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建设方案(专业现代学徒制方案范文第6篇)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现代学徒制建设方案(专业现代学徒制方案范文第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专业现代学徒制方案范文第1篇
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构建系统化、多样化和现代化的人才培养体系,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精神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安排部署,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全国、省、市、县职教工作会议为推力,以创新招生制度、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口,依托联盟、集团力量,发挥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的各自优势,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建立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现代学徒制度。
二、工作目标:积极行动,开拓创新,圆满完成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总结完善,全面推广,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全面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三、工作任务
1.加强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方面的深度合作,形成以订单培养和企业冠名班为主要形式的校企联合一体化招生新模式。
2.深化教学实训改革和校企合作,形成以产教融合、工学结合以及双导师制为主要内容的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3.创设校企联合培养学校教师、企业师傅的新机制,打造一支业务精良、德艺双馨的专兼职师资队伍。 4.推动学校和企业校在教学管理、评价考核、质量监控的系统化合作,建立以现代学徒制为特色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与运行机制。
四、组织机构:为加强领导,学校决定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各项工作。
组 长:何战会
副组长:张博 牛梦 杨芳 王向太 张冰峰 刘守龙
成 员:周党锋 王文 任伟国 赵刚 王明会 付建锋 冯永刚 李磊 王杰 陈飞亚 张睿 韩东煜 王亚琴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刘守龙负责操作执行。试点开始后将根据需要吸收政府、企业等人士加入领导小组并重新安排组织机构。
五、方法步骤:
1、准备阶段(2015年10月——2016年2月)
(1)学校向上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上报试点情况,争取项目政策、资金人员、设备等方面支持;
(2)学校上报职教联盟和集团请求支持帮助,取得相关成员单位协助配合。
(3)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研究选定试点专业、挑选试点学生、确定试点企业;
(4)实训处负责向合作企业提出建立现代学徒制的设想,计划、实施细则、规章制度并征询企业意见和建议;向试点学生及家长介绍现代学徒制的新政策、新规定、新要求并征询意见和建议;
(5)在协商基础之上制定出一整套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协议、制度、方案、计划、安排等制度措施。(学分计算、包括校企合作协议、学生与企业订单培养、集中实训、或顶岗实习协议、系统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管理、考试评价、学生教育管理、招生与招工,双导师制度、学徒管理办法、以及师资配备、保障措施等)
2、试点阶段(2016年3月——2017年6月)
(1)我校拟定第一批试点专业暂定为为:机加工、电子电工、汽车检测与维修;试点企业暂定为:陕西泰丰汽车制动有限公司、陕西华通机电有限公司,学生人数名单待定。
(2)学校与企业、学生与企业正式签订建立现代学徒制试点合作协议书,明确各自责任和义务及责、权、利相关规定,出台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方案和配套规章制度、政策措施。
(3)学校与企业共同实施相关培训计化,学生进校、进厂,教师进车间,师傅进课堂,逐次落实试点工作各项任务。
(4)2017年5月--6月,组织考试考核,学校成绩、考核、和企业考核评价全部纳入学分管理,岗位技能考评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证有机相结合;
3、总结完善阶段(2017年9月——2018年2月) (1)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和不足;
(2)重新研究制定《试点方案》及各项规章制度; (3)表彰奖励试点先进单位、教师、师傅和学生;
4、全面推广阶段(2018年3月——2018年6月)
(1)正式出台一套完善规范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方案细则和配套规章制度、政策措施。
(2)进一步扩大试点专业、学生以及试点企业范围,开展新一轮学徒制试点工作;
(3)稳步推进,最终建立企业全程、全方位参与包括学校招生、教学管理、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实习就业、评价考核等各环节在内的现代学徒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成立乾县职教中心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下设办公室,办公室成员包括合作企业负责人、学校相关处室负责人、企业技术人员、学校专业教师等。领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研究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形成协调有力、快速高效的工作机制,办公室具体实施试点工作。
