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学总结 工程地质实习总结范文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工程地质学总结 工程地质实习总结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工程地质实习总结范文 篇1
工程地质是一门实践性十分强的学科,通过这五天的工程地质实习可以学到很多在教室里学不到的东西,当我们看到了岩石和边坡,水库,大海,都会觉得这五天的工程地质实习十分的充实。
一、罗盘仪的认识
罗盘仪是地质实习中要用到的测量工具,岩层的各种产状重要的具体数值,都可以在罗盘仪上读出。罗盘仪用来测量岩石的走向、倾向、倾角即岩层产状要素。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磁针具有指明磁子午线的一定方向的特性,配合刻度环的读数,来确定目标相对于磁子午线的方向。罗盘有一个圆形水准器和一个柱形水准器,还有上下两个刻度盘。上刻度盘为0°到360°,测走向和倾向;下刻度盘为0°到90°,测倾角。罗盘上还有一个指南针,根据南针的指向来读数。野外使用罗盘仪具体方法如下:测走向时用长边紧靠被测斜面,测倾向时用短边紧靠被测斜面,然后圆水准器水平时读数,测倾角用长边紧靠斜面,当管水准器水平时读数既是倾角。
二、324国道福清东张水库的边坡及坝基问题
324国道山体的坡积土很不均匀,虽然边坡的坡度不大,坡高也不高,稳定性较好,故这里的边坡加固只是用了最简单也最廉价的的方法,只是加了层水泥沙浆。由于边坡常发生塌方滑坡,原因是边坡岩体的倾角小于坡角的裂隙节理面,又因为修筑公路对于坡角的开挖,减少了边坡的抗滑裂破坏的能力,在加上将五十的渗入作用。所以在护坡上植树可以保持水土,这样可以防止滑坡。也可以修筑挡土墙以防止滑坡。我们在国道旁的护坡选择了一块岩体并测量其产状。产状的走向,倾向,倾角分别为:109.5°,21.5°,65.5°。
(324坡)国道旁的边距离东张水库的坝顶300米处看到了另一个岩质边坡,是路堑式的岩质边坡,它是由破裂状结构和散体状结构岩体构成的,而且风化作用较严重,自稳定性较差。这里在边坡下部采用了挡墙和水泥沙浆加固防护处理,可以说基本上解决了问题,保证了边坡的安全。东张水库位于福清石竹山,1958年竣工,高30多米,长100多米,是一个重力式混泥土大坝,水库面积达16平方公里。东张水库对于福清人有着深远的意义:灌溉,发电,同时还是三个自来水厂的水源,还可用于防洪,养殖和旅游。水库的建成还保证了龙江下游的安全。
大坝的稳定主要在于坝基,一般岩层倾向下游对坝基的稳定和防渗都不利,所以坝址最好要选在岩层倾向上游处。修建大坝前还要了解好所选地点的水文地质条件,通过水文地质的探测了解好所选地址的水的埋藏、分布、运动和组成成分,从而来进一步确定所选地址是否适合。水库的稳定性很好,很安全,算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水利工程。这主要是因为地址选择得比
较好的缘故,大坝建于花岗岩上,坝基很稳定。岩石成致密的块状构造。坝基的花岗岩的裂隙倾向上游,且呈高倾角,这对大坝的稳定性影响较小。坝底岩石完整连续,属于整体块状结构的岩体,而且风化很低,这就保证了花岗岩的质量很好,大坝修建在花岗岩上也就保证了坝基的稳定从而保证了大坝的稳定。在坝底,我看到了岩石的结构面走向和大坝的轴向基本平行或者成小角度斜交,也就保证了结构面对大坝的不利影响很小。在坝底,我测得了一处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分别为:221°,310°,71°。修建大坝时,坝形也是要适应工程地质的条件,比如狭窄河谷对称地带适合修建拱坝和重力拱坝,当地形条件比较复杂时可以修建混合坝。选择好坝址,需要在现场进行实验取得工程地质设计参数和岩土指标,了解好风化程度等数值来确定岩石的质量好坏。选好了地址,这样在其上建造的相关一系列水利电力工程才可以更好更长久地得造福于人类。
(东张水库大坝)
三、闽江地质情况及其对洪塘桥洪山桥的影响
塘大桥于1991年建成通车,由于大桥被损坏,自20xx年进行修复,现已恢复通车。在闽江的南港海岸,河谷宽阔,堆积作用很强。河流地质作用的特征是从上游到下游侵蚀作用逐渐减弱,堆积作
