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保护存在问题 再谈古树名木保护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2024-01-31 13:54: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古树保护存在问题 再谈古树名木保护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古树保护存在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积极开展古树名木保护,严格落实古树名木管护措施,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法规、技术标准不断完善,人才队伍不断扩大,资金基本得到保证,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逐步实现了有规矩可依、有标准可参照、有制度去约束、有队伍去落实、有资金做保障的良好局面。但是,一些地区,特别是广大乡村,有些古树仍然未得到有效保护,被弃养、被损害的案例时有发生。

一、古树保护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层面的问题

1.最后一公里出问题

这里所说的最后一公里,是指街道、乡村的古树名木管理。虽然我国各省市都在乡镇、村级政府部门设置了负责古树名木管理的人员,但是有的对专业知识了解甚少,有的对古树名木法规、技术标准不清楚或一知半解,有的对古树名木保护的意义缺乏认知。这就形成了中央、省、市、区县的政策精神,最后到街道、乡镇、村落实时,被淡化的局面。这是导致有些街道、老旧小区、偏远乡村的古树名木得不到有效保护的原因之一。

2.情和法两难全

街道、乡村中负责管理古树的人员,与居民或村民可能是乡里乡亲,抬头不见低头见,有时也因个别村民的飞扬跋扈,当遇有损坏古树的行为时,多以不产生纠纷为目的,导致古树长期遭受损害的问题得不到解决。执法中曾遇到这样的案例,某株生长在居民家门口的古树已经被台阶卡脖子了,当敦促村级公职人员协调解决时,表现的很消极,甚至认为老百姓的台阶比古树重要,不予配合解决。类似的情况在全国各地屡见不鲜。

3.存在不懂法现象

当古树与村民修建房屋利益发生冲突时,受伤的有可能是古树。这也是造成乡村建设中古树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百姓生活富裕了,好多村民开始翻建房屋,把影响房屋修建的古树枝杈去掉视为当然,把硬化古树周边的土地供出行或停车视为应当……

当然,懂事理、识大局的居民占绝大多数。2023年6月,笔者在某地参加一棵树龄400余年的古树现场诊断时,遇到了一位爱树的居民。当听到此古树树势衰弱时,她就一直不停地掉泪,提出只要对古树好,拆什么都同意。她还拿出小时候、上学后、出嫁后、带孩子回娘家时与古树的合影照片。看得出来,她对这株古树有很深的感情。若是社会公众都有这位居民的情怀,我国的古树保护定会好上加好。

(二)技术层面的问题

1.保护性破坏

保护性破坏指,保护出发点是好的,但保护性行为的结果却适得其反。 这样的案例很多,具体表现为给古树建豪华围栏,过度铺装,建排水不畅的木栈道,支撑树体导致树皮腐烂,填充树洞导致树干腐朽,等等。

以填充树洞为例,我国大多数地方标准中,都把用聚氨酯填充作为树洞修补核心技术之一。 早在2010年,北京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的技术人员就对用聚氨酯填充的树洞进行了大量调研。 研究发现,古树树洞被填充后,会造成树干芯材严重腐烂,其他任何形式的填充也是如此。 这不难理解,树干发生腐烂,出现了中空,但水汽仍然存在,在密封的环境下,水汽会造成大量木腐菌活动,进而造成活组织发生腐烂。 《城市古树名木养护与复壮技术规程》(GB/T51168-2016)中有不进行各种形式的填充的规定,各地应积极对照国标中的规定,对地方标准的相应条款进行修订。 总之,各种形式的保护性破坏问题是当前我国古树名木保护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尤其是随着资金投入越来越大,保护性破坏的案例有增多趋势,此问题应引起高度注意。

2.门槛低,队伍良莠不齐

一线实操人员门槛低,队伍良莠不齐,这是技术层面的另一个大问题。 当前,我国各地的古树复壮工程多由园林公司进行操作,但古树复壮不同于一般的园林工程,古树的问题就像医院的疑难杂症科或老年科,一般的林业、园林技能解决不了全部问题,需要综合技能、综合知识,还需要制订有针对性的养护复壮措施,精心按方案开展专业施工。 因此,如何提高门槛准入、加大对技术队伍的培训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加强古树保护的相应对策

(一)技术层面

影响古树生长的因素很多,每株树都会因树种、立地条件的不同而不同,但是以下几点具有共性。

左图:去铺装,扩大营养面积 右图:支撑托碗打孔,防止树皮腐烂

1.生境不被负向扰动

生长环境对古树生长至关重要。 古树的理想生活环境可以描述为有足够大的土壤面积,不会产生积涝也不会发生严重干旱,不被人为干扰(如践踏土壤),有适度的自然植物群落。 城市、乡镇的古树,多生长在寺庙、宫殿、房屋、大院等有限空间内,这些建筑经常要进行修缮,这就导致古树的生长环境处于不时被扰动的状态。 这也是为什么我国关于古树的国家层面和省市层面的规定和标准里,有对建设项目影响到古树的必须进行避让的规定。 另一个重要约束,就是规定古树树冠垂直投影下外5米,为古树保护范围的规定。 这个范围是古树正常生长的生活环境,应不被扰动; 即使被扰动,也应该是有利于古树生长的扰动。 因此,在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中,保证古树的生长范围不被负向扰动应该是被遵守的红线。