(二)制度保障。制定包含试点工作实施办法、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经费管理实施细则、绩效考核办法及激励机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试点工作建设行为,保证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三)经费保障。根据相关制度和政策,学校将列支专项经费用于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开展,并积极争取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财政支持,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用于企业学徒培养,制定经费使用管理制度,确保专项经费专款专用。
专业现代学徒制方案范文第2篇
现代学徒制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以工学结合为模式的典型特征,让职业学校的学生既在校学习理论知识,又以学徒角色在企业进行实践学习。诸多学者对现代学徒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经过传统学徒制到现代学徒制的演化,学徒制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意义积极的一面逐渐大于消极的一面;同时,现代学徒制理论研究也不断应用到了教学实践中,从实践中发现一些目前仍存在的弊端,同时得到现代学徒制不管改革更新的启示。
一、现代学徒制的理论研究
1.现代学徒制的概念。关于学徒制的概念,ApprenticeSystem,主要指的是按照师父带领徒弟的方式,使徒弟学习并获取一项职业的或者行业的专职技能和知识原理的一种职业教育形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传统的学徒制对于工业替代手工业的革命应接不暇,产生了职业学所,后期西方国家重视学徒制职业教育,发展新的学徒制,发展为现代学徒制,成为“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之一”。现代学徒制主要是传统的学徒工与接受学校教育的学生融为一体,既是学生,也是技术工人,即一个个体两个身份。学校接受企业邀请为企业派出学徒人力,企业为学校实习学生提供实习岗位,接触实际技术的践行。因此,现代学徒制的特征是工学结合。
2.相关理论研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致力于当前技术专业职业教育的改革研究,其中关于学徒制方面的研究诸多,本文主要从学徒制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意义这一方面进行理论研究的概括。学徒制对于社会职业技术教育的意义,有着正反两面的意义。谷芳(2010)指出学徒制在我国实践在目前值得职业学校和企业借鉴的积极意义---(1)师徒关系亲密,利于掌握专业技术。(2)以获得专业技术能力为最终目的。(3)理论学习、技能学习、行业愿景与职业道德几者共同形成于同一学生一身。(4)理论联系实践,纯理论知识传递的瓶颈得以解决。(5)学习目标明确,可促进学生学习专项技能。(6)具有相应的行会监督管理,学徒制的灵活应用有外部制度保障。陈俊兰(2011)指出,我国目前毕业生众多,从招聘条件、职位需求、企业发展、行业前景、地区条件等诸多方面来看,学徒制有着强烈的需求,确实具有深入研究和发展的可行性、必要性。然而,学徒制具有否定意义的一面,也有学者提出。吴玉伦(2009)提出了学徒制的弊端,他指出,学徒制的确有积极的意义,然而,一些教育机构或学生本人过分依赖于实际操作的学习,而忽视理论基础的掌握;师父作为多年技术工人,在教授学生技术时或多或少带有自身经验、捷径或偏见,并不利于学徒完全掌握该门技术的实质内涵和正确操作。因此,正如陈俊兰(2006)所指出的,学徒制的构建并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需要不断改革的,首先要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保障学生工的基本权益,保障学徒制平稳运行。
二、现代学徒制理论在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
现代学徒制理论应用在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中,具有发展性的意义。学徒制是一种教育和培养技术人才的模式,特别针对需要某项特殊技术能力、实践性强、操作性强的专业,学徒制能够有效的弥补学校纯理论学习的瓶颈,为企业定向培养人才。
1.实践探索。本文以徐州技师学院酒店管理专业针对现代学徒制的实施与应用为例,分析现代学徒制理论在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探索。徐州技师学院酒店管理专业2013年开始实行学徒制的实践,与徐州海天假日大酒店合作,创办“海天假日班”,推行现代学徒制的“委培式”工学结合模式教育方法。该方法相当于招收学生、酒店企业、学校签订三方培养协议,酒店企业委托学校培养学生,学校为酒店企业培养差异化人才,二者共同制定教学培育方案,共同培育学徒(学生)。第一年,学校理论学习、基本专业技能学习,中间穿插酒店企业文化理念。这一年会聘请合作酒店企业的师傅来校进行专业知识的授课。第二年,酒店企业设置学徒工作岗位,跟着自己的师傅,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进行专业学习。此阶段对学生的管理和考核都要按照岗位考核标准进行,工资奖金薪酬福利待遇等同于同岗位的酒店企业职工。第三年,工作熟悉与毕业阶段。此阶段学生按照要求达到学校的学历、学位要求,结束学业,并且根据在酒店企业实习的情况确定自身的就业工作岗位以及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
2.优势与弊端。上述实践探索中,学校教育与酒店实践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学徒制模式,对于学生获得酒店管理与服务的知识、技术和能力,以及为酒店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管理骨干,都有着很大的优势。同时,不可避免的也存在一系列弊端。