用逐渐增加。但是主要来自于自然的因素,闽江下游的侵蚀作用加强,导致了这里的洪塘桥墩侵蚀严重。洪塘大桥的北桥台,这里的河谷较为狭窄,基本没有阶地,侵蚀更是严重,引发河岸崩塌、桥梁基桩被严重冲刷等危及工程安全的问题,以至洪塘大桥在这里的桥墩甚至出现了开裂现象。现在已在洪塘大桥的南台和北台桥梁都进行了加固处理并恢复通车。
(洪塘大桥)
洪山桥修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侵蚀作用严重。但是桥本身受到的影响相对比较小,还是在正常通行。闽江在这里的流水量很大,使边坡受到一定影响,所以边坡由花岗岩构成。
四、长乐鼓山的岩石等问题
在长乐下沙海岬上,我们可以看出由于这里堆积作用为主,搬运侵蚀作用相对弱,这里不适合修建建筑物。稳定的海岸地带应该是堆积、搬运和侵蚀作用相对平衡,也比较适合修建建筑物。这里的海岬主要由颜色比较浅的酸性岩构成和呈脉状的暗色基性灰绿岩组成,受比较强的侵蚀作用。海岬这里海水深度也是比较深的,人掉下去后很难救上来。我还在这里看到了解理构造,主要是受地下运动产生的地应力作用产生的破裂面,成整体块状,强度高稳定性好。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分别为:113°,43°,31°,12°。
(长乐下沙海岬)
在鼓山的上山路旁,看到了鼓山岩石的生物风化,表层已经是强风化或者中风化了。随着树的根系的发展,岩石的生物风化将会越来越严重。岩体自上而下呈全风化,强风化,中风化和未风化。鼓山的花岗岩有个特别的名称,叫做晶洞花岗岩,主要是由于它有晶洞结构,它的形成物质来源是多次的。花岗岩是砂石料和工料的最重要成分之一,是地球深度奥秘的重要载体。花岗岩中还有可能会出现大规模、大储量的黄金,黄金有一种来源是来自于岩石中,分为两种,一种是呈集中脉形,另一种就是浸染形的,花岗岩岩体中比较常见,而且规模最大储量大,矿体还很稳定。鼓山的停车场,有风化层剖面,由表到里,有根质土、残积土、全风化层、微风化层,厚度不均相互交错。在鼓山西路半山亭,这里展现着物理风化的结果,完整岩体经过物理风化变成了破碎的小块,这里风化速度、强度很快。
(鼓山上的花岗岩)
最后通过这五天的工程地质实习,让我对工程地质有了个初步的认识。让我学到了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激发了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热情和兴趣。当然这些还是不够,我们还是要在将来的工作中慢慢体会地质的奥妙。
工程地质实习总结范文 篇2
此次参与地质实习,我们要学会掌握使用地质罗盘仪和锤子的方法;掌握测量岩层产状的方法,并学会认识简单的地层,褶皱,断层,及其他地质现象,定点描述,勾画地质界线,做地质剖面图;辨认不同的岩石,观察其特征;学会用穿越法和追踪法测绘地质界线或断层。从而使我们对工程地质勘探方法有一个较为感性的认识,为今后地质、岩土方面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联系实际,为今后的专业的学习以及到工地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野外测量实习是每一个大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测量,知道了岩土工程的大体分类,掌握了一些实践的知识。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次实习是将我们以前所学的知识初步的与实践联系起来,不仅让我们坚信了以前所学的知识的正确性,同时也拓展了我们的知识面,为我们下学期将要进行的专业课的学习铺下了道路。通过实习,我们不仅在知识上更上一曾楼,而且在身体素质和意志力上也有一定的提高。最后衷心感谢陈洪江老师一直以来的辛勤指导。
工程地质实习总结范文 篇3
短短一天野外实习很快结束了,不过我们从中实在学到了不少东西,在实习过程中能把所学的知识灵活的理解。增加我们对工程地质学这门课程新的认识。实际观察到各种地理特征。本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地质学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地质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知识从感性认训升华到了理性认识,从抽象变得具体起来,我学习到了很多书上没有的东西,了解了工程地质对实际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在这里深深的感谢老师在的认真指导。