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检测实训自我评价 建筑材料实训总结模板

2024-03-19 19:43: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建筑材料检测实训自我评价 建筑材料实训总结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建筑材料检测实训自我评价

建筑材料实训总结例1

目前国内外材料市场发展越来越大,从事材料检测的机构越来越多,而且材料检测的项目也变得更加全面化、更加专业化、更加科学化,相关规范也在不断更新中。随着新材料的不断涌现,相关检测手段也在不断更新。经过大量的调研工作,现将学生就业后可能接触的相关检测工作做以下总结。

1)常规建筑材料的检测。

水泥物理力学性能检验;砂、石常规检验;混凝土强度、抗渗、配合比检验;砂浆强度、配合比检验;干粉砂浆检验;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检验;水泥基结晶防水涂料检验;混凝土外加剂、粉煤灰、矿渣粉、硅粉检验;墙体材料检验,包括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烧结空心砖和空心砌块、混凝土多孔砖、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2)土工检测。

密度、无侧限抗压试验、液塑性试验、击实试验、沥青路面压实度(钻芯法)、路面回弹弯沉。

3)节能材料检测。

保温板(EPS板、XPS板、聚氨醋泡沫塑料、泡沫玻璃制品、建筑用岩棉矿渣棉绝热制品、建筑绝热用玻璃棉制品等)检验;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加气混凝土砌块的检验;保温用粘贴剂、抹面胶浆、抗裂砂浆、面砖粘结砂浆等的检验;增强抗裂腻子、柔性耐水腻子等的检验;耐碱网格布的检验;电线电缆截面面积和单位长度电阻值检验;节能锚栓抗拉拔强度(现场拉拔)检验。

4)主体结构检测。

混凝土强度(回弹法、超声回弹综合法、钻芯法);钢筋保护层厚度;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钢筋间距;拉拔抗剪性能试验。

5)防水材料检测。

不透水性、耐热度、可溶物含量、拉力、最大拉力时延伸率、撕裂强度、低温柔度、拉伸强度、拉力断裂伸长率、热处理尺寸变化率、低温弯折性、不透水性、尺寸偏差等。

2.建筑材料检测实训教学的策划与设计

结合“建筑材料中、髙级试验工”职业资格标准和工程施工中质量控制的要求,参照国家现行的相关标准、规范、规程,我们制定了一个实训教学计划,通过实训内容的训练,力争使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地从学生转变为技术工人,实现校企无缝对接。实训教学的关键是实训项目的确定,教学过程和内容都要通过实训项目来贯彻实施。为了使学生在实训课程中能够掌握专业的检测工作过程,在做实训策划时,我们力争做全,但是到不同的专业做教学计划时,可以根据专业的不同需要,课时量,有选择性的进行,要求尽可能选择有教学价值的实用项目。在制定具体的实训项目安排时,以基本涵盖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检测项目为前提,制定了上述的计划安排,共分为9个节点,其中每个节点任务分解为方便教学实施的若干个子任务。

3.实训教学的实施

实训教学的实施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知识点讲解和任务布置。教师根据实训项目的需要,讲解必要的理论知识点与操作规程,集中布置实训项目的任务与要求,进行短时间的讨论与答疑。

第二阶段是学生分组操作,具体模拟检测工作全过程进行实际操作。

第三阶段是评价总结阶段,根据实施过程与检测结果,检验报告等进行互评,自评,总评等环节,对学生的实训成绩进行评定。在此过程中同学们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方案。

从项目实施情况来看,学生在实训过程中通过组员的通力合作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通过检测实践提升了工作能力,在实训报告的编写过程中锻炼了规范性与专业性。

对于上述的检测项目,很少有学校同时具备检测全面的检测设备。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可以积极开拓校企合作单位,多种渠道与形式开展实训项目的教学工作与考核工作。

4.结语

建筑材料实训总结例2

《建筑材料》课程是土建工程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该门课程一般在大学一年级一期开设。学习内容和方法与传统高中教学截然不同,如何使学生尽快融入大学生活,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要转变思想,思索新的方法,完善各个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对《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阐述一些看法,以期让《建筑材料》这门土建工程类专业基础课能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对《建筑材料》课程的分析

(一)《建筑材料》课程的特征。

《建筑材料》与物理和化学紧密相连,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在以后的建筑施工过程中,严格合理地把握选材和用材标准,掌握常用建筑材料的实验方法,选好用好建筑材料。《建筑材料》课程具有以下特性:

一是所涉知识面广,但缺乏系统性。主要体现在建筑施工所用的材料类别种类繁多,知识点分布范围广,各种材料相对独立,传统意义上的“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模式,容易使学生的学习缺乏理性认识,削弱教与学的互动效果。

二是对实践要求较高,但缺乏逻辑性。主要体现在教材中的很多知识点不具有逻辑性,很难进行推导分析。

三是理论性强于归纳性。主要体现在概念性的描述非常多、不具体,并且每个章节的知识点比较分散,不便进行系统归纳,共性少,个性各异,各材料间的教学内容似乎无联系。内容多以规范、图表等形式表现,专业术语多,概念多,纯理论的讲解比较枯燥,需要理解记忆的内容多,教学效果弱,师生的教和学都很费劲。

(二)授课对象的特点。

一是学生对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了解不深,学习的目的性不强,不善于结合实际。

二是主动学习的意识和积极性相对较差,学习情绪化现象较为严重。学习积极性取决于兴趣,对《建筑材料》这门比较枯燥、逻辑性不是很强的课程,学生往往会产生厌学情绪。

三是虽然高职学生起点相对来说较低,运算、理解、记忆能力较弱,但愿意动手。如果能善于发现高职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强调动手能力,启发他们正确的学习动机,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部分高职院校对《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改革已经有了足够的重视,逐步合理地加大了这门基础课程的学时,重视实验课程,但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师资水平良莠不齐,影响教学效果。

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很多老师都是刚毕业的研究生或者本科生,来源较为单一,绝大部分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经历,不能结合施工一线的经验进行《建筑材料》的教学,即使有再深厚的理论知识也无济于事。这部分老师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较为缺乏,不能很好地把握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不能结合生产实际深入地专业学习,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授课绝大多数采取“原理+例子”的案例教学法,始终离不开教材、教学参考书和练习册,不能利用生动直观的动画演示,难以形成形象直观的感性认识。

(二)探究实践教学的深度不够,缺乏有效的评价系统。

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市场对建筑人才的需求不断攀升,教师的教学任务随之加重,使得本应该被重视的《建筑材料》基础课程被忽视,同时缺失对《建筑材料》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以及深度研究和实质性改革,缺乏一套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对教学的质量监控不够科学和规范,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结合工程实际较少。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如高职学院的实训设备精度不够、更新不够,或者考虑成本的原因,或者由于教学总课时的原因,很多实验无法按照检测标准需要完成。如检验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往往只是演示性实验。大部分同学对真实的实验检测过程的要点、注意事项、结果处理是一知半解。

三、高职院校《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之我见

《建筑材料》课程通常在第一学年就开设,由于高职学生本身的起点相对来说比较低,相关的专业知识背景较为薄弱,无法迅速地对课程形成整体的理性认识,加之和高中阶段完全不同的专业课程较多,教学难度相对加大。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建筑业常用材料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现行的技术标准和检测方法,强化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建筑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关于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有以下看法。

(一)任课教师要夯实专业基础,注重教学能力的培养。

任课教师要夯实自己的基本功,对《建筑材料》这门课程的内容和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了然于胸,不要迷恋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要使学生掌握常见材料的基本性质、用途、使用方法等基础性知识,引导他们对材料的检测、验收和施工等基本原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淡化对理论的讲解,以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安排适当课时的实践见习,突出实践教学,融理论于实践。重视教学能力的提高,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通过多种恰当的方式活跃课堂氛围,寓教于乐,以焕然一新的方式,使学生由“我要学”转变为“我爱学”。

