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p原理及应用心得体会 大学dsp实验心得体会

2024-01-23 03:04: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dsp原理及应用心得体会 大学dsp实验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dsp原理及应用心得体会

大学dsp实验心得体会(精选5篇)

大学dsp实验心得体会 篇1

基础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

三、实验原理

浮点数的表达和计算是进行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知识;产生正弦信号是数字信号处理1. 一台装有CCS软件的计算机; 2. DSP实验箱的TMS320F2812主控板; 3. DSP硬件仿真器。 1. 掌握CCS实验环境的使用; 2. 掌握用C语言编写DSP程序的方法。 中经常用到的运算;C语言是现代数字信号处理表达的基础语言和通用语言。写实现程序时需要注意两点:(1)浮点数的范围及存储格式;(2)DSP的C语言与ANSI C语言的区别。

四、实验步骤

1. 打开CCS 并熟悉其界面;

2. 在CCS环境中打开本实验的工程(Example_base.pjt),编译并重建 .out 输出文件,然后通过仿真器把执行代码下载到DSP芯片中;

3. 把X0 , Y0 和Z0添加到Watch窗口中作为观察对象(选中变量名,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Add Watch Window”命令);

4. 选择view->graph->time/frequency… 。 设置对话框中的参数: 其中“Start Address”

设为“sin_value”,“Acquisition buffer size”和“Display Data size”都设为“100”,并且把“DSP Data Type”设为“32-bit floating point”,

设置好后观察信号序列的波形(sin函数,如图);

5. 单击运行;

6. 观察三个变量从初始化到运算结束整个过程中的变化;观察正弦波形从初始化到运算结束整个过程中的变化;

7. 修改输入序列的长度或初始值,重复上述过程。

五、实验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我对DSP的认识,使我对DSP实验的操作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基本掌握了CCS实验环境的使用,并能够使用C语言进行简单的DSP程序设计。

从软件的安装到使用软件进行程序设计与仿真,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也遇到了不少的坎坷,例如芯片的选择,不能因为麻烦而省略该步骤,否则将会运行出错。

大学dsp实验心得体会 篇2

实验报告

一、实验室名称:数字信号处理实验室

二、实验项目名称:多种离散时间信号的产生

三、实验原理:

1、基本离散时间信号

利用MATLAB强大的数值处理工具来实现信号的分析和处理,首先就是要学会应用MATLAB函数来构成信号。常见的基本信号可以简要归纳如下:

(1).单位采样序列

⎧1n=0δ(n)=⎨ 0⎩n≠0

在MATLAB中可以利用zeros函数实现。

x=zeros(1,N);

x(1)=1;

如果δ(n)在时间轴上延迟了k个单位,得到δ(n-k)即:

δ(n-k)=⎨

(2).单位阶跃序列 ⎧1n=k ⎩0n≠0

⎧1n≥0u(n)=⎨ 0n<0⎩

在MATLAB中可以利用ones函数实现。

x=ones(1,N);

(3).正弦序列

x(n)=Asin(2πfn+ϕ)

采用MATLAB的实现方法,如:

n=0:N-1

x=A*sin(2*pi*f*n+ϕ)

(4).实指数序列

x(n)=A⋅an

其中,A、a为实数。采用MATLAB的实现方法,如:

n=0:N-1

x=a.^n

(5).复指数序列

x(n)=A⋅e n=0:N-1 采用MATLAB的实现方法,如: x=A*exp((σ+j*ω0)*n)

为了画出复数信号x[n],必须要分别画出实部和虚部,或者幅值和相角。MATLAB函数real、imag、abs和angle可以逐次计算出一个复数向量的这些函数。

2、基本数字调制信号

(1).二进制振幅键控(2ASK)

最简单的数字调制技术是振幅键控(ASK),即二进制信息信号直接调制模拟载波的振幅。二进制幅度键控信号的时域表达式:SASK(t)=[∑ang(t-nTs)]cosωct

其中,an为要调制的二进制信号,gn(t)是单极性脉冲信号的时间波形,Ts表示调制的信号间隔。 (σ+jω0)n 典型波形如下:

图1 – 1二进制振幅键控信号时间波形

(2).二进制频移键控(2FSK)

