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社会培训工作总结(新时代 职业院校要发挥好社会职业培训功能)

2023-04-15 16:52: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职业学校社会培训工作总结(新时代 职业院校要发挥好社会职业培训功能),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职业学校社会培训工作总结

随着国家加快构建优化调整产业政策、实施《中国2025》战略,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开展高质量的社会职业培训,为产业发展提供各级各类紧缺人才,解决重点人群就业和鼓励人民创新创业,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功能。2019年2月国务院颁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进一步明确了“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是职业院校的法定职责”,要求职业院校“开展高质量职业培训”。

职业院校如何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政策要求,响应新时代对职业院校开展高质量社会职业培训的新要求,履行建设“技能社会”的责任,为新时代经济和社会发展“提质培优、增值赋能”,十分具有探讨意义。

职业院校开展社会职业培训需要能级提升

作为教育系统中的不同类型教育模式,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最为密切、贡献更为直接。“类型教育”赋能职业院校要做好社会职业培训。在社会职业培训市场竞争激励,培训机构“龙蛇混杂”的今天,有着政府和行业办学背景的职业院校作为社会职业培训市场的主力军,要运用好规范学历教育办学、标准化建设专业、行业企业优势资源导入院校等良性因素,开展高质量社会职业培训有着天然的优势,但也要有适时挪动影响高质量发展的“绊脚石”的信心。

2019年10月教育部办公厅等十四个部门印发的《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 促进就业创业行动计划》的通知(教职成厅〔2019〕5号,)一针见血地指出职业院校开展学历教育和社会职业培训“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现象普遍存在,并列举了“学校和教师的主动性不高、课程及资源不足、针对性和适用性不够、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强”等问题。上述现象和问题的成因指向职业院校内部社会职业培训管理机制不够顺畅、专业动态调整不够完善、师资结构不够合理,这三个点阻碍着职业培训高质量发展。

1.职业院校社会职业培训管理机制需要创新。社会职业培训面向社会,职业院校要在竞争激烈的培训市场占优势、打品牌,需要职业院校树立市场化的培训理念,用市场化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调动资源,聚集优势资源开展培训。但占职业院校主体的公办院校设立的培训部门乃至独立的培训机构,往往沿用的是院校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事权、财权受限,很难激发院校各部门及教师参与社会职业培训的主动性和开拓市场化培训项目的进取心,更难调动行业、企业多元主体参与培训,阻碍了职业院校的社会职业培训向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2. 职业院校社会职业培训专业动态调整需要及时。职业院校开设的社会职业培训,往往是根据院校已有专业面向的岗位和技能定位培训目标、提供培训课程包和教学资源,因而要开展针对性和适用性强的职业培训,专业设置不能滞后于市场。在当前知识和技术迭代和重构速度快,大部分知识技能更新周期缩短至2到3年,互联网产业已经缩短至1至1.5年的背景下,有些职业院校根据3到5年的人才培养周期调整和优化专业,显然是“自行车追汽车”,专业调整赶不上市场变化速度,不能满足社会高速发展中人们知识和技能更新的培训目的,职业院校开展的培训难以转化成行业真正所需的人力资源。

3.职业院校社会职业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水平需要提升。职业院校从事社会职业培训的教师大致可以分为培训管理人员和培训教师两类人员。培训市场需要的是周期短、需求大、易就业的高质量培训项目,管理人员要有很强的进取心,并对培训市场情报进行分析和研判,调整传统培训项目内涵、形式,开拓新项目。现在“适用性不足”问题与学校培训管理人员市场理念薄弱、开拓项目能力欠缺不无关系。“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足”要从教学方法和教师知识和和技能更新两个方面看。一方面学校教师在面对退役军人、农民工、去产能分流职工、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残疾人等不同教学对象,没有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还用学历教育那套方法,就产生“茶壶里蒸饺子”知识不能有效传递的窘况;另一方面,教师缺乏企业实践或者知识技能更新慢,“二两铁打大刀”,确实“不够料”。

职业院校开展社会职业培训需要“提质培优、增值赋能”

供给侧改革是优化职业教育环境,提供内生动力的重要手段。“提质培优、增值赋能”是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体现,职业院校要增强市场竞争意识,在社会职业培训机制、专业结构动态调整以及师资“工匠精神”的培养等方面,突出特色与优势,提升办学内涵,主动适应新时代地方经济发展新业态,进而增强职业院校的社会吸引力。 以上海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学校”)为例:

1.共享优势资源,完善培训管理机制。职业学校依据所在行业背景状态,与行业企业、机构、协会等建立共享平台,广泛开展多元化培训、专业讲座、实践教学、新技术推广等活动。特别要利用好网络信息平台载体作用,形成线上线下互动的资源共享模式,极大提升社会职业培训能力和培训效率。

学校上世纪90年代挂牌成立了上海新闻出版教育培训中心,面向上海及周边地区对外承担编辑出版、印刷、文化创意等职业培训业务和从业人员技能鉴定工作。学校培训机构虽然与学校之间“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但在财权和事权上相对独立,管理按照市场化的方式运作。2000年,教培中心被确认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教育培训中心上海分中心;2010年,教培中心被上海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确认为上海市出版职业技能鉴定所;2011年,教培中心下设的上海市印刷品质量监督检验站,被确认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出版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上海分中心暨上海绿色认证检测中心。同时,教培中心还设立新闻出版人才交流中心、武汉大学现代远程教育上海学习中心、新闻出版知识在线等专业教学项目,承担着人才培养、技能鉴定、认证检测和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能。教培培训中心一方面在“稳健”基础上着力“创新”,在“重点突出”上力求“外向辐射、服务市场”;另一方面对现有培训产品优化调整,在多年累积的基础上强化品牌战略,在推进“精品化、系列化、衍生化”的同时“做实”、“做强”、“做新”、“做精”。

2.迎合市场需求,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专业建设是发挥职业院校功能的关键因素,是职业院校办学方向和办学特色的具体体现,关系到职业院校的生存、兴衰、发展和声誉。

学校根据市场发展需求和专业现状,形成了“重点突破、辐射带动”的专业建设规划,现拥有的两个大专业集群都是按“现代制造业、现化服务业、战略新兴产业”的要求精准对接的,有着较为悠久的实践经验积累。充分运用“国家新闻出版署培训中心上海分中心”平台,积极探索产业新需求,优化国家级“新闻出版知识在线”专业课程资源,有效补充和建设市级公共实训(出版印刷)开放基地。

学校平面媒体印制技术(印刷媒体技术中高职贯通专业)为精品特色专业、示范性品牌专业,计算机平面设计(数字图文信息技术中高职贯通专业)为精品特色专业、品牌专业。一方面,职业院校应不断挖掘品牌骨干示范专业的潜力,做精做强老的培训品牌;另一方面,新开设的专业需瞄准地方经济新增长点的人才需求开设培训班。建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迎合劳动力市场最新需求,逐步提升职业学校在社会培训的社会影响力。

3.追求精益求精,倡导培训教师的“工匠精神”。职业院校要充分发挥既是技术技能培养,又是职业道德培养的主阵地功能。社会职业培训教师的“工匠精神”就是职业道德、专业精神、素质素养三者的统一。

职业院校教师应具有“提质培优、增值赋能”意识,将“工匠精神”植入到社会职业培训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去,使产业从业人员在培训中养成热爱自己的职业,执着于自己的职业,享受于自己的职业。教培中心以品牌培训、国际领军人才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及新技术新业态人才培训为抓手,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创新研究,坚持产学研一体化,在培训质量、培训规模上做优、做强,努力推动全国一流的新闻出版教育培训基地建设迈上新台阶。学校建立健全“首席技师”、“技能大师工作室”高技能人才使用制度,在出版印刷发行行业培育和建立首席技师或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各类技师、高级技师,倡导培训教师追求“工匠精神”,在自己所在的岗位上引导学员突破自我,追求极致。

学校平面媒体印制技术专业建有范瑞琪大师工作室(上海市人力资源保障部),该工作室也是市教委认定的名师工作室。该工作室为学校青年专业教师成长以及培养培训教师的“工匠精神”提供更好的平台。

我们正是,发挥了社会职业培训新功能的作用,学校自身各项工作才得以增值赋能。

这是发展突围的新路经,也是推动“技工”向“人才”转变的新模式,更是创新新时代功能定位的支撑。

没有职业教育的新功能定位,职业教育是不可能办好的。职业教育的新机遇在“基础性地位的夯实”上,社会职业培训赋予了新的使命。

(作者:上海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校 党委书记 校长 黄彬教授)


相关文章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