今天,加强多层住宅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控制与管理将关系到业主的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关系到多层建筑主体结构的使用寿命。因此,在现代多层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中,必须以科学的施工控制保障地基稳定性,避免地基沉降造成的安全隐患。
1 关于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控制的探讨
随着我国多层住宅项目的增加以及施工企业经验的积累,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地基基础施工经验。根据现在多层建筑施工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经验总结可以看出,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控制与管理应用管理体系的完善入手,针对影响地基基础施工质量的因素进行控制,以此保障地基基础施工质量、保障地基基础的稳定性。在对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研究与经验总结中发现,施工方式与工艺选择、施工材料控制与管理、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是影响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与稳定性的关键。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必须针对关键因素进行科学的施工控制与管理以此保障地基基础施工质量,保障建筑主体施工质量。
2 多层建筑地基基础的施工控制
2.1 完善施工管理体系,促进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控制的实施
根据上文所述,多层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体系对地基基础施工控制的实施有着重要的影响。多层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体系的完善能够促进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高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中管理工作的实施效率,促进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的提高。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多层建筑工程开工前,企业应针对工程特点、企业技术力量情况、设备情况等进行科学分析,明确工程地基施工要点与重点。针具多层建筑自然地基情况进行管理体系的完善,以此促进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控制工作的开展与实施。
2.2 以自然地基情况的分析选择地基处理方式与施工工艺
自然地基情况是多层建筑地基处理方式选择的基础、是地基施工工艺确定的基础。多层建筑施工企业应根据地质勘探报告进行综合分析,考虑自然体质情况、周边自然环境等对多层建筑地基基础稳定性的影响。通过科学的分析与论证选择适宜的地基处理方式与施工工艺,以此为保障多层建筑地基稳定性奠定基础。在现代城市扩建中,多层建筑所面临的地质情况更为复杂。周边草甸、荒地的软土地质使得多层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根据地质勘探报告进行地基处理方式与施工工艺的选择。目前,多采用强夯、开挖换填或管桩等形式进行处理,以此保障主体构造去的稳定,实现地基基础施工控制的目的。
2.3 加强材料控制与管理,保障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
施工材料实现现代建筑施工中施工企业管理工作、质量控制的基础。施工材料作为影响施工质量的基础因素必须受到严格的控制与管理。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应针对材料控制的重要性,对材料控制体系、流程、职责等进行完善。通过供应商资质审核以及进场检验等确保施工用材料能够满足施工需求。同时在存放过程中还应根据材料要求进行存放环境的控制与管理,有效保障施工用材料质量。最后通过施工前的最终检验确保施工用材料符合设计与施工要求,为保障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奠定基础。以材料控制与管理确保施工用材料符合设计要求、实现以材料控制提高地基基础施工质量的目的。
2.4 以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保障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
质量控制是保障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的关键控制过程。在现代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过程汇总,施工企业应科学分析影响地基基础施工质量的因素。通过对影响地基基础施工质量因素的分析,完善施工质量控制点。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控制点的控制要求对地基基础施工过程进行控制,以此保障多层建筑地基基础的施工质量。在确保施工质量控制点能够对影响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的因素进行控制后,施工企业还要加强现场巡检与控制。以现场技术人员、质量检验人员的巡检、旁站、工序检验以及签字验收等方式确保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的每一工序施工质量都能够符合设计要求,实现质量控制的根本目的。
3 强化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测量放线工作,保障工程施工质量
测量放线工作是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的基础指引,是保障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按照图纸进行施工的重要工作。测量放线工作是确保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严格按照图纸要求、避免对主体结构影响的关键。在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中,施工企业要以科学的测量为地基基础施工奠定基础,为保障地基基础施工指明方向,保障工程施工质量。多层建筑基础施工中,施工企业应加大测量新技术与新设备的投入,以此提高测量的精准性,为保障地基基础施工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4 强化人员控制、管理与培训,保障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
人员因素对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上述所有控制方式与手段都必须通过技术人员、施工人员以及质量控制人员才能够得以实施。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施工过程管理中,施工企业必须认识到人员控制与管理的重要性,以人员技术培训提高施工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以质量责任性的培养确保各项工作的开展。通过人员培训、管理是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控制的各项措施得以实施,保障地基基础的施工质量。
5 结论
综上所述,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控制与管理对保障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质量、保障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与使用安全性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中所论述的各项控制要点与重点都将直接影响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多层建筑施工企业应认识到地基基础施工的重要性,在注重上述控制要点的同时,还需要根据建筑主体结构进行控制要点的调节。对于设计有地下室的多层建筑还要根据防水要求等对地基进行技术处理,保障多层建筑地基基础的稳定性,保障建筑的使用寿命与使用安全。
参考文献
第5篇:基础工程施工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层建筑 现代施工高层特点 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 TU97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economy fast and steady, accelerating the process of the city, more and more high-rise buildings in the city. Therefore, requirements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lso referred to a new heigh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rise build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 the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high-rise buildings, constantly sum up, exploration, out of a high-rise building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success.
