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验证理论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自我验证理论,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自我验证理论 (self-verification theory) 是一个社会心理学理论, 由威B·斯旺 (William B. Swann)提出, 该理论主张一旦人们有了关于他们自身的想法, 他们就会努力证明这些自我观念。
威廉B. 斯旺是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社会和人格心理学教授, 他最擅长的研究领域是自我验证和身份融合, 但也对群体过程、亲密关系、社会 认知、人的感知准确性、抑郁和人格过程进行了研究。最著名的研究即发展了自我验证理论, 集中于人们渴望被他人了解和理解的解释, 即把自我分成主体自我和客体自我, 主体自我是有关有自我概念的研究, 客体自我是有关自我动机的研究。该理论认为, 一旦人们对自己产生 了坚定的信念, 就会更喜欢别人看到自己, 总想获得积极的评价或反馈, 并会 通过一系列策略去提高自我评价来进行自我增强, 进而寻求自我一致。
Swann (1992) 用实验揭示了人们自我验证的原因主要表现在认知和实 用这两个方面, 并于 2002 年总结了以往有关自我验证的研究结果, 提出了自 我验证过程模型。
自我验证理论的核心内容
自我验证理论认为, 人们有了解真实自我的倾向, 所以人们总想获得客观的、 准确的和有诊断性的信息, 以降低有关自身能力和人格特征的不确定性。自我评 估是自我验证的动机来源, 所以自我验证的首要任务是了解自身世界, 为此, 个体会观察自身的行为、其他人对自身的反应 (Cooley, 1902), 以及自身行为与其 他人的关系(Tesser, 1988)。最终, 个体将这些观察转化为自己和自身世界的概念 (Mead, 1934), 该理论主张一旦人们有了关于自身的想法, 就会奴力证明这些自 我观念, 形成自己的观点, 以便能够理解和预测他人的反应, 并且知道如何对他 人采取行动。
在人们形成了自我概念并有了合理的解释后, 就会通过反馈来保存这些概念, 像大多数心理现象一样, 自我验证的欲望可能是多重决定, 甚至是超出决定的。 一般情况下, 人们会最大限度地提高自身的预测能力和控制能力, 预测和控制是 出于人际考虑以及心理上的认知。从认知的角度来看, 稳定的自我概念就像船的 舵, 能够增强人们的信心, 若以一致的方式感知, 则可以促进控制和社交互动的 感受, 若以不一致的方式感知, 则可能会引起心理和人际上的混乱。
Swann et al. (2002) 总结了以往有关自我验证的研究结果, 并提出了自我验证过程模型, 如下图所示, 将以往的有关研究结果纳人了自我验证过程模型。
Swann etal. (2002) 基于以往大量的实证证据指出, 人们通过两大途径去验证自我, 即营造验证自我的社会环境和对现实信息的主观歪曲。
营造验证自我的社会环境包含三个方面:
(1)选择交往伙伴和环境;
(2)有意显示身份线索;
(3)采取能够引发自我验证反馈的交往策略。
对现实信息的主观歪曲也包 含三个方面:
(1)选择性注意;
(2)选择性编码和提取;
(3)选择性解释。
假如 一个人认为自己的智商很高, 则根据自我验证理论, 这个人会积极地验证关于自 已的这一观点。为此, 他会:(1)从事能够表明他智商很高的活动;(2)选择性 地寻找、接受和保留能够证明他智商很高的信息; (3) 试图使他人相信他拥有卓 越的智商。假如一个人认为自己最终会遭遇不幸的人际关系或找到伴侣后会被抛 弃, 则他就会寻找验证的种种证据, 甚至情绪化地问对方是不是这样想的。
个体自我验证的根本原因, 是其具有增强对现实的预测和控制的动机。自我 验证增强人们的预测和控制感觉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 认知方面, 自我验证有 助于形成稳定的自我概念, 增强个体信心, 使个体更好地认识世界;