在实习中学会了一定的观察地质地貌的方法要领和细节。例如,出外实习要对考察对象做一定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内容,注意研究的方法,一些考察的细节,充分认识到地质地貌考察的必要性和艰苦性,激发了我们自己考察地理和各地典型地质地貌的兴趣。同时,懂得和组成员合作的重要性。这些都将对我们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工程地质实习总结范文 篇4
工程地质实习总结怎么写?这对于许多工程地质专业的学生来说,应该不是个难事。以下有一篇大学生工程地质实习总结范文,仅供各位工程地质专业的学生借鉴参考。
20xx年7月9日20xx年7月14日,我们在兴文石海进行了工程地质实习,工程地质实习是整个工程地质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实践环节,使学生在课程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对基本地质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巩固和深化课程理论,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毕业以后的设计、施工中应用有关地质资料打下一定的基础。这一次实习其内容是:
土木工程上在野外地址工作的基本方法。
鉴别和观察常见演示,矿物特性及工程性质。
理解掌握地层年代和岩性的特性。
掌握断层的类型及野外识别的特征。
掌握褶皱的野外识别。
熟练的使用罗盘,和岩层产状三要素的测定。
观察常见的地址现象,地下水的补给,运动,排泄规律。
重点要理解基本的地址概念,了解基本知识,学会基本技能。通过简短的野外地址实习,巩固学过的《工程地质学》内容,加深对课程有关内容的理解;此外,通过实习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提高随地址科学的兴趣:同时充分认识到地质实践对地质科学的重要性。
在通往公路沿线所见地貌类型较多,主要是以岩溶地貌,和重力地貌为主。兴文石海位于四川兴文县中城镇南30公里处。因奇石林立、洞壑连襟而得名。总面积126.4平方公里,地址构造是川南褶皱带东西构造体系,位于华蓥山断裂带西南部份镇雄穹隆构造之北,珙长背斜东段末端,区内断裂,褶皱极为发育,构造线方向为北东向,其次为近南北向,东西向。
实习内容:
兴文石海构造间歇性隆起较强,喀斯特发育与地貌形态的塑造明显受新构造活动控制,县境中部出露地层较老,向南、北两侧则较新。从老至新,分布地层有8个系27个组群。该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古老,岩石类型多样,矿产丰富。在内、外营力的共同雕塑下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特别是兴文的碳酸盐岩分布十分广泛,三叠系、二叠系、奥陶系地层皆有大量出露,而且其结构、成分各不相同。在实习过程中主要观测有:
矿物,化石标本
在区内的化石标本极为丰富,出土的有三叶虫,贵州龙。珊瑚,海百合动植物化石。砂岩,石英砂岩,磷氯铅矿,褐铁矿等矿物。本区表现为一个向上变浅碳酸岩沉积,之后逐渐抬升,从而遭受剥蚀,导致地层缺失,中二叠级晚期到二叠纪,逐渐过渡到三叠纪碳酸盐沉积,中三叠纪世末的抬升是本区进入陆相盆地发展阶段,此时动植物的化石最为丰富。侏罗纪主要以河流湖泊为主,之后造山运动使本区褶皱变形,喜马拉雅运动本区强烈抬升。在这个过程中地壳的运动,是本区内的大量的动植物被掩埋在地下。并以最终形成种类繁多的矿物。这些矿物,化石标本在兴文地址博物馆内可以见到。
岩溶
岩溶指可溶性岩石,特别是碳酸盐类岩石(如石灰岩、石膏等),受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溶,有时并加以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地貌。往往呈奇特形状,有洞穴、石芽、石沟、石林、溶洞、地下河也有峭壁。也称这种为喀斯特地貌,
按其发育演化,岩溶可分出以下6种。
地表水沿灰岩内的节理面或裂隙面等发生溶,形成溶沟(或溶槽),原先成层分布的石灰岩被溶沟分开成石柱或石笋.