关键词:高层建筑 现代施工 高层特点 施工技术
Key words: high-rise buildings of modern construction of high-ris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前言;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促进了高层建筑的出现和不断发展。工程施工技术也不断取得相应的新进展,因此对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具有很高的要求。 如何加强施工技术质量管理,控制各种问题发生,将直接影响到工期和投资效益。
一、高层建筑的特点
就主体结构的施工而言。高层建筑与多层建筑的施工技术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的是施工的基本过程都是按照逐层施工的方法进行。不同的是从整个建筑施工要求来看具有工程量大,技术含量高的特点。另外,高层建筑高空作业多、地基深度深、工程量大、施工技术高、工程工期长等六大特点。高层建筑地下室深,面积大,这主要是由于需要满足建筑功能方面的要求,也是要解决在施工过程中的结构抗浮问题。高层建筑功能复杂,子系统多,安装工程工程量大,要求精度高。
1.1高空作业多
由于高层建筑物的自身高度大,垂直运输工作量大,高空作业要处理大量的材料、制品、机具设备和人员的垂直运输。在施工全过程中,要认真做好高空安全保护、防火、用水、用电、通讯、临时厕所等问题,防止物体坠落打击事故。
1.2基础埋置深度深
高层建筑为了保证其整体稳定性,地基埋置深度要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要严格执行标准规范。深基础施工,地基处理复杂,尤其是在软土地基的基础施工,施工方案有多种选择,对造价和工期影响很大。研究解决各种深基础开挖支护技术是高层建筑施工的重点之一。
1.3高层建筑体量大,工程量大
高层建筑由于工程量大,工程项目多,涉及单位多、工种多,特别是一些大型复杂的高层建筑,往往是边设计、边准备、边施工,总、分包涉及许多单位,协作关系涉及众多部门。这就带来了高层建筑施工计划、组织、管理、协调的难度大。当然,由于高层建筑层数多、工作面大,可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进行平行流水立体交叉作业。
高层建筑具有施工周期长、施工条件复杂、施工技术要求高等特点,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我们要充分意识到这些特点给建筑施工带来的阻碍,提高施工技术,加强施工管理。
二、高层建筑中的现代施工技术要点
2.1 采用逆向施工
逆向施工的施工内容主要包括在建筑物内部浇筑中间支承桩柱,并沿地下室轴线修筑地下连续墙等支护结构,同时向上逐层建设地上结构。与传统的顺作施工相比,高层建筑应用逆向施工技术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首先,逆向施工时浇筑的地下连续墙在满足构筑物、管线布置的前提下,可紧靠或规划红线构筑地下连续墙并将其作为地下室永久性外墙,进而达到扩展建筑面积的目的。其次,相较于临时支撑,以逐层浇筑的地下室结构、中间支承柱作为支护结构的内部支撑刚度较大,可有效减少基坑变形,能明显减弱对于相邻地下管线、道路及构筑物的沉降影响。最后,逆向施工可缩短带多层地下室的高层建筑的总工期,不存在结构的地下地上的施工工期差别,可保障地上结构与地下结构的同时施工。
2.2预制模板
由于针对高层建筑的标准层建设中的结构施工的重复性高,同时,高层建筑采用的竖向结构是控制构筑物工期进度与结构质量的重点内容。综上,在施工采用的滑模法能有效保障主体结构的整体性,减少高空交叉作业,有助于控制施工工期,保障作业安全,综合效益显著。爬模法主要适用于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和钢筋筒壁结构,通过在沿构筑物底部构件的周边组装滑升模板,分层浇筑,并以液压提升设备使其滑升至需要浇筑的高度。通过滑模法与其他施工技术的有机组合,可有效地简化施工过程,创造更好的综合经济效益。
2.3高层建筑的泵送技术
高层建筑施工大都采用泵送混凝土技术。由于高层建筑工程所需的混凝土的总量大、强度高,目前,国内的高泵程混凝土采用的掺粉煤灰和化学外加剂的双渗技术,保证了高层建筑对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要求以及泵送设备等相关设备的要求,混凝土的泵送高度也随之升高,现在所采用的泵送到顶技术可将混凝土直接泵送到预设浇筑高度,使高层建筑的施工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三、高层建筑主要施工技术要求
3.1基础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的基础施工主要有土方开挖、基坑的支护、基础混凝土浇筑等工作。高层建筑中的基础是整个房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造价和工期分别约占建筑物土建总造价的20%-30%.总工期30%—40%右。根据《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规定,基础埋置深度,天然地基时应为建筑高度的1/12;桩基时应为建筑高度的1/15,桩长不计在埋置深度以内。
