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房山区燕山向阳街道邮编【精选】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北京市房山区燕山向阳街道邮编【精选】,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北京市实行的接诉即办工作,是推动城市基层治理变革的一次有益尝试。在深化接诉即办工作过程中,北京市房山区燕山地区以百姓需求为驱动,充分发挥党建创新工作引领示范作用,以“党建引领 三呼三应”基层治理工作法推进地区治理体系构建和治理能力的提升,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一、背景
(一)新时期的新需求
基层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治理效能直接关乎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北京市“接诉即办”是新时代群众工作的新范式,是城市基层治理的新举措,是践行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新机制。接诉即办立足点在于牢牢站稳人民立场,引导党员干部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树立到基层一线解决问题的鲜明导向,是以市民诉求驱动超大城市治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通过解决问题推动基层治理改革。接诉即办,是践行初心使命,是践行党的宗旨,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首都城市“四个中心”战略定位和“四个服务”的要求提供了基础,极大地提高了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二)燕山地区城市发展的新要求
按照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政策,燕山办事处和燕山石化公司签订“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协议,承接了燕山石化公司职工家属区4万余套房屋的物业管理职能及其对应的房屋、土地权属。移交的687栋房屋中,2000年以前建成的老旧房屋就有559栋,存在防水、安全、维修等各类复杂隐患和问题。由于还不能办理产权证等问题,公维基金仍由燕化公司管理,无法移交或者使用。可是随着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需求逐年提升,老旧房屋产生的矛盾已成为燕山地区基层治理的重点难点问题。面对新情况、新需求,面对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困难,必须通过党建引领创新接诉即办工作来推动地区基层治理的变革,以机制探索应对地区复杂的基层治理实际。
二、做法
(一)党建创新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升级
创新党建工作的目的,就是坚持问题导向和效能导向,着眼工作的薄弱环节,聚焦基层关注的热点难点,通过发挥党建工作优势推动问题的有效解决,提高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的针对性。群众难题在哪里,基层治理的重心就在哪里,党建工作的重点就在哪里。党建创新项目是将基层工作中的典型做法和成功实践凝练而成。它既汇聚了群众智慧、凝聚着基层经验,也需要广大党员群众参与进来,在实践中得到党员、群众认同,外化于实际行动中。这也是一种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过程。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进行精细化管理。创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就是要适应城市发展,改进党建管理粗放型方式,探索完善基层党组织精细化管理方法,对群众需求进行精细化服务。主动总结党建工作的特点和优势,有目标、有规划地推动工作的高质量发展,为加强基层治理人才队伍建设、实现基层治理精细化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去找准基层治理中的难点和漏点,精准找到不同群众的急难愁盼,把问题症结分析透彻,实现基层治理科学化、标准化,推动工作的可持续进步。
(二)“三呼三应”社会治理形成新亮点
1、“未呼先应”,聚焦需求实现精细管理
