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个人实践心得(个人三下乡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三下乡个人实践心得(个人三下乡社会实践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个人三下乡社会实践心得体会(通用16篇)
个人三下乡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篇1
时光总是在不经意间匆匆流逝,从四号到十一号,八天的三下乡历程,一切都还仿佛历历在目。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对于我来说,是一次真正深入基层的生活体验,也是一次充满着感动和辛酸的心灵之旅。
在李市镇、慈云镇纯朴乡村的八天,小分队的日子算是过得比较艰辛的。到达居所的最初,引入眼帘的是简陋的平房,没有充足的活动场所,便利的交通。小分队的成员们依旧踏过泥泞、蜿蜒曲折的山间小路,到达市场买每天必需的食材、生活必需品;在橙色高温预警下,我们没有空调,小分队十一个成员只能守着破旧的风扇,忍受着高温彩排节目;早上,我们走过长距离的坡道去镇上办活动,中午,顶着烈日骄阳回到家中,准备物资;晚上,没有网络,我们只能伴随着蚊子、跳蚤的声音入睡;我们没有先进的厨房设施,只能守着一方传统的炉灶,自己生火做饭。在狭隘的厨房里,可以看到认真切菜、洗菜的背影,可以看到忙碌添柴的身影,可以看到手挥大锅铲的身姿,我们自给自足,每一天的厨房都充满着忙碌和欢笑。尽管我们的居住生活条件较为艰辛,但是我们没有抱怨,仍然保持着积极的心态,因为我们有津心筑梦小分队这个大家庭。这八天,极大的提高了自己的生活能力,适应能力,我们不能选择我们所居住的环境,但是我们能改变我们的心态。
“很多东西要学会去尝试,即使你或许并不能得到一个理想的结果。”这是我在三下乡期间的一个个人感悟。就譬如跳舞,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舞蹈的我来说,表演一段啦啦操,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为了跟上小组成员的节奏,我伴着屋外滚滚热浪,一遍一遍地喊着节拍,重复着舞步,反复地练习,白天不够熟练,晚上继续练习。尽管在表演节目的时候,仍然跟不上音乐的节奏,但是这对于我来说,从一开始的逃避、退缩,到后来的积极努力,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至少我能勇敢的迈出那一步,接受挑战。很多时候,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往往不是困难把自己难住了,而是你在困难中久久不能迈出那一步,而在原地停留不前。这是三下乡教会我的。
在三下乡活动的第一天,我们秉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无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来到李市镇中心敬老院慰问老人,为他们带去文艺节目,包饺子,送去温暖。在我们端出热气腾腾的饺子的刹那,老人脸上洋溢着的开心、满足的笑容,让我瞬间感受到,所有的辛苦和努力都是值得的。然而,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填写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调查问卷的过程。这些老人都是没有工作、没有结过婚的孤寡老人,生活全都依靠政府,医疗得不到保证,我仿佛看到了他们生活的艰辛和无奈。他们是一个弱势、缺乏关爱的群体,一个默默无闻的存在,而社会往往忽略了他们。虽然我们的活动只进行了半天,带给他们的帮助也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活动,可以有更多的人去关注他们,给他们关爱,让他们不再感到孤单寂寞。我想这也是我们小分队开展此次活动意义所在。
在所有的活动中,给我留下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在李市镇市政府开展的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我们教他们绘画、跳舞,给他们带去心理健康教育,教授防震减灾知识,跟他们一起踢毽子,一起唱歌,这是我们度过的最有意义的一天。我们也听到了他们的心声,他们尽管很思念远在他乡打工的父母,但是却把思念化成了对他们的祝福。他们的懂事,让我们感到心酸,心疼,在这个本该可以任性撒娇,受到父母细心呵护的年龄,他们却忍受着亲情的缺失、格外的懂事。在活动的最后,看着他们依依不舍的神情,心里很不是滋味,是爱的缺失,让他们格外珍惜每一个温暖。我们的力量还很渺小薄弱,我们送去的温暖也是暂时的,我们所希望的是,每个在外拼搏的父母们有时可以适当的停下自己的脚步,回首看一看家中的老人和孩子,给他们温暖;也希望,可以有更多的人关注到这样的群体,给他们关爱和帮助,让他们快乐的长大。
三下乡活动虽然已经在忙碌和充实中结束,但是它给我们留下的精神食粮却是无形的。它时刻敦促着我,要珍惜现在眼前所拥有的一切,相对于那些弱势群体,我们拥有得太多。我们要将三下乡的精神进行传扬,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学会去感恩,学会去帮助他人,让爱充斥在自己的身边!
个人三下乡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篇2
近日,我参加了学校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为期九天的社会志愿服务工作中,我收获了很多,有心酸也有快乐,有愤怒也有无奈。
一、在学校,收获了很多
7月18日,我们经过将近五个小时的“颠簸”,终于到达了此次志愿服务的目的地――六枝特区梭戛乡梭戛中学。这里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学校比我曾经上过的任何一所学校都好,这里的经济状况应该不会很差吧。但是后来发生的事却让我改变了自己最初的这种想法。
接下来的几天就是我们这次活动中的主要部分――教学,我们都知道,短短的九天,我们根本改变不了学生的成绩状况,但是我们每个队员都很努力,争取教会学生怎样去提高学习成绩、怎样去改变生活现状。最让我感动的是我分到了一个很乖、很听话的班级,我给他们当班主任,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对学习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
我上的是历史课和体育课。每次上课我们都很认真地备课,甚至在出发前我们就已经做好了九天的教案,为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我们所有的队员都会在上课的时候很努力地把自己的经验和教训传授给学生们,每个队员都很爱自己的学生。
当我第一次走上讲台的时候,我心里是很激动的。从来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会走上那三尺讲台,那已经尘封了的曾经的当一名教师的梦想又在心里澎湃着。站在讲台上,看到下面一双双对知识如此渴望的眼神,我知道自己的责任很重,我知道我必须得对得起学生们对我的信任。几次课上下来,我发现自己似乎越来越喜欢教师这份职业,因为我觉得传授学生知识真的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那种和学生亦师亦友,那种从上课中学会更多东西的感觉深深地吸引着我;特别是知道我那些学生中最远的每天早上都要走两个多小时来上课时,我更是被这种坚持给深深震撼着。我对自己说,如果可以,我真的宁愿选择当一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而不是穿梭于喧闹的都市为生活四处奔波。
其实,在下乡的九天之中,我做得最多的是炒菜,我个人觉得这是一份很光荣的工作,如果不是还在上课的话,我都觉得自己像个厨师,不过每当看到队友们吃着我做的饭菜赞不绝口时,我觉得很满足。
二、走访,为谁欢喜为谁忧
如果说这次三下乡能够有什么东西让我无法忘怀的话,那就是给学生做家访了。7月23日,由我、何月、范琳琳、王廷昌、徐灏、龙廖健组成的家访小队开赴梭戛乡平寨村对学生进行家访。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跋涉,我们拖着沉重的脚步终于到达了平寨村――一个依山傍水的美丽村寨。