2.1对师傅的管理的瓶颈。对师傅的管理瓶颈主要体现在考核方面。首先,一般酒店管理专业课的教师,很多都是从酒店聘请的多年从事该行业的师傅,也就是说,这位老师既是学校的老师,也是企业的员工,具有双重身份。学校聘请师傅的目的是为学生讲授专业课程,然而学校只是聘请的师傅,并没有强力约束;师傅是酒店员工,酒店的目的与学校的目的并不同。因此在考核师傅授课方面产生了矛盾。其次,酒店外聘师傅向学生传授的课程非常专业,非常具有实践性和经验性,学生都是新接触该专业,并非专业人才,因此很难对酒店外聘师傅的教学质量打分,很难对其进行考核。
2.2学生职业目标不明确的瓶颈。不能笼统的说这类学生全部学习自觉性不强,然而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可能相对来讲文化课水平较低,也存在叛逆、任性的性格,同时,他们都是初中毕业或者高中毕业生,年龄相对偏小,对自己的学生和学徒身份并不是很容易接受,对自己的未来似乎罕有思考。很多不愿意吃苦、对酒店管理行业有偏见的学生,对该专业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过程的认同感、归属感极低。学校对这类学生在适应学生与学徒角色转变、适应学校与社会的转变的指导和引导不完全到位。2.3学校管理体制的瓶颈。一方面,学徒制的实践受制于学校管理上的体制约束,另一方面,学校的管理体制缺少创新。具体变现为:学校并未将酒店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学进行创新改革,一向沿袭旧的课程教学模式;学校与酒店的合作并未深入改革,停留在聘任教师与分配学徒的表层;学校对于师资的可持续发展并未全面合理规划及不断更新;双师教师认定、教师的专业培训并未有效落实等等。
三、现代学徒制理论在酒店管理专业的探索启示
根据以上分析的学徒制在酒店管理专业实践的弊端,本文提出几点启示。
1.针对师傅管理瓶颈:创建人才库。创建学校外聘酒店师傅的人才库,激发酒店师傅乐于教学、善于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性。首先,根据平时业绩、经验、能力、学历、资质等方面,挑选酒店管理行业中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编入师傅的人才库,这是改善师傅管理瓶颈的人力资源保障。其次,根据酒店管理专业的行业考评要求,出台人才库人才申报条件和要求;出台教学考核办法;出台奖惩政策,包括物质奖励——奖金的提升、精神奖励——职位的晋升、物质的惩罚——奖金的扣除、精神的处罚——推出人才库。
2.针对学生职业目标瓶颈:优化课程设置。对于学生对酒店专业的偏见及对此专业、职业的不认同感和非归属感的问题,除了学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职业前景展望课程、举办优秀先进酒店管理人才讲座等途径之外,在课程设置上,应由学校与酒店合作,甚至聘请专家,进行酒店行业工作需求调研及思考→酒店管理专业行业具体工作岗位分析→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愿分析→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设立→开展适应教、学、做三合一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选用及时更新的、延伸补充的教材和资料,使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完全渗透和融合→专家论证→按照工作岗位和工作流程来设置教学课程和实践安排→具体实施与即时分析→毕业生的追踪调查与信息回馈→继续创新改革。
3.针对学校管理的瓶颈:深化政府、酒店企业、学校合作。第一,设计优质政府支撑。各级地市政府机构应出台相应政策,率先对学徒制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实施的肯定,并提出相应加大资金投入的办法;统筹社会各行业的支持力量,加强对学生、学徒在实践环节的薪酬、社会地位等的支持及肯定;制定一些有效办法缓解酒店管理行业就业难的问题;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学校、企业的权利义务,为学徒及毕业生合法权益的保障提供法律依据,也为学徒制的发展提供制度性的保障;给合作酒店相应的补助如税收减免等办法,促进他们培养学徒和社会专业人才。第二,加强酒店企业配合学徒制的积极性。避免一些酒店担心用工荒问题而不愿悉心培养专业人才的问题,大力推行现代学徒制在酒店企业的实践,对于酒店企业来说,可以招聘优秀的学徒在毕业之后到本企业正式工作,或者按照“招生招工”的办法将毕业生全盘端,对口就业。让学生从学生到学徒再到员工进行转变的过程,对酒店企业和酒店管理职业有归属感和认同感,最终原意为酒店企业服务,为酒店企业输送优质人才,创造人才红利。第三,学校做到大力实施现代学徒制的保障。“职业教育院校,务必开放其教学体系,扩展其与外界企业的联系,保证在校、学徒教学适应社会工作需要。”因此学校要创造现代学徒制具体实施的空间,首先要调研酒店企业工作岗位的实际情况,才能实施具体的教学课程,选取酒店管理人才培养适合的教材。其次要建立外聘酒店师傅的考核和奖励制度。再次要与酒店企业保持联系,强调师傅带徒弟来学习在校理论所不能学到的专业技能,根据实际需要实行工学结合的各种模式。第四,深化合作。建立完整统一且贯穿在校理论与酒店实践的教学管理机制,以“成果共享”为合作原则,互惠互利。如成立新的机构,囊括酒店企业与学校,由企业和学校分别安排集团负责人,以充分利用学校理论教育、酒店企业实践教育、行业协会监督促进三者合一的全方位合作为目标。作为学校提供学历教育、技能鉴定、课程教授、课业教室,获得毕业生及职业资格通过率,作为酒店企业提供师傅、实践课程,优先获得优秀毕业生、获取所需人力最终促进学生学业有成、就业率提升。新机构可对二者的具体需求进行即时的调节,建立平等交流平台,酒店企业参与学校课程设置、招生等各种,学校对企业人才进行“差异化”针对性培养,推动学校与酒店企业的发展,促进行业的发展进步,实现多赢。
作者:黄瑞皎 单位: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郝迎成,酒店管理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探究,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5(4).
