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导入心得体会 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导入浅谈

2024-03-14 07:17: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课堂导入心得体会 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导入浅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课堂导入心得体会

首先我们对语文新授课和复习课的课堂导入进行研究。那么,什么是新授课?新授课有效导入有何作用?我们课题组在研究中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以传授新知识、学习新方法为主要教学任务的课称为新授课。它是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课型,语文课堂教学新授课需要进行有效的导入,有效的导入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可以为课堂教学找到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高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导入,这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一线语文教师的共识。新授课的课堂导入应简洁有趣而又有启发性。那么,语文课堂教学新授课如何有效地导入呢?为此,我们课题组成员进行了不懈的尝试,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写心得体会,积累经验,不断完善。虽然存在一些困惑,但我们不断改进、分析、归纳。我们认为,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导入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旧课导入

所谓旧课导入是通过复习已学过的语文知识,引出本节课需要学习的语文新知识的导入方法称为温故导入法。这种方法可以在温习旧知识的同时,激发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的欲望。可以很好地引领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做到左右勾连和上下贯通。这样,让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铺筑路基,让新知识的学习为旧知识的复习留下一点空间,使新旧知识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利用温故导入法还可以把内容相关的作品或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联系起来。如讲鲁迅的《社戏》时,可这样联系:大家以前学习他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那篇文章间鲁迅先生写小时候读书时候的事情,那么今天我们又学习一篇也有关他对小时候一些所见到的风俗的一种感受。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促使他们认真地去读文章。

(2)教具导入

教具是辅助一种重要手段,运用教具进行教学,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如讲《长征组歌两首》时,我们课题组XXX老师挂出“四渡赤水”示意图,就能使学生了解红军行军路线图及怎样机动灵活作战。

我们课题组成员在进行这一内容研究中,不断切磋,交流经验,写心得体会,获得了这一研究成果。

其次是关于复习课课堂教学的导入。课题组成员也进行了不懈的钻研,在研究中撰写研究报告,写心得。那么,什么是复习课?复习课课堂导入我们又是如何做的呢?以系统复习所学知识为主要教学任务的课称之为复习课。它的主要目的是继续巩固和加深学过的知识,使之系统化。复习是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再学习。它与新授课有着根本的区别。它是通过回忆呈现知识,以问题为中心,围绕对问题解决,形成知识的重新建构,最终形成能力而保留下来。语文复习课内容比较枯燥,学生往往兴致不高,进入状态也比较慢,特别是课堂的前五分钟讲课效率不高。如果教师能精心设计导语,将能极大地激起学生的情感,充分显示出教学语言“以情激情”的巨大美感作用,所以复习课的导入应既承上启下又新颖有趣。在实践中,在教学中,我们课题组成员大胆创新与尝试,积累了复习课课堂导入的方法和技巧。主要有:

(1)利用诗文名句来创设情境

诗词名句是浓缩的精华,它们的内在的美是令人咀嚼不尽的,设计导语时,恰到好处地运用一些诗文名句,不但能够很快地渲染一种诗情画意的典雅气氛,而且能创设“先声夺人”审美情境,让课堂教学充满诗情画意,体现出鲜明的抒情格调,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这种熏陶不仅有利于语文学习本身,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心灵与人格的健康发育。

例如在复习到现代文阅读专项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古人云: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可见登山临谷之重要。然而,要想真的知道“天高地厚”,阅读则必不可少。荀子有言:“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它可以使人增知、益智、怡情、脱俗。我们的现代文阅读训练,同样可以把你带进读书乐境。

(2) 故事导入,曲径通幽

听故事,是学生喜欢的一种学习形式。以讲故事开始,这样能很快地把课堂导入到和谐有序的课堂气氛,使师生之间的知识传递融入和谐的情感交流之中,同时又能使课内和课外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收到“一石二鸟”之效。同时对于学生来说,要将作品中的情感迁移过来,化而为自己的情感体验,往往需要一种氛围,需要一种感情环境,而与文章有着紧密联系的故事能很快将学生导入到一种理想的课堂氛围之中。

(3)练习导入,引起关注

练习,可以使学生将学习获得的知识进行巩固、运用。以练习作为课堂的导入,往往可以在短时间内强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而,我们的复习课练习是不少的,学生做多了,也都会生烦。所以,以练习作为课堂的导入时要考虑到练习的趣味性、发展性,这样才能以此调动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作为课堂的第一环节,导入可以是多姿多彩的,在课前偶然听到的一句话,或者上一节课的一个亮点,都可以作为课堂的精彩导入,但是无论如何设计,导入都应该切合学生实际。

再次,是关于综合性学习课及作文课的课堂教学导入。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同时新课标也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形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具体要求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综合性学习课与作文课,都与学习实践、生活实践紧密相关,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因此上好综合性学习课和作文课对于语文学习至关重要,在课堂导入时应有新颖激趣的特点。对于该项研究,我们课题组成员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与心血,对学生进行了座谈,倾听学生们的意见。我们结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积累了综合性学习课以及作文课的课堂教学导入方法艺术。

(1)故事导入法

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课堂上提到课本外的内容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对这些内容特别感兴趣。我们课堂上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以一些故事来导入课文,收到了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绘声绘色,引人入胜,讲述科学知识,要讲究语言的科学性和条理性;一方面引起学生兴趣,另外培养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也培养想象能力,学习写作想象作文。