我们走了一个一个的学生家,除了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外,我们还给学生带去了一些学习用品。我们把自己对学生的期望和爱传达给每个学生的家长,同时也表达我们希望家长支持学生认真念书的美好愿望。我们真的希望能够看到他们走的更远,甚至是超越我们。
一个叫做汪海的学生,一个生活在大山深处的男孩子,一个与妹妹和爷爷相依为命的男孩,他用他的生活经历、他对学习的坚持和对生活的不妥协,震撼着我们从每一个下去做家访的队友。
我们踏着泥泞的小路,冒着漫天纷飞的额雨滴,翻过一座大山到达一个叫做“湾子头”的地方,因为那里有一个我们都很挂念、期待很高的学生――汪海。当我们在向导学生段菊的带领下到达汪海家时,我们看到的是一副只能用惨淡来形容的景象:屋子里一片冷清,房子后面的墙壁已被坍塌的土石压垮,屋里到处都是泥巴。我们在出发前就已经了解到了汪海家的困难,但当一切真实的摆在眼前时,我们的心很不是滋味。
汪海的妈妈在他小的时候就离家出走了,父亲也出门打工,基本上不回家看他们,从小家庭教育不是很到位的汪海却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学习,成绩一直都是班上名列前茅。我们所有队员都被他的事迹深深的感动着,除了捐赠给他一些学习
个人三下乡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篇3
我们马不停蹄地收拾行李,搭蚊帐,这里的夜是那么的静,低矮的房屋下的门都是紧闭着,散养的狗肆无忌惮得在路上嗅着可疑人的味道,几个人凭着手电筒发出微弱的光,寻找着一家可以买到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地方,印象中找了好久,回来之后开会准备明天的工作,一天却没有因此结束,宿舍里闷热的天气,成堆的蚊子,大蜘蛛,让这个夜显得特别漫长。
今天早上六点,闹钟准时响起。洗漱完毕之后,男生们已经起床倒好了垃圾,煮好了待会上课为伙伴备用的水。曼文已经在厨房忙活,我喜欢和他们在一起的感觉,有家的感觉,尽管我们的早餐只有白粥加煎蛋,但我一直坚信吃山珍海味的国王并不一定比在陋室里共活的贫民活得自在简单。身边的伙伴都在埋头为孩子紧张得备课。渐渐地,有孩子来了,有一个孩子竟然在校门没有开的情况下翻门而入,孩子们的活力瞬间杀死我们的瞌睡虫,自己变得很警惕,害怕自己的第一次上课出现什么纰漏。计划总赶不上计划,原本上午应该举办的动员大会因为学生来得太分散而没有举行。紧急开会之后,师兄很坚定地说,即使下午只来一个学生,我们也要按计划开课。可我还是怕,这天气那么热,孩子们会来吗,家长会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晒这么大的太阳让自己的孩子来这里吗?
上午送走了孩子,我们开始为自己的午餐忙活。自己上街买菜,谜社一直秉着省钱的原则,花钱也要制定最高限度,因为我们是个集体,花钱要从集体出发。自己做饭,才知道这个世界上,可口饭菜来得如此不易,钱花得还是如此之快,好难想象,一个简单的家庭是如何撑起来的。好不容易躺在椅子上眯一下眼,突然发现闭路电视有孩子的影子,来得好早,一群人又开始忙起来,为孩子分班,小孩子本有的天性,又吵又闹,原来我的小时候也这么小,这么闹,孩子来得比想象得多,很激动,又很担忧,我们可以管得住这些猴子么?我跟着师兄管理一二年级的班,发现孩子是那么容易满足,一颗小星星,就可以让他们激动万分。他们的眼里充满了好奇,虽然他们吵,可是这就是孩子的真,我喜欢。这些孩子,爸爸妈妈都基本出去工作,早出晚归,自己的孩子每天像野孩子一样在烈日下奔跑着,估计他们还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手指甲,脚趾甲都藏着厚厚的泥垢,或许他们还没注意到。今天遇到一个特殊的小孩,她很活泼,像男孩子一样,可是她又极度地敏感,动不动就哭,她不喜欢回家,她说妈妈会打她,她的手上有一道道的伤痕,很多小孩都不喜欢和她,个个排斥她,我很想走进这个孩子的世界,揣摩着她的心理,她的家庭究竟是怎样,她为何会穿着脏兮兮的睡衣来到学校上课,为什么全身上下都是黑色污垢,双手老是去抓破脚踝而没大人照看她?好多疑问,我好想知道。
个人三下乡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篇4
七月过去,这次三下乡主要活动已经结束。回首当初,我带着满心的期许去到__小学,去邂逅,去相遇,去经历。最后,我没有辜负自己的期许,带着满满的收获,结束了难忘的三下乡之旅。
其次,要树立团队意识。三下乡活动以队伍为基本单位进行,决定了个人在团队中的地位:一个也不能少。三下乡有各种各样的情况与问题,每个人看法也许不一,但作为队伍,必须要有统一的行动,而非各自为政。最忌讳的就是事不关己,或者点头不语。我们队员要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妥协。可以说,队伍的每次行动都是大家协商一致的结果。但要注意的是,单纯的妥协无法算得上是团队意识,我们还需要主动积极的思考与沟通。单纯妥协出来的方案一定不是什么好方案。唯有加上每个人想法的积极元素,以及到位的沟通协调,一个最接近完美的方案才有可能诞生。
再次,要有先人后己、舍小我为大家的牺牲精神。作为队伍中为数不多的男生之一,我深深觉得自己肩上责任重大。粗重活必干不说,还要负责女生们在外在内的安全。我深知,队伍下达的命令必须执行,脏的、繁琐的、粗重的、危险的活都要努力干到最好。大家要认识到,队伍选择了你,就是看重你的能力,而这为的是队伍里大多数人。所以,无论是何种任务,我们都要在允许的范围内,不惜一切代价把它做好。只有每个人各司其职,尽心尽力,三下乡才能顺利进行下去。
另外,要学会用心体会周围环境的细节。三下乡是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进行的。这次下乡最大的收获,就是体验了当地与别不同的民俗风情。这些风情无处不在,只需要我们慢慢地用心体会。
最后,也是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要互助互爱。这种互助互爱不仅仅需要存在于队员之间,而且对待自己的学生,对待见到的每一位家长等也该如此。如果说艰苦的环境让三下乡诠释了它的本意的话,那么无处不在的关爱就成了三下乡的光辉所在。半个月的集体生活,已经在队员们彼此的心里系上了团结的纽带,自然的默契与亲近使我们真正成了一家人。而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与小学生们单纯的友谊。现代都市邻里间相邻十年都可以不发一语。我们和他们,从陌生到相识,从相识到相知,从相知到相互定下友谊,只用了短短十四天。这份短暂却又灿烂的友谊,值得我们一生珍藏。
有人说,“这里语言不通,这里环境脏乱;这里吃住简陋,这里无处玩乐……”尽管我可以找一千个理由离开__这个地方,但只要孩子们在,我愿意再来。车发动那一刻,外面的孩子们哭着向我们告别,我没有洒泪,只是报以微笑,挥手告别。鼻子酸酸的,心里很是压抑。我知道,这一别,也许就是一辈子。此时此刻,感谢有孩子们,在我生命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感谢队员们的相互鼓励与支持,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也感谢众多帮助过我们的人们,是你们让三下乡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我们这次三下乡的主要活动已然落幕,但三下乡的路还很长。我相信,接下来的每一个夏天,在某个地方,依然会上演这一幕幕动人的故事。希望今后的师弟师妹们能像我们一样薪火相传,把三下乡的精髓传承下去,继续服务人民,回馈社会。同时使自己的生命变得完整,使自己的青春变得绚烂。
个人三下乡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篇5
这个暑假,我在__进行了为期9天的支教活动。我被安排担任六年级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刚开始我觉得有点压力,毕竟我面对的是已经毕业的六年级升初一的学生。由于期间有台风康森的阻挠,我们不得已得把___两天的课程取消了,很多学生都说,老师可不可以补回被台风“吹”走的课啊。想再为他们多上几节课,但是没办法,还是要服从我们队的安排。
很庆幸自己加入了这个团队,9天的时光虽然很短暂,但是我却收获很多。虽然我们住的条件不是很好,也不算很差,这也能够锻炼到我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有空去帮阿姨洗洗菜,饭后收拾盆子。我们都很团结,互助,在共同的工作中,我们一起克服困难,增进了解,增进友谊。