在二进制数字调制中,若正弦载波的频率随二进制基带信号在f1和f2两个频率点间变化,则产生

二进制移频键控信号(2FSK信号)。二进制频域键控已调信号的时域表达式为: ⎡⎤⎡⎤S2FSK(t)=⎢∑ang(t-nTS)⎥cosω1t+⎢∑ng(t-nTS)⎥cosω2t ⎣n⎦⎣n⎦这里,ω1=2πf1,ω2=2πf2,an是an的反码。

an

载波信号1 t 载波信号2 t

2FSK信号 t

(3).二进制相移键控(2PSK或BPSK)

在二进制数字调制中,当正弦载波的相位随二进制数字基带信号离散变化时,则产生二进制移相键控(2PSK)信号。通常用已调信号载波的0°和 180°分别表示二进制数字基带信号的 1 和 0。二进制移相键控信号的时域表达式为:

⎡⎤

S2PSK(t)=⎢∑ang(t-nTS)⎥cos(ωct+φi),φi=0或π

⎣n⎦

(3).二进制相移键控(2PSK或BPSK)

在二进制数字调制中,当正弦载波的相位随二进制数字基带信号离散变化时,则产生二进制移相键控(2PSK)信号。通常用已调信号载波的0°和 180°分别表示二进制数字基带信号的 1 和 0。二进制移相键控信号的时域表达式为:

⎡⎤

S2PSK(t)=⎢∑ang(t-nTS)⎥cos(ωct+φi),φi=0或π

⎣n⎦

因此,DTMF信号可以看作两个有限长度的正弦序列相加,正弦信号的频率由按键数字或字母符号对应的频率决定。如,数字“8”由行频852Hz和列频1336Hz决定。

四、实验目的:

1、 掌握几种基本的离散时间信号(包括单位采样序列,单位阶跃序列,单频正弦序列,单频复指

数序列,实指数序列等)。

2、 能够熟练利用MATLAB产生这些基本的离散时间信号。

3、 理解双音多频DTMF信号、ASK、FSK、BPSK等信号的产生原理。

4、 学习并运用MATLAB产生各种通信中的调制信号及双音多频信号。

五、实验内容:

1、对几种基本离散时间信号(包括单位采样序列,单位阶跃序列,正弦序列,复指数序列,实指数序列等)在MATLAB中编程产生。

2、(拓展要求)利用MATLAB编程产生2ASK,2FSK,2PSK等数字调制信号。

3、(拓展要求)利用MATLAB编程产生理解双音多频DTFM信号。

4、(拓展要求)利用MATLAB编程产生高斯白噪声序列。

5、(拓展要求)利用MATLAB中的谱分析函数对正弦信号的频谱进行分析。

6、通过硬件(DSP)实验箱演示上述信号的时域(示波器)波形与频域波形(计算结果)。

六、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

安装MATLAB软件的PC机一台,DSP实验演示系统一套。

七、实验步骤:

1、在-20≤n≤20内,画出单位下列信号:

(a).单位采样序列x1[n]=δ[n]和单位阶跃序列x2[n]=u[n]的时域波形图。

(b).y1[n]=x1[n+5]、y2[n]=x2[n-8]的波形。说明x1[n]与y1[n]、x2[n]与y2[n]之间的关系。

2、画出下列信号在0≤n≤100内的波形。 ⎛πn⎫x3[n]=sin ⎪⎝16⎭

⎛n⎫x4[n]=sin ⎪⎝2⎭

⎛πn⎫⎛3πn⎫x5[n]=cos ⎪+cos ⎪⎝12⎭⎝8⎭

观察x3[n]、x4[n]、x5[n]是否周期信号。如果是周期信号,信号的基波周期是什么?如果不是

周期信号,说明原因。

3、在0≤n≤30内,画出下列信号: nx6[n]=0.2(0.8) (-1/12+jπ/6)nx7[n]=e对于复数序列,要求分别画出实部和虚部;幅值和相角。若把x6[n]中的底数0.8分别改为1.2、