由于高层建筑在城市建筑密集区,施工场地狭窄。因此,对邻近建筑及四周市政工程设施的安全和保护,对基坑工程的稳定和位移要求很严,而基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大部分是临时工程。基坑深度超过5m以上的项目,其边坡支护和基坑开挖、地下降水等均应有专项施工方案,且该方案应请富有专业知识和施工经验的专家组进行可行性论证,由项目总监审核后才能实施。
高层建筑常用的基础形式有:十字交叉条形基础、筏板基础、箱形基础、桩基础和复合基础。为了保证基础的稳定性,防止基础滑移,高层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时,必须解决人工地基、降低地下水位、支护工程、基础混凝土浇筑以及防止基础施工影响邻近建筑和地下管道等问题。
3.2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尤为重要,由于高层建筑施工周期较长,混凝土会因气候和工作条件的影响而产生质量问题,这就需要在施工过程中控制好混凝土的强度。在工程开工前,要按照高层建筑的设计要求来配制不等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并进行强度试验,等试验结果出来后,再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调节,以达到高层建筑的施工标准。试验主要调整的是砂石、水混、含水率的配合比,在调整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严格控制配合比的计算,以保障工程的施工质量。在泵送混凝土的过程中也要在配比、原材料、搅拌控制严格的情况下进行细致的检查工作。由于在高层建筑施工中施工单位为了抢工期而不注意养护时间,在对大面积混凝土浇筑时没有制定完整的养护措施和具体方案,所以就容易造成混凝土结构的质量问题。混凝土养护时应从人员、水源、昼夜、养护时间要求,覆盖等多方面进行考虑采取措施,同时注意根据规定不同水泥品种确定养护时间,并加强养护期的督查工作。
3.3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从建筑的功能上一般上部要求小空间的轴线布置,而下部则需要大空间的轴线布置,而这一要求与结构力学、自然布置正好相反。由于高层建筑结构下部楼层受力很大,上部受力较小,正常布置时应当是下部刚度大,墙多、柱网密,到上面逐渐减少墙、柱,扩大轴线间距。随着转换层位置上移,应设计带转换层的筒体结构。对带转换层筒体结构其主要影响因素表现为转换层上部外筒的刚度、转换层设置高度和内筒刚度。
对这两类转换结构,转换层高度是影响其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转换层高度越高转换层上下层间位移角及内力突变越明显,设计时应限制转换层设置高度。对于带转换层的剪力墙结构或筒体结构,可采取以下措施强化下部结构:加大筒体及落地墙厚度,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必要时可在房屋周边增置部分剪力墙、壁式框架或楼梯间筒体,提高抗震能力;可采取以下措施弱化上部:不落地剪力墙开洞、开口、减小墙厚等。
3.4钢结构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钢结构主要可分为高层重型钢结构、轻型钢结构、大跨度空间钢结构、钢和混凝土组合结构等不同施工类型。由于钢结构的热传导性十分突出,导致高层建筑的钢结构部件在经历火灾时,极易因火灾产生的高温以及相关灾害而招致毁灭性破坏。因此,钢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必须考察建筑物的防火设施,防火装备及紧急避难所等在内的配套设施设计与施工。此外,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主要依赖于大型塔吊,其起重能力直接影响到钢结构的安装效率,因此,在钢结构施工中,吊装机械的安装与拆除,钢结构的测控、吊装、焊接等技术标准也应更为严格。
第6篇:基础工程施工总结范文
关键词: 高层建筑;施工特点;施工技术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no matter in construction or project management is realized by leaps and bounds ascension, especially high building engineering field toward the structure, function more complicated diversification and management ZhiXuHua direction steadily forward. Based on the analysi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struction,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main technology and related requirements.
