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理规划设计报告(土地整理项目设计报告)

2024-05-08 17:35: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土地整理规划设计报告(土地整理项目设计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土地整理规划设计报告

新疆兵团**师***团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

第一部份 规划报告

1、 前言

土地整理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有效措施,是提高土地质量,促进土地集约化经营的重要手段。积极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对于缓解人地矛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更好地开展项目区土地开发整理,编制本规划。

1.1项目建设背景

我国是个水土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水土资源的紧张状况日趋严重,为此,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农业的基础产业地位,不断加大对水利的投入,使我国的农业经济持续稳步增长,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拓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发展“两高一优”农业,走节水型灌溉农业的新路子。

为贯彻国家提出的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思想,进一步务实农业基础,保护耕地,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必须走节水灌溉之路,因此发展节水灌溉农业,对当地干旱缺水地区的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兵团近年来制订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事业,进一步掀起了广大群众大搞节水灌溉热潮。如1996年制订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关于大力加强水利建设的决定》,1999年初又制订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关于大力发展节水灌溉的决定》,进一步要求要从战略高

度认识节水灌溉的重要性;制订了兵团近期发展节水灌溉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大力推广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力争喷、微灌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还提出了一些其它优惠政策等等。

农*师***团从1960年建团已走过了四十年的历程,团场耕地面积,由建团初期的不足万亩,现已发展到5.3万亩,由于***团地处博尔塔拉河冲积平原,全团60%以上土壤为砾质壤土,质地薄,保水、保肥能力差,加之地处博河下游,可引地表水量少,因此干旱缺水一直影响着团场的经济发展,但团场从建场初期就一直探索着开源与节流并举的节水之路,以使改造中低产田,提高中低产田的产量。70年代初采取打井抗旱,扩大水源的同时在灌溉模式上由原业的大水漫灌发展到细流沟灌;80年代中后期发展膜上灌,到90年代又进行了低压管道灌及喷灌试验,节水效果明显;2000年团场又积极推广了滴灌技术,在试点的1000多亩砾质土地上种植了棉花,西红柿等作物,棉花单产达到360kg/亩,西红柿单产达到8t/亩,单产每亩增加20%左右,节水达到50%以上。滴灌技术的成功,大大提高了全团上下对发展节水灌溉的积极性,对团场发展节水灌溉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因此对于***团地处特殊地理位置,发展节水灌溉提高中低产田产量是非常必要的。

1.2项目建设目的

本项目的实施,可使***团经济形势在现有的基础上得到好转,自我造血功能有所加强,无疑对农场的生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改善农业生产环境起保障作用。

本项目的实施无论从土地、气候、水资源条件分析,都具备了有

利条件,其实施条件好,投资回收期有保障,能促使农业生产向内涵的深层和广度发展。

本项目的建设,不会产生新的环境污染问题,可使生态环境得到较好的改善,项目区经过水土治理,减少渠道渗漏,扩大营造防护林等,不仅进一步提高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而且可减少大量的水土流失,控制地下水位上升,能使项目区的生态环境进一步美化。

本项目的建设,促进农场农业向两高一优方向发展,以此提高整个团场的经济实力,使广大职工生活水平早日达到小康水平。因而实施本项目是必要的。

综上所述,本项目在投资方向上符合国家有关政策,也符合***团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经济上合理,技术方案上可行,资源上有保证,因而此项目是可行的。

项目区地处博尔塔拉河流域下游,沙漠边缘,项目竣工后,要重视管理和科学灌溉相结合,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中幼林管理,保持生态平衡。建议建设资金尽早到位,尽快组织实施本项目。

1. 3项目规划任务

本项目土地整理1300hm 2,实施后取消项目范围内的农渠和毛渠占地, 改为耕地,调整部分连队居民点用地,整理边角地和部分夹荒地,可新增耕地130hm 2;林地根据整理的条田布局进行部分调整,需调整新植林带15hm 2。整理后,项目范围内的耕地全部采用滴灌,林地利用田间管网输水进行淹灌。通过项目的实施,达到防治水土流失,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节约的水用于改造中低产田和大农业结构调整对水的需求;提高结构单产、提高团场的综合经济实力,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1. 4项目规划依据

a 、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行业标准业审查批准的《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T 1011~1013-2000;

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署(以下简称国土资源)发

[1998]166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整理管理工作的通知》; c、国土资发[1999]358号文《关于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d、国土资发[2000]316号文关于印发《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e、国土资发[2000]282号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f、国地资源部分耕地保护司发[2000]007号文《关于申报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

g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1.2.1 项目类型

该项目土地集中连片,整理规模1300hm 2,符合土地整理项目规模要求。通过土地治理并结合治理水土流失,解决土层薄导致的水土流失问题。因而项目的投资规模较大,但整理的潜力巨大,可显著提高作物单产、提高土地利用率,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故该项目为重点项目。

1.2.2 项目性质

该项目为土地整理项目,即将现有耕地进行规整,调整部分渠道和居民点以及夹荒地为耕地,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和农田防护林面积,并将原有耕地淹灌的灌溉方式改造为滴灌的灌溉方式,防治水土流失。

1.2.3 项目范围

项目涉及农*师***团的二连、九连、十连、三个生产连队。 四面接邻地带大致为:东接**团、西临**市区、北依乌图布拉格乡、南靠达勒特镇。

1.2.4 项目规模?

该项目土地整理总面积1300 hm 2,总片数一片,涉及三个建设单位,整理后耕地面积1150hm 2、新增130 hm2;林地及其它用地面积150 hm2、新增林地面积15 hm2,项目总投资1785.58万元,单位面积投资为1.37万元/ hm2。各建设单位整理面积及投资见下表。

1. 5项目建设期限

本项目滴灌面积20000亩,根据团场现有施工能力、技术和机械设备,计划今年年底实施。建设期两期,2001年10月到底2002年4月为一期、2002年10月到2003年4月为二期,每期建设面积10000亩,工期6个月,一期工程到2002年即进入正常生产。

2. 项目区概况

2.1 ***团的简况

2.1.1自然状况

2.1.2社会状况

2.1.3经济状况

2.2项目区概况

2.2.1项目区位置与范围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团位于**市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82°03′45″~82°16′50″,北纬45°50′00″~44°53′00″。境域西至**市区雅尔托汗干渠,东接**团,北与**乡以花园自然沟通相隔,南望***河与***乡接壤。总面积12719.5公顷,2000年末总人口8065人,聚居着汉、回、维吾尔、哈萨克、蒙古、乌孜别克、东乡、土家、满、俄罗斯、朝鲜诸民族,汉族人口占72.6%。项目涉及单位二连位于团部东南7公里处、九连位于团部东南4.6公里处、十连位于团部东南7.5公里处。

