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庆个人资料 宗庆后生命中的三个女人

2023-03-13 08:04: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左宗庆个人资料 宗庆后生命中的三个女人,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左宗庆个人资料

1、大变革中的母亲

1949年秋天,宗启騄辞去了南京邮政局的工作,和妻子商量后,举家搬迁到了杭州,租住在西湖边的韶华巷中,毗邻西湖十景之一的柳浪闻莺。韶华巷南起涌金路,北折东至横紫城巷。南宋时武义大夫曹勋在此建宅院,故称为曹家花园巷。明代称友助巷,俗称四条巷。

此时的韶华巷还是一个偏僻的所在,远没有后世西湖边豪宅的风光。由于宗家破落,只能租得起这样的房子。

这次搬迁,实际上是一次回归,因为宗家的祖上是名将宗泽,世居杭州,一直到其祖父宗继先之后,由于在南京当官,才搬迁到了江苏。

宗启騄虽然是当时罕见的大学生,但缺乏魄力,以至于后来宗庆后在回忆起父亲时,总不能理解为什么在时代的洪流中,父亲这样的大学生没有投入到革命事业,至少投入到民国的抗日事业中,最少,也可以做一个有名的学者,而宗启騄却甘愿成为一个小人物,在南京,徐州和宿迁徘徊,靠着兄弟谋取了一份政府的工作,勉强度日。

实际上,这既是性格使然,也是一种生存的哲学,更是时代的烙印,宗启騄只是这个时代不起眼的,为了生存而拼命挣扎的个人之一。至少,他为了家庭的生存,曾经做过“拼命三郎”,宗庆后的母亲王树珍说:“宗庆后工作狂的时候与他父亲一模一样,工作起来什么都不管”。

南京解放后,有着国民党政府工作经历的宗启騄不得不离开南京,投奔九弟的宗启騄与九弟、十弟三家租住在两间房子里,靠着九弟的物流生意勉强度日。到后来,物流生意急转直下,九弟破产,宗启騄也没有了工作,全家顿时失去了经济来源,有时候连米都买不起,饭都吃不上。

这段艰苦的岁月,造就了宗庆后的母亲王树珍,也影响了宗庆后的一生。在宗庆后的回忆中,这位具有贵族格格血统的母亲从来没有焦虑,抱怨或者退让过,她总是一副处变不惊,从容不迫的样子。而更重要的是,王树珍作为新时代的女性,具有非常超前的意识。王树珍曾经说,宗庆后的超前意识遗传自她,宗庆后十分认同。

即便是家里穷困潦倒时,王树珍也从无怨言,她从来没有放弃过为家庭奋斗和提升自己的一切机会。早在南京战乱时,王树珍一个人带着宗庆后和宗端后,丈夫的汇款由于战乱迟迟未到,王树珍就独自找到南京的宁波同乡会去教书,从而得到每月几斗米的工资,养活了宗庆后两兄弟。而教书的生涯,也让3,4岁的宗庆后能够在学堂里得到了启蒙教育。

宗庆后在后来回忆起这段岁月时说:“如果我关于南京的回忆会有什么意义的话,那么它的前一阶段一定在某种意义上满足了我对幸福和安全感的需求;至少在我的内心深处相信,我曾拥有一段值得称作幸福的童年,尽管它很短暂,并且脆弱而易破碎。而它的后半部分,让我在懵懂中便习惯了“艰难”这一命题,明白它是一种常态,明白它像掌心中的纹路一样清晰、自然而富有诗意,是我们人生的一部分,并且要用最大的智慧和勇气去克服它。”

在文人的加工中,宗庆后的这段回忆的描述多了一份诗意,但现实的生活却远没有这种诗意,它总是不断压迫着这个家庭,每每在绝境中挣扎,为了生存而喘不过气来。

在宗庆后请人代笔的唯一一本自传中,他并没有提及在父亲与九叔叔生意失败后的那段时间,家里是怎样谋生的。根据其它的历史材料,曾经提及宗启騄到杭州之后,开办过一所“求是初中”,不过,由于宗启騄在国民党邮政局工作过的“不光彩历史”,隔离、审查接踵而来,宗启騄最后不得不离开倾注了大量心血的学校,被发配到农村去“接受改造”。