一开始,孩子们有些腼腆,对于我们这些初次见面或者见过一次的大哥哥大姐姐们有些拘束。可是他们身上的朝气和渴望是无法遮掩的。学生们从见面会的不肯靠近,到与我们互相嬉戏打闹,再到临别的依依不舍,这个过程记录着我们之间的情谊。
美好的时间总是短暂的,一眨眼9天就过去了,支教的生活很充实,虽然天气很热,每天晚上我们几乎都呆在教室(我们睡觉的地方),想着这时候我的好多朋友都在家里吹着空调玩着电脑,多么闲适开心!而我们,在教室里,吹着我们的只有几台电风扇,说真的,还真挺艰苦的,二十几个女生挤在一个教室里,没蚊帐、没床,大家打着地铺,席子紧靠着席子。我几乎每天早上都是冷醒的,最不幸运的是有很多飞蛾,结果我中招了,皮肤烂几处了。但是当我看到那一双双清澈的大眼睛,我觉得再苦再累也值得。刚开始时,我在第一节自我介绍中发现孩子们不敢大胆表现,明显缺少自信,于是我和同学们互相交流互相沟通,在教学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培养他们的自信,努力让孩子们有一个轻松快乐的暑假。
有幸自己也能亲身提前体会一下做教师的滋味,锻炼一下自己。当我第一次踏上讲台,沉着地看着台下几十双求知的眼睛,一股暖流涌上心头,仿佛又出现了当年自己读小学的那一幕幕……在课堂上大多数学生的主动性还是不够高,有的同学甚至不肯站起来回答问题,有些同学爱开小差,喜欢说话等等问题,这都需要我们想出一定的对策去解决的。每次上课,都会有老师在教室后面听课的,而我没上完课也都会向听课的老师了解自己上课的优点和不足,以便改正,提高自己的师范技能。
虽然这只是一次实践活动,我们只做了9天的教师,但我知道我们肩上的担子并不轻,要上好每一堂课,让这些调皮的学生对我们上的课感兴趣,这并非是件容易的事,况且是对于我们这帮自己还是学生的老师,一切都得靠自己去探索,去研究。
支教的日子里虽然很辛苦,但也是快乐的。毕竟和这些孩子年龄本来相差不大,我们就像他们的哥哥姐姐一样。他们会在课余时间和我们聊天,或放学后留下来和我们几个老师聊天,唱歌,会和我们说他们的心里话。他们不禁让我们重新体会到了孩子的纯洁真诚,也让我们在忙碌之余、放松之了解到自己的不足……
即使我们那时马上就走了也许今后都不会再见面,可是竟然就这么像认识许久的亲人般舍不得分离。他们一大早就回学校帮我们打扫好校园的卫生,帮行李,和我们拍照留念,特别是走之前班里的几个很熟的女生还来送我们,陪我们聊天。走之前也有很多我不是我教的学生一直问我要照片、要手机号、要q号,不停地写留言,签名。一直说着老师可不可以不要走不要走…叫我们有时间记得要去看看他们。
个人三下乡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篇6
为期七天的暑期社会实践转眼即逝,突然觉得有些失落,仿佛有什么东西从心里慢慢的离去,我知道这意味着我更加的成熟。
这次的三下乡和以往的不同,我们没有深入农村的去体会那份艰辛,可是在进入社区为人们服务的同时我一样感受到了那种付出的快乐和充实。我们去每家每户分发健康调查问卷、帮助居民维修小家电、去幼儿园和小朋友做游戏…
当中最令我难忘的是去株洲市敬老院:刚进敬老院的大门,我们就受到了敬老院院长的热烈欢迎,院长把我们带进老人们的客厅,让我们和老人们见面。老人们见到我们都很开心,我们也很激动。我们进入到老人的圈子里与他们面对面的交流,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以及日常生活。老人们主要和我们聊他们的生活现状,衣食住行,还和我们说他们心中的烦恼与生活中的不幸。我们为老人提供了一个说话的机会,让老人有了倾听的对象,把心中的不愉快发泄出来。就像马丽华老师说的一样,老人家不需要我们做其他什么,只要陪他们说说话谈谈心就好了!在聊天的同时,我们为老人们进行才艺表演。通过队员们的各种才艺表演,包括唱红歌,说相声,让敬老院的老人家们看到我们这一代人的活力,调动现场气氛。最后,我们和老人们合影留恋,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敬老院。
在三下乡活动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特别是在发放健康宣传知识和进行健康知识问卷调查的时候,因为现在街上很多发放小广告的,所以居民对于我们的健康资料没有特别重视,加上天气炎热大家一般都在家里很少出来,所以在健康宣传这里没有取得应得的效果,
其实,在这次三下乡中,最想说的的就是感谢。感谢队友,在我遇到困难时默默的支持着;感谢老师,一直在我们身边无微不至的关心着;更感谢学校,给我这次机会,让我更进一步的完善自我。
个人三下乡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篇7
七月是诗歌的画卷,我们迎着朝霞,踏韵而来。七月是歌舞的世界,我们穿着彩衣,驾云而来。我们走进武夷山,武夷山人家,家户户都忙着采茶、做茶,空气中到处都弥漫着茶的清香。几百年来,武夷山人世代传承的不仅仅是原汁原味的制作方法,还有对茶一丝不苟的执著与热爱。来此一行自然要参观当地茶厂的制茶工艺,我们还有幸得到了茶厂吴大姐对我们热情的招待,品尝了几种她推荐的红茶品种,试吃了她自己调制的当地特产红菇和木耳。
不虚此行,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参观茶博园,大开眼界观赏到了武夷山深处的九龙窠,陡峭的崖壁生长着的低矮树丛中,名冠天下的大红袍茶树,它们至今已有360多年的树龄了,作为最初的母树,现在整个武夷山区,仅仅只留下了这六棵。每年制作出的茶叶只有区区一市斤左右。所谓“物以稀为贵”,从这个角度来说,四两大红袍茶叶也就接近半壁江山了。
大红袍活甘清香的滋味,与它自古以来独一无二的制作工艺有关。如今,大红袍制作技艺已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已故的茶界泰斗陈椽老先生更评价它是“全世界最先进的制作技术,无与伦比,值得中国人民雄视世界”。而这种技艺,让我们感受到武夷茶韵以及从采摘开始,每一个细节都凝结着武夷茶人们的辛勤和智慧。武夷之魂也深深地都印在了这里,带给每一个来访的客人。
个人三下乡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篇8
_月22日我们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小组一行14人来到__市__镇周家村,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周家村的五天中,我们开展了许多活动,和小学生联欢、与当地青年座谈、为小学生义务辅导功课,深入农民之中调查研究等等。在农村里,我们学到了好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同时也看到了一些问题。这是我们这些大学生第一次如此热衷于农村问题,并且如此深入地思索农村问题。其中大家关心最多,也是讨论最多的,就是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将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现代化进程,对农业将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国的经济结构能否顺利调整,国民经济能否发展的更快一些、更好一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基础是否稳固。只有加强农业基础,确保农产品供给,才能顺利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只有加强农业基础,开拓农业市场,才能支持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十五"计划纲要提出,必须高度重视农民收入问题,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做好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目标。
