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生个人生活情况总结(大学生贫困生生活情况精选)

2024-05-10 04:52: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贫困生个人生活情况总结(大学生贫困生生活情况精选),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贫困生个人生活情况总结

第1篇:大学生贫困生生活情况范文

[关键词] 高校贫困生 助困工作 发展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在招生、收费、就业制度等方面的改革,高校贫困生的规模正日益扩大。例如,笔者所在学校,2009年招收新生2500多名,贫困生800多名,占了新生总数的30%左右。他们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已成为我们必须长期面对的、不可忽视的问题。这一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不但会制约贫困生个人的全面发展,而且不利于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的实现,并进而影响整个社会和谐、持续发展。这样就使得在平时的学生工作中要特别注重贫困生的工作。高校贫困生的助困、解困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难度大的工作,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把贫困生的困难放在心坎上,真抓实干。探索解决贫困大学生实际问题的方法。

一、深入了解是做好助困、解困工作的基础

做好助困、解困工作,首先要弄清楚贫困生的家庭经济困难情况。

1.从查阅新生的档案入手,了解贫困生的家庭情况,在学生报到的时候,能给予帮助,大大缓解了这些学生因家庭贫困而产生的压力。

2.在新生报到注册现场设立绿色通道,保证了贫困生入学报到工作的顺利进行。凡家庭经济困难,一时无法凑齐学费的学生,经核实家庭情况,可先通过绿色通道入学。

3.通过多种形式全面的了解贫困生家庭的经济状况,为下一步的解困工作作好准备。入学以后,班主任、辅导员老师要经常找学生谈心,平时多关心学生,向同学了解情况,请班干部多了解情况等方法,进一步了解贫困生的情况,力求情况准确。

4.建立贫困生资料库,根据生源所在地的民政部门开具的证明和班主任辅导员了解的情况,建立贫困生资料库,保证解困工作的科学、有序、规范的进行。

二、教育贫困学生正视家庭经济困难,树立“自立、自强、自信”的人生观

通常情况下,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入学以后,思想负担较重,担心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无法解决,意志比较消沉。针对这样的现象,可以采取了以下措施:

1.通过讲座、报告会的形式教育贫困生树立积极对待贫困的态度。一方面,邀请校内外有关专家来校做报告,介绍古今中外许多知名人士尽管出身贫寒,但是通过自身努力,最终事业有成的事迹。另一方面,请高年级优秀的贫困生介绍解困经验和体会,用其亲身经历,向低年级同学介绍自己如何勤奋学习,获得各类奖、助学金,从而战胜贫困获得成功。不少贫困生从中受到教育,得到启示。

2.向贫困学生详细介绍学校各种奖学金和助学金的设置情况,鼓励贫困学生努力学习,积极向上,争取通过奖、助学金来脱困,奖贫困的经济压力转化为奋发向上的学习动力。

3.大力宣传解困政策和措施,加强贫困学生对相关内容的了解。使学生全面了解国家助学贷款的政策和申请程序。同时教育学生,在家庭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应该首先通过国家助学贷款的方式来解决,而不是等、靠国家和学校的补助。

4.教育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参加勤工助学活动,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一定报酬,以弥补生活费用的不足。

三、加强思想教育,促进经济困难学生全面成才

1.树立正确的成才导向。学校通过举办优秀贫困生事迹报告等活动,激励经济困难学生积极进取、自强不息、勤奋好学、磨练成才。

2.注重贫困学生的心理疏导。每年新生进校,学校都对学生进行家庭经济状况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经济困难学生经济档案和心理档案,并对他们的经济情况和心理情况进行跟踪,实行动态管理,切实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克服自卑心理,鼓励他们自立自强,树立起战胜困难的信心。

3.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在帮助学生办理国家助学贷款的同时,对贷款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开展了“诚信大讨论”等活动,并对贷款学生进行教育,使他们认识明白国家为了不让一名大学生因经济困难而失学,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学校也千方百计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上上下下反复多次,才使得贫困学生顺利获得贷款,解决上学学费问题。使他们认识到:是国家的助学贷款让他们顺利的完成了学业,所以不仅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更要在有能力还贷以后,按期足额还贷,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4.教育贫困学生积极回报社会

在贫困生解困工作中,本着教书育人的精神,从各个方面积极做好对这些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教育他们努力学习,鼓励让他们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与此同时,要教育贫困生能在以后有能力帮助他们的时候,能够帮助他人、回报社会。

参考文献:

第2篇:大学生贫困生生活情况范文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

significance of poor college students' archives administration

——take shihezi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liu xiaolin, chen feng中国论文联盟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ihezi university, shihezi, xinjiang 832000)

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shihezi university an example to analyse the significance of poor college students' archives administration from aspects of its necessity, collection, management and significance.

key word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oor students' achievement; management

1 建立贫困生档案的必要性

我们通常所说的贫困生是指大学生在经济上仅靠家庭的资助完不成学业者,经所在地民政部门出具相关的证明,并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最后经过学校考核认证的学生。据调查显示,目前,石河子大学在校学生中,贫困生的人数约占总人数的25%,特困生人数的比例在15%左右;农、林类专业贫困生人数的比例超过30% ,特困生人数比例超过15%。尽管石河子大学在学费的收费标准上,不同的学院、不同的专业,其收费标准各有所不同,但学生人均学费大都在 3100-3500 元,部分专业如艺术类则高达6000元,再加上住宿费、书本费、生活费等各种日常开销,这样一个大学生年平均费用为1万元左右。这笔教育费用的支出对于一般家庭都已经很难承担,更不用说贫困家庭了,高校扩招为广大学子提供了上学的机会,同时高校贫困生的比重也在逐年增加。

贫困问题已经严重影响贫困生的生活、学业,并损害着其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的贫困生基本生活难以保障,个别贫困生吃饭穿衣问题都甚为严重,到了大学,学校首先要帮助学生解决的是吃饭问题。这些学生因为经济上的负担重,也导致了其心理上同样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由此他们比其他人更容易产生自卑、抑郁、焦虑、孤僻等心理问题,因此部分学生便成为“双困生”。这种困难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甚至可能会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严重影响,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存在隐患。我们要积极建立健全贫困生的档案,为对贫困生进行关心、爱护、帮助、教育和引导,提供更便捷、更有效、更有针对性的依据。

2 贫困生档案的收集和管理

2.1 贫困生档案的收集

对于刚刚被录取的大学生,在收到通知书的同时还会收到一份家庭情况调查表,用于调查学生的家庭情况,在表的最后必须附加街道和乡镇级以上民政部门的盖章方才有效,如有特殊情况可以附加其他相关的证明材料。对于已经入校的学生,通过学生本人和所在班级收集学生及家庭方面的有关证明材料,如学生每学期的学习成绩、是否有挂科情况、每个月生活的平均消费水平、获得资助情况、其家庭成员和经济收入以及家庭开支、 是否孤残、 是否单亲、学生所在生源地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的有关证明材料等材料。由学校学工部门和各学院的学生工作办公室收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面的资料,进行心理测试并整理汇总上报送助贷中心和心理咨询中心。贫困生档案中入库学生情况也在随时间变化要不断的更新,如因特殊事故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出具相关证明材料后可以进入贫困生库,家庭情况好转的学生就要退出贫困生库。所以,在收集材料的方法上要采取来源定向收集和跟踪收集相结合的办法。

2.2 贫困生档案的管理

(1)资格条件复查。贫困生档案的管理不是固定不变的过程,每学期应该定期对全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一次审查,看看其家庭情况是否有好转,是否有其他特殊情况等,有条件的话,还要不定期地进行随机抽选,随机抽出一定比例的贫困生,再通过信件、 电话、 实地走访以及网络调查等方式进行核实。如发现有欺诈行为的,一经核实,立即取消其所取得资助资格,并收回资助资金。若情节比较严重,学校应依据有关的管理规定进行严肃处理,并在全校范围进行通报批评。

(2)尊重学生的隐私。贫困大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敏感的群体,经济上的压力,往往会造成心理上的自卑和压抑,他们通常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真实情况,即使自己再艰难,也不愿意轻易向别人表露,用以获得资助,同时又非常敏感和多疑。因此,为了给贫困生健康的成长的环境,贫困生档案的管理就要在一定范围内就个人隐私等相关方面情况进行保密,尽量不要给贫困生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3)建立心理咨询机构。不仅要在经济提供资助,心理上提供关怀的同时,更不能忽视贫困生的人格成长。由于贫困生被贫困所困扰,有的人能经历住贫困的考验,在各种磨难中使自己的人格更加成熟,更加有毅力,有的人却在艰难困苦面前出现了人格的畸变、分裂,这是令我们担心的。应建立相应心理咨询室,帮助贫困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民族观、发展观,借助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平台引导贫困生健康茁壮成长。

转贴于中国论文联盟

3 建立贫困生档案的意义

(1)建立贫困生档案可以为资助贫困生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贫困生档案的建立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生活条件是否真正贫困。在贫困生档案库里,要有贫困学生个人的家庭收支情况介绍,要有个人申请材料,要有学生所在班级的同学、班委和相关负责老师的贫困等级认定,要有学生生源所在地的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的有关贫困情况的证明材料,有贫困生的资格复查报告。这些材料能够在某种程度上证实贫困生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以材料为依据,在相当大的情度上能够使家庭真正困难的学生得到资助。中国论文联盟

(2)建立贫困生档案能够为帮助有心理问题的贫困生提供参考。在贫困生档案里的心理方面的部分资料,可以使老师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并根据不同的情况,对不同的学生遇到同样的问题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够更好的帮助品学兼优的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是高校办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采用不同的激励方法使贫困生客观的认识自我、积极悦纳自我、增强自我调节能力,使贫困大学生走上自我发展的良性心理历程。

(3)建立高水平、高质量的贫困生档案,对于提高贫困生得就业机会有重要的意义。当前,大学生就业竞争十分激烈,许多用人单位要审阅学生档案。贫困生档案的建立,就是通过从学生经济困难、接受学校和社会帮助、接收爱心人士捐助后,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全过程反映,而学生思想和心理的飞越过程是用人单位最为重视的,因此,一份客观、公正的高水平、高质量的贫困生档案,有助于用人单位全面了解学生,对贫困生本人应聘也有很强的推荐作用。

4 结语

建立高校贫困生档案,可有效地全面了解,准确掌握在校贫困生的学习、生活状况、激励他们刻苦学习,提高综合素质,促使他们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中国论文联盟

参考文献

[1]王平.高校贫困生档案的建立、管理与作用[j].兰台世界,2008(1).