2.2.2地形地貌地质

***团分布在**河谷谷地北缘1级台阶地上,地貌由阿拉套山形成的冲积扇和**河冲(洪)积平原阶地两部分组成,地形是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度在378~520米之间,相对高度24米,由西北向东南方向倾斜,海拔高度378~520m ,坡度一般为8‰,无明显的地域性差别。项目区涉及的五个连队,分布于团部的东部及东南部,地形平坦。

2.2.3气候与水文

属温带干旱荒漠型大陆性气候,干旱是该地区的基本特征。一年四季界线分明,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昼夜温差大,气候变化剧烈。春季升温快而不稳定,秋季降温迅速,降雨量少,蒸发量大。太阳光

照充足,热量资源丰富,无霜期较长,年日照时数达2700~2850小时,夏季每日在10~11小时之间,年平均气温5℃~8℃,七月平均温度在23℃~28℃,元月平均气温-15℃~-18℃。

A 、光能资源:

全年太阳总辐射量为129~137.44千卡/平方米。冬季(12到翌年2月)太阳总辐射量最少,占年总量的12%左右;夏季太阳总辐射量最多,占年总量的37%,春、秋季分别占年总辐射量的31%和平18%。

B 、日照:

全年可能日照时数为2700~2900小时之间,作物生长的4~10月,实际日照时数在2000小时左右。作物生长旺盛的6~8月日照时数均在3000小时以上,一日最长日照时数可达13.8小时。

C 、气温:

全年平均气温5.6℃,最热7月平均气温23℃,1月平均气温-17.4℃,极端气温最高39.5℃,最低-36.2℃,气温年平均日较差13.2℃,气温年较差41.2℃。>0℃是3月20日~11月4日,共230天;>10℃是4月22日~9月28日,共160天;>15℃是5月17日~9月13日,共120天;>20℃是6月18日~8月15日,共59天。年积温>0℃的3571℃,>10℃的3115.8℃;>15℃的2539℃;>20℃的1368℃。全年无霜期168天,最长189天,最短145天,多年平均初霜10月4日,终霜4月19日,无霜期年度变化大,不稳定,初霜常有提前。

D 、降水与蒸发:

1、降水:年降水量90~400mm ,降水日数量60~80天,平均年降水量为181.5mm 。春夏季占年降水量的76%,有利于作物生长,但极不稳定,变幅大,最大降水量为279.1mm ,最小为97.8mm ,年降水量平均相对变率为30%,最大达60%~80%。

2、积雪:冬季积雪厚度7~20cm ,最大积雪深度25cm ;初雪期一般在11月下旬,最早在10月中旬,最晚在11月底;终雪期一般在来年的3月中旬,最早在3月上旬,最晚在3月初;初终日数平均135天,稳定积雪的平均日数为98天。

3、蒸发量:空气干燥,太阳辐射强,气温高,造成蒸发十分旺盛,年平均蒸发量为1558.5mm ,是年降水量的8倍,5~9月蒸发量最旺盛,5个月的蒸发量占年蒸发量的80%左右。年平均相对湿度71%,属极端干燥气候。

***团气候要素表:

资料来源:1985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师农业区划集

2.2.4土壤与主要农作物

***团处在戈壁滩,土地面积12719.5公顷,其中,耕地3078.4公顷,林地267.6公顷,园地31.1公顷,牧草地8728.9公顷,居民用地661.7公顷,交通用地75.3公顷,水域254.9公顷,未利用地21.6公顷。团区土壤均属砾质冲(洪)积物,只有原雅尔托汗自然沟两侧分布着很狭窄的洪积细土,最大冻土深度为172cm 。土类全是灰棕漠土,根据师80年土壤普查鉴定分为灌溉、新垦、荒地三个土属,八个土种。大部分为中层壤土和砾质中层壤土,土层厚度多在20~30cm ,大于60cm 的壤土和中层壤土占总地面积的13.9%。其他均为土层10cm 以下,并含有30%以上大小等砾石,只能勉强种植小麦、油葵和牧草。土壤素质差,有机质含量低,中等含量的耕地占61%,低含量占39%,潜在养分供给很差,碱解N 高含量占耕地的2.7%。项目区土层厚度多在20~40cm ,保水保肥能力差,淹灌条件下水土流失严重,供给养分能力很差,碱解度氮高含量占耕地的2.7%;主

要土种有灌溉砾质中层壤土和新垦砾石土,其主要理化性状见表。

项目区土种性状表

资料来源:1985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师农业区划集

2.2.5自然灾害

1、旱灾:项目区地处戈壁滩,土地贫脊,水源奇缺,常年性干旱是该团最严重的

自然灾害之一。现状灌溉水平年缺水量1000万m 3以上,且季节性不

平衡。

2、风灾:大风多伴随冷空气活动发生,多出现在4~9月,集中于5~8月;夏季常出现干热风,对农作物影响较大。

3、雹灾:项目区雹灾一般由西北向东南呈条状走向,多出现在5~8月份,主要集中在6~7月内。

4、霜冻:项目区历年10月中、下旬开始霜降,翌年上旬结束,11月下旬开始结冻,翌年3月中旬开始解冻,平均冻土深1.7m 左右。

5、病虫害:病害主要有棉花立枯病、角斑病以及其他作物的白粉病和小麦锈病;虫害主要棉花蚜虫、棉叶螨、棉铃虫、地老虎、盲蝽象等。

2.2.6社会经济条件

(1)经济状况

***团是一个以农业为主,林、牧结合,工交建商服务综合发展的现代化企业,2000年国内总产值4712万元(现行价,下同),农业总产值6000万元,工业产值1182万元。

(2)农业生产状况

86团土地总面积22.18万亩, 其中耕地面积5.3万亩, 林地、园地面积1.28万亩, 牧草地和未利用地14.31万亩, 其他为建设用地。2002年正复播种面积4.4万亩,其中, 棉花4.2万亩,占95.5%;浆用番茄0.2万亩,占4.5%。

2002年,其中,棉花单产135.88kg/亩,酱用番茄单产6.64kg/亩,作物单产水平年较高。

(3)农业机械

截止2000年底,该团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7611KW ,有大、中型拖拉机53台,小型拖拉机165台,各种机引农机具255台,农用运输车44辆,团场中有中小型农机修配厂,农机可在团场内进行大、中、小修,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

