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世界历史的读后感 关于《全球通史》的一点读后感

2024-04-13 12:05: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世界历史的读后感 关于《全球通史》的一点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世界历史的读后感

《全球通史》是美国加州大学历史学教授L.S.斯塔夫里亚诺斯的著作,这本书自出版以来,畅销了大半个世纪,成为世界上最广泛阅读的历史著作之一,而斯塔夫里亚诺斯也因此享誉全球。

我初次接触这本书是在高中时期,历史老师极力向我们推荐这本优秀著作,然而当时的我阅读能力尚浅,无力构建起全书的框架,对于这本书一知半解,只看到了表象,如野蛮的石器时代、欧洲不光彩的宗教侵略战争历史、中国延续了三千年的封建制度…

长大后,我再一次阅读《全球通史》,才恍然发觉这本书的目的并不在于解读分散的、每个国家独立的历史。斯塔夫里亚诺斯真正想做的是将全球的历史进程串连起来,探索这些历史表象下每个国家在每个时期千丝万缕的联系。

而这些政策最后又是如何影响到整个世界的,帮助世人建立起一个大的、完备的历史体系,这才是这本书的意义。如果我们去了解斯塔夫里亚诺斯教授生活的时代,或许我们能更明白教授执着于全球史的原因。

《全球通史》最早出版于1970年,当时西方发展势不可挡,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世界中心,斯塔夫里阿诺斯这一代人便在这种历史环境下成长起来。不仅仅是在政治经济方面,在史学界,西方也占据了霸主地位,各种围绕着“西方中心论”的作品层出不穷,主流的历史观皆以西方为导向,忽略了其他国家和地区,这种片面的观点显然是不利于史学发展的。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同时,传统史观也开始悄然瓦解,史学家们意识到,西方的霸权时代或许即将结束了。在这新旧交替之时,斯塔夫里阿诺斯站了出来,他呼吁史学界撰写属于新视界的全新史学,他本人也开始了《全球通史》的写作。

《全球通史》作为教授破除传统西方中心论的著作,成为了全球史观的代表作,为新世界的史学著作打开了新的视角。

不仅如此,教授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在致力于这本书的修改,至今这本作品已经推出了七个版本的新校本,最新的第七版是根据教授1999年推出的最新版本翻译过来的,教授本人在“致读者”中说。

之所以需要不断地对本书作出修正,是因为他最早写作时的新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殖民地革命的产物,而作出修改时所处的新世界却是科技影响力的结果,这样的修改正呼应了新世界对新史学的需要。

虽然不乏有各种声音批判《全球通史》在很大程度上依然能够看出以欧洲为中心的影子,但历史的突破毕竟不是一时的,这仍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教授的这个开头,意义无疑是巨大的。

本书根据人类文明进程及不同的历史时间段,将人类历史划分成了八个编目,包括史前社会、欧亚大陆的古典文明、欧亚大陆的中世纪文明、欧亚大陆以外的世界、地区分割后的世界、西方世界的崛起、西方统治时的世界、西方的衰落与成功,共四十四个章节。

有趣的是,在每个编目的最后,都有作者对于历史的感悟,以及他认为这段历史对今日人类的启示意义,注重现实与历史之间的联系,这无异于是本书的亮点之一。

作者站在全球的视角上,为我们讲述了世界历史的演变过程、世界各国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这些历史对现代社会造成的影响以及最后对未来的展望,侧重于讲述那些具有重大影响、对历史发展进程有推动作用的历史事件,重点突出,主题鲜明。

但是很奇怪的一点,是作者没有给这个编目的启示命名,或许是因为这个编目的启示包含了全书,让他难以表达,又或者空白的标题寓意着多变的未来,我们无从知晓。

人类因文明的出现而开化,但又因文明的发展犯下蠢事,战争炮火连绵不绝。在今天,我们拥有祖先所没有的优势,不断升级的生产力和划下时代创举的通讯革命,让全人类前所未有地统一了起来,合作越来越成为人类做事的倾向,我们已在自然界中处于绝对的统治地位,我们真正要面对的敌人只剩下我们自己。是发展或是衰落,皆在一念之间。

尽管现在社会对人类未来充满悲观预期,但斯塔夫里阿诺斯教授仍然对人类发展抱有乐观的态度。现代人类拥有两个祖先们没有的武器:日新月异的科技和人权意识的觉醒,或许这两样武器便是带领我们前往梦想中的“乌托邦”的关键。

站在历史的路口回望,人类未来的命运终将掌握在自己手中,社会如何发展,也取决于人们如何将传承下来的智慧付诸于实践之中。


相关文章

专题分类