第3篇:大学生贫困生生活情况范文

关键词:地方高校;贫困生;界定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地方高校教育规模的扩大和在校生人数的不断增长,贫困学生的数量增幅较大且占有相当的比例。在高校助学工作中,贫困生的界定对于建立贫困生管理档案,构建资助体系、提高资助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先决意义。同时 “界定”贯穿了整个贫困生管理工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建立一个符合高校实际、科学合理的贫困生界定制度,科学界定贫困学生,成为高校助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例,对该校贫困生界定工作进行分析和思考,并提出相应建议。

一、贫困生资助工作概况

目前,学校在校生共有14000多名,其中贫困生4100多名,占总人数的29.5%。从家庭经济调查表来看,贫困大学生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来自经济不发达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家庭经济收入低;二是父母年龄高,家庭缺乏劳动力,无力承担大学高额的教育费用;三是家庭遭遇变故,有家庭成员患病需要长期治疗或因残疾丧失部分乃至全部劳动力;四是家庭子女多,兄弟姐妹多人读书,支出费用巨大;五是父母双亡或单亲家庭,家庭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经济失去依靠;六是父母下岗,家庭经济来源少。

多年来,为了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学校十分重视贫困生资助工作,不断加大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已经形成了以“奖、贷、助、补、减、勤”为主要内容的资助体系,建立贫困生资助管理系统,构筑“学生—班级—院系—学校”四级管理模式。虽然资助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扩大了贫困生资助受益面,但整个贫困生管理工作仍显薄弱。要在有限的资助中提高资助效率,贫困生的管理尤为重要,自然贫困生的界定工作则成了工作重中之中,以确保资助的公平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贫困生界定现状及分析

关于贫困生的界定,各高校有很多做法[1],主要表现在:认定方式上,以生源地认定和高校自身认定两种方式;认定方法上,主要有收入水平认定法、学生平均消费水平认定法[2]、最低生活保障线对照认定法和综合认定法;认定标准上,主要以学生生源地和学校所在地的最低生活保障线为判定标准[3]。

目前,学校采取的做法是:依据新生入学时所填写的《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表》以及学生家庭所在地政府开具的家庭经济困难证明,将家庭人均月收入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进行比较,家庭人均月收入小于或等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1.4倍的列入贫困家庭学生的范围,并依据学生填报具体家庭困难原因,得出贫困分数,以确定贫困等级:贫困分数大于100的,为特困生;小于100的,为贫困生。该操作方法比较简单,能将绝大部分贫困家庭学生评估出来,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地域、城乡之间的经济水平发展的不平衡,各地区的物价水平、消费结构的变化,该评估方法也逐渐产生局限性和不适应性。

(一)贫困生认定成本外化的局限

贫困生认定成本外化,即将贫困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认定工作交由学生生源地的基层组织,如村委会、居委会、镇级或以上人民政府。学校在新生入学时随录取通知书发放《学生家庭情况调查表》,其中要求家庭所在村委会、居委会盖章,及镇或县级以上行政部门盖章,以此来证明所填数据的真实性。事实上,大多数希望得到资助的家庭在填报家庭收入时就尽可能的少报或不报,而地方政府对贫困证明的审查也不够严格,缺乏问责机制,从而使得学生填报数据可能失真,所依据认定材料的可信度不高。

(二)贫困生界定量化指标单一

目前,学校主要采取的家庭人均月收入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两个量化指标。该方法虽能从经济对比值方面界定贫困生,但仅仅考虑了家庭收入情况,忽略了家庭支出情况,如家庭基本生活费、其他子女的求学支出、患病成员医药费用、外出务工成员的基本生活费用等。因此,该方法在操作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此外,使用该方法在界定过程中仅仅参考了生源地最低生活标准,而未考虑学校所在地的最低生活标准对学生生活的影响,容易导致定量指标不足,量化界定结果的表征不强。

(三)定性衡量指标容易主观判断

在学校发放的《家庭经济调查表》中,要求学生对家庭经济困难事实进行描述并选择相应的困难原因,如家庭亲戚的资助、父母劳动能力的下降、供养人员情况、劳动力情况等。虽然该方法从定性方面对界定贫困生起着参考作用,但主要也是根据学生递交《家庭经济调查表》的选项进行,并且在班级和二级学院审核中容易导致主观判断,而定性指标本身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如缺乏贫困生学习生活用品、社会实践等软条件的考虑。

此外,贫困生界定工作还存在贫困生档案更新间隔长、档案管理缺乏动态性以及受传统贫困生认定思维影响等不足。同其他许多高校一样,我校对贫困生的认定多是从经济方面考虑的,这使贫困生认定的“物质济困”与“精神济困”之间存在脱节。

三、健全和完善贫困生界定工作,提高资助工作成效

贫困生界定工作要实现公平性、效率性、规范性及透明性,笔者认为,必须在总结原有的贫困生界定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贫困生资助工作目标的需要,对当前贫困生界定机制的方式、方法与程序进行全面地、科学地优化与重构。从根本上考虑,我校贫困生界定工作更应注重定性和定量的结合,多管齐下,软硬兼施,建立科学界定指标体系,健全工作机制。

(一)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

制度建设是整个贫困生工作的有力保障。首先,加强对学生的政策宣传和诚信教育,引导学生积极转变资助、受助观念。通过资助政策宣传与诚信教育,让所有学生熟悉了解贫困生界定工作环节并能积极地参与,提高资助的效率与效益;同时,培养和增强学生自立、自强、自信观念,在“物质资助”同时,加强“精神资助”与“能力拓展”,提高贫困生实际技能。其次,进一步完善生源地认定机制。贫困生的界定,需要地方政府和高校的共同参与下完成并对相关审核制度进行重建和完善,明确责任和义务,落实责任制,建立信息核查制度和监督机制。第三,建立贫困生档案动态管理制度 和定期调查公布贫困生消费信息制度。在实际工作中,积极建立贫困生基本档案,并及时对资助学生档案中的家庭人员、经济收入、受助等信息进行跟踪调查与动态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对资助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对不良行为及时加以制止和纠正,并将贫困生资助信息及时公示,提高透明度,接受师生的共同监督。

(二)进一步完善贫困生界定指标体系

贫困生界定指标体系应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遵从科学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和动态性原则,并在实际工作中选取能够从不同层面反映学生、学生家庭及其所在地的经济与社会情况的指标,且所选指标应具有代表性和可量化性。在构建贫困生界定指标体系时,主要从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着手。绝对指标主要反映学生家庭经济支撑能力,如家庭所在地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最低生活保障线(生源地和高校所在地)、家庭收入与支出、家庭人员结构和劳动力结构等。相对指标主要考察贫困生在校学习生活以及社会实践情况,如手机、电脑的配备,学生综合测评、勤工助学等。

(三)完善工作界定程序,促进工作标准化和信息化

在对贫困生实施界定的工作,应该改变依靠“证明+老师意见”的传统界定程序,在实际操作中坚持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实现贫困生界定标准的可操作性。第一,在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及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证明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作用,利用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的优势,建立审议工作小组,受理学生的贫困生认证申请,逐一审议申请学生的资格,并对有争议的学生进行专门的调查研究。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学费交纳情况、日常学习情况和生活消费情况。第二,建立贫困生档案动态管理体制。每年及时对贫困生档案进行全面的登记和修订。借鉴国内其他高校的做法,可利用假期时间组队进行社会调查,到学生家庭所在地进行社会实践,对学生家庭抽样调查,为界定学生填报数据的真实准确性提供判断依据。第三,充分发挥校园网络及信息技术,利用学生注册情况、食堂就餐划卡情况、考试成绩记录、图书借阅情况等数据流可以对贫困生进行全面的分析,提高界定准确率。同时,校园卡系统的应用,可以扩大资助对象的范围,从基础上提高贫困生资助工作的效率。第四,进一步加强贫困生界定软硬件平台建设,不断完善现有贫困生资助管理系统功能,并且及时上网,提高透明度,接受师生的共同监督,实现贫困生界定工作的信息化和网络化。

参考文献:

[1]赵炳起.高校贫困生认定机制—优化与重构[J],教育财会研究,2006,(4):20-26.