[2]黄镜秋,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四川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
[3]李龙星,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实践研究,改革与开放,2012(12).
专业现代学徒制方案范文第3篇
从面上看, 现代学徒制和传统学徒制是一致的, 即都有师傅、徒弟以及师傅对徒弟的培训和指导, 都强调"做中教、做中学", 但是现代学徒制形成的基础、意义和价值与传统的学徒制有很大的不同, 学徒制的主体、形式、制度以及师生关系均发生了变化。
1“现代学徒制”学习方式的优势
从本质上看, 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而且“现代学徒制”是在“传统学徒制”的基础上结合教育实践发展进化而来的, 其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
(1) “ 现代学徒制” 由于学习的方式不同,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也缩短了培养时间。 传统“学徒制”属于个别教育, 在烹饪行业中“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思想普遍存在。 师傅教学往往会有所保留, 学徒只能在工作过程中随机学习, 学习周期长, 教育效率低下。
(2) 新老学徒制的教学过程中, 所传授的知识类型不同。“传统学徒制”是师傅全程教育, 负责徒弟的全部教育工作, 师傅的高度也就决定了徒弟的高度。 烹饪专业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和专业素养一直饱受诟病, 甚至有部分学生接触到这个专业后, 受不了师傅的臭脾气而另谋职业。 “现代学徒制”注重学历和技能的双重培养, 既通过学历教学提高了学生整体素质, 同时也提升并规范了学生的专业素养。 从而使得烹饪行业从业人员的总体素质在不断的提高
(3) “现代学徒制”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传统学徒制”中, 由一个师傅从头带到尾, 每个师傅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教学方式, 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不一定适合自己土地。 而“现代学徒制”执行过程中, 学生的老师和师傅不止一个人, 有的学生在不同的阶段要经历不同的工作岗位和不同的师傅, 这样能让学生更多的去表现, 并发现自己的特长, 同时在不同的师傅多样的教学方式下, 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 最后通过自己、学校和单位的三方协作, 根据各人特长来做到因材施教。
(4) 新老学徒制的学习效果的的评价标准不同。 “现代学徒制”的学徒培训是集合师傅、行业标准和国家职业资格认证的。它要求经过一段时间培训后必须通过相应的资格考试。 要求更高, 实用性更强。 “传统学徒制”中完全是一种衣钵的传承, 某些方面独具特色, 但特色过于鲜明和强烈之后, 在某些特定条件下会导致其技术适用性和全面性不高。
(5) “ 现代学徒制” 下, 学习与就业相挂钩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加强了岗位竞争力。 现在我校烹饪专业基本做到“毕业即就业”。 同时在培训期间, 也会取得一定的工资报酬, 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 也提升了学生的积极性
“现代学徒制”实行交替式培训和学习, 学生一般用2/3 的时间在企业接受培训, 约1/3 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 学生与企业签订一份学徒合同, 明确各自的任务和职责, 企业指派一名师傅指导和督促学生在企业接受生产技能培训。 企业学校共同制订培训内容。 学生培训合格后取得国家承认的职业资格证书。 学生在培训期间享受学徒工资。
2“现代学徒制”学习模式的实施
“现代学徒制”的优势明显, 也通过了国外职业教学的成功验证。 近年通过我校烹饪“现代学徒制”的实施, 也证明了它同样适用于我们烹饪专业, 那就结合本校实施情况来谈谈:
从2013 级新生入学开始, 江苏省中职升学制由以往的2+1模式改为了2.5+0.5。 同时, 为了提高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建立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制度, 测试成绩对学生的将来也影响重大。 作为操作强于理论的中职学生来说影响很大, 从而不得不加大理论学习量压缩学生校外实训时间。
我校烹饪专业学生生源来源广泛, 班级建制较大, 用人单位无法容纳整班, 因此学生实训地点分散, 如果频繁的交替教学, 会给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 同时也给用人单位以及学校的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采用分段实训的形式。同时选取企业一年之中最忙的时间段进行实训, 这样学生工作强度大, 接触的内容广, 有效的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效率。 同时避开相关测试和考证等工作, 保证双证教学的有效性。
鉴于此, 我校烹饪专业, 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相关企业的实际情况, 共同协商制定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学徒制”方案, 该方案压缩了部分企业实训时间, 以分段形式培训, 实训期间教师下企业教学, 确保学生实训时间。 我们采用“1.6+0.2+0.1+0.2+0.1+0.8”的分段式培养形式:
“1.6”:学生一年六个月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和掌握最基本的技能;完成考级考证;学业水平测试;相关考试及其毕业材料的制作等。
“0.2”:学生第一、三学期, 分两期下企业实习。 第一期为国庆节:学生于国庆期间进入企业实习, 为期2~3 周。 第二期具体时间可由单位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适当调剂, 合计实习时间不少于2 个月。
“0.1”:学生第二、四学期, 学生下企业实习。 时间固定在劳动节, 实习周期1 个月。
“0.8”:为学生学业水平测试结束后, “下企业实习”和 “顶岗实习”同步进行。 前“0.3”中专业技能教学和实训均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完成, 后“0.5”以企业管理和教学为主, 学校全程配合企业做好学生的管理和巡视工作, 并为学生指定实训指导师傅。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行, 实训效果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学生的专业技能、 操作规范和对行业标准认知等方面均有了全面的提高, 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欢迎。 同时, 总体来说施行时间还相对较短, 实行过程中也存在了一定的问题, 我们会通过不断的实践来改进完善, 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学徒制”。