(二)以学生为中心,分阶段、分模块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

《建筑材料》这门课理论性比较强,也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建筑领域的材料和工艺日新月异,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分阶段、分模块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第一步,在开课前,可事先组织一次认知学习,带领学生参观材料市场和施工现场,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对《建筑材料》课程学习的积极性。第二步,在理论讲授时,对生产技术模块和基本性能模块进行准确合理的划分,分别讲授,即把课程中的生产过程集中统一讲解,对性能各异的材料的基本性能集中讲授,把原本分散的知识点归纳成比较系统的知识体系。在这个过程中,为促进学生的学习,可以采用各种手段使得教学形象化,如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增强教学效果。第三步,学以致用阶段,在理论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探索新思路,大力倡导“做中教,做中学”的新型课程模式,联系生产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就更能提高学生兴趣。如高速公路的混凝土和一般广场的混凝土路面有什么不同?如果有条件,则能够把课程教学放到教学做一体室是最合适的。

(三)强化信息技术,利用职教新干线,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高速发展,为高职建筑材料检测和应用课程教学与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利用职教新干线个人空间平台,教师将教学课件、模拟试题、标准规范、实验视频、教学动画等多媒体教学资料上传到空间平台中,学生利用网络可以随时查阅学习相关资料,甚至作业的提交(规定截止时间)都可以通过职教新干线个人空间平成,利用空间教师还可以汇总所有学生作业成绩。

通过职教新干线个人空间平台辅助手段,将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运用到建筑材料检测与应用课程教学过程中,从而使学生学习建筑材料检测与应用的兴趣得到极大的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通过同学与同学间、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让学生在体验网络快捷的同时学到更多知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四)改革实训教学,确保实训效果。

由于高职院校里该门课程课时较少,且一般来讲高职院校的每个班级人数较多,如果一次性一个班到实训室同时做实验,由于条件(师资和实训设备)的限制,那么往往实训效果欠佳。我们改革了实训教学,除了在上课时使用动画的形式对有关实验有个大致了解外,把必须完成的几个实验由学生自行和建筑材料实训室老师联系,任课教师随机指导,在课外单独完成,不占用总教学时间。实训成绩作为总成绩的一部分,由实训指导指导老师考核。实训指导老师和任课教师随时沟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果安排实训周,填写工地真实的项目表格完成检测任务,就能更好地与实践结合。

(五)深化考核评价体系探索,完善考核方式改革。

针对《建筑材料》课程基础性、理论性、实践性的特点,在灵活组织各种教学活动的基础上,还要深化考核评价体系探索,完善考核方式改革。我院非常重视试题库建设,建筑材料课程也按模块建立了试题库。试题库中有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填空题、问答题、计算题六种题型。学生平时上课期间就可以进入考学练系统,自行进行不同知识点下的模拟训练。

本门课程成绩评定,可以采取多种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如平时理论测试、平常的作业、上课提问、上机理论考试(应知)、检测测性实验(应会),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全局,了解所有学生的学习状况,根据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案的实施。课程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综合确定,分配好各个考核项目所占的比例,督促学生在适当的压力下将压力转化为动力。

(六)及时更新知识,理论结合实际,掌握行业的动态,与后续课程适当结合。

要实时让学生了解国家政策,掌握行业动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增加新知识,在教学中结合实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例如在介绍混凝土这章时,可以结合当前实际,关于混凝土的热门话题,展开简单讨论,这样可以使学生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还能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有助于理解和掌握知识。例如在介绍水泥章节的时候,要结合水利专业讲解混凝土重力坝不同部位的水泥选择。介绍防水材料时,与建筑构造(屋顶的防水材料)结合起来讲解,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四、结语

建筑材料检测与应用课程内容多而杂,涉及学科多,知识系统性不强,学生识记及理解困难。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不仅应该根据教学实践经验改革教学及考核评价方案,而且应该在教学实践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不断优化教学内容,研究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争取使教学改革取得更好的效果。

建筑材料实训总结例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3-0068-02

近年来,在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指导下[1],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同时也培养出了大量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但是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比较多,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改的重点。目前,大多数高职教师无论从教材的编写、讲授的内容还是教师个人的观念,都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本科教育的模式,并没有突出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特点。鉴于此种情况,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在此大环境下,作者通过分析研究《建筑材料》课程的性质及其特点[2,3],结合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精品(重点)课程建设的改革成果,谈谈对该课程教学的一些看法。《建筑材料》是工民建相关各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建筑上常用建筑材料的组成、性质、质量检验标准和方法以及应用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操作性,同时是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重要课程。

一、课程目标及教学思路

《建筑材料》课程总体目标是在掌握常用材料技术性质、特性、应用的基础上,使学生初步具有对材料进行检测、验收的基本理论和动手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同时也为从事材料检测、验收、施工等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理论与实验基础。为此,作者结合教学经验及多次修订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建筑材料》课程标准的经历,将《建筑材料》课程总体目标分解为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两大块。1.知识目标a.无机胶凝材料的技术性能、技术标准、质检方法、选用及保管。b.混凝土组成材料的技术性能、技术标准、质检方法、选用及保管。c.混凝土的技术性能、技术标准、配合比确定、质检方法、选用及保管。d.砂浆的技术性能、技术标准、配合比确定、质检方法、选用及保管。e.钢材的技术性能、技术标准、质检方法、选用及保管。f.防水材料的技术性能、技术标准、质检方法、选用及保管。g.其他材料的技术性能、技术标准、质检方法、选用及保管。2.能力目标a.能根据工程所处的环境、工程质量要求不同,合理选用建筑材料。b.能按照国家标准、规范要求对常用建筑材料进行见证取样、送检。c.能按照国家标准、规范进行试件制作、各项技术性能指标检测、材料质量评价。d.能正确合理地填写、阅读材料质量检测报告单。e.能根据国家标准、规范确定混凝土、砂浆配合比,并填写配合比通知书。因此,教师的教学思路应该与以往教学方式完全不同,应该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做到理论知识少讲、够用就行,增大实践教学比例。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岗位工作能力,完全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一体,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

二、教学内容

针对建筑大类专业高职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教学内容应各类材料的质量检测及工程应用作为重点,同时应酌情加入一些新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案例[4]。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来工作进入工作岗位,能应用建筑材料相关知识去解决工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目前市面上出现的教材存在普遍问题,传统建筑材料水泥、普通混凝土、钢材等常用建筑材料的理论知识占有的篇幅很大,出现的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教材对此都有一定的滞后性,不能达到及时更新。那么就需要校企合作,在教学内容上做出相应调整与补充,做到在讲授传统材料的同时,也要涉及工程中应用较普遍的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其一可以使学生们了解更新的材料咨询,毕业再工地上若涉及新材料、新产品,让学生也能很快上手工作;其二课堂上可以让学生耳目一新,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方法

《建筑材料》课程大多数老师都是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均以理论讲述为主导,试验操作为辅助。建筑材料类别比较多,知识点较分散,逻辑关系也不强,计算理论难懂[5],这使得刚走进大学学习的同学对于学习方法不得要领,导致学生对该课程感觉枯燥,缺乏学习兴趣。深究其原因,作者认为教学方法不当起主导作用。建立新型的教学模式是《建筑材料》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作者通过对自己教学过程的总结,提出了以下教学模式。具体表现形式有两种,一是将“做”安排在“学”的过程中,利用校内“学“”做”合一的理实一体实训室进行教学,边学边做,实现学做合一;二是将“做”穿插在“情境引领”教学设计中的“X+1”模式中,即当完成一个学习情境的课堂教学后,即停课进行该学习情境的仿真实训,实现大的“学工交替”循环。针对情境化教学提出贯穿理论和实训教学过程的工学交替“八步教学法”。第一步:创设情境,通过引入典型工程案例、创设问题等多手段创建学习情境,引领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第二步:明确任务。让学生明确每个学习情境下的具体学习目标,以及完成该学习目标后应达到的岗位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学习目标与岗位技能目标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三步:知识准备。教学过程借助多媒体教学或者理实一体化教室来完成这一教与学环节。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作为学习主体需要完成相关基础知识的准备工作。第四步:实训计划。由教师制定有针对性的实训计划,并结合实训指导书将实训要求下达给学习小组。第五步:操作决策。操作决策主要是学习小组的组长根据实训计划分解安排每个学习组员的实训岗位分工和工作职能。这一环节通过模拟实际工作岗位来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第六步:动手实践。各学习小组团队协作共同完成老师下达的实训计划。该环节即检验了各小组知识准备的情况,同时也锻炼学习成员的实践操作能力。第七步:三方评估。通过每个学习小组的自评、各个学习小组间的互评、教师最终的点评对学习质量检查,完成学习成果的检测。第八步:问题反馈。每完成一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小组和教师对此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教师协助分析,找出问题,纠正不足。整个学习过程可以逐步提高学习小组成员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场地