无论如何,宗庆后一家到了杭州之后,随着父亲的失业,基本的生活来源已经没有了保障,而这时,又是母亲挑过了生活的全部重担。

王树珍刚到杭州是没有工作的,后来一个邻居告诉她,杭州师范学校招收两年制的夜校生,她觉得这是一个机会,于是去试了一下,结果被录取了。

后来,她在报纸上看到了文教局招聘老师的消息,又去试了一下,结果又考取了。在那个时代,虽然女性解放的思潮已经开始蔓延,但女性考文凭,求职还是非常超前的事情,幸运的是,有王室格格血统的王树珍从小接受了开明的教育,并且有着非常独立和好强的性格,这为她超前的眼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王树珍的工资在当时算是比较不错的,有了稳定工作的王树珍,在丈夫失业后独自撑起了这个家庭,虽然依旧清贫,但再也不用像过去那样吃了上顿没下顿了。在王树珍工作分配之后,他们全家搬到了柳翠井巷小学,那一年,宗庆后5岁,结束了奔波和贫穷的生活,开始对未来有了憧憬。

王树珍白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晚上还要去读夜校,回家后要忙于家务,而宗家的人口却越来越多,最艰难的时候,他们一家6口人挤在10多平米的小房间中,过着简单和清贫的生活。

即便如此,王树珍的家教非常的严格,出身贵族的她有着一种天然的志气和傲骨,她教育孩子们要保持清醒,抵制诱惑,节制欲望。她为了让宗庆后得到更好的教育,让宗庆后到离家更远的杭师附小去读书……

宗庆后遗传了母亲超前的眼光,沉稳的性格以及面对困难百折不挠的倔强,而更重要的是,母亲选择的教育事业让他有幸能够从小置身于朗朗的读书声中,耳濡目染。

别的男孩调皮捣蛋,贪玩,没有自制力,但宗庆后没有,他从小沉稳,内向,甚至被人认为像女孩子。别人不知道的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看到母亲极为努力而上进的工作和拼搏之后,宗庆后的内心也充满了斗志,作为长子,他渴望为母亲分担生活的重担。

在以后漫长的读书和工作生涯中,宗庆后总是保持了积极和乐观的人生态度,力争上游,绝不向困难妥协。不管是后来创办娃哈哈的艰辛历程,还是闻名全国的“达娃之争”,宗庆后总能在绝境中崛起。在1987年创办娃哈哈之后,一路高歌猛进,不管世间潮起潮落,竞争对手覆雨翻云,娃哈哈始终屹立于浪潮之巅。几十年过去了,首富换了一茬又一茬,而宗庆后家族始终排在前列。

宗庆后结婚时对媳妇说,妈妈把我们带大不容易,妈妈最苦。他回想起自己所经历的这大半生,说能够拥有的一切,如果说全赖他的母亲,也肯定算不上夸张。对于母亲所经历的艰难困苦,宗庆后认为,这可能是上天对她以及他们家庭的强迫修行。

王树珍现在已经90多岁了,依然健在,上天让她在历经磨难之后,还给了她一个幸福的晚年,宗庆后是幸运的。

2、娃哈哈时代的妻子

在缺衣少食的年代,宗庆后出生时重达9斤,在江浙一带流传着9斤姑娘的故事,9斤的娃娃往往象征着聪明伶俐。

宗庆后的5个兄弟姐妹们,全部都是喝着母乳长大的,这让他们身体强健,很少生病。

如果说,母亲给了宗庆后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教育,以及遗传了坚忍和乐观的品质,那么,宗庆后在遇到施幼珍之后,生命才得到了升华。他们互相扶持,没有惊天动地的爱情宣言,没有绯闻缠身的奢靡生活,却创造了让世人瞩目的娃哈哈集团。