Keywords: high building;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s;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高层建筑的施工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其施工建设专业性强、包含众多工序流程及各环节的交叉作业,建筑的体积结构自重大、具有复杂的结构受力特点,因此也导致了其施工设计的复杂与施工建设工期的漫长。由于与一般多层建筑存在较大的区别,因此高层建筑施工中的结构安全诉求较强,这又进一步导致了高层建筑结构工艺的复杂与施工质量的高标准要求。基于以上高层建筑施工建设中存在的特点,笔者展开了对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策略探讨,并提出了来源于实践的合理化建议。
1 高层建筑施工过程的技术优化
我国的高层建筑一般都是以楼群形式进行设计施工的,主要由主楼和裙楼组成,其施工项目具有施工周期长、投资金额大、施工成本高等特点,在高层建筑施工时要对整体工程有一个较为完备的施工规划以保障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高层建筑的基础和施工结构是整体施工的必要保障,在地基施工时要根据现场环境和施工结构的特点对施工技术进行优化,缩短地基施工时间为工程项目的总体施工时间创造有时间条件。高层建筑还具有施工作业面小,空中作业条件差的特点,这主要是由于高层建筑的垂直运输相对困难,如按着计划的施工进度,很难做到按时完工,这就需要利用现代的科技手段采用机械运输以提高材料的运输效率,在采用了机械化运输后,工程材料的运输时间可以缩短,施工的速度也有了很好的保障,并且减少了现场施工的作业量。
高层建筑的施工管理上要实行总承包制管理,总承包制管理可以全面的调配施工作业时间和空间的利用效率,其主要施工管理的重点是在施工中利用施工技术和管理手段来缩短作业时间和作业空间,由于高层建筑具有施工作业面狭小的特点,所在施工时必须由上而上逐层的进行施工,利用这一特点采取垂直向上的施工,通过完备的组织和工种的协调,做好施工工序的合理安排,使各工种都能高效有序的进行施工,形成立体空间的流水作业,这就可以大大的加快施工速度,减少施工周期。
2 高层建筑主要施工技术和相关要求
2.1 基础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的基础施工主要有土方开挖、基坑的支护、基础混凝土浇筑等工作。高层建筑中的基础是整个房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造价和工期分别约占建筑物土建总造价的20~30%、总工期的30~40%左右。
根据《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中规定,基础埋置深度,天然地基时应为建筑高度的1/12;桩基时应为建筑高度的1/15,桩长不计在埋置深度以内。为此深基础工程已成为建造高层建筑的条件。
由于高层建筑在城市建筑密集区,施工场地狭窄。对邻近建筑及四周市政工程设施的安全和保护,对基坑工程的稳定和位移要求很严,而基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大部分是临时工程。深基坑的开挖与支护,施工风险较大。它涉及到土力学强度与稳定问题、位移变形问题、土与支护结构相互作用问题以及环境岩土工程问题。这些问题随着岩土性质不同而差异很大。设计施工不当,极易发生基坑工程事故。基坑深度超过5m 以上的项目,其边坡支护和基坑开挖、地下降水等均应有专项施工方案,且该方案应请富有专业知识和施工经验的专家组进行可行性论证,由项目总监审核后才能实施。
高层建筑常用的基础形式有: 十字交叉条形基础、筏板基础、箱形基础、桩基础和复合基础。为了保证基础的稳定性,防止基础滑移,高层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时,必须解决人工地基、降低地下水位、支护工程、基础混凝土浇筑以及防止基础施工影响邻近建筑和地下管道等问题。
2.2 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是抗压强度。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混凝土用水及水泥的强度成正比,当水灰比相等时,高标号水泥比低标号水泥配制出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高许多,所以混凝土施工时切勿用错了水泥标号; 另外,水灰比也与混凝土强度成正比,水灰比大,混凝土强度高,水灰比小,混凝土强度低。因此,当水灰比不变时,企图用增加水泥用量来提高混凝土强度是错误的,此时只能增大混凝土和易性,增大混凝土的收缩和变形。综上所述,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水泥强度和水灰比;要控制好混凝土质量最重要的是: 控制好水泥和混凝土的水灰比两个主要环节。在满足设计要求的质量指标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这两条要求实际上是尽量降低混凝土的标准差。混凝土的强度有一定离散性,这是客观的,但通过科学管理可以控制其达到最小值。因此,混凝土标准差能反映施工单位的实际管理水平,管理水平越高,标准差越小。可以说,混凝土质量控制实质上是标准差的控制。
