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工作案例总结与评估 社会工作介入个案工作效果评估与总结

2024-04-30 04:06: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个案工作案例总结与评估 社会工作介入个案工作效果评估与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个案工作案例总结与评估

4.5 个案工作效果评估与总结

主要运用“结果评估和过程评估”方法,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对本次个案研究工作的评估与总结,包括了:对社会工作的专业反思与总结;案主发生的改变与取得的进步方面;工作者个人成长方面;个案工作中专业的治疗模式运用于案主心理健康问题的适用性与合理性评估。

1.“个案介入再婚家庭未成年子女心理健康”的专业反思与总结

(1)个案专业目标的确定与达成方面

在整个个案干预的过程中,工作者期望的目标是站在再婚家庭未成年子女的立场,以案主的需求为主,以案主内在的支持和自我救助出发,来具体设定个案干预的服务目标,根据本个案的家庭与自身情况实际情况,确定案主需要改变的是家庭沟通方面、自我认知以及对家人看法的改变与合理化,还有案主自我救助能力的建立。在个案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以上目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实现,案主反馈给工作者明显的回应,工作者也感受到了来自案主变化,家庭变得慢慢和谐的喜悦,这就再一次证明了个案专业目标的确定是正确的,也为工作者以后的个案服务工作积累了有效地工作经验。

个案目标的达成方面,首先案主对待家人的不满情绪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能够积极配合且愿意谈论,关于自己所处的复杂的再婚家庭生活。重新整理自己以前对待和继母家庭矛盾的认知。开始站在对方的立场,来看待过去对待家人的不理性情绪和行为。开始学会去理性的面对自己经历的家庭环境的变化,缓解了对未来婚姻的焦虑。其次,案主有关心理健康的行为得到了改善,对待家人采用积极主动地沟通模式,努力尝试保持和家人亲密的家庭关系,学会了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

通过后期对案主和其家庭的回访,工作者发现,案主在打算买房,继母强烈的反对的情况下,没有像以前一样和继母争吵,情绪失控,再一次远离家人,只是冷静考虑了继母反对的原因,体谅了父亲的为难,和继母好好交流,寻找解决的办法,继母到后来,也对案主表明了自己反对的原因,只是怕老了案主对自己不能照顾,继母为自己的妹妹做打算,案主也向继母做了回应,不会发生继母担心的事儿。这其中工作者发现,个案工作方法在介入再婚家庭未成年子女心理问题上具有有效的实用性。

(2)专业方法运用方面

主要运用心理晤谈和深入访谈、访视专业方法,针对案主的心理健康方面,工作者期望是案主进行自我救助,所以在整个个案干预的过程中,进行了多次心理晤谈,倾听了案主在父亲再婚后的真实的心理感受,了解到了再婚家庭中复杂的家庭关系,给孩子在心理上的创伤。

面对案主的心理健康问题出现的原因,案主运用深度访谈的方法,对案主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和原因,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分析,一步步细化,对问题的现状和原因做了现象与本质的区分。之所以,工作者对造成案主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本原因做了深入的会谈了解并确定之后,对其进行了合理的规划,干预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访视在本个案中,主要是对案主所处的再婚家庭生活进行了一步客观的了解,不仅能够详细的了解案主在未成年时期面对家庭的变化,在父母的角度看来,案主在行为、情绪各方面的变化。在案主父母的帮助与配合下,对案主的心理健康问题,作进一步的评估,才后期的实务干预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访视,也是后期工作者对案主的回访工作最有效的方式,以便给案主更多的支持与肯定,来巩固个案中取得的效果。

(3)专业的价值观与伦理方面

由于本个案的案主是未成年,所以面对未成年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属于心理断奶期,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强,家庭对其社会化有很重要的作用,面对案主的需求,工作者首先秉持“接纳与尊重”的原则,接纳了案主对家庭与自己的错误认知,以及消极的负面情绪。站在案主的角度,以“同理”的原则,站在案主的角度,分析了造成案主心理健康问题的具体原因,理解了案主在未成年时期,面对复杂的再婚家庭,很难适应,心理承受能力很弱,也很难与继母相处,才会与家人发生矛盾,充满敌意。工作者以“个别化”原则,分析了案主的家庭结构,家庭沟通的模式,对案主的家庭做了具体的分析,在个案介入的过程中对家庭做了正确的分析与判断,也做了相应的干预措施。

在整个个案干预的过程中,工作者避免了之前研究中过多的关注了再婚家庭未成年子女心理健康的外部支持问题,充分尊重了案主“自决”原则,尊重了案主的需求,满足案主的要求来开展干预服务工作。

(4)实务工作者的角色方面

本次个案实施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定位是案主的陪伴者,分享案主在未成年时期,复杂的再婚家庭给案主心理所带来的影响,案主的情绪以及对家庭和父母抱有的期待。在整个个案工作过程与案主的心理晤谈,工作者作为陪伴者仔细倾听了案主的经历,共同确定了案主心理问题的原因和干预措施。工作者在整个个案过程中体会到了,对于再婚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充当陪伴者是有效地且最为恰当的社工角色。

2.案主发生的改变与取得的进步方面

情绪上的改变:对于自己的家庭不再抱着失望焦虑的情绪,开始能够理解父亲的不容易以及对自己付出,在面对继母对案主的态度上,也开始反省自己对待继母的敌对、失控的不理情绪是造成之后不幸的主要原因,开始改变自己固执偏见的认知,学会了调适由于家庭的变故给自己带来的负面情绪。开始重新整理自己,想要和家人一同重新找回家庭的温暖。