"靠天吃饭"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祖祖辈辈的谋生手段,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方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农业生产受到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市场风险增加。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农业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周家村两委在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拓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领域上做文章。吸引外资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带领全村人走上了致富之路在产品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必须对农产品的品种结构进行调整,面向市场,依靠科技,进一步加强优质品种的引进、选育、繁育和推广工作,尽快淘汰和压缩劣质品种,全面优化农作物品种结构,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种植业。他们为村民们联系了南韩的育种辣椒和西瓜,辣椒20__元/亩,西瓜4000元/亩,西葫芦5000元/亩,环绕村子还重了5000棵柿子树,每棵树收入200多元,年人均收入3800元。
虽然取得了这么大的成绩,但村两委并没有固步自封,他们清楚地知道"地,也就种成这样了,要想再发展农村经济,还是要想办法,上项目。"我觉得要想拓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领域,还要在以下三点上想办法:
(一)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鼓励农民服务组织创新,培育经纪人队伍,加强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和市场信息体系建设,加快制订或修订农业行业标准和重要农产品质量标准,推广采用国际标准,创建一批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有计划地兴建或扩建一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科技、劳务等要素市场。搞好农业服务,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引导农民发展优质高效经济作物;搞好对农民的科技教育和培训,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到农户,及时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
(二)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推进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
1、鼓励采取公司加农户、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要采取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扶持重点龙头企业发展。从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为龙头企业搞好服务,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引进、开发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企业和科研单位带动农户进入市场,与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合理调整农业生产区域布局,发展特色农业,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格局。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
2、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和效益。农产品的转化主要是发展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水平还很低,通过运用高新技术,实行对初级产品的深加工,还可以为农产品的增长提供极为广阔的市场空间。要加快农产品加工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开发,发展农产品销售、储运、保鲜等产业,积极促进初级农产品的转化和加工,不断开发名、优、特、新品种,搞好优良品种的繁育。
3、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创汇农业。"十五"期间,我国将加入世贸组织,要以此为契机,千方百计引进国外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我国农产品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建设农产品出口创汇基地,重点扶持和扩大畜禽、水产品、水果、蔬菜、花卉及其加工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特色产品和有机食品的出口。有计划地组织劳务输出,参与国外农业开发、水利工程承包等。
(三)积极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步从种植业向多种经营、乡镇企业和小城镇转移,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必由之路,也是使农村丰富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客观需要。
1、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引导农民更多地从事非农产业,要立足当地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储藏、保鲜、运销等行业,加快改造传统工业,积极发展商业、运输、饮食服务、旅游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2、发展个体私营企业和乡镇企业。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充分调动投资者、经营者的积极性,引导乡镇企业加快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加快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名、优、特、新产品,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高乡镇企业的科技水平和竞争能力。
3、加快发展小城镇。小城镇是转移农民的基地,是二、三产业的载体,对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强大的带动作用。有选择的培育一批重点的中心集镇,努力在城镇投资体制、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等方面取得突破,使小城镇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4、鼓励、支持和组织农民开展劳务输出。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把农村富余劳动力组织起来,到大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务工经商,加快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步伐。
这次"三下乡"活动虽然早已结束,但它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思考,使我们这些"读圣贤书"的人也开始关心"窗外事"。它时时刻刻提醒我们,在生活着九亿多农民的广大农村中,还存在着许许多多这样或那样问题,那里的经济还不够发达,那里的政治体制还不够健全,非常需要我们这些大学生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尽自己应尽的一份力,作出自己应做的一份贡献!
