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心得体会【精选】

2023-05-29 06:45: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心得体会【精选】,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学教师减负工作总结

9月9日下午召开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若干意见,其中一项是《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

会议提出指出如下减负要点:

要聚焦教师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主责主业,坚持分类治理、标本兼治,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评比考核、社会事务进校园、抽调中小学教师等事宜,严格清理规范与中小学教育教学无关的事项,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让中小学教师潜心教书、静心育人。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主责主业就是教书育人,尊师先得重教。教师之所以是教师,就是因为“教”而成“师”。

“教”是“教授知识和做人道理”,而且是面对学生教授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反之,如果不上课,不给学生教授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师”就失去“之所以为师”的根本。

所以,“教师”二字,“教”是对“师”的框定,是一个动词式的定语,我们可以理解为“教授知识和做人道理的师傅”的意思。教师,就必须先做好教书育人,这是教师的第一要务。

因教而成师,尊师就不能不重教。我们注意到,现实中一些教师,因为心无旁骛教书育人,而受到学生的交口称赞。

比如,湖南师范大学高校老师龚德才,从业31年从不评职称,认为“做学问考职称与做老师是两码事”坚持“把课上好才是硬道理”,上课从不用课件,黑板授课,写得一手好字,板书也颇受学生欢迎。

应该看到,龚德才心无旁骛教书育人,并非孤例,现实中许多教师也是这么坚守的,他们或许程度上有差异,比如可能既教书也不拒绝评职称,但精神态度上是一致的,真正把教书育人这个“主责主业”干得问心无愧。

当然,不必讳言,现实中让教师专注于“教书育人”,面临一些干扰因素。记者接触到不少教师,他们反映,现在各种检查评比和活动太多,有的是上级部门传达到学校的,有些是学校自己设定的。

有一个高中老师说,考核项目很多,压力太大。有一个中学美术课老师说,因为评比多、活动多,上课反而似乎成了一件次要的事。有的大学论文考核极其严格,规定教师每年必须在核心期刊或等同核心期刊的杂志报纸上发表论文。

因为与“教学无关的事项”多而杂,增加了教师负担,影响到教师对“教育育人”的专注度,直接影响上课质量,也影响到学生甚至家长。比如一些学校,各种活动和评比较多,学生自己根本做不了,只能家长上阵。

聚焦“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主责主业”,治理规范“督查检查评比考核、社会事务进校园、抽调中小学教师等事宜”,清理规范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事项,让“教师潜心教书、静心育人”。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会议提出的问题,具有现实针对性,社会各界都应引起重视。各地要按照中央要求,对标找差距,让教师以走上“教书育人”第一线为荣,以上好课为荣。

当然,尊师先得重教,需要规则支撑。学校优秀教师的评选,要以走上“教书育人”第一线,以上好课为“第一尺度”,纠正片面以论文、科研为主的倾向;职称评定,也要增加“上好课”的权重。

《意见》的通过,体现了中央对中小学教师负担问题的高度重视。

当前教师负担已成为影响教师健康发展、学校健康发展与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因素,为教师减负刻不容缓。教师负担在哪?谁来减?如何减?

教师负担从何而来?

或许在许多人眼中,中小学教师是一门旱涝保收的清闲工作,只要上上课、教教书、指导指导学生即可。但是走近教师的日常工作就会发现,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

事实上,除了日常的教学、备课、批改作业、指导学生等工作外,中小学教师还要填写各类表格,参加各种考评,参与学校各类评估,一线教师被戏称为“表叔”“表哥”,各种与教育教学科研无关的社会性事务,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只能疲于应付。

试想,一个负担过重、身心疲惫的教师又如何能够安心教学,高质量地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呢?

当前教师的过重负担源于多种渠道。根据负担任务的来源,可以分为教学性事务负担与社会性事务负担。

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要课前精心备课、课后批改作业。同时,为了积极提升自身专业素养,还要参加各种各样的教研活动,面对“公开课”“推门课”“优质课”“交流课”“家长开放课”“网上研讨课”等名目繁多的听课、磨课与研课活动,教师的教学工作并不轻松。

中小学教师除了并不轻松的教学工作之外,还有诸多并非出自学校甚至是教育部门之外的繁多社会性事务负担。

曾经有报道,近三年来杭州某区教育局内各种和教育无关的临时任务多达188件,诸如扫黑除恶、禁毒、扶贫走访、语言文字规范、文明单位创建、平安城区建设、保护耕地节约用地征文比赛、“世界艾滋病日”宣传……种类与名目繁多的社会性事务活动让老师们苦不堪言。

当前老师抱怨最多的不是教学性事务,而是社会性事务负担。教师们加班加点完成的不是本职的教育教学任务,而是各级各类行政部门的评审、评比、检查等。

疲于应付,另一方面也是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形式主义走过场,严重背离了学校育人的本质。