第4篇:大学生贫困生生活情况范文

【关键词】贫困生;贫困生问题;认定标准

当前,我国积极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对教育越来越关注。同时,伴7乡发展不平衡,计划生育政策落实不到及其他因素所引起的贫困问题给发展带来一系列障碍。现在,党和各地区政府及各高等院校普遍采取了一系列解决贫困生的措施,目前,已初步建立了以奖学金、学生贷款、勤工助学、特别困难学生补助和学费减免以及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的多元化资助经济困难的学生的政策体系。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贫困生的经济困难状况。然而,随着高校贫困生总量的激增,贫困生资助体系在沉重的资助任务面前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尤其是一些盲点问题严重制约着资助效果的发挥,因此,认识并解决这些问题成为更好落实国家贫困生资助政策的关键。

一、贫困生的定义及特点

所谓高校贫困生,是指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教育及其相关生活费用,或者基本生活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标准的学生。

贫困生往往性格孤僻内向,有自卑心理。进入大学后,面对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相对于其他同学,很多贫困生仍属于埋头苦学型的,把精力更多地放在学习上,与老师、同学沟通缺乏。久而久之,贫困生难免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因此,高校的贫困生问题绝非单纯的经济问题,更会加剧经济问题乃至影响人生发展。

二、贫困生产生的原因

从社会角度看,高校贫困生问题的产生是伴随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而出现的。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以前,实行“国家全包”教育体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改革中收入不断增加的人希望接受高等教育。党和政府根据这一情况放宽招生政策,招生人数由原来每年几十万增至几百万。高校招收人数急剧增加必然要求改革“国家全包”的教育体制,实施高校招生“并轨制”,学生的家庭不论经济状况如何都要承担子女的学习生活费。从经济角度看,东部地区经济文化很发达,而中西部地区生产力水平低,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边远地区的人民有些甚至处于贫困线以下。因此,高校招生“并轨制”对老少、边、穷地区的大学生家庭来说,很难负担。随着下岗待业人员的增加,其中没有技术并且身体状况又不健康的下岗人员子女在大学中也就进入贫困生的行列。改革过程中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收入差别拉大,那些经营不善部门的职工几乎无法担负自己的子女读大学的学习生活费。从家庭角度看,经济拮据是产生高校贫困生的最根本最直接原因:第一,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尤其是中西部的农村家庭收入一般比较低,其经济来源主要靠农产品,而农产品的市场价格较低,且大部分是满足自己的需要,没有多少用来交换,无足够资金供子女上大学的费用。第二,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因有些职工分流下岗,生活很拮据,难以支付子女读大学的费用。第三,单亲家庭或父母双亡的子女因经济失去依靠,考入大学缺乏经济支柱。第四,遭受自然灾害或其他不幸的家庭,经济困难不能提供孩子的学习生活费用。第五,家庭人口多,劳力短缺,致使家庭经济入不敷出。

三、贫困生的认定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制定了贫困生认定标准:(1)孤儿、烈士子女或优抚家庭子女等无直接经济来源者;(2)单亲或父母年事已高或患病长期卧床家庭缺乏劳动力,家庭又无固定经济来源且亲友无资助能力者;(3)家庭被地方政府列为特困户,难以维持基本生活者;(4)家庭为民政部门确定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者;(5)学生家庭或本人突遭不幸(如家庭遭遇自然灾害,学生本人突发疾病或意外事故),超越家庭经济承受能力者;(6)来自老少边穷地区,经济条件差,家庭无固定经济来源,基本生活难以维持者;(7)因家庭经济贫困,无力支付在校期间必要的学习和生活费用的学生。应该说,政策还是比较明确的。制定一个界定贫困生的“科学”标准并不难但科学的标准并不一定就是最可操作和最易操作的标准,难就难在如何用这一标准去认定“谁是谁不是”贫困生。这一政策最大的弊端在于它缺乏具体的相对客观的量化操作标准。高校学生来自大江南北,这本身就给取证工作带来难度。我国东西部贫富差距较大,各省市具体情况各不相同,对贫困的界定也就各有说法。加之每个学生在校的经济表现也各有千秋,因此,有限的资助金额给谁,不给谁,是一项艰难的工作。

认定过程存在漏洞现有的高校贫困生认定办法是:由学生本人填写《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加盖家庭所在地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公章,并填写《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各高校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及各省市文件,制定相应的本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实施办法,并按其规定的程序和办法对贫困生资格进行认定,认定结果公示无异议后存档,为贫困生资助提供依据。实际操作过程中,一般由贫困生持加盖公章的《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和《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向所在院系提出申请,由所在班级同学及辅导员组成评议小组,对其在校经济情况表现进行评议,认定贫困情况,再由学院进行审核。

这套认定体系看似相当完备,没有什么漏洞,但是,在中国这一人情社会里,这一套操作就有大问题了。

第5篇:大学生贫困生生活情况范文

(淮阴工学院 机械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1)

摘 要:高校贫困大学生已经成为了高校学生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经济上的贫困,这部分学生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分析了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形成原因,并且提出了解决这些心理问题的对策.

http://

关键词 :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1-0152-02

据《中国高等学校教育评估》统计显示,从1997年到2001年,我国高校的学费从800元/年上涨到5000元/年[1].到2014年新生入学之际,学费又由4600元/年上涨到5800元/年.高昂的学费使得一些贫困学生压力巨大,这部分学生有来自偏远地区,有来自城市下岗职工家庭,甚至还有单亲家庭和孤儿.他们由于家庭经济的困难,在学习和生活上都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他们的心理上也承担了非常大的压力.及时发现、分析和解决这部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对于大学生的自身的发展以及高校的长治久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高校贫困生出现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处在人生的转型时期,从高中的青涩到踏入社会的成熟,这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困扰.贫困的大学生相比较于其他的学生,受到的困扰更多,尤其是经济上的压力,这样一来他们会产生更多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强烈的自卑感.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上面的困窘,造成了在生活和学习上有很强烈的自卑感,在这个时代,物质生活被推到了极高的位置,精神生活却相对贫乏.这样一来,导致了在学校中贫富差距很大,家境优越的同学出手阔绰,在日常生活当中有着很强的优越感;贫困的同学由于巨大的心理落差,自己觉得处处不如别人,造成对自己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巨大冲击,从而离群索居,不与别人过多的交流,在自己的空间内封闭自己.即便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也会发现这部分大学生的自尊心非常脆弱,心理上比较敏感,自尊心较强却也容易受挫,在自尊和自卑的情感之中,产生了交错复杂的一种性格.

二是有一定的心理焦虑的情况.焦虑是由于心理上产生挫折,自尊心受到损伤,是由紧张、焦急、忧虑、担心和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一种复杂的情绪反应.贫困大学生焦虑的原因不尽相同,有的是因为自己上了大学,由于学费的高昂,原本贫困的家庭更加困难,看到父母为了筹集自己的学费,更加辛苦的工作和更加省吃俭用,而自己却帮不上一点忙而感到十分的不安;有的是因为生活上的贫困而感到焦虑,每天都将自己的开销降到最低的水平,但是看着别的同学吃喝不愁甚至浪费粮食,自己生活上的贫困所引发的焦虑感更加深重;有部分贫困生因为学习而焦虑,在高中时代,他们往往是学习上的佼佼者,受到老师的关爱和同学的敬佩.但是到了大学之后,大家都回到了同一起跑线之上,但是城市里的同学的外语水平,计算机能力和文体活动的参与能力更强,这样在竞争的时候,这些贫困生往往会落后于别人,这也让这些学生感到焦虑和不安;另外,现如今较大的竞争压力也让大学生在将来就业的时候感到非常的不安,他们担心家长花费了大量的金钱和精力去培养他们,结果却找不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这也让大学生产生了深深地焦虑之感.

三是有一定的依赖心理.由于学校对学生的关怀不断深入,学校为贫困生提供了奖助学金,以及一定数量的勤工俭学的机会,甚至政府和企业也会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帮助.并且学校和社会对大学生的帮助以物质为主,精神上的帮助很少.这样一来,让部分贫困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依赖心理,认为学校和社会对他们的关怀和帮助是理所应当的事情,甚至把美好生活的愿景都寄托在别人的身上,忽略了自身努力的重要性.甚至在这种依赖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对学校、对社会产生不满甚至是对立的极端情绪.