针对《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模式的要求,需要将授课地点从普通教室移至建筑材料实训室。首先,对于每类建筑材料学生都会有直观认识。其次,在讲解材料性质的同时,可以进行一些演示实验。比如讲解石灰的特性时,可以演示石灰加水后的放热和体积膨胀的特点后,可以使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最后,针对高职教育的能力要求特点,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建筑材料》需要培养学生的材料检测能力,这就需要建筑材料实训室发挥教学作用,为学生完成实践操作提供场所。

五、考核方法

本课程是典型的理实一体化课程。因此,课程考核实行过程性考核为主的三方评价机制,即学生自评与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和企业评价。结合工学结合的“八步教学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分组形式进行,在完成每个学习情境学习过程后,都需要由学生自己和组长对组员在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的表现情况进行评价(占20%),然后由专任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结合学生完成实训的过程和成果进行过程性评价(专任教师占20%,实训指导教师占20%),最后再结合期末笔试成绩(40%)进行综合评价,得到课程的总评成绩(百分制)。六、结束语以高职教育的特点为主导,对《建筑材料》的教学模式提出了几点改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虽然简单的一次教学模式改革不能取到青云直上的教学效果,它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摸索过程,需要所有从事教育一线工作的教师共同努力,才能让我国的职业教育向前迈出一大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Z].北京:教育部,2006.

[2]蔡丽朋.建筑材料[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3]赵华玮.建筑材料应用与检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建筑材料实训总结例4

一、房地产行业总包单位对建筑劳务公司的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现阶段我国房地产行业总包单位对建筑劳务公司的管理体系以及相关的政策文件还不完善,房地产行业总包单位对建筑劳务公司的管理的实践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建筑劳务公司自行采购的材料、设备等的质量不符合房地产行业总包单位与建筑劳务公司的合同规定甚至有的还未按合同规定的期限进行施工。这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如果采购的材料、设备等的质量不合格,对于房地产行业总包单位来说是很致命的,这关系到房屋的质量问题,房地产行业总包单位是要对此负法律责任的。这主要是由于建筑劳务公司为了从中谋取利益,减少其成本而在自行采购的材料、设备等不注意质量问题。

2、建筑劳务公司施工的质量不符合技术规程、规格及设计文件的要求;工地的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的素质不高。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从房地产行业总包单位来说,这主要是由于房地产行业总包单位对建筑劳务公司的管理监督不到位,合同定了之后,就没有及时去监督工地的施工情况;另一方面,从劳务建筑公司来说,主要是因为劳务建筑公司不愿意花更多的钱去请一些高级技术师或花时间精力自己培养技术人员。

3、建筑劳务公司拖延工期。有时候劳务公司为了向房地产行业总包单位提出增加资金的问题,有时甚至是漫天要价而未被房地产行业总包单位所接受时,就会故意拖延工期。出现这个管理问题的原因在于双方没有协商妥当并及时形成书面文字。

4、建筑劳务公司只顾自身的施工,没有考虑到整个项目的整体性。出现这种问题主要在于劳务公司只着眼于自身利益,盲目施工,没有一定的规划性,而房地产行业总包单位对此又缺乏整体的工作协调和定期的监督。

5、建筑劳务公司缺乏职业道德,拖欠农民工工资,引起纠纷不断。出现此问题原因主要在于建筑劳务公司没有制定相应的政策来规范农民工的出勤情况,建筑劳务公司也不重视农民工的劳动成果,缺乏必要的职业道德。

6、房地产行业总包单位的自有施工管理人员缺乏成长,培训不到位。其主要原因在于,随着房地产行业中,劳务建筑公司的引入,房地产行业总包单位刚毕业的大中专生没有经过相应的培训就直接进入了管理岗位,而没有参与到工地施工人员的具体的工作中去,从而造成了房地产行业总包单位的自有施工管理人员的经验欠缺,也缺乏必要地磨练。

二、针对房地产行业总包单位对建筑劳务公司的管理所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1、对于建筑劳务公司自行采购的材料、设备等的质量不符合房地产行业总包单位与建筑劳务公司的合同规定甚至有的还未按合同规定的期限进行施工的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处理:首先,在房地产行业总包单位与建筑劳务公司的合同中要对建筑物的辅助材料的品牌、性能、材质、参数以及交货的时间和地点等等作出明确要求,在施工场地严格把守材料验收关;其次,对于主要的建筑物的材料与设备应该有房地产行业总包单位负责采购,而建筑劳务公司仅负责一些常用的器具和零星材料;再次,对于建筑劳务公司每个工程所用的材料必须按照合同上规定的数量领取和定额盖章,以防止建筑劳务公司多领取造成浪费,增加成本,或者是少领取材料而偷工减料,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施工技术问题。

2、对于建筑劳务公司施工的质量不符合技术规程、规格及设计文件的要求;工地的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的素质不高的问题。我们房地产行业总包单位对建筑劳务公司的施工质量要进行监督检查,对其所雇用的农民工一定要监督建筑劳务公司对农民工的教育与培训,提高农民工的实际的动手操作技能,从而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施工,禁止未经过必要的实际操作的技能培训和安全施工的知识培训就直接上岗的,这必须在合同中明确规定,并且在平时施工过程中,房地产行业总包单位得适时地进行监督,以免到时候出现什么安全问题,就都由我们房地产行业总包单位所承担,只有明确规定之后,建筑劳务公司才会注重施工的质量及农民工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安全施工的知识培训,以免出现不必要的过失。

3、针对建筑劳务公司拖延工期的问题,房地产行业总包单位必须善于平衡施工的力量,掌握潜在的、必要的应急预备成员,这样可以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而延误工期,以确保我们的工程能按计划的期限保质保量地完成。

4、针对建筑劳务公司只顾自身的施工,没有考虑到整个项目的整体性的问题,为了解决好这个问题,在房地产行业总包单位与建筑劳务公司的合同中要明确规定建筑劳务公司必须主动和全权协调配合房地产行业总包单位的义务以及在工地管理中采取奖惩制度的措施,以强化建筑劳务公司主动协调配合房地产业总包单位对其的管理的行为,从而保证整个工程项目的整体性。

5、对于建筑劳务公司缺乏职业道德,拖欠农民工工资,引起纠纷不断的问题,这个问题不仅是影响了房地产行业对建筑劳务公司管理的秩序,而且对建筑劳务公司自己的信誉也不好,因此,为了长期的愉快合作,在房地产行业总包单位与建筑劳务公司的合同中要规定建筑劳务公司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不然会对建筑劳务公司所对其造成的影响要求予以一定的赔偿。

6、针对房地产行业总包单位的自有施工管理人员缺乏成长,培训不到位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好办的,为了给建筑劳务公司做一个好的榜样,我们房地产行业总包单位对自有施工管理人员要进行定期培训与教育,特别是对于刚招进来的管理人员必须进行岗前培训,使房地产行业总包单位的自有施工管理人员快速成长,掌握基本的建筑的实际操作技能,并且提高他们的素质,只有这样才对建筑劳务公司放到管理更有说服力,更具有管理的权威性。

三、总结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房地产行业的迅猛发展,我国的房地产行业也在进行改革,初步形成了以施工总承包为龙头、以专业施工企业为骨干力量、以劳务作为主要依托的企业型组织结构形式。不过,这种理想的组织结构形式并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房地产行业总包单位对建筑劳务公司的管理,我们必须重视这些问题,而我们相信,只要经过我们的努力,房地产行业总包单位对建筑劳务公司的管理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建筑材料实训总结例5

1.前言

实训基地的建设对于高职建筑专业而言极为重要,也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之一。为了有效地解决建筑专业学生实习实训场所的问题,我院在校外挂牌建立了多个校外实训基地,但仍存在不少具体困难。研究表明,当前的大环境及我院所处的地理位置均不利于进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首先,几乎所有的建筑企业往往工程任务繁忙,很难抽出工程技术人员对实训学生进行现场指导。其次,大批学生进入工作面并不大的生产现场,安全问题给企业和学校双方都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再者,学生的零星实习并不能帮忙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也不能带来具体的经济效益。所以要在校外建立一个长期的、稳定的实训基地的确很困难,这个困难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当校外基地在短时间内无法达到理想的要求时,我们要么转换思维方式,寻找新型的校企合作模式;要么我们就不妨务实一点,把主要力量放在如何建好校内实训基地上来。众所周知,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技能实训,材料消耗量大,费用高,而且还产生大量建筑实训垃圾,属于典型的消耗型实训。如果能够在实训基地的日常建设和管理中处处注意节约,变消耗型实训基地转变为节约型实训基地,不仅可以大幅度降低实训基地的维护、生产、教学成本,而且还能够有助于巩固和形成广大师生的节约意识,培养出具有节约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建筑技术人才。