2.适度施肥

适度施肥很关键。 农作物生长需定期施肥,若不施肥会极大影响产量。 同理,古树应该定期施肥,而且应矿质养分、有机肥、微肥都施用,尤其是对那些大量开花结果的古树。 调研发现,部分一线单位一般只给古树施有机肥,不补充矿质养分,这是不正确的。 古树几百年或几千年吸收同一块土壤的养分,往往缺肥或肥比例失衡,因此应该合理施肥。 同时施肥应有度,施肥不当会给古树带来危害。 古树施肥后若生长过快,会造成树冠过大,导致树体结构不稳固,如遇雷雨大风天气造成大枝或树干折断。 正确的施肥方法是: 全营养,量不能大,也不能过勤,以能保证古树健康生长又不导致过度生长为宜。

自然土层中树木的根(上) 铺装下树木的根(下)

3.增加古树自然土壤面积

一是破除铺装。 古树周边过度铺装是古树生存的最大障碍,是造成古树衰弱的主要原因。 公园中游人践踏严重的地方,表层土壤硬度非常大。 当土壤硬度很大时,树木根系呼吸困难,生长受限,吸收面积减少,易受损伤或死亡,进而造成古树树势衰弱。 2022年,广西开展古树名木过度硬化专项整治行动,北京也开展了联通树池创建古树保护微小区行动,这些做法值得借鉴推广。

二是扩大营养面积。 2021年,北京年龄最长的古树“九搂十八杈”的复壮工作是一个值得思考的案例。 此前,首都绿化部门20年来对此古树多次实施挖复壮沟、复壮穴等措施,虽有效果,但不明显。 这促使我们思考,对于这株巨大的生命体来讲,一味地进行局部的土壤改良的做法是不是过于保守? 换一个思路,若对整体环境进行提升,会不会更好? 答案是肯定的。 在改建了道路,拆除了部分房屋,扩大了1000多平方米的营养面积后,这株古树在第二年就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4.深沟改良土壤

古树根系土壤经长期沉降,会发生板结,通气、透水性能大大减弱。 实践中,技术人员常采用挖复壮沟的方式对古树根系周边土壤进行改良。 我国南北方的施工单位,挖复壮沟的深度一般在0.8米—1米。 研究发现,这个深度过浅,容易造成复壮沟积水或干旱。 挖复壮沟的目的是打通水汽通道,只有深度在2米以下时,水汽循环通路才能被打开。 为此,北京市古柏树养护与复壮地方标准制定时,提出了深沟复壮法的概念,建议复壮沟的深度在2.5米左右。 这对地下水位较低的地区的古树复壮尤为重要。

5.对古树进行“体检”

此项工作具有很强的引领或导向作用。 古树复壮和救治工作能不能实现预期结果,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了解清楚这株古树的现状,找出问题,对症施法、对症下药。 实践中,对衰弱、濒危、重要的古树应开展基础体检和精细体检。 基础体检内容包括基本信息确认、生长环境评价(生长环境基本情况、保护范围、生长环境总体情况)、树体生长势评价、树体损伤情况评价(树体倾斜情况、树体空腐情况、分枝点异常、虫害发生情况、病害发生情况)、已采取的地上复壮保护措施情况、已采取的土壤改良措施情况; 精细化体检包括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容重、全盐量或EC值、pH值、含水量、水解氮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土壤质地、土壤中含有杂物情况、埋干情况、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m)、支撑位置及其稳固性、工艺水平、美观度,排水处理、复壮沟宽度、累计长度、复壮井添加基质的组成。

(二)管理层面

一是建立国家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 目前,有些省份已经制定了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古树名木保护的行政法规正在制定中,新法规将会进一步细化古树名木保护法律责任,形成依法保护古树名木的长效机制。

二是加强建设工程避让古树的执行力度。 在城市中,为古树留下一方生存的天地,带给城市的不仅是厚重,还有幸福。 城乡建设必须做好树木保护,最大限度避让古树名木。 据了解,有的省市建立了建设项目“多规合一”协同信息平台。 平台由建设项目办事服务网、市规划国土委内部协同平台和委办局间协同会商平台三部分组成,凡建设项目涉及的古树,在规划审批阶段就给予规避。 这种做法值得借鉴与推广。

三是创新思路,着重加强胡同、乡村的古树名木保护。 古树生长空间和市民、村民的生产生活空间交织时,处理好二者关系的根本在于,应进一步落实古树名木保护的属地责任。 一些做得好的省市的经验表明,属地部门的积极作为,协调与沟通工作是重中之重,同时,老百姓的理解、技术上的创新、群众工作的智慧,都缺一不可。

四是加强引导,加大宣传。 加大古树名木保护宣传力度,引导全社会关心关爱古树名木,是一项长期工作。 保护古树名木理念应不仅限于园林或林业专业人士,不仅限于城市。 应拓展宣传渠道,创新宣传方式,把信息有效送达基层,让社会公众都知道保护古树名木的重要性和相关法律法规,并把保护古树名木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五是深化对古树名木的文化挖掘。 经研究发现,凡是有历史的古树名木,民众都会自动保护,有时会像对待自己的祖先一样。 其实每一株古树名木都有自己的历史和故事,未来应该花大力气挖掘其背后的故事,让古树名木所承载的历史文化活起来。 这也是实现对古树名木长久保护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信息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