2 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是经济原因.经济条件上的不满足是造成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最主要原因.人只有满足了最基本的需求之后才能向更高的追求发展[2].贫困生的家庭收入很少,而且并不稳定,所以为了缴纳高昂的学费往往会省吃俭用,甚至到处借债.他们每年开学之际,都要为学费而四处奔波,学校为了保证缴费率,也会不断的催缴学费,甚至将一些经常拖缴学费的学生列入“黑名单”,这其中包括有钱但是不愿意交钱的同学,当然绝大部分是交不起学费的同学.这样一来,导致这一部分同学自尊心受到打击,总有一种低人一等的感觉.在基本的生活都保证不了的情况下,贫困大学生难免会处在一种长期的焦虑之中,思想压力大,内心焦躁不安便成为了他们常见的一种心理状态,这也必然导致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二是自我认知有偏差.现在我国高校对贫困生的帮助主要还是体现在物质层面上的帮助,在精神层面上的帮助相对较少.贫困生在高校很容易就给自己贴上“弱势群体”的标签,他们会认为学校和社会对于他们的关心和关爱是理所应当的,并且有很多的贫困大学生发现自己没有得到学校的特殊关注的时候,他们往往做的并不是去自力更生,而是对学校、对社会产生不满、愤怒的情绪.另一方面,贫困生由于经济上的弱势,他们往往希望在学业上好一些,从而能够树立自己的自尊心.但是由于基础上的差距,另外非贫困大学生由于教育条件和环境的优势,在第二特长及社会活动方面,比贫困大学生有一些特长,这样一来导致贫困大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不如非贫困大学生.这样一来,由于经济方面的弱势和综合素质方面的不足,很容易让贫困大学生产生处处不如别人的感觉,从而产生自卑和压抑之感.

三是就业方面的压力.现在由于高校的扩招,每年的大学毕业生都有大几百万.而我国高校的专业设置和用人单位的职位的需求却是不完全匹配的,这就导致我国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十分困难,与此同时企业却也为招工困难而感到非常的烦恼.其实,大学生已经从原来的“天之骄子”变成了社会上的普通的劳动者.但是由于传统的就业观念的影响,导致贫困大学生非常渴求找到一份体面地工作去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并且渴望成为父母的骄傲.但是由于贫困大学生来自农村,社会关系的缺乏和个人综合素质的不足,让贫困大学生很难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谋取到一份好的工作.这样一来,渴望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和渴望在家乡父老面前扬眉吐气的大学生不得不面临毕业就失业的窘境,巨大的就业压力让贫困大学生喘不过气来,这也造成了这部分大学生巨大的心理问题.

3 解决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一是要帮助贫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一个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贫困大学生无法改变自己家庭贫困的现实,但是他们最关键的还是要正确面对贫困.我们作为班主任、辅导员要走进班级,及时了解班级同学的情况,多与贫困学生交流,了解贫困生的家庭情况和思想情况,给与他们精神上的关怀,并且及时发现并帮助解决他们现实上的困难.我们要通过交流和沟通,引导贫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让他们正确的看待自己眼前的困难,让他们明白在国家经济发展的现阶段,贫困是不可避免的事实,当前的贫困并不代表将来贫困.贫困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但是不奋斗,甘于贫困却是一件丢人的事情,让学生意识到人生很长,我们通过奋斗可以改变一些事情,并且我们可以让贫困的学生明白年少时代贫困的经历是他们人生中的一笔财富,可以激励他们去奋斗,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去更加珍惜未来的生活.

二是要对贫困学生进行心理上的指导.由于贫困生的贫困主要是由物质生活的不足造成心理上的问题.那么我们应当针对贫困生心理上的问题,作出相应的帮助和指导.我们应当利用好学校优质的教学资源,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教育,并且通过心理咨询对学生进行心理问题方面的辅助教育.在当代,快节奏的生活工作的节奏之下,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我们要培养学生使其掌握一些常用的心理调节的方法,从而能够更好地调节自己的心态.其次,学校应当注意校园文化的建设.我们大学生的家庭环境各不相同,但是学生用的是家长的钱,并不是自己的劳动所得.所以我们应当教育大学生合理消费,勤俭节约,反对攀比和铺张浪费.学校还应当积极组织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广大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这样一来,不仅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也有益于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尤其是贫困生的综合素质,使得学生将来能够更好地与人合作、交流,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

三是合理的减轻贫困生的经济负担.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还是由于经济上的不足造成的,所以我们在经济方面也应当通过多种渠道去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实际的困难,力争做到让每一个大学生都不会因为贫困而上不起大学.首先,高校应当完善奖学金、助学金和减免学费的体系.其次,要开通大学生贷款体系,让大学生通过贷款的方式,来完成学业.由于近年来出现了很多恶意欠款不还或者推迟还贷的情况,所以我们还应当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档案,来保障真正需要贷款的贫困大学生的利益.第三,虽然学校的勤工助学的机会有限,我们仍然应当空出部分办公室、图书馆、食堂、实验室、机房等岗位,让我们的学生进行勤工俭学.在工作的过程当中,不仅仅能够获得相应的报酬和劳动带来的自信,而且还可以减少他们的依赖的思想.第四,我们应当发挥社会上的资源,如联系和动员部分企业开设企业奖学金和助学金,一方面帮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另外可以扩大企业的知名度,让学生毕业后在择业的时候有的放矢.

四是注重贫困生学业的情况.贫困生往往是来自偏远地区或者是农村地区,他们学习情况并不容乐观,主要原因是由于他们的学习基础较差,特别是英语、计算机等科目.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党员和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积极主动的形成一对一帮扶小组,帮助困难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加强同学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并且能够有效的提高困难学生的成绩,让他们收获自信,在将来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获得主动.

五是在平时的工作过程中要注意工作的方式、方法.贫困大学生虽然在经济上需要帮助和扶持,但是我们同样不能忽视他们情感上的需求.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不要带有有色眼镜看人:不能因为学生贫困就对其有什么看法,也不要由于学生家庭困难就处处照顾和维护,让学生活在“襁褓”之中,我们应当一视同仁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有部分贫困学生的内心比较敏感,并不愿意让别的同学知道他家庭困难的情况,也不愿意向老师反应和得到组织的关怀和帮助.对于这部分同学,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深入了解这部分同学,让他们了解学校的一系列关怀政策,避免由于不熟悉而导致这部分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关注和关怀.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应当在平时的工作中,加大资助的透明度.对于资助来源、资助力度、资助对象应当予以公示,增加公平、公正、透明性,让广大贫困学生都可以从中受益.

http://

参考文献:

第6篇:大学生贫困生生活情况范文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帮扶工作机制

贫困生这个群体可以说是校园里的特殊群体,说是特殊,是因为他们在求学的道路上过早的承担了家庭带来的经济负担问题,这多少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学习甚至心理方面。但是,这个群体却不能刻意的去特殊对待,因为在他们的原生态家庭因素的影响下,在和大家有着平等学习机会的情况下,寻求学校或者外方资助的时候容易产生一些性格或者心理方面的问题,比如自卑或者情绪问题。所以,在高校的学生管理方面和帮扶方面,关于贫困生这一个群体是一个不容忽略的难题。

关于贫困生的问题,国内国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的研究: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资助体系及工作存在的问题,出现的一些“假贫困生”的原因和分析等。无论是从实证研究还是问题综述的角度,均对贫困生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讨论。但是从对贫困生的大量接触和分析发现,对于过去研究中关于贫困生的心理问题的分析也不能一概而论的,对于一些帮扶政策也是根据各高校的政策而异。所以对于贫困生的研究需要根据本校甚至本院系的实际状况出发进行分析,才能提出比较切合实际的帮扶对策。

一、贫困生现状分析

(一)界定和受助过程对贫困生的影响

笔者在对实际接触到大量贫困生的观察、谈话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对于这个隐形的“帽子”很介意,甚至是在被动接受社会帮助的时候也对自己的真实情况讳莫如深,基本上是不同意曝光自己的个人资料,因此贫困生的界定过程就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如果通过一定界定途径,学生的贫困情况被纳入他本人所在系部的贫困生数据库,在享受一些资助上,例如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这些贫困生就享有优先权。因此,很多学生的心理是矛盾的,既想享受这些资助,又担心自己的真实情况被同学和老师知道后会不会引起一些歧视等不愉快的事情。在这个界定的过程中,社会、学校和家庭分别起到了不同的作用。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学生的贫困证明首先要由自己户籍所在地来开具贫困证明,才能回归学校经过鉴定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贫困生”。那么社会对这一部分贫困家庭孩子的态度不同的地区是不一样的。经济相对发达一些的地方在对贫困生的界定方面很严格,“假贫困生”的现象能很大程度的避免,这使得学校在鉴定贫困生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相反,一些学生弄到贫困证明很容易,只要他们有需要,所在的村或者镇的居委会就给他们出具相关证明,把这些经济压力转移出去,实现双赢。因此,在面对大量持有贫困证明的学生来要求入库的时候,界定贫困生的压力就放在了所在系部的身上了。

对于学生所在的系部,怎样界定贫困生确实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虽然高校贫困生有一个操作性的定义界定,但是也没有定论,给出的定义一般是这样的,是指经济上特别困难,无力缴纳学费,不能维持正常学业的在校学生。由于人力物力的有限性,在学生提供给学校家庭经济困难证明的时候,学校老师所做的只有根据学生的这一纸证明通过与学生谈话来进一步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所以过往的文献中提到的“假贫困生”现象是存在的,而且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在涉及到之后的评奖资助和受助过程时,为了追求某种程度意义上的“公平”,各院校甚至各系部的做法都是各式各样的。有的注重效率和公开、透明,为避免其他同学的误解,把贫困生的名单公布在本系同学中间,伤害了部分同学的自尊心,这种做法不可取。而对于家庭和学生本人来讲,存在一个问题,就是那些真正困难的家庭寄希望于这个途径来缓解自己的家庭经济压力,而经济并不算困难的家庭也鼓励孩子去申请这个贫困生却是出于锻炼的目的,例如,先去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然后靠自己的能力去还款。