-0.8,讨论产生的时域波形有何变化。总结指数序列的底数对序列变化的影响。

4、(拓展要求)设计产生数字二进制序列:1 0 1 0 1 0 的2ASK、2FSK、2PSK调制信号。已

知符号速率Fd=10Hz(即时间间隔Ts为0.1),输出信号的采样频率为20Hz。

(a).2ASK信号的载波频率Fc=5Hz,

(b).2FSK信号载波1频率F1=5Hz,载波2频率F2=1Hz。

(c).2PSK载波频率Fc=1Hz。

分别画出以上信号调制前后的时域波形图。

5、(拓展要求)利用MATLAB产生DTMF双音多频信号。画出数字“0”的时域波形图。

6、(拓展要求)MATLAB函数randn(1,N)可以产生均值为0,方差为1的高斯随机序列,也就是

白噪声序列。试利用randn函数产生均值为0.15,方差为0.1的高斯白噪声序列x8[n],要求序列时域范围为0≤n≤100。画出时域波形图。同时将实验步骤2中产生的信号x2[n]与x8[n]相加,将得到的波形与x2[n]的波形做比较。

7、(拓展要求)利用MATLAB中的谱分析函数画出x3[n]、x4[n]、x5[n]的频谱。与理论上根据傅

立叶变换的定义计算出的x3[n]、x4[n]、x5[n]的频谱进行比较。

8、通过硬件(DSP)实验箱演示上述信号的时域(示波器)波形与频域波形(计算结果)。

八、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

程序:

(1)产生x1[n]、x2[n]、y1[n]、y2[n]、x3[n]、x4[n]、x5[n]、x6[n]、x7[n]序列的程序

(2)产生2ASK、2FSK、2PSK调制信号的程序(拓展要求)

(3)产生DTMF信号的程序(拓展要求)

(4)高斯白噪声序列的产生程序(扩展要求)

(4)正弦信号频谱分析的程序(扩展要求)

clear all;

clc;

n=101;

%单位采样序列

x1=zeros(1,n);

x1(1)=1;

x1=[zeros(1,100),x1];

%单位阶跃序列

x2=ones(1,n);

x2=[zeros(1,100),x2];

n1=0:n-1;

yn1=n1-5;

yn2=n1+8;

%100;

Fs=1000;

n2=0:100;

%正弦序列

x3=sin(2*pi*n2/32);

x4=sin(n2/2);

x5=sin(pi*n2/12)+cos(3*pi*n2/8);

%指数序列

n3=0:30;

x61=0.2*(0.8.^n3);%实指数序列

x62=0.2*(1.2.^n3);

x63=0.2*((-0.8).^n3);

x7=exp((-1/12+1i*pi/6)*n3);%复指数序列

%画出图形

figure(1)

subplot(2,2,1),stem(n1,x1),title('x1'),axis([-20,20,0,1]);

subplot(2,2,2),stem(n1,x2),title('x2'),axis([-20,20,0,1]);

subplot(2,2,3),stem(yn1,x1),title('y1'),axis([-20,20,0,1]);

subplot(2,2,4),stem(yn2,x2),title('y2'),axis([-20,20,0,1]);

figure(2)

subplot(3,1,1),stem(n2,x3),title('x3'),axis([0,100,-1,1]);

subplot(3,1,2),stem(n2,x4),title('x4'),axis([0,100,-1,1]);

subplot(3,1,3),stem(n2,x5),title('x5'),axis([0,100,min(x5),max(x5)]);

figure(3)

subplot(3,1,1),stem(n3,x61),title('x6 a=0.8'),axis([0,30,min(x61),max(x61)]);

subplot(3,1,2),stem(n3,x62),title('x6 a=1.2'),axis([0,30,min(x62),max(x62)]);

subplot(3,1,3),stem(n3,x63),title('x6 a=-0.8'),axis([0,30,min(x63),max(x63)]);

figure(4)

subplot(4,1,1),stem(n3,abs(x7)),title('x7幅值'),axis([0,30,min(abs(x7)),max(abs(x7))]);

subplot(4,1,2),stem(n3,angle(x7)),title('x7相角'),axis([0,30,min(angle(x7)),max(angle(x7))]); subplot(4,1,3),stem(n3,imag(x7)),title('x7虚部'),axis([0,30,min(imag(x7)),max(imag(x7))]); subplot(4,1,4),stem(n3,real(x7)),title('x7实部'),axis([0,30,min(real(x7)),max(real(x7))]); %调制

x_base=[1,0,1,0,1,0];

Fd=10000;

t=linspace(0,0.6,6*Fd);

if(x_base(1)==1)

m=ones(1,Fd);

elseif(x_base(1)==0)

m=zeros(1,Fd);

end

for i=2:6

if(x_base(i)==1)

m=[m,ones(1,Fd)];

elseif(x_base(i)==0)

m=[m,zeros(1,Fd)];

end

end

%2ASK

Fc_A=5;