“未呼先应”,聚焦需求实现精细管理。以精细化治理为路径,不断深化“未诉先办”。践行一个诉求解决一类现象的“源头治理”工作思路,推动基层治理从“有一办一、举一反三”向“主动治理、未呼先应”转化。开展问题清单的科学梳理,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在尊重规律的前提下实现科学预见,将问题前置,在诉求未产生前处理,实现主动治理。以党建工作优势有效把握住全局的资源和服务的突破关键,找准了基层治理工作的靶向和漏点,把问题症结分析透彻,在解决个案中找到解决普遍性问题的线索。
在接诉即办工作中,群众所诉所求往往是小问题、小矛盾。让这些问题和矛盾提前得到解决,关键在街道、社区能否主动发现、主动作为。因此,接诉即办工作中的“关键少数”――街道的主要领导和社区带头人能否充分发挥作用,是实现“未呼先应”的关键。基层治理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工程,需要像“绣花”一样精细管理。街道的主管领导、社区的居委会书记必须对街道、社区的未来的发展和治理的工作重心有一个明确的规划,明确各种力量应该放置的环节和位置,才能发挥出资源的优势去破解城市发展中的难题。
实现基层治理科学化、标准化,需要凝心聚力推动治理体系的构建。要拓宽渠道实现诉求的主动发现、服务和治理。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常态化监测、广泛征集等方式实现源头治理。基层治理的目标是百姓,源头也在百姓,要依托各类志愿服务队伍,充实到基层治理的队伍中,满足精细化治理的需求。通过党员带动群众、一个带动一片,激发群众广泛参与基层治理的自觉性,城市治理的“民主性”日益凸显,逐步实现基层治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2、“有呼必应”,创新机制破解治理难题
“有呼必应”重点在推动机制创新,聚焦“吹哨”机制的深化,搭建好党组织和党员报到平台,探索构建区域化党建和网格化治理制度,使党建引领的优势在基层治理中充分发挥,推动区域协作更有成效,让基层更有有呼必应、应必能办的信心。要及时回应百姓呼声,建立“网格化管理”三级联动机制处理居民诉求确保群众所呼所盼有人听、有回应。要坚决响应基层呼声。为街道社区赋权、下沉、增效,在人、财、职、权上加大支持,推动构建和完善行管部门、社会力量按时响应的机制。
落实好“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是实现“必应”的前提。要坚持吹哨机制总引领,搭建基层党建新格局,首先就是要突出党的领导,建立和落实好报到落实机制,通过“双管理双制度”,搭建好党组织和党员报到平台,就有了去开拓区域化党建和网格化治理的资本。其次是要突出街道、社区组织,确保报到举措实效。街道、社区两级要学会同频共振,发挥好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等议事平台作用,以组织优势推动行管部门、街道、社区三方同频共振,聚焦破解“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基层治理难题一起认真探索街道、基层与行管部门之间的联合执法的配合机制,才能让基层治理工作得到持续的提升。
3、“一呼百应”,凝心聚力构建共治体系
一呼百应”重点在构建治理体系,通过党建工作为引领构建各部门有序配合的优势平台,以构建区域化党建为核心,实现“党建引领、区域联动、共治共享”的工作模式,形成多元开放、多要素汇集的社会协同治理机制,最大程度凝聚起基层基层治理合力。通过党建工作为引领构建各部门有序配合的优势平台,明确不同层级党组织、部门抓基层治理工作职责任务,发挥不同层级党组织的功能和优势,构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体系,优化行政资源配置方式,有效减少行政资源浪费,发挥基层治理体系的效能。
通过推动区域化党建,实现党建引领工作“一条心”。以党建工作促进区域内参与治理的各要素有机融合,发挥不同层级党组织的功能和优势,优化行政资源配置方式,推动基层治理效能的显著提升。通过汇集基层要素,实现党建引领区域“一盘棋”。深化区域化党建新格局,把党建中心沉下去、把阵地建设在家门口,把服务延伸到百姓身边。通过“一线指挥、一线协调、一线调度”的治理机制,推动各类服务资源向社区下沉,党旗在基层一线飘扬,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了先锋榜样的力量,让更多的群众从看着政府干,到跟着政府干,最后变成自己主动干。
三、成效
党建引领“三呼三应”机制,不断丰富“诉”的科学内涵,实现了由“办”向“应”的有效转化,切实做好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我们积极拓宽群众诉求的渠道,探索政府与百姓之间的良性互动,将市民热线“12345”的诉求同群众向街道、社区直接反映的诉求,同街道、社区以调研走访等形式发现的问题统筹起来,汇成“呼”的丰富内涵。近年来,地区接诉即办工作取得了显著提升,四个街道多次获得北京市第一名,全年平均成绩均稳定在前五十名。