(二)贫困生心理活动现状分析

相对于其他普通同学来说,贫困生这个群体除了日常生活正常的上课和生活,差别就在业余时间的处理上。当其他同学在享受生活,和朋友同学一起娱乐培养感情的时候,贫困生却要利用空闲时间去做兼职,缓解经济压力。在一项对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压力调查报告发现,贫困生大部分时间觉得很郁闷的、不是很快乐的 比例是非贫困生的1.57倍。主要压力是自我压力、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环境压力和人际交往压力。在承受心理压力的整个过程中,个体的主观认识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面对同样的经济困难,很大部分贫困生能抱积极的心态,提高认识,努力参加各种勤工俭学活动,勤奋学习,不断向上,将自己的心理压力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而有的贫困生则会因经济困难而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造成这些压力的主要原因在于这些学生的认知有偏差,应对方式存在一些问题。从认知方式来看,有些贫困生的自卑心理也是源于他们的认知方式有偏差。贫困大学生存在过重心理压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压力来源”,思想认识不科学。这些学生为自己的贫困出身而自卑,他们对自己没有信心,常常自惭形秽,郁郁寡欢。不少人因害怕被别人看不起而自我封闭,不与同学交流,不参加集体活动,再加上自己的业余时间要被一些兼职所占用,他们与同学们可交流的机会就更少了。有的学生不愿承认自己贫困,因此一次次失去受帮助的机会,即使得到别人的资助,也会深深内疚、自责。不少贫困大学生只看到目前面临的困难,看不到自己的力量,只看到不利条件,看不到有利条件,有时甚至于夸大困难,自艾自怨。还有的贫困大学生对贫困的归因缺乏科学认识。在对贫困大学生进行深度访谈中发现,不少贫困大学生对于自己的贫困认为是自己家乡经济困难,贫困是一件普遍的事情,认为领困难补助理所应当,有明显的不劳而获的思想。更有个别贫困生虽然提交了贫困证明,但当给予他勤工助学的机会时却并不积极,访谈发现是怕同学们对自己有别的看法,影响自己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贫困生往往由于自我评价过低影响到了积极自我概念的形成,从而造成忧郁、焦虑等心理症状。在对贫困大学生进行的深度访谈中,发现很多学生表示面对经济困难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自己有点不知所措,并深感不平衡。当每年缴纳学费的时候,别的同学早早的把学费准备好,安心等待开学,他们却要在开学初去找老师申请缓交学费和助学贷款,这让他们常常感到不安。

二、帮扶政策的提出

(一)外部资助,要建立多元的外部资助体系

首先是界定的问题。针对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对于界定的过程做了一些改善,目的在于把资助发到真正有需要的学生手中。首先,每个学期的期末,就要着手数据库的更新准备,通知在校学生根据自己的家庭实际情况重新提交贫困证明,如之前入库因各种原因引起暂时性的家庭困难,目前经济好转的可不用再提交,自愿选择退库。其他没在库的同学如家庭经济确实有困难可以开证明入库。每年的九月份是更新老生贫困生数据库的时间,根据他们新提交的贫困证明,严格把关,经由班主任和系部双重鉴定,再录入库中。同时要做的工作就是在新学期评选奖助学金以后,要把他们的获奖或者资助情况注明在表格中,这样在学期过程当中遇到有外部资助的情况时可以根据他们已经获得的资助资金情况,把资助考虑给其他还没有获得奖金的同学。新生入学以后,申请入库的学生要先填写一份本系制作的家庭经济困难调查表,详细了解本人的家庭经济情况,经由班主任根据贫困生界定标准来评定贫困生等级,然后交回系部再一次鉴定和录入。

1. 校园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

我国在借鉴他国经验的基础上,2000年开始实行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国家助学贷款是中央和省级政府共同推动的一种信用助学贷款,由国家指定的商业银行负责发放,对象是全日制高校中经济确实困难的在校学生,目的是帮助他们支付在校期间的学费和日常生活费。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无担保(信用)贷款,由中央或省级财政给予50%的贴息,贷款及另外50%的利息由学生在毕业后的四年内还清。每年开展的6000元的贷款,给了学生缓交学费的机会,减轻了开学初的集中式负担。

2. 提供给这些贫困学生一个可以交流的平台

设置一个QQ群,实现同学之间的兼职实践等机会共享。

3. 积极为学生寻找和提供除国家资助外的校外资助渠道

可以组织往届毕业的校友组成校友会;筹建贫困生扶助项目,和一些校外机构签署资助合同,提供贫困生的部分信息给有资助意向的社会人或机构,学校作为一个中介平台,促进资助和接受资助意向,为贫困生提供一些资金或者实践的机会。

4. 建立规范的勤工助学制度

设立勤工助学岗位,帮助困难学生在校内后勤服务部门寻找助学岗位,如老师助理、图书资料整理等,使他们在通过劳动获得报酬的同时,树立起自尊自重、自强不息的信心。

(二)内部资助,精神扶贫之心理建设

1. 学校要重视对贫困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生活上的困难容易被发现,而思想、心理问题是隐性的,不易被发现。一些贫困生封闭自我,心理长期处于失衡的边缘,如果不能及时加以疏导就会越积越深,等它爆发时再去解决,往往丧失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这对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是极为不利的。有关贫困生因为心理问题酿造惨剧的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闻名全国的马加爵事件。其实,贫困是他的一种生活状态,他常年处于这种状态中,自卑的心理导致人际交往自信心不足,情感敏感,缺乏人际安全和信任感,最终酿成悲剧。因此,做贫困生工作只有耐心是不够的,还要讲究方法。要充分体谅贫困生的心理感受,尊重他们,保护他们的隐私,避免挫伤他们的自尊。要鼓励其他同学尽最大可能理解贫困生,亲近贫困生。把贫困生融入到集体中去,使他们有归属感、安全感。有文献提出在给贫困生提供资金资助的同时提供能力资助,也就是提高贫困生的生存能力,才是解决贫困生问题的根本办法。能力资助是说帮助贫困生发展生存能力,通过自己能力的提高去创造财富解决自身的贫困。这在心理咨询上也可以说是发展性咨询。根据贫困生在面临自己的职业生涯和就业选择时给予一定的专业指导,帮助他们树立职业目标,明确就业方向,充实自己的生活,避免一些迷茫等状态引起的情绪问题。具体来讲,就是开展贫困生心理健康辅导与训练,针对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依托自己系部的二级辅导站或者院的心理中心,开展团体训练和个案咨询,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提高心理素质。提出有针对性的进行技能训练建议,从根本上解决其生活问题。

2. 建立多层次多方位的心理健康体系

关注贫困生乃至其他普通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首先要从预防做起,大力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教育。学院开展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让全校学生接受全面的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依托我们所建立的系部二级心理辅导站和院心理中心,有针对性地举办专题讲座和宣传栏,不定期地举办心理健康宣传日,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普及活动,营造增进心理健康的良好气氛,减少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发生。其次,对于已经出现的心理问题,要加强心理咨询工作。学院和系部均有专职和兼职的心理健康咨询师,朋辈心理咨询员,每个班级配备有心理委员,可以及时发现心理问题学生,与老师取得联系解决问题。目前,系部和院心理中心可以通过个别询问、团体辅导、心理行为训练、网络咨询、电话咨询等形式,有的放矢地向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辅导。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可以建立贫困生心理健康档案,对贫困生的心里素质现状进行心理调查、心理测量和行为观察,掌握充分的信息资料,摸清贫困生心理素质发展水平和特点,使心理教育具有针对性,使档案成为做好贫困生心理咨询的依据,为心理教育提供基础保证。

3. 平等对待,和谐共处

在大量与贫困生实际接触的过程中发现,贫困生这一群体并不能也不需要特殊去对待,和其他同学一样,自在相处对他们来说很重要,虽然为了经济压力这个群体可能比他人要花更多的时间在兼职上,减少了和身边同学的交流机会,因此更要加强班级、宿舍的整体建设,同学之间相互关心、理解、互相倾诉、倾听,平等地交流、开导,为贫困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与发展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应大力倡导同学之间积极开展心理问题的互助活动,形成良好的校风和班风,让贫困生不仅得到经济和生活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得到心理上的支持,最终实现解决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培养健全人格的目标。

帮扶贫困大学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学校一项长期的工作,更是我们工作在学工第一线的辅导员的重要工作。因此,我们要做好贫困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让他们自强不息;关心爱护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温暖;通过努力,为贫困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大学学业,走好自己的人生路,创造和谐的校园、和谐的社会。

参考文献

[1] 李从松.大学贫困生心理问题的表现与对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2).

[2] 吴红.高校贫困生现状分析及解困途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

[3] 陈建顺,李照刚.高校贫困生的界定及其资助[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6(4).

[4] 文玉花.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分析[J].山大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

[5] 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问题及对策研究[J].理论与改革,2006(4).

[6] 肖红新,徐秀红.高校贫困生心理压力调查报告[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3).

[7] 张兰君.贫困大学生焦虑水平与社会支持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3).

[8] 李明敏.贫困生心理障碍原因分析及对策[J].理工高教研究,2004(1).

[9] 李海星.大学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6).

[10] 袁雪花.贫困大学生的帮扶工作探讨[J].高教高职研究,2010(51).