地表水沿灰岩裂缝向下渗流和溶,超过100m深后形成落水洞。
从落水洞下落的地下水到含水层后发生横向流动,形成溶洞。
随地下洞穴的形成地表发生塌陷,塌陷的深度大面积小,称坍陷漏斗,深度小面积大则称陷塘。
地下水的溶与塌陷作用长期相结合地作用,形成坡立谷和天生桥。
地面上升,原溶洞和地下河等被抬出地表成干谷和石林,地下水的溶作用在旧日的溶洞和地下河之下继续进行。
在兴文石海岩溶发育极为丰富,主要分布在区内的天泉洞共5层,有12个大厅,体积达270万立方米,主洞长1300多米,高约50米~100米,分布有钟乳石,石笋,石柱,和湖泊,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区内大漏斗,东西直径600余米,南北直径450米,最深处230米。漏斗底部直接与天泉洞相连,本区为可溶性与透水性的岩石有石灰岩,石膏等种类,溶洞内水流溶,流动是促成该漏斗和溶洞得以继续发育的重要原因
断层
岩体受力作用断裂后,两侧岩块沿断裂面发生了显着位移的断裂构造,称为断层。在断层分布密集的断层带内,岩层一般都受到强烈破坏,产状紊乱,岩体裂隙增多、岩层破碎、风化严重、地下水多,从而降低了岩石的强度和稳定性;同时,沟谷斜坡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
兴文石海本属于华蓥山断裂带西南部份:用压性兼扭住逆冲断层。位于阴阳背鼻状背科东翼。北起兴文以北,向南经两江口。岳家河至石板田,消失于下奥陶统内。长10公里,断于寒武系与贝内系地层间。断层走向335°,倾向北东,倾角40―60°。在两江口处见中寒武统白云质灰岩逆冲于下奥陶统砂页岩之上。沿断层有平行断面的牵引用曲和岩层直立、倒转等挤压现象。在凉水井、穹背上一带次一级用曲(如穹背上背斜)的轴线作3050方向与兴文断层组成人字型构造,显示了它东盘兼向南扭的特点。
断层的基本类型:
根据断层两盘相对位移的情况,可分为下面三种。正断层:指上盘沿断层面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正断层一般是由于岩体受到水平张应力及重力作用,使上盘沿断层面向下错动而成。一般规模不大,断层线比较平直,断层面倾角较陡,常大于45°。逆断层:上盘沿断层面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逆断层一般是由于岩体受到水平方向强烈挤压力的作用,使上盘沿断面向上错动而成。断层线的方向常和岩层走向或褶皱轴的方向近于一致,和压应力作用的方向垂直;按倾角大小可分为冲断层、逆掩断层及辗掩断层。平推断层:由于岩体受水平扭应力作用,使两盘沿断层面发生相对水平位移的断层,其倾角很大,断层面近于直立,断层线比较平直。实际上,由于岩体的受力性质和所处的边界条件十分复杂,使断层构造非常复杂。
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滑坡的别名叫做地滑,我国许多地方山区的群众,形象地把滑坡称为“走山”。不同滑坡体的体积差别很大,小型滑坡只有十几到几十立方米,大型滑坡体可达几百万至几千万立方米,特大型的甚至可达几亿立方米或更大。但它是一个典型的滑坡。
需要指出的是,滑坡的相貌往往只有新生滑坡或产生不久的滑坡才显露得比较典型,发生时间较久的老滑坡,由于人为活动或自然的原因,它们的本来面貌常常受到破坏,以致不容易观察出来,必须通过仔细的调查,寻找出残留的特征和迹象,才能正确地加以识别。
实习中正处于四川盆地川南发生大的洪涝灾害,在通往本区的公路上可以见到滑坡这一地质现象,这些滑坡大小不一但是较多发生在地势险要坡度较陡,植被稀疏并且多为草科类植物的地区。本次观察到的滑坡多为自然原因。
实习总结:
短短三天野外实习很快结束了,不过我们从中实在学到了不少东西,在实习过程中能把所学的知识灵活的运用。增加我们对工程地质学这门课程新的认识。实际观察到各种地质年代的。本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地质地貌学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地质地貌学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知识从感性认训升华到了理性认识,从抽象变得具体起来,我学习到了很多书上没有的东西,了解了工程地质对实际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在这里深深的感谢老师在的认真指导。
在实习中学会了一定的考察地质地貌的方法要领和细节。例如,出外实习要对考察对象做一定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内容,注意研究的方法和工具的使用,一些考察的细节,充分认识到地质地貌考察的必要性和艰苦性,激发了我们自己考察家乡和各地的典型地质地貌的兴趣。同时,懂得和小组成员合作的重要性。这些都将对我们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工程地质实习总结范文 篇5
我是一名刚踏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 2x12年毕业于桂林工学院勘查技术与工程(物探)专业,毕业后就职于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七一一总队地勘院物化探项目组,工程地质实习总结。到 2x12年7月工作已满一年,在这短暂的一年时间里我学到了许多学校里无法学到的知识,开阔了眼界,提高了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