依据负担压力的来源,当前中小学教师还面临着社会舆论的压力负担、升学考试的压力负担、学校管理的压力负担。

优质教育资源的短缺进一步加剧了优质校的学额竞争,在此背景下,升学考试压力似“紧箍咒”一样与教师如影随形。家长要成绩、学校管理要成绩、教师绩效也要成绩,面对各类考试与竞赛,教师的升学压力负担居高不下。

在管理上,一旦孩子在学校出事之后,无论对错与否,相应的主管老师首先受到处分的现象。与学生家长相比,今天的中小学教师反而成了“弱势群体”,出现了教师不敢管学生、更不敢批评学生的怪象。中小学教师面临着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

在学校组织中,教师作为被管理者,要接受学校各条线的管理要求。教师需要应对的各种总结、表格与材料。

比如班主任工作总结、学科教学总结、教研组总结、课题小结、个人年度小结、个人三年规划、家访记录、学生评估、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教学论文……也是应接不暇。

一定意义上,学校推进规范管理与制度建设是好事,但是教师因此却多做了诸多重复性甚至无意义的工作,这对于老师而言,无疑也是一种额外的重负。

谁来为教师减负?

过重的教师负担让教师身心疲惫,既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也影响中小学生的健康发展,还影响学校的优质发展。

对此,教育部在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明确提出:“要把为教师减负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既然要把为教师减负作为重要工作来推进,那么,就需要进一步明确为教师减负的主体。

首先,是政府。政府是教师减负的首要责任主体。从当前学校与教师承担的诸多社会性事务来看,其来源主体均为政府行政部门,包括教育行政部门。

因此,要从源头上把关,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梳理当前学校教育中出现的各类检查、评比与考核活动,在明晰学校教育基本职责范围的基础之上,明确把不相关的社会性事务活动从学校教育中清理出去。

同时,政府部门工作也要真正做实做活,不能大事小事都以“从孩子抓起”为由进学校进课堂。

此外,教育行政部门自身,也要积极统筹各处室部门的检查、评比与考核活动,依据有利于学生成长、教师教学与学校发展的标准,能精简的精简,该整合的整合,及时清理重复性、低效性的各类表格、评比与考核活动。

其次,是学校。学校是教师减负的直接责任主体,是为教师减负的第二道防火墙。当前学校不敢对诸多来自于外部的社会性事务拒绝,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学校办学自主权的缺失或不足。

因此,迫切需要进一步落实学校的法人主体地位,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让学校可以依据自身发展的实际状况,针对外源性的教师负担有所取舍,对利于学校发展与学生成长的,顺理成章地借势转化为学校发展的资源,对不利于学校发展的社会性事务活动,则可以理直气壮地拒绝。

对于校内的教导处、德育处、学生处等诸多部门的检查、评比、总结与考核活动,要基于考虑教师工作的实际情况,统筹考虑,精简整合,真正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学生的健康发展。

再次,是家长与社会。当前,家长与社会对下一代子女教育的高期待与高焦虑也是教师负担的重要来源。

对于家长而言,要积极转变自身观念,对子女的教育理念务必要从“高分才是最好”的应试教育转变成“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素质教育,要积极与学校教师沟通交流,合理培养子女的兴趣与爱好,积极借助校内外的教育资源,促进孩子的快乐成长。

对于社会而言,要重振尊重教师的社会舆论与氛围,社会媒体要理性引导社会民众科学认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性、教师工作的复杂性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合力点,为学校教育与教师营造一种较为理性、宽容、相互理解的工作环境,共同促进教师安心教学,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同时,学校也要积极开门办学,主动建立交流沟通的信息平台,及时将学校办学理念、工作活动信息等告知家长与社会,以主动争取学校外部的理解与支持。

如何有效地推进教师减负?

当前,为教师减负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政策议题。但是,教师减负会不会像学生减负那样,越减越重呢?

在明晰了教师减负的主体之后,更迫切需要在机制上创新,以科学、有效地推进教师减负工作。

建立目录清单机制。教师负担在本质上涉及教师职责的内容边界问题。之所以教师不堪重负,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诸多填表、考评、评估等工作超出了教师与学校的职责边界。

因此,教育行政部门要主动开展专项研究,在与其他政府部门沟通协商的前提下,全面清理与规范涉及学校的各类检查、考试与评比活动,建立目录清单制度与机制。

对于未列入清单或未经批准的各类检查、考核与评价活动不得进入学校,努力将教师从诸多的社会性事务中解脱出来,还学校一片清静的天地,让教师有时间与精力安心教书育人。

强化监督问责机制。要积极监督各级政府部门与学校是否将教师负担目录清单制度认真执行,要通过定期调研与基层学校反馈,了解教师负担状况。对于妨碍教师正常工作的各类检查评比活动必须零容忍,加大对相关主体的问责力度,重振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保障教师正常的教育教学权益,让老师安心执教。

建立协同推进机制。要加强政府、学校、社会与教师等诸多主体的携手合作。政府部门要严控下放到学校的各类通知、文件、方案权限,在开展相关进校园活动时,要尊重学校教育规律,主动倾听学校的意见,不主动增加学校与教师负担。

学校管理要转变观念,整合校内各条线的通知与任务下发,因校施策,切实减负;社会媒体要加强正面典型教育事迹宣传,引导家长认识尊重教育的规律,与学校、教师密切配合,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从哪些方面推进教师减负?