[11] 王建斌.高校贫困生调查及解困途径[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2).

[12] 夏吉莉,刘景刚.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反思与展望[J].重庆共学院学报,2006 (2).

[13] 彭.高校贫困生受资助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心理反应及其应对策略[J].广西教育(职业与高等教育版),2012(11),

第7篇:大学生贫困生生活情况范文

关键词:心理隐患;形成原因;疏导对策

在大学校园里,贫困生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为了学业勤劳俭学、生活简朴,有的贫困生甚至为了学业省吃俭用,一日只吃一餐。面对贫困生的生活现状,我们国家制定一系列贫困生资助政策,上从国家,下到省、市及各高校都制定了许多贫困生资助方式和政策,很大程度帮助解决了高校贫困生的生活问题。但是,各高职院校在各项资助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在贫困生助学金名额的多少、贫困生助学金的申请程序、贫困生的评价标准、贫困生助学金的获得公示制度等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由此而引发了助学金评定过程中出现的学生心理问题。笔者经过认真的调研,发现贫困大学生在助学金评定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有自卑心理、畏惧心理,甚至没有获得助学金的贫困生觉得评定过程存在不公平等心理问题。总之,贫困生心理很敏感,所以,贫困生除了需要物质上、生活上的帮助之外,还需要高校从事学生工作者在心理上的疏导。

一、贫困生心理隐患的产生及其形成原因

(一)助学金的评选过程中,部分贫困生不愿说出实情

贫困生虽然在高校普遍存在,但是很多贫困生还是不想让同学知道自己的家庭情况,不愿意把个人生活对外张扬。然而很多高职院校制定的贫困生助学金评定政策中,需要贫困生在班级里以演讲的形式说出自己的家庭生活状况,然后再从演讲的同学中选出排名靠前的学生,最终由老师确定贫困生的名额。可以说这一方式存在很多问题,如贫困生的自尊是否得到尊重、贫困生以后如何面对同学等。贫困生绝大多数来自于落后地区或者偏远山区,本来就敏感,这样的助学金评定过程,往往使贫困生产生自卑心理。显然,助学金的评定让贫困生容易产生矛盾心理,助学金对他们很重要,但是在他们的内心认为“自尊”比这份助学金更重要,从而面对助学金的评定无所适从。

(二)助学金评定环节存在缺陷,公示让一些贫困生产生畏惧的不良心理

一般情况下,很多高职院校对贫困生助学金获得的,最终认定结果通常采取公示的方式。但是,实际生活中,贫困生并不愿意学校采取这种方式使自己获得助学金情况公开,他们害怕去面对这类公示,就像暴露自己的个人隐私一样,产生畏惧心理。尤其在一个宿舍、一个班级、一个系部,大家都很熟悉,许多贫困生碍于面子和自尊,担心这种公示会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影响他们与同学的和睦关系,担心同学和朋友们知道他们是贫困生后故意疏远他们或者讨厌他们,所以,有些贫困生采取宁愿自己受苦受罪,也不愿参与助学金的评定,对贫困生助学金评定过程产生强烈的畏惧心理。

(三)申请标准不严格,部分非贫困生也可能获得国家助学金

贫困生助学金国家设定的目的很明确,是专门为贫困生提供帮助他们完成学业的措施,而不是为每位同学设定的奖学金。但是,在助学金的评定过程中,目前的申请条件相对宽松,只要学生拥有国家助学金申请表和学生所在地村委或区委会开具的贫困证明,就可以申请国家贫困生助学金。我国高校目前还没有所有大学生家庭信息的信息库,这样一来,一些非贫困生因贪财乘机而入,自己通过给他人好处等方式,让村委或区委会给自己开具贫困证明,拿到证明来参与学校贫困生助学金的评选。这些非贫困学生,受拜金主义影响,他们认为助学金是获取钱财的一个方式,贫困生可以申请,自己也想申请。这种助学金的评定方式滋长了他们不劳而获及贪婪的心理,歪曲了他们的价值观。如有些同学家境可以、父母健康,为了拿到助学金买自己需要的奢侈品,编造家庭不幸、捏造父母车祸身亡等不存在的事实和理由。

(四)助学金名额分配,使评定结果有失公平

高职院校贫困生虽然普遍存在,但是也不是平均分配在各个班级之中,学生入学时,学校也不知道学生的家庭情况,都是根据录取分数来编排班级。所以,很多高职院校把助学金的指标平均分配给各个班级,显然不公平。由于各班级同学的贫困程度不可能一样,所以就会存在有的班级贫困生贫困程度高,有的班级贫困生的贫困程度相对比较低,而两个班级的贫困生助学金名额一样的情况。这样就有可能造成部分相当贫困应该获得助学金的贫困生,没有机会取得助学金的帮助。同时,在助学金的评定过程中,难免有些老师会偏向成绩比较好的同学。因此,在高职院校贫困生助学金评定过程中,一些学习成绩比较好但家庭并不是非常贫困的同学就会得到助学金,而一些成绩并不优秀但家庭条件确实比较差的贫困生却失去了评选助学金的资格,显然,这是有失公平的,有悖于国家设置贫困生助学金的目的。

二、贫困生助学金评定过程中心理问题的疏导对策

高职院校助学金的设立,可以说给高职院校贫困生开了一扇阳光之门,通过这扇阳光之门,贫困生可以顺利完成大学求学之路。但是,针对以上助学金评定过程中贫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对学生,尤其是对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加以疏导,解决困生助学金评定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帮助贫困生健康成长,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一)高职院校从事学生工作者应及时了解大学生的生活状况,掌握哪些学生是家庭有困难的贫困生,及时关心贫困生的心理问题

一般来说,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交流相对多一些,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辅导员、班主任通过与学生交流,就会获取一些学生的家庭信息,就会掌握哪些学生生活确实存在困难,属于国家制定标准的需要帮助的贫困生,老师平时要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老师还可以通过与同学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及其情绪、情感等心理健康状况,及时掌握学生是否存在的心理问题,根据学生心理问题制定具体方案,及时做好疏导工作。这样一来,辅导员、班主任就可以对助学金评定工作的开展掌握客观的一手资料,可以使贫困生的助学金评定工作更加公平公正。

(二)学校应对贫困生进行家访,逐步完善贫困生信息库

部分高学生,由于受到不良思想影响,面对金钱不能自制,没有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而是在金钱面前不择手段。部分高职学生中存在拜金主义,生活铺张浪费,痴迷奢华,为了钱财,虽然自己家庭条件不错,还要通过不正当手段来获取贫困生助学金。对于这种行为,贫困生和老师都非常痛恨,因此,各高职院校应该严厉打击此种行为。每次对于申请贫困生助学金的同学,辅导员、班主任应当进行不定期的家访,客观实际地了解申请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及时建立贫困生信息库。对申请的贫困生进行多方面筛查,一经确认有同学(非贫困生)采取不正当手段得到了助学金,学校应当追究学生的责任,处罚措施要重,不但索回其不该拥有的助学金,而且还要给予严厉惩罚,让不择手段取得贫困生助学金的非贫困生产生畏惧心理。这样一来,助学金的评定工作就会更好开展,贫困生助学金评定工作就会更加公正、公开、透明,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就会更少一些。

(三)建立完整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金跟踪及反馈机制

国家设立贫困生助学金的目的是为了帮助贫困生解决生活困难,让其顺利完成学业,而并非其他目的。所以,要求高职院校从事学生工作者应从国家设立助学金目的出发,深刻领会国家政策的精神,认真开展贫困生助学金的评定工作,让真正经济有困难的学生得到国家的帮助,并且不能只让部分经济困难学生获得重复资助,而其他一样经济困难的学生却得不到国家政策的资助。若有些贫困生获得一定资助后生活仍有困难,应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通过适量勤工俭学来补贴,而不应当永坐“助学金”的宝座,以便给其他更困难的学生提供获取贫困生助学金的机会。此外,学校还要制定一整套跟踪反馈机制,学校学生管理资助部门应当及时了解经济困难学生的日常消费,做好后续的跟踪服务,坚决杜绝用贫困生助学金经费铺张浪费现象,对于获取助学金后荒废学业的学生采取停发助学金等措施,最大限度实现国家助学金资助贫困生的目的。

(四)加强综合关怀,关注贫困生的全面发展

贫困生在所有高校,包括高职院校都是敏感词语。这部分学生是大学校园的弱势群体,他们不但经济生活上处于弱势地位,而且心理压力也非常大。心理问题常常伴随经济困难而产生使贫困生成为物质上和精神心理上的“双贫生”。因此,各高职院校除了落实好国家贫困生的助学金政策,解决他们的经济问题外,还应该更多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需求。所以,高校辅导员、班主任老师应深入细致地对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及时解决他们在精神层面存在的心理问题,引导贫困生敢于直面生活,提升贫困生的自信心。同时,由于贫困生助学金名额有限,有一部分学生不能获得助学金帮助,应做好这部分学生的思想疏导工作。此外,各高职院校学生工作者应该在勤工助学岗位及下一年度贫困生助学金评定时,优先考虑这部分学生,以避免这部分贫困生因心理压力过大而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从而构建对家庭贫困大学生全方位的综合关怀体系,使贫困大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第8篇:大学生贫困生生活情况范文