总体来说, 制度的建立受很多条件的限制, 我们没法找到最好的, 但我们能找到适合我们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摘要:作为以手工操作为主的烹饪专业, 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更是必不可少, 对烹饪的发展起到了强力推进的作用。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切实的推动制度的实施。
关键词:中职,烹饪专业,学徒制
参考文献
[1] 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专业现代学徒制方案范文第4篇
1. 计算机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
对计算机专业进行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根本目的在于, 使学生最终成为高技能人才。在对学生培养之前, 学校充分对该专业的市场前景进行详细调查, 将培养人才的方案以及培养规模予以确定, 以现代学徒制的教学路线为指导思想, 对该专业课程进行重新编排, 同时保证教学中教育、学习以及实践同步进行, 以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能力与对待企业的观念转变过程为前提, 切实保障学生在计算机学习中, 不但能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 同时还要学习日后的职业素质、职业操守以及职业素养, 在学习期间, 可组织学生联合企业开展顶岗实习以及校内培训等相关教学模式。在进行实习中制作相关项目的时候, 其所有的学习活动皆由“师傅”负责, 这样师傅与学生就能够同时进行教学、学习以及实践活动, 让学生对整个项目的策划、实施与完成过程得到全面的认识与体会。
2. 校企合作模式的展开
学校和企业作为两个教育主体, 它们不仅是教育的实施者, 而且也是成果的受益者。学校借助学徒制教育模式可以将自己的教学进行深度改革, 能更好的培育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教师双师素质也能得到大力提升和促进, 进一步将专业的社会影响力提高, 学校也可以树立起一个优秀的社会形象;企业通过和学校的合作共同培育人才, 在对学徒的培养过程中加入岗前培训, 一方面可以借助这些学生将一些较为复杂繁重的工作完成, 部分人员的开支就能省下来, 另一方面可以在这个培训过程当中发现企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再加以培养, 这样就可以接连不断的为企业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人才, 对企业的发展壮大是非常有利的。可是, 在校企合作这个过程里面, 因双方的立场不同利益诉求肯定也不同所以在这个时候难免会出现意见不一致的情况。学校是希望学生能改掉学习懒散的这种不太好的行为, 学生可以真正的学到有用的知识, 这两点是学校特别重视的短期效益。
3. 学徒制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针对将工作室作为基础的一个现代学徒制创新实践可以从三个方面对其教学质量评价进行构建:一是学历以及职业技能的取得状况。因为和劳动制度相互实际的结合, 许多种成果就能够在质量评价的这个过程中产生, “徒弟”可以取得来自学校的学历评定委员会为其颁发的学历证书以及通过劳动部职业资格的鉴定考试, 资格证书“徒弟”就拥有了。在经过工作室的锻炼之后, 也会颁发企业技能证书给“徒弟”, 这样“徒弟”的手中就持有了三本证书, 学生在这个时候已然成为了具有高素质、技能型的专门的人才。二是各种各样竞赛参与的获奖状况。因为“徒弟”凭借带徒工程参与到工作室的真实项目当中并加以将这些真实项目完成, 能够借助这些项目加入到由行业、政府、企业等举办的各种各样的技能竞赛当中, 乃至能够将专利项目的申请以及推广完成, 参与这些技能竞赛取得奖项的话, 无论是对工作室还是项目都具有很好的宣传作用, 也可以直接证明“徒弟”的能力。三是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项目从开始策划和创意直至这个项目完工, 这一个完整的过程“徒弟”都会从开始参加到最后, 最能证明带徒工程的成果那必定是项目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4. 现代学徒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专业现代学徒制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很多问题:首先, 当前校企合作并不稳定, 由于现在计算机企业对员工的实操能力要求比较严格, 而且在进行招聘的时候没有能力进行大量的引进人才, 同时由于受到一些条件限制, 不能全面培训大规模的新员工, 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就会产生一些矛盾。很多实习生到相关企业实习的时候只能提供无常劳动, 学生也接触不到企业的重要岗位, 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到企业实习不积极。这就需要企业支持职业教育, 为学生提供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门指导, 同时为实习学生发放实习工资。在我国现有体制下, 要企业无条件接受这种模式有一定的困难, 学生实习期间为单位创造的价值非常有限, 单位有些甚至会企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影响企业的项目实施进度及质量, 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有一定的实力, 或者国家政策的支持, 对于接受学生实习并给予指导的单位, 国家要给予政策上的倾斜或经济上的补偿, 这样我国的校企合作模式才能够真正得以深化。此外, 引导学生实践的“师傅”对于现代学徒制的一些标准没有落实到位, 虽然实践能力较强, 然而在表达方面却显现出不足之处, 而现代教学中, 要求学生成为全能型人才, 这显然与现实相悖。
总之,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需要多方共同合作来完成的, 毕竟它还处在创新阶段, 需要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慢慢总结经验, 找出一种适合多方参与现代学徒制的长效机制, 以便于为高技能人才提供更高的培养服务。
摘要:目前, 我国政策在现代学徒制教育方面给予很大的支持, 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想要继续生存和发展, 就必须进行改革, 可通过开展一些自学模式, 比如:工作室教学模式、项目化教学、传帮带的学徒模式等, 进一步提高学生们对计算机专业的了解以及熟练应用, 同时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革新, 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从而将学生的操作技能予以有效提升。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计算机专业,教育模式,校企合作
参考文献
[1]叶鉴铭.校企共同体:企业主体学校主导——兼评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双主体”[J].中国高教研究, 2011, (03) .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专业现代学徒制方案范文第5篇
