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心和自性有何区别 佛学讲:有自性、无自性

2023-06-05 16:38: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自心和自性有何区别 佛学讲:有自性、无自性,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自心和自性有何区别

佛讲“缘起性空”,又讲“何其自性本自清净”,这两个“性”区别在哪里?

意识本身就有局限性,文字是意识的一个产物,更具有局限性。当你纠结于文字对错的时候,就会不明所以。比如“快看,水里有个月亮;但是,水里并没有月亮”。“有月亮”“没月亮”如果你纠结字眼,会发疯:“到底有没有月亮!!!”

所以,不要局限于文字,不要局限于思维,不要局限于意识,才能明白“无自性”“有自性”在说什么。

一、分别意

1.之所以说“无自性”,是因为“人”的认知、经历、感悟里,有一个主观能动性,并将其认为“我”或者“存在”。这样的问题在于,这个“我”一直在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身体等因素在“变化”,依止这个“我”,就会产生很多烦恼,局限于这个我,才产生了贪嗔痴慢疑等一系列烦恼。究其本质,这个“我”并不一直存在。是诸缘和合的条件下产生了一个此刻的存在,也就是缘起,故“性空”。因为一切是因缘聚合,所以没有一直存在的自性。

2.“何其自性本自清净”里的“自性”,和“缘起性空”的“自性”,并不是一个层面的所指,所以后来才换了很多词汇,如“圆成实性”“佛性”等等。从“性和相”的角度看,一切存在的事物,均有其“性质”,水有水性,土有土性,人有人性。但心的“性”是什么?人做一件事“用心”和“不用心”,有着天壤之别。心在觉为“觉心”,心在意为“思量”,心在不同时刻、不同的人身上也都有不同的作用。正因为心的适用范围太大了,所以用“意识”层面的词汇,是无法表述的,只能内观感受这个心的不同作用。(就像一个村民形容一个省委书记的力量,他只能说“太厉害了!”,除此以外,村民是无法理解省委书记的很多价值的。)所以,针对“存在”,一切都是有“性”的,“心性”是存在的,心自然存在的本性,即是“自性”。

二、举例

《大方广佛华严经》“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著而不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尔时,如来以无障碍清净智眼,普观法界一切众生而作是言:『奇哉!奇哉!此诸众生云何具有如来智慧,愚痴迷惑,不知不见?我当教以圣道,令其永离妄想执著,自于身中得见如来广大智慧与佛无异。』”

在心的应用上,因为人的局限性,表现出了其特性:“贪嗔痴慢疑”。贪嗔痴慢疑,说的都是一个本质:心在人身的应用局限。贪心:意识细胞等延伸、集起生为贪心;嗔心:条件不具足,得不到生起嗔心;痴心:自身能量、思量、心力的局限成为痴心;慢心:心神智慧不能快速跳转、适应的局限成为慢心;疑心:身见边见等局限对外物产生疑心。

修行正是要破除这些身为人的局限,当你了知这些局限后,才能清晰地看到“心”的应用太广大了。当然“心”这个词是人发明的,所指的东西的“存在”,有同“如来”“佛心”等等,在某种语境下,被称为“自性”本指“自然存在的本来面目”。

对这样的“心的本性”的描述,因为是非常独特的个体感受,所以才产生了不同的词汇和理解。

三、延伸理解-佛学

对“自性”的理解造成的局限,也适用于对佛学认知造成的局限。

“佛”为“觉悟的人”,而不是“觉”。

“觉心”只是心的其中一个应用,也是缘起缘灭,当认知“佛”为“觉”的时候,就会陷入认知局限(《天道》丁元英就是把佛认为成了“觉”。)

“觉悟的人”是指了知“心的本性”,并通过修行破除人的局限性,修改串习,破除烦恼。

人人都有佛心没错,但你会不会用是一个问题,就像人人都可以活在这个世界上,但你会不会应用这个世界的资源,活得更好,是需要学习、修行的。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信息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