2. 高职建筑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消耗浪费问题

2.1 缺乏科学性论证

有些高职院校对实训室功能的认识往往是在使用后才清楚,在论证过程中往往过于依赖于企业,过于按照企业提供的思路进行设计,致使设备添置不科学,浪费严重。有些高职院校过于追求形式化,不注重实训室的使用效率比,存在几十万元以上的实训室或者实训设备一年只有一个班(40~50人次)使用率,甚至更低。有些高职院校缺乏对设备及技术更新的考虑,只考虑建,不考虑几年后,随着设备及技术的更新,实训室可能就因技术落后而面临淘汰。实训室论证的不科学性和随意性,造成资金大量浪费,而这些资金如果节省下来,可以建设更多其他实训室,以缓解目前高职院校实训资金不足之急。

2.2 校企合作模式不合理,过于依赖企业

依托于实训室的教学往往完全依赖于某一企业提供的资料进行。由于校企合作结构不合理,有些在企业岗前训练可以完成的技能训练,学校需要投入高成本才能完成,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

3.3 实训材料浪费过大

在实训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漫不经心、大手大脚和教师的不负责任,导致实训设备的损坏率较大,用电量、耗材量等倍增,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还让学生养成了不节约的坏习惯。

3.如何实现消耗型实训基地转变为节约型实训基地的转变

3.1 循环利用实训材料

资源节约型的实践教学既要减少材料消耗,又要高度仿真教学,表面是矛盾的,实质是统一的。节约不是不用材料,而是设法怎样在同类班级、不同年级间循环使用被“定型”了的建筑材料。以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钢筋模板安装实训为例,钢筋模板安装实训最终是形成真实的“工程实体”,帮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工作核心能力――识图能力。因此,教学活动设计的目标是形成梁、板、柱的钢筋骨架,形成主要构件的“实体”,真实展现结构构件间的空间关系。实训是房屋空间骨架的形成过程,是与施工现场同节奏的岗位活动的推进过程,因而,不再是梁、柱钢筋的切割下料、不再是箍筋的弯曲成型。实训完毕,钢筋、模板、脚手钢管等实训用材料拆卸后由实训中心分类保管,相关专业循环此类实训,从而实现资源最大限度的节约。

3.2使用仿真技术,建设仿真实训室

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训室可以让学生足不出户就能以真实操作员的视角,从任意视点和角度观看土建施工的全过程以及施工机械部件和构件内部的运行情况。配备项目施工仿真教学软件、施工工艺仿真教学软件、施工工艺仿真实训软件、项目施工仿真实训软件等软件的仿真实训室,能使学生巩固加深理论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同时能够弥补实训场地、仪器设备和经费缺乏等不足,而且能够观察到某些实训实验中不易观察到的现象,作为验证性实验教学的补充手段,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软件能够将仿真实训环境与仿真实训操作对象进行统一,仿真实训基地可以包括实训工地、实训车间、实训工厂等。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建立起来的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实训“设备”都是模拟仿真形成的,可扩展能力比较强,可以根据需要随时生成新的实训“设备”。在对实训教学软件进行二次开发的前提下,教学的内容可以不断更新,使实训教学及时跟上技术的发展。同时,虚拟现实的沉浸性和交互性,使学生能够在虚拟仿真的学习环境中扮演主要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环境中去,这有利于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和自学能力的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能完全依赖虚拟技术,而是虚拟和实操结合,可以考虑建设半实物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基地。半实物虚拟仿真实训教学结合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和实物实训两者的优点。

3.3 建设实训模型,提高实训室利用率

我院已经建成广西规模最大,功能齐全的建筑实体模型和结构实体模型。该模型是校区合作的产物,模型的设计、施工全过程都是由土木建筑工程系教师和南宁正发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完成。模型将四种常见结构类型的基础工程、主体工程、屋面工程及装饰工程的建筑材料、施工工艺、质量检验等施工环节及结点构造进行展示,辅以图片和多媒体查询系统,在教学中适用专业广,可供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工程监理、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工程造价等专业使用。

为了使学生能更好的使用模型,还拟建设一个智能查询系统。该系统将课程中所需的实践教学内容与模型结合起来,制作施工图纸、施工准备、施工工艺、质量和安全控制、资料填写、完整的施工方案等六个方面的多媒体资料,并将这些资料存入查询系统的主机内,学生可以通过设置在各个楼层的系统终端来查询相关内容,即方便教学,也方便学生课后利用查询系统自主学习。应用在教学上,将教学各分部分内容整合成教学单元,将建筑模型上的展示点与课堂的教学点进行有机的结合。在此基础上,安排学生在模型上进行针对性的操作,使学生能较好的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现场施工组织管理能力,大大降低了实践教学开支。

3.4利用成本低的材料代替传统材料

我院在《平法识图与钢筋翻样》、《建筑工程量计量与计价》、《建筑构造》等课程的实训教学中利用小铁丝、电线等代替钢筋,卡纸、KT板等代替模板等制作各种建筑模型,即可达到实训目的又可降低耗材。我们以钢筋模型制作为例,用一些电线之类的材料代替钢筋,具体方法如下:根据钢筋配料单,用电线按比例缩放下料,制作钢筋模型。耗材:蓝色、黄色、绿色、红色四种颜色的BLV6电线(6mm2铝芯线,蓝色线代表上部筋、黄色线代表下部筋、绿色线代表腰筋、红色线代表箍筋) 、20~22号绑扎铁丝。4~6名学生为一个小组,并进行任务分工,完成:手算、电算、钢筋下料、绑扎安装、检查验收、评价等任务。本实训将结构施工图中平面的结构设计转化缩放为立体的三维模型,直观的进行立体表达,既节约钢材,又降低成本。

3.5合理配置实训设备,加强材料购置管理

(1)制订好计划

高职院校建筑类实训基地多采用按专业、按门类的方法来设置内部机构,分为施工工艺实训室、热能与环境检测与控制实训室、力学实验室、防水材料实验室、建材试验室等多个部门,拥有建材检测仪器、力学实验仪器、土工试验仪器、给排水试验仪器、测量仪器、暖通测试设备、土建施工设备、水暖施工设备、建筑构造模型等多种设备,设备数量较多,费用较高。各高职院校应根据实践教学的具体需要来逐步购置,杜绝重复采购,力争做到高效节约。

(2)强化节约意识

不同的厂家同一类设备或仪器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定的价格差异;就是同一厂家的产品,不同型号设备或仪器的价格也是不同的。在确定购买设备或仪器前,应该采用互联网查询、书面索取或实地查验等办法来对比不同型号产品或者不同厂家的价格、性能等因素。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选用价格较为便宜且性能优越的产品。当然,售后服务、付款方式、交货地点、交货周期等方面也不容忽视。 值得注意的是,实训基地的硬件建设应坚持实用性和先进性相结合的方针,在保证实用性的基础上,尽可能配置先进的技术设备。另外,还应该对设备或仪器供应商的经营状况进行动态跟踪,避免由于供应商经营不善而导致供应链的突然中断,从而造成售后维修困难的问题。

(3)讲究采购技巧

众所周知,大批量采购易于谈判、价格较为优惠,因此,实训基地应该尽可能地减少采购次数。建立完善的设备设施、物资管理制度及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实现仪器设备现代化管理,仪器设备维修及时,不断提高设备设施的利用率。建立实训中心人员工作规范和薪酬制度,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4)完善制度管理

建筑类实训基地往往材料消耗较大,因此,必须通过完善制度管理来避免不必要的材料消耗,达到节约的目的。实训基地应该本着满足使用、简化手续、方便领用与厉行节约的实训耗材管理原则,牢固树立为教学、科研、生产服务的思想,保证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熟练掌握建筑工程各实训室的物料计划、消耗量、库存量等动态运行规律,为教学、科研物料的合理计划与使用提供依据。每月月末盘点一次库存物料,汇总物料出、入库单据,上报库存汇总表给实训基地负责人,同时将出、入库单据每月汇总装订成册,归档保存,严防实训材料积压造成浪费。每学期期末对实训耗材账、物和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清查,将本学期物料清查结果与使用情况上报实训基地负责人,并统一进行报销工作。耗材管理人员必须做好仓库防火、防盗、防暴、防霉、防破损、防污染等安全工作。对贵重稀缺、民用性强、具危险性等特殊物料,要严格加强管理,防范和杜绝各类安全隐患和使用漏洞,发现异常情况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并报告相关领导和职能部门。

4.结语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要从多方面入手,将节约理念落实到实训基地日常管理和日常教学中,加快消耗型实训基地转变为节约型实训基地的速度,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谢伟东,刘宇,郭香敏. 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途径的研究与实践[J]. 科技信息. 2009,34(10):123-125.