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 国务院2014年2月26日提出“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明确指出, 要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教育部等六部门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专项规划 (2014—2020) 》则提出“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 并对现代学徒制的推进提出具体的思路。
二、分析高等职业教育知识与岗位相脱离问题, 探究“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
(一) 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联系不够密切
作者在一所职业技术学院从教二十多年, 根据自己的教学工作经历以及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内容的研究及了解, 感觉高等职业教育虽然在宏观上明确了自己的方向, 并提出了自己的培养目标, 但在微观层面上, 并没有严格按照自己的培养目标来实施教学, 问题主要集中在 (1) 重知识的系统性, 忽视知识与具体工作任务的联系; (2) 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相互脱节; (3) 高等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联系不够密切; (4) 教学内容重复, 不同学科教师仅仅着眼于自身知识的完整性组织教学, 缺少知识整合的观念和能力; (5) 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在文字等符号层面上进行书本知识的学习, 学习方式是课堂化、学习结果是文凭化; (6) 没有按照“实践”线索来重构职业教育知识框架, 忽视了学生的“职业实践”、“工作实践”的学习。
要解决这些问题, 就要解决工作与课程的关系, 这是“现代学徒制”研究的主要问题。
(二) 探究“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目标是形成劳动者完成职业任务所需要的技术实践能力, 这就要以工作任务划分确定课程结构,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工作结构;以职业工作过程和职业知识的掌握为课程结构展开的起点, 让学生在一定的职业工作过程基础上建构所需知识;课程内容上, 要以工作任务为中心, 围绕职业工作过程的需要来选择、组织和学习。这正是学徒制的基本教学模式。
因此, 学徒制教学要在工作现场或实训基地等真实或仿真的实践情境, 学生通过实践的方式进行的学习。教学要体现如下特征:
(1) 是一项校企合作教育计划;
(2) 学习内容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
(3) 学习场所是真实或仿真的工作现场;
(4) 学习方式是“做中学”;
(5) 学习是一种有指导的学习活动;
(6) 学习的评价是行为结果评价。
三、应用实践
慧与-济宁国际软件人才及产业基地是惠普公司全球战略发展重要的一部分, HPE Enterprise Practice Mode, 简称HPE-EPM, 即慧与企业级实训模式, 是由慧与-济宁国际软件人才及产业基地首创的训、研、创一体的整体解决方案。由培养体系、实训体系、目标体系、评价体系等部分构成, 提供了真实的工作环境、真实的企业项目、真实的项目经验、真实的工作压力以及真实的工作机会。
2014年学院与惠普-济宁国际软件人才及产业基地签订校企合作协议, 在软件技术专业开始了现代学徒制的试点, 双方在搭建联合管理平台, 构建校企双元育人机制;校企联合招生, 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推进引入职场体系的课程方案改革, 校企协同课程开发;校企共建实训基地, 共同实施人才培养;校企共建“双导师”制师资队伍;构建双主体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现代学徒制特点的公司制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结合产业领域优势以及区域创新特色, 在优势专业共建、产业化科研合作、产业融合课程开发等方面形成产学研的协同创新。
四、问题与就建议
(一) 人才留用率难达预期
企业在学徒制项目中是重要的主体, 参与人才培养要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财力, 但部分学徒经过培养, 没有选择进入企业发展, 这有违企业初衷。学生的日益多元化需求, 也使得部分学生不愿参与企业的学徒制培养。
(二)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需进一步提升
企业积极性和学生的积极性是影响试点效果的重要因素, 在试点班运行过程中, 企业的积极性得到了提升, 但学生的积极性并没有明显提升, 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不强, 师徒的感情维系不足。
(三) 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尚需进一步完善
随着现代学徒制项目的深入, 应该针对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各个重要要素和重点环节都建立校企双方共同认定的一套质量标准。
在以后的学徒制研究中, 应该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创新, 形成校企融合体。着力提升学徒参与积极性, 通过企业文化熏陶、师徒感情维系来使学生认识自己的双重身份, 提高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完善现代学徒制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 校企共同制订基于企业岗位用人标准和行业技术标准的专业、课程、教学、实习、学徒、师傅等学徒制试点工作各要素的标准。建立质量监控、评价、反馈的有效机制, 保障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效果。
摘要:随着教育部提出的“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研究成为职业教育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本文以软件技术专业为研究对象, 通过与慧与-济宁国际软件人才及产业基地合作, 尝试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软件技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搭建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平台, 优化校企合作的模式, 实现了双元育人模式的成功尝试。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
[2] 查有梁.教育建模[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1.