2.3 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从建筑的功能上一般上部要求小空间的轴线布置,而下部则需要大空间的轴线布置,而这一要求与结构力学、自然布置正好相反。由于高层建筑结构下部楼层受力很大,上部受力较小,正常布置时应当是下部刚度大、墙多、柱网密,到上部逐渐减少墙、柱,扩大轴线间距。为了满足建筑功能的要求,结构必须以和常规相反的方式进行布置。上部布置小空间,下部布置大空间。上部布置刚度大的剪力墙,下部布置刚度小的框架柱。为了实现这种结构布置,就必须在结构转换的楼层设置转换层。不管采用何种转换形式,带转换层的剪力墙结构仍是目前工程应用的主要结构形式。随着转换层位置上移,应设计带转换层的筒体结构。对带转换层筒体结构其主要影响因素表现为转换层上部外筒的刚度、转换层设置高度和内筒刚度。对这两类转换结构,转换层高度是影响其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转换层高度越高,转换层上下层间位移角及内力突变越明显,设计时应限制转换层设置高度。转换层与其上层的侧向刚度比对结构抗震性能有一定影响。对转换层位置较低的带转换层的剪力墙结构,控制侧向刚度比可以控制转换层附近的层间位移角及内力突变。对于带转换层的剪力墙结构或筒体结构,可采取以下措施强化下部结构:加大筒体及落地墙厚度,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必要时可在房屋周边增置部分剪力墙、壁式框架或楼梯间筒体,提高抗震能力; 可采取以下措施弱化上部: 不落地剪力墙开洞、开口、减小墙厚等。
2.4 施工后浇带的施工技术
在高层建筑物中,由于功能和造型的需要,往往把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在一起,裙房包围了主楼的大部分。从传统的结构观点看,希望将高层与裙房脱开,这就需要设变形缝; 但从建筑要求看又不希望设缝。因为设缝会出现双梁、双柱、双墙,使平面布局受局限,因此施工后浇带法便应运而生。一般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的基础同时施工,这样回填土后场地平整,便于上部结构施工。对于上部结构,无论是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同时施工,还是先施工高层后施工低层,同样要按施工图预留施工后浇带。对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接的基础梁、上部结构的梁和板,要预留出施工后浇带,待主楼与裙房主体完工后,再用微膨胀混凝土将它浇筑起来,使两侧地梁、上部梁和板连接成一个整体。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把高层与低层的差异沉降放过一部分,因为高层主楼完成之后,一般情况下,其沉降量已完成最终沉降量的60~80%,剩下的沉降量就小多了。这时再补齐施工后浇带混凝土,二者差异沉降量就较小,这部分差异沉降引起的结构内力,可由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结构承担。对于施工后浇收缩带,宜在主体结构完工两个月后浇筑混凝土,这时估计混凝土收缩量已完成60%以上。施工后浇带的位置宜选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一般在梁、板的变形缝反弯点附近,此位置弯矩不大,剪力也不大;也可选在梁、板的中部,弯矩虽大,但剪力很小。在施工后浇带处,混凝土虽为后浇,但钢筋不能断。如果梁、板跨度不大,可一次配足钢筋; 如果跨度较大,可按规定断开,在补齐混凝土前焊接好。后浇带的配筋,应能承担由浇筑混凝土成为一整体后的差异沉降而产生的内力,一般可按差异沉降变形反算为内力,而在配筋上予以加强。后浇带的宽度应考虑便于施工操作,并按结构构造要求而定,一般宽度以700~1000 mm 为宜。施工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应考虑浇筑混凝土后连接牢固,一般宜留直缝。
3 结语
总之,在高层建筑的工程建设中,我们只有本着高效、科学、标准、规范的设计施工原则,依据各工程施工技术特点进行秩序化、规范化、科学化的适应性施工管理,严把质量关、加强基础施工建设,因地制宜、安全规范,才能最终使高层建筑工程施工在复杂的体系结构中找出头绪、理清思路,依据用户的丰富需求开展人性化施工设计,并促进高层建筑各项工程建设水平的稳步提升,切实为延长高层建筑的使用寿命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岳世宏.陈淑贤.超高层建筑利弊分析[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
[2] 廉凤梅.高层建筑施工安全评价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
第7篇:基础工程施工总结范文
关键词:CFG桩;软土地基;施工工艺;质量检测