一、参加的工程
在这一年之中,我参加了徐家沟南部铁矿磁法测量1平方公里,金子山对传湾铜矿、金洞子、红岩山激电测井5口,陶家沟金矿充电测量0.5平方公里(充电激发激化法已完成),也参加了雪花太坪铅锌矿以及徐家沟南部激电物探成果编写等工作。
二、对专业知识的提高
我是学物探专业,也就是地球物理勘探。在学校只学习了一些理论知识,实践的机会很少,工地是我学习和实践的好地方。到工地后发现以前在学校学的理论知识太肤浅,实践起来十分困难,在工地我就向师傅虚心的请教,有不明白的地方我就问,经过一年的工作实践,增加了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把理论和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先后系统地学习了磁法、激电、充电、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虚心向老师傅学习,注重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和吸收教训,很快就适应了工作,努力完成自己的工作,工作总结《工程地质实习总结》。
三、参加工作的体会
以前听说物化探干活累,工人十分辛苦,来到地勘院后感受到了工人们的辛苦,( 物化探师傅们就用四个特别来形容,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干活、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忍耐。前辈们一年四季在外施工,照顾不了自己的父母、妻子和孩子,他们任劳任怨地工作,从来没有一句怨言,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我必须学习的。在和前辈的交流中我学会了怎样面对困难,怎样做人,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一年的工作和学习我感到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必须要细心、认真,作好每一步工作,对野外数据采集以及处理等流程要熟悉,对图纸要熟悉,对规范更要熟悉,还要继续学习和工程相关、和专业相关的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
四、对公司的建议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质量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坚实基矗质量的提高靠工人的总体素质和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为能够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技工和管理人员是公司的重点。
过去的工作中,在领导的关怀和同志们的支持与帮助下,经过不断努力,我适应了这种工作,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工作能力,但是仍存在着一些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自己要加强学习、克服缺点,力争自己专业技术水平能够不断提高。同时我清楚地认识到,为适应单位发展的新形势,今后还需不断地加强理论学习,尤其是新技术、新理论的学习,勤奋工作,在实际工作中锻炼和成长,不断积累工作经验,提高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为公司的发展做出自己新。
工程地质实习总结范文 篇6
结束断层的实习,我们继续登山,开始褶曲的认识与实习,首先,老师将我们带到一个牙口让我们判断一下该处是向斜还是背斜,同学都说是向斜,老师说过一会就知道答案了,咱们慢慢的揭露它,然后我们在刘老师的指导下对地质罗盘进行了实习,同学们分组测量,我所测得岩石产状如下:走向NE35,倾向NE360,倾角45。
在结束了罗盘的实习,我们继续上行,在途中老师不时停下给我们讲解背斜与向斜的判定方法,我们从中知道背斜与向斜不能简单通过直观的感觉来判断,就像这个山它就是一个背斜构造,虽然在途中非常像向斜,当我们走到最后一个山头的时候,结果就出来了,这就是一个背斜构造,是由于地质运动的时候,两侧受力不均造成背斜的一翼陡峭,而另一翼缓,所以直观看上去容易造成错误判断。
在看完了这个背斜构造后,我们的实习全部结束,下午返校。
实习的结论:
1、我们在实习过程中学到了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缩小了书本与实际的差距。
2、学会了地质罗盘的使用,测得岩层产状。
3、掌握了背斜与向斜的基本判定。
4、对断层与滑坡等地质现象有了进一步认识,理论联系实际。
5、了解了馒头山的岩层构造,对沉积岩有了更深的认识。
工程地质实习总结范文 篇7