个人三下乡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篇9
成长于城市的我,从小就在父母的宠爱、保护下成长,至今也没有吃过什么苦头,也没去过农村体验生活。然而这次的三下乡活动,让我真正的第一次离开家里,独自与同学一同前往外省感受了为期7天的农村生活。
在此次活动中,我是调研宣传组的组长,这个小组无论是前期,还是后期的工作都是十分繁忙的,基本上整个活动中都是处于工作状态中。而我不仅要编写新闻稿和确立调研主题,并且还要去拍照和录像,然而我对于拍照和录像是十分不熟练的,但是通过这次活动,也使我的技术得到很大的提升。
然而在此次工作中,我存在许多的缺陷,值得我去改进的,那就是我没有合理的安排组员的工作,形成工作上出现混乱的现象。部分组员的工作十分轻松,出现无所事事的现象,而部分组员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工作速度很慢,最终导致宣传组的工作效率很低下,队伍的宣传工作效果很差。另外,在拍摄红色微电影时,没有把资料准备到位,编撰脚本,导致在拍摄期间一度出现场面混乱,七手八脚的现象。
通过这次下乡,我学会了无论在做什么事情之前都要把准备工作做充足,不要等到做的时候才准备;另外,在安排人员工作的时候,必须要全方位的思考,不要安排工作不均衡,导致工作效率低下。这次的经历,无论对于我日后回校工作,还是以后步入社会工作都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我将会在这些不足上不断的改进完善自己。
个人三下乡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篇10
今年我没有像往年一样早早回家,而是参加了我们学院的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也就是所谓的“三下乡”。我们在学院领导的关怀下,在院团委的支持下,我们“追寻红色足迹”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的活动已经圆满结束。
回顾三下乡那段难忘的日子,我们一起唱红歌,一起冲凉水澡,一起吃那么“可口”的饭菜,一起教导孩子们,一起的日子真的很难忘啊,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感动,还有成长,经历这一段日子,我感觉自己长大了,变得成熟、勇敢、自信。虽然我们在瓦埠镇吃了不少苦,但是我们应该感到高兴,因为我们付出的远远小于我们所得到的。这将是我们人生中一笔无比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用一生来珍藏。
能够参加这次暑期三下乡,我感到那么的荣幸,短短的几天,我们33个人,开展了那么多活动,支教、宣讲、电影、调研、舞蹈、歌曲,我们用心为大家服务着,这个过程的点点滴滴,仍然历历在目。在三下乡中,我们在例会上激烈的讨论,我们在不同的岗位上忙碌,我们面对孩子的笑容......那一个个完美的瞬间,都是成长的镜头,在三下乡的经历中,我们不断成长,而这种成长是如此的珍贵。
这次三下乡活动,不仅仅是一个好的平台,更是我们锻炼自己,接触社会的一个很好的机会,每个人通过这次三下乡都能收获很多学校所不能接触的,我在三下乡中收获了很多:
第一:团队
此次三下乡是由青年志愿者联合会和学生社团联合会的骨干组成的,来自学院两大学生组织。起始,我们大家好像分开的,不过到了后来,我们在一起工作,休息,吃饭,逐渐的变为一个大集体,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团队,33个人来自两个组织,但是最后变为一个团队,良好的团队意思是一切活动成功的前提。我们是一个团队,一个集体。一切都应该服从,不论做什么工作,一切都应该为大家着想,为团队着想。
第二:关心
以前在学校里开展活动大家在一起,结束后就走了。从来没有说要一起很多天,在这次三下乡中,我们的一个伙伴安平华,临走的前一晚是他的生日,我们为他过了一个不一样的生日。他后来告诉我非常的感动,我懂得关心他人原来也是交朋友的一种方式啊。
第三:合理分配
我们加上指导老师共33人,有着海量的工作,如何高效的利用这些人力,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那就要合理的分配工作,落实到人,这样才能有序,正常的开展工作,我们三下乡能够在短短的一周取得如此的成功,多亏了主席他们的合理安排人员,与仔细策划工作,才保证了大家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吧工作完善到位。
第四:沟通交流
刚开始,大家都不怎么熟悉对方,甚至连名字都叫不出来,这就要求我们沟通与交流。每个人不断的都有新的想法和体会,也许是喜悦,也许是悲伤,经常和伙伴谈心,听听大家的心声,了解大家的思想,可以促进理解,同样也可以集思广益,或者分享彼此的喜悦。
第五:理解宽容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缺点,会做错事情。我们要学会理解与宽容,每个人的性格都不同,我们不可以要求其他人像自己一样做事情,更不能把自己的意愿、想法强加给别人。学会理解,包容别人,那样我们自己也会很快乐。
第六:财富
三下乡是我们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在这里我交到了知心的朋友,认识那么多可爱的小朋友,为了我们共同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即使面对巨大的困难都用欢声笑语来带过。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依然在耳边回响,大家一起放声歌唱红歌是那么的难以忘怀,早晨的面条虽然并不好吃但是大家并没有少吃,每天早上五点起来为我们烧水做饭的伙伴,被各种虫子惊吓的老师,与群蚊作伴我们依然谈笑风生,生日派对我们疯狂的追逐,满脸的疲惫也会放声高歌。因为我们觉得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它是我们的财富,需要用我们用一生来珍藏。
短短一周的三下乡就这样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心中有些不舍,又有所期待。这次三下乡也许有不足,但是正因为这样,我们更有前进的动力,这样我们的实践活动才是真正的是实践活动。
总之,这次暑期三下乡是非常丰富而有意义的,我在这次活动中收获了好多,这将是我人生道路上的财富。
个人三下乡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篇11
正是这样的盛夏时节,一年一度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热火朝天的举行。今年仲夏,__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人文学科部20__暑期“三下乡”赴江西赣州__暑期实践队11名队员在团委__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出色的完成了为期五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回想下乡准备前期,我们经历过如火如荼的报名和严格苛刻的队员筛选工作,下乡服务队活动方案的撰写工作,精诚团结完成了的紧锣密鼓的准备。难忘那段各个小组为了确保下乡期间的万无一失而做出的十分严格要求的下乡筹备的日子,更忘不了那段难割难舍的师生情,服务情,奉献情。
短短的五天,我们成功圆满的完成了既定的参观考察、学术调研、宣传报道、走访座谈等相关活动和工作。参观考察上我们来到赣州市__村,在村领导的带领下我们实践队参观了__村的新农村建设项目:新农村房屋建设改造。通过进一步的和农户的接触,进行问卷调查,切实了解了__村的经济支柱、居民的基本收入、医疗保险的具体实施等等情况,我们获得了许多有益的信息并为__村的发展献计献策。我们还在__县广场宣传三中 全 会,吸引了大批民众。我们向群众发放三 中 全会的宣传单,并给群众讲解相关信息。我们还参观了赣粤边三年游击战纪念馆和烈士纪念碑,了解了当年革命先烈的光荣事迹以及先烈们的艰苦生活。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要学习先烈的精神,为祖国的未来而努力。我们还在__宣传绿色出行,义务在广场捡垃圾。我们的行动得到了当地居民的支持与赞赏。
五天的时间不长,但一路走来,对于我来说,收获颇多,也给我留下了很多深刻的记忆。
第一、珍惜。是什么样的缘分,让我们能一起参加三下乡,经历了这么多,为了共同的目标,付出自己的真心。机缘难得,唯有珍惜。珍惜今天,珍惜生活,珍惜让我富有!