中图分类号:TU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泵站是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城市排涝、防洪和降低地下水位等重要任务,对促进城乡雨水控制及农田灌溉工作具有重要作用。泵站工程一般位于软土地基上,由于软土地基具有天然空隙大、高灵敏度、抗剪强度低、压缩性高等不利性质,容易导致路基出现较大沉降和失稳的现象,对泵站工程的排涝功能发挥及质量安全都会有巨大的影响。因此,泵站工程软土地基加固处理就成为了建设单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CFG桩作为一种新兴的桩基类型,具有施工简单、水泥用量少、成桩质量高和造价低廉等优点,能够有效对砂土、粘土、淤泥质土、填筑土等软如地基进行加固防渗处理,目前在城市建筑软基处理工程中得到较好的应用及推广。
1 工程概况
某电排站为桩号12+720的一级排涝泵站。涝区总控制集雨面积79.36km2,其中山地面积32.34km2,平原地集雨面积47.02km2。涝区内排涝受益农田4.09万亩,保护人口2.20万人。其中电排站设计排涝流量为15.1m3/s,排涝总装机容量为2130kW/6台。泵站出水压力涵采用3机1涵型式,共7节,总长70m,孔口尺寸为2孔3.0m×2.50m(宽×高),涵身壁厚0.60m。涵箱底板高程3.85m,堤顶高程为12.66m。
2 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电排站地基土层自上而下分为:①填筑土:褐黄色,稍密状态,主要由硬塑状态的粉质粘土回填而成,中等透水性,厚约1.30-8.40m;②淤泥质粘土:灰黑色,软塑-流塑状态,高压缩性,弱透水性,厚约6.90-13.5m;③中细砂:灰黄色,稍密-中密状态,中压缩性,中等透水性,厚约9.60-11.70m;④含泥砂卵石:黄色,密实状态,砂砾石和泥胶结较好,局部夹有卵石,中等透水性(见图1)。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见表1。
表1电排站地基土层物理力学指标
3 基础处理设计
电排站压力涵涵箱基础面高程为3.25m,基础置于填筑土层,该土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20kPa。由于穿堤建筑物多为在原堤深开挖基础后,浇筑混凝土复堤而成,地基在施工前后荷载变化不大。但由于基础深挖,开挖基坑地基土的回弹变形是穿堤建筑物设计需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经计算,本工程压力涵在天然基础条件下总沉降量为632mm,大于规范允许要求,需进行基础处理。
3.1 方案比选
结合工程地质条件及结构对地基的要求,选用Φ800钻孔灌注桩基础与CFG桩复合地基进行比选:Φ800钻孔灌注桩基础技术可行,但造价太高;CFG桩复合地基是由水泥、粉煤灰、碎石、石屑或砂加水拌和形成的高粘结强度桩与桩间土、褥垫层一起形成复合地基,并可通过改变桩长或桩距来达到不同的地基承载力,且造价较低(见表2),最后选用CFG桩复合地基。
表2 基础处理方案比较表
3.2 CFG桩基布置
由于穿堤涵箱沿水流方向所受荷载变化较大,堤中段涵箱与堤侧段涵箱沉降量也不尽相同。为减少涵箱间沉降差值,堤中段涵箱与堤侧段涵箱分开布置,桩基布置形式及桩距见表3。根据地基各土层的工程地质特性,选取含泥砂卵石层为桩端持力层,桩长22.80m,深入该层1.50m。由于堤防特殊的防洪要求,褥垫层选用C10混凝土,厚度150mm。
表3 CFG桩基布置情况表
3.3 复合地基承载力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初步设计时可由下式计算:
式中:fspk——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m——桩土面积置换率;
β——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
fsk——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kPa;
Ra——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kPa;
Ap——桩的截面积,m2。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的取值,当无单桩载荷试验资料时,可按下式估
式中:up——桩周长;
qsi——桩周第i层土的侧阻力特征值,kPa;
Li——第i层土的厚度;
qp——桩端阻力特征值,kPa。
本工程计算结果见表4。
表4 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结果表
3.4 沉降变形计算
根据复合模量法计算总沉降量
式中:n1——加固区的分层数;
n2——总的分层数;
P0——对应于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时的基础底面处的附加压力,kPa;
Esi——第i层土的压缩模量,MPa;
Zi、Zi-1——基础底面至第i层土、第i-1层土底面的距离(m);
ai、ai-1——基础底面计算点至第i层土、第i-1层土底面范围内平均附加应力系数;
ξ——模量提高系数,ξ=fspk/fsk;
ψ——为沉降计算经验系数。
本工程计算结果:堤中段涵箱沉降量87mm,堤侧段涵箱沉降量73mm。
4 CFG桩施工
4.1 施工工艺
CFG桩采用长螺旋钻机成孔,管内泵压混合料成桩,工艺流程为:清除表土平整场地钻机、混凝土泵就位钻孔管内泵压下料钻至设计深度提拔钻杆继续泵压下料拔钻杆成桩。
4.2 施工要点
(1)施工顺序:施工采用跳打法,桩机走两遍完成全部桩的施工。为避免桩基出现串桩现象,每遍间隔时间不少于7d;
(2)拔管速度:钻机就位后,垂直进尺钻到设计高程后,改用慢速电动机拔管,拔管速度控制在不大于1.5m/min,匀速提升,边提升边泵送混凝土混合料,严格控制避免桩基出现“缩颈”现象;