S_ask=m.*cos(2*pi*Fc_A*t);

figure(5)

subplot(4,1,1),stem(0:0.1:0.5,x_base),title('序列An'),axis([0,0.6,0,1]),xlabel('s');

subplot(4,1,2),plot(t,m),title('mt'),axis([0,0.6,0,1.5]),title('mt'),xlabel('s');

subplot(4,1,3),plot(t,cos(2*pi*Fc_A*t)),title('mt'),axis([0,0.6,-1.2,1.2]),title('载波信号'),xlabel('s'); subplot(4,1,4),plot(t,S_ask),title('mt'),axis([0,0.6,-1.2,1.2]),title('2ASK调制信号'),xlabel('s'); %2FSK

F1=5;F2=1;

s1=m.*cos(2*pi*F1*t);

s2=(1-m).*cos(2*pi*F2*t);

S_fsk=s1+s2;

figure(6)

subplot(4,1,1),plot(t,m),axis([0,0.6,0,1.5]),title('mt'),xlabel('s');

subplot(4,1,2),plot(t,s1),axis([0,0.6,-1.2,1.2]),title('载波信号1 F=5Hz)'),xlabel('s');

subplot(4,1,3),plot(t,s2),axis([0,0.6,-1.2,1.2]),title('载波信号2 F=1Hz'),xlabel('s');

subplot(4,1,4),plot(t,S_fsk),axis([0,0.6,-1.2,1.2]),title('2FSK调制信号'),xlabel('s');

%2PSK

Fc_P=1;

S_psk=(2*m-1).*cos(2*pi*Fc_P*t+pi);

figure(7)

subplot(4,1,1),plot(t,2*m-1),axis([0,0.6,-1.5,1.5]),title('mt'),xlabel('s');

subplot(4,1,2),plot(t,cos(2*pi*Fc_P*t+pi)),axis([0,0.6,-1.2,1.2]),title('正相载波信号'),xlabel('s'); subplot(4,1,3),plot(t,-cos(2*pi*Fc_P*t+pi)),axis([0,0.6,-1.2,1.2]),title('反相载波信号'),xlabel('s'); subplot(4,1,4),plot(t,S_psk),axis([0,0.6,-1.2,1.2]),title('2PSK调制信号'),xlabel('s');

%DTFM

t_dt=linspace(0,0.02,10000);

x_dtfm=cos(2*pi*941*t_dt)+cos(2*pi*1366*t_dt);

plot(t_dt,x_dtfm);

%rand

N=201;

x8=sqrt(0.1)*randn(1,N)+0.15;

x_rnd=x2+x8;

figure(8)

subplot(3,1,1),stem(n1,x2),title('X2');

subplot(3,1,2),stem(n1,x8),title('高斯信号');

subplot(3,1,3),stem(n1,x_rnd),title('加噪声后X2');

%FFT

N_smp=length(n2);

fre=linspace(-1,1,N_smp)*Fs/2;

y3=abs(fftshift(fft(x3)));

y4=abs(fftshift(fft(x4)));

y5=abs(fftshift(fft(x5)));

figure(9)

subplot(3,1,1),plot(fre,y3),xlabel('Hz'),title('X3频谱'),xlabel('频率Hz'),axis([-100,100,1.2*min(y3),1.2*max(y3)]);

subplot(3,1,2),plot(fre,y4),xlabel('Hz'),title('X4频谱'),xlabel('频率Hz'),axis([-200,200,1.2*min(y4),1.2*max(y4)]);

subplot(3,1,3),plot(fre,y5),xlabel('Hz'),title('X5频谱'),xlabel('频率Hz'),axis([-300,300,1.2*min(y5),1.2*max(y5)]);

结果:

(1)x1[n]、x2[n]、y1[n]、y2[n]、x3[n]、x4[n]、x5[n]、x6[n]、x7[n]的时域波形

(2)信号的时移:x1[n]与y1[n]、x2[n]与y2[n]之间的关系。 答:y1[n]相当于x1[n]向左平移5个单位,y2[n]相当于将x2[n]向右平移8个单位

大学dsp实验心得体会 篇3

//EnablePWMpins;GpioMuxRegs.GPAMUX.all=0;GpioMuxRegs.GPBMUX.all=0;EDIS;;//Step3.Clearallinterrup;//DisableCPUinterrupts;DINT;;//InitializethePIEcontro;//ThedefaultstateisallPI;//ar

// Enable PWM pins

GpioMuxRegs.GPAMUX.all = 0x00FF; // EVA PWM 1-6 pins

GpioMuxRegs.GPBMUX.all = 0x00FF; // EVB PWM 7-12 pins

EDIS;

// Step 3. Clear all interrupts and initialize PIE vector table:

// Disable CPU interrupts

DINT;

// Initialize the PIE control registers to their default state.