[2] 吴一桥. 校企共建高职校内实训基地探索[J]. 中国成人教育. 2009,27(04):143-147.

[3] 张颂娟,王旭东. 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现状及建设思考[J].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31(02):130-133.

[4] 周玲. 基于校企合作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J]. 中国成人教育. 2009,44(11):154-157。

[5] 杜旭林,何兵,车林仙,彭涛. 高职校内实训基地评估指标体系的设置研究[J].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36(01):165-168.

[6] 方桐清.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要突出“四性”[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30(30):190-193.

建筑材料实训总结例6

一、引言

我国对建筑装饰类人才的高等教育主要可分为两类。高等院校中的建筑设计专业,以理论研究、艺术设计、整体规划为教育目标。另一类是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建筑装饰专业,以培养建筑装饰实际应用型人才为主,教育目标的不同决定了二者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就应该不同。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目标,是通过掌握基础知识和单项技能,进一步强化形成综合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具有实战能力,即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这点对于建筑装饰专业尤为重要。当前,建筑装饰行业的良好前景和学生良好的就业出路促使高等职业院校纷纷开设与装饰相关的专业,然而由于师资、设备、实践环境等条件的限制,该专业的教学水平良莠不齐,本文通过高职建筑装饰专业的实训室教学展示来说明硬件条件对于教学工作的重要性。

二、建筑装饰专业实训室

建筑装饰专业要求学生具备建筑装饰材料、艺术设计、工程施工与管理等多方面的能力。因此,对于建筑装饰实训室的布置充分考虑了这些方面的需求。实训室中央大厅为国际装饰材料、施工工艺体验馆,设置十个展台展示高端装饰材料,全场采用专业灯光设计营造了极强的艺术氛围,使参观学习者一进入实训室就被环境所感染。大厅设置了石膏雕像和科教成果展示区,并在大厅周围分设5个小型展馆,依次介绍如下:

1.整体卫浴体验馆

该厅装设了浴缸、洗漱台、干蒸房、座便器和小便池,全面展示了卫浴场所的主要情况,厅内地面和墙壁均贴设墙砖、为方便展示地下管道,地面为玻璃材质,可直接观察到下水管道的布置与融接工艺。

2.整体软饰体验馆

主要展示地板、墙纸、布艺、挂画、配饰等,并在展馆中间设置研讨区。地面采用符合地板整体布置,墙纸布艺等展馆四面布置,并在墙面展示电路布置。

3.整体木作体验馆

主要展示门窗、隔墙、吊顶。地面采用全实木地板,四周展示依次布置有石膏板隔墙工艺区、板材展示区、衣柜工艺区、书桌书柜书架工艺区、挑板工艺区、窗套工艺区、门套内门工艺区等,并在馆中设置研讨区。

4.整体厨房体验馆

主要展示入水水管、墙砖、包管和吊顶。地面采用地砖铺设,水管的布置和走向、材质都直接可见并了解施工工艺,方便参观。并安装了整体厨柜。

5.国际家居设计馆

模拟行业内装饰公司,设置了家居设计接待、家居设计、中期服务客户等功能,旨在让学生了解公司经营各个环节,熟悉业务流程。

三、实训室的实践教学

实训室主要作为学生的参观、装饰建材展示和结构、工艺了解之用,对于建筑设计专业学生而言,在实训室就能直观全面近距离的接触工程实际仿真环境。

整体卫浴体验馆的作用是向学生展示卫浴所需考虑的关键问题。管道和防水是卫浴中的核心问题,采用防水层和防水瓷砖是必要的方法,管道的布置和走向这一在常规教学中教师难讲学生难学的关键问题,通过展示可以快速的让学生领会。其突出特点表现在透视展示,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与表面装饰也有所接触,因此平时不易查看到的内部管道成为了核心因素。

整体软饰体验馆主要作为材料展示和装饰方法的讲解,尤其是不同材料出现在同一场合的对比效果,对比讲解和说明,效果明显。装饰材料的教学掌握最有效的方法是接触实际材料,而多种材料的对比教学和展示,有利于学生对于材料的直观认识。

国际家居设计馆同时还模拟了家居的效果,既展示了家居的各个部件,又突出了整体设计、整体施工和合理布局的重要性,实际参观和真身感受的效果可以使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兴趣。这种设计参考了瑞典IKEA(宜家)展示方法,并结合了实训展示方法的开放性,实景展示最大的优点是直观、有效。

整体木作体验馆除了展示内门、板材、衣柜、书桌、门套、窗套等家装部件等的实际效果,还集中展示家装需要的材料包括石膏线、石膏板、板材和装修用板材,这一展馆既有展示教学功能,又能在教学中讲授这些装修材料的应用方法和布置技巧。

整体厨房体验馆主要展示了整体厨房,尤其是紧凑型厨房的布置。当前家庭尤其是小户型房间对于厨房的紧凑型要求极高,通过实际展示教育学生节省平面面积和立体布局的技巧,全空间的设计理念渗透到各个部分。

实训室贯彻总体布置的思想和立体布置的观点,如地板在各个展馆不同的布置,分别展示了地板砖、防水瓷砖、复合地板、实木地板、地毯布置;如吊顶分别展示了防水、防污、光亮效果和温馨效果等多种功能和效果的布置方式。

四、总结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和实践,班上同学都分别完成了综合实训六个系统项目作业,并在实践过程中收获了知识、团结、协作、勇气。通过实训室进行项目作业交流,展示同学们的能力,促进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通过专业教师评议,使学生博采众长对项目活动有新的认识,通过领导和教师评议对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深入探讨。总之,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是全面发展高等职业类教育,培养优秀的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只有进行课程的教学改革,建立综合全面的教学体系和实训体系,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确保学生在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即能上岗工作,还能达到上手快,干得好,无须毕业后再次进行岗前培训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顺华.企业对高职建筑类人才的素质需求探析――以建筑装饰企业为例[J].四川建筑,2010,(2):27-28.

[2]唐春妮.高职院校建筑装饰专业美术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的几点思考[J].四川建筑,2009,39(5):9-10.

建筑材料实训总结例7

前言

“中高职衔接”是指把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联合起来,系统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1]。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社会对于技术工人的学历要求、技能水平以及素质结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职毕业的学生不再能完全满足各行各业的需求[2],而中高职衔接又能解决高职院校生源日益紧张的问题[3]。所以,中高职衔接是目前全国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主要方向。

1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的特点

为了更好地实施中高职的衔接,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环境工程学院于2011年联合江苏省无锡汽车工程学院等多家学院,和无锡市建设局以及二十多家建筑企业共同组建了无锡市建设职业教育集团。依托这个平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开展了专业共建、实训基地共建共享的中高职“3+2”衔接试点。本专业学生在无锡汽车工程中等专业学校完成3年中职学段学习,达到中职毕业标准的,可获得本专业中职学历证书,并升段进入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进行高职学段学习。完成2年高职学段学习,达到高职毕业标准的,获得本专业大专学历证书。然而,“3+2”中高职衔接虽然已经推行数年,却仍存在许多问题,如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课程体系构建重复、高职招考政策不够完善等[4]。

2中高职衔接“3+2”学生的特点

中职院校上来的学生学习基础较薄弱,大部分的学生较高职学生比起来习惯较差、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加上中职院校重技能、轻理论,导致“3+2”的学生对专业理论课程的掌握有一定障碍,从而限制对专业实训技能的理解,最终影响学生的职业创新能力和终身发展。