(3)配合比确定:混凝土混合料按计过磅加料,加料顺序宜为:石子、砂、粉煤灰、水泥、水。为方便混凝土混合料泵送,减少塞管现象,混合料搅拌时间要充分,不得小于90s,混凝土坍落度严格控制在16-18cm。本工程CFG桩立方体28d龄期的抗压强度为13.4MPa,设计参照配合比(重量比)为:水泥:水:粉煤灰:砂:石=248.4:175:106.5:697.9:1046.9。在实际施工中,根据设计桩体强度及塌落度要求,结合室内外试验确定的配合比(重量比)为:水:粉煤灰:砂:石=260:169:60:726:1159;
(4)桩头保护:CFG桩施工是停浆面高于桩顶设计标高500mm,成桩7d内任何机械、设备不得碰撞,以免扰动造成断桩。
5 质量检验及效果
CFG桩的质量控制贯穿在施工全过程,施工中必须随时检查施工记录和计量记录,并对照规定的施工工艺对每根桩进行质量评定。检点是:水泥用量、桩长、钻机提升速度、停浆处理方法等。CFG桩基完工28d后,委托有关单位进行了检测。从静载荷试验情况来看,单桩承载力>780kN,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380kPa,符合设计要求(见图1)。
图1 压力涵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静荷试验P-S曲线
电排站穿堤涵建筑物基础处理于2011年10月动工,同年12月复堤填土,涵箱荷载加至设计值,观测到穿堤涵的最大沉降差为11mm,未发现穿堤涵有倾斜变形现象。
6 结语
通过CFG桩在泵站软土地基加固处理工程中的应用可知,CFG桩复合地基具有诸多的优点,能够充分发掘出地基土体自身潜在的性能,有效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力,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地基处理方法。而采用干作业长螺旋钻孔灌注成桩施工工艺,各项指标可以达到了泵站工程预期的设计要求,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第8篇:基础工程施工总结范文
关键词: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预应力管桩;桩长
中图分类号: U443.1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前言
高层建筑出现以后, 地基基础问题变得复杂。高层建筑与其他建筑一样,可以采用多种基础方案。桩基础就是高层建筑常用的一种基础形式,在应用过程中需要设计人员考虑诸多因素,选择一个技术相对先进、可靠, 且经济上合理的最优方案。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对桩基础设计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
2通过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
在初步设计阶段,一般根据地基土的物理指标与承载力之间的经验关系来估算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但很多时候桩的实际承载力与估算值之间的差距或者误差非常大,所以经估算公司估算出来的估算值一般需经过试验桩、试打桩来验证并进行调整。以下为两种试验方法:
2.1静载试验桩
在施工图设计阶段, 一般采用静载荷试验得到合理的桩承载力和其他设计参数。此法适用于设计等级为甲级且地质条件较复杂的管桩基础工程。
2.2试打桩
在正式施工前通过试打桩配合高应变动测法确定。适用于应用管桩多年且设计经验较丰富的地区, 包括地质条件不复杂的设计等级为甲级的管桩基础。根据广东的统计数据表明:一些有经验的测试单位,用高应变动测法检测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的误差可控制在15%以内。相比静载荷试验,该方法试验费用低,时间短, 测试桩数多,在广东地区得到广泛应用。
2.3试验的重要性
在对各种桩基础试桩以及工程桩的具体检测中,我们能够知道很多桩基础的实际承载力大于估算值, 有些桩基础实际承载力与其估算值相差幅度很大,所以在布置基础时如果按照试桩实际承载力来设计桩基础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比如,广西某市某高层商业住宅楼,其主体设计目标为地面以下一层、地面以上十八层,在设计中根据具体地质勘察报告相关数据决定采用D400预应力管桩,桩长20m,如果按照JGJ94—2008技术规范相关公式来估值计算其单桩承载力结果为1200kN,但实际进行的3根试桩破坏性测试显示其实际单桩承载力可高达1600kN,与估算值相比提高了33.3%,在实际工程桩基础设计中就采用试验数值,节省了业主投资。由此可见试桩可以给桩基础施工降低工程难度并减少浪费。此项工作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桩基础的形式、规格以及桩的入土深度, 同时也密切影响着施工难易度。
3桩基设计中不同桩型经济性比较
在桩基础具体设计中如何合理选择桩型会对桩基础设计产生极大影响。桩型选择将极大地影响经济效益。笔者目前正在设计深圳中洲讯美写字楼项目,该项目为框架核心筒结构,建筑总高度为128米。应甲方要求进行基础选型比较。
3.1方案1:采用预应力管桩
