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诊疗工作目标 打好政策“组合拳”,完善分级诊疗体系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分级诊疗工作目标 打好政策“组合拳”,完善分级诊疗体系,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编者按:6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明确要进一步推广三明市医改经验,推进国家医保谈判药品落地使用和药品耗材集中采购,深化医务人员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等多项关系人民群众健康福祉的政策措施。即日起,人民网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邀请业内专家对工作任务进行解读,让社会各界对医改工作各项内容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是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医药卫生事业长远健康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2015年以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多措并举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但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医疗服务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卫生服务供给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还需要不断完善分级诊疗体系。
今年的深化医改重点工作任务提出要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完善分级诊疗体系,任务部署明确、重点突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
在“强基层”“大健康”背景下,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对我国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立合理就医秩序和完善医疗服务,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就医的突出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具体来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依托高水平医院设置国家医学中心,在疑难危重症诊断与治疗、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高水平基础医学研究等方面发挥牵头作用,打造医学高峰,引领行业发展,增加优质医疗资源的供给,提升整体医疗服务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
二是在积极总结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经验的基础会上,继续推进启动第二批区域医疗中心试点建设项目。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相关单位发布《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提出,以国家医学中心为依托,通过建设分中心、分支机构,促进医师多点执业等多种方式,在京、沪等医疗资源富集地区遴选若干优质医疗机构,输入到患者流出多、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省份,更好地满足群众医疗服务需求。目前,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今年,就是要在总结已有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将优质医疗资源比较紧缺的省份纳入试点范围内,完善合作方式、引导机制,提高试点医院医疗服务水平。
三是推进临床专科能力建设,加快补齐服务短板。以重点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疾病、慢性非遗传性疾病以及代表医学发展方向的前沿技术作为明确的重点支持领域,普及推广和应用新技术,通过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不断缩小区域间医疗技术能力和专科水平的差距。建设一批综合服务能力强的临床专科和临床专科群,使其成为区域医疗中心的支柱,提升不同医疗机构间在医疗质量管理和专科能力建设方面的同质化水平。
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
医疗联合体建设是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重要抓手。通过开展医疗联合体建设,调整和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和医疗资源上下贯通,提升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更好地实施分级诊疗和满足群众健康需求。今年的重点工作任务部署推进医联体建设的重点工作是:
一是推进县域医共体和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强化网格化建设布局和规范化管理。行政部门做好规划和布局,根据地缘关系、人口分布、群众就医需求、医疗资源分布等因素,将服务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网格。整合网格内医疗卫生资源,发挥地市级医院和县级医院以及代表区域医疗水平医院的牵头作用,统筹负责网格内居民健康管理、疾病诊治、康复护理等工作,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区域内资源共享。
二是完善县域医共体引导政策,提高县域疾病防治水平。重点探索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一体化管理,与乡村一体化管理有效衔接。充分发挥县级医院的城乡纽带作用和县域龙头作用,形成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构建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
三是在网格化组建医联体的基础上,推进对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实行总额付费,加强监督考核、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引导医疗联合体更加注重疾病预防,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和推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
四是推进专科联盟和远程医疗协作网发展。根据不同区域医疗机构优势专科资源,以专科协作为纽带,组建区域间特色专科联盟,形成补位发展的模式,重点提升重大疾病救治能力;在基层、边远和欠发达地区发展远程医疗协作网,鼓励公立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远程医疗、远程教学、远程培训等服务,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资源纵向流动,提高优质医疗资源的可及性和医疗服务整体效率。
加快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
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格局,关键是通过利益机制优化医疗资源配置、落实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引导患者合理流动,需要医疗卫生服务的协同整合。
一是明确各级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实现各级医疗机构的分工合作。今年的重点工作任务部署加强“十四五”时期统筹谋划,加大支持引导力度,推动省、市、县、乡、村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落实功能定位,均衡发挥作用。落实这一重要任务,关键在于建立起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间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公平有效的分工协作机制。
二是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发挥基层医疗机构网底的作用。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软硬件能力的提升,持续推进县级医院和县级中医医院服务和管理能力建设,改善基层基础设施条件,落实乡村医生待遇。发展社区医院,提升社区医院的服务能力。推动采取灵活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方式,解决重点人群和重点病种的关心照顾和健康管理问题,当好人民群众的“健康守门人”。
三是在内部资源整合的基础上,仍需进一步完善外部治理机制及配套制度。通过制定加快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的政策文件,开展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试点,完善相关支持政策并推动工作实践。
发挥医保调节作用
医保政策对医疗服务供需双方具有引导作用,对于合理拉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县级医院和城市大医院间报销水平差距,增强在基层看病就医的吸引力,引导参保患者有序就诊具有积极意义,是在医联体内部形成顺畅的转诊机制的重要抓手。
今年的重点工作任务提出要加快推进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鼓励有条件的省份按照分级管理、责任共担、统筹调剂、预算考核的思路,推动基本医保省级统筹。完善异地就医结算管理和服务,基本实现普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统筹地区全覆盖,探索高血压、糖尿病等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指导地方做好跨统筹地区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工作。完善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协议管理,积极推进“掌上办”“网上办”等便民服务。其核心是进一步强化医保支付制度与分级诊疗体系的协同发展,把完善医保制度、支付方式改革等举措统一到实现分级诊疗这一总体目标上。
发挥中医药优势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医药文化的传承发展,明确提出“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相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0号)考核指标中,要求提供中医药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占同类机构之比分别达到100%、100%、85%、70%。中医药学作为我国独有且富有价值的医学科学,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疾病康复以及基层医疗机构疾病诊断上具有重要作用和优势。
今年的重点工作任务进一步强调了中医药的振兴发展,明确要通过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推荐中医医院牵头组建医疗联合体、完善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政策、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等举措,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建设中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