第二、团队意识。来自不同个体的11个人,在一起工作,一起生活,良好的团队意识是一切活动成功的前提。我们是一个团体,一个集体,一切都应该服从,不论是做什么工作,一切都应该为大家着想,为团队着想。
第三、主动。主动考虑队伍里的大小事情,主动地提出自己的见解,主动地提出疑问,主动地去做事这一个个主动,虽然简单,却意义重大,让我了解到更多,学到更多。
第四、齐心协力,此次“三下乡”我们团队一起圆满完成了下乡所有任务。这一路走来,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团队协作、与人交流、学会理解和包容等。在整个行程中,我们始终以集体为重,一切服从集体,一切从团队着想。问卷调查的时,我们头顶着烈日,一村一村的走,一家一家的访,耐心地为村民讲解不懂的问题。在遇到冷眼旁观使,我们相互勉励。在我们这个集体当中,队员们用自己的心去关怀,去奉献,使我们的行程充满了欢声笑语。有付出就有收获。
第五、细节。“细节决定成败!”任何一份工作,一次活动,都需要去精心策划,前期准备需要去细心准备。未经深思熟虑,肯定会忽略了很多细节,以致顾此失彼,那就会对工作造成诸多不便,降低效率。细节永远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敌人。
这次社会实践让我更加坚信:意气风发的我们经历了下乡的洗礼,象牙塔里的我们并非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年轻的我们拥有绚丽的青春年华,走出校园,踏上社会,我们仍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总之,这个暑假的社会实践是丰富而有意义的,一些心得和体会让人感到兴奋,但却不仅仅用兴奋就能描述清楚的,因为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收获。这不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经历,是一生宝贵的财富!
个人三下乡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篇12
为了顺应全国大学生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潮流,响应学校追寻中国梦的号召。我们一行18个人。一位老师,十七位学生,来自各个学院的学生成员组成了传媒学院(新媒体学院)重庆师范大学“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逐梦者实践团队。赴往巫溪县文峰镇的三宝村。
我们因为拥有相同的梦想相聚于重庆,又因为怀揣同一个目标我们从重庆来到三宝,我们分工合作心手相连,我们凝聚力量携手相行,我们深知:一个优秀的团队与其中每一个成员息息相关,大家必须团结协作,共克难关,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在此次三下乡实践中,我们的逐梦者实践团队将围绕“两依托”展开系列活动:一是依托重庆市乡村市民学校建设、高山生态扶贫搬迁移民安置点市民学校和巫溪乐和家园模式,实地观察了解调查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地区留守儿童教育发展现状,关爱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艺术兴趣培养及体育健康状况及农村文化艺术科普;二是依托重庆市乡村市民学建设和高山生态扶贫搬迁移民安置点市民学校进行摄影创作,用影像展现基层教育改革新局面。以“两依托”为基础,“逐梦者”也将深入社会调研,观察农村基础教育领域变迁发展的历史和现实,为新农村建设、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留守儿童教育发展建言献策。今年恰逢重庆师范大学建校60周年,我们以‘影像记录中国梦,献礼重师60年’为主题,用镜头记录三峡库区20年来的辉煌成果,展现三峡移民20年来的中国梦,用实际行动献礼重师甲子校庆。
文峰镇三宝村位于渝巫路主干线上,东距巫溪县城40公里,西距文峰镇政府2公里。海拔在780米至14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7℃,适宜种植水稻、玉米、烤烟、马铃薯等农作物。先后被重庆市委市政府评委“文明村”“先进集体”等称号。20__年被确定为重庆市级“新农村示范村”。20__年被评为“全国民主法制村”。但是当我们到了那个地方的时候才知道听闻不如亲看,这个村庄四周多环山,马路干道笔直,天气比较阴凉,在我们采集素材的时候,路过了很多村民家,也有进行深入的交流以便于活动的进展,很多农户都有养猪,每家农户的门前就是他们自己的土地,水稻,玉米,一眼望去映入眼帘的全是水稻,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感。这里的村民民风淳朴,都比较好客,知道了我们是学生来此的目的都会很热情的献上板凳和茶水,在深入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多数的农户都是只有老人在家,儿女都外出打工。
几次的探访,我们和这些村民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关系,一次我们早早在大本营吃了午饭,怀着了解村民吃饭的生活水平的目的再次进行了材料的收集,热情的村民都邀请我们和他们一起吃,其中我观察到了一些东西,最后总结出来,每户的村民几乎顿顿都有马铃薯,这估计和在一旁不远的马铃薯脱毒基地有关。不是马铃薯片就是玉米羹加土豆,或者凉拌土豆,很少有看到吃肉的。据观察和了解,我看到每户村民的家里面都有大堆的土豆,破了的坏了的,比较小个的都是用来喂猪的,大个的卖相好的土豆都是自己吃的。
其实来到这个村庄时对什么都充满了好奇,个人奇的就是这个村子的名字的由来,在经过探访村民的过程中,我从一个耄耄之年的老人了解到,这个村子之所以叫做三宝村,是因为在康熙年间,和|路过了这个小村庄看到了这小村的三条河,古语有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三河取名为三宝,由此而来,听完这个简短的故事顿时有点失望,一直觉得这个这个村庄的名字由来应该具备一点传奇色彩,后来抱着不放弃的心态继续问了几个老人家,得出了不同的答案,也许是年代久远了,真实的历史早已无从考证,不过不管怎么样,这也只是我们来到这里的一个小小的目的,我们应该要以大局为主。
在这次三下乡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不论是做什么工作或者事情,团队精神是最重要的,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虽然在这次“三下乡”挺苦的,但是我们是一个整体,还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忙的不亦乐乎。
在一个团队的运行中,沟通与交流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在实践中,有时候沟通不够,导致我们走了一些不必要的弯路。所以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觉得应该及时和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及时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将思想传递他人,共同做好每一件事。团队精神是高绩效团队的灵魂,是团队成员为了实现团队利益和目标而互相协作,尽心尽力的意愿和作风。
所以,只要大家努力,凝聚力就能产生高绩效团队的灵魂。整个活动中,我们一路遇见的问题困难多不胜数,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无论是个人还是团队,我们的队伍始终站在同一阵线,团结的力量让我们相互包容,给我们勇气直面困境。我们执着于我们的信念,从启程之日起,就已做好乘风破浪的准备,我们坚信,没有跨不过的坎,没有攻不克的难题,因为我们有青春的激情,有不灭的意志。在这个团结的队伍中,在队员的相互协调和帮助下,最终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顺利的完成了这次“三下乡”实践活动。那些艰难的过往让我知道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想和做有着本质的差别,同时也让我见证了并肩作战的巨大力量,意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这是论语中的一句话,说的是一个人整夜不食不寝去思考钻研一个问题,没有什么好处,不如亲自去学习研究。实践的过程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必经之路,在这个路上,你不在是个孩子,在锻炼,在成长,跌跌撞撞,且歌且行。青春的光阴留给我们更多的是奋进的号角与激昂的乐谱,也许每天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回来,也许每天都要为了完成当天的任务而焦头烂额,也许每天都要为了明日的采访做着准备,但我们是快乐的。不再是不为浮云遮眼之势,更在一览众山之躯。