相较于现在有些老总的妻子经常抛头露面,施幼珍是非常低调的,低调到在网上连一张可信的照片都很难找到。

宗庆后结婚的时候,是个大龄青年,而最初的时候,家里人认为他会在绍兴找一个媳妇。

由于家境贫寒,为了补贴家用,18岁的宗庆后初中毕业就出来工作了,尽管他读书时是一个处处争第一的学生。15年时间,他先后辗转于舟山和绍兴,到处打工挣钱,补贴家用。

由于政策因素,他在绍兴呆了整整14年而无法回到杭州。于是,父母认为他会长期住在绍兴,便开始操心起他的婚事来。母亲甚至发动几个弟弟,用家里极少的积蓄给宗庆后打造了一套崭新的家具送过来,希望他成婚时能够体体面面的。

宗庆后拒绝了这套家具,他不希望自己的将来都在绍兴渡过,他让送家具来的人和家里人说一句:“人活着,必须干一番事业,不能碌碌无为过完此生。”很显然,宗庆后并不认为自己会终老于绍兴。

一年后,政策放松,王树珍提前退休,让宗庆后顶岗,来到了教育系统底下的工农纸箱厂当工人。

15年后重新回到杭州,母亲已经老去,兄弟姐妹们都已经长大,而宗庆后也已经33岁,在工农纸箱厂糊了好长一段时间纸箱子之后,他做起了“供销员”,这种苦差事,别人避之唯恐不及,而他却甘之如饴。多年的“供销员”生涯,练就了宗庆后敏锐的市场推广能力,为娃哈哈的诞生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如同大多数的天才一样,市场上表现活跃,能说会道的宗庆后,在平时却少言寡语,有些内向。

由于年龄偏大,经济条件差,不爱说话,宗庆后在34岁左右依然没有找到女朋友,这让父母非常的着急,此时,宗庆后生命中的贵人出现了。

一位退休干部发现宗庆后总是独来独往,但不吸烟,不喝酒,爱读书,秉性良好,于是给他介绍了一位仅比他小4岁,同样是大龄青年,同样下过乡,在农场生活过的知识青年,这就是施幼珍。

类似的经历,相仿的年龄,让两个“大龄青年”最终走到了一起。1980年的劳动节,宗庆后和施幼珍喜结连理。施幼珍不仅仅是宗庆后的妻子,宗馥莉的母亲,也是娃哈哈的创始人之一。

宗庆后在自传中,认为施幼珍对自己的大男子主义以及由于事业而忽略家庭是非常宽容的,生活上的事情,施幼珍总是默默的主动承担着。而在事业上,施幼珍也是宗庆后的有力助手。正是因为没有后顾之忧,才让宗庆后的才华和多年积累的经验有了用武之地。

1987年,在宗庆后结婚7周年的劳动节时,娃哈哈的前身,杭州市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成立,公司的员工三个人,42岁的宗庆后和两个退休的女教师。创业非常的艰辛,大家在媒体上读到的关于宗庆后踏着三轮车去推销冰棍的事情,就是在创业的初期,那个时候,他的主营业务是冰棍,而直到1989年,才有了娃哈哈这个名字。

在此后的创业历程中,施幼珍都是娃哈哈的合伙人,宗庆后的合作伙伴,始终陪伴在宗庆后的左右而不要任何的名气。至今,我们也很难从媒体上看到施幼珍的报道,有的只是施幼珍担任娃哈哈体系各家公司法人代表和高管的信息。

而让施幼珍暴露于世人面前的,还是当年著名的“达娃之争”。

这件事情对宗庆后的影响非常之大,以至于在2007年,在人民大会堂两会的现场,宗庆后还和同龄的鲁冠球对于外资和并购发起了争端,宗庆后为一些行业龙头、骨干企业被外资吞并或控股而忧心忡忡,厉声建议严格审查与限制外资恶意或垄断性并购,而鲁冠球则对此不以为然。