2.3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

1、水利骨干设施状况:***团是典型的井、河水混灌区,灌溉水源主要为地表水及地下水。现有各级灌溉渠道456km ,已防渗184km ,占全长的40.35%,其中干、支渠防渗已达100%,渠系配套建筑物1000座。配套机电井60眼,大部分分布在各农业连队的斗渠上,个别分布在干、支渠上。总提水能力4.2m 3/s,年抽取地下水1800万m 3。项目区干、支、斗渠配套基本完成,渠系防渗率达96%,干、支渠闸门配套100%,斗渠闸门配套70%;共有机井41眼,其中生活水塔专用井5眼,滴溉专用井9眼。

2、交通状况: 3、电力状况:经长时间的建设,项目区各连队的生活用电、农业用电均有保障。

2.3.1交通(对外与内部)

有纵横交错的农区道路和机耕道,交通比较便利,与**市和北疆铁路均有柏油路相通,对外交通十分方便。

2.3.2灌排

***团是典型的井、河水混灌区,灌溉水源主要为地表水及地下水。现有各级灌溉渠道456km ,已防渗184km ,占全长的40.35%,其

中干、支渠防渗已达100%,渠系配套建筑物1000座。配套机电井60眼,大部分分布在各农业连队的斗渠上,个别分布在干、支渠上。总提水能力4.2m 3/s,年抽取地下水1800万m 3。项目区干、支、斗渠配套基本完成,渠系防渗率达96%,干、支渠闸门配套100%,斗渠闸门配套70%;共有机井41眼,其中生活水塔专用井5眼,滴溉专用井9眼。

2.3.3电力

经长时间的建设,项目区各连队的生活用电、农业用电均有保障。

2.3.4水利骨干设施状况:

***团是典型的井、河水混灌区,灌溉水源主要为地表水及地下水。现有各级灌溉渠道456km ,已防渗184km ,占全长的40.35%,其中干、支渠防渗已达100%,渠系配套建筑物1000座。配套机电井60眼,大部分分布在各农业连队的斗渠上,个别分布在干、支渠上。总提水能力4.2m 3/s,年抽取地下水1800万m 3。项目区干、支、斗渠配套基本完成,渠系防渗率达96%,干、支渠闸门配套100%,斗渠闸门配套70%;共有机井41眼,其中生活水塔专用井5眼,滴溉专用井9眼。

2.3.5林网建设状况:

针对项目区风较大的情况,各连队长期坚持不懈的加大农田防护林建设,防护林体系较完善。

3. 4土地利用结构(个村各类土地利用面积)(附表)?

农*师***团土地整理项目土地利用现状 单位:公顷

3、项目分析

3.1土地利用问题分析 ***团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多种经营的团场,该团土壤质地差,有机质含量低,大部分为中层壤土和砾质中层壤土,土层厚度多在20—60厘米,供给养分能力很差,碱解氮高含量占耕地2.70%,需要采取各种改造措施,以达到作物稳产、高产。

3.2土地适宜性评价

***团现有耕地5.3万亩,土地适应性评价由土地适宜类—土地适宜等—土地限制等三级组成。

a、土地适宜类:没宜农的宜农荒地两上适宜类

b、土地适宜等:在现耕地适宜类范围内,依据土地的适宜程度共划分三个等,用罗马字母Ⅰ、Ⅱ、Ⅲ表示,在项目区范围内,各等一般具备如下基本含义:

Ⅰ、地形平整,土层深厚,土壤质地良好,多为壤质,一般无不良层次土壤有机含量相对,***团的土壤来源较高,水源有较好保证,水利设施配套齐全(注:实际情况中,上述条件下,一定总是完全具

备,下同)

Ⅱ、地势基本平坦,土层深厚或较厚,土壤质地多为壤质,但有障碍层次,土壤有机质含量中等,水源保证一般,水利设施基本配套,或有轻度盐渍化。

Ⅲ、地势不平或坡度较大,土层较薄或土壤质地不良,多为积质或沙质土壤有机制含量低,水源保证率低,水利设施不配套。

c、土地限制型,分为土壤质地型及土地构造型(m ),有机质限制品(v ),土层的厚度(h ),水源限制(w ),速效磷的含量,碱解氮的含量和土地平整度(d )限制,遇混合限制选其重要者入计。 按上述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团土地适宜性分析结果为Ⅰ等地1.8万亩占5.3%;Ⅱ等地0.9万亩占18%; Ⅲ等地2.6万亩占48%。

3.3新增耕地潜力分析

通过加强农业结构调整,整理复垦手段,平整土地和改良土壤,全团现有的中低田3.5万亩,占现有耕地的66%,中低产田改造的潜力为0.34,即说明土地质量差异有34%的潜力可挖掘。

③建设用地潜力分析

该团连队居民点用地为194.19公顷,人均342.61 m 2,远高于兵团确定的240m 2的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标准,农村居民点利用潜力较大,通过统一规划,加大小城镇建设和小康连队建设力度,可逐步挖掘出较大数量的居民点用地。

④项目区农用地潜力分析

a、耕地:用养结合,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农田基础设施,维护和改善农田动态环境,切实加强对中低产田的改造,提高耕地的利用率和复种和播数,并进一步引进耕作灌溉技术,引进优良品种,推广实施科学办法,只要有水,就可以提高耕地正播利用率,可挖掘出更大的正播面积。

b、园地:利用***团位于城郊的地形优势,发展葡萄基地是培育新经济增长点,无特殊情况严禁占用园地或将园地改作他用。

c、林地:林业用地主要用于生态环境保护及其服务设施,应加大植树造林面积,严禁建设占用林土。

d、牧草地:应加强牧业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彩人工种草的办法,开垦退化的草物,同时,要避免造成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该团牧草地潜力较大,应进一步提高草物的覆盖率。

3.4灌溉水源分析

①地下水资源利用率低,地下沙丘开采和利用仍是***团挖掘水资源利用潜力的重要方面,开采地下水仍是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保证全团作物用水,必须抽取一定数量的地下水予以补充,增强抗旱能力,确保农业丰收。

②防渗工程不完善,虽然干、支、斗三级均已防渗,但农渠还有13.1%的长度未防渗,因此今后应加强渠系防渗工程建设,这是提高渠道水利用的主要途径。

③灌溉方式还不够先进,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大水漫灌和跑水现象,为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平整土地和改良土壤,目前大力推广

