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长工作总结怎么写范文

2023-03-08 17:42: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店长工作总结怎么写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店长工作总结怎么写范文

到了神韵与格调,便已达绝句之绝顶,再没有向上的可能了。

写得颇有神韵与格调,这多半是一种天赋。天赋属异禀,如李白,也不知他哪根神经搭错了,搭出个天才,一千年多来再没有第二个。杜甫呢?绝句就不行,总像截取律诗中二联。李白个性飞扬,天马行空,杜甫则老实得多,循规蹈矩。《姜斋诗话》说“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能到神韵的都妙合无垠,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比巧思更上一层。《姜斋诗话》又说“太白胸中浩渺之致,汉人皆有之,特以微言点出,包举自宏”,这是超越技巧的一种境界,不可学。个性、异禀当然没法学,只能学习基本技能,然后根据你的个性、禀赋形成自己的风格。

文艺的境界大致有四层:好、精、绝、化。常人经过努力可以做得好,甚至可以做得精,但要到绝、化境界则必须有天赋。绝是风格独特,常人个性常态化,很难做到风格独特。至于化境,一种理论假设而已,目前尚未见到,伟大如屈原、李白,他们的诗仍有风格,不能说到了化境。

我认为屈原是中国诗王,没有第二,是唯一。楚人是中原华夏的一支,由于南迁楚地逐渐蛮夷化。这不是奇怪,历史上汉族变少数民族的不少,如苏姓一支迁到湖南新化后变成了梅山蛮。文化发展并不只是单线条向前,退化与周期性循环也是其发展方式,如澳大利亚土著四万年停滞不前,1967年全民公决才把他们当人而不是动物。屈原生于楚长于楚,从小受巫文化熏染,这种文化浸透到他骨子里,写出来的东西自然不一样。不过他的诗长期被来自中原、深受儒家思想统帅的一群人误读,总要把他纳入儒家范畴,着眼于他的忠君爱国,其实不是这么回事。屈原固然忠君爱国,但这不是主要的,主要在那种巫术思维。巫术思维是一种原始思维,其表现为神灵信仰,语言表达式为神话,这与高度政治化、伦理化、实用性的儒家思想是不同的。在信仰巫术的人那里,人和大自然之间都有一种神秘的联系,山川草木都无不人格化而充满着一种原始的野性与生气活力,仿佛有一种站在永恒的天地间吞吐着爱和恨、悲与惧的强劲力量,其作品往往表现出一种激越的诗情。儒家文化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是较为文明克制的一种文化,虽然彬彬有礼,中规中矩,但有时也显得矫揉造作,假仁假义,这种文化显然不同于巫文化那种倔强峥嵘的异教徒精神。因此不能用儒家文化解读《楚辞》,这样解读说明我们已经失去了原初的野性与生气变得文明了,文明倒是文明,但也有些柔弱萎缩。《诗经》不如《楚辞》狂野,谁都能感到。李白、李贺学《楚辞》,只学到点皮毛,不是才华不足,是他们失去了那种特定的文化环境,再也回不去了。

回到绝句,我们看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游洞庭五首》等,能明显感到其神韵与格调。这些诗好像脱口而出,没有人为痕迹,但又那样浑沦一气,“非鬼工匠手所能拟议”。如其《游洞庭五首》之一:“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唐人万首绝句选评》说“此作以神胜”,《诗境浅说续编》说“此诗写景皆空灵之笔,吊湘君亦幽邈之思,可谓神行象外矣”。这首诗写景并不突出,与“白银盘里一青螺”“银山堆里看青山”“波撼岳阳城”“吴楚东南坼”比还差很多,也没有“元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的巧思,但读来就是高妙。为什么?这是李白胸次决定的。此诗“以兴为主,浑然成篇”,不好在景而好在情。西望洞庭,但见楚江分流,烟波浩渺,水天相连,南天无云,橘红色的秋日落向远方的长沙,这时不知道去何处凭吊湘君。言为心声,一个人看什么想什么表明了他的胸怀境界,李白视野宏大,情思悠远,目及天际,思接千载。这是一种穿越历史的眼光,而不像受儒家思想束缚的人那样看重眼前、为现实所拘束。这种胸怀能陶融点化任何事物,这时我们的注意力已不在景而在他那种独特的人格魅力了。所以比较那些写洞庭湖眼前景的诗,此诗好在一个“远”字。有人认为《游洞庭五首》之二好,但第二首有迹可寻,不如这一首。

《带经堂诗话》说:“宋景文云左太冲‘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不减嵇叔夜‘目送归鸿,手挥五弦’。愚按,左语豪矣,然他人可到,嵇语妙在象外。”中国式审美境界有些独特的地方,特别是从老庄来的那种境界对文艺的影响甚大。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这是一种超越意识,需要仔细体会。某种程度上,这种境界能决定诗词的境界,如苏轼,一来就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天人境界,而他弟弟苏辙则实在得多,总为贬谪失意悲悲切切,境界便低了一层,其诗文也远不如苏轼。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在禅家是一种觉悟,在诗家也是一种觉悟,因此严羽等人才以禅喻诗。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层次丰富的多面体,需要我们去认识观照,而从认识到观照是一个复杂艰辛的过程。黄庭坚学禅三年不悟,一天他问禅师有无方便法门让人早点开悟。禅师问他读过《论语》吗?黄庭坚当然读过。禅师说,《论语》上有句话 “二三子吾无隐乎”,意思是不要认为我隐瞒了什么,其实我并没有隐瞒什么。黄庭坚不知道禅师说什么。禅师拂袖而去,黄庭坚郁闷地跟在后面。他们来到山上,这时桂花、木樨花开了,非常香。禅师突然回头问:“闻到桂花香没有?”黄庭坚说闻到了。禅师说:“二三子吾无隐乎。”这一喝黄庭坚就开悟了。他在《山谷诗集》中说:“山谷幽香,源远流芳,错生浊世,行为荒唐,迷途知返,桂花飘香,触鼻开悟,不再徜徉。”黄庭坚悟了吗?也许悟了,但不彻底,从“错生浊世,行为荒唐,迷途知返”这三句可以看出。就禅境来说并无浊世,并无荒唐,也无迷途,“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尽是法身”。做什么都需要这悟性,也需要这种境界,否则永远浮在面上沉不下去。万物都有法性,譬如吃饭,再平常不过的事,但多数人在讲究——讲究营养、讲究绿色健康、讲究色香味,远不到慧海禅师说的“饥来吃饭”程度。为什么讲究不行?因为讲究是目的性、功利性,是科学而非艺术。要到艺术之境得过老庄这一关。以前我们喜欢精细食物,不喜欢粗粮野菜,现在则把粗粮野菜当宝,因此精细与粗野是相对的,是我们根据特定情况作出的一种合目的性的选择。在老庄这一层,精细即粗野,粗野即精细,并无分别。由此上去便可达艺术之境,再上去就是禅境。这个境界得自己去悟,没有人可以教你,也就是说这个经验是超语言(概念)不可传授的,不可说,不能说,一说就错。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信息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