3《建筑材料》课程的特点及改革的原因

为了更好地掌握该课程在学生岗位中的作用,笔者对已经毕业且就业于建筑岗位的三届学生进行了调研,调研人数共达380人。其中72%的调研者觉得“该课程对现在的工作有帮助”,19%的调研者觉得“该课程对现在的工作帮助很大,非常重要”,仅9%的调研者觉得“该课程对工作没什么帮助”。由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建筑材料》课程的重要性,也正是因此,在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阶段都开设了该课程,但课程内容却有一定的重复性。这既导致了人力资源和教学资源的浪费,又导致了学生学习时间的浪费。除了内容的重复,《建筑材料》的理论知识繁复,各章节之间联系较小,加上传统的理论教学又以教师板书讲课为主,对于中职上来的学生而言,部分学习内容又已经学习过,所以在学习中更容易觉得枯燥乏味,好奇心和学习积极性被扼杀。因此,针对中职生已有的建筑材料学背景,调整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改革的方向之一。《建筑材料》课程还是一门实践性需求较高的课程,除了掌握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能和用途外,更要学生掌握各类建筑材料的取样和性能检测分析,中职教育阶段该课程的实训基本没有,而到了高职阶段,技能实训的安排只有课程总课时的17%。笔者针对这一点对3届毕业生进行了调研,其中87%的调研者觉得“应该增加实训环节”,10%的调研者“无所谓”,3%的调研者觉得“不需要”。教学服务于就业,岗位对于实践需求更高,那么在教学环节中就应该增加实践教学的时间、加深实践教学的力度。

4《建筑材料》课程改革的方式

1)理论和实践课时的重新分配。传统教学模式中,总课时60学时,理论占了50学时,实训仅10学时。改革后的《建筑材料》课程理论学时和实训学时各占50%。增加实训环节后,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对于“3+2”中职上来的学生,与其坐在教室听老师讲,不如进入实训室自己做。2)教学团队成员的增加。传统的课程授课仅仅是以高校教师为主,改革后的《建筑材料》课程除了高校教师授课外,还会请相关企业的工作人员或介绍新材料、或针对某一章节的内容向学生讲评案例。高校教师虽然有扎实的知识储备,但对于不断出现的新型建筑材料肯定没有直触行业的工程师熟悉,请企业的工作人员向学生介绍新型的建筑材料,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企业员工利用某个案例讲述具体建材的知识点及应用,会使授课更加生动更加具体,也更有说服力。3)教学场所的增加。传统的《建筑材料》课程授课以教室为主,实训室为辅。改革后的课程上课除了教室和实训室外,还增加了相关的公司企业,让学生深入到企业去。首先,通过接触企业各岗位,了解《建筑材料》在各岗位中的作用;其次,让公司员工带领学生进行各种建筑材料的取样、检测和分析,使实训环节不再简单地局限于校内的实训基地,而是真正地和相关岗位结合起来。这样,可以使学生提前了解公司、了解岗位避免盲目就业,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教学资料的改革。传统的《建筑材料》课程使用高职高专土建系列的规划教材,该教材虽内容齐全,但对于“3+2”中高职衔接的学生而言,却存在着内容重复、部分理论知识过于深奥等问题。针对这一现象,结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3+2”中高职衔接5年来的教学经验,该专业《建筑材料》课程的授课团队特意编写了针对性更强的教材,该教材于2016年出版,教材中删减了中职教育已经讲授过的基本建筑材料的部分理论知识,增加了建筑材料的检测和分析,并增加了近五年内建筑领域出现并应用广泛的新型建筑材料的相关知识。通过近一年的使用,发现“3+2”的学生对于这一本“量身定做”的教材接受程度更高。5)授课模式的变化。以往《建筑材料》课程的授课模式都是“理论+实训”的传统模式,而改革后的新型授课模式除了传统模式外,增加了“学徒”模式。即学生以“学徒”的形式“拜”公司的员工为“师傅”,由“师傅”带“学徒”,把“师傅”多年积攒下来的建筑材料方面的知识和经验都传授给“学徒”,并对学徒进行一定的考查。这种看似复古、实则创新的“学徒”模式可以更好地适应《建筑材料》课程的特点,培养动手能力更强、技能更高的学生。6)课程考核模式的变化。以往《建筑材料》课程的考核方式是“平时20%+期末考试80%”,改革后的《建筑材料》考核方式则变为“平时30%+期末考试50%+学徒分数20%”。这种考核方式更注重学生的能力考核,避免“生搬硬套”“纸上谈兵”的学生出现,也更加符合中高职“3+2”学生的特点。

5《建筑材料》课程改革的实施及效果比较

为了具体研究并考查《建筑材料》课程改革措施的有效性,笔者选择了建筑工程技术中高职衔接“3+2”专业的学生,将其分为A、B两个班级,两个班级实行不同的教学模式(见表1),并在每个知识模块教授完毕后进行知识和技能的检测,检测结果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采用新型教学模式的A班在每个知识模块的考核中理论题和得分率和B班差不多,而应用类题型的得分率则明显高于B班。由此可见,《建筑材料》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不仅不会降低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反而会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最明显的教学效果差异体现在技能检测方面,见表3。改革后的新型教学模式首先大幅度提高了实训时间,由原来的10学时增加到了30学时,这样可以增加更多的技能项目练习。其次,新型的教学模式从多方面增强了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非常有帮助。技能检测是在一定的时间内让学生独立完成相应的技能项目,能独立按时完成的即算通过。从表3可以看出,A班的学生在各个技能项目上通过率明显高于B班,表明A班的学生对于建筑材料性能的检测和分析能力更强。

6总结

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中高职良好衔接的重中之重[5],《建筑材料》课程的改革是课程体系构建的内容之一。明确课程自身的特点,不断改革创新,才能使中高职衔接“3+2”的学生更好地掌握本门课程的相关内容,为真正成为一线技能型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S].

[2]金恩平,任伟.关于高职院校实践教学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1):53-54.

[3]程宜康,李平.论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21(3):102-103.

建筑材料实训总结例8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年16号)中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近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对职业教育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要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同时要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职业教育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要把课程同职业标准相衔接,增强职业吸引力。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力度不断加大,而职院校要不断适应这种新的环境就需要改革,课程改革就是其中重中之重的环节。

《建筑工程材料》是建筑类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课程体系较广,涉及面大,知识点多,其中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实践性教学所占比例较大,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践性教学补充理论教学,通过理论教学指导实践性教学,最终达到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建筑材料的品种、性质、检验以及应用等。也因此,建筑工程材料课程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一些能在涉及建筑材料领域的建筑工程公司、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质量检测等部门从事各类建筑材料的工程应用、科研、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质量检测及管理等方面的高素质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1]。

一 建筑工程材料当前实践性教学的模式

1、演示教学法。演示教学法就是将实物或与实物相关的模型、结构、实验过程通过投影、录像等多种媒体手段呈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理解。通过多媒体设备和CAI课件,运用表格、图形,动画,同时结合实物教学,将所讲到的建筑工程材料理论知识与实物结合起来。

2、实验教学法。实验课是建筑材料课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不仅能验证已学材料的性质,还能锻炼动手能力,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集中实训教学法。将建筑工程材料课程实践性教学单独列出作为高职院校建筑类相关专业的校内实训项目之一。通过集中一周的时间进行实训,不断加强学生动手能力。

三 建筑工程材料实践性教学改革的迫切性

1、实践性教学受到多方面制约。我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各级机构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有限,加之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依然处于尝试、探究、改革阶段,因此实践性教学往往受到多方面的制约。实践性教学课时有限且不连续,比如在做水泥凝结时间测定时,由于水泥凝结时间较长,学生根本没时间观察到凝结时的现象,往往靠老师的演示和讲授。

2、实践性教学模式单一老套。教师按照实验指导书先叙述实验的目的、实验内容,再详细解释设备仪器操作方法、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然后要求学生按照所讲授的步骤进行操作、记录数据、填写实验报告。这种教学模式没有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完全由老师来控制,并且很多学生对于这种教学模式表现出兴趣低下,甚至没有兴趣,或者应付了事,很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3、与其他专业课联系较少。建筑材料课程与后续的一些专业课在实践教学中的相互交叉与渗透性较差,各专业课老师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很少。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必然会引起上本专业课内容而忘记其他课内容的现象,从而也导致理论和实践的脱节,也影响了学生知识面的扩大和相关知识的积累[2]。