国家极力倡导要为学生减负。努力了十几年,却一直没有见效。原因为何?

因为整个从事教育行业的教师负担就很重,学生的负担又怎么可能减轻呢?

因此,当前讨论怎样才能减轻教师的负担这一话题非常必要,更具有现实意义。那么,怎样才能减轻教师的负担呢?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做起:

一、减少备课量

目前,教师的备课已经走入一个误区,那就是:教案中的项目越齐全越好,内容越详细越好,字迹越工整越好。

特别是,各个学校为了迎接教育局的检查,那更是让学校领导和教师费尽了心思。有的学校为了追求教案的完美,教案的格式是三番五次的修改完善。

每次修改,都意味着原先已经写好的教案都要“从头再来”,重新整理、排版、打印,然后发到教师手中,再圈点划注,重新写上“二次备课”的痕迹。

结果搞得教师是“精疲力尽”。难怪一位县级教研员都感叹:检查教师的备课成“走形式”让人厌烦。

由此可见,只有减少这些重复的、无效的、过分追求形式的备课量,教师的负担才能切实得到减轻。

二、减少作业量

现在的学生作业量太多,这就导致教师的批改量太大。以小学数学为例,一周名义上要求四节数学课,但实际上这四节课根本不够用。

不要说上课了,就连作业都做不了。作业有:数学上本作业、数学补充习题、数学练习册,有的学校还会定其它的配套作业。

虽然说上级不允许多定资料,但有几所学校没多定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个大家都心知肚明。而作业并不是“只要求完成”那么简单,还要字迹工整,要批改。

小学生要老师看着做,才能写得认真,而且做了还要讲评、订正。这些都需要耗费时间的。并且每课内容都对应一份练习,单元结束往往还有一个单元的配套练习,再加上单元测试卷,学校的周练、月考等,仅凭一周的四节数学课时间能够用吗?

那么,教师当然会想方设法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又要带领学生完成这些作业,并批改完这些作业。这期中的劳动量可想而知。

正如一位网友感叹道:现在学生作业越来越多了,做到晚 上12点还做不完,这是现在社会的普遍现象。

还有一位网友道出了实情:因为课时大量压缩,学生课上练习量不够所以回家后作业难度就上去了!

由此可见,减少作业量是减轻教师负担的另一有效途径。

三、减少会议次数

从领导角度来考虑,每一项工作都可能要通过开会来落实。但是,过多过滥的会议实在让教师感到身心俱疲。

在很多学校,每周集体会议就是一到两次,然后还有:年级开会、班主任开会、学科组开会,还有不定时的上级精神传达会、专家汇报会、业务培训会等。

请听听一线教师的心声:“有时候,前天的会议精神还没落实,今天又有新的会议要开了。”

再来看下一则相关的调查数据:有82.61%的校长和70.09%的教师指出要参加的会议过多。

从此可以看出,要减轻教师的负担,必须要减少会议次数。

四、减少各项检查

对于教师而言,还有一种非常沉重的负担,叫做“检查”。当前,社会上会有各种各样的检查活动向学校“袭来”。

比如:文明城市创建,卫生城市创建,这些创建活动跟学校又有多少关系?可是有些地方还发动师生去街道打扫卫生、捡垃圾。有时候,一折腾就一个星期没了。

还有,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各种检查,也是门类特别繁多。如:平安校园、文明校园、优秀校园等检查和评比。

上级检查可能只是几小时的时间,可学校为了应付这些检查评比,那可是要花费几星期甚至几个月的时间,还要搭上多少教师去忙于资料准备、环境整治等。又是打印材料,又是拍照片,还要装进档案盒。

可谓伤透了脑筋,等检查完了之后,刚要松口气,不好意思,又要迎接下一个检查,还要忙一个月。就这样,一学期几次检查下来,教师的任务可是成百倍的增加。

从此可见,要减轻教师负担,还需要减少各类检查。

五、减少各类活动

近年来,进入校园活动越来越多,例如: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再加上学校自己搞的多种多样的活动,把校园变成了一个“活动充斥”的校园。

而每一活动,都要有对应的老师去组织、开展,这就意味着有相当数量的老师要为这些活动耗费时间和精力。正如一位校长坦言:学校收到各种“进校园”的指令,这些内容“塞”到学校中来,课时无法保障,学校疲于应付。

由此可见,要减轻教师负担,还应当减少各类活动。

本文综合整理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相关文章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