第二, 实用 方面, 自我验证驱动个体寻求与自我概念相一致的外部评价, 从而强化自身的身 份角色, 使社会交往也变得可预测和可把握。
为了更好地解释自我验证理论, 不同学者对该理论从多个角度进行了分析和 验证, 归结起来主要有三个角度: 自我验证的跨文化研究, 情境自我与自我验证, 以及不同自我构建水平的自我验证动机。
对于自我验证的跨文化研究, 研究者从整体水平上比较了东西方文化背景下 被试的自我验证动机, 西方被试在被呈现一个与自我概念不一致的反馈后仍坚持 原有的自我概念, 表现为自我验证; 而中国被试由于受到辩证性自我的影响, 在被呈现不一致的反馈后, 后续测试中根据反馈信息调整了原有的自我概念, 使之 与反馈趋于一致, 没有验证自我概念。
对于情境自我与自我验证, 交互作用论者认为, 自我在不同情境下具有可变性, 不同情境下个体会表现出不同的情境自我。
不同自我建构水平的自我验证动机主要从三维度考虑, 三维度的自我建构理论指出, 每个自我维度对应不同形式的自我表征, 分别是个体自 我 (individual self)、关系自我 (relational self) 和集体自我 (collective self); 早 期自我验证的证据主要来自对整体水平自我的研究, 即个体自我 (Swann et al., 1990; Swann et al., 1992a; Bosson et al., 2002), 在集体水平上可能存在自我验证动 机, 当个体认同某种集体身份具有重要意义时, 就会寻求对集体自我的验证, 并且验 证动机受到集体自我概念的确定性的调节。综上可以看出, 除了整体水平, 自我验证动机还存在于具体的自我层面, 如不同情境中的自我、关系水平和集体水平等。
自我验证理论 (Swann, 1983; Swann et al., 1987) 是关于一致性的假定, 人们 追求认知的一致性, 并分析其认知过程, 特别是自我验证理论假定人们想确认自 已的观点, 它不是目的, 而是一种手段, 以增强人们对外界可预测和可控制的感 知。从这个角度来看, 自我验证理论渴望预测和控制, 而非自我增强, 而且自我 验证理论认为, 人们努力控制自身目前的情况, 严重依赖自己固执的观点。
自我验证理论提出二十多年来, 得到了大量研究的支持。例如, 研究表明, 持消 极自我概念的人与持积极自我概念的人一样, 均寻求自我验证(Swann et al., 1990); 人们更期望与验证自我概念的同伴交往(English et al., 2008)。
后来的研究者一方面从 文化差异的角度研究了自我验证动机;
另一方面随着自我结构领域研究的兴起, 特别 是自我建构理论的发展, 自我越来越倾向于被看作多维度、多层面的, 例如关系自我、集体自我等, 进而有研究者从不同的自我表征水平展了开自我验证动机的研究。
对管理者的启示
自我验证是一种社会心理学理论, 它主张人们希望自我概念 (包括自我概念和自尊)被他人了解和理解。因为自我概念在理解世界、提供一致感和指导行动 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所以人们通过自我验证来维持自身的动机。这样的过程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稳定, 使人们的经历更加连贯、有序和易于理解。自我验证过程 也适用于不同背景的群体, 因为其使人们相互预测, 从而促进社会互动。
根据自我验证理论, 人们为了获得对外界的控制感和预测感, 会不断地寻求或引发与其自我概念相一致的反馈,从而保持并强化他们原有的自我概念。
在个体自我概念形成的过程中, 个体会整合来自外部的信息, 以增强自我验证的动机, 从外界寻求与自我概念相一致的反馈以维 持原有的自我概念。
随着自我结构领域的研究不断增加, 尤其是自我建构理论的发展, 后来的学者已将自我验证的研究拓展 到了不同的自我层面或不同的自我建构水平上, 给中国的学者 和管理者提供了研究中国人自我验证动机的全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