关键词:大学贫困生;心理健康;人才教育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心理健康是一个综合的概念,主要是指拥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心理健康状况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关系密切,也是保证其得以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但是,在现如今我国的大学教育中,有一些特殊群体,那就是大学贫困生。有的大学贫困生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很容易出现焦虑或者是偏激的心理状况,影响着学习和生活,对其成才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对大学贫困生心理状况的研究,就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之一。

一、大学贫困生心理健康现状

(1)有的自卑心理严重。由于家庭经济情况相对较差,家庭收入很难满足学费以及生活费的需求,父母为了能够让子女完成学业,采用借款或者是贷款的形式。这样一来,贫困生心中的压力相对较大。但是由于其处于一个特殊的年龄,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着其心理的发展。而且,大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经济差距,攀比的心理也使得有的贫困生产生一定的自卑感。时间久了,贫困生就会出现烦闷、压抑、内向、沉默的状态,严重的就会出现一些过激的行为,这种心理状态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2)有的存在情绪障碍问题。情绪是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大学生个体的日常行为也是由情绪来控制。通常情况下,从大学贫困生的行为方面来看,较容易产生不良的情绪。大学贫困生所经历的往往是其他大学生无法理解的,因此,在其心里会存在着过多的忧虑。这样一来,贫困生考虑问题的方式以及对未来的规划等会有消极的态度和行为。有的会认为这个社会对其不公平,进而形成抵触情绪。

(3)有的环境适应能力弱。对于贫困生来说,在步入大学之前几乎都生活在农村,所接触的范围较为狭小。但是到了城市之后,他们所面临的环境明显不同于以前。每个地方对他们来说都具有一定的新鲜感,与同学们之间缺少了亲切感。而且大学的教学方式和高中还存在着差别,因此,教师和同学们之间也显得生疏。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与同学之间很少有共同的话题,交往存在着严重的障碍。这些方面,使得贫困生很难适应。因此,环境带来的影响将直接导致其产生一定的心理障碍。

(4)有的人际交往能力差。贫富差距是贫困生和普通大学生之间的最主要区别。在人际交往中,几乎没有共同的交往话题。同学们的兴趣、爱好都不相同,而且经济状况减少了贫困生的活动范围。久而久之,就会使得贫困生出现自闭的现象,他们有意将自己隔绝起来。这样一来,贫困生的心理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他们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很怕提及经济情况和生活情况,有些贫困生在大学毕业之后还不会与人相处。

二、大学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1)不健康的金钱观的驱使。在社会交往中,有些人思想境界不高,忽视情感的价值,过于看重金钱物质,这也是人际关系冷漠的重要原因。对于大学贫困生来说,有的认为金钱非常重要,对金钱的渴望程度较强。因此,可能会受到利益的趋势,形成一种不健康的心态。究其原因,主要是对金钱的不正确看法和观点,导致其出现不良的心理状况。

(2)贫困生的资助方式不当。在大学校园中,通常都会有励志奖学金。这种奖学金,志在鼓励学习成绩优异的贫困生,这样可以增强大学贫困生发奋学习的动力,在学习方面不懈努力。而且还有一些勤工俭学的方式,贫困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获得一定的报酬。这样的资助方式,是较为合理的。同时,社会上存在一些公益组织,他们热心地对大学贫困生进行资助,不过,有时所采用的方式存在一定的不科学型。资助要充分考虑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否则就会适得其反,给大学生带来更大的压力。他们虽然家庭条件较差,但是也不想直接接受施舍,这样对其自尊心的发展也会带来严重的影响。

(3)分配制度的改革。现如今的大学毕业生,要面临的问题就是就业问题,可以说当今社会对于就业问题的解决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亟待完善,一些不公正的现象有时也存在。这种现象,严重制约了大学贫困生的就业。使其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久而久之,他们不敢直面社会现实,没有勇气走出去,焦虑、紧张以及自卑的心理会更加强烈。因此,社会的相关部门要对分配制度进行改革,要照顾到大学贫困生这一特殊的群体。

三、大学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学校的辅导员可以帮助贫困生分析问题的本质,帮助他们重新建立自信。要让他们了解到贫穷并不可怕,更不可耻,现在所面临的一切都是短暂的,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现状。

(2)利用“赏识”教育,发掘个人“闪光点”。每位学生尤其是贫困生,能够被“赏识”是十分重要的,这能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要深度挖掘这些现象,了解每个贫困生,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经常给予赞扬和鼓励,帮助他们重建个性发展的舞台。

(3)建立明确的资助体系。经济困难,是导致贫困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最主要原因。因此,高校要建立一个明确、完善的“奖、贷、助、减、免”助学解困体系,这样才能发挥奖学金和助学金的真正作用。通过各种助学机会,培养自己全面发展的能力。

总结:大学贫困生群体是很重要也很特殊的一个群体,他们在学习、生活以及心理上都面临着一定的压力。大学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要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足够关注,这样才能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大学贫困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朱曼,廉永杰.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J].新疆

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5(3).

[2]何翔,方磊.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教育对策[J].社会科

第9篇:大学生贫困生生活情况范文

扶贫脱贫的工作计划1

以努力减少贫困人口因病致贫返贫问题为目标,201x年,我县将从综合医疗保障、大病分类救治、优化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高贫困人口健康水平等方面,深入推进健康脱贫工程,具体工作计划如下:

1、继续落实贫困人口综合医疗保障紧盯贫困人口综合医疗保障政策实施不放松,加强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兜底保障相互衔接,结合县、乡、村三级“一站式”结算服务,完善贫困人口综合医疗保障体系,减轻贫困人口医疗费用负担。

2、扎实开展慢病签约服务管理工作为确保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计划申请县财政专项资金95万元,为65岁以上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免费签订中级服务包,减轻贫困人口费用负担,增强贫困人口的健康管理。

3、进一步做好大病集中救治工作申请财政专项救治资金8万元,对患有15大病的贫困人口实行分类分批集中救治,逐人逐病建立救治管理台账,救治对象动态跟踪管理,实现发现一例管理一例。并将贫困人口大病救治全部纳入临床路径管理,制定完善个性化诊疗方案,因人因病施治。

4、加强贫困人口重点疾病防控针对贫困贫困人口易发的慢性病、传染病、地方病,坚持防治结合,主要采取健康教育宣传、检测检测、健康干预、救治救助的方式,实行分类防控。

5、继续开展妇女儿童保健工作计划申请财政专项资金8.8万元,为新增贫困人口中35-64周岁妇女免费开展“两癌”筛查,并对筛查中发现的可疑、重点人群建立随访登记本,跟踪随访,及时反馈。对癌前病变或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在上述的基础上采取个案重点管理,及时跟踪其检查治疗的结果。

计划申请财政专项资金1万元,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家庭中6-24月龄儿童每天提供一包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钙铁锌硒等矿物质的“营养包”,解决贫困儿童早期成长过程中的营养缺失问题。

5、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积极开展刘府、板桥两所乡镇卫生院的二级医院创建工作,另申请财政专项资金3万元,对乡镇卫生院临床专技人员及村卫生室村医,分批培训院内感染、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促进等内容,努力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6、实施贫困人口健康促进工程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通过健康咨询、巡讲、电视字幕告知、专题讲座、宣传栏指导贫困人口禁烟限酒、低盐低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努力降低贫困人口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等疾病的患病率。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发现的高血压、糖尿病等目标人群进行干预措施,定期开展一对一的访视及健康教育,宣传健康生活方式和健康用药知识。

7、深入推进健康脱贫示范县创建。以健康脱贫示范县创建为抓手,明确重点工作任务和责任单位。形成推动健康脱贫工程的强大合力,促进健康脱贫各项政策的落实,推动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再上新台阶。

扶贫脱贫的工作计划2

xxxx年是全面贯彻党的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xx周年、自治区成立xx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年。今年以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市、县有关脱贫攻坚的文件精神,严格按照上级有关扶贫攻坚的要求安排部署工作,切实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功夫,精准扶贫工作扎实稳步推进。现将xxxx年上半年精准扶贫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精准帮扶总体情况

我局帮扶的贫困户是x村x等xx户xx口人和x村x等x户xx口人,每月我局主要负责人和干部职工,对所帮扶的建档立卡户进行逐户走访,通过入户调查,x村已脱贫x户xx人,贫困户x户x人;x村贫困户x户xx人。

(二)建档立卡户人员情况

1.x村:xx口人家庭,本人患有胃溃疡等疾病,妻子患有脑膜炎多年,经常复检,长期吃药;父亲久病卧床,x个孩子在上学,经济收入仅仅依靠xxxxx元/月的工资,收入少,开销大,生活困难。x老两口,年龄较大,没有劳动能力;x患有高血压、肺气肿等慢性疾病,妻子x四级残疾、经常肢体疼痛;收入来源是养老金xxx元/月和低保xxx元/月;两人长期吃药,买药花销大,生活困难。x夫妻二人具有劳动能力,x在双合隆保温材料厂上班,妻子打零工;两个儿子一个上大二,一个上高二,教育支出较大,生活较困难。x老两口年龄较大,无劳动能力,抚养一个小孙女;收入状况差,只有x一人有养老金xxx元/月,生活困难。x家劳动力充足,x村做清洁工,月薪xxxx元;妻子打临工,两个儿子目前都处于待业状态,生活条件较好。