的滴灌技术,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先进灌溉技术。

④存在水利资源不平衡的矛盾,季节性缺水现象较为突出。

3.5水土平衡分析

3.5.1需水量估算

棉花项目区进行土地整理20000亩后,滴灌工程节水839.1 万m 3,可极大的缓解该团水资源紧缺及季节不平衡的状况,提高灌溉保证率,促进农业高产稳产。

3.5.2供水量估算

井的资料

3.5.3水资源平衡分析

1、地表水:***团三干渠从博尔塔拉河引水,在水管三站分水 量为14%,1960~1997年,年平均引水为2338万m 3,最大值4506万m 3,最小值1414万m 3。据37年的水文资料分析,得知年平均水量为2254万m 3,丰水年水是为4506万m 3,枯水年为1414万m 3。历年干渠5~6月引水平均分别为176~259万m 3,分别占历年平均引水的

6.2%~9.2%。红星渠从干博尔塔拉河二站分水,比例为17%。1960~1997年,平均引水量为456万m 3。5~6月份分别为46.5~42.7万m 3。

2、地下水:地下含水层岩性是冲积卵砾石,地下水类为第四级孔隙水,水质好,

矿化度0.5克/升,年动储量0.608亿m 3,年可开采量为0.304亿m 3,

水埋西浅东深。东部又有沿河线的规律, 靠近**城镇的原菜连和五连地下水丰富,埋深5~15m ,便于开采,团农用机井大部分分布在此地。50~80m 深机井单井涌水量为200~230m3,地下水埋深大于5米。全团现有配套机井60眼,年抽取地下水1800万m 3。项目区为地下水极丰富的单一潜水开采区,含水层为深厚的冲积卵砾石,成井深度40~90m ,井距约800m ,地下水为矿化度小于0.5g/L的重碳酸钙型,重硫酸钠型。

3.5.4灌排方式分析

农田灌排的合理布局是关系到项目实施后能否创造效益的关键保证。***团地处新疆的西北部,常年干旱少雨,蒸发量大而降雨少。据***团所处地**市气象部门近十年的观测,年降雨量最大为279.1mm ,一年中最大降雨在7月份,其最大降雨量为66.5mm 。并且土地的渗透性较强。考虑到当地实际以及气象要素,农田实行膜下滴灌,井水通过管道输送到田间,在通过滴灌带直接作用于作物的根部,损失很小,水的利用率很高,另一方面不会产生灌溉多余水的排泄问题。所以在农田的设计中不考虑农沟,沿着路的一边布置一条斗沟,防止洪水以及过境水的通过。

3.6环境影响分析(水土保持与项目安全保护)

生态环境问题是关系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也是关系到子孙后代的重大问题。***团地处北温带,气候属温带干旱荒漠型其气候变化剧烈,夏热冬寒,春温多变,秋温下降迅速,降雨少,蒸发量大,气候干燥,同时有大风,冰雹,干热风和霜冻等灾害性气

候,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因此,必须切实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各类自然资源,使该团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控制,逐步建立和扩大良好性循环的绿洲生态系统,推进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本项目为农业灌溉工程,不会产生“三废”,其对环境的影响可分为建设施工期和运行期两方面。施工期:因工程施工会使土壤发生搅动,施工机械和人为因素会使部分自然植被受到影响;同时机器的噪音和扬尘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运行期:农田种植农作物,需要施肥,用农药防治病虫害等也会使土壤和环境受到一定的影响。

该项目实施后改变了原来的大水漫灌,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科学的灌溉方式不会使土壤产生盐渍化。施工中的负面影响,只要加强管理,防止人为因素的破坏,则其影响极其微小。运行过程中应严格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不使用高残留农药,应利用低毒、低残留的高效农药,科学管理、科学种植,大力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生态农业、绿色农业。

4、项目规划方案

4. 1规划目标

该土地整理的内容是对农*师86团的20000土地进行中低产田改造,以达到提高产量和水土利用率的目的。因此考虑采用节水高效的种植灌溉模式——膜下滴灌。膜下滴灌是现在针对我国西北地区特有的气候条件而推广的一项先进的节水技术,它将覆膜的优点和滴灌的长处相结合,达到显著节水和调节低温的作用。

4.2规划目标与原则

4.2.1规划目标

(1)增加耕地面积,实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通过土地整理,将项目区内现有的未利用地开发整理成耕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垦殖率,使新增耕地面积达到项目区总面积的80%以上;

(2)合理布置机井,形成井、泵、机、管齐备的灌溉系统,灌溉保证率达到75%;

(3)通过内部挖沟抬田、外部清淤疏通沟道的措施,配套完善农田排(涝)降(盐)系统,提高耕地质量;

(4)完善田间道路系统,通过土地平整、田块重划等措施,为今后农业机械化生产创造条件;

(5)合理布局农田防护林,以防风固沙、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改变目前“远看光秃秃,风起尘土扬”的恶劣状况;

(6)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土地整理,改善土地生产条件,实施规模化经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

4.2.2规划原则

在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的基础上,本规划遵循如下原则:

(1)与相关规划相协调。首先,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确定土地整理规划中的土地利用方向和各类用地布局;其次,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与农业、水利、环保、交通、村镇等部门规划相协调。

(2)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3)综合考虑土地整理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因地制宜。从项目区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土地利用的方向、各项工程的规模及其布局。

(5)政府决策与公众参与。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认真听取和充分考虑86团各部门以及各连队的意见,争取广大群众的支持。

4.3规划标准

1.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1011-2000);

2.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

3.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

4. 《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T4-1999);

5.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

7.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

8. 《农用机井技术规范》(SD188-86);

9.《微灌技术规范》(SL193-95)

4.4项目工程总体布局

项目区总体规划面积为1300hm 2,归整后耕地面积为?,林带面积为?。项目区集中连片,按照已有的井的资料,设计田块的面积控制在1000—1300亩之间。总共分化成十八个小区,一个小区由一个井来控制。井的设计流量在200-230m3/h之间。每一个小区为一个独立的生产单元,在每一个小区的四周都种上防护林带,且在相邻小

区之间都有生产路相连,达到路相通,林相连的田间整理标准。项目区实施先进的种植灌溉模式—膜下滴灌。

4.4.1土地平整工程

4.4.2道路工程

项目区原有道路已经具备了通行的要求,这次土地整理对原有的道路进行翻修一下,在有些必要的地方在新修一条道路。新修和翻修的道路规格都是田间路,根据当地现有实际的农业生产机械工具尺寸,其主宽度设为8米,路基为10米。已有的道路进行整理推平,在其上垫上20cm 的泥结碎石。新修的道路先进行30cm 的素土夯实,再在其上铺上20cm 的泥结碎石即可。项目区内和边界道路都相通和相连。