1、基层治理工作行动指南更精准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的创新,是通过实践和思考总结出来的理论化成果,更是一套完整的基层治理工作行动指南。主动总结党建工作的特点和优势,有目标、有规划地推动工作的高质量发展,为加强基层治理人才队伍建设、实现基层治理精细化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通过党建创新工作,基层逐渐找准了社会治理中的难点和漏点,找到了不同群众的急难愁盼,把问题症结分析透彻,实现基层治理科学化、标准化,推动工作的可持续进步。街道、社区更清晰地了解自身工作的特色模式,在使用过程中有目标、有标准地进行操作,及时发现了工作环节中的不足,逐渐找到了基层治理重点难点问题的关键。工作方式统一标准给牵头人提供了精准的评估反馈,帮助及早发现党建工作的不足,进而有目的的完善和提升工作方式的科学性,使基层治理工作法越来越好用,越用越简单。
2、党建引领的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
深化“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帮助基层搭建好党组织和党员报到平台,推动基层在繁忙地工作压力下,有能力发现的可能产生诉求,提升未诉先办的时效性,促进社区与街道形成有效的互动机制。党建创新开拓了区域化党建和网格化治理党建思路,促进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回街乡、社区(村)报到更加便利。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时代需要,及时回应百姓呼声,充分利用“网格化管理”三级联动机制处理居民诉求,保障群众所呼所盼有人听、有回应。按照驻区党组织和在职党员的分布和居住特点,将报到党组织和党员划入区域化党建的网格中,实现街乡、社区(村)吹哨,驻区党组织、在职党员积极行动,集中力量办大事。同时要构建好街乡、社区(村)两级议事厅,在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的引领下,发挥大会办大事、小会办小事,将各类议事机构的效能发挥到最大,减少各种行政资源和力量浪费的情况,有效提升基层治理的工作效率。
3、实现共治共享科学构建基层治理体系
在管理层面上推动区域化党建工作,重点是围绕各个党建要素如何汇聚成党建工作的“一条心”,并将这种意志传承和践行到行政工作中。党建引领工作朝着一个目标前进,形成精准分工,实现通过党建工作加大和捋顺行政业务之间的交流和配合,使行政业务更加顺畅,实现所有元素有机地融合,促发最大的成效。以城市党建的架构推动区域内各要素有机融合,发挥不同层级党组织的功能和优势,优化行政资源配置方式,推动社会治理效能的显著提升。达到有效带动各类党组织参与区域党建、基层治理等事务的积极性。在实践层面上推动区域化党建工作,重点是围绕如何发挥好各类要素在基层治理工作中的作用,尤其是要找到工作中的优势,并将优势形成制度持续推进下去。通过区域化党建工作发动社区的群众力量积极参与进来,发挥党建文化效应,把党建中心沉下去、把阵地建设在家门口,把服务延伸到百姓身边。推动各类服务资源向社区下沉,党旗在基层一线飘扬,引导人民群众把自治制度优势尽可能地发挥出来,逐步实现基层治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四、探讨
(一)鼓励开展党建创新工作的培育和探索
通过实践培育符合自身特色及发展需求的党建创新工作法,对于指导党建引领接诉即办工作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促进党组织在党建工作基础上不断创新,提升党组织组织力有效提升,优化党组织工作能力形成独特的运行体系,党建文化的不断完善,会逐渐引起党员群众的认同,在一定区域内形成独特的统一的办事风格,激发出更大的党建生态优势。
(二)要加大接诉即办工作的培训力度
要适应新时代事业发展和群众所需对接诉即办工作的新要求,就要聚焦接诉即办工作的能力培养。从理论和实操多个方面进行知识和业务水平的培养,可以推动做得好的单位主动去总结经验和工作方法,为形成党组织工作法或党建品牌提供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培训工作引导接诉即办工作案例成果化,丰富了借鉴学习的教材内容,为相互比较学习、查找不足提供了平台。
(三)针对结合实际制定更加完善的制度
随着基层治理工作精细化的新要求,构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体系将成为推动治理能力提升的有效手段。各类要素有序加入到基层治理工作的队伍中,使基层治理队伍数量和性质呈现多样化,必然对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构建区域化党建或者基层治理体系中,要在发挥好各要素作用上更多功夫,必须配套更加完善的制度,在规范这些力量的同时,并赋予他们对应权利和酬劳,在有序管理和使用的前提下,促进其主动的发展,形成社会层面主动治理的良好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