(2)情境导入

平时的生活和课文中所描绘的情境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创设出一个与课堂相符合的情境,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进入角色,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如《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雨的诉说》中我们用多媒体播放一幅幅雨的图画,看着春雨细轻柳丝长,夏日暴雨晒高阳,秋雨梧桐锁清秋,冬雨缠绵心愁凉的雨景,听它快乐而灵动的声音,一开始就将学生带入到优美的情景中。

(3)抓住文题,激趣导入

课文的标题,往往与内容有着紧密联系,它有时是理解文章的突破口,有时是文章内容的浓缩。在导入环节中,也可依据情况,从标题中寻找新颖生动的方式。设氛围,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活动内容、确立活动目标。

(4)插图导入法

利用插图导入新课,既形象直观,又能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如七上教材第三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我也来对对子》,我们让学生课前收集三幅对子并配以插图或相片,这为新课的导入创设了美好的情境。

(5)巧设圈套导入

无论是道理还是知识的学习,如果能让人亲身体验,定会长久不忘。这种注重学生体验的思路,也是新时期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闪光点。因此,如能在导入环节中运用新奇的方式让学生亲自体验一番知识的内涵,势必会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更快乐。

(6)音乐导入法 

播放与本课有关的音乐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利用音乐导入新课,同学们便自然而双轻松愉快地进入了学习新课的角色。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语更是艺术中的艺术,设计合适的导语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在自主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综合性学习及作文以其鲜活的生命力在语文课堂上扎下了深根,给学生的畅想开辟一方乐土!

最后是关于同一单元同一主题不同课型的课堂导入的研究。现行义务教育语文教材多将课文分为精读和略读两类。纵观语文教材中的精读课文,都是经过严密筛选的。在题材、体裁、思想内容、知识结构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目的性。精读课是培养学生阅读技能的基本课型,在精读课中指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是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略读课也已成为十分重要的课程形态。略读课是连接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桥梁,略读是学生在取得了精读的经验和方法后的一种自主阅读实践。其教学方式也应有别于精读课。虽然同一单元的讲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非常相近,但对于略读课文而言,则在学生学习的广度与深度上的要求要相对降低,不要求与讲读课文相当,安排略读课的目的是作为精读课学习方法和技能的补充和训练因此,导入的特点也不尽相同,精读课导入需要目标性更强,略读课需要更吸引学生参与课堂。

八年级初中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都是叙事性作品,写的都是普通人。朱自清的《背影》突出刻画父亲的“背影”,黄飞的《甜甜的泥土》叙述了一个离异家庭孩子渴望得到母爱的故事,《人琴俱亡》表现了深厚的兄弟情谊,邹韬奋的《我的母亲》叙述几个有关母亲的片段,表现对旧社会被压抑和埋没的妇女命运的深切同情和思考,川端康成的《父母的心》表现天下父母对子女的一颗崇高爱心。

教学《父母的心》这篇小说,我们课题组成员XXX老师这样导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的《游子吟》以一个儿子的身份写出了母爱这种世间最无私、最伟大的感情。或许我们并不是每时每刻都能意识到,在平淡的生活中其实蕴藏着许多爱的细节。多年以后,回首往昔,我们才体会到那种“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无奈心情。就连鲁迅先生这样伟大的文豪也不例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日本小说家川端康成的一篇小说《父母的心》,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至爱真情。同样,教学朱自清的叙事散文《背影》我们课题组XXX老师这样导入:同学们,请思考一下:在我们身边,在我们周围,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人,是他的哪些地方?可能是某个人的脸面,可能是某个人的身材……而对于我国现代文学家朱自清先生来说,父亲留给他最深刻的印象,却是父亲的背影。为什么作者难以忘怀父亲的背影?父亲的背影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的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正是背影体现了真挚无私的父爱,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认真体会一下作者描述父亲背影的真挚感情。

以上二篇课文是本单元的略读和精读课文的典范,在导入时可巧用诗词创设情境,可引导学生留意生活,捕捉生活中打动自己的亲情片段,可直接引用凸现要阅读的文章主题的名人名言,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达到使学生迫切希望随老师一起解读、感悟的目的。

由以上的单元教学导入来看,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是应用。精读教学的任务是要学生掌握技巧,略读教学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迅速地通过文本的阅读,获取信息,把握文本主旨从而为我所用的能力。因此,精读课的导入应侧重设疑激趣,而略读课的导入则应偏重于启发思维。

在研究初中语文教学导入艺术时,我们课题组成员不仅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不懈的尝试,而且不断的开展听评课活动,聆听专家讲座,精心设计教学案,举行赛课活动,制订问卷并撰写问卷调查报告,为深入研究语文课堂教学导入做了大量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课题组成员XXX、XXX、XXX、XXX同志分别撰写了《同一单元同一主题不同课型的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初中语文复习课课堂导入艺术》、《综合性学习课及作文课的课堂导入艺术》、《初中语文新授课课堂教学导入艺术》等课题研究的相关论文并获得了市、县级的奖励。

从研究效果来看,我们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新的尝试,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一些成功的范例和模式,并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的反思形成了文字性的成果。这些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们的理论水平和教学素养,促进了我们的专业化成长,并为其他课程的课堂导入提供一些新思路。

存在问题及改进

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参与研究的成员都感觉到语文课堂导入的丰富多样性,越是探究越觉得言不能尽,但基于理论水平的有限和研究时间的匆促,我们在研究的成果展示上与实践结合较多,而能真正上升到理论水平的太少,所以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使自己能把源自教学实践的灵感、方法及成果更好地记录下来,总结出来,提高自己的教学素质,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使自己真正成为学者型、专家型老师。


相关文章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