2.x村:xx口人家庭,夫妻二人打零工,收入状况一般;长子x今年大专毕业,在实习,次子x上大专。康建仁,劳动力充足,家中x人均有务工收入,经济状况良好。x三代x口人家庭,父母享受养老金、低保、残疾补贴,可以维持基本生活;x打零工,工作不稳定且收入少,育有x个孩子,两个在上学,生活困难;x夫妻二人打零工,收入状况一般,两个孩子一个上初中,一个上小学;x享受养老金xxx元/月,其子x在x泰瑞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上班,xxxx元/月,儿媳在家带孩子,收入状况一般。蒙富军夫妻二人打零工,收入不稳定;长子蒙建学在x工作,工资低,次子蒙建虎上大学享受燕宝基金每年xxxx元。x在内蒙打工,儿子张亚洲在建材公司上班,儿媳在自治区人民医院上班,收入较好。x三代x口人家庭,父亲x享受养老金,x在西吉供暖公司上班,三个孩子上学,收入少,教育支出大,生活困难。x老两口,年龄较大,x一个享受养老金,偶尔打零工,收入差,生活困难。x家中长期无人,在外打工,收入较好。

二、扶贫工作推进落实情况

(一)调整帮扶任务,夯实工作责任。xxxx年x月,x同志,因挂职工作结束,将其所帮扶的x进行重新分配。现由金丽春负责帮扶x负责帮扶x,确保帮扶工作不间断。同时明确帮扶责任人职责,强调责任人走访入户时做好《扶贫手册》的填写、贫困户信息采集、贫困户家庭收入情况核实等工作。

(二)每月入户走访,准确掌握信息。全体帮扶责任人每月至少一次深入到建档立卡户家中,与帮扶对象面对面交谈、心贴心交流,细致了解他们的的家庭情况、健康状况、经济来源、子女上学和生活开支等情况,听取他们谈及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生产生活方面的主要打算和诉求,并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克服困难,发展产业,增加收入,争取早日脱贫致富。将扶贫对象提出的问题、需求等收集汇总,对原有的资料信息及时进行更新、补充,形成了完善的资料库,确保后续能因户施策、因人制定帮扶计划。

(三)分析致贫原因,制定脱贫计划。我局各帮扶人抓实“一户一策”精准脱贫工作,有针对性地完善帮扶举措。每位帮扶责任人根据各建档立卡户的自身特点和家庭产业发展状况,耐心细致地与各建档立卡户拉家常、话未来、谈设想,共同制定家庭发展计划和发展目标,并且帮助他们激发内生动力,鼓励他们对生活充满信心,振奋精神,勇敢乐观地面对生活,争取早日脱贫致富。

(四)结合实际情况,加强产业扶贫。针对我局帮扶的xx户建档立卡户中收入较低、生活较困难的xx户家庭,与新民渔业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签订《委托水产养殖及临时性季节用工协议书》,每户可享受xxxx元的产业分红资金,分红资金已于x月份支付完成。

(五)关注学生成长,加强教育扶贫。在确保每位建档立卡户学生都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基础上,与x名xx岁以下的青少年签订结对帮扶协议,发放图书xx本。帮扶责任人与学生定期交流,详细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学习计划等情况,鼓励他们通过知识改变命运。针对上大学、大专的学生,及时提醒和帮助他们申请燕宝基金、雨露计划,减轻家庭教育负担。

(六)开展走访慰问,增强群众联系。春节、元旦前夕,我局按照县委文件要求为贫困户送去大米、面粉、食用油等生活用品,由每位帮扶责任人亲自送到贫困户家中,及时把县委和县政府的关怀送到群众手中,既拉近了干群关系,又为贫困户群众过上祥和温暖的春节尽了一点绵薄之力。同时,还发动帮扶人为贫困户捐赠衣物、毛毯等慰问品。

(七)积极宣传政策,扶志强技并举。我局各帮扶责任人通过面对面交流、电话沟通、发放彩页等方式向移民群众宣传扶贫政策,先后发放宣传彩页xxx份,耐心细致与贫困户讲解宣传党的精神和教育扶贫、产业扶贫、金融扶贫、养老及医保等各项政策,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从而树立克服困难和脱贫致富的信心。及时发放扶贫保保险单,并向贫困户详细讲解了扶贫保政策及报销流程。积极宣传金融扶贫贴息贷款政策,截至x月份,x村已有x户登记申请,x村有x户登记申请,目前还在继续宣传金融扶贫贴息贷款政策,确保xx户贫困户都能享受到分红政策。督促有意向的贫困户参加技能培训,增加技能,截至目前,x村已有x户申请驾照补贴。

三、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在走访移民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一是帮扶干部不作为,精准不够,责任不落实,帮扶工作停留在嘴上,没有落实到行动上;二是在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中,个别务工人员长期不在家,无法及时核实其务工生活情况;三是绝大多数贫困户年龄较大,体弱多病,找工作比较困难;四是x村周边产业不发达,产业扶贫难度大;五是个别贫困户存在一定的“等、靠、要”思想,扶志难度较大。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依照制定的脱贫计划,我局各帮扶责任人将着力为贫困户解决x-x个突出问题,逐步把帮扶工作落实到户,落实到人。一是各帮扶人制定帮扶措施,并严格落实到位;走访入户过程中,不仅要详细了解具体情况,还需着力解决贫困户存在的问题。二是针对家中没有劳动力,收入低或者家中有大病人员的家庭,帮助他们申请低保或临时救助。三是针对高考完和中考完的学生,确保他们有学可上,指导他们填报志愿、联系院校。四是针对失业人员,及时传达就业信息和技术培训信息,帮助联系工厂、企业,解决就业问题。五是开展走访慰问,为生活较困难的家庭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用品,保障正常生活。六是大力宣传相关政策,传递党的关怀,对贫困户进行思想帮扶,帮助他们重塑信心,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工作,克服“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七是针对家中长期无人的贫困户,定期电话沟通,及时掌握其最新的生产、生活情况。

扶贫脱贫的工作计划3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关于实施精准扶贫工作要求,按照上级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为扎实抓好西渡高新区20xx年精准扶贫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 工作目标

根据对石山村精准扶贫三年规划要求,在三年内实现全村所有贫困户脱贫,全面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村内生产生活设施进一步得到改善,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为此,20x年计划完成脱贫12户,脱贫率达60%以上;着重对贫困户实施产业扶贫,进一步改善该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条件。

二、 工作内容

1、完成20xx年脱贫户认定工作,与20xx年已脱贫的76户贫困户签订好“贫困户退出确认书”。

2、20xx年计划完成脱贫12户以上,脱贫率达60%。

3、在贫困户中开展产业扶贫。按照精准扶贫、因人施策的原则;对有脱贫愿望,且具有一定劳动力等基础条件的贫困对象户,进行产业扶植。

4、对村急需解决的基础设施项目,在政策和资金上适当予以资助。按照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对全村急需解决水、电、路、讯、阵地等问题,分门别类作好规划,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适当争取外援,全力改善村内各项基础设施,增强发展后劲。20xx年度石山村计划硬化组道2公里。

5、积极组织本委干部职工及区内民营企业党支部赴村参与精准扶贫工作。

三、 工作措施

1、完成20xx年脱贫户认定工作。石山村原有贫困户108户,20xx年已脱贫户为76户;对已脱贫的76户要签订好“贫困户退出确认书”,并在村内予以公示。

2、明确20xx年计划脱贫任务。现有贫困户23户,纯低保户9户。今年计划脱贫12户,脱贫率达60%。

3、积极开展产业扶贫。我委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积极与相关部门联系,争取政策和项目,予以支持。一是养殖扶持。对有一定劳动力,自身有脱贫愿望的贫困户,鼓励其发展各类养殖产业,比如养猪、养鸡、养鸭等;计划在贫困户中扶持4至5户,采用公司加贫困户的形式,由公司提供猪崽、饲料、技术,由贫困户进行饲养,出栏后由公司保底价全部收购,贫困户不承担任何风险。二是种植扶持。根据该村土壤及传统的种植习惯,鼓励贫困户种植生姜、药材等,我们计划在贫困户中扶持2至3户种植生姜,种植面积3至5亩左右,由我们负责种苗费用(每亩补助500元)及保底价销售,预计可增收5万元以上。三是劳务输出。贫困户中有劳动力,又愿意外出务工的,我委可根据其自身情况和技术能力,推荐到园区内企业进行务工。

4、积极改善村内基础设施。石山村今年计划对6条组道进行硬化(含道路两旁护坡),分别是:

①松树组至下月塘组800米,约需资金24万元,目前已自筹资金15万余元。

②里云组至长青组190米,约需资金6万元,目前已自筹资金1万余元;

③老湾组280米,约需资金8万元,目前已自筹资金2万余元;

④子塘组350米,约需资金10万元;

⑤上月塘组至下月塘组约550米,约需资金16万元;

⑥庙山组200米,约需资金6万元;

这6条组路合计硬化里程约2.2公里左右,共需资金约70万元,目前已自筹资金约18万余元,还需52万余元。

另该村还计划动用机械,扩宽两条机耕道用于农业生产。一是列子组至子塘组320米,其中需投入6万元修建钢筋水泥桥一座;二是松树组至坦奥组400米。


相关文章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