4.4.3灌排水工程

整个项目都实行抽取地下水,通过地埋干管和地面支管,将加压的地下水送入末级毛管—滴灌带,直接湿润作物的根部,作物需多少水就灌多少水。这样,一方面大大提高了水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在田间也不存在多余灌溉水的排泄问题。在每个小区的下游沿着公路修一条排水斗沟,以防特定年份洪水的发生。

4.4.4防护工程

新疆自然气候条件恶劣,一方面与它所处地理位置有关,但另一方面也与植被太少有关。所以此项目区的整理,在增加耕地的同时,增加防护林的面积。在每个小区和项目区边界种上两排树木,树木间距为2.0米,株距为1.5米。内行种矮小的沙枣树,外行种高大的新疆杨。

4.5规划后土地利用结构(详细的各类土地面积)

4.6土地权属调整

此项目区都属于新疆***团的,不存在土地的权属调整问题。

4.7投资估算

5、规划方案评价

5.1社会效益评价

该20000亩滴灌工程的实施每年将节余水量66万m 3,这部分水

量可用于发展86团的其它产业,解决该团水资源紧缺的局面;该项目分布于86团的七个连队,滴灌工程带来的经济效益将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提高当地人们的节水意识和科学意识,给当地农业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

5.2生态效益评价

该项目的实施每年将节余水量66万m 2,此部分水量可用于改善

生态环境,进行防护林体系的建设,使整个农区形成绿色覆盖,风沙得到有效控制,农田得到保护;同时滴灌一改原来的浇地为浇作物,杜绝了水土流失,也不会使地下水位上升而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

5.3经济效益评价

本项目整理土地1300.41hm 2,增加耕地面积151.24hm 2,耕地增加率11.63%。通过实施棉花膜下滴灌及配套栽培措施提高了作物单产,皮棉单产可由现状的1575kg/hm2提高到2025kg/ hm2,增产率14.2%。实施滴灌后,灌溉定额由现状12750m 3/hm2降到5400m 3/hm2,年可节水

749.7万m 3;除本项目新增耕地151.24hm 2用水81.67万m 3,尚有668.03万m 3水可用于大农业结构调整和改造中低产田。提高项目区的灌溉保证率,增强抵御干旱的能力,从而增强经济实力、增加利润、增加职工收入、为国家多创税。项目的实施将会更进一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对稳定职工队伍、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有着重要作用。

6、项目实施措施

6.1组建管理机构

项目的组织实施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经济技术活动,要更好的完成本项目所确定的任务,并达到预期的目的,就得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管理。

6.2工程的施工管理

工程施工应根据国家工程质量要求,严把工程质量、设备和材料质量关,力求使工期、投资、质量达到最佳组合。滴灌工程施工应达到以下要求:

a、滴灌工程施工必须严格按设计进行;

b、施工前应检查图纸、文件等是否齐全,并核对设计是否与灌区地形、水源、作物种植及首部位置等相符;

c、施工前应检查现场,制定必要的安全措施,严防发生各种事故;

d、施工前应严格按照工期要求制定计划,确保工程质量;

e、施工中应随时检查质量,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坚决返工; f、施工中应注意保护农田和林草植被,做好弃土处理;

g、地埋管道铺设完后,应填土将管子固定好,并留出接头部位,然后进行管网的冲洗工作;

h、管网系统冲洗干净后,应进行管网试压,实验的水压力不应小于管道设计工作压力的1.25倍;

i、试压合格后,应按轮灌的方式试运行。

6.3工程运营管理

7.3 运行管理

运行管理包括用水管理和工程运行及维护两部分。

7.3.1 用水管理

a、每年灌溉季节前,应根据设计灌溉制度、历年运行经验、气象预报等编制年用水计划,并不断总结,使灌溉制度更趋合理; b、每次灌水前,应根据年用水计划,结合实际情况编制作业计划;

c、每次灌水,应按作业计划进行,并作好记录。

7.3.2 工程管理

a、建设单位应组建专门机构负责管理滴灌工程,主要负责滴灌工程的建设、施工管理及运行和维护;

b、滴灌系统在灌溉季节,非必要时不应停机,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全天24h 连续工作,若个别管段出现故障,可关闭该管段首端的控制阀门后进行维修,其它管段仍可正常运行;

c、滴灌系统的辅助支管、滴灌带、支管及相应管件均铺设在地面上,应有专人管理和看护,防止人为损坏;

d、滴灌系统一旦出现故障,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检查和维修; e 、灌器期结束后,应打开输配水管网上的全部阀门进行排水,然后将铺在地面上的管材及管件全部收入库房妥善保管,第二年再装上后,应再次对整个管网进行冲洗。

第二部分 项目工程设计

1、项目工程建设概况

1.1项目建设任务

1.2项目区水文地质情况

1.3工程类型与数量

2、项目工程设计

2.1设计依据

1.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1011-2000);

2.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

3.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

4. 《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T4-1999);

5.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

7.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

8. 《农用机井技术规范》(SD188-86);

9.《微灌技术规范》(SL193-95)

2.2土地平整设计

项目区的地势较为平整,东西坡度仅为8‰。各井控制的小区也不存在有加大的土地高于或低于田块面高程,所以,本项目不考虑土地的平整问题。

2.3农田灌排工程设计

2.3.1灌溉工程的设计

a 、灌溉水源及方式的选择

经过水资源平衡计算,并征求当地专家意见的基础上,项目区内灌溉水源选择抽取浅层地下水作为灌溉水源。 采用机井取水、PVC 管道输水、聚氯乙烯滴灌带滴灌的灌溉方式,并且在聚氯乙烯滴灌带上再铺上一层薄膜,防止水的大量蒸发。

b 、取水工程设计

(1)单井控制面积计算

单井控制面积计算:

A =Q ⋅T 设η10I a

式中:

A —单井控制面积,亩;

Q —单井出水量,200m3/h~230 m3/h;

t —灌水高峰期井泵日工作时数,22h ;

η—灌溉水利用系数,0.90;

Ia —作物设计耗水强度,mm/d。

A =(230∝200) ⨯22⨯0. 9

10⨯5=91.08~79.2hm2=1366.2~1188亩。

考虑到项目区深层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方便管理,减少

每眼机井的控制面积,考虑到行政区划、排水方式、种植结构及水泵工作效率等,最后确定每眼机井的控制面积为:1000-1300亩左右。

(2)各井设计流量的计算

灌水模数的确定:

F =0. 667m

ηTt ⨯10000

式中:

F —灌水模数,m3/万亩.h ;

m —设计灌水定额,mm ;

t —灌水高峰期井泵日工作时数,

η—灌溉水利用系数,0.90;