五天实习很快结束了,不过我们从中实在学到了不少东西。在实习过程,从理论到实际,再从实际回归到理论上来,把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上来,再从观察到实际对比理论,分析其中的异同,知识得到了运用、加深和巩固,这是我们实习的主要目的。
当然也通过这次实习来从新审视自己做事的一种态度。我倒认为这是更重要的。正如xx老师在课堂上做了的简短实习总结,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们在实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问题,做事缺乏活力、学习过于被动。可能在学生阶段,还没有显现出积极主动和被动的差别,但是出去工作以后,做事被动的弊端就会暴露无遗,显然积极主动的人会获得更多的机会。我也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是我在今后必须克服的。
工程地质实习总结范文 篇8
通过实习,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听老师的讲解,使我学会很多课内学不到的东西,包括:如何通过一块石头的色泽,去判断其类别、其形成年代;如何去辨别3大岩石;如何去测量岩石的走向等等;总之,工程地质学的实习在于通过实习学习使学生具备分析、解决在实际工程中出现的简单条件下的地质问题。通过这次的实习我对这门工程地质学的了解更深一层,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牢固地掌握了如何分析岩石的层理,结构构造,学会测量岩石的产状。
实习期间,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了解和认识了实地勘察的方法和所要注意的方面,了解到许多关于地质构造、岩石产状的判断与测量,老师还详细的向我们演示了根据层面构造判断断层形成情况,并且通过对已有地质图阅读及应用的讲解,通过实习后我更好地掌握了这门学科,更好地掌握了所学知识。
工程地质实习总结范文 篇9
在xx地区的考察实习在忙碌中结束。
博物馆里的岩石和矿物琳琅满目地陈列在展柜里,有关地球科学的图画也挂满了墙。这里的岩石和矿物有的在学校的实验室里见过,但更多的是从未见过的,只见于书本上介绍,自然也没有那种感性的认识。这里有常见岩石,如花岗岩、玄武岩、石灰岩、片麻岩、辉绿岩、混合岩、大理岩等。也有常见的矿物,如石英、萤石、长石、刚玉和云母等。薄片状,鳞片状,块状,土状,球状,钟乳状,黄的,绿的,红的给了我们无限的视觉冲击。我们一边仔细观察这些矿物和岩石的颜色和形状,一边看标本下面关于这些矿物和岩石的结构和构造的讲解,以及他们的工程地质评价。
在博物馆参观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些老科研人员在以前搞野外科研的时候所用过得的物品,很难想像他们是如何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下去从事科研工作的。不过也正是因为他们几十年来为发展地球地质事业做出的努力,才有今天的成果。
通过这次实习,使我对诸多地质构造性质方面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沿途我们见到了许多地质构造,捡了许多卵石。
实习的日子我们虽然有些累,但收获了大学的课堂里没有的许多东西,不仅学到了地质方面的许许多多的知识,也学到了为人处世的许多道理与方法,学会了怎样学习,也学会了把书本的知识与实际结合,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关心地质情况,继续学习,为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期一周的实习很快过去了,在老师的耐心讲解下我们学到了很多,基本的认识并能清晰判断地质构造,相信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都会对我大有帮助。
工程地质实习总结范文 篇10
两天的实习非常短暂,但我们的收获是重大的,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学到了地质罗盘的使用及利用地质罗盘测量岩石的产状,对真实的地质现象有了一定了解。从标本室里我们更认识了许多未见过的岩石,扩大了我们的视野,充实了我们对大自然的认识。实习结束了,而我们对实际动手的渴求依然很强烈。
一、实习概况
1、实习时间、参加人员和组织情况
土木建筑学院20xx级工程地质实习是在20xx年7月1日至20xx年7月5日,其20xx级土木工程专业的所有同学都需参加,土木工程专业十个班每班都配有一名实习老师。我所在的是土木xx班,我们班共36人,共分为六组,有组长一名,组员五名。
2、工程地质实习的性质与目的
1)能够理解基本的地质概念,了解基本知识,学会基本技能。通过简短的野外地质实习,巩固学过的《工程地质学》内容,加深对课程有关内容的理解,将理论和实际结合。
2)通过实习能够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提高对地质学的兴趣,同时充分认识到地质实践对地质科学的重要性。