预应力管桩在深圳地区施工工艺成熟, 且具有单桩承载力高, 造价低, 工期较短,耗材较低等优点,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是现阶段使用较多的一种桩型。本项目采用管桩直径D=5OOmm,壁厚为125mm,类型为AB型。根据勘察报告采用平均桩长L=23.2m,其桩端持力层为强风化层,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桩身控制的理论值为2700kN,考虑到各种因素对桩身强度的影响,实际计算时取值为2500KN。根据PKPM的计算结果并采用SAFE复核,在核心筒部分满堂布桩, 需要164根桩,桩筏板厚度为2lOOmm(内筒冲切控制),考虑桩同作用,面筋为构造配筋,底筋为计算配筋。
最后依据现行定额,计算核心筒处管桩、混凝土及钢筋的总造价约为242万元。如下表所示:
3.2方案2:采用大直径钻(冲)孔桩采用桩径为2200的钻孔桩,桩端持力层为强风化层,平均桩长为45m,保证框架柱为一柱一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32O00KN,根据PKPM的计算结果并采用SAFE复核, 在核心筒部分沿剪力墙下布桩, 总根数为13根,桩筏板厚度约为1800mm(桩冲切控制),考虑桩同作用计算筏板配筋。最后依据现行定额, 计算核心筒处桩、混凝土及钢筋的总造价约为489万元。如下表所示:
3.3方案1与方案2比较结果
从筏板本身而言, 混凝土用量和钢筋用量相差不大。但与之对应的桩而言, 造价相差较大。由前面的结果可知方案2总造价远大于方案1的总造价。另外根据以往的工程设计经验,1OOm以上的建筑结构鲜有采用预应力管桩, 多采用钻孔桩较为经济。但地质条件不同,上部结构布置不同,设计人员也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合理的计算及判断分析,选择最优的方案, 为业主降低工程造价。
4桩基础施工中的若干问题
由于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及其他诸多因素, 施工中难免遇到异常情况,现就以下几种情况分别论述。
4.1设计桩长与实际施工桩长不符
施工中若发现设计桩长与实际桩长不符,应立即停止施打,仔细检查原因。这里可能存在三种情况。其一是持力层起伏比较大, 因此在施工过程时,现场施工单位双控较难。同时由于勘察手段使用不合理或取样桩间距过大,造成对持力层的起伏不明确,所以设计要求必须采取双控。但具体施工时施工单位往往难以把握,经常出现控制设计深度达到,而锤击贯入度或者油压值不达标; 还可能出现锤击贯入度或者油压值达标,而设计深度不够。其结果就是桩长度与实际不符。
其二是地质报告误差:地质勘察报告中的qs、qp参数未被准确提供, 导致一些勘察单位所提供的参数过高, 如果设计单位根据此参数进行桩基础的设计工作,极有可能出现单桩承载力和实际出现误差。即桩实际承载力比计算值小, 因此先做试验以便确定桩基础合理的桩长及承载力成为必须;还有一种情况是可能地质勘察报告未曾查明有无孤石, 在压桩过程中现场施工单位野蛮施工,这样一来,不但会导致实际施工中管桩无法压入,也很可能导致静压桩桩端或者桩身压碎。
其三则有可能因为土层本身情况, 如孔隙水压力(饱和砂土产生)的产生导致无法压入桩基,此种情况须从施工措施来具体解决。合理地确定施工顺序,可以采用跳打方式, 以期使先期施工所产生的孔隙水压力消散后再进行下一根桩的施工;在静力压桩施工时必须选择有足够压桩力的施工机械,应该避免抬机等现象;还可以采取引孔或者设置排水孔等多种措施尽可能减少空隙水压力。同时应注意压桩挤土作用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
第9篇:基础工程施工总结范文
1.2 建筑概况 地块
楼 号
层 高(m)
建筑高度(m)
备 注
D地块
D1#楼
地上层高2.7米
84.90
D2#楼
84.90
D3#楼
84.90
D4#楼
84.90
D5#-1楼
63.00
D6#楼
63.00
E地块
E1#-1楼
63.30
E2#楼
84.90
E3#楼
63.30
E4#楼
66.00
E5#楼
55.20
E6#-1楼
66.00
E7#楼
84.90
E8#楼
82.20
F地块
F1#-1楼
84.90
F2#楼
84.90
1.3 结构概况: 序 号
项 目
内 容
1
结构形式
基础结构形式
筏板基础
主体结构形式
全现浇剪力墙结构
2
建筑物地基
地基土质层
4层沉积层
地基承载力
fKa= 300KPa
3
抗震等级
工程设防裂度
8度
建筑抗震设防等级
一、二级
4
二次结构
加气混凝土砌块、轻骨料条板隔墙
二、编制依据 1、设计图纸资料;
2、SC200/200W型施工电梯使用说明书及有关施工规范。
3、厂家提供的施工电梯基础图纸。
4、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5、《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GB50040-96
三、施工准备 3.1、人员安排 每台施工电梯基础施工时,配备如下人员:钢筋工8人、电工1名、电焊工3名、模板工6名、混凝土工5名、杂工3名、防水工2名、现场劳务队管理人员2名,现场责任工长1名,共计31人。
3.2、机具准备 钢筋加工机具一套、木模加工机具一套、电焊机1台、铁锹5把、料斗一台、小推车3辆。
3.3、工期计划 施工电梯基础施工计划工期为8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