令我记忆深刻的是跟当地留守儿童的交流,由于父母外出打工或者离异,孩子只能留在农村读书,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没人能听到他们对父母的思念,没人能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没人能看到他们对学习的渴望。跟他们接触的这短短的一段时间,却感受到了他们的无助,如今国家还在发展,制度还不够完善,需要更多的人去关注留守儿童,父母也应该在赚钱养家的同时关注孩子的成长问题。
实践活动结束了,每个人在思考着这几天发生在我们身上全部,少了那些青春的张狂,多了些青春的踏实,少了那些青春的迷茫,多了些青春的奋斗。当远离喧嚣,来到村镇的时候,才真正明白,什么是奋斗,什么是团结,什么是一个团队。
这次的寒期实践活动给我自己好好地上了一节思想教育课。还是大学生的我们很年轻,出生在90后,没有经历过艰苦的时代,无法通过切身感受去体会人生的道理,然而这却不是我们可以不懂事不成熟的借口,了解历史,在心中铭记教训,也可以让我们懂得很多的道理,让我们更加成熟。在年轻的心上留下年代的印记,以史为鉴,才能更加珍惜现在,更好地把握未来。懂得付出与奉献,懂得感恩,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对家乡和祖国的建设有用之人。
个人三下乡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篇13
下乡的生活,使我感触良多,真心的付出,每天都能体会不一样的精彩,每天都有不同的心情,但不变的是真心付出的心。这一路走来领略了这个山村的村容村貌,感受到了村民们的热情。这短短一周的时间,有感动,也伴随着成长,让我收获了很多。
第一天我们的书记老师还有村民们,带着我们去打理水库边的公路,割草铲泥很辛苦,但是大家在一起其乐融融都很有干劲,这样的氛围让人觉得很舒服。第二天我们去了镇上赶集,镇上放眼望去都是老人,从跟他们的交谈中得知这个地方的年轻人都出门打工了,只留下了老人和儿童,虽然他们留守在了这个地方,但是吴家营村的村民们都在努力的生活。接下来的几天也都安排了不同的活动,每天也都很充实。在快要离开的前两天,我们有几个同学生病了,同行带队的两位老师还有村里的领导都忙前忙后、不辞辛劳的照顾我们,让我感觉无比的温暖,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真的就如同家长一样的在关心着我们,照顾着我们。最后,这次三下乡活动使我懂得学校培养了我们,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尽我们所能的去服务社会,为社会实践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是人生的一件乐事。
个人三下乡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篇14
为了顺应全国大学生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潮流,响应学校追寻中国梦的号召。我们一行18个人。一位老师,十七位学生,来自各个学院的学生成员组成了传媒学院(新媒体学院)重庆师范大学“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逐梦者实践团队。赴往巫溪县文峰镇的三宝村。
我们因为拥有相同的梦想相聚于重庆,又因为怀揣同一个目标我们从重庆来到三宝,我们分工合作心手相连,我们凝聚力量携手相行,我们深知:一个优秀的团队与其中每一个成员息息相关,大家必须团结协作,共克难关,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在此次三下乡实践中,我们的逐梦者实践团队将围绕“两依托”展开系列活动:一是依托重庆市乡村市民学校建设、高山生态扶贫搬迁移民安置点市民学校和巫溪乐和家园模式,实地观察了解调查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地区留守儿童教育发展现状,关爱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艺术兴趣培养及体育健康状况及农村文化艺术科普;二是依托重庆市乡村市民学建设和高山生态扶贫搬迁移民安置点市民学校进行摄影创作,用影像展现基层教育改革新局面。以“两依托”为基础,“逐梦者”也将深入社会调研,观察农村基础教育领域变迁发展的历史和现实,为新农村建设、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留守儿童教育发展建言献策。今年恰逢重庆师范大学建校60周年,我们以‘影像记录中国梦,献礼重师60年’为主题,用镜头记录三峡库区20年来的辉煌成果,展现三峡移民20年来的中国梦,用实际行动献礼重师甲子校庆。
文峰镇三宝村位于渝巫路主干线上,东距巫溪县城40公里,西距文峰镇政府2公里。海拔在780米至14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7℃,适宜种植水稻、玉米、烤烟、马铃薯等农作物。先后被重庆市委市政府评委“文明村”“先进集体”等称号。XX年被确定为重庆市级“新农村示范村”。XX年被评为“全国民主法制村”。但是当我们到了那个地方的时候才知道听闻不如亲看,这个村庄四周多环山,马路干道笔直,天气比较阴凉,在我们采集素材的时候,路过了很多村民家,也有进行深入的交流以便于活动的进展,很多农户都有养猪,每家农户的门前就是他们自己的土地,水稻,玉米,一眼望去映入眼帘的全是水稻,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感。这里的村民民风淳朴,都比较好客,知道了我们是学生来此的目的都会很热情的献上板凳和茶水,在深入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多数的农户都是只有老人在家,儿女都外出打工。
几次的探访,我们和这些村民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关系,一次我们早早在大本营吃了午饭,怀着了解村民吃饭的生活水平的目的再次进行了材料的收集,热情的村民都邀请我们和他们一起吃,其中我观察到了一些东西,最后总结出来,每户的村民几乎顿顿都有马铃薯,这估计和在一旁不远的马铃薯脱毒基地有关。不是马铃薯片就是玉米羹加土豆,或者凉拌土豆,很少有看到吃肉的。据观察和了解,我看到每户村民的家里面都有大堆的土豆,破了的坏了的,比较小个的都是用来喂猪的,大个的卖相好的土豆都是自己吃的。
其实来到这个村庄时对什么都充满了好奇,个人最好奇的就是这个村子的名字的由来,在经过探访村民的过程中,我从一个耄耄之年的老人了解到,这个村子之所以叫做三宝村,是因为在康熙年间,和|路过了这个小村庄看到了这小村的三条河,古语有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三河取名为三宝,由此而来,听完这个简短的故事顿时有点失望,一直觉得这个这个村庄的名字由来应该具备一点传奇色彩,后来抱着不放弃的心态继续问了几个老人家,得出了不同的答案,也许是年代久远了,真实的历史早已无从考证,不过不管怎么样,这也只是我们来到这里的一个小小的目的,我们应该要以大局为主。
在这次三下乡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不论是做什么工作或者事情,团队精神是最重要的,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虽然在这次“三下乡”挺苦的,但是我们是一个整体,还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忙的不亦乐乎。