早在1996年,达能就与娃哈哈成立了合资公司,当时的股份是各占49%,百富勤占股2%。此后,达能收购百富勤2%股份,占股51%,成为了控股股东。1999年,双方签订了《商标使用许可合同》,这里面有一个隐藏的地雷就是:娃哈哈可以使用商标进行其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但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必须与达能合资,或者经过达能的同意。这为双方的决裂埋下了祸根。

达能为娃哈哈带来了初始的资金,而娃哈哈则为达能带来了丰厚的回报。而双方的矛盾,在达能高管范易谋私下调查了宗庆后的非合资公司之后爆发。

范易谋发现,娃哈哈的非合资体系竟然比合资体系还要大,到07年年底,非合资公司总数到了61家,06年一年的利润就达到了10.4亿元。于是,达能提出以40亿元收购娃哈哈非合资公司股权。

这一提案最终遭到宗庆后的拒绝,此后达能与娃哈哈展开了长达两年的诉讼纠纷。其中,宗庆后在2007年6月提出辞职申请,而范易谋更是以损害合资公司股东利益之由相继把宗庆后的妻子施幼珍和女儿宗馥莉送上美国加州法院,指控内容是“故意侵犯预期商业利益和过失侵犯预期商业利益。”

最终的结果是,经过长达两年的较量,娃哈哈赢得了所有的诉讼,2009年9月,达能终于妥协,并最终卖出了娃哈哈的所有股份,娃哈哈取得了完胜。

在这个过程中,供应商,员工,朋友全部站在娃哈哈这一边,而最为坚定的支持则来自于施幼珍和宗馥莉。

3、新时代的宗馥莉

宗庆后有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喜欢亲力亲为,不太喜欢放权。这使得他每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甚至没有休息天。

这造成了父女之间的隔阂越来越严重。

培养女儿宗馥莉的重担,就落在了妻子施幼珍的肩膀上。直到达能起诉施幼珍和宗馥莉的时候,宗庆后才意识到自己对于家人的愧疚和爱有多么深厚。

达娃之争,意外的成为了父女俩重新互相关爱,携手共进的契机。

宗馥莉出生于1982年,高中时就到了著名的San Marino High School留学,之后进入美国Pepperdine University。

毕业后,宗馥莉进入娃哈哈,从基层做起,她继承了父亲工作上亲力亲为的作风,时常最早到公司,最晚下班,被誉为娃哈哈“第二勤奋的人”,很明显,第一勤奋的是他的父亲。

不过,与父亲相比,宗馥莉目前并没有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最近一次关于宗馥莉的报道,是关于她收购中国糖果失败的消息,媒体毫不掩饰的用了“被骗”这样的字眼。

宗馥莉太需要一次大的胜利,来证明自己了。外界的解读是,宗馥莉希望拿下中国糖果,以实现宏胜饮料集团的借壳上市。

宗馥莉目前是宏胜集团的总裁,而宏胜集团是娃哈哈的产品代加工企业,同时主营食品香料、机械模具、印刷包装和饮料生产等。很明显,这是娃哈哈产业“肥水不流外人田”的部分,营收占了娃哈哈集团产品代加工的三分之一。

作为宗庆后的独生女,娃哈哈集团最可能的继承者,宗馥莉曾经说:“他(爸爸)不能认同我,这是我最大的挫折。”

而宗庆后的说法是:“我让她自己去闯,碰鼻子了我再帮她善后——她不喜欢听这话,她听了不高兴。她很自信,有时候认为比我还行。我相信她一定会比我还行。虽然可能还要走一段路。……”

哪有爸爸不爱自己的女儿的,哪有爸爸不认同自己的女儿的,他只是希望这位娃哈哈人眼中的“小公主”,能更加成熟与稳健。

中国糖果给了宗馥莉一次狠狠的教训——一个并不高明的手法,就能让一位“小白”惨败,正如宗庆后所说的:“可能还要走一段路。”