T —设计灌水周期,d ;

将以下数据:

m=21.04mm,t=22h,T=4d,η=0.9

代入上式,计算得:

F=1770.62 (m3/万亩.h )

各井设计流量的计算“

Q 设=A ×F /10000

式中:

A —单井设计控制面积,亩; ; h

各井设计流量表

(2)井距计算

经前面分析以及项目区往年打井测的资料可知,本项目区水文地质条件差异不大,地下水补给比较稳定,地下水静水位降深在一定的时间内能达到稳定。所以方形排列布井。

各井之间间距L 采用下列公式计算:

L =667QtT η m

式中:

Q —井出水量,m3/h;

m —设计灌水定额,mm ;

t —灌水高峰期井泵日工作时数, h;

η—灌溉水利用系数,0.90;

T —设计灌水周期,d ;

经计算, 井距为L=760~708.7m 。

为了便于管理,机井应布置在道路旁边;为了减少输水管道内的水压,机井应布置在地势较高处。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同时考虑到这两项布井原则,确定本项目区的井距。

(3)井深与井径设计

根据《供水管井技术规范》(GB50296-99)规定,管井深度设计,应参考项目区内机井位置地质剖面图,根据拟开采含水层(组、段)的埋深、厚度、水质、富水性及其出水能力等因素综合确定。据***团所提供的资料,项目区浅层地下水埋深大于5米。根据水资源规划,项目区开采40-60米含水段,单井出水量可达200~300立方米/小时,能够满足单井控制面积作物灌溉用水要求。为保证项目区机井长期、稳定、高效运作,参考实验井资料,确定机井深度为50~80米之间。

根据《供水管井技术规范》(GB50296-99)规定,安泵段井管内径,应根据设计出水量及测量动水位仪器的需要确定,并比选用的抽水设备标定的最小井管内径大50mm 。根据计算,选用的潜水泵适宜的最小管径为250mm 。因此,确定安泵段井管内径为300mm 。安泵段内径φ426砼管,管壁厚6mm ,此段共长40m 为封闭管。根据设计单井出水量、允许井壁进水流速、含水层埋深、开采段长度、过滤器类型及钻孔工艺等因素,参考实验井资料,确定开采段井管内径亦为426mm ,开采段井管选择内径φ426无砂砼管,壁厚6mm ,共长32m ,为滤水管。以下为5m 深沉砂管,也为砼井管。

机井设计具体见附件机井及相关构件联结图。

2.3.1.3输配水工程设计

2.4交叉建筑物工程设计 2.6农田防护工程设计 2.7农田水利工程设计 2.7.1滴灌工程设计参数 a、主要规划参数

该滴灌工程采用提取井水加压的方式,根据提供的参数,

单井流量200m /h左右,因此根据实际情况每口井为一个独立的系统,典型设计条田规格为900m ×800m ,面积1080亩,四周布设防护林。 b、土壤参数

该规划项目区内土壤绝大部分为沙壤土,根据实测情况,土壤容重为1.5t/m, 田间持水量为22%。 c、作物参数

项目区主要种植作物为棉花,三膜十八行,其种植结构按0.66m ×0.3m 的宽窄行的方式布置,棉花主要根系活动土层深度为0.4m 。 d、作物耗水量参数

根据当地及周边地区各年种植棉花的经验,和已建微灌工程的成功经验,该区棉花耗水高峰期日均耗水量为5mm/日。

E 、滴管的设计土壤湿润比

滴管的土壤比,是指被湿润土体占计划湿润层总土体的

3

3

百分比,通常以地面以下处湿润面积占总灌溉面积的百分比来表示。其影响因素很多,诸如毛管和灌水器的布置,灌水器的型号,灌水量的大小及土壤类别等。

更具当地的实际,以及大量种植的是棉花,土壤的类别为砂壤土等,采用如下公式:

P =

A 长方+A 拱⨯2

S e S L

⨯100%

式中:P ——土壤湿润比,% Se——滴头间距,0.3m SL ——毛管间距,0.66m

A长方——长方型湿润带头面积,0.12m A拱——拱型湿润带面积,0.011m 经计算,P =71.71%

2

2

2.7.2滴灌工程的规划设计 a 、管网的总体布设

根椐地势的走向以及当地作物的种植模式,满足最后滴管带的走向与作物行的方向一致。初步规划干管沿原来的斗渠方向布置,分干管沿地势走向布置,支管平行于干管布置,分干管间距300m ,支管间距120m 。从支管上旁通分支管将灌溉水输入滴管带中。(插入一间略图) b 、系统的设计标准

一般情况下,当滴管的均匀系数Cu =98%,滴头的流量变差q v ≤10%,若取滴头的流态指数x=0.5,滴管的允许设计水头偏差率[h v ]应为:

[h v ]≤[q v ](1+0. 151-x [q v ])

x

x

1-0. 5⎫

[h v ]≤0. 1⎛⨯0. 1⎪ 1+0. 15

0. 5⎝

0. 5

h v ≤0. 25=25%

由于项目区内,耕层土壤为砂壤土,根椐SL10.3-95《微灌工程技术规范》,取滴灌的允许灌水强度p 允=15mm/h。 c 、毛管与滴头间距的确定

考虑到当地的实际和经济社会条件,从降低成本和达到示范的目的,本设计采用我国北京绿源公司生产内镶式滴灌管,其滴头的间距已在出厂前就按要求订好,主要性能参数见下表:

简述:内镶式滴灌管是滴头镶于管子内壁的一体化滴灌管,管子内壁光滑,滴头在工厂已连接好,安装十分方便。

特点:

规格型号:

本设计选用管径为16mm ,壁厚为0.2mm ,滴头间距为0.3m , 其工作水头为10m ,滴头设计流量为2.8L/h。 采用上述滴灌管,其滴管强度p 为:

p =

q d 2. 8

==14. 14(mm /h ) p 允=15(mm/h) S e S L 0. 3⨯0. 66

d 、毛管的极限长度的校核

现取滴头的工作压力为10m ,由于项目区地势平坦,毛管的进水口可不设水阻管和压力调节器,则系统支、毛管的允许压力差[∆h ]为:

[∆h ]=[h v ]h d

根据以上计算,将数据代入式中得:

[∆h ] =0.25⨯10=2.5(m )

支管沿等高程布置,毛管顺坡布置,所以毛管的水头偏差应该占很大比例。将允许水头差按如下分配给支、毛管:

[∆h ]毛=0. 8[∆h ]=0. 8⨯2. 5=2.0(m ) [∆h ]支=0. 2[∆h ]=0. 2⨯2. 5=0.5(m )

当滴灌管中滴头流量为2.8L/h、滴头间距为0.3m 、滴管均匀度为98%时,不考虑地形变化,φ16毛管允许铺设的最大长度L 毛为:

⎛5. 446[∆h ]毛d 4. 75⎫

⎪L 毛=S e ⨯INT 1. 75 ⎪RS e q d ⎝⎭

0. 364

式中:L 毛——毛管的极限长度,m ;

Se ——滴头间距,m ; INT ——取整号;

[∆h ]毛 ——毛管允许水头偏差,为2.0m;

d ——毛管内径,据厂家资料取15.6mm ;

R ——水头扩大系数,R 一般取值范围为1.1≈1.2,本设计取1.2;

——滴头设计流量,为q d

经计算L 毛为:

⎛5. 446⨯1. 375⨯15. 64. 75⎫

⎪L 毛=0. 3⨯INT 1. 2⨯0. 3⨯2. 81. 75⎪

0. 364

2.8L/h;

=62.1(m )

根据实际要求及田块布置,取毛管的长度为60m ,则

毛管上的滴孔个数为60/0.3=200(个)。 2.7.3作物的灌溉制度 a、灌水定额的确定

作物灌溉制度是根据上述各参数、所能达到的农艺技术措施及可能达到的灌溉技术水平综合确定的。

作物的灌水定额按水利部颁布的《微灌工程技术规范》

SL103—95中规定的计算公式计算得出: m =0. 1rzP (θmax -θmin )

式中:m ——设计灌水定额(mm ); r——土壤容重,(1.5g/cm); Z——计划湿润层深度,(0.4m ); P——微灌设计湿润比,(71.71%);

Qmax、Qmin ——适宜土壤含水率上、下限,(上限为田间持水率的90%,下限为田间持水率的70%,田间持水率为22%);

η——灌溉水利用系数,(0.90);

经计算灌水定额21.04mm (14.02m /亩)。 b、灌水周期

微灌与地面灌、喷灌相比,作物耗水量主要用于本身的生理消耗(植物蒸腾),棵间蒸发损失很小,其作物耗水量与遮荫率有很大的关系。灌水的周期性使土壤水分状况在充足与不充足之间变动,从而满足作物田间需水量,因此水分不充足时,实际田间需水量将小于计算得出的最大田间腾发量,加之遮荫率的因素,其耗水强度峰值应适当减少。依据相关规范及兵团农*师垦区生产实践的实测资料,结合本地土壤、气象等条件确定作物耗水峰值强度为5mm 。 则:T =

m

⨯η E a

3

3

式中:T ——灌水周期,d

m——灌水定额,取21.04mm

Ea——作物峰值耗水量,取5mm /d

η——水利用系数(0.90);

经计算,T =3.79d ,设计取4d G、一次灌水延续时的确定 t S e S L

q d

式中:t---一次灌水延续时间(h); S e ——为毛管间距,0.3m ; S L ——为滴灌管间距,0.66m ;

q d

——滴头设计流量,为2.8L/h;

经计算t=1.49h。

c 、轮灌组的划分

考虑到田间及工程的运行,系统运行是三条分干管依次运行,且每个分干管上的每一条支管上每次只有一个副支管运行,根据设计及材料规格,副支管PE 管长10米‘所以轮灌组为: N =

L 支L PE

=150=15(组)

10

滴灌系统参数统计表

2.7.4、各级管径及管网水力计算 (1)毛管水头损失的计算

Q 毛=n 滴 q d

式中,Q 毛——毛管(滴灌管)进口流量,L/h; n 滴——毛管上滴孔个数; Q 毛=200×2.8=560(L/h) n 滴=

L 毛60

==200(个) S e 0. 3

毛管内径为15.6mm >8mm ,可认为管内流态为光滑紊流,故可按勃拉休斯公式计算其沿程水头损失。根据水利部颁布的《微灌工程技术规范》SL103—95中规定的计算公式计算得

出毛管水头损失公式:

fS m

+1h e q d ⎡(N +0. 48)m m ⎛S 0⎫⎤f =d b ⎢-N 1-⎪⎣

m +1 ⎝S e ⎪⎭⎥ ⎦式中;h f ——等距多孔管沿程水头损失,m ;

S e ——分流孔间距,取0.3m ;

S 0——多孔管进口之首孔的距离,取0.3m ; N ——分流孔总数,取200;

q d ——滴头设计流量,为

2.8L/h;

f ——摩阻系数,查表得,0.505; d ——管内径,取15.6mm ; m ——流量指数,查表得,1.75; b ——管径指数,查表得,4.75;

将上述数据代入上式,得:

h 0. 505⨯0. 3⨯2. 81. 75⎡(200+0. 48)1. 75+1⎛0. 3⎫⎤15. 64. 75⎢⎣

1. 75+1-2001. 75

f 毛=⨯⨯ ⎝1-0. 3⎪⎭⎥⎦

=1.538(m )

毛管的局部水头损失可按沿程水头损失的20%考虑。即:h j 毛=0. 2h f 毛=0. 2⨯1. 538=0.308(m )

毛管的总水头损失应为:

h f 毛+h j 毛=1.538+0.308=1.846(m )

(2)副支管PE 管径及水头损失的计算: 副支管PE 流量:

Q ⎛

L PE ⎪⎫

PE =INT ⎛

10⎫

⎝S Q =INT L ⎪

⎭毛 ⎝0. 66⎪⎭

⨯560

=8400(L/h)

多孔系数:

1⎛N +0. 48⎫F = ⎪

m +1⎝N ⎭

m +1

1⎛200+0. 48⎫

= ⎪1. 75+1⎝200⎭

1. 75+1

=0.366

根据前述计算的支管允许水头损失方法,按下式推求副支管PE 的管径:

fQ PE KFL PE

d PE 0. 2h v h d

m

式中,d PE ——副支管PE 的管直径,mm ;

K ——考虑到支管管件产生的局部水头损失而加大的系数,K 通常的取值范围在1.05~1.1之间; L ——支管长度,m ; 其余符号同前。 上式各符号具体数据如下:

b=4.75,f=0.505,K=1.1,F=0.366,m=1.75,LPE =10, Q PE =8400L/h, [hv ]=0.25,hd =10m 将数据代入式中,得:

d PE

1. 75

0. 505⨯8400⨯1. 1⨯0. 366⨯10

=33.68(mm ) =4. 0. 2⨯0. 25⨯10

根据聚乙烯滴灌管的规格,如下表:

PE 黑管规格及技术指标:

并考虑到偏于旁通与支管的连接,副支管PE 拟用φ40×2.5/0.25黑色聚乙烯滴灌管。其计算内径为d PE =34mm 。此时,副支管PE 的实际水头损失应为: 沿程水头损失:

h fPE

1. 75

FfQ PE L 0. 366⨯0. 505⨯8400⨯10===0.724(m ) b 4. 75

d 34

m

局部水头损失:按沿程水头的20%考虑,即:

h jPE =20%h fPE =0. 2⨯0. 724=0.145(m )

副支管PE 的总水头损失为:0.724+0.145=0.869(m ) (3)铝支管管径及水头损失计算:

管网最不利的运行状态为:位于支管尾部相邻的两根副支管PE 同时工作。现取支管设计控制田块长度为150m 的田块进行水力计算如下:

Q 支=2Q PE =2×8400=16800(L/h)=16.8(m3/h) 多孔系数:

N +0. 48⎫

F =1⎛ ⎪

m +1⎝N ⎭

m +1

⎡L 支⎤150⎤

, 其中,N =INT ⎢⎥=INT ⎡15 ⎢10⎥=L ⎣⎦⎣PE ⎦

1. 74+1

15+0. 48⎫

=1⎛ ⎪

1. 74+1⎝15⎭

=0.398

按支管能量损失应满足h w ≤0.2H p =h f +hj 的条件,支管局部水头损失按h j =10%h f 估算,则h f =0.182H p ,沿程水头损失计

Q m 算式h f =FfL b

d

经变换后,可 1QA2WS3得到支管管径的计算

式:

fQ m

d 支=LF

0. 182H p

查表以及上面的计算所得各数据:

b=4.74(铝管) ,f=0.861×10,m=1.74,Hp =10m(滴灌管的设计水头) ,Q 支=16.8m /h,F=0.398,L 支=150m 将上述数据代入公式中,得:

51. 74

0. 861⨯10⨯16. 8

d 支=4. ⨯150⨯0. 398=64.68(mm )

0. 182⨯10

5

3

考虑到规格管径以及实际田块的不规则,拟用φ76×1.2/0.6 ,其计算内径为73.6mm 。 铝支管的实际沿程水头损失:

h f 支

FfQ PE L 0. 398⨯0. 861⨯105⨯16. 81. 74⨯150===0.986(m )

d b 73. 64. 74

m

局部水头损失:按沿程水头的20%考虑,即:

h j 支=20%h f 支=0. 2⨯0. 986=0.297(m )

铝支管的总水头损失为:0.986+0.297=1.283(m ) (4)分干管的管径及水头损失计算 分干管分为三段:

分干管末的流量: Q 分干末=2×16.8=33.6(m/h)

取分干管末的经济流速V 分干末=1.5m/s,则:

d 分干末=

4Q 分干末πV

4⨯33. 6

=89.03(mm)

3. 14⨯1. 5⨯3600

3

3

考虑到实际情况以及以后适应轮茬, 拟用φ125×3.9/0.6 其计算内径为117.2mm. 分干管末的沿程水头损失:

h f 分干末=f

Q 分干末L d 分干末

b m

33. 61. 77⨯240

=0. 948⨯10⨯=1.548(m) 4. 77

117. 2

5

局部水头损失:

h j =10%hf =0.1×1.548=0.155(m)

分干管末总水头损失为:1.548+0.155=1.703(m) 分干管中的流量: Q 分干中=2×33.6=67.2(m/h)

取分干管中的经济流速V 分干中=1.5m/s,则:

d 分干中=

4Q 分干中πV

4⨯67. 2

=125.9(mm)

3. 14⨯1. 5⨯3600

3

3

考虑到实际情况以及以后适应轮茬, 拟用φ160×4.9/0.6 其计算内径为150.2mm. 分干管中的沿程水头损失:

h f 分干中=f

Q 分干中L d 分干中

b

m

67. 21. 77⨯240

=0. 948⨯10⨯=1.617(m) 4. 77

150. 2

5

局部水头损失:

h j =10%hf =0.1×1.617=0.162(m)

分干管中总水头损失为:1.617+0.162=1.779(m) 分干管首的流量: Q 分干首=2×67.2=134.4(m/h)

取分干管首的经济流速V 分干末=1.5m/s,则:

d 分干首=

4Q 分干首πV

4⨯134. 4

=178.1(mm)

3. 14⨯1. 5⨯3600

3

3

考虑到实际情况以及以后适应轮茬, 拟用φ200×6.2/0.6 其计算内径为187.6mm. 分干管首的沿程水头损失:

h f 分干首=f

Q 分干首L d 分干首

b m

134. 41. 77⨯240

=0. 948⨯10⨯=1.91(m)

187. 64. 77

5

局部水头损失:

h j =10%hf =0.1×1.91=0.191(m)

分干管首总水头损失为:1.91+0.191=2.101(m) (5)干管的管径及水头损失计算:

机井的供水流量为230 m/h,所以干管的设计流量为: Q 干=230 (m/h)

取干管的经济流速V 干=1.5m/s,则:

d 干=

4Q 干4⨯230

==232.9(mm) πV 3. 14⨯1. 5⨯3600

3

3

3

考虑到实际情况以及以后适应轮茬, 拟用φ250×7.7/0.6 其计算内径为234.6mm. 干管的沿程水头损失:

h f 干=f

Q 干L d 干

b m

2301. 77⨯900

=0. 948⨯10⨯=6.38(m)

234. 64. 77

5

局部水头损失:

h j =10%hf =0.1×2.127=0.64(m)

干管总水头损失为:6.38+0.64=7.02(m) (6)过滤器水头损失为:10m (7)滴头工作压力为:10m (8)机井动水位为:40m (9)地形差为:4m (10)安全富裕度为:5m J 、机泵选型 系统的设计水头为:

H=1.846+0.869+1.283+1.703+1.779+2.101+7.02+10+10+40-4+5=77.601(m )

根据以上数据,选用泵型号:300QJ230-84/4。 各个井的水头损失见附表

2.8其他工程设计 3、分类工程量统计 4、施工组织设计 4.1施工条件分析

4.2施工程序 4.3施工管理 4.4进度管理 4.5质量管理

第三部分 规划设计说明 1、项目规划说明 1.1项目批复与调整 1.2项目规划过程 1.3项目方案优化比较 1.4基础数据来源 1. 5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2、项目工程设计说明 2.1设计标准与基础资料 2.2土地平整土方量计算过程 2.3其他


相关文章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