行为上的改变:与父亲正常的交流,每周至少给家里打一通电话,和妹妹也慢慢的亲近了,开始懂得关心妹妹,了解妹妹的学习情况。与继母之间也开始正常的问候,最近过年休假回家,继母叫案主吃饭,也不再拒绝,也给父亲的文具店里帮忙。

3.工作者个人成长的获得

首先,该个案服务的经历,对于工作者社会工作专业认同的帮助。在整个服务提供的过程中,与案主相处一步步去理解,秉持着接纳与尊重的原则,得到了案主的肯定与接收,感受到了案主生活中对待亲人和朋友的变化。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对工作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遇到问题时会很自然地运用澄清问题、积极关注、同理心等社会工作专业技巧,这些专业巧不仅帮助我更好地为服务对象解决困难,同时也帮助我更好地处理生活中的矛盾。

其次,在个案干预整个过程中,工作者对于专业自我的认知,有了更深的体会。面对再婚家庭的孩子,工作者在一定程度上是无法真正理解案主内心的感受,案主在父母再婚后的心路历程也没法感触很深,所以工作者必须要接纳案主的一切心理情绪与问题之后,然后才能够在多次与案主的会谈中去慢慢的,更进一步的为案主提供更有效地干预措施。工作者也明白了,在实务工作中必须时刻以案主的真是需要为主,必须在意识上时刻提醒自己,以便控制不适当的感受与想法,尽可能的保持着合适的角色行为,这样才能够与案主建立并且维持有意义人际关系。

最后,在本次个案干预中,面对复杂的再婚家庭,案主刚开始的不配合到后来主动愿意的配合工作者的帮助,以及工作者在几次碰壁之后,与案主的继母也有了交流的机会,虽然未达到工作者预期的目标。但在本次个案干预中,面对复杂的家庭关系背景,工作者在社交能力也取得了进步。对待案主与案主的家人,必须真诚的去接纳,充分尊重对方的感受与处境,让对方感受工作者对其的帮助是十分有必要的。同时,在行动能力方面,工作者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技巧,在面对再婚家庭孩子的实际需要,提供了合理的干预措施,工作者体会到了个案工作方法在再婚家庭子女心理健康方面的适用性,在干预中积极的行动能力,会给案主的消极情绪带来感染力,再加之有效地自我表露,有效地示范,会给案主更多的信心,去发生改变。

4.个案工作中专业的治疗模式运用于本个案研究问题的适用性与合理性评估。

针对案主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本原因,工作者首先尝试运用“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为案主碎片化的社会支持状态进行干预。一方面,运用“理性情绪治疗法”对案主由于缺乏来自父母的情感需求,从而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消极情绪、家人沟通不畅、亲子关系紧张,做出相应的干预措施。另一方面,工作者面对个案工作的“案主自决”原则,以及本个案的研究意义在于弥补“目前社工干预中,缺乏案主内在支持,自我救助的实务与研究”,运用了“人本治疗模式”的理念。

(1)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

本模式的重点是加强案主人际沟通的能力,是能够保证案主和家人有效进行互动的基础。该模式,更加全面的分析案主产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直接治疗和间接治疗的技巧相结合,有利于对案主进行服务。

如本案例,首先案主的心理问题的原因由调查分析得知,是由早年父亲再婚后,复杂的家庭关系与环境,导致案主缺乏安全感与爱的需求,以及面对继母对案主和妹妹的差别对待,继母对案主的暴力行为,父亲的默不作声等这些产生的情绪冲突一直压抑在心中,就导致现在案主对家庭生活的失望,妨碍了案主人际关系的适应。

其次,对案主直接支持直接影响,让案主与家人学会主动积极的沟通,对案主家庭的访视,间接的鼓励家人回应案主的改变,使得案主充满信心,重新考虑家庭的重要,与父亲的不容易。

(2)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本模式干预的重点在于帮助案主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面对那些父母再婚家庭的子女,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父母的忽视,尤其是未成年子女长时间需求得不到满足,将很容易产生自卑的情绪,会认为“我是多余”,要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概念,如,在叙述疗法的辅助下,重新对之前发生的事情进行整理,更好的理解父母对自己的付出,同时重新理解自身生活的意义。对之前父母的失职,不在纠结,慢慢的让自己摆脱不理性情绪的困扰,对家人和生活充满期待。

(3)人本主义治疗模式:

本模式的重点在于通过工作者对案主无条件的关怀,帮助案主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从而进一步培养案主良好的自我效能感(班杜拉)。班杜拉认为通过认知形成的强化进一步可形成期待,而期待分为“结果期待”与“效能期待”.其中,前者是指个体对自我的某一行为将会导致的结果的期待。例如,再婚家庭的子女感到沟通是缓解家庭矛盾,适应家庭环境的有效方法,他就会尝试如何更有效的和家人进行沟通,维持和谐的家庭关系。后者是指个体对能完成任务所具有的行为能力的自信程度。例如,再婚家庭的子女不仅知道在复杂的家庭环境中进行有效地沟通,而且还感到自己有能力去适应和维护好家庭的和谐。所以对再婚家庭子女来说,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培养:

第一,增加再婚家庭子女的抗逆力。面对家庭环境的变化,能够依靠自己的能力去面对问题,更好的面对和处理复杂的家庭关系与矛盾。

第二,增加再婚家庭子女的成功经验。例如榜样的作用,即当发现身边有与自己同是父母再婚家庭的孩子,不管在生活和学习上都很好,不是埋怨家庭的变故,自己的不幸,而是有着理性的自我认知,就是使案主学习并重新审视自己,正确的面对周围环境的变化,从而更好地克服自己对父母再婚后心理创伤的自我调适,控制不理性情绪。


相关文章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