4、创新不足。建筑工程材料实践性教学往往是按照实训或实验指导书开展,老师讲授、学生操作均按照一步一步的操作步骤进行,没有体现国家对职业院校学生创新性培养的要求。

5、单纯的强调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忽略了与工程实际的联系。建筑工程材料作为建筑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并不是独立于工程实际存在的,而学生操作的是某一材料的分析,检验等,就业后,并不是所有人都就职于质量检验、材料检测等职位,大部分毕业生在施工现场难以将所学材料的单纯的分析检验应用于工程实际。

6、在作者教学过程中,建筑工程材料理论课时与实践性教学比例为1:1,比以往加大了建筑工程材料的实践性教学力度,但按照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的要求,实践性教学是在该内容的理论课结束之后再进行,使得学生很难结合理论知识来做试验,所以很多学生在做试验时不知所措。通过建材试验工的技能鉴定考试发现很多学生即便做完了试验,对试验内容也毫无印象。

7、专业培养模式的改革要求课程模式也随之改革。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增大,专业建设也随之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改革,比如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李红老师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基础平台+职业模块”的教学模式改革[3],在这种新的专业培养模式下,专业课程与此同时也应该进行探究改革,并总结出一套适合专业培养模式的课程教学模式。

四 建筑工程材料兴趣+项目实践性教学模式

基于上述问题和现状,在我院建筑工程材料授课课时最多的专业《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建筑工程材料课程实践性教学中实施了兴趣+项目教学模式改革试行,现将要点总结如下:

“兴趣+项目”模式中的“兴趣”即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选作实验项目、按照兴趣进行分组,按照兴趣进行实验项目合理安排等,“项目”即将原有的每一种建筑工程材料的若干实验划分为同一大项,实践性教学实施项目组的形式,有项目负责人全程组织安排,老师角色转变为指导教师。

建筑工程材料理论教学大致分材料基本性质、气硬性胶凝材料、水硬性胶凝材料、混凝土、建筑砂浆、建筑墙材、建筑钢材、建筑防水材料、建筑装饰材料等内容,每一章又有几项实验项目,全书总共有三十多项实验项目,但有些是学生必做的,必须掌握,而有些是有能力或者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选做,可以我们将所有试验项目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必做的,一类是选作的,下面以混凝土这章举例来说明兴趣+项目教学模式。

混凝土这一章实践性教学项目有混凝土原材料检验、新拌混凝土和易性检验、混凝土成型试验、混凝土力学试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等五项,这五项均为必做项目,其中前四项均为动手操作项目,最后一项为课程设计项目,但均是在该部分理论课结束后再进行,按照原有课程模式下的课程大纲要求,操作项目每项占课时4节,课程设计项目占课时2节,因此混凝土这一章实践性教学共占课时18节,对于总课时84节的工程管理专业来说,学生几乎没有兴趣,也没有创新性可言,基本没有达到专业培养要求。

按照实践性教学兴趣+项目模式的要求,我们把混凝土这章共分为三大环节,第一环节为理论讲授。不同于原有教学模式的是,将所有理论教学连续讲授,理论教学不出现断点。

第二环节为参观调查阶段。通过理论教学后,学生虽然没有完全掌握所有要点,但对混凝土的构成、性质、检验有了一定的理解,根据所学知识,前往施工现场进行参观学习,了解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联系施工技术等课程了解混凝土的施工过程,对于出现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记录,参观结束后按照开学初下发的实践性教学项目列表中混凝土项目:

某搅拌站按照要求,需生产C30混凝土若干,已知所用的水泥为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砂子为中砂,石子最大粒径为40mm,请完成混凝土原材料的检验、混凝土的拌制、强度试验等,并出具相关实验报告。

根据上述项目要求,学生自主组织分组,在项目负责人的带领下,查阅文献资料,预约项目进行时间、预约项目所用仪器设备、制订项目计划,进程,步骤等。并将项目资料上交至指导教师处,指导教师同意签字后可以进入第三环节。

第三环节为项目实施阶段,根据所做的项目实施前的准备资料,在项目负责人的带领下,按照预约时间安排完成项目,并出具报告单,同时提出项目中可以创新的方面,对于数据进行详尽的分析,项目组在上交报告单的同时上交一份项目组对于该项目实施的讨论、会议等记录和项目总结。

所有资料上交到指导教师处后,指导教师进行批阅,并按照学期初下发的项目评分表(包括项目计划、进程、查阅文献、步骤、创新性研究等)进行打分。

四 建筑工程材料兴趣+项目实践性教学模式成功之处

1、实践性教学过程充满了学术氛围

通过改革后的实践性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不断查阅文献资料,通过向相关专业老师请教,通过项目组内或者和指导教师的讨论,商议书写项目总结等,在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实践性教学的学术性。

2、期末成绩普遍提高

比较同一专业2009年和2010年两届学生该课程的学习成绩,可以明显看出,2009年在原有的教学模式下的学生期末考试有27人不及格,2010年在进行了试点之后的班级期末考试只有5人不及格,事实证明了通过实践性教学改革带动了学生对理论教学的学习兴趣。

3、老师角色成功转换

原有模式下进行的实践性教学过程中,老师的角色不可缺少,分量也较重,学生做实验时候依赖心理很重,老师做,学生看,有的学生在上完实验课后都不清楚做的是什么实验,更谈不上创新,在“兴趣+项目”教学模式下,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团队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改变了原有有问题老师解答,实验不会了老师负责教会的模式。

4、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提升。

由于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的角色也相应发生了转变,他们不再按照老师的安排和要求去做实验,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因此学习兴趣也越来越浓厚,加之有很多选作的实验为他们准备,他们可以按照对课程的兴趣自由选择。、

5、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加强。

通过参观调查施工现场,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学生将建筑工程材料这门课与其他所学课程联系起来,大大加强了迁移知识的能力,并做到理论讲授的知识点与工程实际的结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其他学科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其他学科讲授的知识来解决。

五 建筑工程材料兴趣+项目实践性教学模式需要改进的方面

1、还需要进行大面积的试点

虽然进行了一个班级的试点,效果不错,但是教学改革牵扯方方面面,最终要指导教学,因此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试点,等积累了足够的经验,课程建设体系彻底完成后才能进行全院推广。

2、需要与之配套的“学练一体化教室”的加快建设

“兴趣+项目”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改革由于课时,教学场所的限制,不能发挥到极致,因此需要加快“学练一体化教室”的建设,做中学,学中做,通过实践性教学改革带动理论教学的变革。

3、需要一个团队协作完成课程的建设

考虑到其他老师的工作,作者一人完成了前期的试点,但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思路受限,加之试点工作千头万绪,在今后的进一步深化过程中,必须有一个团队来精诚团结,协作完成这个课题。

作者简介

建筑材料实训总结例9

《建筑装饰材料》既是高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该专业的核心课程,而建筑装饰材料也是建筑装饰工程的物质基础。建筑装饰工程的总体效果、功能的实现,无不通过运用装饰材料及其配套产品的色彩、光泽、质地、质感、纹理、图案、形体和性能等体现出来;另一方面,在建筑装饰工程中,装饰材料的费用占建筑装饰工程总造价的50%~70%。因此,在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建筑装饰材料》课程教学中,和土木工程类专业的《建筑材料》的教学侧重点不同。

该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熟悉装饰材料的种类、性能、特点以及价格档次;掌握各类材料的流行趋势及适合的装修风格;善于在不同的工程和使用条件下,正确、合理、艺术地选用不同的装饰材料的应用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但是由于建筑装饰材料发展迅速,品种繁多,再加上学生实践经验的缺乏,无法了解建筑装饰材料的工艺特性、装饰风格匹配和施工工艺的构造情况。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课堂上对每类、每种装饰材料的类型、性能、特点以及选用等有关知识逐一向学生进行讲解,内容多、参数多、指标多,枯燥乏味,无法在学生脑海中形成具像,容易遗忘,学习效果不佳;即使教师备课充分,并且采用多媒体课件等多种现代教学手段,增加了建筑装饰材料图片和视频,增强了对材料颜色、图案等感性认识,但对材料的质地、纹理、光泽等的感知很局限,仍不如到建材市场、施工现场直接教学,通过看、摸、比、记等方式对建筑装饰材料有更直观的了解和深刻的印象。