[3] 陈红.现代学徒制师徒关系研究[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 (1) :117-120.
[4] 吴业亮.探析现代学徒制[J].职教研讨, 2015 (7) :23.
专业现代学徒制方案范文第6篇
目前高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中职物流专业及应用型本科物流专业的培养模式尚未存在明显差异。虽然一些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在“现代学徒制”类培养模式的实践层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形成了一些具有鲜明特色、较具发展潜力的高职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如“订单班”模式、“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企中校”与“校中企”模式、“工学交替”模式等。这些模式对高职物流专业推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起到借鉴、促进推动作用,但这些模式尚处于“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初级发展阶段,有待于在理论及实践层面进一步提升。
1.1 物流专业教学目标与“现代学徒制”培养目标不符
为适应现代物流企业的岗位需求,部分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结合国内外先进企业的运营现状,开设了一些较新的课程,如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采购管理、生产管理等,但是这些课程的设置大多停留在案例分析及理论知识讲解层面,高职物流专业毕业生所应聘的岗位对这些课程的知识掌握要求较少,因此高职院校需要结合企业用工需求调整专业课程教学目标。
1.2 物流专业现有课程体系设计缺乏岗位应用性
一些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缺乏岗位应用性,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人为系统性,课程分类过细、过窄等问题。虽然有一些高职院校物流专业从实用性角度设置课程体系标准,但在设计课程体系过程中主观因素较强,缺乏与企业深度合作探讨,导致学生课程任务繁重,但综合实践技能无法得到提升,进而影响院校物流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对口率。
1.3物流专业实训资源投入不足,“双师型”师资结构比例较低
一些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在院校内属于小专业学科,招生规模较少,导致实训资源投入不足,因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出于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主要对物流的基本理论进行讲解,学生在技能培训过程中缺乏实训资源以及专业老师的指导,从而导致学生实践能力较差。同时调查发现,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院校很多,但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师资来源主要是应届本科生或应届研究生,有企业工作经验且理论知识扎实的“双师型”教师较匮乏,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专业性不强。
1.4缺乏对“现代学徒”培养阶段的过程性评价体系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开展了各类型的企业顶岗实习,但对顶岗实习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实习结束阶段,通过企业主管及学校教师对实习生的打分确定学生的学期成绩,受制于打分的主观性影响,此种考核方式虽在一定程度反映学生实习总况,但学生的技能掌握程度及岗位适应能力不能较好体现,同时在学生对实习企业打分中,学生也只能通过对实习企业的总体印象进行粗略打分,企业如何安排学生学习、工作的时间,如何加强学生管理等因素均不能体现。“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要求企业与高职院校在教学实践中协同处理好学生学习理论课程和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训的时间,尤其是物流企业是否会在11.11、12.12等业务高峰期提前组织相应人员对学生进行实习实训的讲课和培训。此外,企业师傅及学院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压力分散、学生实习实训中的安全保障和生活管理均是保证“现代学徒制”持续进行的关键环节,这些过程性要素均应纳入考核体系。
2 高职物流专业构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通过实地调查及企业访谈,本文以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企业意愿、学生意向及学院管理可控性三个方面对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构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可行性分析。
2.1 顶岗实习企业愿意参与“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与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长期合作的顶岗实习企业有意愿参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并愿意提供相应的学徒岗位及配套机制。传统物流企业在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过程中面临着人力资源更新换代的问题。以安徽汇通有限公司为例,分拨中心的老员工习惯于手工填单,验收货物并记录出入库分拣量,而对于手持终端录入货物数据及数据库管理系统下的业务处理效率较低。尤其是信息平台及自动化分拨设备上线后,对大学生的需求量较大。安徽汇通公司需要大学生来提升自身员工队伍的综合素质,同时从企业长远发展和扩张考量,也愿意在人才培养上进行一些投入。虽然顶岗实习生实习后的毕业回流率率不高,但相对于社会招聘而言,愿意回来的实习生容易接受汇通的文化及业务流程,对企业忠诚度也较高。综合而言,顶岗实习企业出于培养企业储备干部方面意愿,愿意与学校共同尝试“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这是实施“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先决条件。