而在公司内部,宗庆后几乎从不主动辞退员工,这使得娃哈哈内部的忠诚度非常的高,而宗馥莉则不同,她认为不行的,会毫不犹豫的砍掉,并敢于提拔年轻人。

据说,宗馥莉砍掉的一些人,宗庆后会偷偷的重新招聘到娃哈哈集团中去。

宗馥莉还是给娃哈哈带来了一些变化的,她本科学的是国际商务,现在,几乎从不涉足国际业务的娃哈哈,也开始尝试了国际化的道路,比如,起名“WAOW”的娃哈哈商城,就引进了很多来自欧洲的一线奢侈品品牌副牌和二线奢侈品品牌。

不过,与娃哈哈众多的多元化项目一样,WAOW商城的经营也遭遇了滑铁卢,但这并不能说明娃哈哈的国际化发展道路是错误的。

再比如,娃哈哈近期关于准备上市,考虑收购海外高新技术项目等等的战略安排,都和宗馥莉有着紧密的联系。

虽然宗馥莉离一个成熟的企业家还有很长的距离,但年轻化、国际化和借助资本市场的总体思路是正确的。她需要更多的历练,并需要有一个智囊团。

4、写在最后

11月18日,在娃哈哈集团30周年的庆祝会上,宗庆后罕见的表达了三个惊人的消息:在适当时候也会考虑上市、考虑收购海外高新技术项目以及现代民营企业由管理层接班的可能性更大。

这与宗庆后一贯的“老土”表现大相径庭。

一直以来,宗庆后排斥资本市场,不喜欢高新技术产业,并且一直希望由女儿来接班。现在看来,宗庆后变了。

他虽然在高铁上坐着二等座,穿衣打扮非常的土气,一年花不了5万块钱,但他非常的善于学习,这跟他年幼时母亲的示范是分不开的。

他在2016年年底刚刚骂过马云的五新是“胡说八道”,转头在2017年年中就进军了无人超市。他在前些年大骂那些进入资本市场的人都是在圈钱,现在也希望借助资本市场,能够更加快速的成长。他在过去一直是亲力亲为,这么大的公司,基本上采用“扁平化”,实际就是他一人独裁的方式来管理,现在他新设了两个副总来协助管理。

宗庆后72岁了,当年与他一起获得杭州市政府重奖的冯根生和鲁冠球,都在2017年撒手人寰,其中,鲁冠球跟他一样大,但已经与病魔挣扎了多年,累了,也就走了。

72岁的宗庆后也早已头发花白,虽然他的精神依旧矍铄,但他也不得不考虑万一他退休或者离去后,庞大的娃哈哈帝国该怎么办?

过去,宗庆后根本不会考虑接班人的问题,达能提出这个问题时,他甚至大动肝火,亲自给达能集团的CEO写信表示不满。而现在,宗庆后说:“娃哈哈需要一个在你身体情况不好的时候,或是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独当一面的人。”而他很清楚,现在这个人,不会是他的女儿。

他深爱着这个企业和他的老部下,娃哈哈实行了罕见的全员持股制度,截止2016年10月,持股人数高达15000人,每年分红。不仅如此,宗庆后在今年的双十一还发了2.5亿元给员工“剁手”,每年的春节,都要请留守的员工一起举行晚宴。

宗庆后说:“它(娃哈哈)是我的整个人生,所有的梦,一切的意义、价值、标签和符号。它是我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的证明。我希望它成为百年企业,成为不朽的象征。这需要未来者为它注入新的生命。我所能赋予娃哈哈的,就像是李云龙为独立团所赋予的,那种叫作“灵魂”或是“精神”的东西。”

虽然会历经波折,受到时代变化的冲击,但只要精神和创新力一直在,谁能说娃哈哈不会再度辉煌呢?


相关文章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