// The default state is all PIE interrupts disabled and flags

// are cleared.

// This function is found in the DSP281x_PieCtrl.c file.

InitPieCtrl;

// Disable CPU interrupts and clear all CPU interrupt flags:

IER = 0x0000;

IFR = 0x0000;

// Initialize the PIE vector table with pointers to the shell Interrupt

// Service Routines (ISR).

// This will populate the entire table, even if the interrupt

// is not used in this example. This is useful for debug purposes.

// The shell ISR routines are found in DSP281x_DefaultIsr.c.

// This function is found in DSP281x_PieVect.c.

InitPieVectTable;

// Step 4. Initialize all the Device Peripherals:

// This function is found in DSP281x_InitPeripherals.c

// InitPeripherals; // Not required for this example

InitXintf; // For this example, init the Xintf

// Step 5. User specific code, enable interrupts:

init_eva;

//init_evb;

while(1)

for(i=0;i<65535;i+=1000)

Reg06=0;

EvbRegs.CMPR6 = i;

delay_loop;

void delay_loop

{ short i,j;

for (i = 0; i < 1000; i++)

{for (j = 0; j < 10; j++);}

void init_eva

// EVA Configure T1PWM, T2PWM, PWM1-PWM6

// Initalize the timers

// Initalize EVA Timer1

EvaRegs.T1PR = 0xFFFF; // Timer1 period

EvaRegs.T1CMPR = 0x3C00; // Timer1 compare

EvaRegs.T1CNT = 0x0000; // Timer1 counter

// TMODE = continuous up/down

// Timer enable

// Timer compare enable

EvaRegs.T1CON.all = 0x1042;

// Initalize EVA Timer2

EvaRegs.T2PR = 0x0FFF; // Timer2 period

EvaRegs.T2CMPR = 0x03C0; // Timer2 compare

EvaRegs.T2CNT = 0x0000; // Timer2 counter

// TMODE = continuous up/down

// Timer enable

// Timer compare enable

EvaRegs.T2CON.all = 0x1042;

// Setup T1PWM and T2PWM

// Drive T1/T2 PWM by compare logic

EvaRegs.GPTCONA.bit.TCMPOE = 1;

// Polarity of GP Timer 1 Compare = Active low

EvaRegs.GPTCONA.bit.T1PIN = 1;

// Polarity of GP Timer 2 Compare = Active high

EvaRegs.GPTCONA.bit.T2PIN = 2;

// Enable compare for PWM1-PWM6

//EvaRegs.CMPR1 = 0x0C00;

//EvaRegs.CMPR2 = 0x3C00;

EvaRegs.CMPR3 = 0xFC00;

// Compare action control. Action that takes place

// on a cmpare event

// output pin 1 CMPR1 - active high

// output pin 2 CMPR1 - active low

// output pin 3 CMPR2 - active high

// output pin 4 CMPR2 - active low

// output pin 5 CMPR3 - active high

// output pin 6 CMPR3 - active low

EvaRegs.ACTRA.all = 0x0666;

EvaRegs.DBTCONA.all = 0x0000; // Disable deadband

0xA600;

void init_evb

// EVB Configure T3PWM, T4PWM and PWM7-PWM12

// Step 1 - Initialize the Timers

// Initialize EVB Timer3

// Timer3 controls T3PWM and PWM7-12

EvbRegs.T3PR = 0xFFFF; // Timer3 period

EvbRegs.T3CMPR = 0x3C00; // Timer3 compare

EvbRegs.T3CNT = 0x0000; // Timer3 counter

// TMODE = continuous up/down

// Timer enable

// Timer compare enable

EvbRegs.T3CON.all = 0x1042;

// Initialize EVB Timer4

// Timer4 controls T4PWM

EvbRegs.T4PR = 0x00FF; // Timer4 period

EvbRegs.T4CMPR = 0x0030; // Timer4 compare

EvbRegs.T4CNT = 0x0000; // Timer4 counter

// TMODE = continuous up/down

// Timer enable

// Timer compare enable

EvbRegs.T4CON.all = 0x1042;