所以在《建筑装饰材料》这门课程改革中,我们减少了理论课时,增加了实践的课时。理论教学缩短了传统建筑材料的课时,重点讲授最近几年出现的新型建筑装饰材料,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每种建筑装饰材料的特点、应用范围,使学生直观认识从原始建筑装饰材料到现代建筑装饰材料的发展历程。另外,把建筑材料的最新成果例如纳米装饰材料、硅澡泥、液体壁纸、软瓷砖等引入教学内容;做到教学内容紧跟时代,紧扣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建筑装饰材料实践教学在学期末开设了两周的实训专周,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使学生对建筑装饰材料的品种、质地、纹理、图案、性能、价格等特点有了更直观、深刻的认识,提升了职业能力。具体实施如下:

一、请进来

1.请室内设计名师、材料商家来学院

在学期开始的时候,请装修公司的设计名师、材料商家来做报告。设计师讲座的内容是建筑装饰材料发展的新趋势以及各种装饰风格常用的材料。而请材料商家介绍材料相关知识、特点、施工工艺及应用。让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就对各种材料有直观的认识,对材料在装饰工程中的重要性,和本课程的重要性都有了深刻的认识,大大提高了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2.请装饰施工工具和各种装饰材料样品来

在建材实训室设置样品展示柜,展示各种小型装饰施工工具和各种装饰材料样品,可以按装饰部位进行分类展示,如地面、墙面、门窗以及装饰五金等。学生可以亲自操作工具,了解工具和材料的特性,适用于学生对材料的初步了解。

二、走出去

1.走进材料厂家

在学期中,利用2个课时组织学生到本地的板材厂参观,通过观看车间的生产流水线,在板材加工生产过程中了解材料的品种、加工方法、适用范围和施工工艺。对了解类似材料的性能、生产工艺起着举一反三的作用。

2.走进建材料市场

在学期末,安排2周的实训专周。首先,由老师带领,利用2天时间对市内几大建材市场进行参观。主要是了解各建材市场的主营建材种类、分布情况,辐射区域、及交通路线,为后续调查做准备。然后,利用5天时间按照材料分类(如木材、陶瓷、石材、软质材料、金属材料、辅料等)自主选择一个建材市场,进行分组调研,再利用3天时间进行调查成果总结评比。调查前,老师应布置详细的调研任务书,内容包括调查的目的、要求、方式及汇总后的结果。调查过程中,老师应给予相关指导,并解决学生在调查中所产生的疑问。调查结束后,每个调查小组都要撰写调研报告和制作课件,并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进行讲解,并进行自评、互评。所有调查成果共享,作为全班同学以后学习和工作中的参考资料。

3.走进宾馆、商场、样板房

在学期末,利用实训专周里的4天时间,学生分组,通过网上、图书馆查资料,在本市宾馆、商场、样板房等不同类型的建筑中自选一个设计水平高,装修口碑好的场所,进行参观、拍照,并通过分析不同部位使用的何种建材,加深对建筑装饰材料的认识和了解,更好地掌握材料的色彩、光泽、质地、质感、纹理、图案、形体和性能在满足功能需求和表现装修风格中所起的作用。

三、小结

通过对建筑装饰材料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利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学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通过对各类建筑装饰材料的性能特点、使用情况的亲身感知,提高了学生对丰富多彩的建筑装饰材料的认知效果:通过调研活动锻炼了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调查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分工合作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精神;通过自主探究式的学习,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所必备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大大提高了职业能力,也为后续课程建筑装饰设计、建筑装饰施工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建筑材料实训总结例10

一、引言

近些年来,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建筑行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它不仅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同时也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建筑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施工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工程质量不如人意等等,导致这些问题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忽视施工质量安全控制工作。文章结合建筑施工的实际情况,主要探讨分析了质量安全控制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质量安全控制策略,希望能够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关注,能够对实际工作发挥指导作用。

二、建筑施工质量安全控制的意义

建筑施工质量安全控制是整个建筑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整个建筑行业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总的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规范施工人员的各项工作。在工程建设中,往往出现施工人员不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操作的情况,他们不重视施工质量安全工作,忽视提高质量安全策略的采用,往往导致建筑工程质量低下。而如果加强施工质量安全控制工作,可以提高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安全意识,增强他们质量安全控制的自觉性,规范施工人员的各项行为,有利于提高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

2、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加强质量安全控制能够规范施工人员的行为,对施工的各项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比如施工人员、机械设备、施工材料等,有利于保证工程建设按照施工计划顺利进行,从而更好的完成工程建设的各项工作。

3、提高施工质量和项目效益。加强建筑施工质量安全控制有利于合理安排施工,调动各种积极因素进行工程建设,避免施工中出现质量问题,减少因质量问题而出现返工的现象,有利于节约成本,提高施工质量和整个建筑项目的综合效益,

三、建筑施工质量安全控制面临的问题

建筑施工质量安全控制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在实际工作中,相关施工企业也重视采取相应的策略来加强质量安全控制。然而,由于受到思想观念、技术、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建筑施工质量安全控制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总的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施工企业内部缺乏相应的内部监控制度。一直以来,在施工企业内部,存在着忽视建筑施工质量安全控制的情况,他们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承担的质量安全控制责任,忽视相关策略的采用,内部监控制度不完善。

2、施工材料没有满足设计要求,质量安全控制工作存在漏洞。施工材料是工程项目建设最基本的材料,要提高建筑质量,保证建筑质量的安全,首先必须提高施工材料的质量。但是目前在施工材料的管理上存在着不足,施工单位对材料的管理不严,没有建立起健全与完善的材料监督管理体制,一些不符合施工要求的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忽视对施工现场材料的检验工作,这样往往导致材料不合格,引发建筑质量安全问题。

3、施工队伍素质不高,施工过程缺乏规范的指导。建筑施工人员主要是民工,他们缺乏相应的科学文化知识,在施工中主要凭借经验。同时施工单位也忽视对他们技能的培训,施工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薄弱,施工技术水平较低,常常出现违反施工工序的情况,缺乏相应的规范指导,使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着质量安全隐患。

四、建筑施工质量安全控制的策略

为了应对建筑施工质量安全控制面临的问题,加强对质量安全的控制工作,结合建筑施工的实际,必须认为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对施工质量安全控制的认识。施工单位和相关领导要充分认识到质量安全控制的重要性,加强施工单位内部的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建设,制定健全与完善的质量安全控制制度,规范质量安全控制的各项工作。同时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企业内部质量安全控制人员,提高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并将质量安全控制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在施工企业内部形成健全的质量安全控制体系。此外,还应该建立质量安全控制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施工人员的职责,严格落实责任制,为保证质量安全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2、严格安全准入制度,防止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防止不合格的建筑施工单位承揽工程,在招投标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建筑施工单位的审查工作,重点审查其安全生产条件,并做好对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颁发和管理工作,保证具备资质的安全生产企业和生产队伍进入施工场地,对于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技术水平不够的施工企业一律不允许进行施工,这样就从源头上制止质量安全施工的发生,有利于从根本上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安全。

3、加强对材料和半成品的管理,保证施工质量安全。材料是影响施工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它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件配件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建筑施工的物质基础,都会直接影响建筑工程质量。所以,必须加强对材料和半成品的管理,为提高质量安全提供保障。

4、重视政策的引导,做好对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工作。要提高质量安全水平,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施工单位要重视对一线施工人员的培训,并做好安全培训考核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和技术水平。对于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至少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强制性培训,包括基础知识和质量安全知识,这是每个施工人员必须充分掌握的。另一方面,自愿性培训,主要是为了提高施工人员技能的培训。此外,对于施工的关键岗位和特殊工种作业需要实行持证上岗制度,以保证这些岗位的质量安全。

五、结束语

总之,建筑施工质量安全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今后在施工实践中,我们需要认识质量安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质量安全控制措施,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安全,提高质量安全控制水平,促进整个建筑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挺生.混凝土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与安全控制[J].施工技术,2005(4)

[2]姚谨英.建筑施工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吴计红.人工挖孔桩施工质量及安全控制浅析[J].山西建筑,2010(34)


相关文章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