3)能够培养我们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掌握实地操作技能和编写实习报告的能力,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的土木工程专业之间的联系。
3、实习地区地质地理概况
实习地区主要位于淮南市境内,恰好在我国南北地理,地质分界线上。其地质特征虽属华北类型,但又有其特殊地方。因煤炭资源丰富,更由于早期三胚层动物化石—“淮南虫”的发现而蜚声海内外,引起国内外地质界的重视。因而地质研究程度较高,资料也很丰富,为认识实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实习地区处于北纬32度40分,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度,年平均降雨量969毫升,属于大陆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淮河以南为丘陵山区,八公、舜耕、上窑“三山鼎力”,海拔多在200米以下,最高峰为八公山区的白鹗山,海拔242米。淮河以北为黄淮海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海拔20-40米。
二、实习基本要求
1)能够根据所学的知识,识别沉积岩和变质岩,识别简单的构造现象,能对一般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
2)对实习中所见到的各种现象要现场做好原始记录。
3)每天结束实习后,要及时总结,做好实习日记。
4)实习结束后,按要求认真编写实习报告
三、实习基本内容
1、岩石矿物的野外识别
1)岩石类型的鉴别:首先根据野外岩石的产状判断岩石属于的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然后再从岩石的颜色、矿物成分、含量等具体确定岩石的具体名称,注意使用一些辅助工具来帮助鉴别岩石,如放大镜、小刀、稀盐酸等。观察时,首先要用地质锤敲开岩石的新鲜面再进行其它工作,否则其风化表面会使观察产生错误的认识。一般放大镜可将岩石中的细小矿物颗粒放大10倍,能够观察其成分、结构等,用稀盐酸可以区别方解石与其它矿物。
实地观察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岩石的颜色,对岩石颜色的描述十分重要。一般地说,岩浆岩和变质岩的颜色往往与其暗色矿物(如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等,它们都是含有的硅酸盐矿物)含量有关。含量愈高,颜色愈深。因此在观察岩浆岩,变质岩的过程中,对颜色的正确描述有助于岩石类型的识别。而沉积岩中,深色岩层系因其富含有机质所致,如淮南地区石炭,二叠系含煤岩层多为灰、深灰色。而常见于岩浆岩、变质岩中的暗色矿物极易风化分解,难以出现在沉积岩中。红色沉积岩层多含有,是氧化、干燥条件下的产物,接下来利用手中的工具观察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现象。另外在沉积岩中,还要注意古生物化石的观察。
2)岩石的结构类型识别:注意观察岩体中结构面(裂隙面、断层面、岩层层面等)发育的情况,包括发育方位、密度、延伸情况、充填。由此确定岩体是属于以下哪一类型:
a、整体块状结构
b、层状结构
c、碎裂结构
d、散体结构
2、常见堆积物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首先观察堆积物所处的位置特征,然后结合堆积物的组成,颗粒大小、颗粒表面特征和下伏基岩的关系等判断是属于哪种堆积物(残积物、洪积物、冲积物、坡积物等)。
3、常见地质构造类型(断层、裂隙)
1)会利用罗盘,测量岩层的特性,如岩层倾向、倾角和走向。
2)根据实习老师的指导,观察断层两侧地层产状的变化、地层移动方向、断层面的特征,并由此判断断层的性质。
3)结合地形地质图,观察地层弯曲变化情况、核部地层、两翼地层、枢纽产状、轴面产状。并由此判断褶皱的类型:水平褶皱、倾伏褶皱、直立褶皱、倒转褶皱。
4、常见地貌类型及场地工程地质特征
根据实习老师的指导,观察地貌类型(河流地貌、山岭地貌、岩溶地貌等);根据场地平整情况、岩石的分布以及工程性质、土的类型以及分布情况、场地周围地形复杂程度等初步判断场地的工程地质复杂程度。
5、各种地质作用
1)河流的侧蚀作用--注意观察侧蚀方向和建筑物位置的关系。
2)滑坡--注意观察滑坡附近地形特征,滑坡体的物质组成及其形态特征,滑坡周界和滑坡壁特征。
3)岩溶--注意观察和描述岩溶的形态特征、岩溶发育和岩石性质、地质构造、地形、气候的关系。
四、实习的内容与安排
1)周一上午8点在北2101教室举行了工程地质实习动员大会,安排了为期一周的实习内容。
首先,周二早上8点在罗山油库站集合,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观察各类岩石,了解岩性、地层接触关系、岩体结构类型、风化作用。
然后,周三早上8点淮南矿业集团门口集合,到洞山实习。了解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差异风化、地层倒转。
再次,周四在校园观察地板砖,墙上装饰材料,选出三大岩性的代表性岩石,拍好照片、注明地点、编写实习报告。
最后,周五计划早上7:30在北校区大门口准时出发去八公山、茅仙洞,考察边坡稳定性、河流冲蚀作用。但由于天气原因,计划取消。