// Setup T3PWM and T4PWM

// Drive T3/T4 PWM by compare logic

EvbRegs.GPTCONB.bit.TCMPOE = 1;

// Polarity of GP Timer 3 Compare = Active low

EvbRegs.GPTCONB.bit.T3PIN = 1;

// Polarity of GP Timer 4 Compare = Active high

EvbRegs.GPTCONB.bit.T4PIN = 2;

// Enable compare for PWM7-PWM12

EvbRegs.CMPR4 = 0x0C00;

EvbRegs.CMPR5 = 0x3C00;

EvbRegs.CMPR6 = 0xFC00;

// Compare action control. Action that takes place

// on a cmpare event

// output pin 1 CMPR4 - active high

// output pin 2 CMPR4 - active low

// output pin 3 CMPR5 - active high

// output pin 4 CMPR5 - active low

// output pin 5 CMPR6 - active high

// output pin 6 CMPR6 - active low

EvbRegs.ACTRB.all = 0x0666;

EvbRegs.DBTCONB.all = 0x0000; // Disable deadband

0xA600;

龙 岩 学 院

实 验 报 告

班 级 07电本(1)班 学号 20xx050344 姓 名 杨宝辉 同组人 独立 实验日期 20xx-6-3 室温 大气压 成 绩

高速A/D转换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高速 AD工作的基本原理。

2.了解如果通过软件正确的控制高速AD。

3.掌握对高速 AD正确操作的过程

二、实验设备

1. 一台装有CCS软件的计算机;

2. DSP实验箱;

3. DSP硬件仿真器;

三、实验原理

实验箱用的高速 AD 为 TLC5510,它是一个 CMOS 结构的、具有高达20MSPS 的8位模数转换器。TLC5510 采用单5V 供电,功耗仅为 130mW。TLC5510 内部包含有一个采样保持电路、具有高阻输出的并行接口以及内部参考电压等。

TLC5510 采用半 FlASh 结构,与 FlASh 结构相比,它不仅减少了功耗,而且提高了芯片的集成度。TLC5510 采用两步转换实现一次完整的转换,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内部比较器的个数,其输出数据的延迟为2.5个时钟周期。TLC5510 采用 3 个内部参考电阻产生一个标准2V的参考电压,要实现内部参考电压仅需要通过外部的简单连线即可。

大学dsp实验心得体会 篇4

凭着一股执着的信念,抱着满腔的热情,更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我们实验成员四人走到了一起,展开了创新性实验为期一年的探索之旅。

综合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有区域、分阶段的实地考察,设定单一的研究因素,取样、检测、分析、总结,一点一滴地寻找出影响蛙类生境的各项因素,并通过实验来设定不同的实验对照组,从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的青蛙与福寿螺的相互影响关系及不同理化性质水样对青蛙的生长发育的影响关系等方面进行探究,验证影响蛙类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从而在保护蛙类的工作上取得一定的进展,这就是我们实验的计划步骤。然而,实验进行得并不顺利。首先在专业知识水平上,我们显得力不从心。所以在准备阶段,我们就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摸索,通过各方面的途径去搜集相关的信息资料,并结合韶关的实际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初步制定一系列认为确实可行的实验方案。此外,我们积极联系实验导师进行分析指导。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就按实验方案展开了野外实验及实验室单一对照实验的工作。由于需要上课,我们的实验只能利用极其有限的课余时间来进行;而又由于实验涉及的地点范围比较广,我们的时间安排的十分紧凑,而作为非韶关人的我们实验四人,对韶关的地理区域又是一个难题。因此,我们只能步步探索,由近及远的分阶段进行。更不尽人意的是韶关多变的天气常常是我们的拦路虎,本已安排好的实验内容就是因多变的天气而被迫更改,有时是被突如其来的大雨淋得措手不及,有时又被似火骄阳晒得头冒金星,再加上难以把握的实验研究对象及相关因素的变更,实验的难度远在我们的意料之外。但既选之,则安之,困难并没有把我们吓倒,在次次的困难面前,我们始终紧咬牙关,从最小处分析起,从最有可能处入手,共同鼓励,步步克服,用最默契的行动来继续着实验的每一个步骤,所以在最迷茫的时候,我们都是相互地笑着走过。