2.2 高职院校具备“工学交替”类培养模式的考核及管理制度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设计完善了实施“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及细化的可操作的学生考核与管理制度。比如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制定了《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规定》等相关的教学管理制度,是物流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顶层制度保障。学院工商管理系及物流教研室在推动三阶段“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时,根据专业特点和学情,制定了可操作性的《顶岗实习学生管理与考核方法》,从而保证了实施过程的全程可控。
2.3 学生认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学生是“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主要参与方,学生及家长对于该模式的认同是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前提条件。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物流专业学生由普高生与单招生组成。在大一下学期,物流专业教师会依据学生的报名意愿组织有需要的学生在大二到物流企业一线参加半年期顶岗实习,尽管工作强度远不及社会招聘的人员,但物流行业的特点是全年无休,没有与其他企业一样的节假日,与学生期望有一定落差。学生在实习开始期间有一些不适应,但通过实习指导教师及企业双方努力,大多学生很好完成实习,毕业后对这种“工学交替”培养模式的认可程度较高。“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与“工学交替”培养模式比较相似,学生的认可度及适应性可以对比参考。
3 高职物流专业构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策略
3.1 深化校企合作,共同制定物流专业学徒制人才培养标准
选择有责任心、有意愿的企业作为实习实训合作基地,高职院校与其通过签订长期合作培养协议稳定合作关系,依据企业的岗位需求设置学徒制招生岗位,同时邀请合作企业主管加入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制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标准,明确校企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不同阶段的角色定位,以及知识技能传授的分工合作。高职物流专业可采用“1.5+1.5”教学模式实施“现代学徒制”。大一及大二上阶段,高职院校主要负责思想道德及物流基础知识传授;大二下及大三阶段依据学生志愿,分批派遣到合作企业作为学徒制实习生;学徒制实习生在企业实践过程中受企业与学院双重管理,在实习前高职院校应与企业制订好不同岗位的培养目标及技能培训内容。
3.2 建立岗位技能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
岗位技能导向的课程体系不一定是系统性的专业课程体系,但却强调企业岗位实践技能的培养。各项目任务来源自合作企业的职业岗位具体工作任务,以完成每一项岗位作业任务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结合职业标准,依照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和从初学者到专家的职业成长规律编制课程内容、设计学习情境和制定课程标准,同时结合助理物流师等国家职业标准要求,使学生顺利完成课程学习任务后更容易获取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3.3 企业师傅与院校专业教师共同组建学徒制教师队伍
企业与高职院校应共同组建“现代学徒制”师资团队,参照相关文献及相关院校实践经验,师资团队的构成比例大致为:企业方面师傅包含1/3的人资培训人员,主要负责学徒在企业的认知、企业文化、规章制度等方面的培训;2/3的岗位主管或骨干员工,主要负责对学徒岗位认知、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岗位技能等方面提供指导和对接。高职院校方面教师包含1/3的公共课教师,主要负责公共基础课等培训;2/3的“双师型”物流专业教师,主要负责学徒的专业培训。还需要对组建的“现代学徒制”师资团队成员进行理论实践培训,企业选派的师傅实践技能较为丰富,具有物流行业多年的从业经历,学习接受行业新事物的能力较强,然而在面对学生的教学过程中,理论基础不够扎实,易缺乏系统性,因此,需要定期、有计划地开展关于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内容的学习和培训,使物流企业师傅不断完善自身的执教能力;职业院校教师理论知识较好,但实践知识相对缺乏,可以组织专业教师利用暑假、寒假等时间去合作企业顶岗实践,提升自身物流操作的实践能力和解决物流实际问题的经验。
3.4 建立体现过程性的学徒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应设计工作内容导向的过程性考核评价体系,将工作岗位上学习和任务完成情况纳入考核内容,制定专门的学徒管理办法和考核标准,并且参照学徒所在岗位的职业标准,规定学生参加相应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企业师傅在传授技能的过程中应植入职业资格证书针对的重难点内容。学生完成校企共同制定的培养方案中所规定的教学环节,还可通过考核获得毕业证书及职业资格证书。
参考文献
[1]孙统超,陆永健,殷琴.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2):134-136.
[2]陈罡.义乌高职物流人才“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研究[J].物流科技,2016,(5):14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