周六,周日编写实习报告。
2)实习第一站----罗山
7月2日早上8点我们到达工程地质实习的第一站——罗山。首先我们在罗山山脚看到的是一块紫红色的岩石,在听了实习老师介绍后,才明白这块岩石居然是三叠纪的紫红色中粒砂岩,命名为“刘家沟组岩”,如下图所示。仔细观察刘家沟组岩,发现其表面有黑色的泥皮构造,代表着河流沉积,岩石厚度为1m到2m;刘家沟组岩石具有槽状交错层理,由流水造成的切割面可判断岩石新老关系,从而可以判断岩石是正常地层还是倒转地层。而我们观察到的下图所示的岩石便是倒转岩石。
通过实习老师讲解使我们认识到到舜耕山是一座无根山,由于地球板块运动平推而来,因此存在地质断层。
为了测量此块岩层产状,我们学会了使用罗盘。
a)磁偏角的校正
b)定向与定位
最后测得该岩层的倾向330°,倾角63°,走向244°。
告别第一块岩石,我们继续向山顶走去,不知不觉走到了罗山油库围墙外,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白云岩,岩体的表面有许多刀砍状的条纹,实习老师告诉我们这些条纹是岩体的风化表面,风化表面越细密,说明岩体中的钙离子被镁离子取代的越多。
而白云岩是含有杂质的,岩石的强度就与其所含的杂质成分有关,若杂质为泥质,泥质的含量越高,岩体的强度越低;若杂质为碳酸盐,则碳酸盐的含量越高,岩体的强度越高,如图所示。
稍作休息我们便继续向山上走,终于爬上了山顶,有一种开阔的感觉,在山顶实习老师给我们讲解的罗盘的使用技巧,然后便开始下山。下山的路很陡,老师让我们拿出罗盘测一下倾角是多少,出乎我们的意料的是,目测有60到70度很陡的坡实际上只有17度的倾角。这让我不禁想到其实很多事情,我们的经验和眼睛看到的现象不一定就是真实的,必须拿出科学的依据来才行。
3)实习第二站----洞山
第一站观测的岩石是奥陶系马家沟组岩,经实习老师介绍,我们观察到岩石厚度大于2米,如图所示。
该岩石是奥陶系马家沟灰岩,是整体状、层状岩体,细细观测,发现奥陶系马家沟组岩是倒转岩体。接下来,我们拿出罗盘,各小组散开测岩石的倾向和倾角,我们这组测得的岩石倾向是350°,倾角是40°。在测倾向和倾角时要注意观测的地方一定要是岩体的层面,岩石的层面是在沉积过程中由于环境变换造成的岩石变质。而我们观测的岩石可以看到明显滑动的方解石擦痕。
继续向上走,我们遇到了二叠纪石盒子组岩,肖县组岩,贾汪古组岩,土坝子组岩,崮山组岩。经老师的讲解和我们自己的观测,我们了解到肖县组岩是中厚层状岩石,由白云岩和灰岩交替组成;贾汪古组岩以泥岩和页岩为主,而泥岩是隔水层。
接下来遇到的岩石便是崮山组岩了,崮山组岩是由泥质白云岩和鲕状灰岩组成,鲕状灰岩位于崮山组岩的底部。向上走一段路便是葛万藻化石与徐庄组岩,徐庄组岩是由纯净的灰岩位于顶部,而砂岩是位于中部组成。
经我们细细观测,眼前的肖县组岩石中有细小的晶莹颗粒,老师说这个岩石是蜂窝状白云岩,而它的本质便是不规则石英条带,而肉眼看不到的石英结晶称为碎石。
今天的最后一站是采集三叶虫化石,由于风化作用以及人类活动,页岩特别易碎,用手就可以掰开,这为我们找化石提供了便利,几乎每块页岩里都有距今5。7亿年前的三叶虫。很兴奋,感觉好像亲自经历了5。7亿年前的一些事,虽然身上全是泥巴,也走了很多冤枉路,但是我们依旧很开心。
4)实习第三站----校本部
首先,我们来到了校本部的第一个观测点---新教大厅。在大厅柱子上,看到了石灰岩,浅黄色可能是轻微大理石褪色所致。表面可以清晰地看到化石,由于此类化石是划分石炭、二叠纪的重要化石,因此这种石材的科学价值远高于它的应用价值。大厅地板为闪长花岗岩,其含有角闪石、黑云母、长石等。还有一种俗称“中国红”的碱性长石花岗岩,其强度高,抗压强度在160Mpa~180Mpa。
第二个观测点为新教广场上六根汉白玉石柱,因为其美观、大方且不易打磨,实习老师说其价格非常昂贵。接着看到了灰岩块,在其上可以看到许多树枝、树叶的化石,如图所示。
此块岩石由溶洞中长成,故又被称为石钟。如下图所示。
校本部南门是有白云岩砌成的,我们主要是根据它的颜色、硬度以及与盐酸的反应来判断的。用一个小刀轻轻的刮岩石表面就可以看到有白色出现,其实这是由于岩石的硬度小,被刮成粉末而呈现的颜色。如果在岩石上滴加几滴盐酸就会发现会有气泡冒出,此外,我们还认识了灰岩等。
五、实习体会
通过工程地质学的实习,使我们具备分析、解决在实际工程中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次的实习我对这门工程地质学的了解更深一层,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牢固地掌握了如何分析岩石的层理、结构构造,学会测量岩石的产状。实习期间,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了解和认识了实地勘察的方法和所要注意的方面。
地质实习还对我们的意志有所磨练,虽然烈日当头,但是我们还是在老师的带领下胜利地完成了实习的各项工作。这期间我们曾经挥汗如雨,但是坚持就是胜利,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没有一个人退缩。
最后我想对我们的实习老师说声感谢,谢谢他不顾酷热和我们一起爬山,看各种现象,向我们解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真诚的感谢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