在一个团队的运行中,沟通与交流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在实践中,有时候沟通不够,导致我们走了一些不必要的弯路。所以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觉得应该及时和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及时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将思想传递他人,共同做好每一件事。团队精神是高绩效团队的灵魂,是团队成员为了实现团队利益和目标而互相协作,尽心尽力的意愿和作风。
所以,只要大家努力,凝聚力就能产生高绩效团队的灵魂。整个活动中,我们一路遇见的问题困难多不胜数,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无论是个人还是团队,我们的队伍始终站在同一阵线,团结的力量让我们相互包容,给我们勇气直面困境。我们执着于我们的信念,从启程之日起,就已做好乘风破浪的准备,我们坚信,没有跨不过的坎,没有攻不克的难题,因为我们有青春的激情,有不灭的意志。在这个团结的队伍中,在队员的相互协调和帮助下,最终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顺利的完成了这次“三下乡”实践活动。那些艰难的过往让我知道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想和做有着本质的差别,同时也让我见证了并肩作战的巨大力量,意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这是论语中的一句话,说的是一个人整夜不食不寝去思考钻研一个问题,没有什么好处,不如亲自去学习研究。实践的过程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必经之路,在这个路上,你不在是个孩子,在锻炼,在成长,跌跌撞撞,且歌且行。青春的光阴留给我们更多的是奋进的号角与激昂的乐谱,也许每天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回来,也许每天都要为了完成当天的任务而焦头烂额,也许每天都要为了明日的采访做着准备,但我们是快乐的。不再是不为浮云遮眼之势,更在一览众山之躯。
令我记忆深刻的是跟当地留守儿童的交流,由于父母外出打工或者离异,孩子只能留在农村读书,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没人能听到他们对父母的思念,没人能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没人能看到他们对学习的渴望。跟他们接触的这短短的一段时间,却感受到了他们的无助,如今国家还在发展,制度还不够完善,需要更多的人去关注留守儿童,父母也应该在赚钱养家的同时关注孩子的成长问题。
实践活动结束了,每个人在思考着这几天发生在我们身上全部,少了那些青春的张狂,多了些青春的踏实,少了那些青春的迷茫,多了些青春的奋斗。当远离喧嚣,来到村镇的时候,才真正明白,什么是奋斗,什么是团结,什么是一个团队。
这次的暑期实践活动给我自己好好地上了一节思想教育课。还是大学生的我们很年轻,出生在90后,没有经历过艰苦的时代,无法通过切身感受去体会人生的道理,然而这却不是我们可以不懂事不成熟的借口,了解历史,在心中铭记教训,也可以让我们懂得很多的道理,让我们更加成熟。在年轻的心上留下年代的印记,以史为鉴,才能更加珍惜现在,更好地把握未来。懂得付出与奉献,懂得感恩,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对家乡和祖国的建设有用之人。
个人三下乡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篇15
今天是三下乡的第一天,虽然经历了换基地的小风波,但是在各位核心人员的努力下,还是成功地将这次三下乡继续地进行下来。
经历了两个多小时的颠簸,我们缘梦科本实践队来到了本次实践的地点――_小学。其实在来之前我就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心理准备,但是来到之后还是有些许失望的,因为实践基地比较偏僻,买卖东西其实是不太方便的。而且生火做饭的条件也不是很好,所以我们的中午饭都是靠自带的干粮解决的,允悲。最最最惨的事是在下午的时候下了一场终极暴雨,那个雨水好像不要钱一样倒下来,一直到五点时分,雨,才停了。
我们也全员投进了招生的队伍中。庆幸的是,家长们都比较配合我们的工作,我们也是很顺利地招到了不少可爱的小朋友们。晚饭的时候吃了镇上的快餐,不管怎么说,有困难大家就齐心协力去克服,相信我们一定会有一次难忘的三下乡之旅,让我们期待更好的明天。
清晨,叫醒我的不再是闹铃,车辆声,而是悦耳的鸟叫声。当第一抹阳光透进窗户时,我知道这又会是既充实而又愉悦的一天。
在为期十五天的“三下乡”的日子里,每一天都晒满了充实。从前,在家一睡就是一整天的日子,在这里我感受到了每天的生活都被安排的满满的,充满了意义,不在像从前那般的颓废。每一天都有新的任务,每一次做任务,我们都是一个集体的出现。很显然群众的力量是庞大的。不用太辛苦,就可以完成一天的任务。初到之时,走在街上充满了陌生感。经过半个月的相处,走在路上街坊邻里都会和我们打招呼。从前的陌生感不再有了,多了份亲密。
这为期半个月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日子,就这样悄然过去了。心里总有点不舍。还记得我们第一次去进行留守儿童走访时,我惊讶了。每一家都是一个老人带三四个孩子。每一个孩子脸的都花花的,当这些孩子第一眼看到我们时,我从眼里看到了害怕。是啊,其实孩子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有父母陪伴的孩子通常比较开朗。他们的害怕是理所当然。孩子们一开始虽然会有陌生,当我们走时会给我们微笑着说再见。
最难忘的莫过于是,赶集天在镇上进行设点服务宣传十九大精神,宣传精准扶贫政策。还依稀记得那一天我们都起的很早。天气也十分炎热,路上的沥青都被晒掉了可想而知天气是多么的恶劣。可是我们一行人还是无所抱怨的该做什么的就做什么。有的在设点服务,有的在街上发送相应的宣传单。有关于的医疗合作的,养老保险,卫生健康等。遇到热心不懂的居民,志愿者们也进行了讲解。
在此次“三下乡”中,我们学会了很多。比如到村委会进行学习时,让我们懂的了每一种工作都充满了艰辛,也让我们提早感受到了工作的氛围。忙完了一天,没有什么事能比得过,回到宿舍时,那一桌满满的丰盛的菜。此刻的幸福难以言喻,每一天都有三个小伙伴提前回来为我们准备饭菜,每一次我们都能一扫而空。边吃边聊还边哈哈大笑,这样的日子真的会很让人怀念。可能这样的日子以后不再会有多少了,即使有,也没有如今这般味道。每一次出任务,都是我们更最快乐的时候。一群人说说笑笑、走走停停充满了韵味。每到一户农家,他们都很热情的和我们打招呼,及忙从屋里抬凳子出来给我们坐。即使我们连连拒绝也不能阻挡乡亲们的热情。有时给我随意的闹闹家常,有时,也会很正式的给我们讲述一下他们的诉求。还记得一位特别可爱的老奶奶,许是一个人住太久了,太久没有这么多人陪伴她说话,我们离开她家时她很不舍的跟着我们一起走到了另外一家继续的聊天。多么可爱的老奶奶啊。我们走时她才依依不舍的离去,看着她的背影总让人感觉到心酸。如果可以常回家看看吧,有人在等你。
最难忘的,莫过于,我们去到了养老院。当站在养老院门口,我们四处张望,发现门是紧闭的,也不见人。当我们要走时,一位十分年迈的老爷爷,用着他一步步蹒跚的步伐,走过来向我们开了门。临近一看,我们才发现这些老爷爷失去一只手。生活真的在他身上留下了太多的不公。我们不知道他的家人在哪里,也不知道他为什么来到这里。住在这里的一共有七个老人,他们相互陪伴,相互支持。看着这一暮暮,让我想起了老有所依这个词语。面对他们,我们却不能为他们做什么,只能做些微薄之力的事。我们只能打扫一下屋子。最后,陪着这群爷爷说了会话,照相留念之后,我们就离去了。出来时,感觉自己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三下乡”是一个既艰辛而又逾越的日子,在十三个人,十五天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们学会了很多,也懂的很多。无论哪一方面,也让我们及早的感受到了学校里所没有的东西。感谢此次“三下乡”,让我有机会懂的很多道理,也教会了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