当然,实验过程中的预期的或是意料之外的收获总能增加我们奋斗的动力,让我们感到欣喜或快乐的事情也常有出现。半年多的时间里,一起赤足涉水,一起选择样方,一起饲养实验动物,一起挤公交,一起撑开雨伞,一起遮挡太阳,一起摸索,一起分享。。。。。。每一天的时间总是那么有限,而我们总是过得分外的充实,我们会为每一次出行而兴奋不已,也会为每一次的目标尽最大的努力,每个人不同的思维角度最终总是回归成一条满意的直线。。。。。。。

呵呵,如果说道不同不相为谋,那么我们实验成员四人就是道相同共为谋了。实验仍在继续,我们的目光也放得更远了,这次的实验不仅是提供一个创新平台予我们,更让我们身心有了另一次的成长的机会。

大学dsp实验心得体会 篇5

大二的时候,我在大学的网站上得知了大学生SRP项目计划的申报。由于我和同学都很想尝试一下,我们在看了相关的文章以及在网上搜集了一些资料后,带这对科研研究的兴趣,我们很谨慎地向老师征求作我们指导老师的意见。老师欣然接受,并给了我们两本文献帮助我们进行研究。12月份课题得到大学立项之后,我们就着手开始为课题做准备。我们从20xx年x月进入化学化工学院研究生实验室,从事“新型配合物敏感载体PVC膜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构建及表征”课题的有关实验。

在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P” 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阅读了大量的科技文献,特别是部分英文文献的学习,大大开拓了我的视野、拓宽了我们的知识面。在大量文献和实际操作的基础之上,我们认真思考,进行实验的设计和规划、策划,这锻炼了我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平时,我们还不断的向老师、学长请教,与同学、朋友交流,无形中增强了我们的学习能力和交流能力。 它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而且对于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开阔我们的视野,培养我们的探究精神,了解最新的科技动态,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十分有意义的。

通过半年多的实验工作,使我们对从事科学研究和实验操作有了较为深刻和清晰的认识。首先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对本课题有了一个整体的、清晰的认识,在指导老师热心帮助下,主动参与确定具体实验方案、进程,并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地思

考和分析、解决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研究生实验室的浓厚实验氛围内,在这个温暖欢快的大家庭里,我们在思想和心理上不断的成长。

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的问题,比如在有机合成部分,需要的时间特别长,有时候都从早上10点多一直到晚上11点多钟,我们小组成员就轮流看管这合成反应。在就如实验的药品没有按预期的到达,导致了实验的终断,我们只好了延迟申请。做实验真的很苦、很累、很枯燥,但是看到实验室的师兄师姐们都很努力,这也平添了我们几分吃苦耐劳的精神。在经历了一些挫折和考验之后,我们感到自己变得更加的顽强和坚韧了。人贵有恒,就因为做到持之以恒实在是难。人世间为什么难以有恒呢?主要原因是人有惰性。天长日久,便觉得烦,觉得累,觉得苦,于是松懈,于是停顿,于是停止,于是前功尽弃、功亏一篑。任何事情的成功,都不可奢望一蹴而就。俗话说“功到自然成”。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具备持之以恒的品质。而在这次SRP项目当中,我算是真正的理解了这四个字的含义。

在SRP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受到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道所措,这让我感到非常的难过。总以为自己学的不错,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这些与实践还有一段距离。老师常说理论要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我们自身最大的价值。当我真正独立去实践,去体验的时候,我才突然发现:原来那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这次实习让我深刻明白了许多做人道理,向他人虚心求教,与人文明友好交往等一些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都要在实际生活中认真的贯彻,好的习惯也要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培养。在工作中和其他成员保持良好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对于自己在校大学生,面临踏入社会的人来说,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他们就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次所学到的经验和知识大多来自老师和小组成员的教导。我们每完成一项工作都会向老师征询意见,总结以前的工作并且计划接下来的工作,所以与老师的有效配合也是我们结题的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以后还要争取更多的这样的训练来完善自己充实自己。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在这为期两年的课题研究过程当中,我们感觉收获颇多,受益匪浅。这次SRP实践,我认为是一次成功的有用的实践。它是我大学期间的一段重要的经历,也是我一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在此感谢学校给了我们这次锻炼的机会,最后,我用几句话来总结我的SRP实践心得体会: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我们要积极地面对困难,挑战自我。


相关文章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